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血型

合集下载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教学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身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的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它们主要是依靠什么来运送的呢?它们主要是依靠血液来运送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二、新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试管里。

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

分成三层,最上面是血浆,它的密度最小,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是红细胞。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blood cell)和血浆(plasma)组成的。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

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实验:人血涂片日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指导:1.对照书上图10—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2.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对数量。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5)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5)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3、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2、通过“献爱心”游戏,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3、通过观看案例视频,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尝试画图。

五、血量1、展示问题:是不是血型匹配,抽多少都没事?2、展示问题:正常成年人血量: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危及生命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眼发黑出冷汗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及时评价,充分发挥鼓励性评价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无偿献血与情感升华1、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句献血宣传语,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点。

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结合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借助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图片来帮助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深化重点和突破难点。

血的观念。

学生思考、回答。

将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

课堂练习题贫血因为红细胞量不足、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出血性疾病主要是血小板量少三、板书设计传染病单元、章、节第25章第1节教学内容传染病需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节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的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中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消化系统后,学生知道了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血液,而血液又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除此之外,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人血涂片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结构及功能有更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的组成。

(2)观察人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能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2)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对生物这门学科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而本节知识血液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许多学生可能经历过流血和血液化验的检查,但是对检查的结果——化验单和血液的成分,学生一般不清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所了解。

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论层次。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五、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1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止血和凝血七、教学反思:亮点:1.本节课是血液循环的基础部分,又贴合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相对活跃;2.课堂结构相对完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3.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师引导,生主体;4.在教学中能够强调考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PPT课件4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PPT课件4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形状 两面凹的圆饼状 较小 成熟红细胞(无) 3.5×1012 ~ 5.5×1012 个/L
白细胞
不规则 较大
血小板
不规则 最小
大小
结构
(有无细胞核)
有细胞核
5. 0×109 ~ 10.0×109个/L
无细胞核
1. 5×1011 ~ 3.5×1011个/L
正常数量
----功能
患者 甲 乙 丙 丁 检查项目 红细胞计数(RBC) 白细胞计数(WBC) 血小板计数(PLT) 血红蛋白(Hb) 检查结果 3.0×1012/L 12×109/L 0.5×1011/L 90g/L 正常值 3.5×1012~5.5×1012/L 5.0×109~10.0×109/L 1.5×1011~3.5×1011/L 110~160 g/L
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红细胞
形状 大小
白细胞
不规则 较大 有细胞核 5. 0×109 ~ 10.0×109个/L
血小板
不规则 最小 无细胞核 1. 5×1011 ~ 3.5×1011个/L
两面凹的圆饼状
较小 成熟红细胞(无) 3.5×1012 ~ 5.5×1012 个/L
结构
(有无细胞核)
正常数量 功能 疾病
B.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C.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 D.以上都对
随堂检测
6.皮肤划破后流血,不久后,会自然止 血,这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C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上皮细胞
随堂检测
7.(07中考)下表为某班四位患病同学提供的化验结果 (表中四位同学其他检查项目均正常)。请根据表中提供 的信息回答: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2.2血液和血型-冀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2.2血液和血型-冀少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考点梳理血液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的为血浆(约占55%);下层红色的为红细胞,中间交界面还有很薄的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血浆成分:含有大量的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二、血细胞项目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特点较大,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结构特点没有细胞核有细胞核没有细胞核正常值男:5.0×1012个/升女:4.2×1012个/升4~10×109个/升100~300×109个/升功能运输氧气防御疾病止血、加速凝血病症过少:贫血过多:发炎过少:血友病图示【要点诠释】1.血红蛋白①特点: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血红蛋白。

②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

一般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3. 发炎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

血型与输血一、血型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

二、血量与输血1. 血量:成年人体内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 输血: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三、安全输血1. 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血型鉴定与血液配型实验方法介绍

血型鉴定与血液配型实验方法介绍

血型鉴定与血液配型实验方法介绍在医学领域中,血型鉴定与血液配型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它们对于输血、器官移植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型鉴定与血液配型的实验方法。

一、血型鉴定实验方法血型鉴定是指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一个人的血型类型,主要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

1. ABO血型的鉴定方法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定方法:(1) 滴定法:该方法主要利用抗血清对相应抗原进行滴定。

将被测血清稀释后与抗A、抗B、抗AB和抗O血清滴定反应,根据凝集程度来鉴定血型。

(2) 纸片凝集法:该方法是将试纸片吸附抗体,然后滴加被鉴定血液,根据试纸片上是否出现凝集来鉴定血型。

(3) 红细胞溶血法:该方法是将鉴定者的红细胞与ABO抗血清混合,根据红细胞的溶血情况判断血型。

2. Rh血型的鉴定方法Rh血型包括Rh阳性和Rh阴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鉴定方法:(1) 抗人球蛋白试验法:将被测血液与抗人球蛋白血清相混合,根据悬浮液的凝集程度鉴定Rh血型。

(2) 免疫胶体凝集法:本方法是将被测血液与含有相应抗原的胶体颗粒混合,当出现凝集时,可判定为Rh阳性。

以上是血型鉴定的常用实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鉴定。

二、血液配型实验方法血液配型是指将供者和受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相互匹配,以确保输血或器官移植等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常见的血液配型方法包括ABO血型配型和Rh血型配型。

1. ABO血型配型方法ABO血型配型是最基本的血液配型方法,其原理是将供者和受者的血清与相应的抗原进行反应,根据凝集的反应程度来确定合适的血液配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滴定法、纸片凝集法等方法进行配型。

2. Rh血型配型方法Rh血型配型是根据供者和受者的Rh抗原是否相匹配来确定合适的血液配型。

可以通过抗人球蛋白试验法、免疫胶体凝集法等方法进行配型。

血液配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需求,各种方法各有优劣,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血液和血型学习要点

血液和血型学习要点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要紧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要紧功能2.观看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份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要紧数据4.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进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阻碍,明白得血型和输血的关系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要紧数据3.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阻碍。

4.把握ABO血型的类型。

5.说明血液鉴定进程并完成实验。

学习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3.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进程学习要点梳理血液和血型A B ABO AB O O ⎧⎧⎪⎪⎧⎪⎪⎪⎪⎪⎨⎪⎪⎨⎪⎪⎪⎪⎪⎪⎪⎨⎩⎩⎪⎧⎪⎪⎪⎪⎪⎨⎪⎪⎪⎪⎩⎩⎧⎪⎪⎨⎪⎪⎩血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含有血红蛋白,组成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血细胞白细胞:较大,含细胞核血小板:较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运输作用红细胞:运输氧气功能白细胞:防御疾病血小板:止血和凝血型型血型型型同型血相输输血和血型输血原则AB ⎧⎪⎪⎪⎪⎪⎪⎪⎪⎪⎪⎪⎪⎪⎪⎪⎧⎪⎨⎪⎪⎪⎪⎪⎪⎪⎪⎪⎪⎪⎧⎪⎪⎪⎪⎪⎫⎨⎨⎪⎬⎪⎪⎪⎭⎩⎪⎪⎪⎪⎪⎪⎪⎪⎪⎪⎪⎪⎪⎪⎩⎩型血人是万能输血者少量输血型血人是万能受血者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易误易混警示1.血浆和血清的区别血浆是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它是血液的组成成份;血清是血液凝固后,在血凝块周围显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

2.误以为人体内血细胞越多越好人体血液中血细胞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固关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血液中血细胞过量有时是人体疾病的表现,有时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太高,是人体内有炎症的表现;血液中血小板含量太高,会致使人体内易形成血栓等。

《血液和血型》PPT课件

《血液和血型》PPT课件
红细胞凝集成团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我们可以利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来鉴定人的ABO血型。
输血前必须 要做的是什么事?
验血
因为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
模拟“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结果
输血
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到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
血型是如何发现的?
17世纪时,医生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的血管中来抢救大出血的病人,但是不成功。
血型的发现和类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和他的学生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确立了ABO血型系统。
知识链接
正常状态的红细胞
AB型
O型
输血
输同型血原则
1.某人是O型血,当他失血时输血者的血型必定是( )A.A型 B.B型 C.O 型 D.AB型
C
2.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会发生( )A.贫血 B.血液凝固 C.红细胞凝集 D.发炎
C
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健康人献出的血液可以帮助失血者恢复健康!
万能献血者
万能受血者
输同型血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不容易引起凝集反应的异型血。
1997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我国何时颁布实施了无偿献血制度?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国家提倡18—55岁符合体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 .
古代讲的“滴血认亲”,就是孩子的血跟大人的血如果能够溶在一块,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滴血认亲科学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呢?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如下结 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
实践表明: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 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 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 康。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 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换救他 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无偿献血光荣
我国基本实现了血液供应 从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过渡
减少: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脾功能亢进等; 增多:慢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 等。
血红蛋白含量
成年男子:120~160g/L 成年女子:110~150g/L
减少:与红细胞变化情况相似。
患者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诊断结果
A 红细胞计数(RBC) 3.0×1012/ 少于正常水平 L
B 白细胞计数(WBC)15×109/L 多于正常水平
人的血细胞彩图 人血细胞形态的模式图
显微镜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特征比较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数量
最多
较少
1.成熟的无核, 形 态 功 圆饼状。 能特征 2.含血红蛋白,
呈现红色, 能运输氧气。
3.红细胞或血 红蛋白过少, 会得贫血症。
1.体积比红细 胞大。
2.有核,种类 繁多。
3.有的能吞噬 病菌。
1.体积最小, 没核。
2.可以止血 并加速血 液凝固。
血红蛋白
➢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因而血液 呈红色。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容易与氧 气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 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时, 人就会出现贫血。
(两种)
一、缺铁性:应当多吃些 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 食物。如:瘦肉、木 耳、海带等。
想一想,血液的成分由 哪些物质组成?
血浆(淡黄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色)
血细胞
红细胞(深红色)
血浆 血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Ⅰ.血浆的主要成分 Ⅱ.血浆的主要功能
水(约占91%~92%)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少量)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养料和废物.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 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 下,才能输入异型血。
输血原则: 同血型输血
输血关系图
在危急情况下可 以异血型输血,此时 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 胞中凝集原是否会与 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 发生反应,造成红细 胞凝集。
O
O
BB
AA
AB AB
ABO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
减少:贫血,失血; 增多: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 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脱水 烧伤等。
白细胞计数
成人:(5~10.0)x109 /L
减少:伤寒,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 原虫感染等; 增多:急性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中 毒,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
血小板计数
成人:1.5x1011~3.5x1011 /L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 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 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 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 物运走。
血液的分层现象
抽取人的新鲜血液10 毫升,放入盛有少量柠檬 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 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
看一看,血液出现了什 么现象?
C 血小板计数(PLT) 0.5×1011/ 少于正常水平
L
少于正常水平
D 血红蛋白(HB) 90 g/L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失血≤血液总量的10%(400ml), 对健康没有影响
失血≥血液总量的30%(1200ml), 影响人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血型的种类

血型 A B AB O
B A 血 清
凝集素 抗


抗A抗B
请你来鉴定
病人
A型标准 B型标准 血清 血清
血型
赵 凝 不凝集
B
钱 凝集 凝集
AB
孙 不凝集 不凝集
O
李 不凝集 凝集
A
输血
➢输血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 内的治疗方式。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 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 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输血前首先 要鉴定血型。
二、营养不良性:主要缺维 生素B12和叶酸引起, 所以口服补充即可。
➢血常规化验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 助手段。检查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 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 蛋白含量。
➢医生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 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
红细胞计数
成年男子:(4.0~5.5)×1012/L 成年女子:(3.5~5.0)×1012/L
请你再来鉴定
病人 血型 可接受血型 不可接受血型
赵 B B、O 钱 AB AB A B O
A、AB 无
孙O
O
李 A A、O
A、AB、B B、AB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献血法》,该法规定:国家实行 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公 民自愿献血。
献血会不会 影响自身的
血型鉴定结果表
红细胞凝集原
A型凝集原 B型凝集原
A 红细胞
凝集原
B
A和B 无
血型 A B AB O
抗A凝集素
血清凝集素 抗B凝集素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 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 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红细胞
A 凝集原
B A和B
全血:约占体重7~8% 血浆:占全血55~60%——加入抗凝 剂离心 血清:血浆去除纤维蛋白后的血浆, 不会凝固
比重:1.05 ~ 1.06 pH: 7.4 0.05
人血涂片
对照人的血细胞彩图和 人血细胞形态的模式图,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 片。
看一看,哪种血细胞数 量最多?
想一想,各种血细胞分 别有哪些形态特征?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过研 究,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 O型四种,也就是ABO血型。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 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目的: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器材:模拟配制的“A型血” 、“B 型血”、 “O型血”、 “AB型血”和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载玻片,滴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