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组成微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案-计算机组成

教案-计算机组成

教案-计算机组成教案计算机组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

2、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

4、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难点(1)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协同工作原理。

(2)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台计算机主机,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台计算机里面都有什么吗?”(2)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组成。

2、计算机硬件(1)中央处理器(CPU)讲解 CPU 的组成部分:运算器和控制器。

以简单的数学计算为例,解释运算器如何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说明控制器如何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就像乐队的指挥一样。

(2)存储器介绍存储器的分类:内存和外存。

讲解内存的特点:速度快、容量小、断电数据丢失。

举例说明外存的种类,如硬盘、U盘、光盘等,以及它们的特点:速度慢、容量大、断电数据不丢失。

(3)输入设备展示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入设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强调输入设备是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

(4)输出设备展示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输出设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功能。

说明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展示给用户的设备。

3、计算机软件(1)系统软件讲解系统软件的定义和作用,如操作系统(Windows、Linux 等)、驱动程序等。

强调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

(2)应用软件举例说明常见的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Word、Excel 等)、娱乐软件(游戏、音乐播放器等)。

计算机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教学设计《计算机组成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教学对象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几乎都是来自农村,接触计算机较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比较淡薄,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能动手主动参与过程,提高学生的兴趣。

所以在开始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之前,虽然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还是一片空白。

所以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今后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涉及到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的术语和概念比较多,应用范围广泛,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介绍比较和基础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硬件设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硬件实体。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四、教学目标基本目标(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什么是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1、演示教学及展示实物分析。

2、提出问题及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五、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同学们,计算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

那么你们知道计算机的哪些东西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出相应的小结)。

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有许多部件,如显示器、主机、键盘等,这些部件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呢?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屏幕演示)⒈硬件:指计算机实际设备的总称⒉硬件部分按其功能划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内外)、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案(公开课)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案(公开课)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案(公开课)第一篇: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案(公开课)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CPU、CPU风扇、内存条、硬盘、主板、整机一套(未组装)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外部设备的组成;2、识别主板、CPU、内存、硬盘并掌握其作用与性能指标;3、能识别其他部件如显卡、声卡等并了解其作用;4、了解组装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2、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物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关于《计算机的组成》的教案

关于《计算机的组成》的教案

《计算机的组成》的教案关于《计算机的组成》的教案关于《计算机的组成》的教案课题:计算机的组成教学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了解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重点:1.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教学难点: 1.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展示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信息的含义2.信息技术的含义二、讲授新课:1.整个的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2.计算机硬件系统一般分为五部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

1)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举例:键盘、鼠标、话筒、描扫仪等。

2)输出设备,把信息处理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设备。

常用的输出设备举例:显示器、打印机等。

3)存储器存储器分类:内存和外存。

内存分类: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用于永久存放特殊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存入,计算机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丢失。

随机存储器(RAM):其中的信息可读、可写、可修改,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能够稳定准确地保存信息,但计算机一旦断电,RAM中的信息将丢失。

外存储器分类:磁盘和光盘磁盘一般分为:软磁盘和硬磁盘光盘一般分为:只读光盘、一写多写型光盘、可擦型光盘。

存储容量的单位: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1KB=210B=1024B1MB=210KB=1024KB1GB=210MB=1024MB4)运算器运算器(Arithmetic unit)是计算机实施算术运算和逻辑判断的主要部件。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它能按照计算机程序的要求,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和进行判别数的符号、比较数的大小等逻辑运算。

5)控制器控制器(Controller)是指挥、控制计算机运行的中心。

它从存储器中取也信息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指令向计算机各个部分发出各种控制信息,使计算机按照要求自动、协调地完成任务。

计算机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 能够识别并理解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件。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件。

中央处理器(CPU)主板(Motherboard)内存(RAM)硬盘(Hard Disk Drive)显卡(Graphics Card)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外设接口(Peripheral Interfaces)2.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架构指令执行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中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内存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区别和性能比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计算机硬件组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关于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的PPT。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计算机硬件组件实物或图片,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3. 教学设备:准备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相关视频或动画,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组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件:分别讲解中央处理器(CPU)、主板(Motherboard)、内存(RAM)、硬盘(Hard Disk Drive)、显卡(Graphics Card)、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和外设接口(Peripheral Interfaces)的功能和作用。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讲解冯·诺依曼架构和指令执行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设计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设计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分组合作,描述出计算机组成及功能;3、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计算机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计算机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及作用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概念及涵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上节课学习了计算机终端设备,计算机还有一个名字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

那么,同学们知道如此高性能运转的机器都有那些部件组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提出疑问,导入新课课题。

(预计3分钟)二、讲授新知识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1、硬件: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

比如显示器、鼠标教师提问:你们从外观还能看到什么?教师补充:主机、键盘等,并区分强调输入和输出设备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提问方式加讲授方式讲授新知识。

(预计5分钟)(1)主机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内部有很多部件,分别实现各种连接和处理功能。

(2)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话筒、扫描仪、手写笔输出设备:显示器,能看到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还有其它打印机,音箱等。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知识拓展,学生基础不同,有些感兴趣,可以进行定义功能等拓展(预计5分钟)2、软件:计算机上有硬件是转不起来的,就像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

计算机要有思想,有知识,让身体(硬件)正常工作,就离不开软件。

比如计算机你想让它画画,就要安装绘画软件。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微处理器和存储系统。

(2)应用软件:为解决某些问题编制的软件。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概念解释加新课拓展(预计10分钟)三、强化知识游戏形式,分四大组,每一大组送出4个人来完成“自我介绍”的游戏,看哪一组先说对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或师生互动学生对游戏或感兴趣额,加深印象,增加课堂乐趣(预计15分钟)准备多张名牌,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多组游戏时可轮换各词)存储器、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设计
XXXXXXXXXX XXX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科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电脑系统勤维护中活动2内容拓展部分。

《计算机的组成》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硬件部分、软件部分两个内容。

在七年级学生简单知道计算机的结构,初步了解计算机开关机等,但并未系统掌握计算机组成。

对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概念还不太清晰。

课程通过对软件的使用过渡到对编程的了解与激趣,为后续编程课程做铺垫。

【学生分析】
学生简单知道计算机的结构,初步了解计算机开关机等,但并未系统掌握计算机组成。

对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概念还不太清晰。

初一下学期学生已具备概括、抽象思维逻辑,课程内容从两个小情景分析入手,到学习计算机的组成,从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到软件的实现,通过编程,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面。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

2. 能区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3. 能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 了解常用的应用软件。

5. 知道软件是通过编程来实现的。

6. 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

7. 激发学生编程学习的兴趣,初步掌握与认识编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并能区分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软件是通过编程实现的。

教学难点:能区分软件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讲演结合、思考和体验为主,通过问题分析,驱动教学;采用学生讲解与教师辅助方式,从学
生自主学习视角支持课堂教学。

【教学安排】1课时。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优秀5篇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优秀5篇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优秀5篇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性能指标。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计算机的组成。

通过学习,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通过实践和学习,为后面学习计算机的组装过程作准备。

3.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的名称和作用。

难点:本活动的教学难点也是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上来分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被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功能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部件的构成和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请问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对、很显然是人脑。

好,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啊?对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呀,是人脑。

人脑能命令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做出各种活动、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没有四肢和五官,行不行啊?不行他没有办法说话、走路和写字。

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

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二)新课讲授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106-112,边看书边思考:①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两部分组成?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三个网络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网络组件的作用;3.认识常见的通信线路和常用的连接设备。

技能目标:1.会安装上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2.能识别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计算机网络实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培养热爱网络、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的组成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李琪微课名称计算机的组成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编著所属章节第1课《认识计算机》录制工具QuickTime Player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计算机的组成样式。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电脑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课堂导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第二部分: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一)显示屏
(二)主机
(三)鼠标
(四)键盘
第三部分:认识其他类型的计算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