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心率测量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体育测量在体育教学和评价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体育评价的基本技巧,提高体育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帮助学生理解体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测量的概念、方法和作用。

2. 体育评价的种类、方法和技巧。

3. 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5. 体育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测量的概念、方法和作用,体育评价的种类、方法和技巧,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体育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展示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体育测量和评价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体育馆或操场。

2. 教学器材: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评价表格、笔记本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和评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概念、方法和作用,体育评价的种类、方法和技巧,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演示:展示体育评价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展示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让学生参与体育测量和评价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巧1. 教学评价的种类: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

2. 教学评价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成绩分析法等。

3. 教学评价的技巧: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如何设计有效的问卷和访谈提纲,如何分析成绩等。

七、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评分等。

2. 同伴评价的方法:同伴观察、同伴反馈、同伴评分等。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8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8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8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8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的基本要求;2.了解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评价的基本内容;3.掌握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重点难点:1.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的基本要求与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评价的基本内容;2.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心肺功能与体质及各项运动成绩的有关系极为密切。

心肺功能的测量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

心肺功能有很大的潜力,这种潜力随着运动负荷而释放出来。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观察受试者机能指标的变化,考察受试者潜力运用的情况。

潜力越大,机能越好,所有的机能试验都是根据这个基本原则设计的。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闭锁管道,它的功能反映一个人的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和运动训练的水平。

对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作出较全面的评价,应当测量在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状态及最大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应,因为在安静状态下,普通人和经常锻练者或运动员的心脏机能表现无显著差异,只有在强度较大的负荷下,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测试心血管机能好不,一般都采用定量负荷的办法。

在最大负荷状态下能够简单的区分两人的差异,但实验过程存在很大的危险因素,建议不要推广应用。

一、心率(脉搏)的测量与评价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搏动沿着动脉向远端传播形成脉搏。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率的整齐,心率与脉搏一致。

心跳达到最快频率称为最高心率,最高心率与实测心率差值是心脏活动的潜力。

心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脉搏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法四种。

(一)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与评价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主要采用动脉触诊法和听诊法。

心脏搏动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播又称为脉搏。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测量原理
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 通过对测量对象的量化和 分析,获得客观、准确的 数据。
体育测量类型
身体形态测量
包括身高、体重、坐高 、胸围等身体基本维度
的测量。
身体机能测量
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 量、柔韧性等身体机能
的测量。
运动能力测量
包括速度、力量、耐力 、灵敏等运动素质的测
量。
心理测量
包括心理素质、运动动 机、焦虑水平等心理特
3
落地稳定性
观察运动员落地时的稳定性,包括身体平衡、落 地缓冲等。
投掷技能评价
握持与准备动作
观察运动员投掷前的握持器械方式和准备动作,评估其技 术规范性。
投掷力量与速度
测量运动员投掷时的出手速度和力量,评估其投掷能力。
投掷角度与距离
测量运动员投掷时的出手角度和投掷距离,评估其投掷效 果。
06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评价
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02
体育测量基础
测量概念及原理
测量定义
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 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
测量要素
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方法 和测量结果。
,为评价提供依据。
03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体重测量
测量方法
使用身高计和体重秤进行测量,确保测量工具准确可靠。
测量要求
被测量者需脱鞋、摘帽,保持身体自然站立,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胸部稍挺起,腹 部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45度。
数据记录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推荐五篇)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推荐五篇)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推荐五篇)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了解并掌握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耐力素质的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肌肉耐力又称为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有氧耐力通常叫一般耐力。

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

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量形式:(1)定量计时法:测量受试者完成特定动作或距离所需时间的方法。

(2)定时计量:测量受试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的次数或距离的方法。

(3)极限式测量:测量受试者竭力完成规定动作或距离的方法。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一)一般耐力的测量1.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耐力就越高。

中国学生800m跑(女)或1000m跑(男)评价标准见表5-11。

2.12分钟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是衡量一般耐力水平较为理想的指标。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2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2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2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2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有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

在许多技巧性强、技术复杂、动作多变和无固定动作组合的对抗运动项目中,灵敏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和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等三种。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往返跑(4*10m)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4*10m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就越高。

中国成年人4*10m往返跑评价标准见表5-12。

2.“十字”变向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十字”变向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就越强。

3.反复侧跨步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

适用对象:适应于儿童到成年人。

评价:反复侧跨步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

4.10秒钟卧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也可以用1分钟立卧撑测量力量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体育测量与评价”,具体包括:1. 体育测量的概念与方法;2. 体育评价的方法与指标;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的概念与方法,理解体育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 通过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自己的体育活动进行有效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育测量的方法、体育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难点:体育评价的实施过程、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如卷尺、体重秤等)、评价表格。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简单的体育比赛,如跳远、跑步等,让学生体验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过程。

2. 讲解体育测量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体育测量的目的,讲解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如计时、计数、测量距离等。

3. 讲解体育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介绍体育评价的目的,讲解常用的体育评价方法,如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相对评价等,并介绍评价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等。

4. 讲解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讲解自我评价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我评价;讲解同伴评价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同伴进行评价。

5.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与评价。

六、板书设计体育测量与评价1. 体育测量:概念、方法2. 体育评价:方法、指标3. 自我评价:意义、技巧4. 同伴评价: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最近一次体育活动进行测量与评价。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测量数据和评价指标,进行自我评价。

2. 作业题目:请与同伴一起,对彼此的体育活动进行评价。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评价结果,进行同伴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能够在实际体育活动中进行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丈量与议论教课目的与要求:1.认识身体体型丈量与姿势丈量的基本要求;2.认识身体体型丈量与姿势议论的基本内容;3.掌握身体体型丈量与姿势丈量的注意事项。

要点难点:1.体型丈量测评;2.身体整体姿势与身体局部姿势测评。

教课方法:多媒体解说法教课时数: 2教课过程:第三章身体形态丈量与议论第四节体型丈量一、体型丈量归纳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因为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要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在特色。

对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存储程度是判断体型的主要依据。

体型丈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获得了宽泛的应用。

(一)体型分类体型分类的依照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

依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7 个等级,用 1―7 数字表示。

第一位数字表示内胚叶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

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修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

1.内胚层型――肥胖型正午身高,身体呈圆柱形,营养优异,头大面红,颈短肩宽,胸宽腹大,四肢短粗,臀厚腿短,肌肉无力,脂肪成分占优势。

2.外胚层型――修长型身材修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修长,肌肉纤细,皮下脂肪堆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

3.中胚层型――均匀型(运动员型)身高妙过均匀身高以上,浑身发育均匀,颈长而粗,肩部丰满,胸廓发育优异,四肢粗壮,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运动成绩优异,骨骼与肌肉占相对优势。

(二)丈量体型的意义经过对体型的研究,认识各个不一样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色,可以预计身体的结构和构成,预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

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修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

研究表示,很多专项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显然不一样于篮球运动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格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体格评价的基本容;
3.掌握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 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2. 体格评价的基本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一、体格测量
(一)量度测量
1.体重
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

人体形态学把体重作为反映人体长、围、宽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

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二)长度测量
1.身高
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2.坐高
坐高是指人体呈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坐高反映了躯干的长度。

严格来讲,躯干长是指胸骨上端至耻骨联合点的垂直距离,但为了测量方便,通常以坐高代替。

躯干长度可间接反映脏器官的发育状况。

用坐高与身高的比、坐高与体重的比,还可评价人体体型及营养状况。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3.颈长
颈长指颏下点至胸上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项长(后颈长)
项长指枕外隆凸点到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上肢长
上肢长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6.上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到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前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到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8.手长
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到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9.中指间距
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的直线距离。

测量方法:
10.手足间距
人直立时手臂尽量上举,中指尖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器材:
测量方法:
11.下肢长
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在体育测量中习惯称为下肢长B。

还可采用以下方法表示下肢长:
身高减去坐高
髂嵴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H。

臀纹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C。

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A。

12.小腿长+足高
大小腿屈90度时,胫骨点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小腿长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踝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14.跟腱长
小腿腓肠肌侧肌腹下缘到跟点的垂直距离。

15.足长
足跟点到趾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测量仪器:足长测量器
测量方法:
(三)宽度测量
1.肩宽
肩宽表示肩的长径,它与体重、胸围等指标有关,是反映体型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形态测量的常用指标。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2.胸廓横径
通过测量胸廓可以评价胸廓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3.胸廓前后径(矢状径或纵径)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4.骨盆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
5.手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或带游标的直尺。

测量方法:
6.足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或带游标的直尺。

测量方法:
(四)围度测量
围度也是用来评价身体发育的常用指标。

围度指标受年龄、性别、劳动和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肌肉较为发达,身体各部的围度比一般人要大(队腰围外)。

1.胸围
胸围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状况。

测试方法:
注意事项:
2.呼吸差
呼吸差为最大吸气时解围值与最大呼气时解围值的差数。

使用器材:带状皮尺
测试方法:
注意事项:
3.臂围
(1)上臂紧围与上臂放松围:
臂围反映上臂肌肉发达的程度。

使用器材:带状皮尺
测试方法:
注意事项:
(2)前臂围
使用器材:带状皮尺
测试方法:
注意事项:
4.腰围
腰围主要反映腹壁肌和腹部脂肪的情况,当腹壁肌肉紧降低或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时腰围会增加。

体育锻炼可使脂肪减少,腹部力提高,因而可使腰围减少。

测试方法:
注意事项:
5.腿围
使用器材:带状皮尺
测试方法:
注意事项:
(2)小腿围
使用器材:带状皮尺
测试方法:
注意事项:
二、体格评价
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的数据作出绝对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作出评价。

形态指数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

用形态指数作出身体发育水平的评价时,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族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评价建立在对等的条件之上,使相互之间的比较更具有科学性。

因此,形态指数在评价身体生长发育和运动员选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国外常采用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

用形态指数进行体格评价时,先计算出形态指数,然后用离差法、百分位数法对形态指数划分等级,制订出体格评价标准。

在制订评价
标准时,必须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应按类别和年龄分别制订评价标准。

国外的一此评价标准不宜直接引用于中国人,而且不是所有的指数对任何性别和年龄的被评价者都是越高越好。

(一)描述人体各环节长度的指数
1.上肢长/身高×100
2.指距/身高×100
3.坐高/身高×100
4.前臂长/身高×100
5.下肢长/身高×100
6.足长/身高×100
(二)描述人体各环节宽度的指数
1.肩宽/身高×100
2.骨盆宽/身高×100
3.腰宽/身高×100
4.手宽/身高×100
5.足宽/身高×100
(三)描述人体各环节围度的指数
1.胸围/身高×100
2.腰围/身高×100
3.上臂放松围/身高×100
4.上臂紧围/身高×100
5.大腿围/身高×100
6.小腿围/身高×100
(四)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
1.克托莱指数
体重/身高×1000
该指数是被称作“人体测量之父”的克托莱提出的,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作为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围、宽、厚度以及机体组织密度,又称作肥瘦系数。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身体的充实度,指数越大,相对体重越大。

该指数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但同年龄不同个体、群体、种族和地区的指数会有较大的差异。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身高和体重的非等比增长,男女性该指数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2.维尔威克指数
(体重+胸围)/身高×100
该指数是1920年维尔威克提出的。

它实际上是体重与身高之比和胸围与身高之比两个指数的和,反映了人体长、围、宽、厚度和组织密度,与心肺和呼吸机能密切相关。

身高、体重、胸围是衡量体格发育状况和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三者的结合,可以说明人体的充实度和发育发达程度。

因此,它不仅是体格、体质的评价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营养评价指数。

(五)人体比例
(1)身高中点为耻骨联合上缘。

该点至垂直支撑面的距离为身
高的1/2,小于1/2为腿短型,大于1/2为腿长型。

(2)指间距(肩臂长)与身高等长。

指间距/身高小于1者为臂短型,大于1者为臂长型。

(3)坐高与身高比例。

一般用“坐高/身高×100”这一指数研究评价人体体格、体型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