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

合集下载

花岗岩介绍

花岗岩介绍

花岗岩介绍1 什么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地壳中发生地壳结构运动时数十亿年来形成的一种岩石,它由橄榄石、长石、雪花斜长石、矿物颗粒等混合矿物组成,是一种可观看、抗蚀性强的大型石砖,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城市美化。

2 花岗岩的表面结构花岗岩的表面普遍带有微细的苔藓状的条纹,该条纹由古老的沉积物矿物构成,以瘤状的细颗粒排列构成突起的蚀蚓。

另外,花岗岩表面上还可以看到厚厚的蛋糕状,称为花岗岩“鱼鳞”,每块“鱼鳞”都是独立的,它也是花岗岩上一些特殊的矿物,有些会变得超光泽。

3 花岗岩的主要特点1、花岗岩的花纹自然多样,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富有装饰性;2、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适合长期使用;3、具有良好的坚固性,非常耐磨,加上表面高光泽,是室内地面的优质选择;4、使用范围广泛,不仅用于室内地面,也可用于室外景观建筑;4 花岗岩的应用范围花岗岩作为装饰一个空间的理想材料,可以用来装饰室内外墙壁、地板、楼梯及屋顶,在水景石构筑中也有广泛运用。

除此之外,花岗岩还可以在墓地、舞台、柱子、阳台、栅栏等等地方运用,可以给建筑带来石匠精致的装饰效果,栩栩如生、充满美感。

5 花岗岩的护理1、按说明书正确使用花岗岩清洁剂,要求清洁剂贴合当地气候和空气污染程度等;2、保证安全,在清洁过程中的运动,尤其是打扫机器的滑动,需要放置护套;3、建议定期抹上保护剂,以提供抗氧剂保护功能,减少同化作用;4、雨季及气候湿润时,宜清洗花岗岩表面,同时防止油污对表面的侵蚀;5、定期拔出石头洞内的异物,以防止夹液的侵蚀;以上是关于花岗岩介绍的详细介绍。

花岗岩具有表面自然多样、耐腐蚀性强等特点,是室内外装饰的理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城市建设,为人类社会增添了不少美丽的光景。

花岗岩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的岩石类型花岗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类型,它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花岗岩具有坚硬、耐久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地板等领域。

下面将从花岗岩的形成、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花岗岩的形成花岗岩是由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结晶形成的。

岩浆是地球内部的熔融岩石,它在地壳深处形成,并通过火山喷发等方式进入地壳表层。

当岩浆冷却后,其中的矿物质开始结晶,形成花岗岩的颗粒。

由于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却的过程较长,花岗岩的晶粒比较大,可以肉眼可见。

二、花岗岩的特点1.颗粒状:花岗岩的晶粒一般较大,直径通常在1-5毫米之间,有些甚至可以达到几厘米。

这种颗粒状的结构使得花岗岩的外观呈现出斑点状或条纹状的效果,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2.多样性:花岗岩的颜色和纹理非常丰富多样。

常见的花岗岩颜色有灰色、粉红色、红色、黄色等,纹理则有斑点状、条纹状、云状等。

不同的花岗岩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具有各自独特的色彩和纹理,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花岗岩。

3.坚硬耐用:花岗岩是一种非常坚硬的岩石,其摩氏硬度可达6-7级。

这使得花岗岩具有出色的耐磨、耐冲击的特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保持美观和稳定性。

4.耐腐蚀:花岗岩对酸碱等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这使得花岗岩在户外环境中被广泛应用,不易受到大气氧化、酸雨等侵蚀,能够长时间保持原有的美观和耐用性。

三、花岗岩的应用1.建筑领域:花岗岩常用于建筑的立面、墙面、地面等装饰。

其坚硬、耐用的特性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同时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著名的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巴西的基督山、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使用了花岗岩作为主要材料。

2.雕塑艺术:花岗岩可以被雕刻成各种形状,用于雕塑艺术。

其坚硬的特性使得雕塑作品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长时间保存在户外环境中。

3.地板装饰:花岗岩地板具有高硬度、耐磨、防滑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室内地板的装饰。

无论是家庭住宅、商业办公楼还是公共场所,花岗岩地板都能够给人一种豪华、典雅的感觉。

花岗岩

花岗岩

百科名片花岗岩花岗岩(Granite)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

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

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目录词语释义岩石简介形成过程岩石成因物理特性主要成分岩石分类岩石用途一般用途商业用途岩石产地资源状况研究学者矿业简史岩石特性评价方法工业技术要求词语释义岩石简介形成过程岩石成因物理特性岩石分类岩石用途一般用途商业用途岩石产地资源状况研究学者矿业简史岩石特性评价方法工业技术要求展开编辑本段词语释义1、火成岩的一种,在地壳上分布最广,是岩浆在地壳深处逐渐冷却凝结成的结晶岩体,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一般是黄色带粉红的,也有灰白色的。

质地坚硬,色泽美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通称花岗石。

2、比喻顽固不化:花岗岩脑袋。

英文名:granite [ˈɡrænit]编辑本段岩石简介花岗岩质地坚硬,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常被用于建筑物的材料。

花岗岩(Granite)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而汉字名词花岗岩则是由日本人翻译而来。

明治初期的辞典与地质学书籍将Granite翻译作花岗岩或花刚岩。

花形容这种岩石有美丽的斑纹,刚或岗则表示这种岩石很坚硬,也就是有着花般斑纹的刚硬岩石的意思。

中国学者则沿用此译名。

[1]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部分花岗岩为岩浆和沉积岩经变质而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石。

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黑白云母等[1],石英含量是10%~50%。

长石含量约总量之2/3,分为正长石、斜长石(碱石灰)及微斜长石(钾碱)。

不同品种的矿物成份不尽相同,还可能有含辉石和角闪石。

花岗岩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还能保存百年以上,是建筑的好材料,但它不耐热。

花岗岩简介及图片

花岗岩简介及图片

花岗岩(granite)图片一种显晶质酸性深成岩。

以长石、石英浅色矿物为主,总量一般超过80%。

肉红色至浅灰色。

相应的喷出岩是流纹岩。

granite一词于1596年首次提出,用以形容一种粒状的岩石。

石英为花岗岩的主要矿物,其量为20~50%。

长石以钾长石为主,斜长石为次,长石总量一般为60~70%。

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有时伴有白云母、普通角闪石或(和)辉石。

色率一般低于10。

副矿物含量通常小于1%,偶尔高达3%,常见的有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

常呈半自形等粒结构,其中暗色矿物具有较完整的晶形,长石常具部分的晶形,但斜长石形态一般较钾长石完整,石英一般为他形。

按平均粒径可有细粒、中粒和粗粒之分。

花岗岩有时也具有特征的文象结构,表现为钾长石和石英的规律连生,石英在钾长石中呈定向排列,犹如象形文字。

花岗岩有时呈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长石和石英,称斑状花岗岩。

在花岗岩中,可以存在各种岩石包体。

按成因大致可分3种类型:①捕虏体,为不规则的围岩碎块,富集于岩体边部。

它们与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是岩浆侵入作用的重要标志。

②析离体,由岩浆早期结晶的矿物凝聚而成,一般色率较高,但粒径与周围岩石无明显差别。

③残留体和残影体,是早期岩石受到交代作用逐渐被改造为花岗质岩石时由于改造不彻底而在岩体内留下了早期岩石的残迹,隐约可见原有岩石的层理和片理。

此外,有些花岗岩,特别是碱性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常可见晶洞构造。

洞壁内有石英、电气石、绿柱石等晶簇生长,洞体大小不均,一般为几毫米,有时达数十厘米。

由于花岗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在岩体内部可发育原生节理,即纵节理、横节理和水平节理等。

在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下,由于某些岩块的崩落,常造成陡峭的峰峦,是理想的游览胜地。

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便是由花岗岩组成的。

花岗岩类是构成大陆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不同时代的褶皱带和前寒武纪地盾区。

中国花岗岩类的分布广泛,尤其在中国东南和东北诸省,分布更为集中。

花岗岩

花岗岩

花岗岩花岗岩(Granite),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云母和石英。

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

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

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岩浆喷发的时候,花岗岩是地下部分,在高压下形成,质地比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玄武岩严密的多,因此很坚硬。

黄山正是地下花岗岩在地壳变动过程中露出地表后形成的。

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

花岗岩峰林显得极为雄伟壮观。

如黄山切割深达500-1000 米,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0 多座。

当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于直立的剪切裂隙冲刷下切时,形成近于直立的沟壑,沟壑越来越深,形成两壁夹峙,向上看蓝天如一线,这就是一线天。

花岗岩是不易溶解的岩石,因此不能形成在石灰岩地区常见的溶洞。

但雨水沿花岗岩体内断裂冲刷,断裂上盘岩块的崩塌,能形成不规则的堆洞。

另外,石蛋地貌发育的地区,石蛋间的空隙也可以构成岩洞。

如黄山的水帘洞、莲花洞、鳌鱼洞。

"自古名山多聚泉",泉是花岗岩山地的重要旅游景观。

如黄山的温泉和骊山的温泉。

花岗岩一般含有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

因此,从花岗岩中流出的泉水一般均含有少量的对人体有害的具放射性的氡气,这些泉水可饮可浴,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宝贵的水资源。

中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山高水高,所以在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一般都有瀑布出现。

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它的主要成分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部分花岗岩为岩浆和沉积岩经变质而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石。

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黑白云母等,石英含量是10%~50%。

花岗岩特性

花岗岩特性

花岗岩特性
花岗岩是一种多孔性变质岩,主要成分是长石、斜长石、石英、改性物以及胶结物等。

它具有以下特性:
1.密度大:花岗岩的密度比其他类型的岩石都要高,一般在
2.7~3g/cm³左右。

2.硬度高:由于其中含有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硬度较高的矿物质,使得花岗岩的硬度比其他类型的岩石都要高,平均硬度为7 ~ 7.5 (摩尔硬度)。

3.强度高:由于花岗岩的内部结构非常坚固,因此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一般在200~400MPa。

4.耐腐蚀性好:由于花岗岩中含有石英、长石等不易被氧化剂进行氧化的矿物质,因此花岗岩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在高湿度和高温条件下保持其稳定性。

5.耐火性强:花岗岩对火焰的抵抗力强,一般情况下,1200℃以下的高温对花岗岩所造成的影响不大,因此常被用作高温环境中的建筑材料。

花岗岩的分类

花岗岩的分类

04 花岗岩的开采与加工
开采方法
露天开采
适用于大型花岗岩矿床, 通过剥离表面覆盖层,从 上往下分层开采。
地下开采
适用于埋藏较深的花岗岩 矿床,通过矿洞进入矿体, 进行开采。
钻探开采
利用钻探技术,对特定区 域的花岗岩进行开采。
加工工艺
粗加工
将开采出的花岗岩进 行初步加工,如切割、 磨光等,使其成为可 用的石材。
纹理美观
花岗岩的纹理自然、美观, 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 因此常被用于室内外装饰。
花岗岩的应用
01
02
03
地面铺装
由于花岗岩硬度高、耐磨 性好,因此常被用作地面 铺装材料,如公园、广场、 道路等。
建筑外墙
花岗岩的纹理美观、耐久 性好,因此也常被用作建 筑外墙材料,如住宅、商 业大厦等。
石材雕刻
于室内外装修和建筑材料。
02 花岗岩的特点
硬度高
硬度高
花岗岩的摩氏硬度在6到7之 间,比一般的石头要硬,不 易被磨损。
耐磨性好
由于花岗岩的硬度高,其耐 磨性也较好,因此常被用作 地面、台阶、门槛等需要承 受大量摩擦的场所。
抗腐蚀性强
花岗岩中的矿物成分比较稳 定,不易受到化学物质的侵 蚀,因此可以抵抗大部分酸 碱物质的腐蚀。
园林景观石
假山石
花岗岩因其形态各异、纹理独特,常 被用作园林中的假山石,为景观增添 自然之美。
石桌石凳
花岗岩也常被加工成石桌石凳,供人 们休息和欣赏园林景色。
雕刻艺术品
石雕
花岗岩质地坚硬,适合雕刻,常被用于制作各种石雕艺术品 ,如佛像、人物像等。
纪念碑
花岗岩也常被用于制作纪念碑,以纪念重要的人物或事件。

论花岗岩的成因

论花岗岩的成因

论花岗岩的成因一.花岗岩的定义花岗岩(Granite)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而形成的火成岩。

它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是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分布面积占所有侵入岩面积的80%以上。

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为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

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

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汞、金等,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那么,我们现在在地表见到的这些花岗岩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二.关于花岗岩成因的历史争论1.第一次历史争论是“水成论”和“火成论”之间的争论。

来自于德国的亚伯拉罕·戈特洛布·维尔纳(Abraham Gottlob Werner1749-1817)是水成论的集大成者。

他受到了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从饱和溶液中取得盐类晶体的实验的影响。

他认为原始地球是一个固态物质核,核外包裹着浩瀚的初始水层——原始大洋。

原始大洋的溶液中包含了大量的物质,他们在原始不规则的表面结晶形成岩石。

花岗岩是最早沉积下来的物质在英国,主要的理论家是有着哲学和科学品味的苏格兰的农场主兼商人赫顿(James Hutton,1726—1797)。

赫顿并不是不关注作为侵蚀和沉积营力的水的作用,但是作为理论家,他主要关心的是地球中心火的思想。

赫顿进一步提出,不同地区时时会有地球内部的物质开始膨胀,向上部地壳施加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地层向上弯曲。

有时在这个过程中,熔融的岩石会冲破岩层,到达地表形成了火山。

有时在岩浆向上冲破地层之前,膨胀的阶段停止了,这样就有大大小小的山脉隆起,岩浆物质就会冷却固结,生成像花岗岩那样的结晶岩。

2.第二次历史争论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地质学家里德(H H Herbert Harold,1889—1970)认为花岗岩是原生玄武岩浆被硅铝壳层物质大规模混染作用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花岗岩分布[总论]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

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具体]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山东的泰山、崂山、峄山,陕西的华山、太白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浙江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湖南的衡山、九嶷山,江西三清山,河南鸡公山,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广东罗浮山,广西桂平西山、猫儿山,湖北九宫山、黄冈陵,江苏的灵岩山、天平山,天津的盘山,北京云蒙山,河北老岭,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四川贡嘎山,海南大洲岛、铜鼓岭、七星岭、五指山等等,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

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名山景观特征,eg,(1)“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属于“峰峦―密集峰柱组合型峰林景观”,其景观标型(单元)有峰峦―峰墙―石林―峰丛―峰柱―石锥―峡谷―崖壁8 类,不仅类型齐全,而且特征典型,特别是其奇特的造型,世界罕见。

从“成岩―成山―成景”的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阶段来看,“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处于幼年晚期―青年期阶段。

(2)“黄山式”花岗岩景观:既有“三清山式”峰林景观特色,也兼有“华山式”景观的某些特点。

景观形态以大型浑圆状和部分锥状山峰所组成的峰峦为主体,中小型微地貌相对较少,且分布稀散,花岗岩峰林景观规模不大,且残留于岩体的中下部。

从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而言,“黄山式”早于“三清山式”,晚于“华山式”。

(3)“华山式”花岗岩景观:以高峰陡崖绝壁山体景观为特色,以“险峻”著称。

地质作用以构造切割冲刷侵蚀作用为主,化学风化剥蚀作用弱于泰山。

(4)“泰山式”花岗岩景观:以浑圆雄厚山体与陡坡、崖壁组合景观为特色,以“雄伟”著称。

泰山花岗岩景观由太古代花岗岩杂岩组成,化学风化作用较强。

从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分析,“泰山式”早于“华山式”,晚于“普陀山式”。

(5)“普陀山式”花岗岩景观:以浑圆状花岗岩低丘和花岗岩石蛋景观为特色。

我自己乱贴的,随便看看吧。

也是这周四的考试么,山水成因?黄山花岗岩地貌各种类型分布很有规律,呈同心状分布模式,中心区为平坦夷平面残留部分,向外围山峰依次为穹峰、堡峰、尖峰、岭脊等.显示流水切割,溯源侵蚀的裂点还停留在中心区边沿,放射状水系的共同分水岭即为中心区.推测中新世、上新世时为黄山花岗岩体升起后的剥蚀时期,并形成夷平面.后经历上新世末微弱抬升,形成浅切割地面,第四纪初开始强烈抬升、下切,形成深切割地面,造成中心区以外的高峰林立、峡谷幽深.此一过程仍在继续,但由于中心区集水面积有限,裂点溯源侵蚀并不强烈,黄山地貌现状当可长期保持.黄山景观(一)(20张)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花岗岩的特征及分布花岗岩及花岗岩景观一、花岗岩花岗岩特征1、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体。

它质地坚硬,岩性较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多构成山地的核心,成为显著的隆起地形,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常形成挺拔险峻、峭壁耸立的雄奇景观。

表层岩石球状风化显著,还可形成各种造型逼真的怪石,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2、花岗岩由于节理风化、崩塌等作用,常形成峭壁悬崖、孤峰擎天、石柱林立等奇特景观,著名的如黄山莲花峰、炼丹峰和天都峰三峰鼎立,华山的东西南北中五峰相峙;天柱山的天柱峰,九华山的观普峰也非常典型。

球形风化景观,著名的有海南的天涯海角、鹿回头、“南天一柱”,浙江普陀山的“师石”,辽宁千山的“无根石”,安徽天柱山的“仙鼓峰”和黄山的“仙桃石”等。

花岗岩山地、丘陵山体。

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

花岗岩峰林显得极为雄伟壮观。

如黄山切割深达500-1000 米,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0多座。

华山则是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局面。

另外,天柱山的天柱峰和九华山的观普峰也都是非常典型的峰林地貌。

此类景区一般开发较早,上述几个例子都以开发成熟。

二、花岗岩分布我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山高水高,所以在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一般都有瀑布出现。

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崂山的靛缸瀑布、龙潭瀑布,太姥山的龙并瀑布和九龙祭瀑布,九华山的桃崖瀑布、织绵瀑布和龙池瀑布,罗浮山的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和黄龙洞瀑布等。

中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

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山东的泰山、崂山、峄山,陕西的华山、太白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浙江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湖南的衡山、九嶷山,江西三清山,河南鸡公山,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广东罗浮山,广西桂平西山、猫儿山,湖北九宫山、黄冈陵,江苏的灵岩山、天平山,天津的盘山,北京云蒙山,河北老岭,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四川贡嘎山,海南大洲岛、铜鼓岭、七星岭、五指山等等,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

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当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于直立的剪切裂隙冲刷下切时,形成近于直立的沟壑,沟壑越来越深,形成两壁夹峙,向上看蓝天如一线,这就是一线天。

我国花岗岩山岳,如黄山,九华山,华山、太姥山、天柱山、碴岈山、千山和平潭岛的将军山等,都有一线天景观。

花岗岩是不易溶解的岩石,因此不能形成在石灰岩地区常见的溶洞。

但雨水沿花岗岩体内断裂冲刷,断裂上盘岩块的崩塌,能形成不规则的堆石洞。

另外,石蛋地貌发育的地区,石蛋间的空隙也可以构成岩洞。

如黄山的水帘洞、莲花洞、鳌鱼洞,崂山的白云洞、明霞洞,太姥山的璇矶洞,罗浮山的朱明洞,碴岈山的万人洞等等。

此类地貌适合整体开发,根据不同的花岗岩发育情况,调查清楚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资源量,一步步开发成为花岗岩的旅游风景区。

海南岛是最大的穹窿状岩体,形态雄厚浑圆;黄山是著名的岩株状岩体,地势崎岖挺拔,成为旅游资源。

三、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体所构成的峰林状高丘与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的通称。

前者主要由具岩株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地势陡拔,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及流水切割,形成奇峰深壑。

后者由穹窿状花岗岩体构成,具红色风化壳,厚10~80米,风化壳剥离后,出露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地势浑圆。

花岗岩地貌的发育深受岩性影响,一方面因块状结构,坚硬致密,抗蚀力强,常形成陡峭高峻的山地;另一方面因风化壳松散偏砂,其下原岩不透水,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水土流失严重;且因节理丰富,产生球状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沿节理活动,逐步形成密集的沟谷与河谷;在节理交错或出现断裂的地方,往往形成若干小型盆地;节理的多少和形式决定山坡的形态,节理密集区,重力崩塌显著,出现垂直崖壁;层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角保持不变,而球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浑圆化。

沿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深入岩体内部,形成很厚的红色风化壳。

此外,岩体构造对花岗岩地貌也有影响。

花岗岩与玄武岩同属火山岩,不同是在岩浆喷发的时候花岗岩石地下部分,在高压下形成,质地比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玄武岩严密的多,因此很坚硬。

黄山正是地下花岗岩在地壳变动过程中露出地表后形成的。

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

花岗岩峰林显得极为雄伟壮观。

如黄山切割深达 500-1000 米,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 70 多座。

当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于直立的剪切裂隙冲刷下切时,形成近于直立的沟壑,沟壑越来越深,形成两壁夹峙,向上看蓝天如一线,这就是一线天。

花岗岩是不易溶解的岩石,因此不能形成在石灰岩地区常见的溶洞。

但雨水沿花岗岩体内断裂冲刷,断裂上盘岩块的崩塌,能形成不规则的堆洞。

另外,石蛋地貌发育的地区,石蛋间的空隙也可以构成岩洞。

如黄山的水帘洞、莲花洞、鳌鱼洞。

“自古名山多聚泉”,泉是花岗岩山地的重要旅游景观。

如黄山的温泉和骊山的温泉。

花岗岩一般含有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

因此,从花岗岩中流出的泉水一般均含有少量的对人体有益的具放射性的氡气,这些泉水可饮可浴,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宝贵的水资源。

我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山高水高,所以在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一般都有瀑布出现。

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四、以黄山为例说明花岗岩景观的特点和成因说起黄山,几乎是世人尽知。

但有很多人不知道,黄山除了它著名的松、石、云、泉外,它以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山岳称奇。

雄奇险幻的黄山,是一座由地质作用造化而成的奇山。

从10亿年前的晚元古代到4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纪,黄山地区一直沉没于海底,先后沉积了各类沉积岩层,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的改造与破坏。

隐伏地下的黄山花岗石体形成后,到了新生代的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不仅造就了我国西陲的“世界屋脊”,黄山山体也急剧上升,花岗岩上巨厚的沉积盖层不断被剥蚀;黄山岩体终于慢慢地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露出了地表,翘首云天,形成了高逾千米的花岗石峰林。

黄山复式花岗岩体不同的岩石结构,形成了园区内自然景观分布总格局。

断层和节理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则不断地改造着花岗岩的自然面貌,就像一位雕塑大师,将黄山修饰得愈加奇险秀丽。

黄山的地质主体是花岗岩,出露面积约占园区总面积的七成,是一个同源岩浆多期脉动上侵形成的复式岩体。

早期侵入的中粒二长花岗岩比较容易风化,构成“天下名泉”附近的低坡山地,成为联结公园内外的过渡地带。

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占岩体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三,岩性坚硬,构成了巍峨雄伟的大峰。

补充期侵入的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分布在岩体内圈,构造节理发育,形成了玲珑剔透的小峰和千姿百态的巧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