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家庭系统疗法

家庭系統疗法的发展過程
六十年代: 控制论cybernetics、反馈 feedback 论、系 统 sytemic 论进一步地被運用 精神分析出现了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 贝特生 Gregory Bateson(加州 Palo Alto 小組)提議双重束缚理论 double-bind theory, 孩子做什麼都不能令父母滿意, 變成不良家庭关系中的代罪羔羊,精神 分裂症可能因此而生。症狀是系统的不 健全而不是源於個體。
家庭治疗学派
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主要人物:Salvador Minuchin 基本理论:结构:一种家庭持续作用和调控的互 动模式。描述语言:僵硬、清晰、含混、灵活、 完整、缺陷、失功能。 对家庭的描述:边界、权利等级、分系、三角关 系、核心情感、家庭周期。 对症状的理解:是家庭系统的问题,如结构不良、 内部情感失衡disequilibrium、对环境变化错误的应 答方式。
家庭系統疗法的发展過程
七十年代: 從结构主义 structuralism、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和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 的影响,引進了Virginia Satir 沙維雅的体验式治疗experiential therapy,用迅 速、准确的直觉处理矛盾信息,促进交流,形成 人道主义 humanism 模式。 Palo Alto小组的特點:悖论干預 paradoxical intervention 來控制治療師與家庭的複雜關係(家 庭期待改變,但治療師反為毫不着急,反給他們 矛盾信息,例如讚賞“病者”的“病症”) 、循 环互動 interactive circularity、与注重現实 here-andnow(而少理過去經歷)問題的迅速解決
家庭系统疗法

家庭系统疗法【近年来,家庭治疗在中国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关注与重视。
许多人相信,当事人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家庭问题的影子;当事人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成长也需要迁移到家庭,并在家庭中实践,而且还需要家庭做出相应改变。
】家庭治疗是指以整个家庭为对象,把治疗焦点放在家庭各个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治疗方法。
将家庭作为整体,从系统、动态的视角看待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
主要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展现出来的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症状的一种治疗理论和治疗方式。
家庭:建立在婚姻、血缘或养育关系基础之上,由共同居住或生活的人群所构成的系统。
在此系统中,成员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共有的文化与规则,创造安全与亲密的氛围并互相提供情感与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治疗VS个体治疗1、治疗对象的整体性。
2、治疗内容的全面性。
个体:心理疾病看作是个体心理作用的产物,治疗针对症状,通过对引发症状的原因的探讨或通过直接行为矫正来减缓或消除症状。
家庭:治疗不只针对症状,症状只是一个方面,家庭疗法全面的从家庭的各个方面来看待心理问题。
3、症状原因的系统性。
家庭:症状是家庭不良交往模式的替罪羊,由于家庭成员间的不良交往模式才使得患者表现出某种症状。
且患者的症状起到掩盖家庭成员不良交往模式维持家庭关系现有平衡作用。
个体:症状是个体的产物,集中于对个体的诊断、分析、干预。
治疗就是寻求精神病理症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对症状进行治疗以消除症状。
家庭疗法的原则、目标基本原则【由于家庭是由一群有特殊关系的成员组成,有特别的感情基础而且长久生活在一起。
其心理治疗与一般个体治疗有所不同。
】1、注重现在的“感情与行为”2、保持中立3、不代替作重大决定家庭疗法的治疗目标1、改变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2、症状和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1)症状改善2)提高自我分化水平3)增强共情能力4)发展出成熟的依赖关系【使用范围:家庭危机,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子女学习困难、子女行为障碍。
家庭治疗计划方案

家庭治疗计划方案引言家庭治疗计划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家庭中存在不良关系或心理问题的个体。
该方案旨在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家庭的整体功能。
本文将介绍家庭治疗计划方案的基本原则、步骤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基本原则1.全家系统性治疗:家庭治疗计划方案将家庭视为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是家庭问题产生和解决的关键因素。
2.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家庭治疗计划方案注重解决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的问题,以改善家庭功能和关系为目标。
3.综合联合治疗:家庭治疗计划方案常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个体治疗、药物治疗等相结合,形成综合联合治疗的效果。
步骤步骤一:评估家庭问题在制定家庭治疗计划之前,首先需要评估家庭存在的问题。
评估可以通过面谈家庭成员、观察家庭互动以及使用标准化的量表和问卷进行。
步骤二:设定治疗目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治疗目标是家庭治疗计划的重要一步。
治疗目标应该明确、可量化,并且与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期望保持一致。
步骤三:制定治疗计划根据治疗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包括治疗的具体方法、时间安排以及参与治疗的家庭成员。
步骤四:实施治疗计划根据制定的治疗计划,指导家庭成员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尽量保持中立和客观,帮助家庭成员解决冲突、改善沟通等问题。
步骤五:评估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治疗师应与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家庭成员的反馈和需求。
步骤六:维持和巩固治疗效果一旦达到治疗目标,治疗师应与家庭成员合作制定维持和巩固治疗效果的计划。
这可能包括定期的复诊、继续进行支持性治疗等。
注意事项1.尊重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权益,避免判断和批评。
2.建立安全、信任的治疗环境,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
3.治疗师应遵循适当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保护家庭成员的隐私和机密性。
4.需要灵活调整治疗方法和计划,以适应家庭的变化和特殊情况。
03.系统家庭治疗的核心理论基础(中).

03.系统家庭治疗的核心理论基础(中)有一天他们两个朋友邀请他们去参加一个婚礼,他们就去了。
然后。
晚上他们就住在朋友为他们定的那家。
宾馆里面。
宾馆里面它放的那张床那个位置是很有趣。
有的时候我们说很多因素它就是要积聚在一起,正好酒店里面他那张床他放的位置,这个床它是靠着墙放的,然后床头还有床尾,都是靠着墙的,就只有一面是不靠墙的。
然后晚上睡觉,丈夫他是睡在里面靠着墙的,然后妻子是睡在外面靠着边的,然后夜里丈夫他就想去上厕所,他就要起身,其实床它4面只有一面不靠墙,三面靠墙,所以他要下来床,他就必须要跨过他的妻子才能够下床。
所以就在他跨过他的妻子的那一瞬间,他碰到了他的妻子,然后在那一刻他就突然意识到在他的身边有一个非常珍贵的存在,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人一直在他身边,就是接触的一刹那,一下子好像让丈夫有了很多的感触,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结果从那天以后,他和他妻子的关系就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
我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的不同,让系统发生很大的。
变化。
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
有一个患者他有这种社交恐惧症,让他真的是非常的痛苦,因为他觉得大大的影响了他的生活的品质,不敢出门,没有朋友,然后他也没有办法去工作,这怎么办呢?鼓起勇气接触了好几份工作,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可能过于敏感,自己可能太过焦虑,所以他用很多方法想要让自己去鼓起勇气去克服自己的焦虑,但是都没有用。
然后直到有一天他已经彻底放弃了,他觉得自己再这样下去真的是不会有什么结果了,他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工作也找不到,朋友也交不到,他就决定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又不想死在家里,所以他就开着车准备找一块清静的地方去了此一生。
然后他就在他开着车出门的过程当中,他就经过了好多他以前很熟悉的地方,有过他小的时候上学的地方,还有他曾经很喜欢。
玩的地方等等。
当他开着车就是穿越了这个城市,终于来到一处比较僻静的地方的时候,他不想死了,而且他也不再那么恐惧了,他觉得这个世界挺美好的,我可以走出来看看。
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模式

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模式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家庭辅导方法,旨在帮助家庭成员改善自身问题,增进家庭之间的关系,并提高家庭的功能性。
本文将介绍该模式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施步骤,以及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模式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疗方法,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它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性的干预和治疗。
该模式以家庭成员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以达到家庭的和谐与健康。
二、原则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模式遵循以下原则:1. 以人为本:将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权益放在首位,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 综合性干预:将家庭成员的问题看作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来解决。
3. 客观公正: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问题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地处理。
4. 弹性适应:根据家庭成员的个体差异和家庭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治疗计划和方法。
5. 尊重多样性:尊重家庭成员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信仰,不强加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三、实施步骤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1. 建立合作关系:与家庭成员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关系,确保他们愿意参与治疗过程。
2. 评估问题:通过家庭访谈、观察和评估工具,了解家庭成员的问题和需求。
3.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明确治疗目标和方法。
4. 实施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帮助家庭成员改善问题,增进沟通和合作。
5. 评估效果: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6. 结束治疗:当家庭成员达到治疗目标或无法继续治疗时,适时结束治疗,提供后续支持和引导。
四、应用与效果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模式在解决家庭问题和改善家庭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它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暴力、婚姻矛盾、亲子关系问题等领域。
通过该模式的干预,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情感,增进亲密度和信任感,从而实现家庭的和谐与健康。
家庭治疗复习资料

第1-2 章家庭与家庭治疗概述1、家庭的分类原生家庭:指个人出生、成长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成,通常父母(尤其是父母关系)对个人的影响最大,最长久。
核心家庭:由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包括两周不完整的形式,配偶家庭(未育或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由离异或配偶死亡所导致单身父亲或母亲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扩展家庭:指由两队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且这些家庭成员之间都有亲属关系。
又包括(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两类。
主干家庭指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跨)代夫妇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如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等。
联合家庭则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如夫妻同丈夫的哥嫂及其未婚子女一起居住。
2、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任务3、家庭治疗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应对阻抗原则、直接改变原则;4、家庭治疗的基本特征(1)个体动力模式向系统动力模式的转变(家庭治疗将视角放于整个家庭的背景之下,对于问题的界定从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出发,不再只考虑单个人作用,而是考虑整个家庭即系统下的作用);(2)线性因果模式向循环应模式的转变(家庭治疗注重因果关系,它会将个体的行为放到一个环状的反馈环路里,A 的行为会影响B 的行为,B 的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 A 的行为,甚至某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3)对内容和过程之间的区分(内容是指在说什么,是静态的;过程是指家庭互动过程中他们是如何描述问题的,是动态的,以此发现家庭的互动模式,不良家庭结构,从而进行对其进行治疗)。
第3 章代际模型(系统家庭治疗)1、基本概念自我分化:个体能够保持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相互独立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个体将情感与理智区分开来的能力。
三角关系:按照鲍温的观点,两个人的系统是不稳定的,当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拉进一位重要的家庭成员组成的三个人的互动,第三者的加入会冲淡两个人的焦虑。
三角关系是情感系统的基本分子,是最小的最稳定的关系单位。
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目录
•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 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 • 家庭治疗的主要方法 • 家庭治疗的实施过程 • 家庭治疗的评估与效果 • 家庭治疗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家庭治疗的定义
家庭治疗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 疗方法,它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 系、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对个体心理健
康的影响。
家庭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 间的沟通和互动模式,调整家庭结构, 优化家庭环境,从而解决个体和家庭成 员的心理问题,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
康和幸福感。
家庭治疗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等。
家庭治疗的目标
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和互动模式
通过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 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解决沟 通障碍,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 理解和支持。
பைடு நூலகம்
调整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成员心理 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治疗的 目标之一是通过调整家庭结构 ,优化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成 员的心理健康。
解决个体和家庭成员的心 理问题
通过家庭治疗,解决个体和家 庭成员的心理问题,如焦虑、 抑郁、自卑等,提高他们的心 理健康水平。
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和幸福感
家庭治疗的目标是促进家庭成 员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帮助 家庭成员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 量和幸福感。
家庭治疗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家庭是一个系统,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系统性原则要求在治疗中全面考虑家庭成 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以及家庭环境对个体 心理健康的影响。
生态性原则
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生态 性原则要求在治疗中关注家庭成员与外部环境的 互动关系,以及外部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
使用家庭治疗技术的基本原则

使用家庭治疗技术的基本原则家庭治疗技术是一种心理疗法,旨在通过家庭系统的干预来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家庭的整体健康。
它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通过增进沟通、解决冲突和建立良好的家庭动力来帮助家庭成员实现心理健康。
在使用家庭治疗技术时,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家庭治疗技术的核心原则是系统思考。
这意味着治疗师需要将家庭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而不是将其成员视为孤立的个体。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关系对于家庭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治疗师需要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模式和动态,并帮助他们发现和改变可能导致问题的不健康模式。
其次,家庭治疗技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治疗师需要帮助家庭成员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在沟通中保持尊重和理解。
通过改善沟通,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减少冲突和误解。
第三,家庭治疗技术强调解决冲突。
在家庭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如何处理冲突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师需要帮助家庭成员学会有效地解决冲突,而不是回避或激化它们。
这可能涉及到教授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倾听、表达需求、寻找共同点和制定妥协。
通过解决冲突,家庭成员可以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并提高家庭的整体幸福感。
另外,家庭治疗技术还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互助。
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是建立强大家庭动力的基础。
治疗师需要帮助家庭成员学会如何支持和鼓励彼此,并鼓励他们在困难时互相帮助。
通过建立支持系统,家庭成员可以共同面对挑战,并共同成长。
此外,家庭治疗技术还需要治疗师的专业素养。
治疗师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有效地运用家庭治疗技术。
他们需要了解家庭系统的原理和动态,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技巧。
治疗师还需要保持专业的道德标准,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和保密性。
最后,家庭治疗技术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和合作。
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男子答话说: “这就 对了嘛!大象吓跑了!”
行为 A、影响
现实构想A 、交流 现实构想B/反馈信息 验证构想A、加强行为A
日常生活模式
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行为与外界相互作 用的方式产生一些假想,我们按照这些 假想来行事,并且只要我们发现它们被 相互作用所认可和证实,就保持这些行 为。
家庭意识 规则
成员人生观
成员人生观
B. 现实构想——行为模式
现实构想
行为 模式
行为模式
现实构想
行 为
现实
模 式 构想
C. 规则建构循环互动
成员构想 行为
成员构想、行为
家
家 庭
庭规 意
则
行为 成员构想
识
行为
成员构想
故事二举例说明
一名男子鼓掌经过一个 德国城市,遇一友人问 他:“你为什么鼓掌?”
回答说:“为了把大象 吓跑”。
家庭功能
形成个人建构、模式
家庭模式背景
个人价值观
规则建构
A. 家庭中的相互作用规则正是在家庭成 员人生观的相互影响下产生和维持的。
B. 家庭中每一成员的行为举止与他或她 对世界和现实的想象是一致的。
C. 互动规则和个体现实结构是以循环的 形式彼此相连的,他们相互支持。
A. 规则形成
成员人生观
成员人生观
系统家庭治疗
家庭才是基本动力学单元,个人仅是家 庭动力系统的一个组成元素。
关注交流、互动模式和系统组织的紊乱。
循环因果,对所谓病理过程的原因从系 统功能中、从家庭结构(关系、规则、 对策)里去探寻。
系统和传统比较
传统心理治疗 系统家庭治疗
观察单位 个体
家庭
重点
内在动力过程 外在互动模式
因果关系 单向、线性 循环、双向
组织治疗建构
8.怎样处理过去,面对现在,估计将来? 在治疗中更多强,调的是现时和将来真情表露 的选择,而非鼓励要求准确的记忆。对往事老 是念念不忘常意味着追究原因,而经常则是追 究过失。这里,目的是要反对这种既不恰当而 僵化,单方面的因果思维,也反对与之伴随的, 往往带有悲剧性后果的对责任和罪过的分摊。
组织治疗建构
9.怎样确认规则(显隐)? 10.怎样改变规则?
首先是系统中的行为者能以认识到的行为规则, 其次,由外界观察者推断出的相互作用规划。 这两个规则未必是同一的。
受规则控制的行为可以用比赛来描述。正像打 乒乓球的人的行为那样,.只有明白了该行为 的规则时才有意义。神经质,精神病、身心障 碍成任何其它行为,只有看成有规则控制才有 意义,相互作用是以系统中一整套行为规则来 描述的。治疗的逻辑结局是试图将分裂症的比 赛,或确切些说,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一场 比赛,变得相对无害,即成为不同规则的比赛。
紊乱层次 个人行为
交流组织
病因
生理心理
家庭结构
故事一举例说明
考虑个体和考虑互动系统的差异
假若有一人来自其它星球或遥远大陆,从未见过也 从未听说过兵乓球赛,突然在中国遇到两人在打兵 兵球。又假若由于某种原因,他只能观察到其中一 名运动员的行为,第二名运动员、球及球桌都在他 的视线以外。此人必然惊讶于所见到的奇怪行为。 他若想找出原因的话,很快就会得出此人行为失常, 或许是疯了的结论。他会想,这种突然发生、手脚 乱舞、兴奋重复、无任何目的、过分做作的奇特行
尝试“搅乱”此格局和观念(限制发展, 障碍成疾),鼓励变革。
促进系统重组织其本具的各种结构模式 和资源。
若找到窍门和正确使用方法,即使轻微的 推动也会有迅速而持续的变化!
干预用于何处
①个体成员的个体现实结构; ②“家庭意识形态”, ③个体行为模式; ④以及相互作用行为模式。
它们相互关连,重要的观念和行为会以不 同方式从这四方面反映。
“硬性”和“软性”现实结 构
“硬性”现实结构
整个家庭 ——生活周期
少或没有任何交流或协 商的余地,来促进那些 变化和发展,共同发展 和变化的可能性受到了 限制。
一旦当作法则或真理接 受下来,就永远正确, 一统天下,不容受到怀 疑或挑战。
有心身症状的家庭,多 见这种不易变动、僵化 的互动模式和现实结构。
治疗者的身份和地位
治疗者有什么作用Biblioteka 有多大影响?为而无为What You Can And What You Can’t
促进变化和发展
决不可认为,只有医生或治疗者才对咨 询者或家庭具有唯一的权利或可行的解 决办法。 作为交流人员,治疗师的身份是观察者 和参与者。 作为助人者,治疗师可发挥共建者和干 预者的作用。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
宣煦 昆明医学院附一院精神科
系统家庭治疗的发展特征
一、实行和密切关注某些模式与“赋予” 它的理论,并通过它们来丰富自己 。
二、反复验证,必要时修改上述模式与 治疗关系。
上两个过程相互关连。
所谓模式是什么?
特征——惯常行为。 结构——现实,关系。 规则——相互作用。 格局——过程,交流,权利。 范型——生活,控制和预测。 氛围——价值,情感。 背景——文化,信仰等 。
当治疗者所选择的是治疗某个相互作用 系统,而非某一个体,他们确实常有新 奇经历,甚至目睹“奇迹般治愈”。一 旦相互作用的规则有了改变,个体症状 就消失了。
家庭功能
家庭是一种场所,每个成员从小就通过 与家庭中其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对世界、 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看法。 这些互动关系、规则和格局既代表了形 成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背景。又代表 了个人价值建构的动力学模式。
唯一规则就是全无规则。
无清晰层次——建立自 己目标和价值观,使他 们面对别人时分寸恰当 的表达,能沟通和促进 发展。
有分裂样症状家庭可发 现。
成员个人
用来交流的观点(显/隐的 行为动机和期望)是不明 确和不可靠。
简言之是“软性”的;
个性发展停止,观念丛 没有为相关个性发展提 供基础。
成员共有的清晰观点、 定义和理解正在消失。
组织治疗建构
4.什么是中立?为什么要中立?怎样中立? 来参加交谈的系统中不同成员都抱有不同的动 机,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 切他们将公开或不公开地寻求争取治疗师的支 持。 他必·须努力以这样一种方式去进行干预并提 出他的问题——参加者觉察不出对某一成员或 分支系统有任何偏袒或反对。
组织治疗建构
组织治疗建构
7.怎样组织动力学“假设”? 8.怎样处理过去,面对现在,估计将来? 9.怎样确认规则(显隐)? 10.怎样改变规则? 11.怎样激发个人自由欲、梦想能力(创 造性)选择(组合)力? 12.怎样引入新的、差异性观念和价值?
组织治疗建构
1. 治疗目的?与其有关的问题?和系统?
系统定义为由好多成分组成的一个有序“整 体”,与治疗目的有关的实体或整体是什么? 治疗或干预的有关范围界线? 有关问题的“塑 造者”可能是父母,孩子,祖父母、家庭医生, 社会工作者、教师、律师等等。当然要他们都 参加交谈既不明智,也不可能,但是我们在考 虑治疗和干预时必须把他们包括在内。他们与 系统申的个别成员或整个系统公开或私下交流 时,谈到哪些期望、目标、疾病模式等。
组织治疗建构
7.怎样组织动力学“假设”? 放弃孤立现象,强调相互作用,这样做我们就 超越了冢庭成员使用的惯常的语言模式、绰号 以及称呼,个人特征(用这样·一塑说’法‘如 “女儿有抑郁症”, “母亲不能明确把握自 己”,父亲很专横”等等)便不再是静止的,铁 板一块的特点,而像是流入到关系动力学的流 水之中。·他们便表现出对系统的结构作了行为 上的贡献,也作为在一定相互作用情况下表达 了某些标记或归因及其后果。
成员个人——生命循环
不同时期没有变化发展
对现存观念或模式少或 无怀疑。它们极僵化, 一致,似控制了每个成 员和家庭整体。
个人很少或不可能对某 个行为既体验到自主 性——即能发展主动和 对自身负责,又对系统 中其他成员表现依附、 容忍。
“软性”现实结构
整个家庭
很难或不可能就正当的 价值观与和谐取得意见 一致,因而很难知道以 后将发生什么样的行为。
内在建构
行为模式
保持/消除
影响塑造 假想1、假想2… 行为1,行为2…
指向
证实/伪
有成效 无成效
现实世界
系统理论取向治疗师的问题
个体的现实结构和家庭相互作用模式是 怎样相互取得稳定的?
在这一相互支持系统的情况下,症状是 怎样形成并得以保持的?
临床常见问题
比较有经验的家庭治疗师们发现,同一 家庭中的各个成员、描述其家庭的方式 常常大相径庭,有时确实像生活在完全 不同的家庭之中。
区分现实结构(困难)
1.个别成员现实结构。他们建立了个体动力学。 2.某系统中各成员共有的现实结构。一个家庭或 夫妻所共有的意识形态、范列或规则。 3.各成员的行为模式可以描述为他们个人动机动 力学的表现和后果。 4.系统内相互作用模式,人际动力学。取决于 观察者所强调的观点或哪些有关连。
这些现实结构和这些模式的 相互影响,经过系统中成员 的建立与塑造,在现实中得 到了表现。
家庭观念
集 体
互动模式
认
行
知
症状行为
为
现实结构
行为动力模式 精神分析
组织治疗建构
治疗者自己必须逐步把握的问题 1. 治疗目的?与其有关的问题?和系统? 2.谁组成问题——谁是问题的一部分,谁塑造问
题? 3.相关的人对问题的加工模式——如何去看?看
法内容;期待什么? 4.什么是中立?为什么要中立?怎样中立? 5.怎样与系统成员建立关系? 6.怎样既投情理解,又超然客观?
5.怎样与系统成员建立关系? 所有干预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我们能建立的这 种稳定和信赖的关系程度如何。 a、他的中立,这上面已经叙述。 b,他与成员交流的意愿和能力,使他们的主 要问题得以确认,并以一 种新的、意味着带有 异议而又能使 他们免于惧怕、羞怯和内.疚方 式提出问题。 c、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要对家庭所显示的 现实结构和模式中的功能不良部分高度敏感, 对其功能部分也应高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