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官陵湖中心小学陈晨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践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践生活中非常有用。

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2分硬币1枚,小食品1包,100克的味精1包,500克的精盐2包。

教学过程实录:一、交流信息,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每种物品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1:我的体重是54斤。

生2:一袋面粉重25千克。

生3:一包饼干重110克。

……[评析]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2、师: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生1:克、千克、斤。

生2:公斤、吨、两。

3、师: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时,有的用克作单位,像一袋QQ糖重25克,一包虾片重10克,一袋味精重100克;有的用千克作单位,像小朋友体重30千克,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箱苹果重20千克,等等。

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样的物品用克作单位,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生: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常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你拿起面前的小食品,先跟同位互相说说你拿的小食品重多少克,然后把它放在手里,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

师:你有什么感受?生:我的虾片重20克,感觉很轻。

1:我的草莓丁重10克,感觉特别轻。

生2师:根据你手中的小食品的重量,你能想象出1克有多重吗?你能不能想办法从你的小食品中拿出1克的食品?请各小组研究一下。

《克与千克》优秀课堂实录

《克与千克》优秀课堂实录

是数字很大啊?也就不方便计算?
侣上来,听老师说题,学生自己选择该站在哪一边。例如:
生:是。
师:一个苹果重 150〔〕学生马上选择该站在哪一边。
师:那今日老师就在告知你们一个新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
教师也可出示实物。
1000 个 1 克就是 1 千克,所以 1 千克=1000 克〔板书,并齐读 1000
大家一起找一找好不好啊?〔学生观看后汇报结果〕
师:〔出示糖果〕如今老师手上有包糖果,里面有 9 颗糖果,共重
师:你们真聪明。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可是 18 克,那你们告知老师,每一个糖果有多重?〔复习前面的除法〕
为了方便,我们国际上就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板书:克〕
如今看看你们桌上的盐,观看一下,一袋有多重?
〔4〕、一头大象重 500 克。〔〕
好?〔学生自由商量发言后,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师:一般说来,我们称重的物体用千克,轻的物体用克。
“克与千克〞是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
那你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用克?那些用千克?
下册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学生由于没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喝汽水吗? 生:喜爱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 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重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到重量单位与日常生 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1、把握重量单位:克、千克。 2、把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 千克=1000 克。 教学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张恒洁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践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践生活中非常有用。

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2分硬币1枚,小食品1包,100克的味精1包,500克的精盐2包。

教学过程实录:一、交流信息,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每种物品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1:我的体重是54斤。

生2:一袋面粉重25千克。

生3:一包饼干重110克。

……[评析]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2、师: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生1:克、千克、斤。

生2:公斤、吨、两。

3、师: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时,有的用克作单位,像一袋QQ糖重25克,一包虾片重10克,一袋味精重100克;有的用千克作单位,像小朋友体重30千克,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箱苹果重20千克,等等。

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样的物品用克作单位,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生: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常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你拿起面前的小食品,先跟同位互相说说你拿的小食品重多少克,然后把它放在手里,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

师:你有什么感受?生:我的虾片重20克,感觉很轻。

1:我的草莓丁重10克,感觉特别轻。

生2师:根据你手中的小食品的重量,你能想象出1克有多重吗?你能不能想办法从你的小食品中拿出1克的食品?请各小组研究一下。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估算意识。

三.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四.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五.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六.设计理念: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微视频。

(播放微视频)师:你有什么收获?生1:有的物品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老师这里调查收集了一些物品,你知道填什么质量单位吗?(PPT出示)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

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

(板书g kg)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1.感知、认识“克”。

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师:这种轻轻的,像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

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生举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范文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范文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范文第一篇: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实录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第一课时信息窗1 【教学内容】:课本第2——8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两袋盐、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好了,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猜一动物。

对是大象。

又来了,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出来啦!那么我们比较这两种动物,你会发现什么呢?生可能会回答:一大一小,一轻一重,抓住一轻一重揭示课题。

很棒,说的很准确,那一轻一重是什么呢?这就需要走进我们的数学,学习质量单位。

也正是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师:板书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2、出示学习目标(生读目标)二、预习展示。

同学们已经预习新内容了,谁能告诉老师,通过预习你获得了那些新知识,生可能:我知道了我们平时说重量就是质量,也可能:质量是克,千克,[尽管生回答的不严密,不准确。

也不要否决。

让其自己发现错误。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出示课件:课本第二页插图学生合作读信息,你发现什么了?在小组内交流。

找小组代表读你喜欢的信息,说说你的理解。

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重点点拨:世界上最小的鸟出生时才1克。

蓝鲸重150吨。

让学生初步感知大的质量单位和小的质量单位}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几个质量单位学生自由读。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 【完整版】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 【完整版】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哈尔滨市抚顺小学校孙超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买东西吧其实,在超市里也有许多数学信息呢。

(出示课件)请大家观察一下,你从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生1:我发现了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

生2:我发现售货员阿姨说苹果重1千克。

生3:我发现那袋饼干110克。

师:这些数据表示什么呢生:表示这些物品有多重。

师: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都有自己的重量,购买一些物品时,我们还需要称一称它们有多重,在数学上,我们称为质量。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样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三种物品:口香糖,番茄酱,阿尔卑斯糖师:同学们,请在你的桌上找到这三样物品,你发现关于它们的质量的信息了吗(学生观察)生1:我发现口香糖的质量是15克。

生2:我发现阿尔卑斯糖的质量是31克。

生3:我发现番茄酱是120克。

师:在这些质量的前面还有3个字,你发现了吗生:净含量。

师:净含量是指物品实际有多重。

这袋番茄酱的净含量就是里面的番茄酱有多重。

师:刚才你拿着这些物品时,有什么感觉生:这些物品很轻。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们都比较轻。

在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来做单位(板书:克),也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板书:g)。

师:除了这些物品,你还见过哪些用克做单位的物品生1:铅笔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生2:格尺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生3:橡皮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师:其实生活中有好多物品都是以克做单位的,比如说大家喜欢吃的薯片。

下次去超市时,大家可以再观察一下。

出示天平师:这是一架天平,我们可以用它来称量一些物品的质量,用天平称量时,我们会用到砝码,把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到天平的左盘。

我手中的就是1克的砝码。

大家可以在你的学具中找到1克的砝码,请你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到底有多重。

(学生感受1克的质量)师:大家感受到了吗现在,请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学生在学具中找物品)师:你找到了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1:我找了一个玩具小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评析自然引入“轻” “重”。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生:XXX轻,XXX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评析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评析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生汇报: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饼干500克,1个“小哑铃”面包1千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评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堂实录

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堂实录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预习学案:(出示课件)1.收集并调查生活中的物品有多重?(比一比谁调查的多)2.测量自己和爸爸、妈妈的体重。

3. 搜集、了解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哪些?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每种物品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1:我的体重是54斤。

生2:一袋面粉重25千克。

生3:一包饼干重110克。

……课前,同学们搜集并了解了一些表示物品轻重的质量单位,谁知道有哪些?生1:克和千克。

生2:公斤、斤、两。

生3:吨。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

说了那么多,公斤、斤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而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物品轻重的质量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二、课内探究[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感受1克⒈谈话引入师:1克有多重呢?请同学打开小盒子,从里面找出你认为重是1克的物品。

生1:一枚2分硬币重1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的。

师:你的自学能力真棒!(其他学生鼓励。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2分硬币,放在手指上掂一掂,闭上眼睛想一想有什么感觉?生:很轻,非常轻,太轻了。

……师:同学们都用到了一个字“轻”(板书)。

这就是1克。

多轻呀。

谁还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呢?说说看生2:一粒花生米生3:三、四粒黄豆……⒉说一说生活中重1克的物品。

⒊感受10克师:2枚2分硬币是多少克呢?5枚呢?那么10克又是几枚硬币呢?生:10枚。

请同学们拿出10枚硬币放在手心上掂一掂,(小组内每人都掂一掂)把你的感受说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小组内交流10克的感受)⒋感受100克师:请同学们想一想:5个10克,10个10克会是多少呢?生1:50克生2:100克师:请小朋友从你们所带的物品中找找看,哪一样物品它的质量会是100克?你是怎么找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张秀丽邮编:261500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日常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计算。

4、培养估量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他们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质量观念。

【教学学具】盘秤5个及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带有质量单位的)多个。

【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出示课件)
1.收集并调查生活中的物品有多重?(比一比谁调查的多)
2.测量自己和爸爸、妈妈的体重。

3. 搜集、了解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哪些?
一、调动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做一个背同学赛跑游戏,让两个同学分别背着××同学和张老师跑50米,看谁先得第一?(看谁先猜出来)
生1:甲同学能得第一,因为他力气大。

生2:乙同学能得第一,因为甲同学背着张老师,张老师重;而乙同学背的××轻。

生3:这样比赛太不公平了。

师: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3:因为××同学轻,张老师比较重。

师:说得多好。

课前,同学们搜集并了解了一些表示物品轻重的质量单位,谁知道有哪些?
生1:克和千克。

生2:公斤、斤、两。

生3:吨。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

说了那么多,公斤、斤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而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物品轻重的质量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
二、课内探究[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感受1克
⒈谈话引入
师:1克有多重呢?请同学打开小盒子,从里面找出你认为重是1克的物品。

生1:一枚2分硬币重1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的。

师:你的自学能力真棒!(其他学生鼓励。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2分硬币,放在手指上掂一掂,闭上眼睛想一想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非常轻,太轻了。

……
师:同学们都用到了一个字“轻”(板书)。

这就是1克。

多轻呀。

谁还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呢?说说看
生2:一粒花生米
生3:三、四粒黄豆
……
⒉说一说生活中重1克的物品。

⒊感受10克
师:2枚2分硬币是多少克呢?5枚呢?那么10克又是几枚硬币呢?
生:10枚。

请同学们拿出10枚硬币放在手心上掂一掂,(小组内每人都掂一掂)把你的感受说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小组内交流10克的感受)
⒋感受100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5个10克,10个10克会是多少呢?
生1:50克
生2:100克
师:请小朋友从你们所带的物品中找找看,哪一样物品它的质量会是100克?你是怎么找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请小朋友轮流掂掂看,100克的质量有多重。

师:现在老师手中还有2包不同的物品(质量都是100克的鸡精和儿童饼干各一包),请同学们猜猜哪包重?哪包轻?
生1:鸡精重
生2:饼干重
生3:一样重。

师:到底哪包重呢?请一个同学来读出它们的净含量。

⒌掂500克质量
师:5个100克又是多少克呢?500克呀,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斤,请小朋友拿出1袋盐在手上掂一掂,(说明1袋盐的重量是500克)感受一下500克的质量有多重。

⒍说说你见过生活中有哪些500克的物体。

活动二:感受1千克的质量
⒈师:1千克有多重呢?
师:现在小组合作把2袋500克的盐拿在手上感受一下,(小组轮流感受)你能猜出你手中的物体的质量吗?(1000克)现在手中的感觉还和1克的感觉一样吗?哪位同学想说说?
生:很重、非常重、太重了
……
师:你们感觉的不错。

这些较重的物品我们可以另一个质量单位来表示。

(板书:千克)
师:到底1000克是多少千克呢?我们可以请盘秤来帮忙。

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盘秤上的刻度,看看指针指向几?(每小组1个盘秤)生:(边演示边说)1千克
师: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1千克=1000克(板书)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
生1:一袋洗衣粉
生2:一大包酸奶
生3:一大瓶饮料
……
师:说的不错,看来呀,生活中有好多重1千克的物品,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⒉亲身体验,拎一拎,称一称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的质量
师:(出示6包不同比较重的物品,用一个袋子装好,分别放在每一个组中)现在请同学们拎起组中最重的一个袋子,猜一猜,拎一拎,它有多重呢?把它写在你的本子上。

师:请同学把刚才的袋子放在秤上称一称,看哪个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小组内找出估计最准确的同学,鼓掌表扬)
师:那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先让你的好朋友猜一猜,然后再告诉他。

记住以自己的体重作标准。

生:(估一估,抱一抱,好朋友的体重)
师:同学们都回家测量了爸爸和妈妈的体重,哪位同学想说一说。

那同学们知道我们测量时用的秤是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用秤称)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在哪见过那些秤?
(生边说,师出示课件)演示: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弹簧秤等。


盘秤弹簧秤磅秤台秤体重秤
天平秆秤
体重秤电子秤
⒊精讲点拔:克和千克的关系
(1)师:物品有轻有重,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生:“g”表示克,“kg”表示千克(板书)
(2)师:你在哪儿见过这种符号?
生:包装袋上。

……
三、课后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已经与克和千克交上了好朋友。

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能不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出示课件:随堂练习并让同学们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1.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并填一真
①一个梨重150()
②一个西瓜重4()
③一个排球重450()
④一串葡萄重450()
⑤小明体重29 ()
2.判断对错
①一个西红柿重230克。

()
②一个乒乓球大约重30千克。

()
③小华体重40克。

()
④7000克=7千克。

()
⑤一个鸡蛋重60千克。

()
3.当堂小检测
师:看来同学们对克和千克掌握的不错。

三班的小明为了表明自己掌握得非常好,他也给张老师和同学们寄来了一封信,大家想不想看看呢?
生:想。

师:(出示课件小明的来信)
亲爱的朋友:
你好!我已经9岁了,身材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3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小明
2010.9.9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你想当个小老师吗?
生:想
师:你能帮小明忙修改一下吗?(生修改信并用实物投影把学生们修改的信显示)看来同学们的学的还是很扎实的。

亲爱的朋友:
你好!我已经9岁了,身材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35千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克的鸡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克的馒头,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千克的米饭吃光。

小明
2010. 9.9 4.实力大比拼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小组中一盒物品都找出来,按照物品的轻重来排列一下,看看哪个小组最快最准?开始吧。

各小组合作:把质量不同的物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了出来。

师表扬鼓励比较快的小组。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克和千克表示物品的轻重。

生2:我还知道用字母“g”表示克,“kg”表示千克。

生3:我知道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仅仅要看物品的大小,要看它的实际质量。

……
师:同学说的真棒!看来呀你们学到的还真不少,以后要多留意生活中的数学。

师:课后,请同学们回家做一个小调查:
课外小调查:
帮妈妈到超市去购物,把买到的物品掂一掂,再秤一秤(或者看看它的实
附:板书设计(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