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毒性传染病流感46页PPT
合集下载
人畜共患病病毒ppt课件

❖ 有人认为流感病毒是通过与猪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或通过感染这些病毒的人而 传播的。
❖ 有大量证据表明流感病毒可水平传播。但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可以垂直传播。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 流感病毒致病力的分子基础尚未完全确定。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五、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
❖ 流感病毒可在细胞培养物上增殖,鸡胚成纤维细胞是应 用最为广泛的原代细胞培养物,犬肾细胞是最常用的传 代细胞系。
四、病毒复制与分子感染机理
❖ 流感病毒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体而吸附在细胞表明,随 即由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病毒进入细胞。酸性pH条件激发病毒粒子脱 去囊膜,核衣壳便进入胞浆并移向胞核。流感病毒利用独特的机理转录, 病毒的核酸内切酶从宿主细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结构,并以此作为 病毒转录酶进行转录的引物。产生出6个单顺反子的mRNA,并转译成聚 合酶,产生出两个mRNA,依不同阅读框架进行转译,产生蛋白并在粗面 内质网内糖基化,在高尔基体内修饰,然后运输到表面,植入细胞膜中。 病毒蛋白和RNA生成和装配后,病毒以出芽方式从质膜排出。
(一)病毒分离 ❖ 病毒分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在起病3日内,可用各种大小的干棉花、涤纶或藻
酸盐拭子,拭取病人的鼻咽部、气管分泌物或禽的泄殖腔,接种于10~11日龄鸡 胚羊膜腔或尿囊中,置35℃~36℃孵育4日,取出鸡胚囊液和羊水进行血凝试验, 分离可疑病毒,再用已知免疫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作出鉴定。一般说来,如 果样品中有病毒存在,在初次传代中的生长就足以产生血细胞凝集作用,如果未 检测到血凝活性,可将收集的胚液注射鸡胚(第二代),并重复以上步骤。然而样 品的重复传代很费力,而且增加了实验室污染的危险,因此在进行多次传代时, 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考虑。
❖ 有大量证据表明流感病毒可水平传播。但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可以垂直传播。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 流感病毒致病力的分子基础尚未完全确定。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五、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
❖ 流感病毒可在细胞培养物上增殖,鸡胚成纤维细胞是应 用最为广泛的原代细胞培养物,犬肾细胞是最常用的传 代细胞系。
四、病毒复制与分子感染机理
❖ 流感病毒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体而吸附在细胞表明,随 即由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病毒进入细胞。酸性pH条件激发病毒粒子脱 去囊膜,核衣壳便进入胞浆并移向胞核。流感病毒利用独特的机理转录, 病毒的核酸内切酶从宿主细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结构,并以此作为 病毒转录酶进行转录的引物。产生出6个单顺反子的mRNA,并转译成聚 合酶,产生出两个mRNA,依不同阅读框架进行转译,产生蛋白并在粗面 内质网内糖基化,在高尔基体内修饰,然后运输到表面,植入细胞膜中。 病毒蛋白和RNA生成和装配后,病毒以出芽方式从质膜排出。
(一)病毒分离 ❖ 病毒分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在起病3日内,可用各种大小的干棉花、涤纶或藻
酸盐拭子,拭取病人的鼻咽部、气管分泌物或禽的泄殖腔,接种于10~11日龄鸡 胚羊膜腔或尿囊中,置35℃~36℃孵育4日,取出鸡胚囊液和羊水进行血凝试验, 分离可疑病毒,再用已知免疫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作出鉴定。一般说来,如 果样品中有病毒存在,在初次传代中的生长就足以产生血细胞凝集作用,如果未 检测到血凝活性,可将收集的胚液注射鸡胚(第二代),并重复以上步骤。然而样 品的重复传代很费力,而且增加了实验室污染的危险,因此在进行多次传代时, 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考虑。
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精品推荐ppt课件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Major Clinical Categories of Arboviral Disease
n No clinical illness. n Febrile systemic illness.
节肢动物媒介 Arthropod Vectors
nMosquitoes 〔蚊〕
nJapanese encephalitis, dengue, yellow fever, St. Louis encephalitis, etc. nTicks 〔蜱〕
n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various tick-borne encephalitis etc. nSandflies 〔白蛉〕
登革病毒dengueviruses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typeencephalitisvirus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球形2060nm个别达100nm有包膜ssrna基因组有感染性只有一个读码框编码一个大前体蛋白切割后分成结构和调节蛋白核心由c蛋白和rna构成二十面体立称核衣壳包膜上有病毒编码的m和e蛋白其中e蛋白具有血凝素作用能凝集鸡红细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对节肢动物不致病但通过叮咬传染给脊椎动物和人类引起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疾病
动物宿主〔Reservoirs〕
In many cases, the actual reservoir is not known. The following animals are implicated as reservoirs
人兽共患病ppt课件

——我国已发现的有100余种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传染病(EID)和
再现传染病(R-EID)约有60多种,
——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传染病
8
整理课件
病原微生物
Fungi
E.coli
Ri9ckett整s理ia课件
virus
PrPsc
10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人兽共患传染病分类
病毒病
接触性传染病毒病 虫媒性传染病毒病 朊病毒
➢ 次要宿主:能够感染病原微生物,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 持疾病的传播,但不能维持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持续存 在的动物,称为次要宿主。
➢ 偶然宿主:偶然感染病原微生物,也可能引起疾病甚至 死亡,但不能实现疾病的传播,这类动物称为偶然宿主 。
44
整理课件
➢ 增强宿主:和储存宿主在同一环境生活,能感染 疾病对疾病感度敏感,可以引起疾病的迅速传播 与猛烈流行,并将疾病传播到人或其他动物,但 无法持久。这类动物称为增强宿主。
✓ 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
✓ 同一种病原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脊椎动物感染或 发病,并可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或单向传染。
✓ 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也 可以是间接传播。
7
整理课件
人类致病病原体1709种
——其中人兽共患的病原体832种
已证实的人兽共患传染病200多种
20
整理课件
③媒介传播性共患病:
在病原体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共 同参与。病原体在无脊椎动物体内繁殖或完成某 一发 育阶段,才能传播到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如华支睾吸 虫的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淡水鱼,终宿主为人、猫、 狗、猪、鼠等。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ppt课件

11
12
7、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原则
依法处置、早快严、兽医卫生同步到位原则
13
二、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
14பைடு நூலகம்
人间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 因素所致职业病。动物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二类动物疫病。
15
2005-2014布病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排位
• 80年代后:疫情处于低发阶段。 牛种菌占40.0%以上,从人 畜间分到布氏菌羊种菌仅占30.0% 猪种菌为20.0% 其余为犬 种菌和绵羊附睾种菌。
• 但在全国性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回升的今天,羊种菌占79.1%, 这说明当人畜布鲁氏杆菌病明显回升时羊种布氏菌又成为流行 的优势菌种 。
20
1、布鲁氏菌病流行
• 1.5疫情流行特点
①新、老疫区交替出现; ②人间疫情向农区、城镇蔓延的势头; ③小的暴发点增多; ④ 典型病例增多; ⑤ 人群分布发生变化:新发患者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学生
和儿童发病率上升。
21
2011年 媒体监测布病事件
• 东北农业大学师生因动物实验感染布病—28名 • 内蒙古逾百检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乌兰察布市出
4
2、疾病种类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 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 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 。
5
1997年香港特区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 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再度流行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 造成我国5327人发病 2005年,四川暴发的人-猪链球菌病导致206 人感 染,38 人死亡,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 度关注。
12
7、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原则
依法处置、早快严、兽医卫生同步到位原则
13
二、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
14பைடு நூலகம்
人间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 因素所致职业病。动物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二类动物疫病。
15
2005-2014布病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排位
• 80年代后:疫情处于低发阶段。 牛种菌占40.0%以上,从人 畜间分到布氏菌羊种菌仅占30.0% 猪种菌为20.0% 其余为犬 种菌和绵羊附睾种菌。
• 但在全国性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回升的今天,羊种菌占79.1%, 这说明当人畜布鲁氏杆菌病明显回升时羊种布氏菌又成为流行 的优势菌种 。
20
1、布鲁氏菌病流行
• 1.5疫情流行特点
①新、老疫区交替出现; ②人间疫情向农区、城镇蔓延的势头; ③小的暴发点增多; ④ 典型病例增多; ⑤ 人群分布发生变化:新发患者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学生
和儿童发病率上升。
21
2011年 媒体监测布病事件
• 东北农业大学师生因动物实验感染布病—28名 • 内蒙古逾百检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乌兰察布市出
4
2、疾病种类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 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 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 。
5
1997年香港特区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 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再度流行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 造成我国5327人发病 2005年,四川暴发的人-猪链球菌病导致206 人感 染,38 人死亡,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 度关注。
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ppt课件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畜共患传染病 的定义为:“这些疾病能在人类和非人类脊椎 动物之间传播〞.
这种传播常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动物在自然界维持了根本的传播链, 人类只是偶尔地受传染; 另一种是人类和动物均接触共同的病源, 如土壤、水、植物、非脊椎动物,动物在自然 界并没有维持该病原体的生态传播链,但在不 同程度上传播了该疾病
野生动物作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宿主一直是 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人可以通过直接接触 野生动物或被污染的水而感染,也可以因吸入了 污染的空气尘埃而感染。
野生动物的全球贸易在不同程度上为人类疾 病提供了传播的媒介,携带病原体的野生动物不 仅仅限于传染给人类,同时也将病原体传染给家 养动物和外乡的野生动物,威胁外乡动物的数量 和正常的生态系统。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
据报道,2000年SARS爆发后,在广州市有 83万余只野生动物被没收;东南亚百万吨的野生 动物每年在区域内或世界范围内进展贸易。野生 哺乳动物类、爬虫类、鸟类等每天通过贸易市场 进展贸易;在贸易市场.野生动物不仅接触了 人.同时也接触了其他种类的家养或野生动物。 据对泰国一个市场进展25个周末调查显示,有276 种,7万只鸟从这一市场卖出.同样2001年对曼谷 的4个市场进展调查发现,36 557只鸟仅37%是泰 国外乡的,63%的鸟是从其他国家而来的。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
(1)野生动物的贸易和迁移是人类感染人畜共 患传染病的主要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畜共患传染病 的定义为:“这些疾病能在人类和非人类脊椎 动物之间传播〞.
这种传播常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动物在自然界维持了根本的传播链, 人类只是偶尔地受传染; 另一种是人类和动物均接触共同的病源, 如土壤、水、植物、非脊椎动物,动物在自然 界并没有维持该病原体的生态传播链,但在不 同程度上传播了该疾病
野生动物作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宿主一直是 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人可以通过直接接触 野生动物或被污染的水而感染,也可以因吸入了 污染的空气尘埃而感染。
野生动物的全球贸易在不同程度上为人类疾 病提供了传播的媒介,携带病原体的野生动物不 仅仅限于传染给人类,同时也将病原体传染给家 养动物和外乡的野生动物,威胁外乡动物的数量 和正常的生态系统。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
据报道,2000年SARS爆发后,在广州市有 83万余只野生动物被没收;东南亚百万吨的野生 动物每年在区域内或世界范围内进展贸易。野生 哺乳动物类、爬虫类、鸟类等每天通过贸易市场 进展贸易;在贸易市场.野生动物不仅接触了 人.同时也接触了其他种类的家养或野生动物。 据对泰国一个市场进展25个周末调查显示,有276 种,7万只鸟从这一市场卖出.同样2001年对曼谷 的4个市场进展调查发现,36 557只鸟仅37%是泰 国外乡的,63%的鸟是从其他国家而来的。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
(1)野生动物的贸易和迁移是人类感染人畜共 患传染病的主要来源。
《人兽共患疾病》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定义:人兽共患疾病是指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 分类:按照传播方式分为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链传播等 影响因素:环境、气候、季节、人类行为等 预防措施:加强监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危害与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对动物健康的危害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钩端螺旋体病主 要通过接触受感 染动物的排泄物 或摄入受污染的 水和食物传播
钩端螺旋体病的 症状包括发热、 头痛、肌肉疼痛、 眼睛发红、黄疸 等
钩端螺旋体病的 预防措施包括避 免接触受感染动 物的排泄物、不 摄入受污染疫源性感染 传染源:主要为野生动物,如鹿、蜱等 传播途径:通过蜱叮咬传播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皮肤多形性红斑,随后出现神经、心脏和关节病变
布鲁菌病
疾病定义: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布鲁菌的动物,如牛、羊、猪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症状: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
04
人兽共患疾病的传 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部分人兽共患疾 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 胶等传播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人兽共患病挑战
疫苗接种与预防策略
疫苗种类:针对不同人兽共患疾病的疫苗 接种对象:针对易感人群和动物进行接种 接种方法: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预防策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监测与预警等
05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流程
临床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病原体和病情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等影像手段,观察病变部位和程度 鉴别诊断:与其他相似疾病进行区分,以避免误诊 治疗流程: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人畜共患病概述》PPT课件

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 鹦鹉热衣原体病Chlamydia psittaci 猪丹毒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荚膜组织胞浆菌 Histoplasma capsulatum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假结核耶尔辛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20 洛基山斑疹热(RMSF) 狗、啮齿类 (立氏立克次体)
21 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啮类动物、蜱 类 整理课件ppt
②③④
+
+
+ + +
+ +
+
17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 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 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 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其中目前在
整理课件ppt
14
中国疾控中心防控所人兽共患病室 与结核病室主要业务范围
1、鼠疫; 2、炭疽 ; 3、钩体病; 4、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
Q热、埃立克体病 ); 5、布病 ; 6、莱姆病 ; 7、结核。
整理课件ppt
15
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①OIE();②WHO;③USA ④ China-CDC
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 细胞、抗体)发挥作用。
整理课件ppt
4
二、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 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 中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 性,是动物源性疾病。
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 况:
整理课件ppt
5
20 洛基山斑疹热(RMSF) 狗、啮齿类 (立氏立克次体)
21 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啮类动物、蜱 类 整理课件ppt
②③④
+
+
+ + +
+ +
+
17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 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 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 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其中目前在
整理课件ppt
14
中国疾控中心防控所人兽共患病室 与结核病室主要业务范围
1、鼠疫; 2、炭疽 ; 3、钩体病; 4、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
Q热、埃立克体病 ); 5、布病 ; 6、莱姆病 ; 7、结核。
整理课件ppt
15
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①OIE();②WHO;③USA ④ China-CDC
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 细胞、抗体)发挥作用。
整理课件ppt
4
二、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 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 中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 性,是动物源性疾病。
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 况:
整理课件ppt
5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45预防注意自身防控保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减少感染几率严禁私自徒手剖猪病死猪处理要有专人操作要防护好自己带手套口罩穿胶鞋等避免被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食新鲜牛奶一定要煮沸后饮用涮羊肉不易杀死布菌定期检查猪群的带毒情况销毁剔除阳性猪避免污染环境46牧原股份兽医部丹毒47牧原股份兽医部猪丹毒病原学1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2无运动性无芽孢无鞭毛3传代培养有长丝状的倾向4有26个血清型5对不利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耐干燥6能在腌制烟熏的火腿中存活几个月7可在猪粪和鱼的表面黏液中存活16个月8能在冻肉腐败的尸体干燥的血液和鱼粉中长期存活48牧原股份兽医部猪丹毒病原学9容易被普通消毒剂杀死10对青霉素高度敏感11对多黏菌素b新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对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有抵抗力49牧原股份兽医部猪丹毒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粪尿唾液和鼻分泌2传播途径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皮肤创伤感染蚊蝇叮咬3易感动物3月龄到3年的猪4诱因环境和应激50牧原股份兽医部猪丹毒临床症状1急性型败血型食欲减退或废绝架子猪和老龄猪粪便干燥而小猪表现为腹泻
▪ 传染源:病死猪。目前没有发现人—人的传染 ▪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病死猪、猪肉(宰杀、切割、清洗) 尤其是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 ▪ 易感人群:屠夫、宰杀自家病死猪的农民,洗切病 死猪肉的人员
据J.R.Walton报告,每10万从事兽医工作的人 员中,15个科学或实验室人员及27名辅助人员罹患 猪链球菌感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表现
▪ 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 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表现,无休克、昏迷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 胞升高。
▪ 休克型: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头昏、全身不适、 乏力,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现 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末梢循环障 碍。
▪ 传染源:病死猪。目前没有发现人—人的传染 ▪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病死猪、猪肉(宰杀、切割、清洗) 尤其是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 ▪ 易感人群:屠夫、宰杀自家病死猪的农民,洗切病 死猪肉的人员
据J.R.Walton报告,每10万从事兽医工作的人 员中,15个科学或实验室人员及27名辅助人员罹患 猪链球菌感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表现
▪ 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 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表现,无休克、昏迷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 胞升高。
▪ 休克型: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头昏、全身不适、 乏力,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现 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末梢循环障 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