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使同学们对生活的本质与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下面是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总结的大全: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 生活与哲学的互为基础关系:生活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又回应和指导生活。
2. 生活与哲学的相互渗透关系:哲学离不开生活的经验,生活的实践又需要哲学的指导。
3. 生活与哲学的统一关系:哲学的任务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生活。
二、生活与哲学的目的:1. 通过哲学来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使人们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2. 通过哲学的指导,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使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生活与哲学的哲学观点及其含义:1. 辩证唯物主义:生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辩证的思考。
2. 实践哲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3. 唯物辩证法:生活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要从事物的矛盾与发展,去认识和改造生活。
4. 历史唯物主义:生活是历史的产物,要通过研究历史,了解生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四、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2. 综合与分析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综合分析,既要看到生活的整体,又要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既要关注具体的事情,又要从中抽象出普遍规律。
4.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以历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又要关注现实的变化和发展。
五、生活与哲学的误区:1. 只重理论,轻实践: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研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实践。
2. 整体论与个别论的片面性:对生活的认识不能只看到整体,还要关注个别的具体情况。
3. 只讲概念,不注重举例:概念与实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第一篇: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意识对物质有能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4、联系的普遍性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5、联系的客观性新联系。
6、发展的普遍性内容: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喝酒事务的灭亡,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我7、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即前途是光明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细心保护新事物的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内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内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两者相互联结(1)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内容: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件下相互转化。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生活与哲学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要领域之一、生活是实践的总和,哲学是关于生活的理性思考。
生活与哲学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认识世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哲学中,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探索深刻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于生活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解释。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既是现实的又是抽象的,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和探讨哲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原理与方法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将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归纳整理。
2.哲学的原理哲学的原理是对世界、人类存在、价值等问题的描述、解释和认识,是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哲学的原理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和学派。
哲学的原理是对生活中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答,为人们认识世界、探索人类存在、规范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3.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4.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与发展生活与哲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感悟到哲学思想,进而通过哲学思考和探索,为生活提供智慧和指导。
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思考的基础和途径,是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探索人类存在和价值的重要工具。
生活与哲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通过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哲学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实现自我完善和人生进步。
愿我们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不断发现和实现自己的光荣与伟大。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知识整理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文科必备》《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应用于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或形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等;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例: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弘扬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例:应用于分析说明人类改造自然受到惩罚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事倍功半;揠苗助长;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4、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应用于分析说明人类取得成功;审时度势;奥运或亚运健儿的顽强拼搏;事半功倍第二部分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的观点,又要注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
例:分析说明学以致用;事实胜于雄辩;不打不相识;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吃一堑,长一智。
6、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和检验、发展真理。
7、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8、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第三个单元,该单元主要介绍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指基于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它是一种关于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唯物辩证法所强调的是事物的矛盾与运动的统一,通过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从而认识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进行总结,从核心原理、方法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是辩证法。
辩证法是一种认识和处理矛盾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通过辩证思维的方式,将事物和现象看作是由矛盾因素构成的,强调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关系以及事物的运动变化。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事物的矛盾与统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并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
其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及其斗争和统一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法,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的,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
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还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实践是指人们在生产、科学、艺术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实际操作和改造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世界。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方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指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和冲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探讨哲学思想、原理和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哲学思想的综合性特点:哲学是关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其综合性特点就是哲学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进行系统性探讨和思考。
2.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是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学派。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强调意识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决定物质。
3. 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矛盾斗争和统一发展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方法强调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关系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4. 哲学的社会实践作用:哲学思想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在指导社会实践中提供理论支持和思维方法,对人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主要涉及到哲学的综合性特点、哲学的原理和哲学的方法论,通过对哲学思想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破旧立新
3、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相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一、历史观(4个)——第十一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处
②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不行违反
②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相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二、发展观(5个)——第八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一切事物都是变更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道路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将来充溢信念,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冲突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确定作用。主要冲突与次要冲突相互依靠,相互影响,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擅长抓重点,集中力气解决主要冲突;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主次冲突
6、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冲突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冲突的主要方面确定的。冲突的主次方面相互依靠,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
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对个体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理、追求幸福给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原理与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原理
《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人生、精神世界与人的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
1.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原理:人生观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个体的人生观受到社会、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2. 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原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的根源和决定因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4.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原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研究和客观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发展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研究、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
1.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普遍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矛盾的斗争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的总揽和把握。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才能认识和把握真理。
4.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探索真理的科学方法。
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总之,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理解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
系,掌握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