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纪录
从“玩命”到救命的200年探险记——纪录片《手术两百年》观后感

63如果一位医生对你说:“我不知道你得了什么病。
我可以帮你打开身体看看,但是我也不确定一刀下去会发生什么。
”你是否会当场愣住?然而,这是存在于15世纪以前的真实对话。
当时,没有人了解人体构造,医生们并不被允许随意解剖尸体。
于是,医生们只能通过解剖猪、牛、羊等动物的尸体来推测人体的构造。
直到14世纪,为应对席卷欧洲的黑死病,教会取消了解剖尸体的禁令。
随后,人们开始研究尸体,慢慢窥探到了身体的秘密。
终于,在16世纪,医生维萨里发表了《人体的构造》一书,这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之作,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开始。
那么,什么时候有所谓的现代手术呢?我们大概可以这么来界定:在人类解决了麻醉、止血和消毒之后。
这三大“手术之基”的背后,有着不少的故事。
比如,麻醉药品出现之前,在一些体表的手术中,减少手术时间是最好的止痛方法。
英国医生李斯顿就以手术速度快著称于世,他最快的一次手术仅用时28秒。
有一次,他在给病人做手术的过程中,切到了助手的手指,导致助手失血过多而死,后来,这台手术的病人因为术后感染而死亡,而观看这场手术的一位现场观众被吓到心脏病犯了,也死了,于是就产生了一场手术死了三个人的荒诞故事。
1842年,莫顿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去到波士顿从事牙医工作,因无法忍受病人拔牙时的尖叫声,莫顿尝试用乙醚在自己和宠物身上做实验,一段时间后终于找到合适剂量,使病人暂时昏过去但不至于因此丧命。
1846年,莫顿在一家医院向世人展示麻醉成果,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无痛手术,手术成功的消息很快传至世界各地,无痛手术从此造福人类。
止血也是手术中的重要事项。
公元2世纪,有医生开始采用烧灼的方式止血,这种方法让人极其痛苦且容易造成感染,却一直沿用到中世纪。
你知道吗?最早的外科医生是部分理发师的一个“兼职”身份。
当时,理发师因为经常刮伤客户皮肤而随身携带止血工具,于是以前取得医疗理发师执照的理发师还会进行拔牙、截肢等操作。
据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理发店门前那种旋转的红蓝色灯柱有着与之相关的意义,即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灯在转,说明正在手术。
宫腔镜手术记录模板

宫腔镜手术记录模板(2010-07-04 14:29:32)转载原文标签:转载原文地址:宫腔镜手术记录模板作者:wzzblog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手术日期参加手术人员手术名称: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术前诊断:子宫颈赘生物(子宫粘膜下肌瘤分娩)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麻醉者手术经过;1.麻醉成功后,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见宫颈管内有一3*3*3CM大小赘生物,探及子宫深8CM 。
宫腔镜检查见:子宫腔内少许内膜样组织漂浮,于子宫底前壁见一粗约1.5cm大小的赘生物蒂部,用电切圈电切赘生物蒂部将赘生物取出,电凝创面止血,小刮匙搔刮宫腔刮出少许内膜样组织,术毕宫腔镜检查,宫内未见明显赘生物,创面无活动性出血。
2.手术顺利,书中出血50ML,输液1000ML,导出清凉尿液400ML术后情况:术后安全返回病房,回房时血压119/59MMHG,脉搏83次/分,继续输液,抗炎,止血处理,望下班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标本送检情况:切下赘生物切开见漩涡样结构,送常规病理检查。
手术记录姓名科别病舍床号住院号码男、女、年龄:地址:电话:罹病后距入院经过时间:天小时分,急诊入院是否:入院诊断:手术前诊断:手术后诊断:手术名称: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手术:施行手术医师助手医师:麻醉:局部、腰椎、全身、其他(圈出是的一项)麻药名称:麻醉专门名称:施行麻醉医师:手术开始至终了共费小时手术日期及时刻:记录医师:手术情况:麻醉生效后,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探宫腔7cm,扩宫口4-10号置宫腔电切镜,见宫腔内子宫下段右前壁粘膜下子宫肌瘤约3×2cm,表面光滑,子宫底部及前后壁粘膜完整。
于肌瘤游离缘开始依次以电切环削切瘤体,配合卵圆钳钳夹出瘤体碎片,再次探察切削蒂部,无活动出血后,术毕。
手术顺利,麻醉满意,血压平稳,120/70mmHg,少量出血约10ml,入10%GS4500ml,出4000ml,采用单极电切功率70W,切除组织送病理,静脉补液500ml,膨宫压力120mmHg。
内外踝骨折手术记录范文

内外踝骨折手术记录范文手术日期:20XX年X月X日手术医生:XXX手术名称:内外踝骨折手术手术部位:左踝手术记录:患者为一名XX岁的男性,因意外摔倒导致左踝内外侧骨折,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认为内外踝骨折,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前,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
采取清洁消毒措施,覆盖好手术区域,进行了术前标记。
切口选择:本次手术采用内外踝切口,于内踝上方和外踝下方各做一切口。
首先在内踝上方做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骨折端。
然后进行骨折复位,采用牵引法辅助复位。
复位后,用导线进行骨折固定。
然后在外踝下方做切口,同样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骨折端。
进行骨折复位,并用导线进行固定。
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避免损伤。
术中出血较少,血管、神经等结构未见明显损伤。
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区域进行了冲洗,清理创面,排除血肿和血栓。
然后进行皮肤缝合,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闭合。
术后,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部位情况及疼痛程度。
术后第一天进行X线片复查,确认骨折复位情况良好。
术后第三天,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教育患者关于术后伤口护理、康复运动等的注意事项。
术后一周,患者进行了拆线,伤口愈合良好。
总结:本次内外踝骨折手术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得当,遵守医嘱,伤口愈合良好。
术后需要注意避免受力过重,避免扭伤等情况,合理进行康复锻炼。
定期复查,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意见。
以上为内外踝骨折手术记录范文,该手术记录详细描述了手术操作过程和术后管理情况。
手术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手术过程,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手术细节,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同时,手术记录也是医疗纪录的一部分,对于医疗事故的判定和医疗纠纷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务人员在书写手术记录时应准确详实,避免模糊不清的描述,确保文档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手术记录登记本范文

手术记录登记本范文手术记录登记本是医疗机构用于记录、管理和存档所有手术相关信息的重要文书。
它是手术过程管理的核心文件,对确保手术安全、保证手术质量、促进医患沟通和医患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手术记录登记本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详细介绍。
手术记录登记本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手术医疗机构基本信息、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基本信息、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名称和术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操作和器械使用、手术出血情况、术中意外事件、手术结束时间、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等等。
1.促进医患沟通和医患信任:手术记录登记本能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手术操作的方法、器械的使用情况、出血情况、术中意外事件等。
医生可以根据手术记录登记本,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整个流程,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2.保证手术安全和质量:手术记录登记本能够记录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基本信息,有助于确保手术操作人员具有合格的资质和经验。
同时,手术记录登记本中的手术名称、切口、时间、麻醉方式以及器械使用等信息能够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
3.术后追踪和处理:术后记录在手术记录登记本中可以详细记录术后处理情况、术后并发症等重要信息,为术后追踪和处理提供依据。
例如,手术出血情况的详细记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早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4.数据分析和质量改进:手术记录登记本中的手术操作、麻醉方式、器械使用和术后并发症等信息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重要的数据源,供医院管理者和临床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质量改进。
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医务人员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的空间,从而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手术记录登记本的完善与管理需要严格遵守医疗纪录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与手术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
大隐静脉手术纪录

姓名性别年龄日期住院号
手术前诊断:
手术后诊断:
手术名称:
手术医师:助手:护士:
麻醉方法:剂量:麻醉医师:
手术时间:时分开始时分结束
体位:皮肤消毒切口
手术所见及步骤:
患者仰卧术台,麻醉显效后,碘伏常规消毒术区皮肤,铺巾覆盖。
取腹股沟下2cm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在股动脉内侧切开浅筋膜,见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用止血钳分离出大隐静脉主干,在大隐静脉后方引入两根7号线,在距股静脉0.5-1.0cm处双重结扎大隐静脉,在结扎线的远端钳夹两把止血钳,在钳间切断大隐静脉,近端用4号线在加固结扎,远端血管内插入血管探子,沿静脉向下推进,约15cm处在皮表触摸到探子头后,在相应处的皮肤另作一小切口,显露该处静脉,在探子头部上下端结扎并在结间切断血管。
同法再向前推进约15cm,同法钳夹结扎切断血管,切开胫前近踝部迂曲扩张的浅静脉的各处皮肤,找到迂曲扩张的浅静脉,剥离,剔除之,残断结扎,壁厚充血水肿炎症重。
于小腿外侧、术前标记的、扩张较轻的静脉予以皮下缝扎。
查无活动性出血,纱布器械如数后,缝合各处切口。
整个右下肢用弹力绷带均匀用力包扎。
术中患者平稳,出血少,术后安返。
剥离出静脉呈家属过目后送病理。
手术终了时病人情况:良好尚可休克病危
病理标本肉眼所见:
医师签名:。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

普外科所有手术记录普外科(general surgery)是临床医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人体各个部位的手术治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普外科手术记录,以便了解普外科手术的范围和内容。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因慢性胆囊炎引起的胆囊结石来就诊。
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通过腹腔镜技术,用术器穿刺腹壁,插入腹腔镜器械,解剖胆囊组织,切除胆囊并修复胆管。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2.胃切除术患者因胃癌需要进行胃切除术。
手术采用开腹方式,切开腹壁,定位胃癌病灶,切除胃体和部分邻近淋巴结,并对断端进行吻合。
手术中注意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操作规范,术后进行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
3.肠道吻合术患者因尿路结石导致肠梗阻,需要进行肠道吻合术。
手术采用腹腔开放方式,切开腹壁,解剖梗阻部位,并进行肠道切除和吻合。
手术过程中注意术中保温、有效切断止血点,术后加强监护和条件下引流。
4.疝气手术患者因腹壁疝气来诊。
手术采用开放手术方式,通过切开腹壁,揭开皮下组织,复位脱垂的脏器,修复腹壁缺损,并加以缝合。
手术中注意避免受损血管和神经,术后患者应保持活动量适当和恢复饮食。
5.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因右侧乳腺肿块来就诊。
手术采用开放方式,在麻醉状态下,剖开皮肤和腺体组织,找到肿瘤,将肿瘤和部分周围组织切除,并进行淋巴结清扫。
术后注意术后转归,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和放疗。
6.肛裂手术患者因肛裂引起的疼痛和排便不适来诊。
手术采用开放方式,麻醉状态下,通过切开肛门周围组织,将肛裂缝合,并进行术后伤口护理。
手术中需注意避免伤及肛门括约肌和其他重要组织。
7.甲状腺手术患者因甲状腺结节来就诊。
手术采用开放方式,通过切开颈部皮肤和组织,定位到甲状腺结节,切除结节并进行术后出血止血和伤口缝合。
手术中需注意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避免损伤。
以上只是普外科手术的一小部分范例,其中包括了腔内手术和开放手术,涉及到人体不同部位的手术治疗。
每个手术都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和操作技术。
共和国第一例小肠移植记实

共和国第一例小肠移植记实作者:陈馨陈识金来源:《祝您健康》1995年第11期1994年3月12日,我国著名腹部外科专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年逾七旬的黎介寿教授亲自主刀,为女患者杜新平切除了病变的小肠后,换上了2.5米长的异体小肠。
手术持续了整整11小时,一切都很顺利。
术后12小时,杜新平就能坐起洗漱,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均趋稳定,移植的异体小肠血运良好,已开始蠕动。
术后第3天,杜新平就急不可耐地下了床,缓缓走到病房的阳台上。
第9天。
杜新平可以进食了,黎教授亲手熬了一小锅米汤,端到她床前。
已经两年多没有吃过东西的杜新平,嗅到米汤的香味,真想一口喝下去。
可是,米汤入口,却怎么也咽不下——她已经不习惯吞咽食物了。
望着黎教授慈爱的目光,她使劲往下咽。
黎教授满意地安慰:“行了,以后会习惯的。
”一个多月过去,她终于又习惯了“吃”。
“再后来”,杜新平说,“我就变得特别馋了,什么都想吃,吃什么都觉得香。
有一次,我馋得实在忍不住了,偷偷啃起了猪蹄,不巧被黎教授发现了,真担心他会训我,谁知他笑眯眯地看着我吃,还问我香不香。
唉,多少年没这口福了,能不香吗!”说着,杜新平俏皮地眨眨眼睛,“格格格”地笑出了声。
这笑声,是对黎教授和李宁硕士突破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纪录的最高褒奖,也显示着她作为共和国第一个“换肠人”的无比幸福和自豪!黎介寿教授是一位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著名医师。
在治疗肠扭转、肠瘘取得成功和创立了营养支持学的基础上,他又向一个新的医学高峰——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攀登了!器官移植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医学水平的标准。
而在器官移植中,又数小肠移植难度最大。
因为小肠中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排斥反应非常强烈,而且极容易感染,手术后功能不容易恢复。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肾脏移植已经进行了23万多例,肝脏移植进行了2.7万多例,而小肠移植,自1988年首例成功以来到1994年国际上手术成功者不足百例。
手术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要求

手术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要求一手术记录书写要求⒈手术记录是指手术者书写的反应手术的一般情况,手术经过,术中发现以及处理等情况的特殊纪录,应当手术后24小时内完成。
特殊情况下有第一助手书写,应有手术者签名。
⒉手术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内容包括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科别、病房、床位号、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指导者、手术者及助手姓名、麻醉方法、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处理等。
严格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和记录。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应记录以下内容:⑴术时患者体位,皮肤消毒方法,消毒巾的铺盖,切口方向、部位、长度、解剖层次及止血方式。
⑵探查情况及主要病变部位、大小、与邻近器官或组织的关系;肿瘤应记录有无转移、淋巴结肿大情况。
如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时,更应详细记录。
⑶手术的理由、方式及步骤,应包括离断、切除病变组织或脏器的名称范围,修补重建组织与脏器的名称,吻合口大小及缝合方法,缝线名称及粗细号数;引流材料的名称、数目和放置部位,吸引物的位置及数量;实用的人体植入物及各种特殊物品的名称、型号、数量、厂家等(术后将其标志产品信息条形码贴入病历)。
手术方式及步骤必要时绘图说明。
⑷术毕敷料及器械的请点情况。
⑸送检化验。
培养、病理标本的名称及病理标本的肉眼所见情况。
⑸术中患者耐受情况,失血量,术中用药,输血量,特殊处理和抢救情况。
⑹术中麻醉情况,麻醉效果是否满意。
⑺如改变原手术计划,术中更改术式、需增加手术内容或扩大手术范围时,需阐明理由,并告知患方,重新签署手术同意书后方可实施新的手术方案。
⒊手术者仅1人时,手术记录由手术者书写并签名;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必须有手术者审阅签名(包括外请专家手术时)。
⒋一台手术需由多个科室、、多名手术者完成时,由手术者分别书写所做手术的手术记录,不能由一名手术者全部书写。
二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要求⒈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是指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的病程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
梁
家 镇
医
院
住院号
手
术
记
录
姓 名 : 信忠豪 性 别 : 男 年 龄 : 9 岁 临 床 诊 断 : 手 术 前 : 睾丸鞘膜积液 术 后 : 睾丸鞘膜积液 病理诊断: 无
手 术 日 期 : 2013 年 1 月 6 日
标本送病理:否
手 术 名 称 : 睾丸鞘膜翻转术 手术者 邵岩 助手 王国平 60 分 钟 术中输血 0
手术时间:共用 0 小时 麻 醉 方 法 : 硬膜外麻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取睾丸正中线旁切口,逐层切开皮 皮肤、皮下组织、睾丸包膜,逐层分离睾丸包膜,彻底止血。后因积液过多,包块过大,随打开包块包 装 订 线 膜,放出大量淡黄色液体,约 100ML 左右。后翻转鞘膜,切除多余鞘膜。暴露睾丸,检查睾丸,睾丸 大体形态可,因长期浸泡颜色略苍白,于基本正常,放回睾丸,加以固定。检查无出血渗血点。后逐层 关闭包膜、皮下组织、皮肤。放置引流条。术中出血约 5ML 左右,输液 500ML,手术顺利,安返病房 。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记录者: 记录时间:2013 年 01 月 0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