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阐述:动态能力的性质和微观(可持续)企业绩效------蒂斯2007

合集下载

《动态能力、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范文

《动态能力、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范文

《动态能力、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和动态。

这种动态环境中,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发展自身的动态能力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动态能力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获取和配置资源的能力,而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能力、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动态能力和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绩效。

二、动态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调整自身资源,以适应新环境并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企业识别机会和威胁、获取和配置资源、整合内部流程和知识以及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动态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技术创新的意义技术创新是企业通过研发和应用新技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和降低成本的过程。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同时,技术创新还能帮助企业开发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

四、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动态能力和技术创新是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动态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快速识别市场和技术变化,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方向和资源。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动态能力。

因此,企业应将动态能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以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

五、如何通过动态能力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绩效1. 强化学习和创新能力: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创新。

通过学习和创新,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和市场变化,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2. 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应根据市场和技术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投入到最具潜力的领域。

这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动态能力,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获取和配置资源。

3. 推动内部流程整合:企业应整合内部流程和知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这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提高企业绩效。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1997Teece文献翻译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1997Teece文献翻译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DAVID J.TEECE1*,GARY PISANO2 and AMY SHUEN3动态能力结构分析了技术快速变革环境中由个体经营的个体企业公司所获取的可以赢利的资源和方法。

人们认为,公司的竞争优势是在特定过程(协同和合并)基础上建立的,并由公司特有的资产定位(例如公司中相对不易交换的知识资本及其他互补资产的结构)和已采纳或继承的发展方式中形成的。

路径依赖的重要性在于详述持续赢利能力条件的存在方式。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以及何种程度上被削弱取决于市场需求的稳定性以及其自身在内部被传播和被竞争中模仿的难易程度。

若假设成立,这个结构认为在技术快速变革体质下一个个体的赢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内部技术发展、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简言之,识别新机会、有效组织以及两者的高效结合在通常情况下比战略更加重要。

战略意味着开发新的商业产品服务以打破竞争对手的平衡、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驱逐新进入者。

1997by John Wiley &Sosns.ltd.引言在战略管理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是企业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我们在此用动态能力(既企业得以赢利的资源)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对这个结构的发展源于作者的一个发现,即战略原理在分析公司层次上分析如何保持和防护现存竞争优势上非常圆满,但在对帮助理解一个公司为何以及怎样在快速变化的体制中建立竞争优势上稍显逊色。

我们的方法是与基于创新的竞争、价格质量对抗、持续盈利、“富有创造性摧毁”现存竞争的社会中紧密相关的。

这个观点试图解释在公司层次上的失败。

我们对为公司表现建立一个更好的理论以及告知经理实践两者都有兴趣。

为使我们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存方法展现出异同点,我们从简短回顾以往的战略管理中所采取的结构开始。

我们试图挖掘出其中暗含的假设,并且识别现在的竞争状况(作为对竞争战略即是一种有用描述工具优势标准理论的每个典范观点都会展现出一些比较优势)。

在1980年主流的观点是由波特(1980)发展的竞争力量模型。

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摘要:现代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呈现快速变化的特征,企业必须打造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构筑起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一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现代企业能力理论里称为动态能力。

本文认为动态能力由对环境的识别能力及知识创新的能力构成。

文章对企业环境识别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阐明企业构筑动态能力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动态能力能力构成影响因素一、动态能力的涵义及构成最初提出动态能力概念的提斯等人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构内外部胜任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而ianisti&clark则认为企业整合能力,尤其是所拥有的技术整合能力就是企业所具备的动态能力。

zollo&winter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集体的学习活动模式,由此组织系统地产生和修正其经营惯例以追求效率提高。

国内学者魏江等人认为动态能力是具备整合能力、协调能力和重构能力的一种独特惯例,其嵌套于企业独特的组织和管理流程(协调和联合的方式),形成于企业独特的资产位势(如企业的难以模仿的知识性资产和辅助性资产的集合)。

以及企业所采用或继承的演化路径。

以上是不同学者对于动态能力的不同表述,但事实上,这些表述所坚持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对于动态能力涵义的完整理解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是基于企业的集体学习,企业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使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动态能力表现为对其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和重构;3,动态能力的功能是使企业适应于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事实上,企业能力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深化和拓展,最终都是围绕破解如何随着环境的变化构建竞争优势来赢取竞争。

综观这些理论,可以理出如下脉络,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所拥有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的根本是其所拥有的特殊的智力资本,但由于环境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这些特殊的智力资本会逐渐丧失其优势而成为一般的资本,动态能力就是实现其不断更新的推动力量。

因而我们可以说,动态能力架起了一座桥,这是一座企业的特殊智力资本与外界环境的桥。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大卫·梯斯其人大卫·梯斯 (David J. Teece),美国经济学家、战略管理学家,是一位在技术创新与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贡献的常青树。

战略管理肇始于强调一般管理的整合视角,其后演化至多元战略的研究;再从波特的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进阶到资源基础观的确立及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流传;而后又从动态能力视角再到最近时兴的商业模式,皇皇战略管理百年史上,梯斯至少在3个重要节点做过里程碑式的贡献,包括他早期在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和最近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尤其是他所开创的动态能力 (Dynamic Capability) 研究范式。

梯斯在其所涉猎的管理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成就了他在战略管李 平 杨政银 汪 潇 | 文李平: 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李达三讲席教授,美国C C L (C e n t r e f o r C r e a t i v e Leadership) 创新领导力中心大中华区研究总监)杨政银:宁波诺丁汉大学博士生汪潇:西交利物浦大学讲师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在新时代的中国和见证并参与中国复兴的全世界,迫切呼唤管理理论创新,迫切需要通过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来提升整个社会组织管理的效益和水平。

深入剖析动态能力理论的构建历程,为我们构建本土原创管理理论提供了"最佳理论"的学习和借鉴范式。

59理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在他诸多基础性学术贡献中,动态能力是截至目前他最突出、最重要的学术成就。

梯斯1948年出生于新西兰,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5)。

曾师从爱德华·曼斯菲尔德 (Edward Mansfield) 研究技术创新与管理,聚焦于企业研发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

上学期间,梯斯还受到奥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Williamson) 关于交易费用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Teece(蒂斯)——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中译版

Teece(蒂斯)——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中译版

Teece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大卫·蒂斯加里·皮萨诺Amy Shuen【作者简介】大卫·蒂斯(David J. Teece), 坎特伯雷大学文学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

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Thomas W. Tusher 全球商务讲座教授,管理、创新与组织研究所所长。

·蒂斯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司战略与公共政策,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规制与反托拉斯经济学以及电信、计算机与能源问题等。

·蒂斯教授累计出版和发表的论文与著作超过200篇(部),根据Science Watch杂志的统计,他位列1995到2005十年中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文章引用率最高的前十位学者。

他还是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杂志的编辑与创立者之一。

加里·皮萨诺(Gary Pisano),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现为哈佛大学商学院Harry E. Figgie, Jr.工商管理讲座教授,技术与运作管理系系主任。

皮萨诺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为生物技术与制药产业的技术战略,产品与过程开发管理,组织学习,垂直整合与外包战略等问题。

皮萨诺教授在国际一流期刊中发表了超过25篇学术论文,已出版的著作有:《研发工厂》,《运作、战略与技术》和《科技企业:生物技术的前景,现实与未来》。

Amy Shuen,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哈佛大学MBA,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现为Silicon Valley Strategy Group总裁和CEO。

在此之前,她曾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

【摘要】动态能力框架分析了在高速技术变迁环境中,企业获取财富和创造财富的根源与方法。

本文认为,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一些独特的过程(协调和组织方式)所确定。

《动态能力、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范文

《动态能力、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范文

《动态能力、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企业的经营环境愈发充满变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动态能力、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能力、技术创新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并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二、动态能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动态能力指的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战略、资源和流程,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拥有动态能力的企业能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抓住发展机遇。

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还包括对外部环境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反应。

三、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

它包括新产品的研发、新工艺的引入以及新服务的开发等。

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收益,更能在长期内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动态能力和技术创新是相互促进的。

拥有强大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快速识别市场趋势和技术创新的机会,从而及时调整战略和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

而技术创新又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使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因此,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五、技术创新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绩效的关键因素。

首先,技术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其次,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技术创新还能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

六、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和技术创新的策略1.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企业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2. 加强技术研发:企业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

3. 培养人才: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
S we e p i n g O V e F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1 管理纵横
企业动态能 力理论综述
刁呋 李 凤 北 方工 业 大 学 北 京 1 O 北京市教委 “ 促进人 才培 养综合 改革项 目( 项 目编号 : 1 4 O 8 5 —5 O )

足, 其 中 ,“ 动态 ” 要求企 业要 延 续或者 构建 自身能 力 以与企 业外 部 流程 ( P r o c e s s ) 。 环 境相 适应 , 而 “ 能力 ”一 词则要 求企业 在 战略管理 中要重 视企业 能 ( 1 ) 定位( P o s i t i o n ) 。定位 以定位学派和资源学派 的部分理论观 力, 多侧 重于企 业 内部 。 点为基础 , 指企业不同资源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结构以及资源存晕的多
Wa n g 和Ah me d ( 2 0 0 7 ) 也 认为 所 谓 的企业 动 态能 力 从广 义讲 是 个 阶层概 念 , 包含 适应 能力 、吸收 能力 以及创新 能力 。他们认 为企 业 的资源可 以分 为零 阶能力 ( 企 业 的资源基 础) 、一阶 能力( 生存 技 能) 和二阶能力( 核心能力) 和三阶能力( 更新、调整、整合 、重构以及再 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其中, 范式转变期体现的动态能力是三阶 能力 。 2 、企 业动 态能 力战 略整合 模型 ( 简 称3 P 模型 ) 。蒂斯 、皮 萨诺和 舒恩( T e e c e 、P i s a n o& S h u e n ,1 9 9 7 ) 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对现有的 组织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和重构的适应性机制, 它嵌入在组织由位势 和路径塑造的流程 中, 形成了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由此, 可 以将动态能力界定为三个维度: ( 1 ) 定位( P o s i t i o n ) ・ ( 2 ) 路径( P a t h ) ・ ( 3 )

动态能力的界定、构成维度与特性分析

动态能力的界定、构成维度与特性分析

动态能力的界定、构成维度与特性分析刘飞;简兆权;毛蕴诗【摘要】动态能力是企业的关键决策者有目的地整合企业资源基础的一贯的能力,以应对甚至创造动态变化的环境,从而获得一系列短暂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由感知塑造能力、学习吸收能力与整合重构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动态能力具有高阶性、开放与包容性、创业与创新性、共性与个性、消耗成本性以及路径依赖性等特性.【期刊名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6页(P53-58)【关键词】动态能力;构成维度;特性;关键决策者;竞争优势【作者】刘飞;简兆权;毛蕴诗【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企业如何在动荡的环境中创造并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近年来战略管理研究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

竞争力模型[1]、战略对抗模型[2]125-137、资源基础观模型[3]99-120与核心能力模型[4]79-81等,无论是基于外部环境分析的层面,还是基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能力的视角,都没有很好地解释在当今高度动荡的环境中企业如何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问题[5][6][7][8][9][10]。

在此背景下,Teece & Pisano[11]537-556首次正式提出了改变能力的能力即“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的概念。

动态能力理论致力于研究一个组织面对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所拥有的创造新资源、更新或改变它的资源组合的能力[9]509-533。

动态能力理论涵盖了资源与能力的演化本质,被认为是企业资源基础观点的一个延伸[9]509 -533[12]1105 -1120[13]339 -360[14]185 -203。

尽管已有许多学者做了有益的探索(如,Eisenhardt and Martin[12];Helfat et al.[15];Teece[16];Teece,Pisano,and Shuen;Zahra,Sapienza,and Davidsson[17];Zollo and Winter[18];Zott[19]),但总体而言,学者们对动态能力理论各有其研究构面与内涵,尚无法取得统一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述:动态能力的性质和微观(可持续)企业绩效本文借鉴社会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意在明确在快速创新的开放型经济以及分散的来自全球的的发明、创新和制造能力条件下,维持企业卓越绩效的动态能力的本质以及围观基础。

动态能力使企业能够创造、部署、并保护支持优越的长期经营绩效的无形资产。

动态能力的基础包括:不同的技能、过程、程序、组织结构、决策规则。

其中抓住,和重新配置能力是很难开发和部署。

企业具有较强的动态能力有强烈的创业企业家精神。

他们不仅适应商业生态系统,也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其他企业、实体、机构合作塑造他们。

先进的框架可以帮助学者了解长期的企业成功的基础,帮助管理者划定相关的战略思考,他们必须在开放的全球竞争性市场提升企业绩效和逃避零利润。

简介:最近的学者强调企业由特殊的投资组合以及难以交易的资产能力组成。

然而面向全球的商务环境经济愈加激烈,由于地理的分散以及组织资源的革新,产生以及维持优势就不仅需要难以复制的资产。

它也需要独特的以及难以替代的动态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被利用来不断创建,扩展,升级,保护,和保持相关企业的独特的资产基础。

为了便于分析,动态能力被分解为:(1)感知和形成机会和威胁,(2)抓住机会(3)通过提升,结合,保护,和,必要时重新配置企业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保持竞争力。

动态能力包括难以复制的企业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要求技术的机会。

他们还包含企业塑造他所依存的生态系统,设计和实施可行的商业模式。

据推测,在这些业务流程的卓越能力也证明了一个企业成功革新,抓住提供卓越的长期充足的有价值的财务绩效的能力。

本文提出,企业的长期绩效取决于外部商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何犒赏其资产,其发展以及内部动态能力是企业成功的核心。

本文首先介绍了动态能力的本质,然后解释他们的微观基础。

动态能力的野心的框架只不过是来说明企业级的竞争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源,和指导公司在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时管理者避免零利润条件。

一个框架,就像一个模型,从现实提取。

它致力于识别类相关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一个框架又不如模型严谨。

早期发表的声明动态能力框架可以在蒂斯,皮萨诺,Shuen(1990 a,1990 b,1997)和蒂斯和皮萨诺(1994)的文章中获得。

一个关于动态能力的文章现在存在于(例如,Helfat et al。

,2007),中,以上这些文献在本文中被重新整合。

正如语言的一样,拥有动态能力尤其是有关跨国企业在商业环境中的表现,显示的某些特性。

第一个是,在环境是开放的国际贸易和充分暴露了相关的机会和威胁快速的技术变革。

第二是,技术变革本身是全身多个发明必须结合创建产品和/或服务的地址的客户的需求。

三是有发达的全球市场交流(组件)货物和服务,第四是业务环境的特点是低度开发市场中的交换技术和管理诀窍。

这些特性在全球经济的大部门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可以发现。

在这些部门,企业成功的基础非常小的依赖于企业对从事事业的优化能力(教科书),或抓住在生产中规模经济。

相反,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发现和发展的机会;内部产生的有效结合和外部产生的高效发明;企业内部的和有效的技术转让;保护知识产权;升级“最佳实践”的业务流程;发明新的商业模式;公正的决定和实现防护其他形式的对手。

它还包括在全球市场塑造新的“游戏规则”。

传统业务成功的元素:保持激励,拥有有形资产,控制成本,保持质量,优化库存,虽然必要的,但他们都不太可能使得企业保持足够的卓越的企业绩效。

高管们似乎认识到新的挑战:在当今的全球竞争环境和了解技术创新是必要的但不充分。

A. J.雷富礼,宝洁的首席执行官指出,“游戏的名称叫做创新。

我们很努力的尝试把创新转化为一个战略,一个过程。

0.3山姆Pamisano,IBM首席执行官指出“创新是远远超过新产品。

它是关于重塑业务流程和建立全新的尚未开发的市场,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经理们自己也开始意识到:企业成功的基础,超越了由研发开发出的新产品、实现产品介绍,采用最佳实践,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创新,企业不仅要花费巨资研发和刻苦钻研开发和保护其知识产权,产也必须产生和实施互补的组织和管理创新需要来实现和维持竞争力。

如前所述,并非所有的企业级响应机会和威胁都是动态能力的表现。

正如Sidney Winter(2003年:991)指出,“解决问题”不一定是一种必要的能力。

也不是通过一个很好理解和可复制的'最好'的做法可能就像构成一个动态的能力。

采用最佳做法可能帮助企业成为或继续可行,但最好的做法,已经得到了广泛采用,虽然其本身并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使企业以赚取更多超过其资本成本,或超越其竞争对手。

同样,通过自己的发明和创新不足以产生成功(蒂斯,1986.)可以提出两个标准,用于校准功能:“技术”适应度和“进化”适应度(Helfat 等,2007)。

技术适应度被定义为这一能力如何有效的实现其功能,而不是这一能力如何使企业生存下来。

进化或外部的适应度是指如何使企业生存下来。

进化适应度也指选择环境。

Helfat等人。

(2007)进一步指出,技术和进化适应度的范围从零到一些正值。

这些标准与这里的讨论是一致的。

动态能力通过帮助塑造环境协助实现进化适应性。

动态功能,涉及塑造(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

可以说,企业家适应性应该与进化适应性有平等的地位。

动态能力在某些事件毫无疑问与实现竞争优势有关。

然而,因为全球经济已经变得更加开放,以及发明、创造和制造在地里和组织层面的多元化它们的重要性现在放大(蒂斯,2000年),多元化发明必须与成功的市场相结合,(Somaya 和蒂斯,2007年)。

今天实现进化适应性比千年之前更难。

此外,监管和的体制结构必须经常被重塑以适应新的市场出现,并稍后讨论,现在必须承认无处不在的“平台”(埃文斯,哈久,施马兰西2006)。

虽然无形资产/智力资本发展和精明的管理越来越被确认为企业实现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了解为什么以及无形资产如何,现在仍然如此重要然是不明确的,并没有解决正统框架。

现在所需要的是一个对商业和经济分析的新的框架。

正如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指出,“我们必须开始制定一个能够分析越来越受到概念性产片主导的经济增长的框架。

”在这里开发的动态能力方法意在与对企业层面发出的挑战做出回应。

在早先(蒂斯等人,1997:530)有人指出,“我们只是勾画了一个动态的能力的方法的轮廓。

不同类别的动态能力是如何确定的,致力于将动态能力中的微观基础和本质提取出来。

换句话说,组织之间、管理流程,程序,系统和结构,强化每一个类的能力,能力本身都被区别开来。

需要注意的是,鉴定的微观动态能力一定会很不完整,不成熟,有点不透明和/或其实施必须是相当困难的。

否则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会与有效的沟通和应用动态能力的概念一起腐化。

当然,过程,程序,系统和结构的存在,已经被竞争者广泛的认可,并不意味着这些在过去不是有竞争力的源泉,或可能仍然是一种竞争优势。

例如,组织创新研究(例如,Armour,1978;蒂斯,1980)表明,扩散是绝不是瞬时的,利润在被实现之前能坚持多年。

长达十年的采纳新的业务结构和程序的周期(例如,测量系统的性能)并不少见。

不确定模仿性(李普曼和Rumelt,1982年)可能也有助于减缓扩散过程和支持持久的差异化的绩效。

幸运的是,现有的战略,创新,组织动态能力的新文学文学已经确定了一整套流程和常规方法来识别动态能力的围观基础。

例如,艾森哈特和马丁(2000)确定跨功能的研发团队,新产品开发程序,质量控制程序,技术转移和/或知识传输例程,和某些性能测量是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观)的系统。

这里并不是用来被理解,而是努力整合策略和创新的文献,并提供一把伞框架,突出管理者需要的最关键的能力,以维持企业的进化和创业的适应性。

感知(塑造)机会与威胁这一能力的本质在快节奏的,全球竞争的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技术的机会,和竞争对手的活动都在不断地变化。

机会同时面向新企业和老牌企业,这就把现有企业的利润流置于风险之中。

Teeceet指出(1997年),一些新兴市场的轨迹,很容易确认。

在微电子可能包括小型化,更大的芯片密度,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包括压缩和数字化。

然而,大多数新兴轨迹是很难辨别。

感知(塑造)新的机会不仅仅是扫描,创作,学习,和解释性活动。

研究中的投资活动以及相关活动通常是这次活动的必要补充。

企业发现机会取决于两个因素。

首先是柯兹纳(1973)所强调的,企业家可以有不同的获得现有信息的途径。

其次,新的信息和新知识(外源性或内源性)可以创造机会,熊彼特(1934)所强调的。

柯兹纳强调企业家的功能是如何识别任何的不均衡并利用它。

Kirznerian的观点是,经济运行趋于回落时的创业的机制。

熊彼特指出,另一方面,强调打破平衡。

鲍莫尔(2006年:4)指出,“熊彼特说的企业家的工作是要摧毁所有的均衡,而柯兹纳意在恢复这种平衡。

这是机制的产业演进和革命。

“均衡的实现是罕见的,两者均与当今的经济有关(巴蒂尔,2003年)。

识别和塑造机会,企业必须不断扫描,搜索,并探索不同的技术和市场,包括'本地'和'外地'(March和Simon,1958年,纳尔逊和温特,1982年)。

这个活动不仅涉及投资研究活动和探测客户的需求和技术的可能性,它同时也包括了解潜在需求,构造演化的产业和市场,和可能的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的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可以加快获得技术的机会(通过从事研发,并通过窃听到别人的研究成果),而同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他们有广泛的商业机会。

克服狭窄的搜索范围对于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管理团队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

Henderson(1994)指出,通用汽车公司(GM),IBM公司,数字设备公司(DEC)遇到困难,因为他们的根深蒂固的假设,信息过滤器,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他们的世界观,这就使得他们一度在实施自己的战略时举步维艰。

当机会第一次瞥见,企业家和经理人必须弄清楚如何解释新的活动和发展,追求哪些技术,哪个细分市场的。

他们必须评估技术将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和何时会回应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

竞争对手可能会或可能不会看到机会,即使他们看到机会,他们是否会调整目前的行为。

他们的行动,以及与客户,供应商,标准制定机构和政府,也可以改变机会的本质和竞争展开的方式。

竞争力的发挥将受规则的约束。

这些约束来自监管机构,标准制定机构,法律,社会习俗和商业道德。

因此'游戏规则'的塑造受是共同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业务)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由于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家/经理必须对未来的路径做出明智的假设。

这些猜想成为工作假设,可以更新证据的出现。

一旦一种新的进化路径变得明显,迅速采取行动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