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的计算方法
史上最详细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简单易懂)

史上最详细的经济补偿⾦分段计算⽅法(简单易懂)有⽹友问过我这样2个问题:1、员⼯⼯资超过社平⼯资的3倍的,经济补偿⾦是不是⼀定不能超过12个⽉?2、⼀个⽼师讲课说:员⼯⼯资不超过社平⼯资的3倍,员⼯⼯作了多少年,经济补偿⾦就⽀付多少个⽉,⽐如:员⼯⼯作20年,经济补偿⾦就⽀付20个⽉。
这个⽼师说的对吗?这2个问题,实质是经济补偿⾦如何计算的问题。
答案我就不说了,希望⼤家看完本⽂之后,可以在评论区回答你⾃⼰关于这2个问题的答案哦。
⼀、我国经济补偿⾦采取的是分段计算规则,具体如下:2008年1⽉1⽇之前的⼯作年限,适⽤《劳动合同法》施⾏之前的规则;2008年1⽉1⽇之后的⼯作年限,适⽤《劳动合同法》施⾏之后的规则。
法条链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规则(以下简称旧规则):法条链接:1、《劳动法》第⼆⼗⼋条⽤⼈单位依据本法第⼆⼗四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备注:第24条规定的是协商⼀致解除合同,第26条规定的是⾮过错性解除合同(即:医疗期满、不胜任⼯作、情势变更),第27条规定的是经济性裁员。
]《劳动法》第28条规定了单位在五种情况下(第26条规定了三种)解除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那什么是国家的有关规定呢?法条链接:很显然,国家有关规定就是1994年12⽉3⽇劳动部颁布的⽂件:《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法条链接:法条解读:A、⼀般规则: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单位⼯作的年限计算,每满⼀年发⼀个⽉⼯资。
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
B、特殊规则:但是,协商⼀致解除和不胜任⼯作解除,经济补偿⾦最多不超过12个⽉。
C、计算基数是劳动者解除合同前⼗⼆个⽉的⽉平均⼯资。
(提醒:计算基数⽆社平⼯资3倍的限制)法条链接:⼩结: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单位需要⽀付经济补偿⾦,有⼗种情形: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有五种情形---详见《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第九条;劳动者被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也有五种情形—详见《司法解释⼀》第⼗五条。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及支付标准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及支付标准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于补偿员工解雇或者劳动合同终止后所遭受经济损失的一种金钱福利。
在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和支付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既关系到雇主的权益,也涉及到劳动者的利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和支付标准。
一、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1. 根据劳动合同的类型:根据中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类型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
根据这两种合同的不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也有所区别。
- 固定期限合同的解除:当固定期限合同到期后,雇主不再继续续签合同,或者雇主与员工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法规定,每满一年工龄,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额为一个月工资。
不足一年的工龄按比例计算,一般为15天工资。
- 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解除一般指员工被辞退或雇主提前终止合同。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连续工作满十年后,每多一年工龄,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额会递增,一般为一个月至三个月工资。
不足十年的工龄按比例计算,一般为15天至一个月工资。
2. 根据违法解雇:如果员工的解雇是由于雇主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也会有所不同。
- 雇主违法解雇:根据劳动法规定,如果雇主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解雇员工,员工有权获得2倍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额。
3. 根据双方协商:除了以上规定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双方也可以根据协商自行确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额,但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标准。
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是指该福利金支付的方式和时间。
根据中国劳动法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如下:1. 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应该在劳动合同终止或员工解雇后的30日内,以一次性支付的方式支付给员工。
2. 其他约定:根据劳动合同或双方协商,也可以将经济补偿金分期支付,但是分期支付的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
3. 不可抵扣:经济补偿金不可抵扣其他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未支付的工资、社保费用等。
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三篇

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三篇篇一: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汇总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是否有12个月工资为上限?众说纷纭,现总结如下:一、折算方法: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不是连续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平均工资计算方法:以上提到的“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工资”是劳动者的应得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三、各种情况分类详述1、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胜任工作的;二是单位跟劳动者协商一致,由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应分段计算,20XX年以前部分最高12个月,20XX年后不作限制。
【20XX年前根据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执行,20XX年后根据《劳动合同法》执行】2、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单位需支付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的赔偿金,这里“经济补偿金标准”则不用分段计算,也不作年限的限制。
3、劳动者以单位违法(拖欠工资等)提出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标准”则不用分段计算,也不作年限的限制。
4、劳动者仅仅以单位在“20XX年之后”不依法缴纳社保(指没有拖欠工资、加班费等情况之下)为由提出解除,经济补偿金只发放20XX年以后的工作年限。
5、在本单位工作不到十年,最后一次合同期满终止,经济补偿金只发放20XX 年以后的工作年限。
6、在本单位工作已满十年,最后一次合同到期,劳动者同意终止的,经济补偿金也只发放20XX年以后的工作年限。
7、在本单位工作已满十年,最后一次合同到期,劳动者不同意离职的,单位必须续签劳动合同,单位不续约的话属于违法解除或终止,适用第“2”种情形的规定。
8、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excel劳动补偿n计算公式

excel劳动补偿n计算公式Excel劳动补偿n计算公式:
劳动补偿是指雇主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职工关系时,为了补偿员工的离职损失而支付的一定金额。
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称为劳动补偿n计算公式的方法来计算劳动补偿。
劳动补偿n计算公式是一种根据员工的工龄和工资水平来确定劳动补偿金额的方法。
这个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公司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劳动补偿n计算公式示例:
劳动补偿金额=(工资水平×月数)× n
其中,工资水平是员工的月薪或月平均工资,月数是员工在公司工作的月数,n是劳动补偿系数。
劳动补偿系数是根据员工的工龄和公司政策来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工龄越长的员工,劳动补偿系数越高。
劳动补偿系数可以根据公司的规定进行调整,但在合法的范围内。
举个例子来说明劳动补偿n计算公式的使用。
如果一个员工的工资水平为5000元/月,工作了3年(36个月),而劳动补偿系数为1个月工资。
那么他的劳动补偿金额可以按以下方式计算:
劳动补偿金额=(5000×36)× 1=180,000元
以上就是使用Excel劳动补偿n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和示例。
这个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公司的需求。
请注意,在计算劳动补偿时,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参考公司的政策和合同约定。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关于Excel的更多功能和使用方法,请随时向我提问。
职工补偿金怎么计算方法

职⼯补偿⾦怎么计算⽅法经济补偿⾦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种做法,所以现在很多劳动者都想要知道职⼯补偿⾦到底是怎样去计算的。
在此,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职⼯补偿⾦怎么计算⽅法相关⽅⾯的法律知识,欢迎⼤家阅读,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
⼀、职⼯补偿⾦怎么计算⽅法1.经劳动合同当事⼈协商⼀致,由⽤⼈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作年限满6个⽉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不满6个⽉的按半年算;⼯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前12个⽉的平均⼯资)2.劳动者患病或者⾮因⼯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安排的⼯作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因病或⾮因公负伤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医疗补助费(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的⼯资)3.劳动者不能胜任⼯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作岗位,仍不能胜任⼯作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最多不超过12个⽉。
劳动者不能胜任⼯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4.劳动合同订⽴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重⼤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法履⾏,当事⼈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
因客观情况发⽣重⼤变化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5.经济性裁员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
6.⽤⼈单位逾期给付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原经济补偿⾦+额外经济补偿⾦(额外经济补偿⾦=原经济补偿⾦×50%)7.⽤⼈单位不⽀付经济补偿⾦的赔偿⾦赔偿⾦=经济补偿⾦总和×N=⼯作年限×⽉⼯资×(1+50%)×N(1⼆、法律依据劳动者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当⽀付其经济补偿⾦。
员工辞退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员⼯辞退经济补偿⾦的计算⽅法第⼀条《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单位在以下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付经济补偿⾦1.经劳动合同当事⼈协商⼀致,由⽤⼈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作年限满6个⽉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不满6个⽉的按半年算;⼯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前12个⽉的平均⼯资)2.劳动者患病或者⾮因⼯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安排的⼯作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因病或⾮因公负伤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医疗补助费(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的⼯资)3.劳动者不能胜任⼯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作岗位,仍不能胜任⼯作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最多不超过12个⽉。
劳动者不能胜任⼯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4.劳动合同订⽴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重⼤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法履⾏,当事⼈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
因客观情况发⽣重⼤变化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作年限×⽉⼯资5.经济性裁员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
6.⽤⼈单位逾期给付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原经济补偿⾦+额外经济补偿⾦(额外经济补偿⾦=原经济补偿⾦×50%)7.⽤⼈单位不⽀付经济补偿⾦的赔偿⾦赔偿⾦=经济补偿⾦总和×N=⼯作年限×⽉⼯资×(1+50%)×N(1第⼆条《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单位在以下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付经济补偿⾦1.⽤⼈单位以暴⼒、威胁或者⾮法限制⼈⾝⾃由的⼿段强迫劳动的;根据⼯作年限,每满⼀年发给相当于⼀个⽉的⼯资,不满⼀年的按⼀年的标准发放,最多不超过12个⽉。
一次性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举例

一次性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举例引言在劳动法中,一次性补偿金指的是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由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
这一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提供的服务年限和相应的薪资进行计算的。
本文将以某公司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为例,详细介绍一次性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情景描述某公司员工小明与公司签订了一份三年期的劳动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小明的月工资为5000元。
在合同期内,小明发现与公司对于工作环境和待遇的约定存在严重违反,决定解除劳动合同。
由于合同规定了一次性补偿金的支付,并且双方未达成协议,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公司需要支付一次性补偿金给小明。
计算方法一次性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一般包括两个要素:服务年限和薪资水平。
下面将对这两个要素进行详细的阐述。
1. 服务年限服务年限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年限。
一般根据实际工作时间进行计算,包括正式录用之后和试用期的时间。
但是,不包括因为罢工、停产、离职未满三个月的等特殊情况。
在小明的例子中,他在公司工作了两年。
因此,服务年限为2年。
2. 薪资水平薪资水平是指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月工资。
薪资水平应该是合同签订时的月薪,并且按月计算。
根据小明的劳动合同,他的月工资为5000元。
因此,薪资水平为5000元。
3. 计算公式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一次性补偿金的计算公式如下:一次性补偿金 = 服务年限 × (月工资 ÷ 2)根据小明的情况,可以进行具体的计算:一次性补偿金 = 2 × (5000 ÷ 2) = 5000元因此,公司需要支付给小明的一次性补偿金为5000元。
结论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补偿金的计算是根据服务年限和薪资水平进行的。
服务年限取决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提供的服务的年限,不包括特殊情况。
薪资水平取决于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月工资。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一次性补偿金的具体金额。
在某公司员工小明的例子中,根据他的服务年限和月工资,一次性补偿金为5000元。
裁员补偿工资计算方法

裁员补偿工资计算方法裁员补偿工资计算方法员工辞退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1】第一条《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单位在以下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支付经济补偿金1.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工作年限满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不满6个月的按半年算;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公式: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2.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因病或非因公负伤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式: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的工资)3.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最多不超过12个月。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式: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4.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
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式: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5. 经济性裁员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
6. 用人单位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的计算经济补偿金 = 原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50%)7. 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总和×n=工作年限×月工资×(1+50%)×n(1第二条《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单位在以下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支付经济补偿金1.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根据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放,最多不超过12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方法
王前虹韩志树赵建玉
摘要:介绍了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和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两种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方法,对两种补偿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功率因数;无功功率;补偿;容量
各工业企业用电系统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发电系统的电能利用率。
过低的功率因数,不仅使电力系统内的供电设备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增加电力电网中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还会使线路的电压损失增大,有时使得负荷端的电压低于允许值,严重影响异步电动机及其它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损坏。
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高低,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一项重要经济指标。
因此,要求在电力系统的各级都要根据分级就地平衡的原则,采取措施补偿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
根据对电网分布的分析,为了降低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一般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提高自然功率因数;二是采用供应无功功率的设备来补偿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以提高其功率因数。
称为提高功率因数补偿法,这种方法通常有3种:(1)采用同步电机补偿;(2)采用同步调相机;(3)采用移相电容器补偿。
由于移相电容器是一种投资省、见效快、维护方便的无功电源,工矿企业常常选用移相电容器来提高功率因数。
因此,如何进行补偿计算,正确选择补偿力度是电力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无功功率补偿计算方法
在进行新厂矿的电气设计时,首先要对用电网络进行负荷计算,然后根据负荷计算情况,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选择相应的补偿方法,选择补偿器。
1.1 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
所谓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就是利用需要系数法,计算最大负荷时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补偿前最大功率因数和补偿后最大功率因数,选定补偿设备。
如图1所示。
图1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补偿前最大负荷功率因数
补偿后最大负荷功率因数
即无功功率补偿器的容量由下式确定
Q c=P j(tgφ1-tgφ2) (1)
式中P j,Q j,S j--补偿前的负荷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Q j1,S j1--补偿后的负荷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Q c--无功功率补偿器的容量,即移相电容器容量。
1.2 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
在实际中,要实行无功功率补偿所采用的是补偿前平均功率因数(自然平均功率因数)和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来选择移相电容器。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补偿前平均功率因数
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
即无功功率补偿器的容量由下式确定
Q c′=αP j(tgφ1′--tgφ2′)(2)
式中:P P,Q P--平均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α,β--平均有功、无功负荷系数。
2 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2.1 计算比较
在(1)式和(2)式中,φ1、φ1′是补偿前的值,φ2、φ2′是补偿后的值,设用两种方法补偿后的功率因数相同。
由此可得
则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都是感性负载,全厂总功率因数在0.71~0.90,即tgφ1′=0.99~0.48之间,取α=0.725,β=0.79,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5 ,
即:tgφ2=0.33。
则:,可见Q c>Q c′,这说明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和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选取的补偿容量不同。
且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得到的补偿容量大。
2.2 实例对比
现通过一个实例对两种补偿方法的计算结果作进一步的对比,见表1。
3 结论
采用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和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均可计算出需要补偿的移相电容器容量,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种是根据最大负荷功率进行计算,另一种是根据平均负荷功率进行计算,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对比均可以看出,当它们的功率因数都提到相同值时(0.95),用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计算的补偿容量比用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计算的补偿容量大。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功功率最大时,无功功率未必最大。
并且,实际工业企业一般不都是在满负荷工作,这样用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容易造成过补偿,在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时如不引起注意,一方面,初投资增大,另一方面,补偿电容器组投运后容易遭成过补偿。
显然用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进行补偿计算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