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加工制茶技术精修订
银杏叶茶深加工技术

增 加 有 3个 作 用 : 一 是 增 加 了叶 片 内还 原 糖 游 离 氨 基 酸 和 水
浸出物的含量 : 二是减 轻了叶片 中的青腥气 味 . 同 时增 加 花
香味 : 三 是 改 善 了成 品茶 茶 汤 的 滋 味 和香 气 。由此 可 见 , 选 择
适 宜 的萎 凋 方 式 . 能够 明显 改 善 银杏 叶茶 的 品质
5 杀 青
杀青机型 、 投 叶量 、 杀青 温度 、 杀 青 时 间等 因素 综 合 影 响 杀青 叶 质 量 由 于 不 同 的机 型结 构不 同 . 致 使 在 筒 内叶 片 的
运动轨迹等不同 , 杀 青 机 型 与 其 杀 青 质 量 息 息 相 关 。对 一 般
用 成 分 比较 高 . 但 处 于游 离 状 态 的较 少 . 因此 , 有 效 药 用 成 分
能 完全 按 照 绿 茶 生 产 工 艺 来 生 产银 杏 叶 茶 . 而应 根 据 其特 点 , 探 索银 杏 叶 茶 合 理 的 生 产 工 艺。 从 银 杏 叶 茶 工 艺流 程 出发 . 分析 银 杏 叶 茶加 工技 术 中注 意 的 问题 以及 改 进 措 施 。
关键词 : 银 杏 叶茶 : 加工; 技 术 医学研 究表明 . 银杏 叶中含有黄酮 类化合物 、 银 杏 内酯 等多 种 生 物 活 性 成 分 银 杏 叶 茶 能 促 进 血 液 循 环 , 改 善 心 脑 血管 机能 . 饮用银杏 叶茶较长 时间后 . 能 够 使 内分 泌 系 统 得 到调节 , 记忆力增强 . 衰老速度减慢 , 养 生 养颜 , 防 癌 抗 癌 。笔
1 采 叶
叶片质量是茶 品质的重要保证 . 因此 . 选 择 优 质 银 杏 叶 非 常 重要 一般 选择 2 ~ 5年生 幼 树 的 叶 片 . 叶片幼嫩 , 药 用 成 分含量高 . 炒 制 出来 的 银 杏 茶 茶 形 美 、 卷曲 、 重实 、 色泽暗绿 、 茶汤黄绿 、 无苦涩酸腐味道 , 饮用适 1 : 3 。然而 , 大 树 叶 片 叶 质 脆. 可塑性差 . 因此 , 整形较难 . 同时 , 虽 然 银 杏 成 叶 中 有 效 药
不同加工工艺及茶叶配比对银杏绿茶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绿茶采制于桂林漓江茶厂有限公司茶园实验基
地,采摘标准均是一芽二叶。银杏叶于2018年夏季在 桂林尧山采摘。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设计
以上4种工艺流程均设置2次重复。 1.2.2 样品茶分析方法
将2次重复同一工艺的样品茶合并,及时进行理 化分析和感官审评。
黄酮含量的测定:以芦丁计,检测方法按照《保 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卫生部2003年版)进行。
感官品质审评:绿茶、银杏绿茶均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由具有评茶资格 的审评员进行密码审评。
韦柳花,苏 敏,张凌云,黄荣雄,龙启发,吴永华:不同加工工艺及茶叶配比对银杏绿茶品质的影响
→烘干(105 ℃,足干)。 3)Y3:采摘鲜叶→冷水浸泡(48 h)→摊放
(24 h)→滚筒杀青(280 ℃)→揉捻(1 h)→过热 滚筒(200 ℃,2次)→烘干(105 ℃,足干)。
4)Y4:采摘鲜叶→0.2%盐水浸泡(48 h)→摊 放(24 h)→滚筒杀青(280 ℃)→揉捻(1 h)→过 热滚筒(200 ℃,2次)→烘干(105 ℃,足干)。
第13卷第4期 Vol.13 No.4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韦柳花,苏 敏,张凌云,等.不同加工工艺及茶叶配比对银杏绿茶品质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9,13(4):21-23.
2019年2月 Feb.2019
不同加工工艺及茶叶配比对银杏绿茶品质的影响
银杏茶的制作方法

每天上午当露水蒸发掉后,即可进行采叶,采叶时应不带叶柄,以12时以前采完为好。为了保证树体生长,年年采到优质银杏叶,第一、二次采叶不要超过树高的1/3。
银杏茶的揉捻主要是利用外力的作用,使叶片卷曲形成紧结、圆直的外形。在揉捻过程中分压力和摩擦力。在揉捻机转速不变的条件下,压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它是使叶子卷曲成条的主要因素。压力大小与调节,直接影响茶条紧结、重实和整碎程度。因此,揉捻时的压力大小与调节,应遵循“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松压”及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复揉”的原则。但加压“轻”与“重”只是相对而言,只能定性而没有定量,在实际生产中,操作者很难掌握运用,只能凭经验行事。
目前,有的银杏制茶厂,采用以蒸气完成杀青工序,用这种杀青工序炒制山来的银杏茶人们通称为蒸青茶。在工艺上虽有别于传统的制茶,但通过生产实践看,它还存在着许多缺点,首先它影响了银杏茶的绿色色泽。由于银杏茶的炒制起步时间不长,没有形成连续化的大生产,土法上马较多。在蒸青过程中,使银杏叶中的药用成分大量流失。因此,目前还不应采用这一制茶工艺。
3.8再炒干
将二次揉捻的银杏茶条再次投入炒干机中,这时锅温度应控制在150℃左右,当炒锅中发出“唰—唰—唰”的声音这时茶叶基本炒制完毕。此时锅温应降至60~80℃继续炒10~15分钟,这时银杏茶会散发出一种芳香味,人匀通常把这种芳香气味称之谓“锅炒香”。
银杏茶出锅晾凉后,过14~28目铜筛,分别装入铝铂袋,送入冷藏室。
一种银杏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银杏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ab0b72da3968011ca2009127.png)
专利名称:一种银杏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颜廷和
申请号:CN200610068732.X
申请日:20060901
公开号:CN101133767A
公开日:
200803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银杏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饮品技术领域,银杏养生茶是由银杏叶30-80%、绞股蓝2-20%、灵芝0.5-10%、绿茶10-40%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按科学的配比精制而成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银杏养生茶;其制备方法是通过对银杏鲜叶清洗、杀青、揉捻、烘干,与其他原料混合、杀菌、灌装、包装等按工艺加工制作,本发明的银杏养生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配方简单独特,方法操作易行等特点。
经功能性试验证明,该茶具有调节血脂作用。
申请人:颜廷和
地址:273200 山东省泗水县古城路西段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银杏草茶加工工艺

136 2007 年第 05 期
工艺技术
机中的脱水器中甩干 5min。 1.4.4 炒 干 按 常 规 制 茶 方 法 将 原 料 烘 炒 至 干 燥 , 晾 凉后再பைடு நூலகம்炒至手握易碎、有脆感, 撤火降至室温。 1.4.5 粉碎 炒干 后 的 粗 茶 加 入 1%的 乌 龙 茶 , 经 短 时 间 粉 碎 ( 约 2~4min) 后 , 过 60 目 筛 , 未 能 过 筛 的 叶 碎片可继续粉碎和过筛, 收集过筛后的叶粉备用。 1.4.6 包装 按每小包 2.5g, 将叶粉装入袋泡茶袋中, 外套纸质、塑料或铝铂小袋, 每 36 小包装 1 盒, 每 24~48 盒装 1 箱。贴上标签后投放市场。
在本文所介绍银杏草茶加工工艺中, 除了以银 杏叶为主要原料( 占 70%) 外, 还加入了干柿叶和干松 针, 在很大程度上去掉了银杏叶的青腥味和苦味, 改善
食品工业科技
Vol.28,No.05,2007
了口感。此外, 还加入少量的乌龙茶( 1%) 以改善茶水 的色泽。根据资料介绍, 柿叶性苦寒, 有降血压和止血 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咳喘、肺气肿和各种内出 血[11]。松针性苦、涩、温, 有祛风活血、安神、解毒和止痒 的功效, 可用于治感冒、风湿性关节痛、跌打肿痛和高 血压症[12]。这些添加物与银杏叶药性相近, 相互之间没 有拮抗作用, 作为复方银杏茶应是一个较理想的配方。
参考文献:
[1] 郭善基主编. 银杏优良品种 及 其 丰 产 栽 培 技 术 [M]. 北 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1~7. [2] 梁立兴编著. 中国当代银杏大全 [M]. 北京: 中国林业大学 出版社, 1993.1~364. [3] 黄泰康主编. 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 [M]. 北京: 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 1994.756~- 758. [4] 李兆龙, 胡 季 强, 卢 耀 明 编 著. 银 杏 叶 的 开 发 利 用 [M]. 上 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61, 206~241. [5]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M]. 北京: 化学 工业出版社, 2005.220. [6] Maitra Imdronai, Lucia Marcocci. Peroxyl radica, scavenging activity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 [J]. Biochem pharmol, 1995, 49(11): 1649~1655. [7] Jean R Rapin, Reue G Yoa, Christine Bouvier, et al. Effects of repeated treatments with an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EGb761) and bilobalide on liver and muscle glycogen contents in the Non- Insulin- Dependant Rat[J]. Drug Develop Res, 1997, 40: 68~74. [8] Yasuo Oyama, Akemi Hayashi, Toshiko Ueha. Ca - induced increase in oxidative metabolism of dissociated mammalian brain neurosis: Effect of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J]. Japan J Pharmacal, 1993, 61: 367~370. [9] Yasuo Oyama, Paul A Fuchs, Norihiro katayama, et al, Myricetin and quercetin, the flavonoid constituents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greatly reduce oxidative metabolism in both resting and Ca- loaded brain neurons [J]. Brain Research, 1994, 635: 125~129. [10] 王英强, 梁红, 冯颖竹. 广东产银杏叶总黄酮含量变化[J]. 中药材, 2001, 24(4): 247~248. [11] 中国药材公司编著.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1994.926~928. [12] 中国药材公司编著.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1994.145~148.
银杏保健茶的手工制作技术

银杏保健茶的手工制作技术侯彦平编辑银杏叶是纯天然保健茶 ,家庭炒银杏叶茶、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茶纯正等特点,主要制作方法是:一、采叶。
7—8月份的上午 8—10时,求银杏幼树主干、侧枝中部着生的绿色正常叶片,放筐中用清水洗净,摊开晾干,随采随炒,以保质量。
二、杀青。
选干净无异味的大铁锅,加热至锅面灰白色(约200—300℃),迅速投入1千克青叶盖锅盖闷1分钟,见锅口有蒸汽时,立即揭盖,用双手迅速从锅底翻抓青叶,均匀抖散至锅底使叶片全部接触锅面,均匀受热,待叶片青草气味消失,呈无光泽的黑绿色,手握成团,略有弹性的出锅。
三、搓揉。
杀青后的叶片,倒在席上晾干带余热用手握成团,揉面团似向同一方面滚揉,反复数次,轻搓宽叶成长条状。
四、二次杀青。
将搓揉后的叶子,放入170—190℃的锅内,双手压在锅内滚炒叶数分钟再将叶团敢开均匀受热几分钟,如此重复约 20分钟,出锅摊晾席上回潮变软。
五、炒成茶。
将锅加热至90% ,投入晾后的叶子,进行复炒,渐退火降温、轻炒防碎,炒至茶叶烫手时取出,冷却袋装成品茶,此茶为绿茶,汤黄褐色或淡黄绿色,香气浓,余味略苦。
注意事项:银杏茶对人体好处多多。
采摘来的银杏叶不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服用。
因为银杏叶内含有大量的银杏酸,银杏酸是有毒性的,叶子未经过深加工和炮制,鲜叶里面所含有的银杏酸含量高达3000—4000ppm。
由于银杏酸是水溶性的,而其中有药用价值的银杏黄酮等是脂溶性的,直接泡水冲饮会导致将有毒物质溶出,饮用后容易造成中毒。
银杏叶采摘后要经过清洗—晾晒—锅蒸(或锅炒)的过程以后才能饮用。
直接从树上采摘下来的鲜杏叶,用于泡水喝,有青草气味,而且杏叶中的某些成分通过干燥或烘干,转化为更有保健作用的成分。
传统验方,都是采用干叶。
杏叶具有降血脂、敛肺、平肝、的止滞平喘、降血压的疗效。
主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咳喘带下。
用法:干杏叶6克(鲜叶10克),开水泡饮。
经常服用,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降血压的作用。
银杏叶饮料加工技术

银杏叶饮料加工技术
吴凡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银杏又名白果,银杏叶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对动物的循环系统,尤其是脑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
【总页数】1页(P3)
【作者】吴凡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银杏叶纳米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 [J], 石相弘;石雷
2.果肉型混合发酵蔬菜汁饮料加工技术研究(二)--发酵蔬菜汁饮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条件的研究 [J], 沈国华;叶玉仙
3.银杏叶茶深加工技术 [J], 冷鹏;翟今成;张明伟;宿刚爱;崔爱华;牛建群;刘延刚
4.银杏叶食品综合加工技术 [J], 金绍黑
5.银杏叶系列产品加工技术 [J], 王明才;赵丰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杏茶的加工新技术

银杏茶的加工新技术
余虹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银杏叶,别名白果树叶、蒲扇、飞蛾叶。
含有黄酮类酸类、酸类及萜内酯类等170余种药用成分.这些药用成分除了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外.还是一种重要的保健品资源。
长期饮用银杏茶可给人类带来健康,也成为充分利用银杏叶的途径之一。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余虹
【作者单位】湖北省房县政协科教办44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2.5
【相关文献】
1.一种保健型银杏茶饮料加工技术的初步研究 [J], 马明哲;王传宝;苗玉明;杨小姣;于磊娟
2.银杏茶加工技术研究 [J], 汪兴平;覃太友;莫开菊
3.银杏茶专用采叶园栽培技术及其加工工艺 [J], 赵学农;沙继国;高松峰;赵新峰
4.红枣银杏茶加工技术 [J], 宋超
5.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出炉 1项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入选[J], 程力;韩葆颖;吴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杏叶加工制茶技术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银杏叶加工制茶技术
银杏保健茶的手工制作技术如下:
一、采叶制茶的叶以主干及侧枝中下部位置的叶片为佳,采摘时间以在生长期内的中午10时以前为宜。
采回的叶子要及时加工处理,一时加工不完须注意保鲜。
二、杀青当杀青锅温烧至200℃左右时,将1公斤鲜叶投入锅内焖分钟,然后用手或“Y”字形木杈将叶片迅速从锅底翻上来,再均匀地抖顺锅底,直至手握青叶能成团,并稍有弹性时即可起锅。
三、揉捻叶片杀青后稍加摊晾,接着用手紧握成团,在木板上向前推滚成圈状,使叶成细条状。
推滚时用力要轻,方向要一致,直至用双手握紧叶子后再放开,叶能自然松散即可。
四、初炒将锅加温到170℃-190℃,投入揉捻过的叶子,用双手或小木板压在锅内滚炒,并几次散开使叶子受热均匀。
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有手感时取出摊晾,让其回潮变软。
五、复炒将摊晾过的茶叶再投入锅中,用大火加热,但翻动要轻,用力要匀,炒至叶烫手为止。
六、包装复炒茶叶摊晾凉后,用簸箕除碎末和杂质,即可用无毒塑料袋或铁罐等容器包装。
密封后放在干燥无异味处贮存。
银杏叶饮料加工技术
一、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鲜银杏叶--→清洗--→干燥--→粉碎--→浸提--→粗过滤--→调配--→精滤--→灌装--→杀菌--→冷却--→保温观察--→成品。
二、操作技术要点1、原料的采集与处理:在9月份采集发育充分的银杏叶,采后及时用流动清水漂洗干净,沥去表水,在通风干燥处摊晒或置于烘干机中在4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5%左右,以防霉变。
为了充分浸提银杏叶中的有效物质,先将干银杏叶粉碎成过60--80目筛的粉状。
2、浸提与粗滤:将银杏叶细粉与水按1:50之比
加入到浸提罐内,加热至90℃左右,维持1小时,将浸提液泵入冷热缸贮存,再向浸提罐内加入同量的水进行第二次浸提,合并两次浸提汁,并滤出较大的颗粒,将滤液泵入调配罐。
3、调配与精滤:先在浸提液中加入0.04%左右的复合脱苦剂,加热至50℃,维持30分钟,充分搅拌,再按银杏叶细粉1份,蔗糖18份、苹果酸0.2份、水200份,保鲜剂及香料适量,调配成酸甜适中、香气诱人的饮料原液,并经压滤机两道过滤成澄清透明的饮料。
4、灌装:灌装前先经真空脱气机在8x104帕,温度40℃左右的条件下进行脱气,随即用灌装机采用250ml玻璃瓶进行灌装、密封。
5、杀菌与冷却:采用卧式杀菌锅以10--15’/180℃之杀菌公式进行热力杀菌后,用冷水冷却至37℃左右。
6、保温观察:将饮料送入保温室,在35℃条件下观察5--7天,观察饮料是否有沉淀,浑浊,产生气泡等劣变现象,剔除不合格产品,将合格产品贴好标签出售。
7、质量标准:本产品为澄清透明、均匀一致的浅黄色液体,具有银杏叶特有之清香,酸甜适口,无异味,无沉淀,含糖量为8.8%,总酸度为0.06%,黄铜类物质总量为68mg/100ml,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指标符合卫生标准,无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