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全文分析
《茶馆》全文分析

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 (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 (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 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 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剧情(背景)介绍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 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 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大,洋 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 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统治阶 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 ……顽固派得势后,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 卖儿卖女,特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 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 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 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 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 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 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 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 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他的悲剧, 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 和特征
2、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 段有:
(1)舞台说明:
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 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 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 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 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 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
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 场是小单位
3、戏剧分类:
中考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 《茶馆》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茶馆》分析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在与作家调动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展现出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
《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赴,在这三个场赴中,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
第一幕中康梁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台表演,一方面是拉皮条的为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企图“实业救国”,裕泰茶馆老板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
在第二、第三幕的发展中,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续敲诈勒索,拉皮条的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拖拉撕”,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梦,一些企图有所作为的良民百姓却走投无路: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抗战中被日本人抢去资产,抗战后国民党当局将其当做“逆产”没收从而陷入彻底破产的境遇,做了一辈子顺民的茶馆老板王利发妄图“改良”赶上时代,生意却越来越坏,到最后连“茶馆”也被官僚与骗子联手抢去;在清朝“吃皇粮”、有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的旗人常四爷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小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剧本的结尾三个老人在舞台上“撒纸钱”“祭奠自己”,走投无路的王利发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结局,既是对旧时代的控诉,也是对之唱了一曲“葬歌”,弥漫着一种阴冷凄惨的氛围。
这是在50年代话剧舞台上很少出现的没有亮色的结局。
《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赴颇具匠心,他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发挥了作家熟稔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优势。
戏剧剧作分析《茶馆》

戏剧剧作分析《茶馆》
《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作品,由鲁迅先生创作。
该剧以清末乱世为背景,描写了一群年轻人在茶馆里的热闹场面,揭露出当时社会上卑鄙无耻、堕落腐朽的现实。
剧中对主要人物尤狄森和李明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受到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尤狄森是一位年轻的左翼思想者,他带领众多年轻人去参加反帝斗争,为了改变当时的邪恶社会,但他也失去了自己的理想,走向了失败。
李明则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他虽然精明能干,但只会维持现状,不敢改变,甚至不敢去想。
《茶馆》通过尤狄森和李明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暗示着中国人民必须有勇气去改变社会,使社会更加美好。
老舍《茶馆》赏析

1.戏剧冲突。
都是由戏剧冲突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全局看,其中的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冲突。
手法独一无二,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
表现剧情简单容易,全剧主要描写三个时期即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变化,为人物的行为设置层层障碍,人物表现了当时所处的社会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两者相辅相成。
通过茶馆里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剧中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这一特定的冲突在剧中表现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全剧,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巻轴画,画轴的展示即为情节的发展。
全剧相当于是通过写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面貌。
2.戏剧中的人物。
《茶馆》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大多个性鲜明,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
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小小茶馆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其一,有“小中见大”的特色。
尽管茶馆人多,有很多三教九流,看是写的是小人物的生活,实质非然。
那一桩桩一件件带着反常滋味,也带有几分滑稽色彩的小情节,全都是荒唐年头生出来的稀奇景致。
《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
他们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
我本人虽然着实去了解过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略知一二,可是他生活的时代与我生活的时代大不相同,所以对于他如此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格的意指和用意本人还是不能深会,但对于剧中那点颇有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还是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发人深思。
他们的表现让我觉得人的精神危机真的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
其二,子承父业。
作品采取让丑类人物在职业上大多父子间“世袭罔替”的身份安排,都是父一辈、子一辈地连续着,透过这伙社会渣滓不但无耻而且又略微有所变化的言行,观众可以看出一些社会变化来。
《茶馆》第一幕社会现象分析与批判

人物塑造: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细节描写,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情节安排:通过紧凑的情节安排,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 语言运用:运用了北京方言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舞台设计:通过简洁的舞台设计和布景,营造了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时代感
文学价值:老舍的创作风格与 文学成就
社会网络:人物所处的社会 背景和人际关系网,如家族、 行业、政治圈子等
人物关系:主要人物之间的 关系,如父子、夫妻、朋友 等
社会阶层:人物所处社会阶 层和地位,如贫富、贵贱、
高低等
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的性格 特点、行为举止、外貌特征
等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特点 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 社会现象背后的阶层分化原因 阶层分化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批判社会黑暗 面:揭示社会 不公、道德沦
丧等现象
呼唤正义:强 调正义和公平 的重要性,倡
导社会公正
坚守良知:强 调个人良知和 道德底线,反
对道德沦丧
积极向上:传 递积极向上、 乐观进取的人
生态度
语言幽默风趣, 富有生活气息
刻画人物形象生 动,具有鲜明的 个性特征
情节紧凑,故事 性强,引人入胜
反映社会现象深 刻,具有现实意 义
表达了对社会变 革的渴望与追求
揭示人性的弱点: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 造,展现出人性的 自私、贪婪、虚伪 等弱点
批判社会现象:通 过对社会现象的描 写,揭示出社会中 存在的道德沦丧、 人心不古等问题
倡导人性救赎:通 过主人公的成长和 转变,表达出对人 性救赎的渴望和追 求
价值取向: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关爱、 理解和宽容,倡导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权力斗争:王利发与巡警、地痞的斗争,揭示社会的不公与黑暗 腐败现象:官员贪污受贿,社会道德沦丧,人性的扭曲与异化 社会根源:封建专制制度的遗留问题,社会制度的不完善 批判意义: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引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思考与追求
《茶馆》全文分析

《茶馆》剧情介绍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 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 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和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 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 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 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句“大 请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特务宋恩子/吴 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 应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 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帐。愿国民 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 “中国非亡不可”。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 吴祥子以抓逃兵为由,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 逃兵交公。
讨论交流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 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 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 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 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 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 老人等等。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 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 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 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 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 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 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茶馆第二幕课文分析

《茶馆》第二幕课文分析(一)一、《茶馆》的时代与冲突《茶馆》所反映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所描写的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遭际命运,又是怎样揭示这一时代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呢?从清末到解放战争之前,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由受剥削、受压迫到逐渐觉醒抗争,起来掀掉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的时代。
剧本描写的三个时期,都被这个时代的特点贯穿着,深化着,通过各阶级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升沉变化的命运显示出来。
因此,结构庞大而不散,人物众多而不乱。
在第二幕上场的人物中,有吃皇粮的旗人,借“改良”而谋生存的商人,破产的农民,军阀的军官、大兵、警察,还有依附于清朝、军阀的社会渣滓:特务、流氓、相面的、拉纤的等等。
还有一个像一片沉重的暗影主宰、君临在一切人头上的人物,他不出场但随时随地都可感触到,那就是帝国主义。
这些人物,有的贯穿三幕,也即三个时期,完成其性格的发展和命运的归宿。
如茶馆的老板王利发,随着三个时期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着改良。
所谓改良,就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形势,作生存挣扎的努力。
但终于逃不脱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的魔掌而趋于灭亡;再如常四爷,在第一幕中是个有“铁杆庄稼”特权的满族旗人,到了第二幕第三幕,他成了卖蔬菜卖花生米的贫民,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从原来的阶级中分化出来,成为贫苦的自食其力者,但还是逃不脱毁灭的命运。
有的只出一幕,,有的只出两幕,如松二爷、唐铁嘴、刘麻子,他们的出场虽没有贯穿全剧,但他们在剧中承担的任务——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阶层在这动荡变化的时代的历史命运,并没有中断,仍在生活的明流或潜流中继续着,直到最后完成。
这么多的人物,通过他们的相互关系——同情和斗争,通过他们的命运变化,交织成一幅时代生活的画面。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买办、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灾难深重、反抗斗争的时代,这是一个无情地死亡的时代,也是热烈地新生的时代。
《茶馆》高考要点 分析

高考名着《茶馆》阅读材料老舍自传老舍曾写过一篇自传,质朴自谦,妙趣横生。
这篇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
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27岁发愤着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投湖自尽)。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着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柳家大院》、《断魂枪》;剧本《龙须沟》、《茶馆》、《方珍珠》。
他的作品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茶馆》的内容简介:?1957年发表开始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茶馆》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麻子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
宋恩子
--
男。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吴祥子 --
康顺子 王淑芬 巡 报 警 童
男。二十多岁。宋恩子的同事。
女。。康六的女儿。被卖给庞太监为妻。 -- -- --
女。四十来岁。王利发掌柜的妻。 男。二十多岁。 男。十六岁。
康大力 男。十二岁。庞太监买来的义子,后 与康顺子相依为命。 老 老 林 陈 -- -- 男。三十多岁。逃兵。 男。三十岁。逃兵。老林的把弟
有关戏剧的知识
1、 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 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 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 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 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 本的情节结构。
《茶馆》剧情介绍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 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 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和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 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 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 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句“大 请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特务宋恩子/吴 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 应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 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帐。愿国民 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 “中国非亡不可”。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 吴祥子以抓逃兵为由,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 逃兵交公。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 开端: 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 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
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 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 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 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 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
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 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
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 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人火坑,常四爷因为 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 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 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人物分类:
• • • • (1)反动统治阶级及走狗帮凶: (2)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 (3)新兴的民族资本家: (4)社会的流氓 渣滓:
主要事件: 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马五爷施威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凋敝) 常四爷骂洋货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鸽子之争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兴起) 秦庞交锋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茶客对话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庞太监买妻 (封建统治的荒淫) 常四爷被抓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康六卖女
整体把握第一幕的主旨
理解潜台词的含义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 一句话: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 聊生的社会现实?(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课文结尾“茶客甲”说: “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文中通过众多
你觉得王利发是什么样 的人?请从课文中找根 据。
试把王利发的语言换 成长沙方言,体验一 下这个人物的特点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 善于奉承 我脸上有光!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 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 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 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 我一定照办!是!嗻!
精明圆滑
王: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 个下人。 王: 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得早, 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 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 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 安,讨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 茶去! 王: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王: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 王: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 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是!嗻! 王: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 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讨论交流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 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 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 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 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 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 老人等等。
品戏剧台词,分析人 物形象。
茶 馆
老舍
第二课时
《茶馆》 人物众生相
三幕话剧人物
王利发 -- 男。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 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 就做了裕泰茶馆 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唐铁嘴 松二爷 - --
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男。三十来岁。胆小而爱说话。
常四爷 -- 男。三十来岁。松二爷的好友, 都是裕泰的主顾。正直,体格好。 李 三男。三十多岁。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茶馆》剧情介绍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 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 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已经败落不堪, 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招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 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 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 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要砸掉茶馆。王利发被逼得 走投无路,把儿子,儿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 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为生的常四爷,一 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 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 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崔久峰 -- 男。四十多岁。作过国会 议员,后来修道,住在 裕泰附设的公寓里。 军 官 -- 男。三十岁。
茶客若干人,都是男的。
茶房一两个,都是男的。 难民数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兵三、五人,都是男的。
公寓住客数人,都是男的。 压大令的兵七人,都是男的。
2、 本剧为多幕剧(三幕剧)、话剧、悲剧、 现代剧。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 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 人物”。剧中人物可怎样归类? 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崔久峰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⑦宋恩子⑧唐铁嘴⑨常四爷⑩巡警 ⑾ 老林 ⑿老陈 ⒀秦二爷
(3)结构形式:
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 场是小单位
3、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 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 历史剧、现代剧
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
小茶馆 大社会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清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 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 于此。 第二幕(节选部分):民国军阀混战时期, 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 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 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 自拔的困境中。
老舍先生自己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 三个时代”。全剧贯穿半个世纪的三个时代,是 旧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逐渐深入、中国由封建的老大帝国日益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老舍把三个时代发生的 种种事件以及生活着的种种人物,通过茶馆,通 过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王利发,巧妙地连接在一 起,写出这些人物在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命运,从 而揭示出旧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暗示了促使旧 时代灭亡的新的潜在力量。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 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 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 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 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 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 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 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课本节选的《茶馆》第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 中的一幕,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概说第一幕的主要事件并思考反映什么样社会现实 • 1、马五爷施威(排除常四爷二德子的纠纷) 2、康六卖女 • 3、常四爷骂洋货 4、鸽子之争 • 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 6、秦庞交锋 7、茶客对话 • 8、常四爷被抓 9、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洋教势力横行、民族资 本家兴起实业救国 、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 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荒淫、农村的民不聊生,表明清 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 是漠不关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 抱着“莫谈国事”的态度。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 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秦仲 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 长不了。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恨, 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张, 直言;“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不 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 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 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 败的原因和 教训,显示了一个文学家、剧作家对于历史 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