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潜台词
《茶馆》阅读答案

《茶馆》阅读答案《茶馆》阅读答案篇一授课时间月日周星期《茶馆》节选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二)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三)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介绍老舍及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介绍《茶馆》剧情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
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较凝练较集中的一幕。
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
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
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
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
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
老舍茶馆名言名句

老舍茶馆名言名句1. 老舍的作品《茶馆》里有哪些经典句子1、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2、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3、常四爷——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4、秦仲义可是谁嚼得动呢5、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6、秦仲义——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
到而今……机器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7、王利发——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8、常四爷——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9、唐铁嘴踏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
10、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11、好象又有事儿?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12、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二德子[口庶]!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13、王利发(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
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14、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康六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15、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2. 求老舍的《茶馆》中两个人物的评述和经典语录3~5条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常四爷——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秦仲义可是谁嚼得动呢王利发——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秦仲义——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
解析《茶馆》

解析《茶馆》《茶馆》的主题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本文的写作主旨是为了批驳有关《茶馆》主题的流行解释的谬误所在。
同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
所谓流行谬误指的是认为《茶馆》的主题是“葬送三个时代”这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
这种说法的潜台词是葬送旧时代、迎接新时代。
这是一种宏大叙事的解读方法它简单地把《茶馆》看作同《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一样是为了配合政治需要而写作的。
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老舍先生创作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的三个时代背景分别是康梁等人的维新运动失败后的189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约为1918年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大兵在北平横行霸道的时候约1948年。
在剧本里这三幕是充满没落气息的三个时代来来往往的主要是些旧时代的人物整个作品的基调被涂抹上一层黯淡的灰色调。
如果说它的主题是“葬送三个时代”则作品中狂飚突进的革命英雄和所谓的“正面人物”的寥寥无几则显然使这种说法不太可靠用那个时代流行的庸俗社会学的文艺批评标准来看《茶馆》这部戏缺少“葬送”旧时代、开创新时代应有的革命者主体和荡漾的革命激情。
对于这个问题当初周恩来总理曾敏锐地有所发觉。
1963年7月7日在看完重排的《茶馆》演出之后周恩来总理曾对焦菊隐、夏淳和几位主要演员说他认为《茶馆》的时代背景选取得不够典型应该写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二七年北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谈完这个意见之后周恩来总理特别叮咛了一句“不过请先不要告诉老舍先生这个意见。
要说还是我自己跟他说我恐怕别人代说说不清楚耽误事情。
”1 应该说周恩来作为《茶馆》的特殊读者是带着特定的期待心理去看戏的他努力想从预设的革命宣传立场去寻找《茶馆》宣传革命活动合理性的情节结果自然会发现与他的期待对不上号的地方。
可贵的是周总理没有像1958年7月10日点名批判《茶馆》的一位文化部副部长那样指责北京人艺和《茶馆》2那次致命的点名批判使《茶馆》的第一轮公演偃旗息鼓。
茶馆经典语录

茶馆经典语录篇一:茶馆人物经典语录王利发1.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对唐铁嘴)松二爷1.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对二德子)常四爷1.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给拉拢这路事!(对刘麻子) 2.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对松二爷) 3.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对宋恩子)马五爷(共三句话)1.二德子,你威风啊!2.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3.我还有事,再见!刘麻子1.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对常四爷)庞太监1.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对秦仲义)第二幕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王淑芬1.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2.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王利发1.北京城是宝地!(对王淑芬)2.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唐铁嘴1.我感谢这个年月!2.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3.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宋恩子: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吴祥子: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崔久峰(作过国会议员,到弘济寺,天天念经。
亡国人的代表)1.有那么一天,你我都得作亡国奴! 2.中国非亡不可! 3.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可早晚得死!常四爷(从牢里出来后。
扶清灭洋,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
靠卖青菜为生)丁宝:什么老字号啊!越老越不值钱!小唐铁嘴1.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2.别再叫唐铁嘴,我现在叫唐天师。
小刘麻子 1.我要组织一个“拖拉撕”。
2.沈处长作董事长,我当总经理! 3.请你作顾问!(对小唐铁嘴)邹福远1.晚上还添评书不添啊?(王利发回:试验过了,不行!光费电,不上座儿!) 2.咱们这点玩艺儿,再过几年都得失传!……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秦仲义1.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拆了!2.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
老舍话剧《茶馆》原文

老舍话剧《茶馆》原文人物王利发--男。
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多岁。
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就做了裕泰茶馆的掌柜。
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唐铁嘴--男。
三十来岁。
相面为生,吸鸦片。
松二爷--男。
三十来岁。
胆小而爱说话。
常二爷--男。
三十来岁。
松二爷的好友,都是裕泰的主顾。
正直,体格好。
李三--男。
三十多岁。
裕泰的跑堂的。
勤恳,心眼好。
二德子--男。
二十多岁。
善扑营当差。
马五爷--男。
三十多岁。
吃洋教的小恶霸。
刘麻子--男。
三十来岁。
说媒拉纤,心狠意毒。
康六--男。
四十岁。
京郊贫农。
黄胖子--男。
四十多岁。
流氓头子。
秦仲义--男。
王掌柜的房东。
在第一幕里二十多岁。
阔少,后来成了维新的资本家。
老人--男。
八十二岁。
无依无靠。
乡妇--女。
三十多岁。
穷得出卖小女儿。
小妞--女。
十岁。
乡妇的女儿。
庞太监--男。
四十岁。
发财之后,想娶老婆。
小牛儿--男。
十多岁。
庞太监的书童。
宋恩子--男。
二十多岁。
老式特务。
吴祥子--男。
二十多岁。
宋恩子的同事。
康顺子--女。
在第一幕中十五岁。
康六的女儿。
被卖给庞太监为妻。
王淑芬--女。
四十来岁。
王利发掌柜的妻。
巡警--男。
二十多岁。
报童--男。
十六岁。
康大力--男。
十二岁。
庞太监买来的义子,后与康顺子相依为命。
老林--男。
三十多岁。
逃兵。
老陈--男。
三十岁。
逃兵。
老林的把弟。
崔久峰--男。
四十多岁。
作过国会议员,后来修道,住在裕泰附设的公寓里。
军官--男。
三十岁。
王大拴--男。
四十岁左右,王掌柜的长子。
为人正直。
周秀花--女。
四十岁。
大拴的妻。
王小花--女。
十三岁。
大拴的女儿。
丁宝--女。
十七岁。
女招待。
有胆有识。
小刘麻子--男。
三十多岁。
刘麻子之子,继承父业而发展之。
取电灯费的--男。
四十多岁。
小唐铁嘴--男。
三十多岁。
唐铁嘴之子,继承父业,有作天师的愿望。
明师傅--男。
五十多岁。
包办酒席的厨师傅。
邹福远--男。
四十多岁。
说评书的名手。
卫福喜--男。
三十多岁。
邹的师弟,先说评书,后改唱京戏。
老舍《茶馆》分析共28页文档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茶馆经典语录

王利发1.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对唐铁嘴)松二爷1.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对二德子)常四爷1.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给拉拢这路事!(对刘麻子)2.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对松二爷)3.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对宋恩子)马五爷(共三句话)1.二德子,你威风啊!2.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3.我还有事,再见!刘麻子1.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对常四爷)庞太监1.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对秦仲义)第二幕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王淑芬1.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2.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王利发1.北京城是宝地!(对王淑芬)2.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唐铁嘴1.我感谢这个年月!2.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3.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宋恩子: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吴祥子: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崔久峰(作过国会议员,到弘济寺,天天念经。
亡国人的代表)1.有那么一天,你我都得作亡国奴!2.中国非亡不可!3.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可早晚得死!常四爷(从牢里出来后。
扶清灭洋,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
靠卖青菜为生)丁宝:什么老字号啊!越老越不值钱!小唐铁嘴1.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4.别再叫唐铁嘴,我现在叫唐天师。
小刘麻子1.我要组织一个“拖拉撕”。
5.沈处长作董事长,我当总经理!6.请你作顾问!(对小唐铁嘴)邹福远1.晚上还添评书不添啊?(王利发回:试验过了,不行!光费电,不上座儿!)7.咱们这点玩艺儿,再过几年都得失传!……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秦仲义1.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拆了!8.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
(后面开的公寓变成秦仲义仓库,仓库查封,货物偷光。
说是逆产,没收了。
日本人说合作工厂,政府回来后,工厂变成逆产。
台词的艺术魅力_从_茶馆_第一幕每位人物的一句典型台词看老舍精湛的语言艺术

老舍的话剧《茶馆》第一幕,出场说话的人物有22位,这些人物的台词朴素简洁,生动传神,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十分符合其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本文通过对出场说话的22位人物各自的一句典型台词进行分析研究,来欣赏老舍精湛的语言艺术,领略其在人物塑造和全剧中的特殊价值。
一、中心人物和平民百姓及部分茶客的台词(一)中心人物的台词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老板。
在第一幕里,他二十多岁,因父亲死得早,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茶馆掌柜。
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在乱世风云中竭力维持茶馆的生存。
他是该幕里说话次数最多的人,一共说了28次,其中,最能代表他性格的台词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和气生财,是生意人的一个信条,也是王利发主持茶馆的为人之道、经营之道、发家之道。
他就是按照父亲所遗留的这种做人做事的办法,见人就磕头作揖,把人缘放在了非常特殊的位置,以求生意顺溜。
当茶客议论时局的时侯,王利发及时制止,不让谈国事,他是害怕国事影响茶馆生意,害怕封建政治让他丢掉饭碗。
对庞太监及流氓、特务极力奉承,委曲求全,已是王利发迎合权势的家常便饭。
为了摆脱经营困境,他四面讨好,八面玲珑,是一个非常世俗的人。
这些已经清楚地表露出了他的处世心态,对人对事、对天对地,对自己身外的一切都讨好,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
他的这句台词刻画了他的典型性格,精明、干练,见风使舵,顺应潮流,又胆小怕事,委曲求全,逆来顺受。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忙了一辈子“改良”、既精明又圆滑的小商人,仍然没有逃出时代的悲剧怪圈。
在四十多年后,落得个痛失茶馆、家破人亡、一贫如洗、走投无路的悲惨结局,被时代套上了“绞索”,吊死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
常四爷是裕泰茶馆的主顾,是一个宫廷“旗人”,是吃俸禄的“铁杆庄稼”。
他说了21次话。
常四爷个性刚强耿直,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他敢当面指责流氓打手二德子。
他不善于向别人作揖、哀求,一生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欺台词的艺术魅力———从《茶馆》第一幕每位人物的一句典型台词看老舍精湛的语言艺术董克林本栏主持刘勤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茶馆》潜台词
∙
∙体名】老舍《茶馆》潜台词的关联分析
∙【作者】岳军
∙【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刊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5期73-75页共3页
∙【关键词】茶馆潜台词关联理论
∙【文摘】《茶馆》是老舍后期的代表作,又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巅峰。
作品中的亮点是潜台词含义丰富而且深刻,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茶馆》潜台词含义的表现以及《茶馆》潜台词的特点,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为话剧潜台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同时也会帮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
【摘要】《茶馆》是老舍戏剧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代表了老舍先生在后期创作的最高成就。
本文主要运用会话含义理论,推导角色对话中“不合作”的潜台词,准确理解潜台词的含义,接着分析剧中人物对潜台词含义的体现方式和实效性,以此来重读老舍先生《茶馆》中通过对话的表象所体现出的真实意图。
【关键词】老舍《茶馆》潜台词含义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
语言哲学大师格赖斯(Grice)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成为了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主导在语境下剖析说话人的真正含义,理解其“弦外之音”。
会话含义理论需要会话双方互相配合才能使其达到交流的实际意图,其中的合作原则有四条准则:(1)量准则:要求交流双方所提供的信息量要平衡。
(2)质准则:要求双方所提供的信息准确真实。
(3)关联准则:要求双方提供的信息贴切,没有偏离主题的信息。
(4)方式准则:要求双方所表达的信息清晰简洁,以免产生歧义。
量准则下《茶馆》潜台词的含义与“不合作”现象
在《茶馆》的语言对白中,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对话造成了量的不平衡,产生出超越对话表面意思的潜台词含义,让对方通过对潜台词的含义进行推导来达到目的。
1.没有提供应该提供的信息量
例如:
茶客1:谭嗣同是谁?
茶客2: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这是在第一幕秦仲义与庞太监在茶馆中的对话,两个茶客听说谭嗣同要问斩,其中一个茶客提出了疑问,但另一个茶客并没有给出正面回答,反而回应了大家都明了的问题。
其表达的潜台词含义就是:皇上都下令问斩了,犯的罪一定不小。
这同时反映了茶客们对市井的漠然态度,他甚至不知道谭嗣同是谁,也不想去知道他是谁,更没有对谭嗣同问斩有何评价,对皇上问斩已然习惯了,不管斩谁都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
老舍在这里通过两个茶客两句简单的对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老百姓都处于麻木的状态。
2.说话人提供的信息量大于应该提供的量
通过维新派的秦仲义和守旧派的庞太监的一段问候式的对话来分析:
庞:哟!秦二爷!
秦: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那还用问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修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我早就知道!
秦仲义是新派资本家,而庞太监是皇室守旧派,两个人见了面礼貌性的问候之后,秦仲义多说了一句话:“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这是秦仲义在问候之后多出的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反映了维新派的不满:问斩了谭嗣同,你们心里高兴了吧。
秦仲义利用反讽刺的语气表达了他对晚清政府废除戊戌变法、杀害六君子的不满。
庞太监通过“天下太平了”表达了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谁敢修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警告以秦仲义为代表的维新派,别造反,天下还没大乱呢。
老舍通过这样一个对话外的信息量传递给观众的是当时的时局信息,一个行将就木的晚清政府和蠢蠢欲动的维新派。
质准则下的虚假信息
1.彼此明知道是假话
《茶馆》的语言对白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凭无据的话语,特意表现出了质的不合作,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
例如第二幕中无赖唐铁嘴想租住王利发的房子和主人公王利发的一段对话:
王:福气不小!不小!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唐:你呀,看不起我,怕我给不了房租!
王:没有的事!都是久在街面上混的人,谁能看不起谁呢?这是知心话吧?
唐: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
王利发因为知道唐铁嘴抽大烟,是个无赖,所以不想把房子租给他,以假话住满了为由婉拒了唐铁嘴。
唐铁嘴也明白了王的言外之意,直接给挑明了,你是怕我付不起房租才说的假话。
王利发紧接着以一段违心的假话小心翼翼地搪塞唐铁嘴,真实用意是咱俩都是街面上混的人,底细都清楚,你抽你的大烟,我开我的茶馆,咱俩互不干涉。
用一段体面话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意图,为的是不给唐难堪。
唐也明白王利发的真实意图,用一句不相干的话“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表明了王利发的精明。
老舍在这要表达给观众的潜台词含义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上充斥的抽大烟的无赖,以至于都影响到了正经的生意人。
2.说话没有凭据
第三幕中丁宝想来王利发的茶馆工作,小刘麻子在从中介绍:
丁宝:我要是过去说一声:“来了?小子!”他们准给一块现大洋
……
小刘麻子:王掌柜,我都替你想好啦!不信,你等着看,明天早上,小丁宝在门口儿歪着头那么一站,马上就进来二百多茶座儿……
王利发眼看茶馆生意每况愈下,准备继续改良,此时正在犹豫用不用丁宝,而丁宝和小刘麻子为了得到这份工作,故意夸大其词,把凭空想象的没有的事说得跟真事样的。
用意就是只要丁宝来茶馆当女招待,生意会越来越好,以博得王利发的同意。
人物对白中的信息不相关
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关联原则规定了对话中所有的信息要紧扣主题,但《茶馆》中的对话明显违反了关联原则,偏离主题,顾左右而言他,用与主题不相关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
如第一幕中常四爷施舍给了乡下妇女和小妞一碗乱肉面,常四爷因为随口一说“大清国要完”而被两个官差抓走,小妞吃完了还喊饿。
小妞、乡下妇女、王利发三个人的一段对话:
小妞:妈!我还饿!
王利发:唉!出去吧!
乡下妇女:走吧,乖!
小妞:不卖妞妞啦?妈!不卖了?妈!
乡下妇女:乖!(哭着,走出茶馆)
常四爷已经被抓走,没有人再给小妞一碗面了,王利发只能感叹这世道,同时叫母女俩走,但小妞一连串的问话刺痛了所有人的心,其母亲也不忍正面回答卖还是不卖,只回答“乖”。
对话中明显违反了含义理论中的关联原则,其潜台词词的含义是乡下妇女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反映出了当时父母即不愿割舍女儿但又为生活所迫无能为力的现实情景。
老舍通过王利发的一声感叹和乡下妇女一句答非所问的“乖”作为潜台词深刻刻画了晚清政府倒台前凄凉的社会背景。
对话中表达的信息模糊
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要求对话双方所提供的信息要清晰明了。
但在《茶馆》中,对话双方往往故意提供模糊的信息,产生潜台词,让对方对潜台词含义进行推导来将交际进行下去。
1.说话人为达目的而故意说的话
第一幕中康六被世道所逼无奈要卖女儿,希望找个好人家:
康六:到底给谁呢?
刘麻子: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宫里当差的!
康六: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麻子: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六:谁呢?
刘麻子: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伺候着太后,红得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
基于康六的问话,刘麻子没有按照合作原则直接下面回答是庞太监,而是绕了个大圈子才说出是庞太监。
如果刘麻子按照合作原则一上来就说是庞太监,康六肯定就会扭头就走,刘麻子一开始就一直在提供模糊的信息,用富有歧义的语言作铺垫,让康六觉得是个好人家,然后再引出庞总管而不是庞太监。
用模糊的语言消除对方的抗拒心理,希望多获取一点印象分。
2.故意说啰唆的语言
说话人故意用啰唆的语言来表明自己的真实意图:
宋恩子: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
王利发: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做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一笔账不是?
王利发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提出了一连串的话,其中的潜台词含义就是:世道太乱,什么什么都不景气,您当差的就不要难为我这个挣小钱的了。
老舍通过设计这一段对话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老舍的《茶馆》剧中语言朴实精湛,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让观众对潜台词的含义有着丰富的想象,同时体现了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本文对《茶馆》的潜台词含义利用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进行了分析,主要解读了其中的四种“不合作”现象。
受话人通过这种不合作现象来摸索其潜台词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