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程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天然气工程11

天然气工程11
PPT文档演模板
天然气工程11
(2)节流膨胀致冷低温分离原理-节流效应 微分节流效应系数 利用麦克斯韦关系式:
内能随压力的变化
移动功随压力的变化
l无能量供给第一项小于零;
l第二项由于是压力降低也小于零。
PPT文档演模板
αH>0
天然气节流后温度降低
天然气工程11
(4)节流膨胀模拟方法
进料
p1,T1,H1
PPT文档演模板
天然气工程11
一、脱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艺简介
◆天然气脱水的方法 l溶剂吸收法 l固体吸附法 l直接冷却法 l化学反应法
天然气工业常用的是溶剂吸收法和固体吸附法
PPT文档演模板
天然气工程11
1、溶剂吸收法
(1)脱水原理
根据天然气和水在脱水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吸 收其中的水份,实现天然气的干燥。
(2)适用范围 l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中脱出大部分水分; l露点降仅为22~28℃; l露点降:同一压力下,被水汽饱和的天然气水 露点温度与经过脱水装置后同一气流 的水露点温度之差。
场工艺过程,也是天然气净化过程、矿场初加 工的预处理过程。
PPT文档演模板
天然气工程11
二、轻烃回收
◆轻烃回收:回收天然气中C2以上的轻质组分。 ◆轻烃回收的产品 l乙烷
l液化石油气(LPG):为C3~C4的烃类化合物
l凝析油:C5+以上(C5+)的烃类 天然气凝液(NGL):分离塔得到的C2+的烃类混合物 天然气的初加工工艺过程 :主要是天然气凝析液的分离 加工
一、主要方法及回收率概述
吸收法:
传统方法以油吸收为主,基于天然气中各 组分在吸收油中溶解度的差异而使轻、重 烃组分得以分离。 按吸收操作温度的不同分常温油吸收法和 低温油吸收法(冷油吸收法)两种。

燃气工程施工培训PPT(共 37张)

燃气工程施工培训PPT(共 37张)
架空燃气管道与铁路、道路其他管线交叉时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下表中规定。
建筑物和管线名称
铁路轨顶
城市道路路面
厂区道路路面
人行道路路面
架空电力线, 电压
3KV以下 3~10KV 35~66KV
其他管道
≤300mm >300mm
最小垂直净距(m)
燃气管道下 燃气管道上
6.0
--
5.5
--
5.0
--
2.2
--
1.2
1.5
2.0
电力电缆
直埋 在导管内
0.5
0.5
0.5
1.0
1.5
1.0
1.0
1.0
1.0
1.5
通信电缆
直埋
0.5 0.5 0.5 1.0
1.5
在导管内 1.0 1.0 1.0 1.0
1.5
其它燃气管道
DN≤300mm 0.4
0.4 0.4 0.4
0.4
DN>300mm 0.5 0.5 0.5 0.5
燃气施工
城镇燃气管道的设计压力(P )分为7级,并应符合城市燃气管道压力分级表
一、城市燃气管道压力分级
名称 A
高压燃气管道 B A
次高压燃气管道 B A
中压燃气管道 B
低压燃气管道
压力(MPa) 2.5<P≤4.0 1.6<P≤2.5 0.8<P≤1.6 0.4<P≤0.8 0.2<P≤0.4 0.01<P≤0.2 P<0.01
燃气工程施工培训
工程部
主要内容
一、燃气认知
1.常见燃气 2.燃气爆炸极限 3.管材分类及规格
二、燃气施工
1.城市燃气管道压力分级 2.燃气管道敷设净距要求

天然气管道工程-案例ppt课件

天然气管道工程-案例ppt课件

卓越品质 源于更高要求
2020/5/26
SCADA系统方案
分析
——内置大量常用函数,满足日常指标的统计计算; ——内置日常对比表,允许按月、季度、旬度等间隔和多指标对比; ——提供高级统计功能,方便用户计算开发指标的统计、对比。
卓越品质 源于更高要求
SCADA系统方案
系统维护
提供系统设计原始代码; 用户管理功能。用户名称、密码、权限、交接班记录等。 负责系统运行维护培训,系统维护人员为作业区和机械公司,维护人员培训后可开展 日常维护,达到软件和硬件正常运行的水平; 系统初始化。提供维护界面修改系统初始化信息,具备数据导入功能; 系统具备开放性和扩展性,维护人员可方便添加计量站监控点、新增油井等功能。
卓越品质 源于更高要求
2020/5/26
SCS站控系统方案
门站
一般门站(或储配站)区域控制站的主要任务是本地数据采集、 过程控制及对现场工艺设备、智能仪表的监控和管理,同时负责将有 关信息上传调度控制中心,并接受和执行其下达的命令
对现场的工艺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站场可燃气体的监测和报警 消防系统的监控 供电设备及其相关变量的监控 流量计量 气质、热值分析
2020/5/26
SCADA系统方案
时钟同步
数据补全机制
采油队/计量间计算机
计量间PLC
中心数 据库
采油区 数据库
采油区 数据库
采油区 数据库
前端控制器
卓越品质 源于更高要求
2020/5/26
SCADA系统方案
网络WEB发布技术
网络功能设计: 基于JAVA开发; 基于Windows、Unix、Lunix等多平台技术; 有利于系统的后期功能扩展; 采用大型数据库ORACLE或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提供标准数据接口; 采用内存数据库(RAM DB)技术实现高速数据刷新(后台自动刷新,页面直接更 新技术); 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站点和井口的扩展。

第十章天然气工程38页PPT文档

第十章天然气工程38页PPT文档
• 适用条件:流态属雾流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原理:
如果一口气井不能连续携液,可通过更换 小油管使其连续携液。
10
8
®¾ µ×¹Ñ ¦Á ,MPa
6
IPR
25mm
4
40.3
50.3
62
2
75.9
0
0
1
2
3
4
5
6
7
²ú Æø Á¿ ,104m3/d
ÓÍ ¹Ü ³ß ´ç (mm) 1” 1½” 2” 2½” 3” 25 40.3 50.3 62 75.9
2、节点取井底
PR
•纯气井油管曲线: qsc↑→Pwf↑
流出
• 气水井油管曲线:qsc↑ 而Pwf不一定上升
油管 IPR AOF
PR 流出
油管 IP R AOF
• 纯气井油管曲线:qsc↑→Pwf↑ • 气水井油管曲线:qsc↑而Pwf不一定上升 • 原因:
–多相流中,能量主要由滑脱和摩阻两部分控 制
温度 (K) 295 309 323 337 351 365 380
Z系数
.93 .94 .95 .95 .96 .96 .97
气密度 (kg/m3) 24.46 24.25 24.06 23.90 23.75 23.62 23.49
气流速 (m/s) 4.53
临界流速 产气量 临界流量 (m/s) (104m3/d) (104m3/d)
围之内; • 泡沫携液量大,即气泡壁形成的水膜越厚。
2 起泡剂类型 • 离子型(主要是阴离子型) • 非离子型 • 两性表面活性剂 • 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
3 起泡剂的选择
(1)井温 (2)凝析油 (3)H2S、CO2 (4)水矿化度 (5)亲憎平衡值(HLB)

《天然气工程》PPT课件_OK

《天然气工程》PPT课件_OK
转至③
28
• 思考题:
①、框图是怎样的? ②、当温度非线性高时,采用什么计算方法才能
提高精度?
29
2)、已知pws,求pts
– 计算公式:pts=pwse-S – 思考题:其步骤和框图是怎样的?
3)、已知pts,求压力随井深的分布
– 计算思路:将井深N等分 – 思考题:其步骤和框图是怎样的?
30
3、Cullendeγ & Smith 法
(1)、公式推导
– 能量方程:
pws pts
Idp
0.03415
gH
• 被积函数I=ZT/p
31
– 推导思路:将上式左边的积分用梯形法数值积分展 开。二步梯形法
– 井深等分两段: • 井深中点处的参数记为pms,Tms,Zms,Ims.
– Its=ZtsTts/pts – Ims=ZmsTms/pms – Iws=ZwsTws/pws
32
pts
pms
p
pws
H/2
H
I Iws Ims
Its
pts
pms
p
pws
33
• 对上段油管:
– 能量方程为:
pms pts
Idp
0.03415
gH
2
pms pts
=曲面积A1≈梯形面积
=Id(ppms-pts)(Ims+Its)/2
– pms=pts+0.03415γgH/(Ims+Its)
36
– 上段油管计算步骤:
①、赋初值pms=pts+ptsH/12192/2 ②、计算Zts=f(Tts,pts) ③、计算Its=ZtsTts/pts ④、计算Tms=(Tts+Tws)/2 ⑤、赋值pms0=pms ⑥、计算Zms=f(Tms,pms) ⑦、计算Ims=ZmsTms/pms ⑧、计算新pms。pms=pts+0.03415γgH/(Ims+Its) ⑨、判断|pms0-pms|<ε?不成立则转至⑤。

天然气工程大学课件CHAP4

天然气工程大学课件CHAP4
pi
lg q lg C n lg( pR2 pw2f )
Hale Waihona Puke 直线斜率为1/n C(稳定回压曲线、产能曲线) qsc
③指数式数据处理计算方法一(对数图)
• 在上面的双对数图上,从纵轴上任取一 对数周期上的两点(Δp21,q1) 和(Δp22,q2)计 算n和C:
n
lg( q2 lg( p22
/ q1) / p12 )
Dq
2 sc
稳定状态产能公式的二项式形式
• 上面的公式可写为如下形式
pR2 pw2f
Aqsc
Bq
2 sc
(三) 拟稳定状态产能公式
• 拟稳定状态在渗流力学中已经有了定义。 在这种状态下,层内各点压力随时间的 变化相同,不同时间的压力分布曲线依 时间变化成一组相互平行的曲线族(注 意:产能方程中地层压力此时为平均地 层压力)。 (压力对时间的导数为常数)
–对任意r处的流量:
• qr=-π(re2-r2)hφCg(dP/dt)
两式相比,并代入达西公式(详细推导可参见 《天然气工程》P127-128:5-48 5-50式)
2、二项式产能公式
改写拟稳态产能方程(以拟压力形式为例,压力 平方形式类似)为如下形式:
R
wf
1.291 103T kh
(n re rw
• 4、视表皮系数:S'=S+Dqsc
产能方程中描述非达西流动的关键点
通常,我们把非达西流动压降看成是一种表皮:
非达西流动表皮,通常写成的形式 DQSC ,D 是非
达西流动因子,它有不同的求法(根据使用者他
认为合理而选用,可参见《采气工艺基础》、
《气藏工程原理》等书。当然,选用的压力形式

华科建环专业城市天然气工程课件第一讲1

华科建环专业城市天然气工程课件第一讲1

(3)能源利用效率高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量,符合节 能减排的需要。
• 工业燃煤锅炉的效率为50%-60%,燃气锅炉的 效率为80%-90%;
• 家庭燃煤炉灶的效率为20%-25%,燃气炉灶的 效率为55%-65%;
• 电站燃煤蒸汽发电效率为33%-42%,燃气联合 循环发电效率为50%-55%;
1—2 我国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
1、“西气东输”工程
该项目已作为发展西部经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部分来 实施。管道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 等八省,终点为上海。管线全长约4000公里,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 年。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管径确定为1016mm,全程同径,输气压 力10MPa。西气东输管道干线上共设工艺站场32座,其中:首站1座, 中间压气站17座,分输站11座,独立清管站2座,末站1座,复线设工 艺站场18座,与干线工艺站场同建。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图1—2 西气东输工程管道走向图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2、“川气东送”工程
忠县到武汉的主管线,全长703公里,管径700mm,年 输气能力30亿米3,计划2005年建成,主要供湖北、湖南 省用气,中远期部分供江西省。
图1—3 川气东送工程管道走向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3、广东LNG工程 、福建LNG工程
计划在2005年前建成一期工程。一期规模:300万吨 LNG/年(37.4亿米3/年)。管道全长506公里,管径 Φ600。
闽东南进口200 ~ 300万吨LNG/年。
图1—4 广东LNG工程管道走向图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4、俄气南供
2005 ~ 2007年建成投产送气。2010年满负荷运行。管线全长4091 公里,其中中国境内2131公里。规划从俄罗斯进口300亿米3/年,中国 境内利用200亿米3/年,其中,东北地区100亿米3/年;环渤海地区100 亿米3/年。输送到韩国100亿米3/年。

天然气工程课件

天然气工程课件
Waals方程做半经验半理论改进
应用情况:
●前三类有较严密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结构复
Т
τ檬艿较拗
●活度理论在描述气液平衡方面不能令人满意
● 第五类方程目前用得最为广泛
主要介绍PR-EOS
1976年Peng和Robinson等人对VDW、RK、SRK进
行辛松钊氲难芯慷猿饬ο
?
(1)VDW方程的斥力项,从简单性和实用性来讲
天然气工程课件
课程名称:天然气工程
课程名称:天然气工程
概述
天然气工业发展现状 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主要参考书 要求自学的内容
一 天然气工业发展现状
世界探明剩余可采储量1390000亿m3 以目前开采速度,寿命66年 全世界能源消耗,天然气占23%左右 我国96年天然气产量196.74亿m3,较95 年增长6.1%,占世界排名21 我国天然气生产不能满足经济增长要求 准备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已进行论证
存在的问题:
(1)它仅对理想气体做了简单的修正,引入a和b时忽 略了实际分子几何形态和分子不对称性及温度对 贩肿蛹淞Φ挠跋
(2)其理论临界压缩因子为0.375,远大于实测值 0.292至0.264,仅适用于简单的球形对称的非吸 性分子体系
目前在状态方程改进,主要发展方向:
(1)基于统计热力学正则分配函数理论发 (2)由统计热力学刚球扰动理论发展 (3)按摩尔密度展开级数并结合统计热力学发展 (4)基于溶液活度理论发展 (5)根据分子热力学建立偏心硬球模型对Van der
PR T
am (T)
vbmv(vbm )b(vbm )
ai
0 .4 5 7 2 4
( 0 .9 8 7
104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烃类流体相态特性 气井流入动态 气井井筒流动 集输气管流 生产系统分析 井场工艺
天然气净化
气井防腐和防垢

主要参考书
杨继盛编《采气工程基础》 杨继盛、刘建仪编《采气实用计算》 杨宝善编著《凝析气藏开发工程》 [美]C.U.依克库《天然气藏工程》 [美]C.U.依克库《天然开采工程》 郭天民等《多元气-液平衡及精馏》 李士伦等《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
i 1 j 1
n
n
bm x i bi
i 1
n
(2)PR-EOS 的 Z 因子形式
2 (1 Bm ) Z m ( Am 2 3 ( Am Bm Bm Bm ) 0 3 Zm
2 Bm
2 3 Bm ) Z m
Am
a m (T ) P ( RT )
2
bm P Bm RT
(3)用状态方程进行逸度计
逸度的计算可由下式推导:
fi RTn yi P
P 0
RT ( vi ) dP P
其中:
V vi ( )T , P , n j ni
为i组分的偏摩尔体积
PR-EOS 的逸度方程为:
fi bi n( ) ( Zm 1) n( Zm Bm ) y iP bm Am 2i bi Zm 2.414 Bm ( ) n( ) 2 2 Bm am bm Zm 0.414 Bm 其中:(注意在平衡计算时yi 分别表示气液相的组成)
RT a P 2 (v b) v
右边第一项:分子体积和斥力对压力的作用 第二项:分子间引力对压力的影响
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
(1)第一次导出了满足临界点条件,且对V是简单的三次方型状态
方程状态方程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2)通过与(Andrews)实测CO2体系临界等温线对比,首次用状
态方程阐明气液两相相态转变的连续性

要求自学内容
以下概念及常用计算方法:
天然气视分子量 相对密度
压缩因子
等温压缩系数
体积系数
天然气粘度
回顾第一节
第一章
烃类流体相态特性
一、 烃类流体相态特性
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性质
三、气液平衡及相图计算
一、烃类流体相态特性
(一)基本概念
(二)单组分和两组分烃类体系
栽樱厦苁Т砝眩导视τ檬艿较拗
●活度理论在描述气液平衡方面不能令人满意 ●
第五类方程目前用得最为广泛
主要介绍PR-EOS
1976年Peng和Robinson等人对VDW、RK、SRK进 行辛松钊氲难芯慷猿饬ο罱辛硕糠治鋈衔? (1)VDW方程的斥力项,从简单性和实用性来讲 约虻ビ睬蚰P退亲詈玫男问 (2)对引力项和分子密度作出了深入的分析,给 出了引力项更好的结构
课程名称:天然气工程
课程名称:天然气工程


天然气工业发展现状
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主要参考书
要求自学的内容

天00亿m3 以目前开采速度,寿命66年 全世界能源消耗,天然气占23%左右 我国96年天然气产量196.74亿m3,较95
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
(1)PR-EOS的压力形式: (2)PR-EOS的Z因子形式 (3)用状态方程进行逸度计算 (4)混合流体的焓的计算 (5)混合流体的熵的计算 (6)热容的计算
(1)PR-EOS的压力形式:
RT a (T ) P v b v ( v b ) b( v b )
年增长6.1%,占世界排名21
我国天然气生产不能满足经济增长要求 准备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已进行论证

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在学习气田开采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现场实际,讲述现场实用的天然气
开采计算分析方法和一些观察技巧,使 同学们熟练掌握有关天然气开发和开采 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应用它们解决实际 生产问题
天然气工程的实际应用中,用到的是混合体 系,故在下面给出的是PR—EOS用于混合体 舷档慕峁梗ǘ源课镏市问酱勇裕
RT am (T ) P v bm v ( v bm ) b( v bm )
a i 0.45724 ( 0.987 10 4 ) 2
4
2 R 2Tci Pci
(3)提出了两参数对比态原理
(4)建立和发展能同时精确描述平衡气液两相相态行为的状态方
程是可能的
存在的问题:
(1)它仅对理想气体做了简单的修正,引入a和b时忽
略了实际分子几何形态和分子不对称性及温度对
贩肿蛹淞Φ挠跋
(2)其理论临界压缩因子为0.375,远大于实测值
0.292至0.264,仅适用于简单的球形对称的非吸
性分子体系
目前在状态方程改进,主要发展方向: (1)基于统计热力学正则分配函数理论发
(2)由统计热力学刚球扰动理论发展
(3)按摩尔密度展开级数并结合统计热力学发展
(4)基于溶液活度理论发展
(5)根据分子热力学建立偏心硬球模型对Van der Waals方程做半经验半理论改进
应用情况:
●前三类有较严密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结构复
RTci bi 0 .07780 ( 0 .987 10 ) Pci
0 .5 i [1 mi ( 1 Tri )]2
m i 0 .37464 1.5422 i 0 .26992 i
混合规则:
a m (T ) x i x j ( a i a j i j )( 1 k ij )
(一)基本概念
体系、相、组分、自由度 相平衡、化学位、逸度
(二)单组分和两组分烃类体
单一烃类组分相态特征
多组分混合物相态特征 多组分体系的反转凝析现象 常见的几种天然气体系P-T相图

二、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性质
1873 年, Van der Waals 从分子热力学理论研究着手, 考虑分子有实际体积、分子间有斥力和引力作用,提出了基 于硬球分子模型的 Van der Waals 状态方程:
P a ttra c t
并指出适当地选择
a (T ) g(v, b)
g( v , b ) 的函数形式,可以更好
地反映包括偏心硬球分子体系在内的分子密度对 引力项的影响,并使之更适用于临界区的计算。 PR-EOS 给出的
g ( v , b)
的具体结构为:
g( v , b ) v ( v b ) b( v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