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可编辑全文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 意义 1 可以提供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规律的重要数
据 2 为分析个体发育特征和提供个体发育水平
不可缺少的依据 3 为运动员选材提供重要信息
二 形态测量的基本知识
1 体表划线 胸部体表划线 腹部体表划线
2 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基本姿势 直立位
正确的直立位 前面观:耳屏前 肩峰 大转子 膝 踝 侧面观:左右髂前上肌的连线与长 轴互成直角 后面观:棘突成一直线两肩齐平
二 有关测验的几个问题
1 测验对象 测验对象的年龄 性别 城乡 种族等都应在实 施细则中说明 样本含量的大小和抽样方法
2 测量形式
目的 体育教学和训练 体育科研
手段 计时性 计数性 丈量性 专家评分 仪器 理论临场观测
项目 单项 成套
阶段 横向 纵向
3 测量次数与标准观测值 次数 一次:极限强度 观测和操作难度大 理论 多次:非极限强度 易变敏感波动较大 无需受使者操作直接测量的
主要作用:促使人们经过主观努力达到理想水 平.
3 个体标准:是以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或不 同时期的各种指标进行比较为基础,是相对 于时间的变化和自身状态的变化而言的标 准.
使用条件:只能使用于建立标准时的个体本身
主要作用:确定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最佳状态.
• 第三节 评价量表 • 定义:即指将实测数据(原始成绩)换算成分
• 用指数法制定评价标准的方法步骤
1 首先计算出样本每个个体的指数 2 然后进行正态性检验 3 分别利用离差法和百分位数法评价标准制
成<指数评价表>
注意问题
1 用指数进行身体发育评价时必须注意身体 指数的年龄 性别 种族 城乡特点
2 评价身体某种特征时,对于同类性质指数应 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门类。
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体育评价的目标任务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分析做出价值判断;反馈的目标任务则是应用体育评价信息进行调控。
由此可见,测量时基础、是前提;评价是结果、是目的;反馈是调整、是控制。
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1)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2)推进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4)强化学生评价的理念,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体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体育评价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2)监督检查功能:社会各界要了解、考察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3)激励功能;(4)筛选择优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
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成为测验。
测量的要素:(1)待测属性或特征;(2)法则;(3)数字符号。
所谓测量量表是指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1)名称量表:名称量表又称定类量表或分类量表;(2)有序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个特性——有序性。
这种量表比名称量表稍精确些,它不仅将事物及属性分类,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一标准将其分为若干等级或进行有序排列,但该量表只能定性不能定量;(3)等距量表:等距量表亦称定距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和第二两个特征,即有序性和距离。
这种量表的数字按等级排列,而且其间距是相等的,所以它能反映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差异大小程度;(4)比例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全部特征,可以表示两个事物特性的差异程度,而且也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比率。
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评估
体育测量在赛事组织中用于确定比赛规则、器材规格等,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 全性。
通过测量和评估赛事的规模、参与人数、成绩水平等指标,可以了解赛事的影响 力和发展状况,为赛事组织者提供决策依据。
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应简单明了,易 于理解和操作,能够在实 际应用中得到有效执行。
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
个体评价
关注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 进步,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群体评价
关注群体在体育活动中的整体表 现和水平,以促进群体共同进步
。
两者结合
在体育评价中应兼顾个体评价和 群体评价,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
共同发展。
《体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目录
• 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 体育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 体育评价的标准与体系 • 体育测量的实际应用 • 体育测量的挑战与展望
01 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人体的各种 能力进行量化的过程,包括身体 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 、心理等方面的能力。
谢谢聆听
未来体育测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体育测量将更加精确、便 捷和个性化,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可靠 的依据。
D
体育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02
身体形态的测量
01
身高
测量人体垂直站立时从头到脚的高度。
02
体重
测量人体在标准状态下全身的重量。
03
胸围、腰围、臀围
分别测量人体的胸部、腰部和臀部的周长。
身体素质的测量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评价: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2.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的过程。
(书)人们对某种客观事物数量化的确定。
(笔记)3.体育测量: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4.测量量表: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用以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5.可靠性(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稳定性。
6.有效性(效度):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7.体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起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8.身体形态: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9.体格测量: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10.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
11.身体姿势: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着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关系,他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部器官,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12.靶心率: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心率。
13.血压: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14.最大摄氧量: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15.身体素质(身体适应性):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16.运动能力: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17.心理健康:指人民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广义: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
狭义: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为社会保持同步。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PWC170机能试验——是指受试者在定量贝多芬心率为170次/min时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率。
根据功率的大小,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填空1、有效性可分为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相合有效性,预测有效性。
2、有效性效标的确定方法:1专家法2总分法3正式比赛法3、体育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4、评价的类型: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进步度评价5、常见的评价量表主要有两种:分值量表和等级量表6、形态测量,包括观察与计量两个过程,属于前者的有姿势的观测,属于后者的有身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的测量。
7、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是根据骨性标志来确定的。
而另外一些测量点,则是根据皮肤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所确定的。
8、身体成分测量的方法:1皮褶厚度法2水下称重法3生物电阻抗法9、心肺功能的测量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
10、心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脉搏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记录法四种。
11、布兰奇心功指数的表达式: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12、耐力系数(克瓦斯公式)表达式:耐力系数=(心率X10)/脉压差13、体育测量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三个部分。
判断1、项目的难易度,可用受试者在该项测验中的成功率表示,成功率越高,难度越小,当然也可用失败率表示,失败率越高,难度越大。
2、胸中点,是测量胸前后径的测点,也是测量胸围的测点。
3、肩峰点,测上肢长和肩宽时都要用到此点。
4、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总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2.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3.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4.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5.客观性的概念: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一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客观性常见于一些主观评分类项目,如体操、武术、跳水、花样滑冰等等。
6.可靠性的概念:是间接衡量第二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7.有效性的概念: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有效性包含两层意思: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一个有效的测量,其结果不仅要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而且必须可靠,两者缺一不可。
21、校标: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最能反映测量属性的客观标准。
项目的区分度:是指该项目的测量成绩能够区分受试者不同能力水平的程度。
8.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9.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10.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11.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
12.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移动单位距离的最短时间。
13.力量素质: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14.素质: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15.柔韧素质: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
16.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17.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
18.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名词解释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名词解释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技术,以客观的方式量化、记录和评估体育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表现水平。
具体而言,体育测量与评价包括了一系列测量项目和评估方法,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训练计划、提高竞技水平和预防运动伤害。
身体素质是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涵盖了个体的健康状况、身体结构、基础代谢率、运动机能能力等多个方面。
测量身体素质的常用方法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肌肉量、心肺功能等指标的测量。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运动员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对于制定适宜的运动训练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根据身体脂肪率和肌肉量的测量结果,可以为运动员制定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帮助他们提高体能水平和运动表现。
运动能力评估是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它主要用来评估运动员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
常用的运动能力评估方法包括力量测试、爆发力测试、速度测试、敏捷性测试、灵活性测试、耐力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了解自己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例如,通过力量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水平,从而决定训练计划中是否需要加入力量训练项目,以提高爆发力和运动表现。
体育测量与评价还涉及到运动技术评估。
运动技术评估主要用于评估和改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动作表现。
通过使用高速摄像机、动作分析软件和其他技术手段,可以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例如,在游泳运动中,可以通过水下摄像机捕捉运动员的动作,并运用运动分析软件测量游泳速度、身体位置、手臂姿势等各种技术指标,从而帮助运动员改善游泳技术和提高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测量与评价并不仅仅限于运动员个体的评估,也包括对整个团队或群体的评估。
例如,在团体竞技项目中,对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策略执行能力以及技战术水平的评估同样重要。
通过测量和评价整个团队的表现,教练员可以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和比赛策略,提高团队的整体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腿部形状测评
• 直型腿:两膝、两腿内侧、足跟均可靠 拢或间距<1.5cm,为正常腿。
髋部一侧明显高于另一 侧 两脚尖明显相外,内踝 下塌
明显平足
全身姿势单项评分标准
部位评 分 5分
8.胸(侧面)
胸部高挺
3分
胸稍下塌
2分
胸明显下塌
9.肩(侧面) 10.背(侧面)
肩峰处于身体轮 肩峰稍向前突 廓线中央
背弓正常
背部稍大
肩峰明显前突 背弓太大
1.1.躯干(侧面) 躯干正直
躯干稍向后倾 躯干明显后倾
• 身体姿势测量的意义:了解青少儿生长 发育的一般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 姿势,促进身体姿势的完美发展。评价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一、局部姿势测评
• (一)脊柱测评
• 1、脊柱前后弯曲测量与评价
• 测量仪器:脊弯测量计
• 测量方法:令受试者身穿短裤立于测量计底板, 足跟、骶骨及背部紧靠立柱。测试者立于侧方, 首先观察受试者耳屏、肩峰、大转子三点是否 在同一垂线上。然后将测量计上的小棍前推, 使其密切接触受试者的脊柱部位,根据棍棒在 腰曲的最大距离。以及上述三点的相互位置进 行躯干北部姿势的判断。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 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内脏器官、 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 姿势包括静动态姿势。
• (1)静态姿势:是指坐、立、卧等相对 静止的状态;
• (2)动态姿势:是指活动的人体所持的 姿态或运动的样式。
• 2、扁平胸:胸廓扁平,左右径>前后径。
• 3、圆柱胸:胸廓左右径与前后径近似, 胸口上下部宽度相近。
• 4、鸡胸:胸口左右径<前后径,胸廓向 前方明显突出。
• 5、漏斗胸:胸部中央尤其是剑突不为显 著凹陷。
• 此外,还有不对称胸、凹陷胸等。
这是什么胸?
(三)臂部形状测评
• 测量方法: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上,测试者 立于正前方1.5米处,观察上臂与前臂的 伸展情况及肘关节形状,判断臂形。
划线法:
• 预先用10%亚铁氰化钾溶液(或10%鞣酸 酒精)浸湿8K纸晾干备用。用棉花或海 绵做成与纸差不多大小的棉垫放在搪瓷 盘内(或木盆)内,以10%三氯化铁溶液 (氯化高铁)浸泡备用。
• 具体过程见书P106.
• 评定时,测试者用笔和尺先画一条足弓 内缘切线—第一线;再自中趾中心至足 跟正中点画一条线—第二线;一,二线 相交成角,在画一条该角的等分线—第 三线。三线将足印分成三部分,即内侧、 中间、外侧部分。
• (1)观察法 • 受试者身着短裤,取自然立正姿势站
立,测试者立于其后。 • a、左右两肩是否等高? • b、两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面? • c、与脊柱的间距是否相等? • d、脊柱各棘突是否在同一直线并垂直
于地面?
(2)重锤法
• 1、测量仪器:
•
重锤线、测量尺
• 2、测量方法:
•
受试者自然站立,租个靠拢。使悬垂
• X型腿:两膝部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 跟不能靠拢,且间距>1.5cm。
• O型腿: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足跟可靠 拢,两膝间距>1.5cm。
(五)足形测评
• 足型可分为正常足及扁平足。扁平又分 为轻、中、重度扁平足。
• 1、比例法
• 受试者脱去鞋袜,用双足先在滑石粉 上踩上滑石粉,随即双足一起踩在特制 的小黑板或橡皮垫上。离去后上面留有 一对足印,测试者在足印的拇指内侧缘 至内缘用粉笔画一切线。正常足印的足 弓空白区宽度与足印最窄区宽度(实心) 之比是2:1;轻度扁平的比值是1:1;中度 扁平足之比为1:2;重度扁平足无空白区。
• 2、良好姿势:头部略向前倾,胸部略下 沉,腹部略呈圆形,脊柱的弯曲度较完 美。
• 3、不良姿势:头部明显前倾,胸部扁平, 腹部突出,脊柱的弯曲度显著增加。
• 4、低劣姿势:头部显著前倾,胸部下沉, 腹部隆起并下沉,脊柱弯曲度较上述姿 势都大。
整体姿势综合评价
• 1966年美国纽约州教育部提出对身体13个部分 (即正面的头、肩、脊柱、髋、足、足弓和侧 面的颈、胸、肩、背、躯干、腹、腰部),用 目测法对体姿进行综合测量和评价。该法适用 的对象是9~17岁青少年学生。测试的可靠系 数是0.93~0.98。
头明显向一侧偏
• 2.肩(正面) 两肩峰连线与垂 一侧肩峰稍高于另一 一侧肩峰明显高于另一
线垂直
侧
侧
3.脊柱(正面) 脊柱轮廓浅与垂
•
线平行
4.髋(正面) 髋部两侧对称
5.足(正面) 两脚尖指向正前
•
方向
6.足弓(正面) 足弓正常
脊柱轮廓线稍有弯曲
髋部一侧稍高于另一 侧 两脚尖稍向外
足弓稍低
脊柱轮廓线明显弯曲
• c、 2.1cm以上为重度侧弯。
• 4、确定受试者脊柱侧弯的受试者的侧弯 性质。
•
对判断为脊柱侧弯的受试者,令
其活动身体
• (1)如在活动时侧弯消失,则判定为习 惯性侧弯;
• (2)如在活动时侧弯仍不消失,则判定 为固定性侧弯。
(二)胸廓形状测评
• 1、正常胸:胸廓呈圆锥形,下方稍宽、 左右对称,肋弓角近似直角,左右径: 前后径=4:3。
2.腹(侧面)
腹部紧收
腹部稍向外突 腹部明显外灾
3.腰(侧面)
腰弯正常
腰弯稍过分
腰弯明显过分
的重锤线通过其第七颈椎棘突。测试者立于其
后,观察各棘突是否偏离垂线,然后测量偏离
距离(方向分左偏离、右偏离;部位分颈、胸、
腰部)来判定测弯程度。偏离距离小于1.0cm
为正常;1.0-2.0cm者为轻度侧弯;2.1cm以上
为重度侧弯。
• 3、 a、偏离距离小于1.0cm为正常;
• b、1.0~2.0cm者为轻度侧弯;
• 场地器材:在墙壁和屏幕前地板1米处划一条 平行线,线的上面用铅锤悬吊的垂线挂在天花 板上。从地面的垂线向墙壁或屏幕做一垂直线 作为基准线。在离墙壁或屏幕3米处再划一条 平行线。
测试方法:
• 令受试者着游泳衣裤站在离墙壁或屏幕1米 处的平行线上,面向墙砖或屏幕,使铅锤悬吊 的垂线正好与背部中心线重合并经过两足之间 。测试者坐在离墙壁或屏幕3米处的平行线上 从背面和侧面观察受试者的姿势。当观察曼试 者背面时,测试者要观察受试者的头、肩、脊 柱、髋、足、足弓部位在额状面上偏离铅锤垂 线的程度,按照“姿势评分图”进行评定。如 观察受试者侧面时,令受试者向左转90度,外 踝对准锤尖,测试者观察受试者的颈、胸、肩 、背、躯干、腹、腰部位的矢状面偏离铅垂线 的程度,按照“姿势评分图”进行评定。
评价方法与标准:
• 全身共13个部位,根据目测结果,13 个部位偏离铅锤垂直线的程度,分别以5 、3、1分进行单项评分。最后将13个部 位得分相加,便是姿势的总分,再根据 全身姿势综合评价标准(如表)进行评价 。
部位 评分
全身姿势单项评分标准
5分
3分
2分
1.头(正面) 头正,重心线与 头稍向侧偏 垂线重台
• 1、正常足弓:足弓内缘在外侧部分; • 2、轻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中间部分; • 3、中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内侧部分; • 4、重度者足:足弓内侧缘超出内侧部分。
二、整体姿势测评
• 班科罗付特三段检查法
• 1、直立时检查:受试者取直立姿势,侧 面观察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 方、外踝前方是否在同一垂线上。
• 2、行进时检查:观察受试者行进中躯干 是否保持正直,四肢动作是否正常,有 无腿与足的形状异常。
• 3、运动时检查:令受试者做经体前或侧 上方摆臂动作,观察肩胛部活动有无异 常,身体是否出现左右摇晃。
托马斯影像对照法
• 首先判断受试者属于哪种体型(瘦长、 肥胖、匀称)
• 1、完美姿势:身体各部分匀称,耳屏、 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缘及外踝前方 在一条直线上,胸部稍向前倾,腹部平 坦后收,脊柱弯曲度正常。
背的形状:
• 正常背:腰曲2-3cm,耳屏、肩峰、大转 子三点在同一直。
• 驼背:腰曲小于2-3cm,头向前探,耳屏 点落于肩峰点及大转子点前方。
• 鞍背:腰曲过大,超过5cm以上,背及臀 部后突,耳屏点与肩峰点落于大转子前 方。
• 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及腰曲,整个背 部过平。
2、脊柱侧弯测量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