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的要求要求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最大可能的保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产生原因:1、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墙柱模板底部木枋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处理措施:1、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U行凹槽。
2、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内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刷直至干净,湿润槽壁。
3、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
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之前受到扰动。
4、用粒径10-20mm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行浇注,仔细填塞、捣实。
5、加强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除。
三、缺陷修补质量控制: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做好缺陷记录。
2、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理每道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量隐患。
3、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用木枋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吃模”现象。
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的处理方案一、专项小组设立由于本次浇筑的A~J轴二层梁板柱混凝土存在不同程度的蜂窝、麻面、烂角、漏筋及部分漏振等缺陷。
混凝土墙柱烂根预防措施及处理

混凝土墙柱烂根预防措施及处理1.设计阶段的预防措施: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测试的结果,充分了解地基土的性质和承载能力,确定墙柱的尺寸、布置及钢筋配筋等,以保证墙柱在使用期间的安全性。
2.施工阶段的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比设计要合理,确保混凝土均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墙柱的焊接、切割等操作,避免对墙柱造成损伤。
(3)墙柱的浇筑要均匀,避免出现空洞或夹杂物,以保证墙柱整体的质量。
(4)在墙柱下部设置防潮层,以防止地下水或雨水渗透进入墙柱,导致烂根。
3.定期检测和维护:(1)定期对混凝土墙柱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裂缝、脱壳、微爆等病害,应及时修复,以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2)墙柱的表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长期受潮或受强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侵蚀。
(3)对于墙柱周围的土壤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性,避免因地基沉降或水涝等原因对墙柱造成损坏。
4.处理烂根的方法:(1)修补:对于部分受损且没有危及墙柱整体结构安全的烂根,可以采用修补的方法,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或专用的修补材料进行修复。
(2)加固:对于烂根较为严重或已经危及墙柱整体结构安全的情况,可以采用加固的方法,如在墙柱周围设置钢筋网或加固板等,增加其承载能力。
(3)更换:对于烂根严重到无法修复或加固的墙柱,只能考虑拆除并更换新的墙柱,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进行混凝土墙柱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施工规范和专业建议,并在监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同时,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做好墙柱的日常保养工作,确保墙柱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最大可能的保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产生原因:1、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墙柱模板底部木枋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处理措施:1、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U 行凹槽。
2、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内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刷直至干净,湿润槽壁。
3、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
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之前受到扰动。
4、用粒径10-20mm 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行浇注,仔细填塞、捣实。
5、加强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除。
三、缺陷修补质量控制: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做好缺陷记录。
2、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理每道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量隐患。
3、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 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用木枋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吃模”现象。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要求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最大可能的保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产生原因:1、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墙柱模板底部木枋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处理措施:1、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U行凹槽。
2、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内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刷直至干净,湿润槽壁。
3、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
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之前受到扰动。
4、用粒径10-20mm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行浇注,仔细填塞、捣实。
5、加强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除。
三、缺陷修补质量控制: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做好缺陷记录。
2、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理每道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量隐患。
3、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用木枋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吃模”现象。
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的处理方案一、专项小组设立由于本次浇筑的A~J轴二层梁板柱混凝土存在不同程度的蜂窝、麻面、烂角、漏筋及部分漏振等缺陷。
关于3#栋四层墙柱烂根处理方案

关于3#栋四层墙柱烂根处理方案
一、烂根现象简述
3#栋四层墙柱于5月25日浇筑混凝土,5月26日墙柱拆模,在拆模过程中发现部分墙柱脚存在如下质量缺陷:
1、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2、柱脚模板漏浆,存在蜂窝麻面;
二、原因分析
1、施工管理不到位,存在漏振及漏浆现象;
2、混凝土原材料骨料级配不合理,导致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浆与骨料分离,粗骨料下沉,因此很难振捣密实;
3、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浇筑困难;
三、处理措施
将柱脚松散混凝土凿除,如不密实深度小于20mm,则采用同强度水泥砂浆修补,如不密实深度大于等于20mm,则安装模板,采用自密实灌浆料灌注。
修补完成后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修补混凝土强度检测。
四、应注意的事项
1、应有处理方案,并报监理审批;
2、凿除前及凿除过程中应通知监理旁站;
3、凿除后修补前,应组织监理及建设单位验收;
4、按本方案进行修补;
5、修不完应加强养护;
6、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修补强度检测。
编制:
审批:
日期:。
混凝土墙柱烂根预防措施及处理

混凝土墙柱烂根预防措施及处理在地下室结构施工中,经检查墙柱混凝土出现有烂根的情况。
为确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清除混凝土一般质量缺陷。
一、原因分析:混凝土烂根主要原因是由于漏浆而产生、在模板支设时底口封堵不严,产生烂根缺陷。
二、采取措施:1、在楼地面施工时墙柱根部尽量用刮杠刮平、然后用木抹搓毛。
搓毛过程中,轴线尽量检查误差不大于3㎜为最佳。
2、在模板支设前,应检查楼面平整度,必要时加压海绵条,海绵条放置时,一定按墨线位置放置正确,确保海绵条不准进入混凝土、模板拆除拆后立即撕掉,立模板时,必须一次上到位,否则在立模板时海绵条位置移动,影响施工质量。
这种方法施工时具有一定难度、尽量不要采用。
3、在模板支设好后检查模板底口、墙柱都应仔细检查,有下口不严的应用砂浆封睹。
用此种方法时,必须提前至少4小时进行,否则在浇注混凝土时,砂浆强度过低达不到封睹目的。
4、外墙配有专用“吊梆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否则外墙底口出现缝隙时难以封堵,产生烂根现象。
三、管理办法:1、在楼面施工时,现场管理人员对剪力墙、柱200㎜范围的平整度应全部检查,超出要求的应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2、模板支设后质检员和施工员对模板底口全部检查,杜绝烂根现象发生。
3、模板拆除后,发现烂根现象,经检查后再处理,否则不能私自处理。
四、处理措施:1、面积较小的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前将混凝土表面的灰土、浮渣或松散层人工清凿,用水冲洗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干净;然后用同标号减石子砂浆抹平,抹浆初凝后用塑料布包裹并洒水养护。
2、较大面积的露石混凝土,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部位的混凝土和个别的突出的混凝土骨料,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洗混凝土表面,再用比原来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减石子混凝土挤打填补,仔细捣实抹光,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初凝后洒水养护。
柱子烂根解决方案方案

柱子烂根解决方案方案一、问题描述柱子烂根是指柱子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根部腐烂或受潮等原因,导致其稳定性下降,甚至出现倾斜、倒塌等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柱子烂根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1. 检测与评估首先,对柱子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包括外观检查、材料检测、结构检测等。
通过专业仪器和设备,对柱子的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估,确定柱子是否存在烂根问题,以及问题的程度和范围。
2. 清除烂根对于已经发现存在烂根问题的柱子,需要将烂根部分进行清除。
清除烂根时,需要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确保不会对柱子的其他部分造成损害。
同时,清除后的柱子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或真菌再次滋生。
3. 加固与修复在清除烂根后,需要对柱子进行加固与修复。
具体的加固方式可以根据柱子的类型、材料和损坏程度进行选择。
常见的加固方式包括使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注浆加固、碳纤维加固等。
修复柱子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精确度,以确保柱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柱子烂根问题的再次发生,我们还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要定期对柱子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其次,要保证柱子周围的排水系统畅通,避免水分积聚导致柱子受潮。
此外,要注意柱子的使用环境,避免暴露在潮湿或高温的环境中,以延长柱子的使用寿命。
5. 监测与维护解决柱子烂根问题后,还需要进行监测与维护工作。
通过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柱子的问题,保证柱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监测工作可以采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柱子的变化情况,并及时报警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案例分析以某大型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中的柱子出现了烂根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经过专业团队的检测与评估,确定了柱子存在烂根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清除烂根时,工作人员采用了高压水枪进行清洗,确保将烂根部分彻底清除。
清除后的柱子经过消毒处理,并进行了钢筋混凝土加固。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要求措施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最大可能的保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产生原因:1、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墙柱模板底部木枋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处理措施:1、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U行凹槽。
2、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内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刷直至干净,湿润槽壁。
3、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
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之前受到扰动。
4、用粒径10-20mm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行浇注,仔细填塞、捣实。
5、加强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除。
三、缺陷修补质量控制: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做好缺陷记录。
2、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理每道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量隐患。
3、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用木枋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吃模”现象。
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的处理方案一、专项小组设立由于本次浇筑的A~J轴二层梁板柱混凝土存在不同程度的蜂窝、麻面、烂角、漏筋及部分漏振等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
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最大可能的保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通病产生原因:
1、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墙柱模板底部木枋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处理措施:
1、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U行
凹槽。
2、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刷
直至干净,湿润槽壁。
3、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
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要求之前受到扰动。
4、用粒径10-20mm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行浇
注,仔细填塞、捣实。
5、加强养护。
6、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
除。
三、缺陷修补质量控制:
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
查,认真做好缺陷记录。
2、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
理每道工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量隐患。
3、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
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
止漏浆。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的
水泥砂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用木枋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吃模”现象。
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的处理方案
一、专项小组设立
由于本次浇筑的A~J轴二层梁板柱混凝土存在不同程度的蜂窝、麻面、烂角、漏筋及部分漏振等缺陷。
针对此情况,我项目部成立缺陷专项整改小组,负责对缺陷事件的处理。
具体如下:
专项整改小组全权负责质量缺陷的方案编制及方案落实。
二、施工准备
1、待拆模后对砼进行全数检查,拟修补墙、柱的砼蜂窝、麻面、胀
模等缺陷部位,大小标记清晰,然后请监理业主进行确认。
2、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架子、锤子、铁锤、吊锤、墨斗准备好。
3、施工员对操作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的交底。
4、施工员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5、要求待修补处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才能进行修补
工作。
三、检查方法
混凝土应修凿到完全密实为止,我们采用目测检查和细铁丝探检,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别,使现有混凝土的砂眼、气孔、裂纹全部得以剔除干净,然后清理干净,用清水冲净浮尘及碎屑,外露的钢筋用钢丝刷将钢筋上的水泥浆清除干净,以利监理工程师及业主现场代表进行复核检验。
对本次私自修补的且不符合要求的全数剔打返工,待检查确认后方能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修补。
四、劳动力准备
施工人员根据缺陷存在的数量,由施工员合理安排。
五、修补方案:
(一)、缺陷处清理:
1、待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
伤结构钢筋。
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
尘。
3、进行支模,要求模板支设牢固,并留设浇筑口和清理口,确保
支模时的垃圾能清理干净。
清理后及时封堵清理口。
4、对修补处涂刷一层用同砼相同的水泥做成水泥浆进行界面处理,
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
(二)、补救措施及方法:
针对现场现浇砼表面缺陷的处理补救措施如下:
1、麻面问题。
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呈现出无数小凹坑麻点。
补救措施:如果混凝土表面作抹面或粉刷,可不作修补。
否则,应在麻面部位喷水湿润后,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砂浆抹压,将麻面抹平。
2、蜂窝问题。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似的窟窿。
补救措施:对小蜂窝冲刷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对较大蜂窝,要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部分及突出骨料颗粒,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干净,支模后可用粒径10~20 mm细石混凝土(同标号)仔细填塞捣实;对较深的蜂窝,影响承载力而又清除困难时,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再放水泥砂浆,把蜂
窝中的石子包裹起来,填满缝隙结成整体,必要时可进行水泥灌浆处理。
3、孔洞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有较大的孔洞,钢筋局部或全部裸
露。
补救措施:将孔洞周围的疏松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模板,湿润后采用与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修补,要求用¢12钢筋仔细捣实。
修补的混凝土上口应做成斜形簸箕口,簸箕口的上口模板应高出孔洞顶部150mm以上,使孔顶的新筑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压力,确实和紧顶。
4、露筋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钢筋裸露。
补救措施:用钢丝刷或压力水冲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使露筋部分充满,再予抹平,并保证保护层厚度。
对于较深露筋,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颗粒,洗刷干净后,用同标号混凝土填塞并压实。
5、裂缝及裂纹问题。
楼板表面产生裂纹
1)当表面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并用水泥浆抹平。
2)对宽度和深度较大的裂缝附近的砼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方向凿成深为15~20mm,宽100~200 mm的V形凹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水泥浆一度,然后用1:2水泥砂浆涂抹2~3层,总厚控制在10~20左右,并压实抹光。
6、对胀模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
筋。
要求凿成后的混凝土表面观感达到斩假石的效果,无松动石子及混凝土颗粒。
7、4.45标高位置3轴交H--J轴挑梁残余砼的处理:待该处砼强度达
到85%以上时,拆除模板,采用风镐将其该处及邻近板上的砼全部清除干净,对于钢筋及模板再次检查恢复,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要求和程序采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砼进行浇筑。
六、安全防护工作及操作要点
修凿混凝土时必须注意加强以下几项安全防护工作:
1、操作人员的眼、耳、鼻等器官要重点防护,可考虑采用防风镜、
防风帽、口罩等防护措施,以防混凝土碎渣飞溅伤人。
2、部位较高的地方,修凿前必须搭设好牢固的操作平台,平台的四
周应加设高度1米左右的栏杆防护,严禁设置挑头板敷衍了事。
3、同一操作点或相邻很近的操作点,不宜多人同时修凿,以防飞溅
的混凝土渣相互伤人。
4、修凿完毕的部位必须经监理工程师、业主现场代表等检查认可、
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进入下一阶段的混凝土修补工作。
5、立模板时,考虑到插入式振捣棒的振动围,将以500mm高度为
界限,超过500mm时分层立模板,待下层混凝土浇筑振实后再立上层模板,再浇捣上层混凝土,以确保振捣效果。
模板支撑拟采用钢管做抱箍及斜撑,可靠地支护模板,确保模板能承受一定的压力,以利于混凝土能振捣密实,紧密地和混凝土连结成整件。
6、修补时,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充分密实。
对于较大的孔洞,可采用
Φ30小振动棒仔细地进行机械插入振捣。
对大多数深度较浅较小的孔洞,只能以人工振捣为主,采用小铁棒、新毛竹片认真仔细的插入振捣,并辅以木锤在模板外部适度敲击,既起辅助振捣作用,又可从声音沉闷程度来判别部混凝土是否已密实,必使修补的混凝土质量一次合格,避免二次返工情况发生。
7、上述各项工作应组织技术经验较丰富、工作责任性强的工人和管
理人员成立专门修补小组进行,并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业主现场代表的认可和检查,确保100%达到修补要求,不得再发生一次较明显的质量缺陷,保证本次修补质量。
七、养护
1、对于较轻微的麻面现象,用毛刷刷干净,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
石子及粉尘后,修补前涂刷同砼标号水泥浆基层或用1: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即可,施工完毕终凝后加强淋水养护。
2、混凝土修补浇筑后,表面充分浇水养护一周以上,使混凝土在潮
湿的良好环境下充分养护和膨胀,确保新浇混凝土整件连结共同受力。
3、模板和簸箕口的混凝土在浇筑养护一周左右,再进行拆模和仔细
凿除,以确保新浇混凝土的牢固和棱角方正。
八、修补后的检查
修补一周后的混凝土应从外观上作一次全面的检查和验收,检查是否棱角方正、表面平整,并初步判别是否外光实,是否有轻微的缺
陷发生等。
并作好书面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