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参培训课件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林下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它是指在重要的林木中,通过对林木群体的调控,使其营造出适宜生长的环境,从而促进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并利用林下参的生长能力,实现高产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种植方式。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是提高其生产能力和品质的关键。
林下参的栽培主要包括地块选择、地面整理、勾兑土壤、中耕和施肥等环节。
要选择适合林下参种植的地块。
林下参生长环境的选择要求土壤湿润、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同时要注意避开杂草、树根等因素对林下参生长的不利影响。
在栽培前需要对地面进行整理,除去杂草和树根,并保持土壤的水分。
勾兑土壤是林下参栽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是为了提供丰富的养分和保持土壤湿润。
在勾兑土壤时,一般会选择混合腐叶土、干燥的鸡粪或牛粪以及适量的河沙。
利用栽培工具将这些材料进行充分混合,使其成为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土壤。
中耕是为了保持土壤松软,提供养分和提高排水性。
一般情况下,林下参的株距较大,中耕深度可以在15-20厘米左右。
中耕应尽量避免伤害到林下参的根系,以免影响生长。
施肥是林下参栽培的重要一环,主要是为了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施肥主要有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
有机肥一般采用腐叶土、发酵的鸡粪或牛粪等;无机肥可以采用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厩肥进行补充。
施肥的量要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林下参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林下参的管理工作也需要注重。
一般要注意及时摘取杂草,保持地面清洁。
定期检查株干和叶片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过湿或过干对植株的影响。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药材品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地块选择、勾兑土壤、中耕和施肥等措施,可以为林下参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同时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和适宜的湿度管理,可以保证林下参的良好生长和高产。
人参讲课课件

人参为伞形花序,着生于茎基部。序柄长25厘米左右(3年 生7厘米左右,4年生13厘米左右,5年生15-20厘米),小花 有柄,着生在序柄的肥大花托上,成年植株人参生有50-80 朵小花(3年生3-10朵,4年生20-50朵),少数植株在顶端 伞形花序下方的序柄处,还长支花序,支花序上生有小花。
•
• 全省人参加工能力达到2.4万吨,开发出人参食品、
保健品、药品、日用化工品四大类1000多种产品。 • 抚松县具有人参提取能力的企业有9家(肽谷生物、 大自然生物科技、和善堂、安东参业、雨馨、玖丰、 白龙中药等), • 全县通过制药或中药饮片加工GMP认证企业9家(大自 然、抚松制药、抚松中药、创萌参业等), • 通过食品安全生产(QS)认证的企业11家(白山市林 海雪原、长白山明珠、传奇参业、和善堂等)。 • 形成四大系列360余种以人参为主的人参精深加工产 品。
•
(二)叶 人参叶是复叶,一般1年生复叶是由3枚小叶组成,俗称“三花”;2 年生以上的人参叶均为掌状复叶,复叶中央的小叶片最大,长824厘米、宽3-11厘米,从复叶中央小叶片渐次向外的小叶片,也 渐次变小,边缘小叶叶长2-3厘米、宽1-15厘米。5片小叶着生在 复叶柄上,复叶柄长10厘米左右,小叶柄不明显。人参小叶片呈 椭圆形或近卵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状,齿较小, 齿间有毛刺。叶脉网状,羽状脉序,脉上疏生白色刚毛。叶片绿 色,正面色泽深,背面色浅有光泽。人参的复叶数量因年生而异, 1年生只有1枚具有3小叶的复叶,俗称“三花”;2年生有1枚掌状复 叶,俗称“巴掌”;3年生具有2枚掌状复叶,俗称“二甲子”;4年生具 3枚掌状复叶,俗称“灯台子”;5年生具有4枚掌状复叶,称“四批 叶”;6年生以上的人参具5枚或6枚掌状复叶,叫“五批叶”、“六批 叶”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2019年文档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人参是一种五加科五加属半阴性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参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它具有十分高超的临床应用价值。
因为环境的变化和过度开采,野山参的资源开始面临着枯竭,并且已经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但是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人参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为了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保护森林资源提高人参的品质,在适宜人参生长的林下种植人参开始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林下生的培养技术具有严格的要求,其关键就是选择适宜生长的环境,并且采用正确的播种和移栽管理方法来进行,所以在?种环境下分析林下参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1.林下参的栽培分析1.1林下参的选地分析植被条件,选择椴树,桦木,榆树等为主的阔叶林、针叶阔混交林或天然次生林、与榛木相关、刺五加、胡枝、五味子等小灌木,以及艾草、玉竹、野豌豆等草本植物,构成了三维自然遮荫。
林冠是介于0.6~0.8之间,但林地高达20。
年龄越高,森林下的空间越大,通风越好,耐旱性、高温和保持土壤湿润的能力。
分析土壤调剂恩,林下参的生物学特性与常用参数相同,要求土壤有3基本条件,含腐殖质,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具有一定的保水性。
土壤的选择应在10cm左右的腐殖质土层上,沉积物含15%~20%好,ph值在5.5~7.0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
另外,应注意土壤容重,如林地土壤容密度过高,将使生长缓慢,延长采收期;如果土壤容重太低,人参的肩膀很难形成紧密而深层的横向图案,和身体放纵,难以成为人参的形态。
坡度选择选择北坡(坐南),山坡的背面,东坡(坐西东)或西坡(东西部),倾斜在15°~35°之间。
还需要进行整地处理,为了促进种植,管理和保证的诞生率,大树和杂草的密度在森林之下,并且轻的1m的冲击高在适当清洗的灌溉擦洗之下。
清理的原则是:清除影响光线的树木和杂草,必须确保自然植被层的遮阳效果,土壤表面不能翻转,保留原有状态,除地面枯落物厚的影响播种地方可以做适当的清理,一般不清理,便于保温、保湿、防病和天然肥料的土壤。
林下参栽培技术

林下参一、概述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它属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举世闻名的药用植物,有“万能圣药”之誉,是国内外公认的珍品。
我国历代医术载其别名有地精、神草和孩儿参等,被誉为“百草之王”,东北俗称棒槌(有许多神话典故)。
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人参用于临床。
《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现代医学认为,人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外科使用等都有明显的作用。
二、生物学特性1.林下参的性状特征1.1庐和芋,林下参的芦比较独特,芦细长而碗稀疏,多呈细长的“线芦”或节间十分明显的“竹节芦”状,无典型的圆芦,绝无“三节芦”或两节芦。
芋细长,下顺,枣核芋、芋极少。
1.2主体和支根,质地不太坚实,身体常肥大,但疙瘩体、顺体、横体皆有。
多数矮小,分腿(分档)灵活,皮肤黄白,细嫩,常常被称为“白胖小子”。
1.3表皮和纹理,有浅纹或近于光滑无纹。
有纹的其纹特点是稀疏而浮浅,分布到中下部,肩部不会有纯山参那样的“铁线纹”。
注意干燥后主根上出现的纵皱纹和横皱纹,它们不是这里所说的山参的横纹。
1.4须和珍珠点,须稀少而长,有的须较多而长,也可见“珍珠疙瘩”,但不很显眼。
根据上述特征鉴别林下参是不难,但近年来“移花接木”的高手之作,可以以假乱真,新鲜的林下参,水分未失,其芦形和碗形尚可,一旦制成干货,芦形细瘦,芦碗几乎消失。
2.林下参生长规律及所需的生态条件林下参生长缓慢,在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不利因素很多,它要在大自然林下生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2.1耐阴性:林下参在生长期间需光照,但怕强光曝晒,适宜在郁闭度为0.6~0.8的森林条件下,伴生稀疏杂草。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林下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并具有提神养血、健脾益胃等功效。
近年来,由于市场对林下参的需求不断增加,种植林下参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种植业。
下面将对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进行分析。
一、土壤要求:林下参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宜选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土壤pH值在5.5-6.5之间为最适宜。
在土壤控制方面,要定期进行土壤酸碱度检测,及时调整土壤酸碱度,保持土壤的适宜性。
二、光照要求:林下参对光照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可以在半阴或弱光环境下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确保光线的适度,保证植株的光合作用顺利进行。
三、温度要求:林下参对温度要求不严苛,适应性较强。
在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
超过25摄氏度,会导致植株长势衰弱,产量减少;而低于15摄氏度,会使植株停止生长。
四、施肥要求:林下参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尤其对氮、磷、钾、钙等元素的需求量较高。
在施肥方面,可采用分腐殖质基肥加追肥的方式进行,使得植株能够平衡吸收养分。
五、病虫害防治:林下参易受到根腐病、叶斑病、纹枯病等病害的侵袭。
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可以采用轮作种植、适宜间作作物选择、定期病害巡查等措施进行预防。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化学药物、生物防治等手段进行控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药物时,要严格按照指示使用,并确保使用合格的农药产品。
六、杂草管理:林下参生长缓慢,容易被杂草盖住,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在栽培过程中,要进行适时的杂草管理。
可以采用人工除草、覆盖物遮挡等方式,减少杂草的生长。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包括土壤要求、光照要求、温度要求、施肥要求、病虫害防治和杂草管理等方面。
掌握好这些技术,可以保证林下参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还应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林下参的品质和药用价值。
人参讲课课件

• 我国的人参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欧美、东南亚及台
•
湾、香港。韩国也是人参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但主要是 其自产人参,近年来进口我国人参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仍 以转销到其他国家为主。人参在日本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汉方药制剂,这是人参最主要的使用方向。二是以口 服液为代表的健康食品。 韩国市场虽然目前对我国人参出口的意义不大,但却有很 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首先是人参在食品中广泛使用,特 别是鲜参的消费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其次是目前韩国正 下大力气扶植高丽参国际市场的开拓,以强大的科研开发 系统为后盾,构成人参系列产品研发网络,使理论研究与 应用开发密切结合,采用名牌高价取胜的战略。
人参产业发展现状—二产(加工)
近几年人参产业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 抚松、集安、敦化敖东工业园、靖宇健康产业园、延吉紫光产业园、吉 林长白产业园等6个人参产业园区日趋成熟。 实施“长白山人参”品牌发展战略 “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生产企业27户,92种产品。 长春市企业3户企业10种产品; 吉林市1户企业1种产品; 通化市8户企业33种产品; 白山市9户企业27种产品; 延边州6户企业21种产品。 抚松县加盟“长白山人参”品牌的企业8户,产品达到20种,分别占全 省“长白山人参”品牌企业和产品的29.6%和21.3%。 人参产业:重点企业——成型产品—— 长白山品牌打造
• 第二节 人参茎和叶的形态特征
(一)茎 人参茎直立,多数单一,少数为双茎或三茎。人参茎位于根 茎和花序梗之间,红果人参茎上部绿色或略带紫色,茎基部 紫色;黄果人参其茎全部呈绿色。1年生人参无茎,只有复 叶柄,2年生茎高10厘米左右,3年生茎高15厘米左右,4年 生茎高25厘米左右,5年生茎高30厘米。在2-9年生中,人参 茎随年生增长而变粗加高,9年后人参茎高变化不大。
7-9人参 实用中药鉴定学课件

人参商品规格
• 山参二等:每支重55g以上。其它标准同一等。 • 山参三等:每支重32.5g以上。其它标准同一等。 • 山参四等:每支重20g以上。其它标准同一等。 • 山参五等:主根呈横灵体或顺体(俗称文形)。
每支重12.5g以上,艼帽不超过主根重量的40%。 其它标准同一等。
• 山参六等:主根呈横灵体、顺体、畸形体(俗称
断。其余标准同一等
29
人参商品规格
• 生晒参1~5等: • 一等:干货,根圆柱形。体轻有抽沟,去净须。
表面黄白色,气香味苦。60支/500g以内,无破 疤、杂质、虫蛀、霉变。
• 二等: 80支/500g以内。其余标准同一等。 • 三等: 100支/500g以内。其余标准同一等 • 四等:体轻有抽沟、死皮。130支/500g以内。
• (5)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处棕黄
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
• (6)气微香而特异,味微苦、甜。
34
人参性状鉴别
• 红参药材特征: • (1)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0cm,直径1~
2cm
• (2)表面红棕色,半透明,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
上部有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 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痕
• 红参 类圆形薄片,片面红棕色,角质状,
半透明,质硬脆,受潮者质较韧。气微香, 味甘,微苦。
36
野山参鲜品
37
野山参“雁脖芦”
38
野山参“铁线纹”
39
野山参“珍珠疙瘩”
40
生晒山参
41
全须生晒参药材外形图
42
白直须
43
活性参
44
【优质】中药材知识培训幻灯PPT文档

2.中药的加工方法 (1)修治:
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 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粉碎处理 切制处理
(2)水制 常用的水制法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 水飞:指利用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把药材加工成极细
粉的方法。 (3)火制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 (4)水火共制 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淬等
藻类、菌、地衣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 情况也不一样。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 好。
动物类:大多数可全年采收,如:龟甲、穿 山甲、海马等。
矿物药类: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
2.中药的加工(炮制) (1)中药材加工的意义
保证药材质量; 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 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
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开放过久几 近衰败的花朵,不仅能影响药材的颜色和气味,而且 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
果实种子类:一般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栀子、 山楂;有的采收未成熟幼果,如:枳实、青皮等。
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 青蒿、淡竹叶;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荆芥、香薷。
正品中药:疗效可靠、理论完善 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显微鉴别要点:晶鞘纤维(指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包裹纤维,形成晶鞘) 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草药:疗效不怎么可靠、理论不怎么完
善
二、中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
1.中药的采收
(1)采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中药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 产地、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中药的鉴定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下参,即林下人工播种山参式种子。
自然生长10~20年以上,也称为籽海山参,年限越长,其价值也随之猛涨。
其特点是芦长体灵,皮老纹深,须长而清疏;须上有珍珠疙瘩,形体特征可与野山参相媲美。
品质上虽不能于野山参相论,其价格也让人吃惊,鲜货每市斤1.5-2万元左右。
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盛名于国内外,其独特的疗效和昂贵的价格另人神往。
野山参、充山参、园参等是人参的总称。
在山林中自然生长或人工栽培,形成了根的外形即:芦、体、纹、须、皮,内在的养份不同,其商品价格也有所不同。
从古至今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我们东北三省是人参的故乡,多年来的过度采挖,野山参已面临绝迹。
由于林权政治政策出台,给播种林下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之出现了不少金庸笔下的“药王谷”。
林下参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等地。
切三年就结籽收入。
播林下参,用的种子有讲究。
一棵有价值的林下参,讲根、体、皮、纹、须及珍珠点。
故种子最好选本地长脖芦参籽或本地二马芽参籽。
播林下参的方法也有讲究,有林下条播,有林下棚播,有野播,还有将山皮土拉回家里在园田棚下管理的。
总之,你要能培育出歌谣所述的:“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
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
珍珠点点缀须下,珍珠点点长又清。
”选地:海拨240以上东西走向山脉的阳坡,坡度25--55之间较好。
土质:最好上面黑腐土,下面黄沙土,含量20%--40%为好。
选场: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次生林,郁闭度0.4--0.6之间。
人参种子长脖子芦籽每千克20000粒以上,每亩6市斤左右。
园田棚栽要全阴棚,离地70公分左右。
收获:三年后可收种子,12--15年可收获。
1、林地的选择树龄在20年以上,树种以椴树、白桦、柞树、山榆、核桃秋、色树等阔叶林为好。
林下还要有榛柴、胡枝子、刺五加、五味子等灌木和山艾蒿、野豌豆、宽叶台草等草本植物构成双层遮荫,郁闭度最好在0.6—0.8。
土壤要求有丰富的有机质,要肥沃、疏松、不渍水,土壤温度适宜,蓄水透气性良好。
空气湿度是40—80%,土壤湿度在40—50%左右为宜。
林地坡度在25度以下为宜,坡向以东南、北坡、西坡为好。
2、林下播种林下播籽培育野山参,一种是在选择好的林地,春秋播干籽和夏秋季播鲜籽;另一种是春、秋两季播种催芽籽。
播种催芽籽比播种干籽参苗可以早出土一年。
播籽时先开6—8厘米长条穴,每空播二粒种子,穴距20厘米。
再一种是穴距100厘米,每穴5粒种子,种子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穴开的不要过大,穴周围的树须根、草根、草皮都不要破坏。
在穴内掺活黄土60%,穴深8厘米,播籽深度3厘米。
做法是:播籽前把穴内土整均匀,整平,然后开槽3厘米,在种籽下面铺上薄石片,(石片以五分硬币大为宜)没有石片的地方,把线性黄土用手捏成小薄饼,然后把种子放在黄土饼上。
然后再覆盖3—4厘米厚的树叶。
林下播野籽的另一种方法是不作穴,用长20厘米,粗1厘米的木棒,一头削成尖状,在选好的林地内,确定播籽的地块扎眼,深4—5厘米,间隔20厘米,每个孔眼放1粒催芽断根尖筛选后的种子,然后把孔眼盖实,把枯枝落叶覆回原处。
3、林下移栽从二年生或三年生园参小苗中再挑选圆膀长芦,类似横灵体,支根八字型,须根清晰的参苗,移栽到林下。
在十月中旬或春季立夏之前较适宜。
要开圆型穴,穴的直径10—12厘米(主要根据参苗须根的长短而定)。
穴的深度要达到10厘米,拌上活黄土摊平穴面。
移植前把穴土开6厘米深小沟,放一块能衬托人参苗主体的薄石片或纯黄土土饼,然后把参苗放在上面,把参的形态摆好再盖一层活黄土,然后把拌均匀的黑黄土(黑黄土比例4:6)覆盖上,要高于原地面5厘米防止穴土沉实后形成小坑积水料参。
覆盖完土以后,再覆盖上5—6厘米厚树叶。
有条件的可以摘掉花蕾,助长参根增重。
在林下不论是揪籽还是爬苗,都要防止鼠害(瞎耗子)。
林下发展人参危害最严重是鼠害,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办法可参照园参鼠害防治。
就目前的林下发展山参技术水平,播籽和爬苗的山参出苗后,会再现一些轻微病害,但尚不需要用药剂防治。
因为播种密度较大,自然保苗率已足够生长,而且会取得很高经济效益。
但如果出现成片死亡的病害时,可用少量药剂防治,参照园参病害防治措施进行处理。
但用药浓度要减少,可根据参龄酌情而定。
年生园参小苗中再挑选圆膀长芦,类似横灵体,支根八字型,须根清晰的参苗,移栽到林下。
在十月中旬或春季立夏之前较适宜。
要开圆型穴,穴的直径10—12厘米(主要根据参苗须根的长短而定)。
穴的深度要达到10厘米,拌上活黄土摊平穴面。
移植前把穴土开6厘米深小沟,放一块能衬托人参苗主体的薄石片或纯黄土土饼,然后把参苗放在上面,把参的形态摆好再盖一层活黄土,然后把拌均匀的黑黄土(黑黄土比例4:6)覆盖上,要高于原地面5厘米防止穴土沉实后形成小坑积水料参。
覆盖完土以后,再覆盖上5—6厘米厚树叶。
有条件的可以摘掉花蕾,助长参根增重。
在林下不论是揪籽还是爬苗,都要防止鼠害(瞎耗子)。
林下发展人参危害最严重是鼠害,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办法可参照园参鼠害防治。
就目前的林下发展山参技术水平,播籽和爬苗的山参出苗后,会再现一些轻微病害,但尚不需要用药剂防治。
因为播种密度较大,自然保苗率已足够生长,而且会取得很高经济效益。
但如果出现成片死亡的病害时,可用少量药剂防治,参照园参病害防治措施进行处理。
但用药浓度要减少,可根据参龄酌情而定。
集安市辉山林场万亩林下参示范基地项目简介[原著]辉山林场是目前吉林省内筹建最大的一家私有林场,注册资金:1100万元,其中:固定资金:10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
发起人:张秋虹、张绪成、刘恩生。
自今年4月开始运作以来,到目前为止,林场场房总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674平方米。
购置林地总面积28138.9亩,林木总蓄积13.2万立方米。
该林场施业区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青石镇和台上镇。
均属集体林地的天然林。
分秋皮(6个林班)和中兴(1个林班)两个施业区,以探讨经营公益林为主,占总面积的92.6%。
现已总投资800万元,经辽宁国友大正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评估,林地、林木资产价值3.4亿元。
林场计划安置员工54人,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7人,(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护林员5人,后勤2人。
都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可解决社会下岗人员就业40人。
该林场以森林生态公益林示范功能建设为主,抚育经营为辅,集森林资源综合开发(林下参发展、经济植物栽培、生物养殖)、旅游开发于一体,打造特色私有林场。
该林场确定野山参标准示范区总面积为2万亩, 现已种植面积1万亩,分别为1-15年生。
该示范区现野山参总价值为35亿元。
基地将按国家野山参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标准组织实施。
林场已与吉林省人参研究院、吉林省左家特产学院,哈尔宾中医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建立协作关系,依托这些单位进行野山参繁衍护育研究。
二、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万亩林下参示范基地(二)建设性质:新建(三)项目建设单位:集安市辉山林场法人代表:王梁,男,汉族,39岁,大专文化,辽宁省沈阳市人。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集安市民间栽培野山参较早,有近30年的历史。
但很不规范,没有一个规范化的基地,为规范化管理,有必要进行林下参基地示范项基地建设。
野山参生长对纬度、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坡向等自然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
因其药用、保健价值奇特,产品十分稀缺,而被誉为珍世奇草“百草之王”。
野山参极难繁育,原因是种子有一层坚硬的表皮,自然脱落无法生根发芽,向来是靠鸟类(棒槌鸟)过腹,未消化的种子在鸟类体内经过胃液和高温浸泡后,破坏硬表皮,植入土壤才能繁育。
且多藏于深山老林之中,加之多年的采挖,现在的野生资源极为稀有,其价值甚至超过黄金。
人工种植只是代替了“棒槌鸟”的催芽功能,通过高温促使种子表皮破裂、生根发芽,其他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均不改变,种植野山参常主要以根入药,近些年研究发现,基茎、叶、种子也可入药,可以刺激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糖,增进性机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强化骨髓的造血机能等。
野山参、林下参、园参等是人参的总称。
在山林中自然生长或人工栽培,形成根的外形,即:芦、体、纹、须、皮,其内在的养份不同,商品价格也有所不同。
从古至今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人工林下参作为野山参的替代品,近几年在东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有的已成区域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林区老百姓的主要经济发展项目和经济收入的来源。
集安市辉山林场主要经营公益林,为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生态平衡和山区特色产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对于公益林区保护森林植被,促进生态林业发展,计划通过发展山参种植基地来对公益林经营进行尝试。
(五)建设地点、内容、规模、期限:1、建设地点:吉林省集安市青石镇秋皮村2、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设野山参繁衍护育基地1万亩。
生产野山参(鲜货)44万公斤。
3 项目实施进度: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提出项目可研,呈报上级审批立项;从2011年至2015年,分五年实施,每年2000亩。
截至目前,林场与全村70多户农户签订合作意向,由林场负责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回收产品,带动农户发展山参种植。
(六)建设模式:该种植基地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示范带动全市林下参产业的发展。
(七)、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2670万元(20年一个周期)。
其中:建设投资1870万元(看护房6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800万元;需国家投资:10000万元。
(八)、经济效益预测:销售收入369.6亿元;税金27.72亿元;利润341.61亿元;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年。
集安市林下参GAP种植技术规程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规程以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制定集安市林下参生产技术标准及规范化种植的综合技术指标。
本规程同时适用于集安市林下参主要生产区。
本规程适用于林下参从种子选择到选地、整地、播种、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到采收、运输。
3 林下参GAP产品的定义林下参,又称育山参(籽海、籽货、籽上山、海货),是人为地把园参(Panaxginseng C.A.Mayer)的种子撒播到自然环境里,任其自然生长,不移栽、不搭棚、不施肥、不打药、不锄草、不动土,大约10多年后才收获的半野生山参,其质量可与同龄的纯山参相媲美。
我们所种植的林下参为DB/2100B38001~6~87《人参品种标准》中的大马牙、二马牙和长脖品种。
林下参GAP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或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中药材GAP要求制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采收、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GAP要求和国家药典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的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