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故居观后感
参观乌兰夫故居心得

参观乌兰夫故居心得
我很荣幸参观了乌兰夫的故居,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故居位于美丽的山水之间,环境优雅宜人。
进入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乌兰夫独特的艺术品味。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这座故居的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是乌兰夫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走进故居内部,我看到了乌兰夫的书房、卧室、客厅等各个房间。
这里陈列着乌兰夫的家具、书籍、字画等珍贵的文物,让我仿佛穿越到了乌兰夫的时代。
在书房中,我看到了乌兰夫的书桌和书架,书桌上摆放着乌兰夫亲笔写的一本书,这让我感受到了乌兰夫的学识渊博和治国理政的智慧。
在故居的花园里,花草繁茂,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导游告诉我,乌兰夫曾经每天都会在这里散步、欣赏自然风光,这也是他汲取灵感和思考问题的地方。
我深深被这种恬静与自然的氛围所吸引,仿佛能感受到乌兰夫智慧的滋养和启迪。
参观乌兰夫故居,让我对乌兰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状况,我更加钦佩他的才华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同时,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总之,参观乌兰夫故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在这里,我不仅仅欣赏到了乌兰夫的艺术品味和智慧,更感受到了他对
家庭和社会的无私奉献。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参观乌兰夫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乌兰夫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走进了乌兰夫纪念馆。
刚到纪念馆门口,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整个建筑风格庄重而大气,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乌兰夫同志的雕像,那坚定的眼神、挺拔的身姿,瞬间就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不凡气魄。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仿佛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馆内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乌兰夫同志的生平事迹。
其中有一件展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是乌兰夫同志曾经穿过的一件旧棉袄。
那件棉袄看上去十分破旧,补丁一个接着一个,棉花都从破洞里露了出来。
但就是这样一件棉袄,见证了乌兰夫同志在艰苦岁月里的奋斗与坚持。
我不禁想象着,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他穿着这件并不保暖的棉袄,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革命的事业,奔走在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也许他曾在深夜借着微弱的灯光,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也许他曾穿着它,与群众们围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
这件棉袄虽然破旧,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乌兰夫同志与战友们的合影。
照片中的他们,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
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那种在战火纷飞中相互扶持、共同前行的决心。
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为之动容。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乌兰夫同志的一些手写信件。
那娟秀的字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温情一面。
他在信中关心着同志们的生活,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这些信件不仅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心灵的碰撞,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领袖形象。
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许多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场景复原。
有破旧的房屋,简陋的农具,还有那一张张充满渴望的脸庞。
这些场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当时的艰难困苦,也更加明白了乌兰夫同志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伟大。
他带领着内蒙古人民,一步步走出贫困,走向繁荣。
大学生实践报告

重走红色印记徒步感言在不远的将来,我会走许许多多条这样相似的路,相似在于走完一条不平凡的路所需的精神,或许有一天,我会走上一条与此相似的路。
不同的是,在未来,我的身边已不再像现在这样有些道合的朋友作陪,而是,仅自己一人,没有人会督促我,没有人会对我是否会继续走下去而耳提面命,自己还会像此次徒步那样坚持下去吗?徒步给了我答案,经历沉淀力量,至少在之后的道路上,我会一直珍藏那天的感知,并加以应用,面对困难时的思想动摇,走下去的信念是如何击败自己心中的恶魔,时间会淡化回忆。
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许有人会询问我当日徒步的情形,我想记忆早已凌乱模糊,但那种在困难中所能迸发出的勇气长存,会伴随我一生。
对这次的徒步旅行,过后我的感触是心有余悸的。
事实上,在参加之前,因同班同学的退出,我也动摇了,我是怀着疑虑参加的。
我一直在想,它会有意义吗,如果这三四天什么收获也没有,那岂不令自己后悔?但出于为人要以信誉为重,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坚定下来,不能让自己像一些同学那样成为逃兵!自己要有主见,毕竟自己的本心是想要和老师同学一起体验一番的!既然开始了,就不能回头,不论你有怎样的理由,不论结果怎样,都要参加,自己激励着自己走进了实践队伍行列。
后来的经历,证实我那天选择的正确性,险些退缩,退了只能让我憎恶自己一辈子。
在总结大会上,侯书记曾说过,如果你们这次败下阵来,那么这件事儿,会影响你一辈子。
这也让我想起了《项链》中的一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既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一些事儿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8月15日早晨5点起床洗漱,天色是那种朦胧的黑,相伴几个同学直奔学院。
稍加整理,我们出发了,感觉好像又回到军训了,内心感觉亲切又温馨......在前往乌兰夫故居的路上,沿途并无奇花异草,更没有打动人心的山山水水,不像是自己之前构造的那样,我想每个队友都有此感触。
做成一件事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即使路途乏味,但为了终点,为了我们想要的结果,还是要走下去,像极了人生。
红色经典之旅——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

红色经典之旅——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
红色经典之旅——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乌兰夫同志纪念馆,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西街南植物园内。
是一座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巍峨建筑。
乌兰夫故居在他的出生地塔布赛乡塔布赛村。
是一所典型的土默特民居大院,占地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建筑有生活住房、书房、碾磨房、粮仓和牛马厩等。
院中央安放着乌兰夫同志半身铜像,周围种植着草坪和鲜花。
原居所的大部分房屋1939年被日寇烧毁,仅留正房3间。
"修复后的故居有正房10间,东西南房26间。
正房除生活用房外,还布置了乌兰夫故居文物图片展,展出的珍贵文物和照片生动地记录了他坚定地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光辉历程。
全旗围绕着这两个景区,正在规划全旗红色旅游建设方案《草原圣火,红色摇篮》。
乌兰夫纪念馆的前身是旗展览馆,去年底才更名为乌兰夫纪念馆。
现有两个大展厅和一个小展厅。
开馆以来,曾于1991年成功地举办了《乌兰夫同志光辉的一生》展览,1996年被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乌兰浩特红色基地观后感

乌兰浩特红色基地观后感前阵子去了乌兰浩特的红色基地,那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心里头也是热乎得很呢!一到那儿,就感觉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一下子拉回到了过去的热血年代。
那建筑、那布局,每一处都像是在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走进纪念馆,看到那些陈列的老物件,我就像个好奇的小孩子,眼睛都看直了。
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枪炮啊,破旧的军衣啊,还有一封封泛黄的信件,感觉每一件东西都有自己的灵魂,它们在拼了命地想告诉我当年革命先辈们的不容易。
我就站在那儿,脑子里像放电影似的,想象着先辈们扛着枪,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样子。
他们可真的是超级勇敢,哪像我们现在,有时候被一点小困难就吓得往后缩。
我还看到了很多关于革命时期的照片,照片里的人虽然面容有些模糊,但他们坚定的眼神却像星星一样闪亮。
我当时就在想,他们那时候一定有着非常坚定的信念,才会不顾生死地去战斗。
这信念啊,就像一把火,在他们心里头熊熊燃烧,也把我这颗小心脏给烧得滚烫滚烫的。
我现在的生活多舒服呀,可有时候还不知足,跟先辈们比起来,我简直就是在蜜罐子里还挑三拣四的小娃娃。
再说说讲解员讲的那些故事吧,真的是太生动了,就像我也亲身经历了一样。
那些英雄事迹,有的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它们就是真实发生过的。
比如说有个战士,为了掩护队友,一个人面对一群敌人,还死战不退。
我听着都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能穿越回去跟他们并肩作战。
不过我这小身板,估计到了战场上也就能给他们喊喊加油。
从红色基地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在那儿看到的、听到的东西。
我就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可不能把这好日子给糟蹋了,得好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就像先辈们守护这片土地一样,去守护好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
这一趟乌兰浩特红色基地之行,就像给我上了一堂超级生动、超级深刻的课,我这心里啊,满满的都是对先辈们的敬意和对未来的干劲儿!。
乌兰夫故居观后感

乌兰夫故居观后感“红五月”是个革命热情高涨的月份、是鼓舞着群众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的光辉时刻。
“红五月”永远铭刻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追忆往昔,这一件件、一桩桩刻下了太多不屈抗争、流血牺牲的故事,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压迫。
还看今朝,在这和平的新时代,我们意气高昂地承载起星辉般璀璨的中国梦,在寻梦的征程里迎风起舞,放歌长吟!中国梦早已不是一个人的归宿,早已不再是寻觅一家人的幸福。
五月天高气爽,为创建更美好的内蒙古,金宇置地党支部组织以“感恩励志,红五月—助力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乌兰夫故居参观活动,共同瞻仰我们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乌兰夫副主席。
乌兰夫故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
故居是乌兰夫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乌兰夫曾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是唯一的一个早期参加革命,被誉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少数民族人士。
1906他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塔布村,十几岁时在土默特高等小学读书,后来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在北京他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开始了他漫长的政治生涯。
1925年乌兰夫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学成归国后主要在北京和内蒙古活动。
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使他成为了出色的蒙古族政治家。
时间也许可以消融战火与硝烟,可以消融泪水与血迹,但是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生命启示录,却应该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印记在一代代人的心灵里。
此次参观乌兰夫纪念馆,看到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仍然心怀崇高理想,争取民族统一,国家统一,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实在感慨万千!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但是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一定要在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本职业务,开拓性的工作,我们有幸,一次次见证历史;我们也应该让历史有幸,一回回经历辉煌!乌兰夫同志的一生,是为祖国的解放和统一不断奋斗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奉献的一生,是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不断追求的一生。
关于参观乌兰夫故居的体会

关于参观乌兰夫故居的体会关于参观乌兰夫故居的体会7月11日,我到场了主题当日运动,活动的主要内容:①参观乌兰夫故居②重温入党誓词③表彰先进党员④“赤心向党,马上学习”知识竞赛⑤撰写党员心语⑥合影留念。
乌兰夫同志是久经磨练的共产主义兵士,党和国度良好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
“乌兰夫”蒙语释义为“红色之子”。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长处,为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末了一息,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由衷恋慕。
步入乌兰夫故宅及展厅,故居和展厅里陈设的物品与老照片,进述了乌兰夫的庆幸一生,从出生、求学、入党、参加革命到设置装备摆设内蒙古直至逝世。
他的一生像一幅画卷真实生动的显现在我们面前目今,更是让我们肃然起敬。
他为内蒙古革命与设置装备摆设献出了终生一生没世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庆幸业绩。
1946年5月1日,他亲自创建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也标志着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当局的诞生。
他在内蒙古工作近二十年,在他的主持下,内蒙古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当时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在当时的农牧业、工业与外事中都做出了孝敬。
乌兰夫同志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献身共产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长处,为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末了一息,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由衷恋慕。
我们要永远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爱惜,决不能因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忘记艰苦奋斗精力。
观光竣事后,全体党员在乌兰夫半身铜像前,重温了入党誓词;之后还进行了“赤心向党,马上学习”知识竞赛,进一步凝结支部战斗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深受草原文化的影响。
在建党97年之际,我怀着崇拜的心情,探访内蒙古的革命先驱,感悟着中国和内蒙古的日新月异的变革。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机关党支部开展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图说科技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机关党支部开展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7月1日,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机关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乌兰夫故居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了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在乌兰夫故居,支部党员同志们整齐列队、举起右手,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
随后,大家参观了土默特地区革命史展览,认真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伟大事迹。
当天,支部还走访慰问了包扶的贫困村,为村里的贫困户捐赠了700只青年母鸡苗。
市科技局党员干部已经连续两年为该村贫困户捐赠鸡苗,养鸡具有投入少、劳动力需求不大、周期短和见效快的特点,对家里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非常适合,通过养鸡可以让贫困户持续增收,保证脱贫质量。
通过开展本次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支部党员的党屮生修养,有助于引领支部党员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助力脱贫攻坚。
(贾建宇)科技特派员推动军民融合农业科技发展7月2日,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与武警内蒙古总队农副业生产基地“建设军民融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签约仪式举行,此举是为了充分利用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带动武警内蒙古总队农副业生产基地种养殖业的科学生产和发展。
2015年,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工作团选派科技特派员张孝真到武警内蒙古总队后勤保障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在近5年时间里,先后为全区部队培训了6批种植员,累计30()余人次。
目前,已经引进了1()项新技术、40多个新品种,为基地蔬菜种植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科技仓U新创业服务中心将按武警内蒙古总队农畐U业生产基地的实际需求,指派科技特派员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把基地建设成军民融合的农业科技示范典型。
(杨卫东杜占江)EE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兰夫故居观后感
“红五月”是个革命热情高涨的月份、是鼓舞着群众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的光辉时刻。
“红五月”永远铭刻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追忆往昔,这一件件、一桩桩刻下了太多不屈抗争、流血牺牲的故事,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压迫。
还看今朝,在这和平的新时代,我们意气高昂地承载起星辉般璀璨的中国梦,在寻梦的征程里迎风起舞,放歌长吟!中国梦早已不是一个人的归宿,早已不再是寻觅一家人的幸福。
五月天高气爽,为创建更美好的内蒙古,金宇置地党支部组织以“感恩励志,红五月—助力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乌兰夫故居参观活动,共同瞻仰我们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乌兰夫副主席。
乌兰夫故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
故居是乌兰夫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乌兰夫曾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是唯一的一个早期参加革命,被誉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少数民族人士。
1906他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塔布村,十几岁时在土默特高等小学读书,后来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在北京他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开始了他漫长的政治生涯。
1925年乌兰夫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学成归国后主要在北京和内蒙古活动。
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使他成为了出色的蒙古族政治家。
时间也许可以消融战火与硝烟,可以消融泪水与血迹,但是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生命启示录,却应该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印记在一代代人的心灵里。
此次参观乌兰夫纪念馆,看到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仍然心怀崇高理想,争取民族统一,国家统一,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实在感慨万千!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但是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一定要在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本职业务,开拓性的工作,我们有幸,一次次见证历史;我们也应该让历史有幸,一回回经历辉煌!
乌兰夫同志的一生,是为祖国的解放和统一不断奋斗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奉献的一生,是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不断追求的一生。
他的名字,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们纪念乌兰夫同志,缅怀他的不朽功勋,就是要促进和推动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的事业,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崇高思想和精神
虽然我还不是党员,但我坚持用党员的要求严格自律,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加深了党的理解,使我我更加理解了党员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强化了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并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班级团支书的我,一定要从多方面提升自我,发挥先进性,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为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入党对每个党员来说都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凝聚着我们对党的伟大事业的追求,对共产主义信念的信仰。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入党,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做到理想常在、信念常驻、本色不褪。
在新的时期下,时代在前进,改革在深化,社会在转型,只要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就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东海万顷碧波在瞩目,珠穆朗玛雪峰在眺望,伟大祖国的车轮滚滚前进,和平崛起的步伐势不可挡。
仰望着慈祥的乌兰夫塑像,我感受到岁月的厚重。
仰望着和蔼的乌兰夫塑像,我感受到使命的神圣。
乌兰夫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自觉地自重自律、自奋自强,这是历史对我们当代的召唤,这是党对我们这一代的厚望,我
们将在金宇置地党支部的领导下为更好的建设内蒙古而奉献我们的青春,让我们的青春在新时代里绽放光彩,让我们的生命价值永恒!
营销客服部吕俊兰 2018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