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与管理【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与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 竞争愈发激烈, 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 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不可忽视。而成本核算是企业获得成本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因此, 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与管理非常重要。

国内外对成本核算的方法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更适合的核算方法来适应经营决策的需求。

1 成本的定义

中西方关于成本理论的研究中,有关成本概念的探讨一直不曾中断。

“成本”的定义,美国会计学会(AAA)成本概念委员会关于成本的定义:1951 年,美国会计学会(AAA)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在《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的报告》第二部分“成本概念”(Cost Concepts)中,将成本定义为:“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1955 年,成本概念委员会又发布了《基于管理目的的基本成本概念暂行报告》,该报告中提出了服务于管理的计划和控制目的的基本成本概念,在第三部分“企业成本的本质”中,将成本定义为:“成本通常是指为了取得或创造有形或无形资源而有意放弃或将予放弃的一定量的价值”。

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等关于成本的定义:1957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的《第 4 号会计名词公报》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系指为获取财货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物、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70 年代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将成本定义为经济活动中所蒙受的牺牲、放弃或抛弃。80 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F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成本的定义为:“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价值牺牲,即为了消费、储蓄、交换、生产等所作的放弃”。

我国关于成本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将成本定义为“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除引用西方关于成本的定义之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企业)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耗费的本钱。……成者,完成、实现之意;本者,资本之本,本钱之本”(中国会计学会核工业专业委员会,1996);成本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葛家澍等,1999)。

由此可见,中西方对成本定义的不同表述,体现出中西方在基本概念规范化上的差异。西方对成本的定义,在不同的时期,基于不同的定义和使用目的,其概念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西方关于成本概念定义的落脚点多为价值的牺牲或放弃;而我国对成本的理解长期以来受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成本价格论述的影响,对成本本质内涵的理解倾向于具体化。尽管如此,中西方在成本概念的认识上,还是共识居多的。

2.国外成本管理理论的演进

成本管理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管理会计、近代成本管理会计和现代成本管理会计三个阶段。早期成本管理阶段(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早期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的专家劳伦斯(wrence)对成本管理会计作过如下的定义:“成本管理会计就是应用普通会计的原理、原则,系统地记录某一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确定各种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以供工厂管理当局决定经济的、有效的和有利的产销政策时参考。”从成本管理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管理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管理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近代成本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美国会计学家提出的标准成本制度脱离实验阶段而进入实施阶段,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的成本管理会计的定义,可引用英国会计学家杰•贝蒂(J.Batty)的表述:“成本管理会计是用来详细地描述企业在预算和控制它的资源(指资产、设备、人员及所耗的各种材料和劳动)利用情况方面的原理、惯例、技术和制度的一种综合术语。”因此,近代成本管理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现代成本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个阶段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成本管理会计有了新发展,即成本管理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

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现代成本管理会计。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西方成本管理实务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规模经济的出现使分批法、分步法产生。1880年以后,由于重型机器设备使用,生产产品品种增多导致间接费用分配问题凸显;同时由于工厂规模扩大,且竞争日益剧烈,多种间接费用处理方法出现。19世纪末,随着美国经济迅速崛起,以“泰罗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应运而生。1919年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初期即积极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使得标准成本进一步得到推广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成本管理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价值链、作业链以及流程改进或再造为基础的作业成本管理应运而生,并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产品定价、购买决策、业绩评价以及资源决策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迈克尔•波特(1997)在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此概念成为战略成本管理分析的基点,随后学界、商界就把作业链作为价值链进行研究与实践,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了各种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核算方法。

可见,成本管理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一直被国外专家学者所研究和探讨,如今的成本管理会计是用来帮助人们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工具,然而要利用好这个工具,成本核算环节是不可小视的,选对适合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更是重中之重,作业成本法的出现,为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3、国内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3.1国内成本管理理论的演进

我国学术界对成本管理研究较晚,借助于西方成本管理的经验,我国专家学者正在不断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黄林(2010)提出成本核算的演进路径大体经过:(1)制造费用时期。即企业只考虑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2)制造费用与间接费用摊分时期。随着间接费用在生产过程中的大幅增加,企业不得不考虑间接费用,但它们常把这一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进行分摊。(3)作业成本核算时期。这一成本核算方法是在作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是从实物角度分析作业链存在的必要。第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