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4课构建和谐社会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4课教案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第十四 课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共建共享
二
经济政治与社会
认知目标: 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 义。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科学发展观的 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理解科学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 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运用目标: 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的各项活动,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中的不和谐因素。
完成一份倡议书。
经济政治与社会
关于建设和谐校园的倡议
同学们: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我们 全体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 。 (3) 。 (4) 。 (5) 。 …… 同学们,建设和谐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 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倡议人:
经济政治与社会
青少年怎样做才能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经济政治与社会
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1、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承 担责任
有哪些责任? 最大的责任是什么?
经济政治与社会
2、从身边事做起,从构建和谐校园做起
请同学们说说和谐校园应该是什么样的? 自己应该为构建和谐校园做些什么?
经济政治与社会
这一切都因为:
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党中央倡导、 全国上下贯彻落实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发展观,坚持
经济政治与社会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 “三 个代表”重要思 想既一脉相承又 与时俱进的科学 理论。
第14课构建和谐社会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增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同感和追求。
学习任务
描 述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共享共建
教学情境
创 设
讨论、交流和归纳,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法、创设情境法阅读法、讨论法
以上六条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它们需要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不断提高和完善,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学习,我们要增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同感和追求,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课讲解
一、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①、“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
知识延伸: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整体飞跃。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必然结果。
总课时号
班级
科目
经济政治与社会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地点
教室
课题名称
第14课构建和谐社会
课时数
2
背景分析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训讲义-精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训讲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训讲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祔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六个更加”,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的文件第一次将“和谐”二字写进了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发展主线目标,在今年春天被勾勒得日渐清晰,一个指导绘制和谐社会的重要文件——《讲话》,在炎炎夏日出台,并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播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蓝图上,“和谐”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自从“和谐”一词提出后,一浪高过一浪,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旋律,最近省委出台了文件。
回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xx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的五大任务,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
20xx年2月19日,中央举办和谐社会高级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点讲话。
20xx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组织20次集中学习,重点研究和谐社会的问题。
60多位专家走进中南海讲课。
20xx年3月,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作了报告,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作了重点讲话。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构建和谐社会最新课件

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和谐”概念的 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著名的“黄 金分割”原理,有两句著名的哲学格言: “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 最美的──和谐”。 赫拉克利特认为, 差异与对立才是造成和谐的原因。在他 看来,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和谐,万物 “既是和谐的,又不是和谐的”。
构建和谐社会最新课件
构建和谐社会最新课件
胡锦涛在2005 年“2·19”讲话中提出的建设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就是广义的和谐社会。 在这个讲话中,他首次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属于“社会建设”范畴的命题, 提出这一命题意味 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已 经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这里的社会建设就是从狭义和谐社会层次上讲的。
三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前者讲 的是进取精神,后者讲的是宽容精神。而所谓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就是内在地包含了 “和”的内涵、“和”的理念。
四是和谐社会状态的憧憬,《礼记》中提出了 “大同”理想,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太平天国 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直至康有为的《大 同书》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体现了一 种对平等、富裕、文构明建和、谐社和会最谐新课件的社会的美好追
构建和谐社会最新课件
4、和谐具有相对性
和谐与不和谐始终是相伴而生、同时存 在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没有绝 对的和谐,也没有绝对的不和谐。社会 是否和谐,并不是看是否彻底消除了不 和谐因素,而是看整个社会的和谐因素 是否占主导地位,特别是一些关键的领 域、环节是否比较和谐。所以,我们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指望达到 一种绝对和谐构的建和状谐社态会最。新课件
构建和谐社会_PPT

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 得到充分发扬,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得 到切实落实,各方 面积极因素得到广 泛调动
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 协调,人民内部矛 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得到正确处理,社 会公平和正义得到 切实维护和实现
安定有序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 健全,社会管理完 善,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四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来看和谐社会的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 蓝;森林的和谐,是披 一身绿;阳光的和谐, 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 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 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 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 —每一份友情,每一丝 快乐,每一片希望,每 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 感觉。
(一)从历史联系和现实根据中 看和谐社会的内涵
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一 直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宁、和谐。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历史。
现今社会存在不和谐因素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增加 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 加剧 社会成员分化和流动日趋激烈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因素在不断增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课件

2021/3/10
22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位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 劳动者的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2021/3/10
23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 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 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 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 格局。
设、社会管理的思想
和理论,毕达哥拉斯
认为,“整个天就是
一个和谐”。赫拉克
利特认为,和谐产生
于对立的东西。蕴涵
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
2021/3/10
的思想。
8
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 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2021/3/10
2021/3/10
13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 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 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 指导方针。
2021/3/10
14
2005-2-19中央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 讲话。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
社会,应该是民主法
2021/3/10
24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 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 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 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梳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梳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方向和目标。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安全、公正和效率、群众和创新等内在要素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安居乐业、充分享受和谐生活、生态环境良好、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
其中,1.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2.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基点;3. 公正和效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轮驱动”;4. 群众和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5. 生态环境良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6. 国家长治久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问题。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各类市场机制,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 社会建设问题。
以完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推动制度创新和社会文明进步;3. 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治理、保护、修复和建设等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全面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4. 文化建设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文化,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政治体制和制度建设问题。
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6. 国家治理问题。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和能力建设。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措施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推进以下方面:1.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和政治保障;2. 科学制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和有效的制度安排;3.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4. 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质;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6.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国家竞争力;7.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