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制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疗药品)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制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疗药品)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制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制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生物制药及相关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总体要求:

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制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运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运用韩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8、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9、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中国2年,韩国2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计入总学时。

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与主要课程说明

(一)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二)主要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课程编号:11552008学分数:6总学时数:108

本课程全面叙述了基础生物学的内容:生命的化学、细胞和酶、生化途径、遗传基础、细胞分化与分裂、经典遗传学、进化与生态、生物多样性、生理、营养与代谢,物质与能量交换、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等。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普通生物学》吴相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基础生命科学》吴庆余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11552006学分数:4总学时数:72

生物化学是生物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包括下列四方面的内容即l、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功能。2、能量的释放、转变和储存的代谢过程。3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4、代谢的调节、控制。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生物化学》(上,下),沈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聂剑初、吴国利、张翼利、杨绍钟、刘鸿铭,高

等教育出版社,1988

《生物化学》,王镜岩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聂剑初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课程编号:115520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学分数:4总学时:72

本课程介绍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生态、微生物遗传育种,菌种保藏、传染和免疫、分类等基础知识。实验包括形态观察、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自然界纯种微生物分离,细菌检查及其生理生化反应,菌种保藏等。使学生掌握普通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机能。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课程编号:11552010学分数:4总学时数:72

主要内容:本课程介绍人体及高等动物(侧重哺乳动物)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生理机能,亦专章

介绍神经肌肉组织的细胞生理学。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生理学》(第七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动物生理学》欧阳五庆主编,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人体生理学》蒋正尧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5、课程名称:药理学课程编号:11552012学分数:3总学时数:54

主要内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药理学》(第5版),李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药理学》(第1版),刘国卿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Pharmacology》(第1版),Dawson,JamesS.主编,Edinburgh:Mosby,2002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统筹规划,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加强,内容包括军事教育、开放性实验、各类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实践性教学中要加强创新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军事教育:通过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2.入学教育:通过校纪校规与专业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并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3.毕业教育:通过系列就业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帮助学生适应身份转变。

4.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了解社会实际,撰写调查报告,考察学生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能力,增进学生对社会认识。

5.专业实验教学: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验课教学列入课程教学计划,开放性实验列入课程外实践教学环节)。

6.课程论文与课程设计:围绕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撰写学期论文或进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7.各类实习: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单位进行,熟知相关专业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

8.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本科专业论文写作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参加毕业答辩,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9.科研训练:学生通过参加教学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自己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及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六、有关说明

1.创新学分的认定办法

学生科学研究成果或自己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成果,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并计入选修课学分。科学研究成果学分: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4学分,其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2学分;科技创新成果学分:学生参加全国和江苏省举办的各种科技及人文社科等大赛取得各种等级奖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获国家级一等奖者计4学分,获国家级二等奖者计3学分,获省级一等奖者计2学分,获省级二等奖计1学分。重复获奖以最高奖项计算,同时以上创新学分可计入公共选修课学分。

2.学时与学分的换算办法

学时/学分的折算全校统一,理论课1学分按17-18课时来规定课程的学时数,包括任意选修课在内的所有理论课统一按以上标准来计算,同时总学时、总学分要符合学校的规定,

3.课程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计算办法

课程外实践环节按1学分/周计算。

4.第5-8学期课程由韩方制定。

执笔人:袁俊

审批人:陈全战

日期:2007.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