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高坪小学吴小梅

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做错数学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尊重学生,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寻找错误,在错误中认识错误,找到解决的办法,牢固地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真正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教学必须植根于探讨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到最佳方法进行解决,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中去学会知识。下面我就二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这一领域,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到施教策略。

(一)第一单元《除法》单元测试卷:我会填空

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人。

学生错误呈现:

生1: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10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12 )人。 (

生2: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12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10 )人。

生3: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

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10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0 )人。

生4: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

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30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10 )人。

班里有45名学生,其中第(1)小题的答案是(10)的学生有26个人,答案是(12)的8人,还有11人是其他的答案,正确率18%;第(2)小题的答案(8)的有33人,

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0%;第(3)小题的答案是10的有15人,答案是(12)的有7人,答案是(0)的有11人,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24%。

错误的原因分析:这道题目是一道综合应用的题目,题目看视简单,但是稍微

不仔细审题,就很容易做错。在测试中,全班没有一位学生做全对,主要错误原因是:?学生没有仔细去审题,没有很好的去理解题意;?把“两道”和“第二道”、“一道”和“第一道”这两个概念没有弄清楚,所以很多学生填(10)和(8)。

教师的施教策略: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我在试卷分析课上对这一题做了重点

讲解。第一:要求学生自行读题3遍,试一试找出自己的做错原因,并把读题后你对题目的理解和大家说一说。第二:引导学生说一说对“两道”和“第二道”、

“一道”和“第一道”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第三:再让学生独立订正,然后集体交流。试卷分析后,90%的学生对题目有了很好的理解,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像这种文字比较多又看似简单的题目,更要引导学生多家细心,因为这种题目往往是最容易做错的。同时我们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做好后检查的习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课堂作业本:P13:

1、按要求在框内填算式。

22?7 35?8 49?9 36?6

49?7 48?8 33?4 28?3

余数是1 余数是3 没有余数

学生错误呈现:

生1:

余数是1 余数是3 没有余数

22?7 35?8 36?6

生2

余数是1 余数是3 没有余数

22?7 35?8 36?6

49?7 33?4

28?3

生3:

余数是1 余数是3 没有余数

22?7 35?8 36?6

49?9 49?7 33?4

48?8 28?3 余数是1 余数是3 没有余数

生4:

余数是1 余数是3 没有余数

22?7 35?8 36?6

49?7 33?4

48?8 28?3 余数是1 余数是3 没有余数

生1是认为只要每一种找出一个算式就可以了;生2是属于典型的漏做型;生3则觉得要把每个式子都要填上去。这三种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对这道题目的题意不是很了解。生4是做正确的。

与生1一样与生2一样与生3一样与生4一样其他有6人有13人有8人有18人有5人占14% 占29% 占6% 占40% 占11%

错误原因分析:本题出自数学课堂作业本第13页的作业练习题,是一题典型的综合型的计算题,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功底,还要有足够的计算耐心。生1型主要是没有理解题目的真正意图,认为只要每一个方框找出一个算式就行了,同时也怕计算;生2型则是容易漏做的学生,他们做作业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做,而是想到做哪里就做哪里;生3型则是属于很仔细很小心的学生,他们担心没有把式子写完会错的。

教师的施教策略:本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功底,所以我首先会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认真引导学生去审题,去认识题目;其次,要加强学生同类题目的练习;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题目做好后一定要去仔细地检查一遍。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 柘岱口小学——张军华 “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是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六年级总复习中,“简便计算”却是学生在计算类习题中最容易出现错误。我通过尽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剖析、小结,学生的错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习惯差,粗心大意 错题:3/7×1/4+25%×2/7+0.25×1/7 =1/4×(3/7+2/7+1/7) =1/4×1 =1/4 错误率:班里15个学生正确使用了“乘法分配率”,却有11个学生在括号中计算出现错误,错误率达73%。 错因分析:这道题的错因出现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影响了判断”,多数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习题,括号中的数相加都是“整数、整十数或是整百数等”,像这题“(3/7+2/7+1/7)”学生原有经验在脑子里的第一反映肯定等于“1”,便使他们懒于去计算,造成错误。 施教策略: 纠正:3/7×1/4+25%×2/7+0.25×1/7 =1/4×(3/7+2/7+1/7) =1/4×6/7 =3/14 教育学生做题目“认真、仔细,不可以凭感觉去做。” 错题:(13/16-7/10)×160 3.6×(7/18+5/12-4/9) =13/16×160+7/10×160 =3.6×7/18+3.6×5/12 =130+112 =1.4+1.5-1.6 =242 =1.3 错误率:在计算练习中,总是会有10%——30%的学生出现“题目错抄或漏抄”现象。 错因分析:“抄错数值、抄错符号或是漏了数值”等现象在学生的计算题练习中普遍存在,分析有这几方面原因:一是书写字迹糊涂,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写的数值而造成的错误;二是审题不仔细,骄傲自负而造成;三是对学习不负责任,任意而为,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 施教策略: 纠正:(13/16-7/10)×160 3.6×(7/18+5/12-4/9)

小学数学易错题习题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判断题) 一、判断题: 1、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速度的比是5:4。( ) 2、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 ) 3、只要能被2除尽的数就是偶数。 ( ) 4、每年都有365天。 ( ) 5、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扩大3倍。 ( ) 6、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 7、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 ) 8、a、b和c是三个自然数(且不等于0),在a=b×c中 A、b一定是a的约数 ( ) B、c一定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 ( ) C、a一定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 ) D、a一定是b和c的公倍数. ( ) 9、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 ) 10、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11、“光明”牛奶包装盒上有“净含量:250亳升”的字样,这个250毫升是指包装盒的容积。 ( ) 12、x+y=ky(k一定)则x、y不成比例。( ) 13、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四边形。( ) 14、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两者一定是等底等高。( ) 15、比例尺就是前项是1的比。( ) 16、1千克的金属比1千克的棉花重。( ) 17、1/100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 18、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2/3。( ) 19、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 20、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不变( ) 21、任何长方体,只有相对的两个面才完全相等。( ) 2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23、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物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 24、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 25、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6、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 27、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 28、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 ) 29、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是∏∶4。( ) 30、分数值越小,分数单位就越小。( )

小学生错题原因分析

小学生错题原因分析(一) 家长在拿孩子的数学试卷时,发现错题原因基本为粗心或理解力不够,这两者都与孩子的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有关,今天我们主要就后者从儿童的生理、心理、习惯、生活经历展开分析: 1、生理因素 孩子做计算题经常会出现看错符号、抄错数、漏掉数等情况,如一年级题目2+5=10,5-3=8,一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简单归结为孩子不认真、粗心,其实,有可能是孩子的视知觉还在发展中,视知觉能力包含了三方面的能力,一是短时间内记住所见的材料的能力;二是观察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三是手眼协调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这些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粗心的概率自然降低。 另外孩子的视觉还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会关注到其新奇、兴趣的部分,这会掩盖事物的整体信息。比如在计算如105-42+58=5时,孩子一看到题目,就将关键的42+58去凑100。而全然忘记了计算顺序。 2、心理因素: (1)急躁 有的学生以为自己基础很好,不加思考,就计算出结果;有的是将作业当成任务,认为早完成早轻松;有的是看到题目条件之间复杂,遂急躁,不深入思考。 (2)缺乏自信 孩子在做某一题型经常出错,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自己就是不可能做对的。 3、行为习惯因素 (1)在解题后没有检查的习惯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做对,从不进行验算,依赖老师或家长批阅,待有错误再订正。 (2)不认真、严谨对待作业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准确性,如果平时在解题习惯上缺乏应有的基本训练,那会很影响数学学习。比如学生平时不爱用草稿,阅题不划出关键条件等,都会造成解题错误。 (3)生活上缺乏秩序意识 这是很多小学生的共性。家长望子成龙,只希望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书本的学习上,导致他们基本生活被包办,这既使孩子失去了训练精细动作的机会,也无法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4、缺少必要的生活经历 孩子对生活缺少必要的经历,所以在面对一些需要生活常识的题目时,往往会不明所以。如以下题目是填写合适的单位: 1、一辆卡车载重量是5(),有的孩子会写“千克”;

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学期错题集(分类整理)

应用题饲养小组养了白兔和灰兔。白兔36只,灰兔12只,白兔和灰兔分别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怎么让答案里的数字对应正确) 2.往一个池塘里放养鱼苗,若按7:4的比来放养鲤鱼和鲫鱼,那么鲤鱼苗就比鲫鱼苗多1200尾,问着两种鱼苗各放养了多少尾? 3.幼儿园买回来240个苹果,按照大、中、小三个幼儿班的人数分配给各个班。大班有28人,中班有25人,小班有27人。三个班各应分得多少个苹果?

(盈亏问题,利润问题) 4.一件衣服销售中第一次比原价1200元降低了10%,第二次又降低了20%。这件衣服现价多少元? 5.某种水果去年四月份比三月份涨价15%,五月份比四月份涨价10%,五月份比三月份涨了百分之几? 6.每棵苹果树去年收益250元,今年通过科学剪枝,每个树收益提高了16%,今年每棵树多收益了多少元? (只列式不计算) 7.某商品现价60元,亏了25%,亏了多少元?若想盈利25%,应按多少元定价出售? 8.两家售货亭都以每件120元的价格出售某种商品,一个星期后,甲售货亭把售价降低了15%,再过一个星期又提高了30%;乙售货亭在两星期后才提价15%。请问两周后,甲、乙两家售货亭中,哪一家此种商品的售价高? 9.李老师为学校买足球,足球40元一个,甲商店的这种足球“买四送一”,乙商店的这种足球八折出售,李老师要买30只足球,去哪家商场合算?(校内作业------浓度问题和利润问题混合练习) 10.李老师为学校买足球,足球40元一个,甲商店的这种足球“买四送一”,乙商店的这种足球八折出售,李老师要买32只足球,去哪家商场合算?(校内作业------浓度问题和利润问题混合练习) 11.一种彩电按定价卖出可获得利润960元,如果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则亏损832元。这种彩电的购入价是多少元?(校内作业------浓度问题和利润问题混合练习) 12.一件大衣若卖100元,可以赚钱25%。若卖120元,可以赚钱多少元? 13.某大型商场去年计划盈利160万,结果超过计划20万,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 14.5月初大米价格比4月初上涨了15%,6月初又比5月初回落了10%,6月初比4月初涨了还是跌了,涨跌幅是多少? 15.3月份猪肉价格比2月份回落7%,受春节需求量增大的影响,2月份猪肉价格比1月份上涨了8%,3月份猪肉价格比1月份长了还是跌了?涨幅或跌幅是多少?(注:三个量,1,2,3月的猪肉价格都能设为单位1,把哪个月的设为单位1更好?)

小学生数学中常见的错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精品教育文档

xx数学中多见的错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生活当中人们常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惠的人知错及时改正,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今后不犯类似错误。愚笨的人犯了错误仍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学习中也同样有类似现象发生,尤其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小学生喜欢急于求成、大意、字体不工整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错误,作为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下面就小学生多见的错题原因及解决对策作一探讨。 1.小学数学中多见的错题产生原因分析 学生常在作业或考试中出现计算错、抄错数、答非所问等一些现象。有些题自己苦思冥想想不出来,但经过别人稍一点拨,立刻恍然大悟。这些错题的背后,如果仔细分析,却隐藏着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详尽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2生活经验匮乏,对题目理解不透。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出题者所用的数字不是生编应造,每一道题的答案都符合实际生活、生产常识。如果你计算出飞机每小时行40千米;参加兴趣小组的有18.56人,遇到这种不符合实际的数时,就要回过头来检验是不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错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限的,有些数学题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1.3受思维定势,知识负迁移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最先学习的东西往往记忆比较深刻,如果以前学过的东西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这叫知识的正迁移,否则就叫知识的负迁移。在学习简易计算时老师总强调“凑整法“所以当学生遇到下面的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想到了“凑整“而忽视了简易算法的可行性。 1.4知识掌握不牢靠,思维不灵敏出错。数学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灵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做题时经常会套错公式,对于灵敏多变的题考虑不全面,比如: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公式混;梯形面积计算时除以2;把48根小棒平衡分成若干份有几种分法?大多数学生只想到1到2种做法。学生不能有条理、有顺序地

小学一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典型错题分析: 一、瞧图写钱数 (1)最基本的题目,班里有6人错。(2)考查知识点:认钱、计算与换算,班级错误集中的一题。 解题方法:先分类圈出相同单位的钱数,再计算:1元+1元+2元就是4元;5角纸币+5角硬币+2角纸币=12角=1元2角,1元2角+4元=5元2角 做对的同学有:隗凯斌、陈孟骐、白宇、谷俊澎、赵昊、李玥霖、张博雅、刘泓恺、孟帅奇 二、瞧图写钱数属于基本题,没有掌握的同学在课堂听讲上明显没有集中注意力,典型错例为18、50元=(18)元(50)角7、40元=(7)元(40)角 解题方法: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表示“分”,家长可根据孩子卷面的错误进行相应练习,也提出严肃批评,最基本的题目都没有答对,可见听讲没有用心,练习度也不够。 三、填单位错的把铅笔8( )的单位填成了8(元)的可见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没有便宜、贵的概念,可以举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讲解补充相关知识,如常见的学习用品铅笔、钢笔、练习本、橡皮等的一般价钱与常用单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价钱。 四、基本训练题型:复合单位换成单一单位,单一单位换成复合单位 五、换钱要加强练习的有:陈文浩、张光富、张博雅、孟帅奇、董晨瑶、张雨夕 六、人民币换算不同单位的比较大小还要单独训练 类型:6元7角与7元比较大小,3元5角与35元 20角与2元,算式与数进行比较,数与数比较 张光富与李晨旭的口算能力要加强: 班级典型错例记录:

人民币计算典型题目: 2元-5角= 元角 6角+7角= 元角 1元5角+5角= 元 教给孩子排序方法:把价钱抄在草稿纸上竖着排列,相同单位对齐,进行标号,再按照题目要求答题。 如: 13 元 5角 35 元 48 元 3 元 5角 先比较“元”之前的数的大小,再比较“角”前面数的大小,进行大小按题目要求标号再排序,填写在卷子上。 解决问题 求两数相差几的题目不能正确列式的有:田晓彤、孟尚逸、孟帅奇、陈文浩,不明确求两数之间相差几要用减法,适当画图进行讲解以求明确为什么用减法? 解决问题错的有:董晨瑶、梁梦涵、张博雅袁丰鑫25-10=35(笔误?),表现出来的问题有读题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图文并茂的瞧图,联系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来解决问题。 班级学生情况概述:班里有很多同学在这次测试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与进步,特别就是隗凯斌、谷俊澎、赵昊同学的成绩提高很明显,也瞧出了家长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希望继续稳定状态,加强自我管理。个别同学成绩落后,一些基本题

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班级: 姓名: 1.将 13 2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2.在下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52公顷。 3.一根电线,第一次剪去53,第二次剪去5 4米,( )剪去的长。 A.第一次 B.第二次 C.无法判断 4.一块长方形草坪的周长是40m ,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1)一根电线长10米,第一次用去53,第二次用去5 3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先说说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2)一堆煤两天烧完,第一天烧了52,第二天烧了5 2吨。哪一天烧去的多一些?(如果去掉“两天烧完”呢) (3)两根同样的绳子,第一根剪去32,第二根剪去3 2米。哪一根剪去的长一些? 6.一台拖拉机耕地21公顷,这台拖拉机多少小时耕地5 4公顷?列式为( ) 7.(1)一个长方形的棱长之和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7:2:1。这个长方形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两个数的比是7:2,他们的平均数是45.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8.从A 地到B 地,甲车需要4个小时,乙车需要5个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 9.两筐梨共重54千克。从甲筐中取出5 2,从乙筐取出6千克,两筐剩下的同样重。两筐梨原来各种多少千克? 10.水果店橘子比苹果多100千克。橘子卖出3 1后,苹果的重量比橘子多25千克。橘子原来有多少千克? 11.(1)一笔钱,单买上衣能买15件,单买裤子能买20条。一条上衣比一条裤子贵( )%。 (2)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50天,乙队独做要40天,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低( )%。

12.将厚度为0.1毫米的一张纸对折再对折,这样对折4次后,这张纸厚( )毫米。 A.0.4 B.0.8 C.1.6 D.3.2 13.水结成冰厚,体积会增加10 1。那么,一块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将减少( )。 A. 91 B. 101 C.11 1 14.甲、乙、丙三个工程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甲队修的是其他两个队的3 1,乙队修的是其他两个队的4 1。丙队修了多少米? 15.奶糖每千克24元,水果糖每千克18元,巧克力每千克48元。商店把这三种糖取同样的重量混合成什锦糖出售,360元能买这样的什锦糖多少千克? 16.集体照收费标准:“6.5元,送4张照片。另外加印每张0.8元。”我们班有48名同学,2位老师。每人一张,应付多少元? 17.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搭成下面这组积木,至少需要( )个。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18.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19.把一个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多了8厘米,原来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0.一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按3:1放大后,面积是( )平方厘米。 21.下列关于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统计表没有统计图形象具体,用处不大。 B.统计图中折线统计图最有用,它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C.这样分段整理身高数据不正确:140~145,145~150,150~155…… D.黄山、泰山、华山主峰的海拔高度,既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也可以制成扇形统计图。

浅谈小学数学易错题案例 2

浅谈小学数学易错题案例学生数学错题天天有,如何减少错题、预防错题的发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难点。一、案例描述片段一:课前怎样预设“错题”?——预设生成“亮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掌握新知,落实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进行课前预设时,有时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错题的辨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将“错点”变为“亮点”,提高学习效果,成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例如: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往往辨析不清,便在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后,预设了一组概念辨析题。例如下: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因为67 和76 乘积是1,所以67 是倒数,76 也是倒数; 3、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辨析片段生1:我认为第1题是对的,应打√;比如67 ×76 得数是1,所以67 和76 互为倒数; 生2:第1题是错的,应打×;因为,乘积得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 生1:我还是认为第1题可以打√,因为得数也包含乘出来的得数; 生3:我赞成生2的意见,只有乘积的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加、减或除出来的得数是1的两个数,不能算是互为倒数。例如刚才复习题中67 +17 =1,67 和17 是互为倒数吗?当然不是! 生1:哦,我懂了。第1题应打×。第2题也应该打×,67 ×76 乘积是1,所以只能说67 和76 这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不能孤立的说67 是倒数,76 是倒数。师:这样理解对吗?, 生齐:对! 生4:第3题是对的,如98 的倒数是89 ,1712 的倒数1217 ,89 与1217 都小于1; 生5:第3题是错的,77 、99 、1212 都是假分数;它们的倒数仍然是77 、99 、1212 ,它们的倒数分明等于1,而不是小于1;所以这句话应改为“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才对。点评: 教师预设的3个判断题,均是学生过去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比较、探讨,最后弄清楚“倒数”概念的准确内涵,起先出错的同学自己找到了错因,纠正了原先错误的判断。“错点”变“亮点”的辨析过程,多么精彩啊! 片段二:课中生成“错题”怎么办?——疏导生成“亮点”。课堂预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考虑的,但众所周知,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同样,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即使上同样的教学内容,课堂也往往不会一样,因为,生成的课堂难免出现“不可预约的错误”。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尤其当“错点”呈现之时,教师要学会延迟评判,进行巧妙疏导,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讨论“错点”,析“错因”,找对策,将它转化、生出新“亮点”,进而自主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0.65÷2.5=?学生当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法:(1)6.5÷25=0.26;(2)65÷250=0.26;(3)65÷25=2.6。大部分学生用了(1)式算法,少部分用了(2)式算法,也有3、4个学生因为对小数点变化的规律没有理解,写成了(3)式。针对这种比较典型的现象,笔者没有立即进行判断,而是提醒学生进行验算辨别。很快学生通过验算,0.26×2.5=0.65,2.6×2.5=6.5判断出(1)(2)正确,(3)错误。很显然,用(3)式计算的学生,没有考虑商不变的性质,错误地将被除数和除数都变成了整数;用(2)式的学生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虽然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都变成了整数,但是不够优化。针对这两种现象,教师利用这次错误资源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比较、讨论,解决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片段三:作业出错怎么办?——比较生成“亮点”。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教师,我们要多研究这些“错题”出现的原因,巧妙地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准“错点”,领会出错的原因,自己纠正错误,达到“纠正一个错点,预防一类错题”的目标,形成自主学习的“亮点”,提高了学习实效。[错点例选1] (1)24×5=100 (2)37 +47 ×38 = 38 错点分析这种错误是强信息干扰所产生的。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当遇到与强信息相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的思维活动。如:(1)式是受到25×4=100这个强信息的干扰;(2)式是受到37 +47 =1这个强信息的干扰;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想简便的强成分掩盖了运算顺序在头脑中的概念,引起错觉。三、案例反思1、数学错题是小学生作业练习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

小学三下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一、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5 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今年全年有( )天,第一季度是( )天。从今往后,第一个闰年是( )年。 3、□7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10 厘米,宽5 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二、选择 1、小明家的客厅和小芳家的客厅一样大,小明家客厅用了126 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 块地砖,那么( ) A、小明家用的地砖大 B、小芳家用的地砖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2、小明家客厅用了126 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 块地砖,那么( ) A、小明家的客厅大 B、小芳的客厅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5 千克,最轻的23 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 A、45 千克 B、32 千克 C、23 千克 4、25×40 积的末尾有( )个0 。 A、3 B、2 C、1 5、周长是80 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A、320 B、6400 C、400 6、两个数相除,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 ) A、7 B、8 C、9 7、852÷8 的商( ) 中间有0 B、中间没有0 C、末尾有0 8、704 被7 除,结果是( ) A、10......4 B、100......4 C、1000 (4) 9、当A÷B=13……9 时,B如果取最小,A=( ) A、117 B、130 C、139 10、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 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 人参加书画小组, 24 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人。 A、7 B、8 C、9 D、10 11、下列商最接近80 的算式是:( ) A、481÷6 B、550÷7 C、600÷8 D、959÷9 12、图书管理员将新书放在书架上。如果书架共有19 格,每一格可放32 至38 本,一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整理教学提纲

六年级数学错题难题整理 错题分析: A,填空4:用铁丝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550)厘米。 【你这个550是求的是表面积哇,题目的意思理解错了。现在要求“需要铁丝多少厘米”,这个求长度,既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表面积的单位“平方厘米”,这样一看单位也不对了。求长度,就是算出这个长方体各条边的总长度,想一想长方体的形状,可以这样想:有4根长、4根宽、4根高,列式计算,一共就是120厘米。】 B,填空12:有一个长5分米、宽和高3分米的的硬纸箱,用绳子捆扎(见图),一共要用(18)分米。 【你这个18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似乎只算了横向的一根。这个首先要看清捆的绳子由几部分组成,横向的1个,竖向的2个,分别计算长度,计算时看不到的地方也要算到的(你可以用线来照这个样子扎个盒子看看),所以横向(红色的线)是一个长5宽3的长方形,共16分米;竖向(蓝色的)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有2组,共24分米。再加打结2分米,总共是42分米。你分别列出算式算一下。】 C,选择题3: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 11题的锯成几段, 这个你应该注意到了。现在的问题是,它并没有说怎样切,那么要求最多增加,就要想想几种不同的切法, 其实有三种不同的切法,看上面的图, 第一种在最长的6厘米中间从上往下切,这样增加的面是4X3大小,就是你选择的24平方厘米。 第二种在宽4厘米中间从上往下切,就是横向切成二个长的长方形,那么增加的面就是6X3的面,这样就增加36平方厘米。 第三种在高3厘米水平横切,这种增加的面就是6X4的面,就增加48平方厘米。 这三种选一个最大的就对了。 这个题目如果一时想不清,可以用一块橡皮试着切切,注意切开的是哪个面,增加的面的二条边分别是多少,不能混。其实还可以这样想,反正是三种切法,当然你如果不知道三种切法,这个题目就肯定错了。反正是三种切法,不就是增加的长方体的前面、上面、侧面三个中的一个吗?分别计算一下,看哪个大就是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一)第一单元《除法》单元测试卷:我会填空 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人。 班里有45名学生,其中第(1)小题的答案是(10)的学生有26个人,答案是(12)的8人,还有11人是其他的答案,正确率18%;第(2)小题的答案(8)的有33人,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0%;第(3)小题的答案是10的有15人,答案是(12)的有7人,答案是(0)的有11人,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24%。 错误的原因分析:这道题目是一道综合应用的题目,题目看视简单,但是稍微不仔细审题,就很容易做错。在测试中,全班没有一位学生做全对,主要错误原因是:①学生没有仔细去审题,没有很好的去理解题意;②把“两道”和“第二道”、“一道”和“第一道”这两个概念没有弄清楚,所以很多学生填(10)和(8)。 教师的施教策略: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我在试卷分析课上对这一题做了重点讲解。第一:要求学生自行读题3遍,试一试找出自己的做错原因,并把读题后你对题目的理解和大家说一说。第二:引导学生说一说对“两道”和“第二道”、“一道”和“第一道”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第三:再让学生独立订正,然后集体交流。试卷分析后,90%的学生对题目有了很好的理解,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像这种文字比较多又看似简单的题目,更要引导学生多家细心,因为这种题目往往是最容易做错的。同时我们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做好后检查的习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课堂作业本:P13: 1、按要求在框内填算式。 22÷7 35÷8 49÷9 36÷6 49÷7 48÷8 33÷4 28÷3 余数是1 余数是3 没有余数 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给数学兴趣小组的18名同学做,做对第一道题的有10名,做对第二道题的有12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多少同学? 两道题都做对的有:12+10-18=4(人) (注:这个题有问题,必须加以个条件:每个人至少做对1道题)

一年级下数学错题分析

一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 现在是下午4时,用24记时法表示()时。 20mm=( )cm 5m=( )cm 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或()张5元 二张20元和二张5元可以换一张()元 一张100元=()张50元+()张20元+()张10元1元可以换()张2角 2张10元可以换()张5元 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胖身高134()一扇门大约2() 一只铅笔盒的宽大约60(),长大约22() 最大能填几? ( )-6<10 70>()+23 40-()>7 56+()<80 6=( )-10 5=()-15 最小能填几? 18+()>26 ()+19>37 写出计算过程 37+6= 56-18=

在()里填>、< 或= 25分()25角25分()2元5角2元5角()5元2角 2元1角()21角5角()50分1元=()角=()分 10角()元8角5分()5元8角2cm+8cm()10mm 70厘米+30厘米()1米35mm()5cm 2元()20角 应用题: 停车场上有35辆车,开走8辆,又开走7辆,一共开走几辆? 一共有100只气球,其中红色气球有15只,蓝色球有51只,黄气球有多少只?红气球和蓝色气球相差多少只? 每张纸可以做4朵花,小胖用了3张纸,小胖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停车场开来了26辆汽车,现在有40辆汽车,停车场原来有几辆车? 动脑筋: 7+4= 12-3= 7+5= 14-6= 7+6= 从3、7、9、12中选择三个数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2 □ + □ 3 5□ + □ 2 7 9 画一条长5里面的线段。画一套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

复习百数表

六年级数学错题整理与分析

以错题整理为例 例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 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往往知道求环形面积的方法但错误率极高,主要是环形面积中干扰条件过多,如大圆和小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还有大圆和小圆之间的距离等,无法使学生排除干扰聚 焦到“大半径和小半径”上去。 其它错因:看错题,理解错题意,公式记错等等 (1)这道题就涉及到做题时非常典型的问题: 【审题】 1、分析条件发掘隐含条件,确定对应考点:大圆和小圆之间的距离 2、分析问题 3、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圆形环岛和圆形花坛之间的关系 4、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圆形环岛和圆形花坛和草坪之间的关系 (2)公式模糊:这道题的主要考点是圆环的面积公式,归根究底考的还是圆的相关知识点,切记在记公式的时候与圆的周长公式区分开来。 (3)计算。本题中除了以上的问题,计算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即使有的同学分析对了, 公式对了,最后栽在了计算上。 【计算】 1、小数点的移动 2、简便运算的应用 3、平方的计算方法 4、平方差的运用 5、π的取值 (4)草稿纸的利用: ①小学生对草稿纸的认识不够。小学生认为草稿纸就是进行运算的,只是为运算提供空间的,并没有对运算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考试或者写作业的过程,笔者发现学生使用 过的草稿纸上,只有需要计算的一些过程,而缺乏对于计算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 ②打草稿缺乏规范性。很多的小学生在打草稿过程中,没有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而是 在需要运算的时候,拿起草稿纸随意找个地方就开始运算,而且在运算过程中也不注重字体

的书写,甚至有时候会发现有的学生在运算完了之后,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运算过程,因为 字体歪歪斜斜,运算过程乱七八糟,以至于要花费时间重新进行运算,这样不仅浪费了稿纸 空间,还大大浪费了时间。 ③格式太随意,甚至一面运算一面乱涂乱画。草稿纸上的乱涂乱画,一方面使得计算质量受 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时间,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是百害无一益。 (5)举一反三 ①校园圆形花池的半径是6米,在花池的周围修一条1米宽的水泥路,求水泥路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解题关键:注意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 ②在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62.8米,绕着这个水池修一条宽2米的水泥路。求路面的面积。解题关键:圆的周长公式 ③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解题关键:进率换算 (6)课下整理与复习 ①关于课下整理。对于自律性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对于自律性差的学生制定整理计划,培养独立性。 ②课下复习过程中,相关题目和知识点的存疑,做出标记,以便下节课的解答。 【习惯养成】 1、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持续性) 2、老师,家长的参与与监督 3、高年级段的影响

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案例 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做错数学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尊重学生,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寻找错误,在错误中认识错误,找到解决的办法,牢固地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真正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教学必须植根于探讨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到最佳方法进行解决,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中去学会知识。下面我就二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这一领域,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到施教策略。 (一)第一单元《除法》单元测试卷:我会填空 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人。 学生错误呈现: 生1: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10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12 )人。 生2: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12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10 )人。 生3: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10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0 )人。 生4: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30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10 )人。 班里有45名学生,其中第(1)小题的答案是(10)的学生有26个人,答案是(12)的8人,还有11人是其他的答案,正确率18%;第(2)小题的答案(8)的有33人,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0%;第(3)小题的答案是10的有15人,答案是(12)的有7人,答案是(0)的有11人,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24%。 错误的原因分析:这道题目是一道综合应用的题目,题目看视简单,但是稍微不仔细审题,就很容易做错。在测试中,全班没有一位学生做全对,主要错误原因是:①学生没有仔细去审题,没有很好的去理解题意;②把“两道”和“第二道”、“一道”和“第一道”这两个概念没有弄清楚,所以很多学生填(10)和(8)。 教师的施教策略: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我在试卷分析课上对这一题做了重点讲解。第一:要求学生自行读题3遍,试一试找出自己的做错原因,并把读题后你对题目的理解和大家说一说。第二:引导学生说一说对“两道”和“第二道”、“一道”和“第一道”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第三:再让学生独立订正,然后集体交流。试卷分析后,90%的学生对题目有了很好的理解,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像这种文字比较多又看似简单的题目,更要引导学生多家细心,因为这种题目往往是最容易做错的。同时我们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做好后检查的习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小学五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DOC 易错题一 小明和爷爷在400米的环形操场上跑步,由同一起点逆时针出发,小明速度为6m/s,爷爷的速度为4m/s,问多少秒后小明超过爷爷一圈? 点拨:这类型的题目属于追及问题。设x秒后小明超过爷爷一圈。则6x-4x=400→2x=400→x=200 易错题二 一名警察以400米/秒的速度向小偷追去,小偷的速度是350米/分,现在警察和小偷的距离是500米,那么警察最快几分钟追上小偷? 点拨:这是一道典型的追及问题。根据速度差×追及的时间=追及的路程,设最快x分钟追上小偷,(400-350)x=500→50x=500→x=10 易错题三 小明与小清家相距4.5千米,两人同时骑车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青每分钟行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点拨:此类型题目属于相遇问题,根据速度和×相遇的时间=相遇的路程,4.5千米 =4500米, (50+40)x=4500→90x=4500→x=50

易错题四 张大爷沿着一面墙,用3米6分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鸡舍,其中长是宽的2倍,这个鸡舍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点拨:沿着一面墙围鸡舍,说明只有一条长和两条宽,设宽为x,长为2x,3米6分米=36分米,2x+x+x=36→4x=36→x=9,长:2×9=18(分米) 易错题五 师徒两人共加工44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4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35个,加工几小时后还剩40个? 点拨:设x小时后还剩40个,则: (45+35)x+40=440→80x=400→x=5 易错应用题 1、某小学五年级有学生55个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解析:根据等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列方程。】 解:设女生有x人,则男生有1.2x人 1.2x+x=55 2.2x=55 x=55÷2.2 x=25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错题难题整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错题难题整理 A ,填空4:用铁丝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 )厘米。 B ,填空12:有一个长5分米、宽和高3分米的的硬纸箱,用绳子捆扎(见图),一共要用( )分米。 C ,选择题3: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 )平方厘米。 D ,应用题5:一段铁丝正好能做成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如果用这段铁丝做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占空间多少立方厘米? 书本29页思考题:典型的综合题目: 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立方厘米? 练习七第9题, 一个花坛,底面是边长1.2米正方形,四周用木条围成,高0.9米。(1)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2)用泥土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3)做这样一个花坛,四周大约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 P48第7题,同学们参观天文馆,六年级去了154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六年级的10/11,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4/5。四年级去了多少人? P51第6题 P .53页 第8题: 小芳36张邮票,小华的邮票比小芳多1/3,小华比小芳多多少张?小华有多少张? 分数除法单元重点与难点分析: P61:

2.小华看一本课外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4,正好是75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P65页第7页 (1)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重25千克,吃了3/5,吃了多少千克? (2)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5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3/5,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6:第4 题: P67:第7题: 我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其中草地占5/12,草地面积是多少? 草地是森林的5/2,森林是多少面积? 填空:12、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乙绳比甲绳短1/10,则甲绳长( )米。 判断:4、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则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 一辆汽车5/3千米用汽油4/15升,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 1、张涛四天看一本书,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3/20,全书共有多少页? 2、乙筐苹果的重量是甲筐苹果的3/5,从甲筐取出12千克放入乙筐,这时乙筐苹果比甲筐多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时常面对数学错题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但是,在解决错题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从错题中迅速找出错误,并且及时地纠正错误,最后通过错误吸取经验,尽量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差错,这一系列的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常见小学数学错题找出的案例,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希望今后对自己的教学能有帮助,愿与读者共同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一、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满怀激情地讲课,并且也能够根据往常的经验激发学生们的听课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中,师生同时能将例题一类的练习题准确无误地完成。但是,在学生独立完成数学题的时候,往往看到的并不是我们预期的效果,学生们总会出现这样那样、差别不一的错误。有些教师或者学生会认为是解题过程中太粗心造成的,当面对学生们形形色色的错误时,我才体会到这并不单单是粗心的问题:部分学生的错误是在于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因而出现错误;也有部分学生是对于数学题只是笼统地看一下,缺乏深入分析题目的习惯等等。为了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对小学数学错题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出错的地方,因而从根本上避免错误,是很有必要的。 二、常见出错案例及有效解决措施 错题案例一: 在低年级的课本中,有此类数学题:____-13=23,学生们往往会在填空处写为10;或者____÷3=3,学生们往往会在填空处写为1。其实通过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中可以得知,学生们并不是不会做这些题,而是在于题目的展现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恰恰这些变化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相应的困难的。低年级学生的知觉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以及特征,不能很好地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且对自己的知觉无法有效地加以控制,不能正确分析感知的对象。低年级学生看见这类数学题最先进入视线的是数学题中的运算符号,大部分学生不会特意地去对完整的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通过教学经验,我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心中总认为数学题的结果总是在最后读,而以上数学题恰恰改变了展现形式,

2013小学数学易错题整理

面对错误解决错误是最大的进步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判断题) 一、判断题: 1、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速度的比是5:4。( ) 2、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 ) 3、只要能被2除尽的数就是偶数。 ( ) 4、每年都有365天。 ( ) 5、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扩大3倍。 ( ) 6、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 7、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 ) 8、a、b和c是三个自然数(且不等于0),在a=b×c中 A、b一定是a的约数 ( ) B、c一定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 ( ) C、a一定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 ) D、a一定是b和c的公倍数. ( ) 9、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 ) 10、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11、“光明”牛奶包装盒上有“净含量:250亳升”的字样,这个250毫升是指包装盒的容积。 ( ) 12、x+y=ky(k一定)则x、y不成比例。( ) 13、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四边形。( ) 14、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两者一定是等底等高。( ) 15、比例尺就是前项是1的比。( ) 16、1千克的金属比1千克的棉花重。( ) 17、1/100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 18、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2/3。( ) 19、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 20、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不变( ) 21、任何长方体,只有相对的两个面才完全相等。( ) 2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23、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物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 24、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 25、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6、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 27、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 28、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 ) 29、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是∏∶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