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3-1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合集下载

库仑定律教案(精选5篇)

库仑定律教案(精选5篇)

库仑定律教案(精选5篇)库仑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明白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明白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明白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明白明白点电荷模型,明白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2、经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经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梦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头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1.2《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1.2《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课题名称《库仑定律》科目高中物理对象高二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学情分析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社会舆论,对高中课程充满神秘感,心理就有一些胆怯阴影的存在;家长、亲人对学生期望很高,这一殷切希望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却变为学生的负担与压力,成为心理发展的阻力。

由于个性很强,据自己的爱好,有严重的学科倾向性,在学习过程中物理无疑成为个别学生放弃的对象……,诸如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物理课学习的活动状态、活动方式、活动进程、活动效率与效果。

对此我们就要研究,寻找良好的对策。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并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渗透理想化方法,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2、渗透控制度量的科学研究方法三、知识与技能通过元电荷的教学,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1.库仑定律和库仑力的教学.2.关于库仑定律的教学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一、库仑定律: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问:那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什么有关系呢?结论、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

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2、库仑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跟它们所带FQrFmrFFQGm mF F 122222122121 21919113127160160910167=kQ=Gm=kQ=9.01010106.67101010=2.310 111939,,·×××××××××××....-----(2)电荷间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一、教材分析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

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对库仑定律的理解(二)难点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

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学案上预习的情况,老师准备必要的课件六、教学方法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1.教师演示1.1-6的实验。

2.学生注意观察小球偏角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k叫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

5.介绍点电荷:①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1【高中物理选修31.人教版】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1【高中物理选修31.人教版】

《库仑定律》教课方案1一:学习任务剖析1.认知目标要求剖析:知道点电荷的观点;理解库仑定律,会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初步认识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过程。

2.学习能力要求剖析:经过实验演示培育学生的实验、察看、剖析和总结能力;经过对实验方案的拟订和操作,加深对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丈量变换法等实验方法的理解。

3.感情态度要求剖析:经过对库仑定律成立的回首,以及有关物理史实的介绍,培育学生的科学修养,培育学生勇于研究未知世界的精神。

二:教材剖析1.教材内容剖析:本节内容的中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本节的教课内容的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如何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如何间接丈量一些不易丈量物理量,如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课要点:①学生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点电荷间的相互作使劲。

②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

3.教课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剖析归纳4.教材的办理:本单元内容可分两节可来办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假如库仑定律的成立和库仑定律的简单运用,重视点为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和物理规律成立的一般过程。

第二课时为库仑定律的加深理解与运用。

三:学生特点剖析:1、知识基础剖析:①掌握了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使劲,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②掌握了电荷守恒定律,并会简单的运用。

③会办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均衡,并会经过偏转角度的变化判断受力的变化。

④初步掌握了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2、学习能力剖析:①学生的察看水平不停的提升,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的实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②拥有初步的归纳要点,抓住问题实质的能力。

③已经初步具备了基当地实验操作和实验察看能力。

四:教课目的的拟订:1.知识与技术目标①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高二物理:《库伦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二物理:《库伦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及方法板书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复备作业信息反馈补缺记载教后【例】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带电小球,分别带电量q1=2C正电荷,q2=4C负电荷,在真空中相距为r且静止,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F。

(1)今将q1、q2、r都加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2)只改变两电荷电性,相互作用力如何变?(3)只将r 增大4倍,相互作用力如何变?(4)将两个小球接触一下后,仍放回原处,相互作用力如何变?(5)接上题,为使接触后,静电力大小不变应如何放置两球?静电力是一种性质力,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如果一点电荷同时受到另外两个点电荷的作用力,这两个力遵循力的合成法则,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个点电荷受到的合力。

相同的两带电体球相接触时,电量是怎样分配的?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1、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是平方反比律,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的规律,与物体在引力场中运动规律应相似,体现了物理定律的对称美。

2、两定律中的常量不同。

3、研究对象相似:库仑定律的对象是点电荷,万有引力定律的对象是质点。

4、在氢原子模型中,核外电子绕核旋转的向心力主要由库仑力提供,具体计算时往往忽略万有引力。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量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二、元电荷1、元电荷:是指电荷量的最小单位,即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即:=1.61910-⨯c,是正值。

3、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三、库仑定律:1、库仑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跟它们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库仑定律表达式:221rQQKF=3、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第2节库仑定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中物理第2节库仑定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第1章静电场第2节库仑定律本节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掌握库仑定律,要求明白点电荷的概念二、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明白静电力常量3、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进程与方式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出两种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培育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式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模型方式,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点电荷,研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彼此作使劲问题——库仑定律。

二、教学重点掌握真空中点电荷间作使劲大小的计算及方向的判定——库仑定律。

三、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建议本节作为一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概念和规律的成立与理解。

为了使学生的感性熟悉真正上升到理性熟悉,必需使学生参与科学的抽象进程,使他们在那个进程中区别和辨别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作归纳,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为此本课能够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忙下通过实验操作来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新的知识,利用实验来验证结论的探讨进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进程中,通过抓住知识的产生进程,踊跃引导学生主动探讨,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导入一教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了解了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掌握了物体带电的实质。

通过静电感应现象明白电荷间存在彼此作使劲。

那么电荷间彼此作使劲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存在如何的规律?这种规律跟咱们以前学习的哪一规律相似呢?这节课咱们就来深切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导入二温习预备、引入新知在课的开始让学生先观察2组演示实验,并通过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了解电学的大体知识,为学生对库仑定律及应用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路方面的预备。

[演示1] 摩擦起电提出问题:摩擦起电的原因?如何判断物体是不是带电?[演示2] 电荷间的彼此作用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高中物理_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二节《库仑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二节《库仑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②会用文字描述库仑定律的内容与公式表达,能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③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和库仑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④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库仑定律建立过程的探究与学习,初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程序,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②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测量变换法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探究物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用实验来验证”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③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多媒体课件、静电力演示器材、有关库仑定律建立的历史背景资料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Mini游戏:由老师演示泡沫摩擦起电,让泡沫靠近易拉罐,吸引易拉罐。

再请另外两名同学再用一泡沫摩擦起电,从相反的方向靠近易拉罐,比赛看谁的力量大。

同时提出问题:泡沫为什么能吸引易拉罐?并提出问题:取胜的技巧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分析:摩擦起电,感应起电。

即然易拉罐的两侧带有不同的电荷,为什么泡沫板对易拉罐能吸引呢? 电量越多,距离越小,吸引力越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与带电体电量、距离成怎样的定量关系呢?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本节课我们就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定量规律。

一、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猜想: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小结:与两带电体的电荷量、距离、形状大小、电荷分布、质量等有关。

教师分析;1、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有质量,物体间存在万有引力;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

2、带电体的形状、电荷分布情况千变万化很难研究。

我们为了简化问题的研究,捉住电量、距离这两个主要矛盾,我们需要建立最简单的物理模型。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新版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通过《库仑定律》的类比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并感受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让学生领略科学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科学的艰辛,感悟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

二.教学目标(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2)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知道静电力恒量(3)根据探究实验目的,学会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物理学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类比的方法推测出静电力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分析在电荷量一定的条件下,静电力的大小与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

四.设计思路1.通过静电小实验回顾电荷间存在静电力的事实,引导学生定性猜测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通过比较静电力与万有引力之间的相似点,应用类比的方法猜测静电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3.通过回顾库仑对静电力的研究历史,并应用库仑当年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库仑定律。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小实验:起电棒使金属箔带点后相互排斥,回顾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二)定性探究1.猜想: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归纳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因素。

2.设计实验(1)如何测量两带电体的间距?建立点电荷的模型;(2)如何改变电荷量?增加电荷量--可用起电棒多次接触带电,减少带电量--用不带点的金属球与带电的金属球接触。

(3)如何体现静电力F的变化?用细线悬挂金属箔,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偏角大小可体现静电力的大小。

3.实验演示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演示静电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实验装置的改进:为了观察到悬线张角的变化,可在背景上画上等间距的数值线,并标上刻度。

4.实验结论距离r增大,静电力F减小;电荷量q减小,静电力F减小。

(三)定量探究1.猜想设问:电荷间静电力的表达式?启发:静电力与同学熟悉的哪个力有相似的特点?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相似之处的类比,猜想静电力的数学表达式;2.介绍历史上对静电力的研究也是通过也万有引力的类比提出猜想;3.回顾库仑对静电力研究的历史,并分析库仑的实验数据,得出静电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重点:掌握库仑定律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具: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22
1r q q k F
静电力常量k = 9.0×109N ·m2/C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
【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 ,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 .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 1.60×10-19C .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PGN0074B.TXT/PGN>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例题2】:详见课本P9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三)巩固练习
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科学漫步
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练习1、2、4,作业3、5。

参考题
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和B ,相距为r ,带电量分别为q 和2q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 .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 ,大小跟A 、B 相同,当C 跟A 、B 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 、B 间距离变为2r ,那么A 、B 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
A .3F/64
B .0
C .3F/82
D .3F/16
2.如图14-1所示,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 、B 两处为正电荷,C 处为负电荷,且
BC=2AB .那么A 、B 、C 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
小之比为________.
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1=5×10-3C ,q2=-2×10-2C ,它们相距15cm ,F Q r F m r F F Q Gm m F F 12222212212121919113127
160160910167=k Q =G m =kQ =9.01010106.67101010=2.310111939,,·×××××××××××....-----
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________,放在_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
4.把一电荷Q分为电量为q和(Q-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力,则q和Q的关系是________.
说明: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一点应该使学生有明确的认识.
2.通过本书的例题,应该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为什么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不计.
3.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
4.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是选学内容,但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希望教师介绍给学生,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