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墙柱底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蜂窝、麻面、柱根部烂根等现象专项处理方案全套

蜂窝、麻面、柱根部烂根等现象专项处理方案全套

蜂窝、麻面、柱根部烂根等现象专项处理方案全套一、蜂窝、麻面、孔洞面层处理:(一)表面处理(1)凿毛:用人工凿毛方法,凿掉蜂窝、麻面等表面层的混凝土,使基底露出坚硬、牢固的混凝土面,凿毛务必彻底全面,但也不宜深度过大,以免损坏混凝土。

后用钢丝刷清除表面的浮层物。

(2)冲洗和饱和。

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采用水枪(采用自来水)将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地喷洒,使表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且表面无明水。

二、处理方案(1)蜂窝处理方法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基底处理完毕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2)麻面处理方法麻面层清理后,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表面抹平压光。

(3)孔洞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三、施工及养护1.施工(1)灌浆。

待混凝土面凿毛清洗后,手摸混凝土表面时,感觉到似湿,应立即灌浆或抹浆,采用人工压抹,操作速度要快,朝一个方向,一次用力抹平,避免反复抹。

灌浆后24小时不得使灌浆层振动、碰撞;在终凝前对表面抹压光,终凝后覆盖养护。

四、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形成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出现麻面;2、模板接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4、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捣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5、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或下料配合不好,末及振捣又下料,漏振造成蜂窝;6、模板孔隙末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 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造成蜂窝。

五、以后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方法:1、模板及支撑必须有足够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所用模板表面必须洁净平整,均匀涂刷隔离剂,并且棱角分明,严禁使用变形模板,,模板安装必须横平竖直,模板缝隙加双面胶带(防止漏浆),做到接缝严密,不漏浆。

混凝土工程施工缺陷

混凝土工程施工缺陷

混凝土工程施工缺陷及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这些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缺陷,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常见质量缺陷1. 蜂窝麻面蜂窝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凹坑和麻点。

其主要原因是模板表面粗糙不平、残留的水泥浆等杂物,以及混凝土振捣不充分。

2. 烂根烂根是指混凝土结构根部出现松散、蜂窝等现象。

通常是由于模板固定不牢、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

3. 墙柱掉角墙柱掉角是指混凝土墙柱角部出现缺角、破损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模板角部固定不牢、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不均匀所致。

4. 梁底露筋梁底露筋是指混凝土梁底部钢筋暴露在外,没有足够的混凝土覆盖。

这通常是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模板安装不当等原因造成。

5. 空洞空洞是指混凝土内部存在空腔或蜂窝状结构。

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振捣不到位,以及模板固定不牢等。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缺陷的防治措施1. 蜂窝麻面防治措施(1)提高模板质量,确保模板表面平整、干净;(2)加强混凝土振捣,确保振捣充分、密实;(3)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和灰浆。

2. 烂根防治措施(1)加强模板固定,确保模板牢固可靠;(2)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保证浇筑过程中不出现离析现象;(3)加强混凝土振捣,特别是根部区域的振捣。

3. 墙柱掉角防治措施(1)加强模板角部的固定,使用专用的角模板;(2)混凝土浇筑时,优先填充墙柱角部,确保角部混凝土密实;(3)加强墙柱混凝土的振捣,特别是角部区域。

4. 梁底露筋防治措施(1)合理设计钢筋保护层厚度,确保混凝土覆盖钢筋;(2)加强模板安装,确保模板与钢筋的固定可靠;(3)混凝土浇筑时,适当调整浇筑高度,避免混凝土冲击钢筋。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的要求要求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的要求要求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最大可能的保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产生原因:1、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墙柱模板底部木枋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处理措施:1、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U行凹槽。

2、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内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刷直至干净,湿润槽壁。

3、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

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之前受到扰动。

4、用粒径10-20mm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行浇注,仔细填塞、捣实。

5、加强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除。

三、缺陷修补质量控制: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做好缺陷记录。

2、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理每道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量隐患。

3、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用木枋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吃模”现象。

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的处理方案一、专项小组设立由于本次浇筑的A~J轴二层梁板柱混凝土存在不同程度的蜂窝、麻面、烂角、漏筋及部分漏振等缺陷。

混凝土墙柱烂根预防措施及处理

混凝土墙柱烂根预防措施及处理

混凝土墙柱烂根预防措施及处理1.设计阶段的预防措施: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测试的结果,充分了解地基土的性质和承载能力,确定墙柱的尺寸、布置及钢筋配筋等,以保证墙柱在使用期间的安全性。

2.施工阶段的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比设计要合理,确保混凝土均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墙柱的焊接、切割等操作,避免对墙柱造成损伤。

(3)墙柱的浇筑要均匀,避免出现空洞或夹杂物,以保证墙柱整体的质量。

(4)在墙柱下部设置防潮层,以防止地下水或雨水渗透进入墙柱,导致烂根。

3.定期检测和维护:(1)定期对混凝土墙柱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裂缝、脱壳、微爆等病害,应及时修复,以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2)墙柱的表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长期受潮或受强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侵蚀。

(3)对于墙柱周围的土壤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性,避免因地基沉降或水涝等原因对墙柱造成损坏。

4.处理烂根的方法:(1)修补:对于部分受损且没有危及墙柱整体结构安全的烂根,可以采用修补的方法,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或专用的修补材料进行修复。

(2)加固:对于烂根较为严重或已经危及墙柱整体结构安全的情况,可以采用加固的方法,如在墙柱周围设置钢筋网或加固板等,增加其承载能力。

(3)更换:对于烂根严重到无法修复或加固的墙柱,只能考虑拆除并更换新的墙柱,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进行混凝土墙柱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施工规范和专业建议,并在监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同时,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做好墙柱的日常保养工作,确保墙柱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烂根处理方案

混凝土烂根处理方案

A排柱烂根‎初步处理方‎案此次基础砼‎拆模后,砼柱部分地‎方出现轻微‎烂根现象,采取灌浆法‎修补,材料使用M‎E K-40灌浆料,施工流程为‎:旧混凝土凿毛‎→用清水冲洗‎饱和→灌注、涂抹灌注浆‎体→养护。

施工具体措‎施如下:一、基底处理(1)凿毛。

为确保灌浆‎料与基底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用钢丝刷或‎喷砂方法清‎除表面浮层‎污物(有油漆或油‎脂污染部位‎用丙酮洗刷‎)。

如基面松动‎严重,应采用人工‎凿毛方法,凿掉破损的‎混凝土,使基底露出‎坚硬、牢固的混凝‎土面,凿毛务必彻‎底全面,但也不宜深‎度过大,以免损坏混‎凝土。

(2)冲洗和饱和‎。

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采用高压水‎枪(采用自来水‎)将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地喷洒‎,使表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且表面无明‎水。

二、灌浆料的配‎制灌浆料和水‎按规定的量‎在料桶中用‎搅拌机上下‎左右缓慢移‎动,充分搅拌均‎匀,且搅拌叶片‎不得提至液‎面之上,以免混入气‎泡。

稠度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来确定。

成品灌浆,具有大流动‎性、无收缩、早强及高强‎(28天达到‎55MPa‎)等性能,可以满足和易性和强度要求‎。

三、施工及养护‎1. 施工(1)灌浆。

待混凝土面‎凿毛清洗后‎,手摸混凝土‎表面时,感觉到似湿‎,应立即灌浆‎或抹浆,可采用机械‎喷涂或人工‎压抹,操作速度要‎快,朝一个方向‎,一次用力抹‎平,避免反复抹‎。

(2)如修补厚度‎超过3cm‎时,应分层施工‎。

层与层之间‎应间隔4h‎。

MEK-40灌浆料‎适宜在5~3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施工‎。

如环境温度‎超出此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及配比进行‎调整。

2. 养护灌浆后24‎小时不得使‎灌浆层振动‎、碰撞;在终凝前(2-4h)对表面抹压‎光,终凝后即应‎覆盖温润得‎布袋或草袋‎,并洒水养护‎,每天4-6次。

养护温度在‎15OC以‎上为宜,时间为七天‎。

四、施工控制(1)为保证灌浆‎的施工质量‎,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最大可能的保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产生原因:1、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墙柱模板底部木枋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处理措施:1、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U 行凹槽。

2、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内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刷直至干净,湿润槽壁。

3、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

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之前受到扰动。

4、用粒径10-20mm 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行浇注,仔细填塞、捣实。

5、加强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除。

三、缺陷修补质量控制: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做好缺陷记录。

2、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理每道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量隐患。

3、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 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用木枋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吃模”现象。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要求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要求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最大可能的保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产生原因:1、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墙柱模板底部木枋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处理措施:1、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U行凹槽。

2、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内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刷直至干净,湿润槽壁。

3、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

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之前受到扰动。

4、用粒径10-20mm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行浇注,仔细填塞、捣实。

5、加强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除。

三、缺陷修补质量控制: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做好缺陷记录。

2、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理每道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量隐患。

3、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用木枋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吃模”现象。

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的处理方案一、专项小组设立由于本次浇筑的A~J轴二层梁板柱混凝土存在不同程度的蜂窝、麻面、烂角、漏筋及部分漏振等缺陷。

关于3#栋四层墙柱烂根处理方案

关于3#栋四层墙柱烂根处理方案

关于3#栋四层墙柱烂根处理方案
一、烂根现象简述
3#栋四层墙柱于5月25日浇筑混凝土,5月26日墙柱拆模,在拆模过程中发现部分墙柱脚存在如下质量缺陷:
1、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2、柱脚模板漏浆,存在蜂窝麻面;
二、原因分析
1、施工管理不到位,存在漏振及漏浆现象;
2、混凝土原材料骨料级配不合理,导致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浆与骨料分离,粗骨料下沉,因此很难振捣密实;
3、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浇筑困难;
三、处理措施
将柱脚松散混凝土凿除,如不密实深度小于20mm,则采用同强度水泥砂浆修补,如不密实深度大于等于20mm,则安装模板,采用自密实灌浆料灌注。

修补完成后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修补混凝土强度检测。

四、应注意的事项
1、应有处理方案,并报监理审批;
2、凿除前及凿除过程中应通知监理旁站;
3、凿除后修补前,应组织监理及建设单位验收;
4、按本方案进行修补;
5、修不完应加强养护;
6、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修补强度检测。

编制:
审批:
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
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最大可能的保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唐山新华联广场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产生原因:
1、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墙柱模板底部木枋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处理措施:
1、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U行凹槽。

2、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内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刷直至干净,湿润槽壁。

3、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

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之前受到扰动。

4、用粒径10-20mm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
行浇注,仔细填塞、捣实。

5、加强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除。

三、缺陷修补质量控制:
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做好缺陷记录。

2、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理每道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量隐患。

3、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用木枋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吃模”现象。

中建五局唐山新华联广场项目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