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汽车概论教案
2024版汽车概论课件讲义教案(15完整版)

2024/1/25
发动机启动前检查
检查发动机机油、冷却液、制动 液等液位是否正常,以及电瓶电 量是否充足。
发动机启动后检查
听发动机声音,观察仪表盘指示 灯是否正常,检查排气系统是否 漏气。
行驶中检查
注意方向盘、制动系统、悬挂系 统等部件的工作情况,以及车辆
是否存在异响或异常振动。
16
定期保养项目与周期建议
能量密度提升
通过改进电池材料和设 计,提高电池的能量密 度,延长电动汽车的续 航里程。
充电速度加快
研发快速充电技术,缩 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 提高使用便利性。
安全性增强
加强电池热管理和安全 防护措施,降低电池起 火和爆炸的风险。
寿命延长
改进电池制造工艺和管 理系统,延长电池使用 寿命,降低更换成本。
技术标准制定
制定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技术 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2024/1/25
22
06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展望
2024/1/25
23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和功能
2024/1/25
定义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 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等新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 提升车辆整体的智能驾驶水平。
汽车概论课件讲义教 案(15完整版)
2024/1/25
1
目录
2024/1/25
• 汽车概述与发展历程 • 汽车构造与原理 • 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 • 汽车维护与保养知识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前景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展望
2
01 汽车概述与发展历程
2024/1/25
汽车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1.2.3 汽车成熟于美国
1.2.4 汽车兴旺于欧洲
1.2.5 汽车挑战于亚洲
1.2.6 世界汽车工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授内容边提问边引导
引导方式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
实
训
操
作
资料查找:早期一些名车
网络和期刊:《汽车杂志》、《汽车技术》、《汽车工程》、《汽车文摘》、《驾驶天地》
布
置
作
业
思考:
(1)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现状如何?
(2)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汽车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
2.1 美国三大汽车集团
2.1.1 通用汽车公司
2.1.2 福特汽车公司
2.1.3 克莱斯勒公司
2.2 欧洲主要汽车工业集团
2.2.1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2.2.2 宝马汽车公司
2.2.3 大众汽车公司
实践课以参观访问汽车城品牌汽车4S店,写出PPT调查报告。
教学资源与平台
教学PPT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
教学组织与准备
2.教具:
多媒体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汽车城品牌汽车4S店。
2.教材:
陈文华 主编 《汽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上节课重点讲授了欧洲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现状,今天重点来介绍下我们亚洲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现状,其中以日本、韩国、中国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提问回答
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讲授
新
课
1.3 亚洲汽车工业发展与现状
1.3.1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与现状
《汽车概论教案》

《汽车概论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使学生掌握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汽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汽车的概念1.2 汽车的分类2. 汽车性能指标2.1 动力性能2.2 经济性能2.3 制动性能2.4 舒适性性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教学难点: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汽车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准备汽车各部分的结构图示。
3. 准备相关汽车行业的新闻或案例。
【导入】引入汽车话题,展示汽车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
讲解汽车的性能指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各项性能。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的话题。
【讲解】讲解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
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汽车的整体结构。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汽车车型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不同车型的差异。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各部分的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汽车的维护与保养【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讲解】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包括定期检查、更换机油等。
讲解不同部位的维护与保养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照顾好汽车。
汽车概论 教案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1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2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3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4
教学设计
3、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行程
结合图片和动图讲解
4、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与汽油机作比较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5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6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7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8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9
教学设计
查阅资料,0-3级对应现售的品牌车型、功能三、其他汽车智能技术
、环境感知技术
含义、技术核心、硬件
、决策规划技术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10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11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12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13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14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15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课程教案16
教学设计。
《汽车概论教案》

《汽车概论教案》word版教案编写人:[教案编写者的名字]课时安排:每章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熟悉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的汽车兴趣和行业认知。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采用讨论法,探讨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汽车概述1.1 汽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2 汽车的分类与编号1.3 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展望第二章:汽车发动机2.1 发动机的类型与工作原理2.2 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3 发动机的性能评价与选用3.1 传动系统的类型与工作原理3.2 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3 传动系统的性能评价与选用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制动系统的类型与工作原理4.2 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4.3 制动系统的性能评价与选用第五章:汽车行驶系统5.1 行驶系统的类型与工作原理5.2 行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5.3 行驶系统的性能评价与选用教学评估:1. 每章结束后进行章节测试,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2. 期末进行综合考试,评估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教材:《汽车概论》,作者:[作者名字],出版社:[出版社名称] 第六章:汽车电气系统6.1 电气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6.2 电源系统及其控制6.3 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类型6.4 照明与信号系统7.1 车身结构与设计7.2 车门与车窗系统7.3 车身涂装与防护7.4 汽车附件与改装第八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8.1 电子控制系统的概述8.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8.3 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8.4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第九章:汽车排放与环保9.1 排放污染物的与控制9.2 排放控制技术与发展9.3 节能与环保驾驶习惯9.4 我国汽车环保政策与标准第十章:汽车维修与保养10.1 汽车维修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0.2 汽车保养的项目与周期10.3 常用维修工具与设备10.4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评估:1. 每章结束后进行章节测试,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汽车概论教案(有教学后记)

许飞飞
授课内容
传动系、转向系
授课时间
第5讲
授课题目
底盘
课型
课堂
教学方法及手段
导入、重点介绍、简介、对比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
教学目的
了解传动系的组成及其人作用、了解转向系的组成及其作用
理解传动系的工作原理,理解转向系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传动系布置形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工作特性和动力的传递过程,齿轮齿条式式转向器的结构特点、循环球式转向器的结构特点
.教学后记
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内容有趣,学生很感兴趣,效果很好。
《 汽车概论 》
班级:12汽修大专班
日期:20XX年9月25日--9月90日
授课教师
许飞飞
授课内容
润滑系、冷却系
授课时间
第4讲
授课题目
发动机
课型
课堂
使用教具
实物或模型、挂图或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理解润滑系在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润滑油循环路线及各阀门的安装部位与作用、理解冷却系的功用、类型,结构,冷却液的要求、类型,掌握水冷系及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
《 汽车概论 》
班级:12汽修大专班
日期:20XX年9月2日--9月9日
授课教师
许飞飞
授课内容
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发展与展望,汽车的基本组成,课程性质、目的、要求
授课时间
第1讲
授课题目
绪论
课型
课堂、
使用教具
实物或模型、挂图或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了解汽车概念及发展史,理解汽车的总体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然后结合实物观察分析
板书设计
最新 汽车概论实训教案

第 次
总第 次
课程
汽车概论
班级
教师
课程类型
实训课
四节课
课题名称
发动机各部件的认识
教学目标
要 求
认识发动机各组成部件
教学重点
学生对发动机各部件的认识 记忆
教学难点
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
主要教具
设备材料
发动机
教学方法
讲解 观看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发动机
把全班学生分组去认识发动机各个部件,同时每组安排一位同学记录下各个部件的名称
启动系主要由启动机组成,连接发动机飞轮;
冷却系主要由水泵、水箱及冷却管道组成,作用是使冷却水循环,不致使发动机温度过高而损坏;
润滑系主要是发动机油底壳、机油滤清器、集滤器组成,主要作用是将机油过滤润滑发动机曲轴、连杆、活塞等,不至于摩擦过热而烧坏发动机;同时降低摩擦增强损耗;
点火系主要由高压线圈、火花塞组成,作用是将蓄电池低压电流转换成高压电,然后使火花塞触点打火点燃混合气;(仅对汽油车而言,因为柴油车没点火系,是靠压缩柴油的)
观看完的分组去讨论教室讨论认识的部件 并做好小纸条
二、学生练习
按开始的分组,让学生去给发动机各个部件放上小纸条
放完之后老师检查,根据学生小纸条的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讲解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启动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车)、供给系。
曲柄连杆机构由曲轴和连杆组成,作用是把混合气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实现传递;配气机构的作用是根据汽车所需的实际情况,调节进去汽缸内的混合气。
供给系主要由油箱、油管、管道、化油器(电喷车没有化油器)组成,作用就是供给燃油。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掌握汽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3. 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发展历程2. 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a. 发动机b. 传动系统c. 行驶系统d. 制动系统e. 电气系统f. 车身及附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汽车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的简易结构图,以检验对汽车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概论。
2. 课件:汽车各部分的图片及原理图。
3. 视频资料:汽车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演示。
第二章:发动机原理及类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a. 汽油发动机b. 柴油发动机c. 天然气发动机d. 电动汽车发动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 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原理和分类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简易工作原理图。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原理及应用。
2. 课件:发动机的图片和工作原理图。
3. 视频资料: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演示。
六章:汽车传动系统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传动系统的不同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3. 了解传动系统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组成a. 离合器b. 变速器c. 传动轴d. 差速器e. 驱动轮2. 传动系统的类型a. 手动传动系统b. 自动传动系统c. CVT传动系统d.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加电阻与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串联
附加电阻与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串联其作用是调节初级电流大小,维持初级电流基本稳定。
附加电阻的特点是温度愈高,电阻愈大,所以又叫热敏电阻。
作业布置
1、简述燃料供给系的作用
2、简述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教学后记
第 周
第 次
总 次
课程
汽车概论
班级
242
教师
陈俊麾
课程类型
新授
课题名称
点火系概述
教学目标
要 求
1、了解点火系的作用
2、了解点火系主要部件作用
3、了解点火系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点火系主要部件作用
教学难点
点火系工作原理
主要教具
设备材料
黑板、粉笔
电喷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供油部分:燃油箱、电子燃油泵、燃油滤清器、供油管、喷油器、稳压器和回油管组成
供气部分: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体、进气歧管组成
排气部分: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和排气消音器组成
工作过程:
油箱→电动燃油泵→蓄压器→滤清器→燃油量分配器→喷油器→进气歧管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
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完成燃料的储存、滤清和输送工作,按柴油机不同工况的要求,定时、定量、定压并以一定的喷油品质将燃料喷入燃烧室,使其与空气迅速混合和燃烧,最后将废气排入大气。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第 周
第 次
总 次
课程
汽车概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班级
教师
课程类型
新授
课题名称
点火系概述
教学目标
要 求
1、了解点火系的作用
2、了解点火系的组成及工作
教学重点
点火系的组成
教学难点
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主要教具
设备材料
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过程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一般分为化油器式和电喷式两种。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由供气、供油和排气三部分组成。
附加电阻。当发动机转速降低时,初级电流加大,附加电阻的电阻值随其温度升高而增大,使初级电流减小,点火线圈不致过热。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初级电流减小,附加电阻的电阻值随其温度降低而减小。
起动中,将附加电阻短路,以保证初级电流的必要强度。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可分为低压和高压两个油路。低压油路是指从燃油箱到喷油泵入口的这一段油路,该油路中的油压是由输油泵建立的,其压力一般为150~300kPa。高压油路是指从喷油泵到喷油器的这一段油路,该油路中的油压是由喷油泵建立的,一般在10MPa以上。
柴油机燃烧室
由于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主要是在燃烧室内进行的,所以燃烧室的结构形式对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有直接的影响。根据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及燃烧室的结构特点,柴油机燃烧室可分为两大类: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
当触点断开时,有两个作用
(1)保护触点,自感电流向电容器充电,防止触点烧损。
(2)加速断电,提高次极电压。
当点火线圈铁芯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不仅在次极绕组中产生高压电(互感电压),同时也在初级绕组中产生自感电压和电流,在触点分开,初级电流下降瞬间,自感电流与原初级电流方向相同,其感应电压高达300V左右,在触点间产生强烈火花,使触点迅速烧损。影响断电器正常工作。同时使初级电流的变化率下降,次极绕组中感应的电压下降。火花塞间隙中的火花变弱,难以点燃混合气。
触点闭合时,初级电路通电,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经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断电器触点,接地流回蓄电池的负极,为低压电路
触点断开时,在初级绕组通电时,其周围产生磁场,并由于铁芯的作用而加强。当断电器凸轮顶开触点时,初级电路被切断,初级电路迅速下降到零,铁芯中的磁通随之迅速衰减以至消失,因而在匝数多,导线细的次极绕组中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使火花塞两极之间的间隙被击穿,产生火花。
4.废气排出装置由排气道、排气管及排气消声器等组成。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工作原理
输油泵从燃油箱内将柴油吸出,经柴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后进入喷油泵的低压油腔,喷油泵柱塞将燃油压力提高,经高压油管送至喷油器。当燃油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喷油器将燃油以雾状喷入燃烧室形成混合气。喷油器顶部回油孔泄漏极少量燃油及喷油泵低压油腔限压阀流出过量燃油,经回油管流回燃油箱。
初级绕组中电流下降的速度愈大,铁芯中磁通的变化就愈大,次极绕组中的感应电压也就愈高。
初级电路为低压电路,次极电路为高压电路。
在断电器触点分开瞬间,次极电路中分火头恰好与侧电极对准,次极电路从点火线圈的次极绕组,经高压导线,配电器,火花塞侧电极,蓄电池流回次极绕组。
3.几个元件的作用
电容器与断电器触点并联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燃料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装置及废气排出装置四部分组成,如图6.1所示。1.燃料供给装置由燃油箱、输油泵、喷油泵、喷油器、柴油滤清器、低压油管、高压油管及回油管等组成。
2.空气供给装置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及进气道等组成,增压柴油机还装有进气增压装置。
3.混合气形成装置由燃烧室等组成。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过程
一、概述
汽油机在压缩接近上止点时,可燃混合气是由火花塞点燃的,从而燃烧对外作功,为此,汽油机的燃烧室中都装有火花塞。火花塞有一个中心电极和一个侧电极,两电极之间是绝缘的。当在火花塞两电极间加上直流电压并且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就会被击穿而产生电火花,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所需要的最低电压称为击穿电压;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动机点火系。
汽车发动机的点火系同汽车上的其它电器设备一样采用单线制连接,即一端搭铁
二、蓄电池点火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组成
蓄电池点火系主要由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火花塞、高压导线、阻尼电阻等组成。
2.工作原理
电源是蓄电池,其电压为12 V 或24 V ,由点火线圈和断电器共同产生高压10000 V 以上。分初级回路和次极回路。点火线圈实际上是一个变压器,主要由初级绕组,次极绕组和铁芯组成。断电器是一个凸轮操纵的开关。断电器凸轮由发动机配气凸轮驱动,并以同样的转速旋转,即曲轴齿轮每转两圈,凸轮轴转一圈,为了保证曲轴转两圈各缸轮流点火一次,断电器凸轮的凸棱数一般等于发动机的气缸数,断电器的触点与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串联,用来切断或接通初级绕组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