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因果论证法
高考作文议论文之因果论证课件

社会与现实,理想与浪漫,我们要一边认识现实,一边心 怀理想,美好向未来。
2.常见作文段落:一个名人事例+一个因果分析,三组形成排比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 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 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 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 念,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 ”;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首创了自 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 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辟出一条新路。磨难, 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 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三、怎样进行因果论证分析(探究原因) 1.探因要区分角度。“原因”一般分为“内因”和“外因”,在分析时,要找 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2.探因要区分层次。在区分内因和外因以后,要思考内因和外因的具体 情况,内因和外因分别可以从哪几个层次(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 注意事项:①内因,外因,自己心里要区分开;各条原因之间不重复, 要能真正分开层次;②分析内因还是外因,分析几层原因,可根据材料 内容和自己思维来定。(可以只分析外因,也可以只分析内因)
202X年
因果论证
一、什么是因果论证 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沿着“为什么”
这条思路,探求根源,发现本质,使论证(说理)更加透彻、 深刻的论证方法。 二、作用(效果) 说理透彻、深刻,令人信服,有说服力。
因果、假设论证分析方法

③假设分 析与引用俗 语,增强了 材料的说服 力。
邓小平曾说过,没有实干,
④在间接引
就谈不上实现人生理想和奋斗
用邓小平的话
目标。袁隆平的事迹想必大家 进行理论论证
都耳熟能详。忘不了,他叮嘱 的基础上,列
学生“电脑里是长不出庄稼的” 举袁隆平这一
的教导;忘不了,他烈日下黝 黑的皮肤分泌出的豆大汗珠; 忘不了,他躬耕陇亩,刚拿过 奖金的手上又沾上了泥土。④
“修李改宁:牌”直系接列陈运述动原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
市有场时。候磨磨难因难,,能恰带恰领能人够冲历破练黑人暗生,,绽绽放放光光彩彩。。贝多芬 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 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 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 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 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 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 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 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 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 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
们的人生之树才能由此绽放 艳丽的花朵,从而在收获的 季节结出累累的硕果。④
④列举了苏轼、 翟墨、李桂林夫 妇等人的事迹。 以多人来说明凡 取得成就的人, 大多是因为守住 寂寞。
与此相反,当代的某些所谓
“文人”“大师”却无法按捺住
坚守的寂寞,总是受到高利益、 好名声的刺激与驱使,胡乱造假 论文、东拼西凑文章、连夜印刷 只为追求销量。急功近利的举动
斗方,法终于:冲自破“问埋没”,脱颖而出。 自答
实 战 练 习:
论点:相信自己,做自己命运的 主汉宰末,群雄逐鹿,豪杰四起。曹操
议论文因果论证范例

议论文因果论证范例写作佳苑2009-07-04 20165d56b7b40100dtzf议论文因果论证范例因果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
也称为因果分析一、注意问题1、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为人鲜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如此才更深刻。
表层原因,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是乏力的。
例如,某同学厌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师讲课不能吸引他、胸无大志、学校太严苛、教育体制问题等,然而社会上对名利的追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才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有些原因只是表象,如果在论证过程中能够探究本质原因就能使论证有力。
2、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
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一个原因,而一个原因不可能仅一个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
例如,学无止境,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知识角度看,知识是无穷尽的;从心理角度看,学习钻研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从生命自身的缺憾角度看,生命短暂,学习怎么可以停止?如果能够如此多角度地探究“学无止境”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有力地论证“学无止境”。
再如,改革开放,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对不同人所造成的结果是大不一样。
有的顺应当前的形式,正确地处理在经济事物中的行为,经济地位提高了;有的只追求名利而进了监狱,有的因循守旧阻碍改革的发展,结果穷困潦倒。
如此在同一原因不同结果的分析中,使论点得以确立、深化。
3、互为因果。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例如,保护环境这个话题,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揭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就阐述了道理,证明了观点。
世界上的任何现象、事件,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们都是一定的原因下的结果,绝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同样,任何一个现象、事件,也无论它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它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必然是一定结果的原因。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探究学案)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探究学案)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透彻严密。
论证就好像一条纽带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论证的深入和严密程度直接关系到论文说理的成败。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会发现审题立意的难度有所降低,于是作文的深度成为衡量作文等级的重要标准。
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深入地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论证则是一种很好的深入探讨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因果论证的定义和作用。
2.学会用因果分析法来分析材、论证观点。
一、材料分析:阅读下面材料,请简要评析材料一的优劣【原文】:记得《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吗?猪八戒抡起铁耙,将映出自己那张丑脸的镜子打得粉碎,结果每片镜子中仍有自己丑陋的脸。
猪八戒这种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结论:我们写议论文,不能只是观点加材料,还应该扣题分析,即围绕论点对所引用事例进行理性分析。
【评议】:这段文字,是典型的“例子+观点”,我们发现,事例的结果已经告诉了我们,但对于打碎镜子的原因却没有提到。
二、因果分析法的定义:世事变迁皆有因,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的产生。
(一)定义: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二)因果分析法的步骤:1.思路:为什么→是因为2.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3.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议论文的深入论证

议论文的深入论证一、因果分析法[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那么就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做“探因”;如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结果,这叫做“究果”。
也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究其根源,使内容逐步深化,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关注点:1、先叙述示例的“果”(结果,成果),然后把产生“果”的原因揭示出来。
2、所论述的原因必须要紧扣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思路:为什么——是因为【示例一】记得《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吗?它写的是猪八戒抡起了铁耙,将映出自己那张丑脸的镜子打得粉碎,结果每片镜子中仍有自己丑陋的脸。
猪八戒这种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添加范文(即分析论证)如下:猪八戒之所以要打碎镜子,无非是因为镜子如实地照出了自己的丑陋,而这恰恰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于是,猪八戒愤怒地抡起了铁耙。
这种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闻过则喜的精神。
既然容貌丑陋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不接受镜子直接真实的反映呢?并且,猪八戒完全可以在镜子的指引下正确认识自己,甚至施粉黛、正衣冠,或从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相貌上的不足。
【课堂练习】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
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二、反向假设法反向假设法就是假设与事例相反的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关注点: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个最基本的要求: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思路:反面假设—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突出论点常用格式:如果(假使)XX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示例一】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
议论文中的因果分析

论据
观点
因果分析就是分析结果背后的原因,用结 果背后的原因来强调你想要表达的观点。
物理史上,人们在理解光的本质时,由 于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坚持微粒学说,光波学 说其时已经得到验证,但牛顿在科学界的影 响很大,人们宁愿相信牛顿,也不愿相信真 理,使光波学说埋没了100多年。在科学史 上,人们宁愿相信著名科学家,而不去相信 真理,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感情用事,认为 名人不会错,孰不知名人也会有失误乃至错 误的时候。孔子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切莫因一个人的名声,而决定他所说的所做 的一切。
练习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试想如果说苏东坡没有遭遇逆境——
严重的政治迫害,或许他内心难以积蓄
无法排遣的喜怒哀乐,最后难以创作一
篇篇经典的作品;如果范仲淹
(
);如果曹
雪芹(
)。可
见,逆境也可以转化成人生的一笔宝贵
财富。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试 想如果说苏东坡没有遭遇逆境——严重的政 治迫害,或许他内心难以积蓄无法排遣的喜 怒哀乐,最后难以创作一篇篇经典的作品; 如果范仲淹没有过早的经历丧父、母亲改嫁 后的艰辛生活,或许就难以深味到底层人的 辛酸苦楚,或许就难以激发他产生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如果曹 雪芹没有经历家族的巨变、世态的炎凉,就 难以对封建社会产生深刻的认识,就难以写 出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可见, 逆境也可以转化成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甘肃省高考优秀作文,摘自任富强议论文写作新策略
喜马拉雅守望西藏并不是因为它忘记了 独居的寂寞而记住了漫步云端的自由,同样 ,哈雷彗星的到来也不是因为它忘记了赶路 的累而记住了蓝色星球灿烂的美,虽然写得 很美,但是强加因果的。议论文讲究严谨, 不合适。
议论文常见十种谁论证方法,超级实用!!附详细例析

议论文常见十种谁论证方法,超级实用!!附详细例析一、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
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直接陈述原因例2: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
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 1.因果法因果法 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
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能起到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能起到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
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溢光。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有,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可以添加“原因操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服务的目的。
写作时,我们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
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等。
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因”,用“结果怎样”来领起“果”。
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有时还要注意分析同因有时还要注意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的关系。
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的关系。
改例: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
那是因为面对磨难,他有刚毅如铁的意志,他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标,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成为一代“史圣”。
2.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运用假设推理对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在比较中说清道理。
运用假设推理对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在比较中说清道理。
例2:观点: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观点: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流云,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流云,舞若虬龙。
舞若虬龙。
他曾在“兰亭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亭池涮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因果论证法追因探果析事例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透彻严密。
论证就好像一条纽带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论证的深入和严密程度直接关系到论文说理的成败。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会发现审题立意的难度有所降低,于是作文的深度成为衡量作文等级的重要标准。
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
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
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深入地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论证则是一种很好的深入探讨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论证方法,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示例:俗话说:自信能给予人无形的力量,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须充满自信,无论问题是容易还是困难。
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最棒的。
这也是最基本的。
海伦·凯勒就是凭着自己的自信,虽然她听不见、说不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
她做了一个虽眼盲心不盲、耳聋思想不糊、口哑却精神不亚于常人的伟人,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这是多么高的称赞啊!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坚定的信念,那份伟大的自信。
跛脚的郑丰喜,别人说他不能上学,他自信,他不仅上了学,还年年拿第一;别人说他骑不了自行车,他自信,硬是在体无完肤之后让自行车成为了他的脚;别人说他一辈子都要跛脚,他自信,他从小就对家人和自己说: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穿皮鞋,最终他还是做到了。
他也靠着自己那惊人的自信使他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风、大浪等灾害下依然不翻。
我们感叹他们很厉害,厉害什么?厉害的就是比我们常人多的那份自信,他们相信自己。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不能只把例子摆在论点后,而不去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观点阐述清楚,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
摆出事实后,需要讲道理。
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
也称为因果分析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
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示例:(1)原因分析: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
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示例(2)结果分析: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
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了春天的耕耘,怎么会没有秋天的收获呢?根据对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卷作文试题的分析,我将因果论证的写作训练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作为我作文教学的目的。
换句话就是: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一)朝深处想,揭示实质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
(1)实例借鉴:示例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
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
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
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
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示例观点:乐观是成功的保证牛顿发明地心引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费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人反对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初用苦功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
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
但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后世所称道。
也正因有了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获得了成功。
(2)方法点拨: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二)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1、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1)实例借鉴:示例(事例)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假言说理)“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如果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药当然不会问世。
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示例(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事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
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
(假言说理)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2)方法点拨: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
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
(重在分析,不是例子)(1)实例借鉴:示例:观点:勤能补拙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示例:观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
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
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
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
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2)方法点拨: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
言之成理,增强说服力。
(三)朝大处想,揭示意义例后分析。
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
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
(1)实例借鉴:示例:观点:要正视历史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
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和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示例:观点: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
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
我敢肯定说,正是贝多芬有了顽强的意志,他才有了不屈的奋斗精神,他才有了可能去征服世界音乐高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方法点拨:要紧扣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语言要精炼,要言不繁,点到为止。
只靠堆砌材料来诠释话题,揭示论点,决非上策,绝不能成就深刻之作。
同学如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发诸真情把道理议深议透,就能使文章更具有真情实感,更显深刻,更富理性之美。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推因探果”的分析和写作方法,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