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生态膜物理过滤

生态膜物理过滤标题:生态膜物理过滤的原理与应用简介:生态膜物理过滤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技术,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膜材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固体、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生态膜物理过滤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前景。
正文:1.生态膜物理过滤的原理生态膜物理过滤是利用膜材料的微孔结构,通过大小排斥效应和筛分作用来分离水体中的污染物。
膜材料通常采用聚醚砜、聚碳酸酯等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孔径和孔隙率。
当水通过膜材料时,较大的颗粒和有机物无法穿过膜孔,而只有水分子和较小的离子能够通过。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2.生态膜物理过滤的应用生态膜物理过滤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包括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等。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生态膜物理过滤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有机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在饮用水净化中,生态膜物理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在污水处理中,生态膜物理过滤可以作为二级处理的一种方式,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生态膜物理过滤的前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膜物理过滤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改进膜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态膜物理过滤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生态膜物理过滤还可以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如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形成更为完善的水处理系统。
结论:生态膜物理过滤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理解其原理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供清洁安全的水资源。
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提高膜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设计,进一步推动生态膜物理过滤技术的发展。
膜过滤的原理

膜过滤的原理膜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饮料、食品、制药等领域。
它的原理是利用膜的特殊结构和性能,使溶液中的不同组分在膜上发生分离。
膜过滤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步骤:渗透、截留和排除。
渗透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通过膜的微孔或孔隙进入膜的内部。
膜的微孔或孔隙大小决定了哪些溶质可以通过膜,哪些不能通过。
一般来说,膜的孔径越小,截留效果越好。
常见的膜材料有微孔膜和超滤膜,微孔膜的孔径一般在0.1-1微米之间,超滤膜的孔径则在1-100纳米之间。
截留是指膜将溶液中的溶质截留在膜的一侧,而让溶剂和其他较小分子通过。
截留效果取决于溶质的大小和膜的孔径大小。
溶质的大小越大,截留效果越显著。
膜的孔径越小,截留效果越好。
排除是指通过控制膜的孔径大小和膜的特性,将溶液中的杂质、颗粒等不需要的物质排除在膜的一侧,使得膜的另一侧得到纯净的溶液。
排除效果取决于膜的孔径大小、膜的表面性质以及操作条件等。
膜过滤的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可以将膜比喻为一个筛子,溶液中的溶质就像是筛子上的颗粒。
当我们将溶液通过膜时,较小的颗粒可以通过筛子的孔隙,而较大的颗粒则被筛子截留在一侧。
通过这样的操作,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同大小的颗粒分离。
除了渗透、截留和排除外,膜过滤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例如,膜过滤可以去除溶液中的悬浮物、杂质、细菌等微生物,实现对水质的净化和杂质的去除。
同时,膜过滤还可以实现对溶液中溶质的浓缩和分离,达到对溶液的浓缩、纯化和分离的目的。
膜过滤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水处理领域,膜过滤可以用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等污染物,使得水质得到提高。
在食品和制药领域,膜过滤可以用来提取和纯化溶液中的目标物质,如蛋白质、酶等。
在生物工程领域,膜过滤可以用来实现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基的浓缩等。
膜过滤是一种基于膜的分离技术,利用膜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实现溶液中不同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通过控制膜的孔径大小和膜的特性,可以实现对溶液中溶质的截留、渗透和排除,从而得到所需的纯净溶液。
深度处理技术——膜过滤法

膜处理法
五、超滤
超滤膜元件
去除对象:细菌、病毒、炭粉等大分子有 机物。
膜处理法
六、反渗透
如果将纯水和盐水(含 有杂质的水)用半透膜 隔开,在溶液的一侧施 加压力,并且超过它的 渗透压,则溶液中的水 就会透过半透膜,流向 纯水一侧,而溶质被截 留在溶液一侧,这种方 法就是反渗透法。
膜处理法
反渗透实现必具备两个条件 • 必须有一种高选择性和高
透水性的半透膜; • 操作压力必须大于溶液的
渗透压
去除对象:水中一切杂质
膜处理法
反渗透膜元件
膜处理法
膜元件 + 耐压外壳 → 膜组件
膜处理法
谢谢
深度处理技术
——膜过滤法
目 录
1 膜过滤法的原理 2 膜过滤法的应用 3 膜过滤法的分类 4 微滤法 5 超滤法 6 反渗透法
膜处理法
一、膜过滤法的原理
膜过滤法指以压力差为推 动力,依靠膜的选择透过性, 将液体中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其本质机理还是机械筛分。
膜过滤是一个物理过程, 不发生相变,能耗较低。
膜处理法
二、膜处理法的应用
膜处理法
二、膜处理法的应用
新加坡水厂布局
新加坡樟宜新生水厂工艺流程图
膜处理法
三、膜过滤法的分类
纳滤
重金属 农药残留
膜过滤
膜分离:膜过滤+电渗析 离子交换
膜处理法
微滤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膜处理法
四、微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0.1微米
去除对象:泥沙、铁锈等可见 杂质以及大的细菌团。
特点:滤芯材料一般是采用PP棉滤芯和石英砂、颗粒或压缩的活性碳滤芯等。
膜过滤注射用水

膜过滤注射用水膜过滤是一种常用的注射用水净化技术,通过使用特殊的膜材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有机物等杂质,确保注射用水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膜过滤注射用水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膜过滤注射用水的原理膜过滤是一种利用膜材料的孔隙或分子筛选作用,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的技术。
膜材料通常包括微孔膜和超滤膜两种类型。
微孔膜的孔径较小,可以过滤掉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微小颗粒;超滤膜的孔径较大,可以过滤掉大分子有机物和悬浮物。
膜过滤注射用水的过程通常分为预处理和主要过滤两个步骤。
预处理主要是将原始水进行净化,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有机物,防止对膜的堵塞和损坏。
主要过滤是通过膜材料的筛选作用,将微生物、病毒等有害物质过滤掉,保证水的纯净度。
膜过滤注射用水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实验室等场所,是制备注射液、药品配制、实验用水等重要环节。
注射用水要求高纯度,不能含有任何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膜过滤注射用水除了应用于医疗领域外,还可以用于食品饮料行业、电子工业、化工行业等。
例如,在食品饮料行业中,膜过滤可以用于饮料的澄清、浓缩果汁的脱色、啤酒的过滤等工艺。
三、膜过滤注射用水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注射用水处理方法,膜过滤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过滤:膜过滤可以高效去除微生物和悬浮物,有效净化水质。
2. 简便操作:膜过滤设备操作简单,只需将水通过膜材料进行过滤,无需额外添加化学药剂。
3. 无二次污染:膜过滤不产生二次污染,不需要再次消毒处理,保证水的纯净度。
4. 节能环保:膜过滤过程无需加热,能耗低,对环境友好。
5. 经济实用:膜过滤设备成本逐渐降低,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水处理技术。
四、膜过滤注射用水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膜过滤注射用水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一些新型膜材料和膜过滤设备已经应用于注射用水领域,提高了过滤效率和水质纯净度。
未来,膜过滤注射用水技术有望进一步发展。
有机膜过滤技术

有机膜过滤技术有机膜过滤技术是一种利用有机膜作为分离层进行过滤的技术。
有机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加工、药物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有机膜过滤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有机膜过滤技术的原理有机膜过滤技术是利用具有特定孔径的有机膜作为分离层,通过物质的分子尺寸、形状和电荷等特性,使溶质在有机膜上发生分离。
有机膜过滤技术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逆渗透等不同的膜分离过程。
微滤是利用孔径在0.1-10微米范围内的有机膜进行过滤,适用于去除悬浮物、细菌和大分子物质等。
超滤是利用孔径在0.001-0.1微米范围内的有机膜进行分离,可以有效去除溶解性高分子物质、胶体颗粒和微生物等。
纳滤是利用孔径在0.001-0.01微米范围内的有机膜进行分离,可以去除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无机盐等。
逆渗透是利用孔径小于0.001微米的有机膜进行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1. 水处理领域:有机膜过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通过微滤、超滤和逆渗透等过程,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和溶解性有机物等,提高水的质量。
2. 废水处理领域:有机膜过滤技术可以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
通过逆渗透和纳滤等过程,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和溶解性盐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食品加工领域:有机膜过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浓缩、分离和净化等。
通过超滤和纳滤等过程,可以去除食品中的杂质、色素、蛋白质和微生物等,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药物制造领域:有机膜过滤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和纯化过程。
通过超滤和纳滤等过程,可以去除药物中的离子、杂质和微生物等,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三、有机膜过滤技术的优势1. 高效性:有机膜过滤技术具有高分离效率和高通量的特点,可以快速、有效地分离溶质,提高生产效率。
2. 灵活性:有机膜过滤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孔径的有机膜进行过滤,以适应不同领域和不同溶质的需求。
陶瓷膜过滤器原理

陶瓷膜过滤器原理
陶瓷膜过滤器是一种利用陶瓷材料制成的微孔膜滤器,其过滤原理是根据膜表面微孔的大小和结构实现精确的分离作用。
陶瓷膜过滤器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于液体和气体的分离、纯化和浓缩等工艺过程中。
陶瓷膜过滤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预处理和分离。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将待过滤的流体通过预处理装置进行初步的净化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并控制液体的温度和pH值等参数,以减小对膜的污染。
然后是分离阶段,将经过预处理的流体通过陶瓷膜过滤器。
陶瓷膜的微孔大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通常可分为超滤、纳滤和微滤三个级别。
流体通过陶瓷膜时,相对较大的杂质被阻挡在膜外,而较小的溶液和溶质则通过微孔进入膜孔内部,从而实现了分离的目的。
同时,陶瓷膜过滤器还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以通过调整操作参数来控制渗透通量和截留效果。
一般来说,渗透通量越高,截留效果越差,而截留效果越好,渗透通量则越低。
此外,陶瓷膜过滤器还具有耐高温、耐酸碱、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工况环境,并可以进行反冲洗和清洗等维护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过滤效率。
综上所述,陶瓷膜过滤器利用微孔膜的特性实现精确的分离作
用,具有高效、耐用和可维护性强等优点,成为工业领域中重要的分离设备之一。
膜过滤法的原理及步骤

膜过滤法的原理及步骤膜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
它通过使用特定的膜材料,将混合物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开来。
本文将介绍膜过滤法的原理和步骤。
一、原理膜过滤法基于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原理,即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分子大小、形状和电荷等特性,通过膜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实现对它们的分离。
膜材料通常具有微孔或超微孔结构,可以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的通过。
二、步骤1. 膜的选择:根据需要分离的物质特性,选择合适的膜材料。
常见的膜材料包括聚酯膜、聚醚膜、聚丙烯膜等。
膜的孔径大小和形状也需要根据分离要求进行选择。
2. 膜的预处理:新购买的膜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和杂质。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浸泡、清洗和消毒等。
3. 膜的装配:将膜材料安装在膜组件中,形成膜分离单元。
膜组件通常由膜、支撑层和外壳组成,支撑层的作用是增强膜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4. 进料处理:将待处理的混合物通过膜分离单元,通常采用压力驱动的方式。
进料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歇的,具体取决于应用需求。
5. 分离过程:在膜分离单元中,溶质和溶剂根据其在膜上的渗透性差异,发生分离。
溶剂可以通过膜孔隙或超微孔进入膜的另一侧,而溶质则被截留在膜表面或孔隙中。
6. 收集产物:分离后的产物分别从膜的两侧收集。
溶剂可以通过膜的通透性直接收集,而溶质则需要通过清洗或其他方法从膜上去除。
7. 膜的维护:使用一段时间后,膜可能会受到污染或堵塞,需要进行维护和清洗。
常见的维护方法包括化学清洗、物理清洗和膜修复等。
8. 膜的回收利用:废弃的膜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膜的回收利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破碎、熔融)或化学方法(如溶解、再生)实现。
膜过滤法是一种基于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原理,通过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膜组件,将混合物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开来。
膜过滤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啤酒过滤技术膜过滤

膜过滤技术的原理
膜过滤技术的原理基于分子筛作用, 即利用不同物质在薄膜表面的吸附和 渗透性能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在膜过滤过程中,混合物中的不同组 分以不同的透过速率通过薄膜,从而 实现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膜过滤技术的应用范围
膜过滤技术在啤酒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啤酒的过滤和纯化,以提高啤酒的品质和稳 定性。
此外,膜过滤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化工等领域,用于技术在啤酒工业 中的应用
啤酒过滤的必要性
01
02
03
提高啤酒质量
通过去除杂质和悬浮物, 使啤酒口感更加纯净、细 腻。
延长保质期
过滤过程中杀灭微生物, 减少啤酒变质的风险,延 长保质期。
提升啤酒稳定性
按操作方式分类
正向过滤
原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膜表面,杂质被截留,清 洁的液体从膜的另一侧排出。
反向过滤
在压力作用下,液体从膜的透过侧流向被截留侧, 杂质被逐渐洗脱和排出。
错流过滤
原液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表面,同时从膜的一侧 不断流入另一侧,避免了杂质的累积和堵
04
膜过滤技术的前景与挑 战
膜过滤技术的发展趋势
纳滤膜
孔径范围在1~100nm之间,能够去除大部分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 常用于啤酒脱盐和脱苦。
按膜材质分类
纤维素膜
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 价格相对较低,但耐酸碱和耐氧 化性能较差。
聚酰胺膜
具有较高的耐酸碱、耐氧化和耐 高温性能,适用于多种工业领域, 但价格较高。
聚四氟乙烯膜
具有极佳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 性能,适用于强酸、强碱和有机 溶剂等环境,但制造成本较高。
啤酒过滤技术-膜过滤
contents
目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王志教授
内容
1、固液分离膜
2、微滤过程
3、超滤过程
4、渗滤过程
5、纳滤过程
6、膜过滤通量衰减及其防治
7、膜器及膜过程设计
1、固液分离膜
¾微滤膜:膜孔径0.02-10μm ¾超滤膜:膜孔径1-100nm
膜结构
¾膜结构的层次形态结构
结晶态结构
分子态结构
形态结构
表层结构
¾无孔,致密,平滑¾球形小瘤
¾聚集体,凹凸
¾开放的网络孔
¾孔洞,针孔,亮点
过渡层与支撑层结构
¾近似球形孔(海绵状结构)¾指状孔或大孔穴
不同类型膜横断面示意图
不对称聚砜超滤膜横截面——海绵状(蜂窝状)孔结构
指状孔结构
陶瓷微滤膜
(a)阳极氧化法(表面)(b)烧结法(图上部为横断面)
微孔陶瓷膜扫描电镜照片
聚合物微滤膜
(a)相转化法, (b)拉伸法;(c)径迹蚀刻法
中空纤维超滤膜
2 微滤过程
2.1 特性
1. 分离目的: 得到不含粒子的液体或气体
2. 截留物的尺寸与性质:0.02-10 mm 粒子
3.透过膜的物质:不含粒子的液体或气体
4. 推动力: 压力差, ∼0.2 MPa
5. 传质/选择性机理: 筛分
6. 供料和渗透物的相态: 液体或气体
7. 流动形式: “死端过滤(dead-end
filtration)”或“错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
2.2 死端过滤与错流过滤的比较
2.3 微滤应用
¾制药工业的消毒:制药产品中细菌的去除;去除制药产品及其原料中的有机和无机粒子。
¾抗生素的澄清
¾哺乳动物细胞的微过滤
¾饮料的澄清:啤酒,葡萄酒,矿泉水。
¾半导体生产工业中流体的纯化:空气过滤,化学试剂过滤,去离子水过滤。
¾分析化验:微生物化验,粒子污染的监测,微孔膜上细胞生长的研究。
¾反渗透或超滤的预处理。
3 超滤过程
3.1 特性
1.分离目的:得到无大分子溶质的溶液,无小分子溶质的大分子溶质溶液,或大分子溶质的分级。
2. 截留物的尺寸与性质:1-100nm 的大分子溶质,对应分子量300-500000。
3.透过膜的物质:微小溶质溶液。
4. 推动力: 压力差,0.2∼1 MPa
5. 传质/选择性机理: 基本上是筛分
6. 供料和渗透物的相态: 液体
7. 流动形式: 多数是“错流过滤”
3.2 超滤应用
¾分离电泳漆过程的淋洗水把漆循环到浸渍槽、使淋洗水再利用。
¾酪乳清浓缩/分离乳糖中的蛋白质、无机物
¾果汁澄清去除苹果汁中的浊雾成分
¾纺织定径剂纺织品洗净后去除聚乙烯醇
¾酒澄清去除红、白酒中的浊雾成分
¾油/水乳化从焚化废水中浓缩金属切割油(润滑剂)
¾聚合物胶乳从废水中浓缩的胶乳化液
¾脱蜡分离低烷烃中的蜡
¾脱沥青重油脱沥青中溶剂回收/循坏
¾蛋白预浓缩喷雾干燥前的部分脱水
¾发酵液从细胞或细胞屑中分离低分子量有机物/治疗剂
¾高岭土浓缩离心前粘土泥浆部分脱水
¾水处理污泥脱水前的浓缩
¾亲合性膜截留非络合蛋白质中的配位络合物¾反渗透的预处理截留胶体硅、细菌
4 渗滤/洗滤过程
4.1 过程描述
间歇过程:(1)稀释溶液(2)超滤(3)再稀释(4)再超滤。
连续过程:稀释(加水)和超滤同时连续进行。
4.2 DF与D的比较
1. 分离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脱除低分子量物质。
2. 推动力不同。
DF为压差,D为浓度差。
3. DF实际是一种超滤过程。
5 纳滤过程
5.1纳滤特性
¾“低压反渗透”或“低截留分子量超滤”
¾压差:~1MPa
¾截留物的尺寸:1-10 nm,(氨基酸,抗生素,染料)¾膜:荷电膜,中性膜
¾截留数百分子量有机物或无机物,高价离子(大小与低价离子相当,0.1-0.2nm)
5.2纳滤的应用
¾废水处理:电镀废水,纸浆和造纸废水,染料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其它有害废水。
¾地表水和地下水处理——饮用水生产。
¾海水软化与淡化
¾食品、药物、染料等的分离与提纯。
6、膜过滤通量衰减及其防治
通量衰减的原因
¾滤饼形成
¾浓差极化
¾膜污染
6.1 浓差极化
¾浓差极化的概念及产生原因¾浓差极化的数学模型
6.2 膜污染
¾概念及产生原因
¾膜污染的影响
¾膜污染的防治
¾料液预处理
¾膜组件和膜系统设计
¾操作策略
¾膜清洗
7 膜器及膜工程设计
7.1 膜器类型及特点
板框式膜器
卷式膜器
毛细管膜器
中空纤维膜器
管状(粗管)膜器
7.1.1 板框式膜器的特点
1、优点
¾制造、组装比较简单;
¾膜的更换、清洗较易;
¾坚固、耐用、可靠性好;
¾原液流道截面积较大→压力损失较小;不易堵塞,对预处理要求较低。
¾适用范围较广。
2、缺点
¾对膜的机械强度要求高(由安装、更换和流体湍动造成的对膜的冲击)。
¾密封边界长(增加了加工成本)
¾流程短,流道截面积大→单程回收率低→在一定的浓缩比下,循环量和循环次数较多→泵的能耗增加,间隙操作时还容易造成温度上升。
3、适用场合
¾原料液成分复杂
¾原料液粘度大
平板膜及导流板
平板膜装置(板框式膜装置)
7.1.2 卷式膜器的特点
¾比板框膜器的装填密度高(单位体积中的膜面积称为装填密度)。
¾单个膜器的压力损失相对中空纤维膜器较小。
¾对预处理的要求较板框式高。
卷式膜组件结构
卷式膜元件
卷式膜元件的生产与质量检验
7.1.3 中空纤维膜器的特点
1、优点
¾无支撑体;
¾膜器能做得非常小,也能很大;
¾装填密度很高(16000-30000 m2/m3)。
2、缺点
¾纤维中的压力损失较大。
¾纤维外的压力损失大(因纤维间距太小,阻力大)。
¾膜面污染去除较难,难以进行机械清洗,多采用化学清洗)。
¾对原料液的预处理要求严格。
¾纤维损坏后,无法更换。
7.1.4 毛细管膜器的特点
¾无支撑体;
¾膜器能做得非常小,也能很大;
¾装填密度高
¾对原料液的预处理要求比中空纤维膜器低。
¾细管中的压力损失较中空纤维小。
¾细管外的压力损失比中空纤维小(因细管间距较大)。
¾膜面污染去除较中空纤维易。
中空纤维膜组件结构
中空纤维膜组件
7.1.5 管状(粗管)膜器的特点
优点
¾原料液流道较大,不易堵塞,对预处理的要求不高。
¾清洗较易(可采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机械方法)。
缺点
¾装填密度低
瓷
膜元
件
陶瓷膜组件
玻璃钢膜壳(内装膜元件)
玻璃钢膜壳端部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