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以下是关于《一个新家》教学设计,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最后一片树叶》吗?生:记得师:谁能把这个故事再简单地复述一下吗?(1-2名同学)师:你们知道这片树叶落下来以后会怎样呢?生甲:树叶被风吹跑了;乙:树叶腐烂了;丙:树叶被人焚烧了;丁:变成肥料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师:树叶不论到了哪里,最终都会变成肥料,奉献给更多的新生命。

不信,你们看。

(课件演示:一片树叶降落到数根附近,慢慢地腐烂,第二年小草、树木、花,更加艳丽、茂盛)师:树上的叶子是这样,如果是一棵死了的大树,它又能奉献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生:想师:今天让我们去跟随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去看一看《一个新家》(课件演示:一个新家)·二、教学新知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a、利用工具书中的注音把不认识的字读正确,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b、遇到难读的长句子,同桌合作交流读正确、流利。

①预设容易读错的字:摩(mó)读成mō;吐(tǔ)读成tù。

师:辨别区分控制不住时读tù,其它读tǔ②预设难理解词语:障碍、眼睛好尖、欣慰、残骸、帽子、灌木、抚摩③长句子:(课件:小孙子围着大树转了一圈,摘了一颗鲜红鲜红的、又酸又甜的草莓送进爷爷嘴里。

那上面长满了一丛丛水灵灵的、半透明的东西。

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

师:读时注意读出停顿的语气。

(点拨顿号的用法:表示并列关系,不分前后)2、检查初读效果a、认读词语(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学困生重点读、部分词语你演我读、分小组读、全班读)(课件演示词语卡片:老鹰、粪便、又甜又酸、灌木、抚摩、鸟窝、肥壮、残骸、颗粒、有趣、帽子、刺猬。

)·b、扩词游戏(口头抢答)(教学预设:有错相机改正)c、朗读验收(1)开火车读;(2)分角色读;3、师生对话,品悟课本师:再读课文,你都知道什么?生甲:我知道了这个新家指的上“大树”乙:我知道了新家里的成员既有动物也有植物丙:我知道大树死了以后会给动物和植物带来快乐。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一)教师板书课题:一个新家。

学生就课题提问。

交流预设: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读书解答。

(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从学生的困惑入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寻求答案。

这也和本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的情感教育目标相吻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课件出示初读课文要求: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2.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

(二)教师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2.课件出示词语:林貂、残骸、灌木、抚摩、猫头鹰、又甜又酸、粪便。

3.学生在文中将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出,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灌”和“罐”、“摩”和“磨”等字可以通过对比联想记忆。

“粪”可采用熟字部件合并法记忆字形,拆成“米”和“共”来记。

4.学生自由练读词、句,指名练读。

(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同时检验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一)小组讨论如何记忆本课生字的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出示课件左右结构:壮、抚、肥、残、颗、帽、刺。

上下结构:粪、窝。

半包围结构:趣。

“壮”: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

“刺”字的左半部分不要写成“束”。

“趣”、“窝”、“粪”等字要写紧凑。

(二)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四、再读课文,解决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1.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这是谁的新家?(二)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预设:出示课件新家指的是一棵枯死的大树。

这是猫头鹰、林貂、松鼠、啄木鸟,还有鲜红的草莓、新鲜的木耳、肥壮的蘑菇等的家。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个新家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个新家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个新家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一个新家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新家,了解新家的特点以及新家带给人们的改变等内容。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新家的定义和特点;–能够理解和解读课文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表达一个新家。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环境、珍惜自己的家庭。

三、教学重点•理解和解读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表达一个新家。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和学生进行问答互动,引出新家的概念。

–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新家吗?当你们搬家之前,家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问题)2. 学习新课(20分钟)•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个新家》。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内涵。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3. 拓展与运用(3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写一个关于新家的小故事。

•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编写的小故事,展示成果。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评价并提出建议。

五、课堂延伸•学生可以在家自行收集关于新家和家庭变迁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个新家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学生们是否听从组织,配合完成练习和小组活动?2.学习效果评价:–学生们对新家的概念是否掌握准确?–学生们是否理解了课文《一个新家》的内容和意义?–学生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表达一个新家?3.学习能力评价:–学生们能否合作完成小组活动?–学生们能否独立思考问题,进行个人表述和演讲?八、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收集有关新家和家庭变迁的故事,并准备分享。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22 一个新家教材分析:大白然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树木是这座花园里的佼佼者,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大自然的奥秘。

在田野,在路边,在海水飞溅的山崖……我们都能看到树木优雅的身姿。

静默的树木美丽、深沉,散发着幸福恬静的气息。

当生命逝去的时候,树木依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

在逝去旧我的同时,迎来新生,品味一种新的开始。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写了爷孙俩在森林里的发现,全篇以人物对话为线索,向我们介绍在一棵枯树周围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有美丽的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还有鲜红的草莓、新鲜的木耳、肥壮的蘑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画,而画画的背景就是这棵死去的大树。

在生命与死亡的强烈反差下,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死亡的恐惧与无奈,而是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对话描写的方法叙事。

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

”和“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的笑了。

”这两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课时任务:检查预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初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情境导入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

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冀教三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一个新家》

冀教三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一个新家》

冀教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一个新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1.3能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3.2教育学生要珍惜家庭,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教学难点:1.1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理解。

1.2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注意字词的读音。

3.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5.分析课文情感5.1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小鸟在找新家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6.小组讨论6.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小鸟为什么能找到新家?6.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7.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8.作业布置8.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8.2家长签字确认。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情感等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

2.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合作意识和表达沟通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4.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在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比如“词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2《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22《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22《一个新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尤其注意“帽”“刺”的写法。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这个新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在祖孙俩的对话中理清课文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在了解“帽”“刺”字理的基础上做到正确书写;在了解“颗”和“棵”的字理基础上能正确区分和运用2。

在祖孙俩的对话中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导入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一个新家是谁的家?这个家是什么样子的?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1。

自读课文,认读生词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

开始吧!(生自由读,师巡视)师:“一个新家”指的是什么?生:一棵死了的树师:对,“一个新家”原来就是一棵死了的大树。

(黑板上贴大树图片)师:咱们接着看,这个新家里都有谁?快速浏览课文,g又回己喜欢的方式在课文里标出来。

(生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生:一个新家里有啄木鸟。

(师贴词语卡片啄木鸟”)师:你从哪知道的?读读吧生:请大家看第二段,“爷爷,我看见大树上有一个啄木鸟师:小孙子的眼睛好尖。

是啊,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有时候没有合适的树洞,咱们还得挂上像树洞一样的鸟窝,请它们住进来呢。

师:哦,它找到了一个小动物,还有其他动物吗? 师:什么是“残骸”?生:残骸就是田鼠的骨头。

师:对“残骸”的意思就是人或动物的尸骨。

请看这一句:“飞机失事了,救援队在森林里找到了它的残骸。

”这里它还是这个意思吗?师:“残骸”有时候也用来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师:这么说猫头鹰也住进来了。

(出示词语卡片“猫头鹰”,生读两遍,贴在黑板上)你看小孙子多善于观察呀师:还有吗?生:老师,一个新家的成员还有林貂。

师:原来他们也搬进来了。

(贴词卡“小野兔”“小刺猬”)读读这两个词。

“刺”是要求会写的生字,以前总有同学把这个字写错,谁来说说它哪里容易出错?生:这个字,左边中间容易把口封上师:为什么它不封口呢?怎样记住它的正确字形呢?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记字好方法就藏在故事里。

优秀教案:《一个新家》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一个新家》优秀教案

《一个新家》优秀教案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韩玮蔚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4、按要求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2、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共有几本教科书?你们的书每学期一开学就能得到一本,你们会为得不到教科书而耽心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珍贵的教科书。

(板书课题)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启发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

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

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

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

思想汇报专题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张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介绍背景,将过去拉到现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为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新词。

冀教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一个新家》

冀教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一个新家》

冀教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一个新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1.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2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家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温暖、幸福”等。

2.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张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

1.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书写。

3.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4.2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5.课堂互动5.1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抢答。

5.2学生自由发挥,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6.小结与拓展6.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1.2家长签字确认。

2.课外活动:2.1学生课下收集关于家庭的词语和句子,下节课分享。

2.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还需加强。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是否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文《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啄木鸟(枯死的大树是它天然的家)
小松鼠(可爱、灵活、顽皮、跳跃)
猫头鹰、林貂(爷爷为什么能辨别出来?)
↓↑相互依存
植物:草莓(为什么长的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木耳(新鲜:水灵灵、半透明,长在枯死的树干上)
蘑菇(肥壮的、许多)
中心问题:爷爷抚摸着大树,欣慰地笑了(爷爷为什么抚摸大树?又为什么欣慰地笑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设计:
录像课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

(出示课件:大树)生:大树。

师:这样枝繁叶茂、生意葱茏的大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生:乘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提供氧气……
(找4—5名学生回答)
师:是啊,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

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

(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划出来。

(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3—5分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勾画的也很仔细。

请大家
告诉我,这个新家里都有谁?
生: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木耳、蘑菇
师:这么多小动物、植物都住进来了,那,谁是最先住下来的?
生:啄木鸟。

(出示课件)
师:啄木鸟为什么住在这啊?
生:“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师:看来啊,这棵枯死的大树为啄木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

师:紧接着住进来的是谁?
生:小松鼠。

师:是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的、灵活的、跳跃的……
师:你是从哪发现的?
生: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
师:瞧,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多么灵活的小松鼠啊,你都来不及和他打个照面,只看到了它的大尾巴,谁来读一读?
师:小孙子看到小松鼠都高兴的叫了起来,说明他很兴奋、惊喜,你能带着这份惊喜再来读一读么?
师:接下来出现的这两种动物可不是一般人能见的到的,它们是谁?
生:猫头鹰和林貂。

师:小孙子亲眼看到它们了吗?
生:没有,是爷爷告诉他的
师:那爷爷怎么就知道是猫头鹰和林貂了?
生:猫头鹰吃田鼠剩下的残骸,林貂的粪便。

师:爷爷轻易的就辨别出猫头鹰和林貂住进来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爷爷熟悉它们……
师:爷爷是护林员,他对这片林子非常熟悉,凭借多年的护林经验,爷爷一下子就知道猫头鹰和林貂也在这住着了,看来啊,爷爷早已和这片森林融为一体,成为这里的一员了。

师:看到这么多小动物都在这安家了,小孙子不由得说:“这棵大树,它快变成动物招待所了。

”你们觉得呢?
生:是。

师:招待所可是要收费的啊,而这棵大树呢?
生:免费的。

师:那你现在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出示课件)
生:大树真伟大……
师:是啊,大树无私的用自己的身躯为这么多的小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让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其乐融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和谐的景象。

师:大树不仅是动物招待所,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呢?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都有谁?
生:草莓。

师:这是什么样的.草莓?
生: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师:瞧,(出示课件)这样的草莓,放到嘴里,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谁来读一读?
(2—3名)
师:你知道草莓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么?
生:大树的滋养、动物的粪便
师:善于观察的小孙子在爷爷的引导下,还发现了什么?
生:木耳。

师:你们见过木耳么?你们见到的木耳长什么样啊?
生:黑的,泡过的……
师:你们见过新鲜的木耳么?看看书上,新鲜的木耳长什么样?
生:水灵灵、半透明的。

师: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又有新发现,小孙子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发现了什么?
生:蘑菇!
师:什么样的蘑菇让小孙子如此兴奋啊?
生:小孙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兴奋得跳了起来:“蘑菇!爷爷那么多蘑菇。

灰色的,黄色的,真有意思,他们长得多肥壮!”
师:你们喜欢这肥壮的蘑菇么?
生:喜欢。

师:小孙子和你们一样,瞧他,正在哪摘蘑菇呢,很快就捡满了一帽子,这时,爷爷是怎么说的?
生:“够了,够了。

”爷爷阻拦说,“留下一些给那些小松鼠、小野兔和小刺猬吃吧!”
师:从爷爷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爷爷很善良、爷爷爱护小动物、爷爷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

”在大自然的词典里,没有死亡,有的,是不断的新生,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的生活。

师:于是:“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的笑了。

”你知道爷爷为什么欣慰的笑么?(出示课件)
生:大树不孤单了,老爷爷很开心,所以老爷爷欣慰地笑了。

生:因为很多动物和植物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他为小动物和植物高兴,更为大树有了新朋友而高兴,所以老爷爷笑了。

生:因为森林又焕发了更加旺盛的生机,老爷爷不再为大树的死难过,所以他欣慰地笑了。

(动物有家了、枯死的大树不是没有用的、大家在这里过的很开心、小孙子增长了见识……)
师: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
生机,是希望。

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

新家的成员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新家么?如果你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你愿意扮演谁?你每天的生活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以“一个新家的生活”为题,写一写你快乐的新家生活吧。

(出示课件)学生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