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雕塑课件

中国古代雕塑课件
Fra bibliotek
秦陵随葬陶制兵马俑雕 塑群,8000件兵马俑 阵容争取,紧密排布, 其中俑人高达1.85米, 陶马高约1.60米,且全 部画彩,堪称世界雕塑 之最
为什么会出现这恢弘的雕塑群?(结合历史 与文化背景)
•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秦始皇统一
全国后,自以为功德无量,为千古 至尊。这种思想反映在陵园建设的 规模和内涵上,就是追求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效果。 性格所决定的:好大喜功,惟我独 尊的性格,反映了秦王朝对权威的 绝对敬畏。 社会背景、秦汉时期葬制度的盛行。
霍去病(前140—前117), 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 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 善骑射。17岁即为汉武帝侍中, 同年随卫青出征匈奴,任嫖姚 校尉,率领800精骑长驱数百 里,突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 兵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 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 和季父,勇冠全军,被封为冠 军候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雕塑作品 呢?

都在哪里见过些雕塑作品?
回顾:
雕塑的分类(按形态):
圆 浮
雕 雕
陵 墓 雕 塑
雕塑的分类(按用途): 宗 教 雕 塑
。。。。。。
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 秦始皇陵兵马俑 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 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500米处。秦始 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 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 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 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 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 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 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 址上建立博物馆。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 展出。 秦始皇陵兵马俑 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 坑北部中段,又出土了带有彩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前法国总 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 迹了。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高一【美术(人教版)】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人教版)】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分导入课题《凝神造像——中国古代传统雕塑》问题导入请欣赏这一组雕塑作品,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

1987年,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分新授问题情境: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一、陵墓雕塑1、秦始皇陵兵马俑1)什么是“俑”?2)已静写动的艺术手法3)兵马俑的布局4)兵马俑的细节刻画赏析作品,欣赏兵马俑雕塑,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体会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

1)人殉制的废止2)无数直立静止的重复3)不同职责士兵俑的位置4)高度写实的细节5)文官俑百戏俑5)文官俑百戏俑思考题:为什么把兵马俑陪葬坑设在封土以东1.5公里的地方?而这又与我国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有什么关系呢?2、霍去病墓雕塑1)霍去病墓的墓冢2)四件石雕的艺术手法3)马踏匈奴3、唐代随葬品1)昭陵六骏2)三彩骆驼载乐俑二、宗教雕塑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1)云冈石窟○1面相○2衣着赏析作品,体会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石雕用圆雕与浮雕结合线雕的手法,简练传神。

用写意手法,突出对象的神韵寓意的手法,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寄托了对英雄的歌颂和哀思欣赏不同朝代陵墓雕塑。

体会陵墓雕塑寄托的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愿景。

而宗教雕塑则是人民对于神明和信仰世界的美好想象。

欣赏四大石窟宗教雕塑代表作,体会艺术特点,体会古人虔诚的宗教观念2)龙门石窟○1面相○2衣着3)敦煌石窟4)麦积山石窟总结:传统雕塑反映了怎样的人文观?陵墓雕塑体现了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

宗教雕塑则体现了虔诚的宗教信仰。

对比两座石窟大佛造像的异同:同:皇室出资开凿,依山而建;异:朝代不同,雕塑风格不同雲曜五窟反映了犍陀罗雕塑风格,属于早期佛教雕塑特点;卢舍那大佛相貌更像中国人,反映了佛教本土化的趋势。

九上美术1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

九上美术1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

吴平忠侯萧景墓西侧神道柱
神道柱通高六
米五,柱围两 米五。柱身高 四米二,雕饰 隐陷直刳棱纹 二十四道,寓 意一年之节气。
神道柱柱首为一饰以覆莲纹圆盖,盖上
站立仰天长啸小辟邪一只。 小辟邪身长八十四厘米,身高五十一厘 米,精致可人,惟其面部崩毁,颇为惋 惜。
神道柱圆盖之下,有长方形柱额,其 上正书反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二十三字, 书法精美,刻画清晰,幸得圆盖遮蔽雨 雪,字迹绝无漫漶,全不见一千五百年 岁月痕迹。

讨论:试比较《铜奔马》与《马踏匈奴》的不 同(从表现手法、整体感觉等方面分析)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马踏匈奴”为墓
前石刻的主像,长 1.9米,高1.68米, 为灰白细砂石雕凿 而成,石马昂首站 立,尾长拖地,腹 下雕手持弓箭匕首 长须仰面挣扎的匈 奴人形象,是最具 代表性的纪念碑式 的作品。
一号坑秦兵马俑
为了保护兵马俑,在一号坑的上面,修建了拱 形大厅。
将军俑
军吏俑
武士俑
将军俑大都身材 高大魁梧,头戴 双卷尾冠,足穿 方口翘尖履,身 穿双重长襦,外 怶彩色鱼鳞甲, 或着长袍不披甲, 长髯飘洒,昂首 挺胸。有的显得 威武大度,雄 风逼人,勃发出 阳刚之气;有的 显得满韬略,气 轩昂,表现了儒 将之风。
观察图片,展示的是什么?
什 么 是 俑 ?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 庄子称之为“象人”。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 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 有奴仆、舞乐、 士兵、仪仗等,并常 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 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秦陵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
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 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 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观念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分辨古代雕塑的不同类型,并理解其审美特点。

3. 学会欣赏古代雕塑以及领会其背后所体现的情感和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代雕塑类型的分辨和审美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从古代雕塑中感受到其中所体现的情感和文化。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PPT展示。

2.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生自主欣赏多幅古代雕塑,交流并分享彼此对雕塑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文化。

3. 举办小型展览:让学生在班级内举办小型古代雕塑展览,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和意义中国古代雕塑是以玉石、青铜、陶瓷等材料为主要媒介的造型艺术,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制作,发展到汉朝、唐朝时期达到了高峰。

古代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诗歌等)相互渗透,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

其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涉及人物画像、动物形象、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广泛领域,其体现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在举世瞩目的艺术史谱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类型和审美特点(1)玉石雕塑玉石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代表,其往往被视为高雅、华美、神秘和神圣的象征。

玉石雕塑注重对动、静、形、色、质五个方面的结合和表现,其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形态、衣饰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点。

(2)陶瓷雕塑在中国古代,陶瓷雕塑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其经常作为神像、神兽、卫士和建筑装饰物。

陶瓷雕塑注重对色彩的表现以及线条、纹饰等装饰元素的运用,尤其是在唐代时期陶瓷雕塑达到了顶峰,成为一种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

(3)青铜雕塑青铜雕塑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曾经盛行的材料之一。

青铜具有不易腐朽、易于制作、重量适中等特点,青铜雕塑成为强调力量和荣耀的象征。

青铜雕塑注重物体的三维立体表现和线条的流畅性,同时也强调光影的掌握和重视表面的饰纹。

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

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中国美术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第一讲陶器第二讲瓷器第三讲青铜器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五讲陶塑第六讲石雕第七讲彩塑中国绘画欣赏第八讲古代人物画第九讲古代壁画第十讲古代山水画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中国建筑艺术第十四讲宫殿建筑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中国民间美术欣赏第十六讲民间美术外国美术欣赏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外国雕塑欣赏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外国绘画欣赏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外国建筑艺术欣赏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第三十讲现代建筑第一讲陶器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中国古、现代雕塑艺术欣赏

中国古、现代雕塑艺术欣赏

第二节 中国近代雕塑鉴赏
图2-11 《胜利渡长江》
第二节 中国近代雕塑鉴赏
2.《艰苦岁月》
潘鹤,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活动,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汕头大 学客座教授。已建立长期性大型户外雕塑作品近百座,多座作品获 国家级最高金牌奖和最佳奖。代表作有《艰苦岁月》(图2-12)、 《拓荒牛》、《珠海渔女》、《和平少女》等。在新中国美术史上, 在新中国雕塑史上,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范围内,《艰苦岁月》 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它以动人的形象,体现了最能在观者心 灵中激起共鸣的主题。作品原件现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在三 角形构图中,形状起伏波澜,手法自由,艺术形象生动自然,成为 50年代的经典之作。《艰苦岁月》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 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又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第一节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
图2-4 《马踏飞燕》
第一节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
一、 陵墓雕塑
4.《击鼓说唱俑》
《击鼓说唱俑》(图2-5),灰陶制,高55厘米,制作于东汉 时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四川地区的汉俑独具特色,内容更为丰富,在出土的许多俑雕像 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件《击鼓说唱俑》。他们并非简单地模仿生 活中的场景,而是采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 那种特殊的神气。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 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 面本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势。这件作品同 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第一节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
图2-1 秦始皇陵一号坑
第一节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
图2-2 《跪射武士俑》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欣赏1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欣赏1
板书: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陶俑、陵墓雕刻
一、课件展示——秦始皇兵马俑
提出问题:
(1)陶俑的作用是什么?题材有哪些?
(2)秦始皇兵马俑,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讨论并回答。
二、课件展示——《军吏俑》《跪射俑》与《两舞俑》《跽坐女俑》
比较分析两组作品,说一说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雕塑创作的成熟和满荣时期,厚葬之风促成了它的迅速发展。从兵马俑的格局、规模、造型上我们可以窥见一斑,让我们从心中感受到古代雕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水平。
学生回答:古代陪葬用,题材有人物、动物等。
学生讨论回答1、秦代强大
2、雕塑创作成熟
3、当时有厚葬风
4秦始皇的权威再现
学生分析回答:
前者逼真、写实
后者夸张、写意。
根据历史资料谈一谈霍去病。
学生观赏,并简单说出依石造型、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并分析《伏虎》《立马》等作品。
学生讨论形象生动、气势宏伟、雕饰精美等
四、课件展示:《萧道成墓麒麟》《萧景墓辟邪》《六朝陵墓神道石柱》
提出问题:
简述六朝石雕的艺术特点
教师小结;
将大块石材雕凿成形体,可以说是更纯粹的雕塑艺术,这些雕塑气势宏伟,形象生动,雕饰精美,又石柱、有翼兽,反映了高超的技艺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古代石刻的珍品。
,同学举手说一说自己所见过的雕塑作品,并说一说总结的雕塑概念,中国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刻三个方面。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组织教学
环视教室提醒学生注意
准备上课
导入新课
赏析陶俑
兵马俑
对比《两舞俑》
霍去病墓雕
六朝陵石雕

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目录

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目录

美术七年级(上册)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
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纪录
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
第5课当一回蔡伦
第6课多变的颜色
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
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
第9课走近古人的生活
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在绘画中永生
第2课关注你、我、他
第3课动感生活
第4课让画动起来
第5课我们的节日
第6课线的魅力
第7课重复的魔力
第8课立线装饰
第9课奇妙的肌理
第10课中国古代书画(一)--
美术八年级(上册)第1课在绘画中永生
第2课关注你、我、他
第3课动感生活
第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
第5课寻古探幽
第6课打开的喜悦
第7课有趣的“墙”
第8课角色游戏
第9课中国古代书画(二)
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历史的画卷
第2课从心底接触自然
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
第4课以刀代笔
第5课端午节
第6课时间的“表情”
第7课最亲近的家具
第8课边吃边看的艺术
第9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1课力量与生命
第2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第4课熟悉的旋律
第5课苏州园林
第6课与建筑相伴的壁画
第7课生活中的标志
第8课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招贴第9课整体形象的塑造——CI设计
美术九年级(下册)第1课凝固的音乐
第2课另一种创作工具
第3课留住精彩的瞬间
第4课多媒体的应用第5课课本剧《故乡》第6课蓝白之美
第7课展示的艺术
第8课城市客厅
第9课中国现代美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首页
云南青铜器展区
返回首页
为你介绍--云南青铜器展区
1.历史地位 2.云南青铜器简介 3.云南青铜器的辉煌
返回首页
云南青铜器的历史地位
• 公元前7——前6世纪(约为春秋晚期)云南已存
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到了公元前2世纪
末,即汉武帝时期,这种青铜文化在云南滇池地
区发展到了最高阶段云南青铜器轻巧实用,造型
云南省下关第四中学 王晓云
知识窗
为你介绍
与你共赏
我们的自豪
作业要求
知识窗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 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 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 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 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 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 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 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 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 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活泼灵动,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云南青铜器
在铸造工艺方面有自己的特殊传统,造型丰富、
品种繁多、面貌各异、精品迭出,有很高的科研
价值。云南青铜器贯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个文
明史,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青铜文化,
是云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云南青铜器简介
甚至于云南省边疆地区沧源、景洪、高黎贡山等地
也有少量出土。目前,云南省博物馆及各地州县馆
藏青铜器已超过四五千件。
返下
回 本 节
一 页
云南青铜器的辉煌
古滇国的文明是一种无文字的文明,一种青铜的文明。这是, 属于他独一无二的财富,也是属于云南的。
云南的青铜器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的体积不大,强调塑造 形象的一种动态美,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具有其浓郁的地方 特色,与中原的青铜器完全不一样。古滇国的青铜器可以算 是中国青铜时代中最活泼最灵动的构成之一,具有很高的艺 术造诣和想象力,是云南古代文明的主要象征。
青铜制造首创的“失蜡法”至今仍是精密部件的主要铸造法。
作为一种历地域的滇文化,他是世界文明史中永远辉煌的篇
章。滇文化是一种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一种古老、神
秘、灿烂、辉煌的文化。它用一种很写实的形象语言,记录
了它的文明时代的辉煌,它用作品本身进行了一种语言系统
的表达。
返下
回 本

节页
与你共赏
• 目前云南所有的青铜器,都出土于墓葬中。
属于随葬品的青铜器,按用途分为生产工具、生活
用具、武器、乐器四大类。生产工具有斧、锄等。
云南青铜器在建国以前就有出土,有一些已经流失
于海外。大量的发掘工作是在建国以后开展的,在
云南省中部地区如楚雄、大姚姚安、祥云、大理、
昆明晋宁、安宁、富民、澄江、江川、曲靖等地,
返回首页
时期:西汉 尺寸:高12厘米 出土地:晋宁石寨
山13号墓
器物主体造型 表现了两男子双 手各持一圆盘, 交错舞蹈。人物 无冠,着紧身裤, 系腰带,佩长剑, 跣足,足下饰一 蛇。
虎 噬牛铜 枕
时期:战国 尺寸:高15.5厘 米
出土地:江川李 家山17号墓
器物整体似 马鞍状,两端 上桥翘,各雕 铸一牛,牛静 立状,恬静、 可爱;枕一 侧以云纹为 底,饰浮雕 三组虎噬牛 图像,另一 侧饰云纹。 是滇国特有 的专供随葬 用的枕具。
牛虎铜案
猴蛇铜钺

三枝俑灯 虎 噬牛铜 枕
鎏金双人盘舞扣饰
屋宇人物祭祀场面扣饰
返回首页
虎牛铜案
返 回 本 节
猴蛇铜钺
返 回 本 节
三枝俑灯
返 回 本 节
青铜文明之根在云南 。中国青铜的原 料铜、锡、铅等,主要产自云南,特别 是锡是云南独家产品。 文物,是历史 文化的遗存物。文物作为历史和文化的 载体,沉淀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承 载着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作为云南人 我们应该为我们辉煌的文明而自豪。
• 用简洁的 文字写一 篇有关云 南青铜器 的文章
返回首页
作业要求
屋宇人物祭祀场面扣饰
整件器物以圆雕和透雕组合.背面铸有榫扣,正面是一组干栏式和井干式相结合的礼仪建 筑及祭祀活动场景.建筑为长脊短檐 人字形两面坡屋宇5座,正中主室为井干式建筑,以钩 栏与其他建筑相连.场景中30余人,有跪坐者,有宴饮这,有吹奏者,有歌舞者,有持物者。此
件扣饰对于研究滇国社会生活、礼仪等有较高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