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_迪伦_戴上了桂冠的摇滚诗人

合集下载

鲍勃_迪伦 Bob Dylan

鲍勃_迪伦 Bob Dylan

1Bob Dylan鲍勃•迪伦Bob DylanBob Dylan 的原名是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5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的杜勒斯(Duluth),6 岁时全家移居到一个叫希宾(Hibbing)的靠近矿区的小镇上,少年时期的Dylan 只不过是一个喜爱音乐的平凡男孩,对乡村乐感兴趣。

以Hank Will-iams, James Dean, Woody Guthrie, Robe-rt Johnson 和ARTHAR Rimband为偶像。

直到14岁时,Dylan在戏院里看到了《Blackb-oard Jungle》中的摇滚狂热,从此他发现了音乐的另一种功能——它的社会学效应。

摇流乐的歌词使人振奋,反映着青少年的个性、野心与叛逆。

自此以后,希宾小镇再也拴不住他的心了。

1961年1月,Bob Dylan从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并来到纽约Cate Wha 民谣音乐城(Folk City)和煤气灯(Gaslight)等著名的表演场所演出。

由于Dylan的民谣歌曲受到知识分子的喜爱与支持,CBS的制作人John Hammond 与他正式签定了合约,不久Albert Closeman 担任了Dylan 的经纪人。

此刻的Dylan是民谣风暴的煽动者,CBS 公司旗下最受重视的新人,也是年轻一代民谣歌手中最具潜力、呼声最高的艺人。

Bob Dylan 的处世作《Bon Dylan》于1962年发表。

其中收录了Woody Guthrie 推崇的《Song T o Wood》和谈纽约生活感触的《Talking New York》,整张专辑的风格,带有浓厚的Woody Guthrie式民谣气息。

另一方面Dylan 也采取客观的立场,来审视当时政治及社会事件,创作了不朽名曲《Blo-wing Changin》,一跃而成为超级巨星。

Bob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以传统旋律为基础的,后来逐渐吸取了乡村音乐的因素和黑人音乐并加以创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 世界上的一个巨大谜团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 世界上的一个巨大谜团

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开时,整个世界震惊了,空气中仿佛自带背景音乐,播放着他最著名的那首歌《答案在风中飘》。

但听说鲍勃·迪伦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文:寒一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世界上的一个巨大谜团鲍勃·迪伦Bob Dylan ·港台 C ELEBRITY名人之巅也是,说到底,鲍勃·迪伦也只是个歌星。

怎么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

可是文学有多样式的,歌词写作也是其中的一种。

瑞典诺贝尔的那些人认为鲍勃·迪伦是一位表演的诗人吧。

反正诺贝尔奖文学奖的颁奖词中称,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

但听说,鲍勃·迪伦拒绝领奖。

鲍勃·迪伦在有过一次公开亮相,是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场演唱会上。

当时现场歌迷以欢呼等方式请他对获奖做出一些回应,但是鲍勃·迪伦始终没有说话。

而在演唱会的最后,他加唱了一首歌,歌名叫做why try to change me now《为什么现在试图改变我》。

歌词是这样——……People talk人们七嘴八舌,People stare人们目光似剑,So I try好吧,我妥协,But that's not for me但我还是做不地跨界串门子。

来“村子”之前,迪伦就熟读了民歌手伍迪·格斯里的传记。

迪伦在他身上听到了民歌的质地,爱上了他流浪者的形象。

他说:“伍迪是个激进分子,而我想成为那样的人。

”他甚至去新泽西的医院探望病重的伍迪,唱歌给他听,还为他写了一首歌。

迪伦比“村子”里任何人都用功。

他的主修学科当然是民歌,但他也在麦杜格街的酒馆中吸收各种音乐精华,在十二街的艺术电影院看费里尼和其他欧洲电影,在布里克街的咖啡馆中倾听社会主义者和“安那其”(英文无政府主义的音译)激辩革命道路,在朋友家的书房阅读大量的历史、艺术与文学著作,并和女友苏西终日埋头在剧场和博物馆。

鲍勃_迪伦_一位摇滚艺术家_诗人的生平_滕继萌

鲍勃_迪伦_一位摇滚艺术家_诗人的生平_滕继萌



的迪 伦 也 不 再 是 狭 义 上 的 摇 滚 歌 手 而 是 作
r o c 为 具 有社 会 意 义 的 摇 滚 诗 人 (
“ ”
( m e d ia
p
o e
t
) 鲍勃
,
·
迪 伦 和 他 的 创作 值

k p
) 活 e t o
得 我 们做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和 探 讨
( 作 者单 位
,
1970
年美 国 著 名 高 等 学 府 普林斯 顿 大 学 年
,
·
大 学 时 代是 迪 伦 生 活 的转 折 点 这 时 的 迪 伦
正式 授 予 迪 伦 名 誉 音 乐博 士 学 位 ;
接 触 了 大 量 欧 美各 国 杰 出 现 代 派 诗 人 的作
品 其 中 尤 以 五 十 年代 美 国 垮 掉 的 一 代 诗
,

,
承 了美 国 民 谣之父 伍迪
G
u
加思 里 ( w o
,
d y
美 国 青年 也 不 再 是 社 会 的 狂 热 反 叛者 他 们
开 始 重 返 主流 社 会

t h
r

ie ) 等 人 开
创 的 现 代 民 歌 传 统 即 民歌

:


,
并 呈 现 出 某 种 哲理 性
,
·
应 为 正 义 之声
T h
o
托 马斯

( Dl y n a
-
美 国 流行 乐 坛 的 著 名 摇滚 诗 人 布鲁 斯 林
思廷 (B

斯普

m

鲍勃_迪伦_戴上了桂冠的摇滚诗人_陆正兰

鲍勃_迪伦_戴上了桂冠的摇滚诗人_陆正兰

的原罪观 》(Dylan's Visions of Sin),将 迪 伦 称 为 “当
代人的歌曲。 无数的年轻人 因 为 听 到 鲍 勃·迪 伦 的
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迪伦的文学意义在于他
吟唱才开始抱起吉它,吹响口琴,开始他们新的生
完全唤醒了游吟诗人的传统,他的歌词不仅源于文
活。 迪伦的演唱常常简单得让人吃惊,只有一把吉
嘿! 手鼓先生, 为我唱一首歌吧, 我早已失去倦意,也已无家可归, 嘿! 手鼓先生, 为我唱一首歌吧, 在这铃铛相伴的早晨,我愿随你而去。
这首被认为迪伦最具思想性的歌,用一种伤情 而浪漫的调子,唱出了迪伦心中的理想和渴望。 鲍 勃·迪伦的嗓音有点特殊,比 当 时 的 其 他 歌 手 ,例 如 甲 壳 虫 (The Beatles) 或 西 蒙 和 加 芬 克 (Simon & Garfunkle)的甜美,他的乐器配置也相对简单。 但他 的声音中有一种愤怒而孤独的情绪,这可能正是美 国迷惘的青年人所需要的,是时代使他唱出了这样 的声音,或者说,他的歌是时代的脉搏声,是美国年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 才可以称之为好汉?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 才能在沙滩上安息? 炮弹还要呼啸几时, 才能真正销声匿迹?
·词坛文丛·
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把吉他,三个和弦和一把口琴,盖过了编曲 华丽、结构复杂的歌,迪伦用歌声宣告了一个迷惘、 愤怒和抗争的新时代正在诞生。 二十出头的迪伦写 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好歌,人们惟有赞叹这是天才的 奇 迹 。 此 专 辑 中 的 《 大 雨 将 至 》 (A Hard Rain's Gonna Fall), 歌词明显深受法国 19 世 纪 象 征 派 诗 人兰波的影响,充满多种意象和比喻。
!!!!!!!!!!!!!!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背景介绍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每年由瑞典学院评选和颁发,以表彰在文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

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为了文学界的殿堂,被公认为是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鲍勃·迪伦(Bob Dylan),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鲍勃·迪伦简介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出生于1941年5月24日,是美国著名的民谣歌手、诗人和作曲家。

他以其深情的歌词和抒情的演唱风格而闻名于世。

迪伦的音乐创作深受美国民谣、蓝调、摇滚乐和乡村音乐等各种风格的影响,他的作品融合了各种音乐元素,创造出了独特而多样化的风格。

迪伦的歌词富有哲理和社会评论,抨击了战争、种族歧视、社会不公等问题,因此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批评家。

他的创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由、宗教等,而他对音乐和歌词的创新也使他在音乐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议颁发给鲍勃·迪伦的诺贝尔文学奖决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有人认为迪伦的音乐作品确实有着深度的歌词和社会批判性,他的创作为整个音乐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

同时,迪伦的歌曲被广泛地演唱和传唱,他的创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然而,也有人对这一决定表示质疑。

他们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应该奖励的是纯文学作品,而不是音乐作品。

由于迪伦的创作是音乐和歌词的结合,有人认为他不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奖励标准。

这一争议也引发了对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标准的讨论。

有人主张扩大文学奖的范围,将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纳入考虑范围,以更好地反映当今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坚持纯文学作品的评选,以保持诺贝尔文学奖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迪伦获奖的意义不管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持何种观点,迪伦获奖无疑对音乐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鲍勃·迪伦诺贝尔获奖致辞全文内容含翻译

鲍勃·迪伦诺贝尔获奖致辞全文内容含翻译

鲍勃·迪伦诺贝尔获奖致辞全文内容含翻译推荐文章为什么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热度:中国获得诺贝尔奖人士的成功故事热度:初中阶段百年孤独读后感热度:西湖大学成立大会5名诺贝尔奖得主 70余位国内外校长出席热度:诺贝尔文学奖停发新学院文学奖即将揭晓热度:报报道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机构瑞典文学院5日在其官方网站宣布,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终于向瑞典学院提交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有资格领取800万瑞典克朗。

他的演说音频已由诺贝尔官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鲍勃•迪伦都说了些什么呢?下面Sara小编给大家分享了鲍勃·迪伦诺贝尔获奖致辞的全文内容,欢迎阅读!鲍勃•迪伦缺席诺奖颁奖典礼,通过音频发表获奖感言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机构瑞典文学院5日在其官方网站宣布,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终于向瑞典学院提交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有资格领取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他的演说音频已由诺贝尔官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感言里,鲍勃·迪伦调侃道:“如果有人告诉我,我有那么一丝希望获得诺奖,那我会认为这跟我能站在月球上的概率是差不多的。

”对于“我的创作是文学吗?”这个问题,他本人亦是充满怀疑的。

鲍勃迪伦获奖致辞一个歌手对我创作的是文学深表怀疑。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机构瑞典文学院5日在其官方网站宣布,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终于向瑞典学院提交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有资格领取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他的演说音频已由诺贝尔官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出人意料,得奖的是美国著名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Bob Dylan)。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给词曲创作人。

不过,对于迪伦获奖,各方反应不一。

瑞典文学院的理由是,迪伦“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里,创造了新的诗意表现手法”。

13日,当瑞典文学院在记者会上宣布迪伦获奖的消息时,现场的记者都大吃一惊,过后才报以热烈掌声。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

跨界诗人鲍勃·迪伦跨界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

作为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创作人之一,迪伦凭借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歌词,在音乐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

除了在音乐上的成就之外,迪伦还以其非凡的才华在文学领域也崭露头角,被誉为“跨界诗人”。

鲍勃·迪伦1941年出生在明尼苏达州,从小就展现出音乐和文学方面的天赋。

他的音乐风格融合了民谣、布鲁斯、乡村、摇滚等多种元素,开创了全新的音乐风格,深受乐迷喜爱。

在创作歌词方面,迪伦更是与众不同,他的歌词充满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被誉为“文字的诗人”。

迪伦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象和政治议题的关注,他通过音乐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1960年代,正值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迪伦的歌曲《Blowin' in the Wind》等一系列作品,成为了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代表歌曲,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社会改革的行列。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图腾。

迪伦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他还尝试涉足文学创作。

1971年,他出版了自传式的作品《迸发》,以诗意的文字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独特风采。

迪伦还尝试写作小说和影视剧本,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在文学领域,迪伦更是发光发热。

2016年,他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流行音乐创作人。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称赞迪伦“创作了新的诗歌表达方式,对美国歌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迪伦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流行音乐创作的认可,也让迪伦成为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颗闪亮的星。

迪伦的诗歌创作以其深刻的表达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他的歌词被誉为“口说无凭的诗歌”。

他的歌词代表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超越了传统的诗歌形式,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他的《摇滚歌中的诗意》一书被誉为“探讨摇滚歌词性质的标准著作”,展现了迪伦作为跨界诗人的非凡魅力。

他给诗插上音乐的翅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

他给诗插上音乐的翅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
画展 一开始 ,专 为这 位摇 滚 巨星 而来 的歌 迷 及艺术爱好者, 几乎将开姆尼茨艺术博物馆挤塌 , 也让不少人抱有 “ 人们只是冲着鲍勃 ・ 迪伦 的名 声来看 画展”的质疑。虽然这些作 品在绘画技巧 上火候稍欠,但德国评论 界对鲍勃 ・ 迪伦的首次 画展大 多给予了正面肯定。有些批评 家甚至拿他 与挪威表现主义 画家蒙克 、法国野兽派创始人马 蒂斯 以及德 国表现主义 画家马克 司 ・ 贝克曼相 比 较 ,而他在画作 中糅进哲学思辨与四处流淌的乡 愁为一体的韵味, 也被认为与其歌词精神相契合。 “ 即使鲍勃 ・ 迪伦从未唱过 一个音,从未写过一 句歌词,这些 画作也依然值得欣 赏。”艺术评论 家布卡德 ・ 穆勒 ( B u r 1 < h a r d M u l l e r ) 在《 南德意志报》 上这样说
1 9 9 4年 ,鲍勃 ・ 迪 伦将 自己绘 制 的一 批 画 以
画 m : I : U  ̄ B
《 绘制苍 白》( D r a w n B l a n k ) 为名结集出版 ,这本图 册 以素描和炭笔画的方式,帮着鲍勃 ・ 迪伦记录 了其 1 9 8 9 至1 9 9 2 年在全球举 办 ‘ ‘ 永不停止 的巡 演”( N e v e r E n d i n g T o u r ) 时的一路邂 逅 ,他用 冷 寂 疏离的笔触 画了船只、自行车 、火车 、旅馆 等路 中风景,也画了行走在 大街上的沉默路人。 l 3 年后,这本躺在纽约一家古籍旧书店里蒙 尘 的 图册 , 被远 道 而 来 的德 国开 姆 尼 茨 艺 术博 物 馆 负责人英 格丽德 ・ 莫辛格 ( I n g r i d M u s s i n g e r ) 意 外相 中。在此之前,莫辛格并不熟知鲍勃 ・ 迪伦 的大名,她只是单纯被 图册 中的素描打动。莫辛 格后来还专 门搜 了鲍勃 ・ 迪伦 1 9 6 5 年 的单曲 《 地 下 乡愁蓝调 》 ( S u b t e r r a n e a n H o m e s i c k B l u e s ) 来 听。 “ 歌词 充满 意象,能写 出这样的歌词 的人,一定 懂得绘 画。”莫辛格试 图联 系鲍勃 ・ 迪伦办展, 未 曾想他一 口答应, “ 就像他一直在等待,等 待 着被 问及此事,而且很明显,此前还无人问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 才可以称之为好汉?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 才能在沙滩上安息? 炮弹还要呼啸几时, 才能真正销声匿迹?
·词坛文丛·
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把吉他,三个和弦和一把口琴,盖过了编曲 华丽、结构复杂的歌,迪伦用歌声宣告了一个迷惘、 愤怒和抗争的新时代正在诞生。 二十出头的迪伦写 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好歌,人们惟有赞叹这是天才的 奇 迹 。 此 专 辑 中 的 《 大 雨 将 至 》 (A Hard Rain's Gonna Fall), 歌词明显深受法国 19 世 纪 象 征 派 诗 人兰波的影响,充满多种意象和比喻。
嘿! 手鼓先生, 为我唱一首歌吧, 我早已失去倦意,也已无家可归, 嘿! 手鼓先生, 为我唱一首歌吧, 在这铃铛相伴的早晨,我愿随你而去。
这首被认为迪伦最具思想性的歌,用一种伤情 而浪漫的调子,唱出了迪伦心中的理想和渴望。 鲍 勃·迪伦的嗓音有点特殊,比 当 时 的 其 他 歌 手 ,例 如 甲 壳 虫 (The Beatles) 或 西 蒙 和 加 芬 克 (Simon & Garfunkle)的甜美,他的乐器配置也相对简单。 但他 的声音中有一种愤怒而孤独的情绪,这可能正是美 国迷惘的青年人所需要的,是时代使他唱出了这样 的声音,或者说,他的歌是时代的脉搏声,是美国年
迪 伦 对 英 国 摇 滚 乐 队 “ 滚 石 ” (The Rolling Stones)大加赞赏,而且很多 歌 曲 中 间 都 要 加 上 一 段 滚石乐队的歌曲。 为了表示对滚石乐队的敬意,鲍 勃·迪 伦 写 下 了 那 著 名 的 《Like A Rolling Stone》 (像一块滚石)。 这首歌在那一年排行榜名列第二, 专辑中的名曲 《手鼓先生》(Mr.Tambourine Man)大 获成功,成为英美青年人人会唱的歌曲。
境,就变成了一首著名的反战歌曲而流传。 鲍勃·迪伦给人 总 的 感 觉 , 是 他 的 歌 词 虽 平 易
流畅,却意味深远。 他以一个游吟诗人的目光关注 着普通人民的生活, 敏锐地捕捉到情绪的激发点。 很难想象,1963 年 ,22 岁 的 迪 伦 ,一 把 吉 他 ,一 只 架 在脖子上的口琴、低哑嗓子,孩子般腼腆的笑容,乱 糟糟的头发。 当他出现在几万人狂热欢呼的音乐节 上, 是如何开始成为这愤怒抗议的一代人的偶像, 成为“城市民谣”运动的领袖,成为引领一代人精神 的歌手的,或许当时的年轻人看到他是他们中的一 个,唱出的诗句也是他们心里正在想的话语。 就像 《滚石》杂志的詹恩·温纳描述 :“摇 滚 乐 成 了 我 们 四 周发生的一切迅猛变化的动力中心,你把那些变化 称为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都行。 对我们这些战后 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而言,正是摇滚才把第一场革命 深植于我们的内心。 ”在迪伦之后,一代代的摇滚明 星, 都受惠于迪伦。 摇 滚 诗 人 布 鲁 斯·斯 普 林 思 廷 (Bruce Springsteen) 就 曾 被 称 为 “迪 伦 之 子 ”(Dylan's children)。 迪伦也让人们明白:歌 词 的 深 刻 寓 意应该与音日 鲍 勃·迪 伦 仍 然 活 跃 在 摇 滚 乐 舞 台
特别是美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受到许多人的追
上。 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今天出过了五十多张唱
捧。 在西方的一些大学已经出现了一个名为“迪伦
片,可以说他的唱片最能反映西方现实社会。 人们
学 ”(Dylanoloy)的 学 科 ,而 迪 伦 的 歌 词 也 被 作 为 诗
·词坛文丛·
·
·
外 鲍戴
国 歌
勃上
·
词 名 家 名 作
迪 伦 :
了 桂 冠 的





陆 正

2008 年,第 92 届普利策文学奖,美国摇滚歌手 兼词曲作者鲍勃·迪伦因其 “对 流 行 音 乐 和 美 国 文 化产生深刻影响, 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 量”而获得特别荣誉奖。 这是一向青睐高雅文学艺 术的普利策奖委员会首次奖励摇滚音乐界人士,而 且是第一次特别提出歌词创作的“非凡诗歌力量”。 一个流行歌手,获得普利策特别奖,这是美国文学 史上第一次, 它标志的不是 鲍 勃·迪 伦 歌 词 艺 术 获 得 承 认 (这 点 已 经 不 需 要 任 何 人 来 承 认 ),而 是 传 统 样式的诗歌第一次承认歌词可以具有“非凡的诗性 力量”(extraordinary poetic power)。
鲍勃·迪伦是个不知疲倦的艺术家。 “出唱片是 很耗时间的,但是你要知道,你不是为了出唱片而 出唱片。 你出唱片是因为你希望人们听到你想要演 唱的歌。 我有太多歌了。 你知道,就算花上一周甚至 一个月的时间都唱不完。 每次开演唱会要选出一些 曲目都很困难, 要保证老歌, 还要给新歌腾出地 方。 ”鲍勃·迪伦说。 尽管如此,在将满 68 岁时,这位 不知疲倦的诗人和民谣老将, 还是交出了新作品, 继续给他自己增添选歌的烦恼。
他崇拜的老诗人麦克尼什,评价迪伦是“战后 的铁器时代诗人”, 麦克尼什也曾请迪伦为他的诗 剧写歌。 他狂热地阅读拜伦《唐璜》、柯勒律治《忽必 烈汗》、兰波、布莱希特、T.S.艾略特 ,他 曾 为 爱 伦·坡 的《钟》谱上吉他曲,也曾以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为素 材创作。 从这张阅读影响单子来看,如果迪伦不成 为摇滚歌手,他也应当成为一个先锋诗人。 金斯堡 甚至在 1975 年,成了 鲍 勃·迪 伦 巡 回 演 唱 团 体 的 一 员,即兴当众朗诵他的诗作。 萨利·贝恩称“鲍勃·迪 伦首先是格林威治村的一个文字工作者,此后才是 用声音念诵这些文字的音乐工作者。 ”迪伦的歌确 实大多是先有词再有曲,他的歌首先是好诗,然后 好诗变成好歌。
(1949—2000)、第三卷(台、港)。 编者对每一首歌词的作者及其所 月,迪伦还曾应前苏联著名诗人 Y·耶楚
产生的历史背景、谱曲、演唱、传播等概况,均作了简要的文字简 介或艺术赏析,从而成为自二十世纪初我国近、现代歌曲产生以 来唯一一部规模宏大、涉猎宽泛、内容翔实、全面完整的歌词作品 选本,其艺术资料价值不言而喻。 该书装帧考究、厚重大方,值得 关注与珍藏。
妈妈,把徽章从我身上取下, 它对我已经毫无意义。 我眼前只有一片黑暗, 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我感到我正在敲响天堂的门。 妈妈,把我的枪埋到土里, 我已经不再用它射击。 浓重的乌云正笼罩头顶。 我感到我正在敲响天堂的门。
在影片中,迪伦唱出了一个士兵在生命尽头时 的感受,整首歌只有简单的吉他伴奏,歌词简洁,却 句句深入人心。 影 片 背 景 是 1878 年 发 生 在 美 国 新 墨西哥领地内的一场战争, 歌曲一旦脱离影片语
学传统,也来自民间故事、街头杂谈和报纸。 著名诗
它加上个口琴。 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唱他的歌
人肯尼思·雷克思洛斯 曾 说 “是 迪 伦 首 先 将 诗 歌 从
时觉得更加亲切随意。 翻唱他的歌也成了很多乐队
常春藤名校的垄断中解放出来”。 如今,轮到常春藤
受人欢迎的节目。
名校将迪伦研究当作一门学问了。 他在西方国家,
!!!!!!!!!!!!!!
期开始, 美国知识界逐步认识到迪伦作
《百年中国歌词博览》出版
品的文学价值, 一些学者和文学批评家 公 开 称 迪 伦 为 现 代 美 国 继 卡 尔·桑 德 堡 、
由乔羽任艺术顾问,金波、晨枫主编,苗菁、毛翰、傅宗洪选编 的《百年中国歌词博览》已于近期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历时 7
1941 年 5 月 24 日,鲍勃·迪伦出生在明尼苏达 州德卢斯城一个犹太家庭,原名 罗 伯 特·艾 伦·齐 莫
54
2011 2
尔 曼 (Robert Allan Zimmerman), 上 高 中 时 与 同 学 自组乐队, 他因敬仰威 尔 士 著 名 诗 人 迪 伦·托 马 斯 (Dylan Thomas),取了个艺名鲍勃·迪伦。 虽然在自 传中他否认艺名的由来,但他却用很大的篇幅追溯 了自己热爱诗歌的青年时代。
2011 2 55
·词坛文丛·
轻人的心跳声。1969 年,滚石乐队的灵魂人物之一,
乐在艺术界和音乐界的 地 位 , 而 鲍 勃·迪 伦 则 给 摇
布莱恩·琼斯(Brian Jones)死在了自家的游泳池里。 滚乐注入了灵魂。
为了纪念这位摇滚英雄, 鲍 勃·迪 伦 在 专 辑 中 重 新
对中国当今学界更有参照意义的是迪伦的文
的原罪观 》(Dylan's Visions of Sin),将 迪 伦 称 为 “当
代人的歌曲。 无数的年轻人 因 为 听 到 鲍 勃·迪 伦 的
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迪伦的文学意义在于他
吟唱才开始抱起吉它,吹响口琴,开始他们新的生
完全唤醒了游吟诗人的传统,他的歌词不仅源于文
活。 迪伦的演唱常常简单得让人吃惊,只有一把吉
不禁设想,如果从来没有过鲍勃·迪 伦 ,现 在 的 摇 滚
歌入选许多美国大学的文科教材。
乐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猫王赋
早在 1970 年 , 美 国 著 名 高 等 学 府 普 林 斯 顿 大
予摇滚乐以形象和存在的理由,甲壳虫确定了摇滚
学正式授予迪伦名 誉 音 乐 博 士 学 位 。 而 60 年 代 中
罗 伯 特·弗 罗 斯 特 之 后 最 伟 大 的 诗 人 。 1976 年, 美国前 总 统 吉 米·卡 特 在 其 总
年编成的该书, 辑录了 20 世纪在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 统 竞 选 运 动 中 曾 大 量 引 用 迪 伦 的 诗 句 ,
影 响 的 歌 词 作 品 近 千 首 , 分 为 第 一 卷 (1900—1949)、 第 二 卷 并称其为“伟大的美国诗人”。1985 年 10
演 唱 了 《Like A Rolling Stone》。 歌 词 中 有 这 样 的
学地位: 牛津大学现代 诗 研 究 专 家 克 里 斯 朵 夫·里
话:“这感觉如何? 感觉如何? 孤独一人,没有家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