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科技文化
第二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第二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第一节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兴起、发展中国古代卓越的科学技术成就,是由中国古代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孕育的。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肇始于尧舜时期。
在当时,就有关于羲和、羲仲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时的传说。
说明一方面我国很早就有了熟悉天文制定历法的专职人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战国时期,激烈的变革、频繁的战争,谁拥有足够的粮食,谁就具备了战胜对手的法宝,所以“农本”思想也就成为统治者驾驭天下的治国思想。
此后,历代统治者皆以农为天下之根本:汉文帝曾下诏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唐太宗说:“农时最急,不可失也。
”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农业发展的好坏,维系着国家、王朝的命运。
于是农学发展起来了,有了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意识。
因此,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天文历法学也随之发展起来。
封建帝王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着王朝的命运,《易》曰:“天垂象,见吉凶……”王室的兴衰是天象在人间的反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以历法的准确与否,被看作是王朝是否顺应天意的标志。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在长期靠天种地的劳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就是古代天文历法起步早、成就显著的原因。
要制定精确的历法,就要准确地测天,就得精于计算,于是数学伴随着天文学发展起来;中国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中央政府为有效地管理国家,发展了地理学。
古代自然经济螺旋式的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技术的改进,商业、城市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合乎规律的政治制度、措施,对科技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战国、隋唐、北宋等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重视文化。
战国时期,正如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说的,是“古今一大变革”。
诸多矛盾纷纭复杂,思想界空前活跃,各国君主为战胜自己的敌人,广揽人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农业水利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应是()。
A.宋、陈、梁、齐B.梁、齐、宋、陈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之列的是()。
A.吴B.楚C.燕D.韩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4.明朝中期以后,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扰,()等肃清倭寇,立下赫赫战功。
A.郑成功B.戚继光C.李自成D.岳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5.()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而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A.楷书B.小篆C.隶书D.行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6.()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
A.商朝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7.被称为“楷书之祖”的是()。
A.钟繇B.颜真卿C.张旭D.王羲之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8.我国历史上被称为“楷书四大家”的是()。
A.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B.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频、欧阳询C.柳公权、颜真卿、赵佶、米芾D.柳公权、颜真卿、苏轼、赵孟频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9.()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有记载的著名画家。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春秋战国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曹不兴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11.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仍作为背景附属于人物画,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
A.金碧山水B.水墨山水C.设色山水D.泼墨山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12.明代较有特色的人物画家是(),他的《西厢记》等木刻插画,在民间受到广泛的欢迎。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
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治疗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科技文化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科技文化一、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4000年前)是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萌芽时期。
第二,先秦时期(约前2070-前221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奠基时期。
第三,秦汉南北朝时期(前221-公元581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时期。
第四,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时期。
第五,明清时期(1368-1912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由兴盛到衰落时期。
二、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春秋时期,中国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个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另外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出现,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理解。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相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另外张衡还发明制作了地动仪,能够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除以上的贡献外,他还制造出了重要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唐朝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衙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理解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理解,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的一大进步。
他主持编写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
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科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科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附真题《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易考通速记宝典》教材中的页码1、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 )。
《易考通》(下)P489A、文化中心B、经济中心C、政治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E、科技创新中心答案:ACDE2、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
《易考通》(下)P490 答案:正确3、有“华北水塔”美誉的省区是( )。
《易考通》(下)P492A、天津B、山西C、内蒙D、河北答案:B4、内蒙古的森林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易考通》(下)P493 答案:正确5、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省。
《易考通》(下)P494 答案:正确6、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建在我国( )。
《易考通》(下)P495A、山东省B、江苏省C、浙江省D、福建省答案:B7、“长江三鲜”是指( )。
《易考通》(下)P496A、鲟鱼B、鲥鱼C、银鱼D、刀鱼E、河豚答案:BDE8、海水珍珠养殖产量位居全国之首的是( )。
《易考通》(下)P502A、辽东半岛B、胶东半岛C、象山半岛D、雷州半岛答案:D9、我国素有“山城”“雾都”之称的城市是( )。
《易考通》(下)P504A、武汉B、贵阳C、重庆D、成都答案:C10、以下关于四川省的描述,正确的有( )。
《易考通》(下)P505A、是全国最大的芳香油产地B、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C、千河之省D、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E、地势东高西低答案:ABCD11、与我国云南接壤的国家有( )。
《易考通》(下)P507A、缅甸B、越南C、柬埔寨D、泰国E、老挝答案:ABE12、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省区是( )。
《易考通》(下)P508A、青海省B、西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答案:B13、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是( )。
《易考通》(下)P512A、西藏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青海省D、甘肃省答案:B14、香港的房地产业被称为“百业之首”,约占 GDP的 1/4。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
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治疗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哲学与文学

一、中国古代哲学(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述中国古代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年)。
西周的第一个统治者是周武王,在位时间很短就病逝,国家的统治权转到他的弟弟周公手中。
在周公之前,“尊神、敬鬼”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周公制礼作乐,维系社会的平衡与团结,使世人关注的重心从鬼神转向人事。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
春秋末年的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其学生达3000人之多。
孔子推崇周公的礼乐,并提出以“仁义”治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最重要的哲学门派——儒家。
儒家成为官学以后,其经典著作被广泛推广,其他哲学门派则多潜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次,有的也融合在儒家思想当中。
中国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之前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朱熹等众多哲学家。
先秦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汉志》所录竟达189家,造就了中国哲学的第一个高峰。
汉代学者以“九流十家”来概括总结先秦诸子学术。
九流十家具体指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九流则是将小说家除去,因为十家中,小说家最不重要。
东汉末年,“苍天已死”,名教衰落,社会动荡,人心思治。
其时哲人,以玄谈的方式,来为名教给出新的论证,探讨儒、道的内在相关性以及本末地位,从而引发了名教与自然、本末有无、言意之辨等多个重要学术辩题,哲人们的理论创造空前活跃。
唐宋之际,民族杂糅,价值混乱,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碰撞,矛盾尖锐。
韩愈、李翱发其先声,“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响应继起。
宋代的理学家们立志重建宋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出佛入老,而后返之六经,融会三教,开创了理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异族易代,一代学人在抗清失败后,隐居深山古寺,整理典章制度,深刻批判反省传统文化,出现了建树卓越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一批饱学深思之士,并使中国哲学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反思深度。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学习资料单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虽强调以伦理立国,向来有重文轻理的倾向。
但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对自然的探索中,激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无限光彩。
其中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中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丝绸享誉世界。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确立了耕作与时令的关系,按季节种庄稼,不违农时,修建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形成了整套田间灌溉系统,都江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此时出现的牛是我国农业史上一次农用动力革命。
从此,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出现了耦犁与耧车。
汉代在南方有了双季稻。
在土地多余的地方还推广轮作制。
汉代还有龙骨水车,这是比较先进的灌溉和排水机械。
西汉晚期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记载了谷物蔬菜瓜果和树木种植法、牲畜饲养法、养鱼法以及各种酿造法、食物贮藏法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唐朝出现了筒车和曲辕犁。
曲辕犁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畜力,犁耕至此基本定型。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他本人被尊为“茶圣”。
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综合性农学巨著,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农业生产工具,颇具特色。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中药中国医药学对人的生理与病理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生存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