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余姚中学 高三数学(文科)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U R =.集合{}3|<=x x A ,{}0log |2>=x x B ,则U A C B ⋂=( )A . {}13x x <<B . {}13x x ≤<C . {}3x x < D .{}1|≤x x2.若2()cos f x x α=-,则'()f α等于 ( ) A .2sin αα+B .cos αC . sin αD .2sin αα-3.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且2113724a a a π+=,则212tan()a a 的值为 ( )A .B.CD.3- 4.已知函数()sin126sin(36)cos54cos(36)f x x x x x ︒︒︒︒=-+-,则()f x 是 ( )A .单调递增函数B .单调递减函数C .奇函数D .偶函数5.已知平面向量,的夹角为1800()1,2,52-==,则α= ( ) A .()2,4- B .()2,4- C .()2,4-- D .()2,46.已知函数0)1(),0()(2=->++=f a c bx ax x f ,则“b <0”是“f (1) < 0”的( ) A .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不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7.已知0,0a b >>,a 、b 的等差中项等于12,设2x b a =+,12y a b =+,则x y +的最小值等于 ( )A .112B .5C . 92D .68.若⎪⎭⎫⎝⎛+=x x ln 1ln 21cos α,则α的值为( ) A .Z k k ∈,2π B .Z k k ∈,π C .()Z k k ∈+,12π D .Z k k ∈+,2ππ9.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AC AB AG μλ+=( λ, R ∈μ ),若0120=∠A , 2-=⋅AB ,则AG 的最小值是 ( )A .33 B .22 C .32D .4310.已知直线(0)y k x k =>与函数|s i n y x =的图象恰有三个公共点112233(,),(,),(,)A x y B x y C x y ,其中123x x x <<,则有 ( )2013学年第一学期A .3sin 1x =B .333sin cos x x x =C .333sin tan x x x =D .33sin cos x k x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横线上.1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2(2),02nn a nS a +==,则a 4= 12.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3123x y x y x y +≥⎧⎪-≥-⎨⎪-≤⎩.则目标函数z =2x +3y 的最小值为 .13.函数22()(sin cos )2sin f x x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4.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a b c 满足22()4a b c +-=,且060C =,则a 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15.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R ,2)1(=-f ,对任意R ∈x ,2)(>'x f ,则42)(+>x x f 的解集为__________16.已知函数22652,,()2ln ,x x e e x e f x x x x e⎧-++--≤=⎨->⎩(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且2.718e ≈),若2(6)()f a f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7.如图,四边形OABC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OD =3,点P 为△BCD 内(含边界)的动点,设(,)OP OC OD R αβαβ=+∈,则αβ+的最大值等于三、解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本小题满分14分)设函数x x x f 2sin )32cos()(++=π.(I )求f (x )的值域和最小正周期;(II )设A 、B 、C 为△ABC 的三内角,它们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osC =322,A 为锐角,且412-=⎪⎭⎫⎝⎛A f ,332+=+c a ,求△ABC 的面积.19. (本题满分14分)对于给定数列{}n a ,如果存在实常数,p q ,使得1n n a pa q +=+对 于任意*n N ∈都成立,我们称数列{}n a 是“M 类数列”.(Ⅰ)已知数列{}n b 是“M 类数列”且2n b n =,求它对应的实常数,p q 的值;(Ⅱ)若数列{}n c 满足11c =,()*12n n n c c n N +-=∈,求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并判断{}n c 是否为“M 类数列”,请说明理由.20.(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21n n a a a n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n b 满足()nn nb b b b a n 14444113121321+=⋅⋅----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3)若()1)1(1--=+n n n b b c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S21.(本题满分14分)函数32()3f x x x =-+,设()6l n ()g x x f x '=-(其中)(x f '为)(x f 的导函数),若曲线()y g x =在不同两点11(,())A x g x 、22(,())B x g x 处的切线互相平行,且1212()()g x g x m x x +≥+恒成立,求实数m 的最大值.22.(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a R ∈,函数()ln 1af x x x=+-,()()ln 1x g x x e x =-+(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判断函数()f x 在],0(e 上的单调性;(2)是否存在实数),0(0+∞∈x ,使曲线()y g x =在点0x x =处的切线与y 轴垂直? 若存在,求出0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实数n m ,满足0,0>>n m ,求证:nn mn e m e n ≥.高三数学(文科)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解:(1),π(2)21.解:2()6ln 36g x x x x =+- 6()66g x x x'∴=+- 依题意有 12()()g x g x ''=,且12x x ≠ 即1212666666x x x x +-=+-,∴121x x = 1212()()g x g x x x ++22121212126ln()3()6()x x x x x x x x ++-+=+ 21212123()6()6x x x x x x +-+-=+ 121263()6x x x x =+--+令12x x t +=,则2t > 6()36t t tϕ=--在(2,)+∞上单调递增 ()(2)3t ϕϕ∴>=- 1212()()3g x g x x x +∴-+>3m ∴≤- ∴实数m 的最大值为3-。

浙江省五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五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大题有32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汉武帝相关的举措有①建立“内朝”②推行“察举制”③推行盐铁官营④创立“刺史”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被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评论为“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的古代政治制度最有可能是A.宗法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3.下列对古罗马万民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各族人民而编制的法律体系B.编制与修订以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为前提C.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D.内容中也体现有自然法的思想4.战国时期,推动秦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有①推广牛耕②修建都江堰③开凿灵渠④商鞅变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5.“……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6.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B.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7.导致图1中B-C段数量激增的历史因素包括①农村的“圈地运动”②新型工厂制度的确立③新兴城市涌现④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图1:英国城市化过程曲线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

下列对此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客观上促进了城市手工业的发展 B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 .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 .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9.英、德两国在近代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余姚中学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1.【答案】(1)演变:中央派出机构演化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2分)特点:行省具有地方财政、军事、行政、司法等事权;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3分)(2)内涵: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2分)影响: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

(3分)(3)认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要给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稳定与效率的兼顾。

(2分)32.【答案】(1)不同: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4分)(2)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

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

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3分)(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3)信息: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由“不抵抗”到国共合作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

(6分) 场景:中英《南京条约》:“悲愤”、“悲伤”―中华民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

【2014绍兴一模】浙江省绍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调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绍兴一模】浙江省绍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调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调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选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

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

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

这一选官制度①是世官制度的一种②是察举制度的延伸③与门阀制度相呼应④又称“九品官人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14.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

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15.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一封《谕英国国王书》,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

这表明当时的林则徐A.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已作好防备英国武装挑衅的准备C.开始从器物上探求强国御侮之策D.仍具有天朝上国的传统保守思想16.中国政府签署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的原则,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表明A.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社会主义运动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生态C.中国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了实效17.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18.在罗马法演进过程中,有一个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过渡阶段,其间起主要作用的是A.梭伦改革的实施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C.商品经济的发展D.自然法思想的传播19.下列两幅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知的变化。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数学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数学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余姚中学 高三数学(理)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本次考试不准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Z y =∈={}5B x x =>,则 A =)(B C U ( )A.[]3,5B. [)3,5C. {}4,5D. {}3,4,52.如图,在复平面内,复数1z ,2z 对应的向量分别是 OA ,OB ,则复数12z z 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已知,αβ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则“αβ>”是“sin sin αβ>”(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4.已知cos 2θ=44sin cos θθ-的值为 ( ) AB C 1811 D 29- 5.将函数()sin 2cos 2f x x x =+的图象向左平移6π个单位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则函数()y g x =的图象 ( )A .关于直线24x π=对称 B .关于直线 1124x π=对称 C .关于点(,0)24π-对称 D .关于点(,0)24π对称6.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且满足任意x A ∈恒有()()22f x f x +-=的函数可以是 ( )A.2()log (f x x =+ B .3()(2)1f x x =-+C .()1x f x x =- D .2()(1)f x x =- 7.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2012,其前n 项和为S n ,若S 1212-S 1010=2,则S 2012的值等于 () 2013学年 第一学期A. -2011B. -2012C. -2014D. -20138.如图,函数()y f x =的图象为折线ABC ,设()()g x f f x =⎡⎤⎣⎦,则函数()y g x =的图象为 ( )A.C .9.已知函数⎪⎩⎪⎨⎧∈---∈-=)1,0[,1)1(1)0,1[,)(x x f x x x f ,若方程0)(=+-k kx x f 有两个实数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2⎛⎤-- ⎥⎝⎦B. 1,02⎡⎫-⎪⎢⎣⎭C. [)1,-+∞D. 1,2⎡⎫-+∞⎪⎢⎣⎭10.设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 满足()sin sin ABACOP OA AB B AC C λ=++,()+∞∈,0λ,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 .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请将答案填在相对应空格.11.设集合A ={x |x =5k +1,k ∈N},B ={x |0≤x ≤6,x ∈Q},则A ∩B =________.12.已知向量a ,b 满足1||=a ,2||=b ,a b a ⊥-)(,则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为 .13.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若a 7a 6<-1,且它们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则使S n >0的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y y y y14.△ABC 中,若22,sin a b C B -==,则A = ▲ .15.设=)(x f R x x x ∈+,3,当02πθ≤≤时,0)1()sin (>-+m f m f θ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6.已知函数211()()6(,1)12x f x x bx a b a a =+++>-为常数,,且8(lg log 1000)8f =,则(lg lg 2)f 的值是 ▲ .17.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为A,B ,且A B 是单元集,下列命题:①若{}A B a =,则()f a a =;②若B 不是单元集,则满足[]()()f f x f x =的x 值可能不存在;③若()f x 具有奇偶性,则()f x 可能为偶函数;④若()f x 不是常数函数,则()f x 不可能为周期函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8.已知p :28200x x -++≥,q :22210(0)x x m m -+-≤>.(1)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非p ”是“非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19.△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1cos .2a C cb += (1)求角A 的大小;(2)若△ABC 的周长为3,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20. 已知向量2(3sin ,1),(cos ,cos )444x x x m n ==,记()f x m n =,(1)求()f x 的值域和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满足(2)cos cos a c B b C -=,若()f A =ABC ∆的形状。

浙江省余姚中学14—15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浙江省余姚中学14—15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下列各项中,促使“现实本身趋向思想”的包括①郡县制②科举制③解负令④自然法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以下与右图中圆圈所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版图有关的是A.开凿灵渠,平定岭南B.修筑“自九原抵甘泉”的直道C.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任命官吏D.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对该地区进行管辖3、斜封官是非经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违反一般任命程序,是一种政治腐败的表现。

宋·李上交《近事会元·斜封》:“唐睿宗景云元年八月,以中宗时官爵逾滥,因依妃(后妃)主(公主)墨勅(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

”《明史·钱一本传》:“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

”据材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唐代存在皇帝违反既定政治制度的情况B.“密启言事”指密折制下地方刺史直接向皇帝报告的监察制度C.唐睿宗时对政治进行整顿体现了古代法治的精神D. 唐代正式任命官员需得到中书省盖印4、晚年的乾隆帝认为“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

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这句话本质上反映出清代A.监察体制完备B.官僚集团平庸C.皇权至高无上D.社会政治稳定5、下列各项为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条文,出自《南京条约》的是A.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B.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C.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其兵船之水师提督及水师大员与中国该处港口之文武大宪均以平行之礼相待D.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6、某抄本中有这样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

浙江省宁波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宁波重点中学高三期中考(历史)【考试范围】:必修一第六章——必修二第六章【注意事项】: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和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C.官僚政治趋向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公民参与城邦政治2.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当时,这一著名法典( )A.因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而制定 B.从法律上详细规范了人们的行为C.实质上始终是古代罗马的基本法 D.首次遏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3.英国法律规定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是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

其职权有:任免首相和大臣、高级法官,召开、终止议会会议,批准和公布法律等。

但法律同时规定了“国王不能犯错误”的原则,使英王须根据他的大臣的建议执行职务。

这些规定实际上( )A.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B.使国王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反映了英国法律的不完善4.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5.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最终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

6 历史-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历史-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材料中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A.血缘亲疏 B.地位尊卑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2.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3.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4.《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5.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6.“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8.洪仁玕说:“衣必洗而垢去,物必改而更新,理之自然也,所谓世之变革者……受天新命,食天新果,饮天新汁,因有自新之学,用以新民新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度余姚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第一学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4小题,每题1.5分,共51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如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A.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C.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D.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荀子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D.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4.有位历史学家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他所评价的是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5. 有人指出:权力的虚化,为英王赢得国民的爱戴而非痛恨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在贵族政治早已没落的大背景下仍然较好地维持了王室的形象,赢得了多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这实质上反映出A.“统而不治”使君主制获得新的发展 B.英国贵族政治出路在于维护王室尊严C.“统而不治”暂时维护了英国贵族政治 D.英国王室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爱戴6.右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还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叹号两侧是“外侮日寇”四个美术字。

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

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A.九一八事件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加剧B.全面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的增强C.国共已就合作抗日达成共识D.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浪潮7.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

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

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

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

得年仅三十有六。

壮志未成,遗恨太行……”不能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 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C.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8.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9.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中美、中英的新约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

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

”材料中“中美、中英的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是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 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10.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

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

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1. 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

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的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

”材料不能表明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B.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C.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12.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13. 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反映出那时的公民社会是A.平等社会 B.民主社会 C.等级社会 D.专制社会14. 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C.权力制衡原则D.两院制原则15. 前不久,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

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女王的态度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16.杰斐逊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以下成果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7. 右图为1987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两极格局瓦解,美日争锋C.美日在贸易领域展开激烈争夺D.日本实力大增,挑战美国霸权18. 学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

”这是说A.历史研究是察觉未知的秘密 B.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C.历史研究是拼接历史与现实 D.历史研究是追索历史原因19.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20.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 年代和1930 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②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A. ①②④B. ①②C. ①④D. ②③④22.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日内瓦会议有关材料B.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2003年胡锦涛出席会议有关材料C.中日建交——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D.中美建交——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23.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2002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

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 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24.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A.法治原则B.集体决策C.直接参政D.轮番而治2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A.《权利法案》 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26.某西方学者写道:“《国际歌》呼吁他们起来的有名的‘饥寒交迫的奴隶’,乃是与电灯、马克西姆机枪和‘科学’的种族主义同时的维多利亚后期的现代发明。

”作者试图说明A.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 B.工人运动兴起C.工业化进程加速 D.工业文明成果主要集中于英国27.“牙行”是清代寄生于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居间经纪行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向买卖双方抽取牙佣(佣金), 牙行种类很多,如米行、豆行、布行、丝行等约有三百余种。

“牙行”的出现A.是手工业分工的细化 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避免了同行业间的竞争28.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

这些措施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29.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30.1962年,中国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