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体温调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和体温调节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和体温调节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水母
海葵
2.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2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及原因探讨
比较项目 信息分子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 反射弧
迅速 准确、局限
体液调节
激素、CO2等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作用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短暂
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3节
第1课时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 节的比较和体温调节
1 举例说明体液调节除激素外,其他体 液成分参与的稳态调节。
2 概括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分析各自在稳态维持上的优势。
2 以体温调节为例,概括神经调节和体 液调节的相互协调关系 (重、难点)。
体温升高可分为两种情况:
P59【旁栏思考题】
第一种情况是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机体进行剧烈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体热产生量超过其散发量,致使体温暂时升高或
超过正常最高水平。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
导练 5.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 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都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在受到病原体 感染时可造成机体发热至38.5 ℃以上,这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受影响有关。 下图所示是机体在发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影响下丘脑体温中枢调 定点的物质是致热性细胞因子,该物质通过 体液运输至下丘脑 B.据图分析可知,激素c分泌的调节机制是分级 调节和反馈调节 C.体温调定点上升至38.5 ℃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高中生物 必修3 :《 体温调节 》PPT

高中生物 必修3 :《 体温调节 》PPT
(4)若人并没有剧烈运动,③结构的活动却很 强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活动的结果,维持了机体的_________平衡。 (5)在图示情况下,与体温变化有关的激素的 分泌量将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看出,立毛肌舒张,大量排汗, 应为对炎热环境反应的示意图。体温调节中枢位 于下丘脑,通过中枢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皮 肤的血流量增加,同时汗液的分泌量也增多,结 果散热增加,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外界环 境温度高,体内热量主要通过排汗散失出去,所 以虽然没有剧烈运动,汗腺的活动也很强烈。
[解析] 解答该题应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 解为基础,运用整体的观点和动态平衡的观点去 分析人的体温调节。
[答案] (1)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的热量 (2)不超过 1 ℃ 产热 散热 动态平衡 (3)37 ℃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填充:①冷觉感受器 ②温觉感受器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④相对恒定
[例 1] 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
停止 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 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
与 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

[解析] 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 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的缘 故,因此,无论是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值,都同 时具有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 温调节需要神经和激素共同参与调节。
产热量增加。 (2)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 舒张 ,血流量 增加 ,
散热量增加; 汗腺 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 热量;细胞代谢水平 降低 ,产热量 减少 。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课件之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课件之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课件[目标要求]1.概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

2.说明体温和水盐如何保持平衡。

3.掌握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如何协调的。

考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的热量来源、热量平衡、意义和相关结构(2)体温调节的过程①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机制、相关结构和参与激素(2)①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②血钠的平衡(3)水盐平衡的意义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1)源于选择性必修1 P60“旁栏思考”: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的原因:冬天相比于夏天,汗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代谢生成的水增加,会导致尿液量增加。

(2)源于选择性必修1 P62“正文小字”:K+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

(3)源于选择性必修1 P64“复习与提高·选择题4”:醛固酮具有吸钠排钾的作用。

(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产生冷觉( ×)(2)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中,散热量会减少( ×)(3)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4)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5)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6)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7)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1)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反射过程: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

高中生物_体温调节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生物_体温调节教学课件设计

课堂练习
2、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存在于( C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3、冷觉产生的中枢存在于( A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课堂练习
4、寒冷刺激,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
而增加产热,此过程属于( B )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Hale Waihona Puke C、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调节中枢: 下丘脑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皮肤血管
平滑肌或汗腺。
中新网7月9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全美半数 地区7日持续遭热浪侵袭,这波热浪至今已造成 至少42人死亡。
4、体温恒定的意义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各种组织 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1)产热 ① 热量的获得途径(P23)
基础代谢产热 新陈代谢产热 寒颤
激素产热效应 从环境中获得 ② 产热的主要器官(P24) 安静时:内脏(尤其是肝脏)和脑 活动时:骨骼肌 寒冷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反应---寒颤
2、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2)散热 ① 热量散失的途径(P23)
辐射散热 直接散热 传导散热
调节中枢: 下丘脑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皮肤血管
平滑肌、骨骼肌、甲状腺或肾上腺。
3、体温的调节
② 体液调节 内分泌腺: 甲状腺、肾上腺 产热激素: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体温的调节
炎热:
3、体温的调节
(1)调节过程:课本P25图1-2-11
(2)归纳提升
① 神经调节
感受器

高中生物一轮总复习 考点20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高中生物一轮总复习 考点20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解析: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进而调节糖代谢,同时下丘脑还可合成多 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下丘脑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性腺激 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④叙述错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 中枢在大脑皮层,故②错。
精选ppt
(对应学生用书第99~100页)
精选ppt
精选ppt
一、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 1.概念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常以口腔、腋窝及直肠的温度来代表。 2.数值 腋窝温度(较低)平均为 36.8 ℃;直肠温度(较高)平均为 37.5 ℃;口腔温度平均为 37.2 ℃, 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体内温度。 3.变动因素 (1)年龄因素:新生儿、儿童>成年人;成年人>老年人(“>”“<”或“=”) (2)性别因素:女性高于男性。 (3)时间因素:一般清晨 2~4 时最低,14~20 时最高,但昼夜温差不超过 1 ℃。 4.相对恒定的意义:相对恒定的体温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须的,体温过高或过低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 进行的必要条件。
答案:(1)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④ (2)缺氧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常常只答出“甲状腺激 素”;不能理解低温麻醉与器官对缺氧耐受力的关系,不能正确回答第(2)小问。
精选ppt
二、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1.下丘脑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1)感受作用: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2)分泌功能:下丘脑可产生并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 2.下丘脑与血糖平衡调节——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 该中枢可通过有关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的分 泌。 3.下丘脑与体温调节——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可同时发挥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4.下丘脑在激素调节中的地位——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 泌腺的活动。

高中生物体温调节PPT课件

高中生物体温调节PPT课件
第2页/共15页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一)产热 1、热量的获得途径(P23)
基础代谢产热 新陈代谢产热 寒颤
激素产热效应 从环境中获得 2、产热的主要器官(P24) 安静时:内脏(尤其是肝脏)和脑 活动时: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栗---寒颤
第3页/共15页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二)散热 1、热量散失的途径(P23)
A、均增加 B、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 C、均减少 D、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
第10页/共15页
课堂练习
2、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 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 使体内的细胞具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当人体 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0℃升到35℃时,体温、甲状腺
激素、尿液量的变化依次是( B)
辐射散热 直接散热 传导散热
对流散热 间接散热 —蒸发散热 2、散热的主要器官(P24) —皮肤 直接散热:皮肤血管的血流量 间接散热:出汗(汗液的蒸发)
第4页/共15页
三、体温的调节
1、调节方式: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
2、调节过程:课本P25图1-2-11
3、小结
(1)神经调节
感受器
种类:温度感受器 分布:体内或体表
冷觉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效应器:皮肤血管平滑肌、骨骼肌、汗腺、
内分泌腺
第5页/共15页
三、体温的调节
3、小结 (2)体液调节 内分泌腺: 甲状腺、肾上腺 产热激素: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第6页/共15页
四、体温恒定的意义
1、意义 ----维持酶的活性(P25) 2、体温失衡的危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2.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3.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体温调节》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体温调节》课件

探究点二、体温的调节
1.体温的来源
a .有机物氧化分解(有氧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热 量(基础代谢产热、寒颤、激素产热效应) b .从外界获取
2.体温恒定的原理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3、产 热
主要产热器官: 内脏、骨骼肌、脑 安静: 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最大
运动: 肌肉--------达体内总产热量的90%
分布: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探究点二、体温的调节
自主学习 完成以下任务
体温调节是如何 进行的?
动动手
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 卡片组成体温调节的机 制图解。
团结起来,集思广益

炎热环境

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汗液分泌增加
大脑 皮层
热觉
行为
散热量增加
可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 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 行的必要条件。
思考: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都只是有害而无益吗?
不是。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 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 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功能解毒能力 提高,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 抵抗力有所提高,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 致病因素。
寒冷时散热快,机体需要产生更多的 热量来维持体温,而热量来源于物质的 氧化分解,此时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 产生水多;又因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量减少,所以排尿相对较 多。
探究点三.体温恒定的意义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 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胞、 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 亡。
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单元 《体温调节》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单元 《体温调节》ppt课件
第四节 体温调节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什么叫人的体温? 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测量体温的部位:
1)口腔温度 2)腋窝温度 3)直肠温度
36.7~37.7℃,平均为37.2℃ 36.0~37.4℃,平均为36.8℃ 36.9~37.9℃,平均为37.5℃
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
热量的来源和散失
热量获得 基础代谢产热 寒颤 激素产热效应 从外环境获得
热量散失 辐射散热 传导散热 对流散热 蒸发撒热
• 产热器官:内脏、骨骼肌和脑 • 安静: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最大
• 运动:肌肉--------达体内总产热量的90% • 寒冷:寒颤------机体快速产热源
散热器官 :皮肤
• 直接散热:皮肤血管 • 间接散热:汗液
二、体温的调节
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类 分布: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种类:1)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 2)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
体温调节机制
三、体温恒定的意义
体温过低或过高有何危害? 1)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 2)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 3)高于41℃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等症状 4)高于43℃时,有生命危险 5)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 ,心率每分钟增 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
体温的相对恒定有何意义?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 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还会 导致死亡。
可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 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 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丘脑中体 温调节中枢
传出 神经
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 炎热环境
皮肤中温 觉感受器 传入 神经
增加散热
下丘脑中体 温调节中枢
传出 神经
①皮肤血管舒张 ②汗腺分泌汗液
当人处在寒冷环境时 (3) 冷觉感觉器兴奋
当人处在炎热环境时 温觉感觉器兴奋
传入神经
调节 过程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兴奋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分泌增加,代谢加快, 立毛肌收缩,骨胳肌 战栗,产热增加 传出神经兴奋
皮 肤 对 体 温 程中所释放出来的 热量
4、体温的调节 (1)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2)调节机制:(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 产热过程
相对平衡
散热过程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寒冷环境
皮肤中冷 觉感受器
传入 神经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立毛肌收缩 ③骨骼肌战栗 ④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⑤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促使甲状腺分泌甲 状腺素
高中生物:体 温调节
2、人的体温特点
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略 高于年老者 3).体温有性别差异,女性稍偏高。女性平均比 男性高约0.3℃,且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4).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被试者 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
思考:⑴.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主要细胞器是什么? ⑵ .能源物质是什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⑶.散热的结构有哪些?
⑴、体温是体内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产热的主
要器官是骨骼肌和内脏和脑。安静状态下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 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 ⑵、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⑶、散热主要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
低温 血管_____ 收缩 , 皮肤血流量 _____ 减少 ,皮肤 温度下降 _____, 散热量____ 减少
正常体温 舒张, 血管____ 皮肤血流量 _____ 增加 ,皮肤 温度_____ 上升 , 散热量____ 增加
高温
上图是血管分别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管的收 缩和舒张情况,据图分析: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是如 何调节人体表面温度的?
小结:
体温调节
大脑
下丘脑
产热
骨骼肌、内脏
动态平衡
散热
皮肤汗腺及血管活动
由于疾病(如病菌感染)引起体温调节中枢 不能正常调节体温时,人虽然处于炎热的环境中 也会觉得寒冷,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使体温 升高,导致代谢紊乱。医学上称为发热。
2001年2月底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气温仍然在摄氏零下30度 以下。只有13个月大、刚学会走路的女婴艾里卡只穿着纸尿裤 和一件T恤衫走向零下30度的室外! 等她被发现时,身体已经僵硬,心脏也停止了跳动,体温 已经下降到摄氏16度! 在医护人员的救助下奇迹发生了:艾里卡的心脏突然跳动 了一下,接着竟然连续跳动起来!小家伙复活了。科学家因此 断言:冻体复活不是梦。 事实上,人体细胞冷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比如在治 疗不育症时使用的精子冷冻、卵子冷冻、胚胎冷冻技术。
皮肤血管收缩 血流减少, 散热减少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增加, 散热增加
汗液分泌增加,
散热增加
体温恒定 意 义
体温恒定
保证了酶的活性,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新陈代谢 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产热不能补偿 散热时,体温将降低,导致代谢紊乱。 由于环境间温度太高或其他环境原因导致体 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时,体温将升高,导 致代谢紊乱。医学上称为中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