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小院情趣

合集下载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凤凰花开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凤凰花开

文/刘枝林几阵暮春的小雨过后,大自然便浓妆艳抹地步入夏天的家园。

南国的夏天,实在处处充满令人动心不已的情景。

你看,青翠的大坝碧波荡漾,层层的稻浪像吹皱的春水,把收获的喜讯传遍千家万户。

九曲回旋的江水,像一条银线绕过青翠的大坝,更像一位柔情万般的少女,步履蹒跚地走向远方。

远处,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山脉,与春嫩冬老的各种姿势相比较更显得风情万般了。

山上各种花草树木拼命地绿呀,傻瓜见了也会做一个绿色的梦。

一切的一切,南国如涛的绿色,让人赏心悦目。

可是,如果你以为满脑子都是要命的绿色,那么南国这块青翠碧绿的调色板不就显得有些单调了吗?可别急,你把视线再拉远一些看一看。

瞧,大坝的边沿处处都是白瓷砖、青玻璃、猪牛同圈、鸭鹅戏水的村村寨寨,主宰这个碧波荡漾的大坝的勤劳的傣族人民早就学会用调色的妙笔为他们的生活增色添彩了。

不是么,在傣乡流传着一句土话:比板凳高的是人,比人高的是洋房,而高出洋房的就是翠竹和凤凰了。

就因为有了凤凰,傣乡的夏天就永远沉浸在梦一样的世界里。

“有竹人不俗,有花人更美。

”傣乡人民用美装饰出的生活开放在夏天的枝头。

这朵美丽的艺术之花就在你的头顶。

你可千万别激动,否则你将会醉倒,你必须先学会大胆一点,千万别怕羞,否则千万双灼热的“眼睛”盯着你,你便会自认无地自容而醉倒。

当你注意了这些之后,你便可以跟我一起慢慢地抬起头来。

哇!你简直不敢相信这哪里是花,这简直是一丛丛燃烧的火焰,不,这个比喻太火热;这简直是一堆堆燃烧的晚霞,这个比喻太茫远。

于是你便挖空心思,想从知识的海洋中找出一个相当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一下那一株株开得风风火火的凤凰花,可惜前人恐怕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

你便自认了学识浅薄、词汇匮乏,只好认真地品味和玩赏她的美处来。

凤凰树是木本植物,植株的高大完全可以跟榕树相媲美。

她不像桉树,枝叶长拖,在风中松散地飘摇不定;也不像铁道木,枝杂叶乱,牵牵连连。

她独自形成自己的风格,枝枝相依、叶叶相靠、不拉不扯、井然有序,以团结的力量用平行的动力扩张新生,雨打不折、风吹不断、姿态万般、品位高尚、独领风骚。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蚕乡诗意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蚕乡诗意

文/冯恩昌几位穿红着绿的蚕姑,背着一摞摞蚕匾,来到村梢的小河里洗刷。

她们嘻嘻哈哈地浸进河中,撒着欢儿奔跑的流水,缠绕着一根根白皙的脚踝,飞溅的水花花打湿了一张张俊美的火红的笑脸。

那初春的水光山色在蚕匾上旋转,跳跃,时而化作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调皮的柳条儿拂动着她们发丝的波浪,拴住了一阵阵飞扬的细脆的欢声笑语。

她们挥着炊帚,洗呀洗蚕匾,洗去了冬的严酷,洗出了春的微笑;洗去了扫挠心窝的郁闷,洗出了阳春三月的清爽。

洗净了一个个圆圆的银月亮,也把那一颗颗桑麻浸染的心灵洗得更沽美。

一个蚕姑撩起一片浪花,把姐妹们的花衣衫湿得水光点点,扯着银铃般的嗓门说:“蚕儿最喜洁净,姑奶奶们一定把蚕匾洗好,要不罚她不准进蚕房。

”说来也怪,蚕儿终生是透明的雪白的,不能让脏东西沾染,可能就是这个缘故,它吐出的丝洁美闪光,所有的丝织品都显得清洁、漂亮。

养蚕人家很讲究这一点,就在蚕姑们洗蚕匾时,小河北岸的养蚕室里,小伙子们正在粉刷墙壁,给蚕宝宝造成一个空气清新、干净向阳的环境。

阳春三月,最早来到孵化幼蚕的催青室。

经过专门训练的技术员们,把保存好的一张张蚕种拿出来,放在适当的温度下,让沾在纸上的一个个紫色的小精灵,开始活跃起来。

十几天后,这小精灵便蜕变针尖儿大的蚕蚁。

于是,蚕乡的春神诞生了。

这时坡野阡陌上、桑园里的桑树,那一串串芽苞吐露出嫩黄的叶片,整个蚕乡充满了生机,蚕室里喧闹起来,蚕姑们匆忙地喂起蚕来。

早晨,蚕姑们挽着竹篮儿,出村梢,过小桥,登山崖,顺着田埂采桑了。

放眼望去,这采桑的图景真够精美。

披着金色晨曦的蚕姑,穿着被朝露打湿的绣花鞋儿,登上桑树枝丫,伸出手臂拉过桑枝,跳动着纤细的手指,采着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一个个银色的梦;采进篮里一缕缕春意,一支支春歌;采来了温和的春风,动听的鸟鸣,多情的春光,红艳的太阳。

然后,向着山下袅袅升起的炊烟归去。

她们喂幼蚕格外细心,把一片片嫩桑叶切成细丝儿,轻轻地撒进蚕匾,采呀撒呀,她们的十个指尖尖都被桑叶染绿了。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那初恋的时光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那初恋的时光

文/林静我怎么也不能相信世界上会有这样痛苦的缘分。

今天,当26路车在淮海路陕西路停站时,我竟又遇到了他,我心中的“达西”。

在每个人的爱情道路上,永生难忘的,总是情窦初开时那刻骨铭心的初恋。

记得我那时还小,酷爱跳舞。

一次我在青年宫大厅排练舞蹈,被一个解放军文工团的舞蹈导演选中,要我参加他们招收演员的最后复试。

在复试场上,我看到许多穿军装的考官,心里紧张极了。

这时,边上一位小伙子,轻轻地鼓励我说:“别害怕!”虽然后来由于别的原因,我没能录取。

但我和他却结下了“患难之交”。

后来,由于我们在同一个课余文工团,每次演出时,我们总能相遇。

我们都叫他“达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俨然成了我的保护人,还常送我回家。

一路上谈笑风生,给我讲好多好多东西,我老听不厌,我感到他的知识“渊博”极了。

但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交换地址。

两年以后,当我考取郊区的学校临走时,才发觉自己竟然无法通知他。

转眼又是两年过去了。

一个星期天,学校隔壁的厂放映《青春之歌》。

同学硬把准备返沪度假的我留下来。

电影散场后,我的心还沉浸在激动之中。

林道静坎坷的一生;她与卢嘉川之间的纯洁爱情,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当走到小桥边,我突然感到一道眼光注视着我。

我猛抬起头来,看到桥那头捧着脸盆的熟悉身影。

是他?!望着他那怔怔呆呆的神色,我忘记了少女的矜持和羞怯,顾不得周围惊奇的眼光飞奔过桥。

人们都走光了,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河岸两边的柳枝在微风中飘荡。

他凄婉温柔地责备我不该不辞而别,告诉我他是怎样地寻找和思念我。

他告诉我,他已上大学,这次是来实习的。

后来他实习期满,回校搞毕业设计。

我们就通过书信往来,互相叙述各自的快乐和苦恼,叙述着对美好未来的构思和描述。

但从未提及过“爱”字。

一次返沪,我在他的书架上,找到了《傲慢与偏见》这本名著,竟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那热情纯真的性格使我怦然泪下。

他站在一边说:“更可爱的是生活中的伊丽莎白,你说呢?我的伊丽莎白!”说完,他猛地拉起我的双手,紧贴在他发烫的脸颊上。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对花的情义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对花的情义

文/晓舫我喜欢花,不管观其叶茎还是欣赏花蕾,我都对它们有很深的情缘。

无论是名贵花卉,还是无名小草,我都对它们喜爱有加。

娇嫩的玫瑰,让我懂得,对美的小心呵护;朴素的菊花,使我明白,质朴的魅力;康乃馨,花瓣重重,就像母亲的爱心;勿忘我,一生都不枯萎,象征着爱情的坚贞;茉莉花的素白芳香,杜鹃的奔放热烈,文竹的纤弱之态,富贵竹的粗犷挺拔,这些都是我的情之所在。

我一见到花,就心生爱意,时常被那花儿表达的信息所感动……甚至一棵小草,一朵野花。

花儿似乎对我述说它们的心事,而我也总想对花儿倾洒心里的阳光或阴雨。

生活在花的城市,花几乎成了家家的阳台上或多或少的装点。

于是,我兴致勃勃地,用自己对花的一知半解去亲近花,侍弄花,把自己能弄到手的花种在自家的阳台上。

每天,小心地照料它们。

可常常原本生机勃勃的鲜花,经过我的爱抚,却花落叶败,甚至枯萎。

看着花儿在我的手里断送了生命,我恨自己,我为什么留不住美,留不住那生命的灿烂?那美丽的生命断送在我手里,我深深自责。

我是在残害生命,扼杀美丽!几番思量几经彷徨,我只能对自己说,自己是与花无缘了。

我虽爱花,可我却不谙花艺,何时浇水,何时施肥,何时剪枝,甚至何时要松土,我全无章法。

花儿感到委屈,于是以生命来提醒我检点自己与真、善、美相距之遥,手拙神滞,不懂花,又怎能留住花的美丽?空有爱花之心,却无爱花之力。

这岂能用自己自责以弥盖?简直是天大的罪过呀!于是,我再也不种花,让花儿开在它们喜欢去的地方吧,只要它们能保持美丽,哪里不是一样呢?花儿呀,你就在合适你的地方生活吧!我爱你,我不忍心残害你。

无论你在那里,只要你盛开,你鲜艳,我能看见你,感受到你。

待我修身养性,懂得你,了解你,与你能真正地对话,再迎你回家!。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乡间黄昏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乡间黄昏

文/张秋实春天乡间的黄昏,真是人间的天籁啊!黄绒绒的雏鸡,在不规则的椭圆形的菜园边,姗姗地走着,互相打着招呼,讲着谁也听不懂的语言。

痴情的夕阳,又给它们抹上了一层紫红。

豌豆花儿,蚕豆花儿,还有坟丛间那天蓝天蓝的曲曲菜花儿,都在放歌。

绿绿的鸟音,伴着村头的柳笛,在织呀织呀,织出了一片翠绿的乡情。

该归来的,都归来了,种春的人荷着锄头踏着夕阳。

葵花点上了;南瓜种上了;复苏的泥土里萌动着一个金黄的期冀,他们首先埋下的,是一个葱绿的夏天……村头的小路上,伴着归来的春鸟,她也回来了,夕阳牵着她胸前的红领巾。

乡间的小路总是弯曲的,一头是她的家,那古朴的农家小院;一头是她那乡间的小学校。

她早该换换书包啦——像大城市小孩子那样“双肩背”式的。

可她的书包还是她奶奶缝的呢,用绣花针缝的。

她那多彩的书包,哥哥背过,姐姐背过。

她的书包里有铅笔,有橡皮,有母亲、父亲和老师沉甸甸的嘱托,还有奶奶和奶奶的奶奶留给她的歌谣。

黄昏走来了。

杏花,沾在春泥上。

点点,滴滴,春雨像叮叮咚咚的音符,打湿了,把一切都打湿了,村野、茅舍、剪雨的燕翅,还有吐绿的枝头和乡间黄昏里“咩咩”的羊叫声……黄昏走来了,像迷了路的乡间小女孩,不问人,只是在村里来回徘徊。

梨花、杏花,次第开放。

桃花也醒了,一溪一溪,一涧一涧。

听一夜春雨,也听不到卖花的声音,故乡的村子没有深深的小巷,也不见打旋的落英。

花儿流走了,随着远去的春溪,带着孩子们脸上的天真和年轻母亲眼角上的皱纹,流走了,流向村外那四月的黄昏。

清亮亮的风,在黄昏里牵着一缕缕思念的飘带,那是母亲细细的叮咛,水一样的柔情,泉一样的清明,乡路,也在母亲的叮咛声中漫延着……初春新雨后。

黄昏。

嫩黄的绿芽尖上,挑着一颗颗颤颤巍巍的夕阳。

田埂,湿漉漉的;竹篮,湿漉漉的;土铲,湿漉漉的;还有碧蓝色的小花和乡间的孩子,都是湿漉漉的。

乡间的孩子总是很顽皮的,夕阳点地了,他们也不回家。

多么天真的孩子哟,他们总爱把书包向树丫上一挂,任晚风摇曳。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槐树下的痴情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槐树下的痴情

文/康妮我们回忆童年,为每一次稚气的恶作剧而开怀大笑,我们也谈各自的兴趣、爱好,为拥有那么多的共同点而欢呼雀跃,就像两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一口气要把许多话都倾泻出来。

在一个阴阴的黄昏,我偶尔走过学校的大草坪,看见许多人坐在草地上,一对对的情侣相互依偎着说着情话,三三两两的伙伴背靠背在晚风中轻轻地唱着流行歌曲。

远远望去,好似一幅恬静的水粉画。

我不由地跑到他们中间,一下子躺下,闭上了眼睛。

真惬意啊!可不一会儿,脸上突然感到有水滴下来,很快地越来越密,越来越重。

“不好!”眼一睁,周围的人都在纷纷往教学楼方向撤退,我也撒腿就跑。

猛然想起附近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槐树,我以前曾在那儿躲过雨,看来今天又要借它的光了。

我一口气冲到槐树下,刚靠在树干上就发现离我不远处站着一个个子高高的男孩。

他飞快地看了我一眼,又把头扭过去,望着远处雨雾中的研究生楼出了神。

令我惊奇的是他的左手握着一把伞,却不撑开。

我不禁好奇地多看了他一眼,竟被他独具魅力的侧影吸引住了。

高而匀称的身材漂亮、挺拔,墨绿的短袖T恤,白色的西裤和网球鞋,使他浑身上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紧锁的眉峰下是瞪得大大的专注的眼睛,直挺的鼻梁和微微上翘的下巴,无不透出自信和刚毅。

“你在观察我!”这突如其来的男性的嗓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只觉得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啊……你好怪,明明有伞,干吗站在这里?”他轻轻地笑了起来。

“你没发觉吗?静静地站在‘大伞’下,静静地聆听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沙地上的特有的声音,看这一片小树林在夜幕即将来临时的朦胧的轮廓和在风雨中摇曳的姿态,还有那偶尔落在头发上的冰凉的雨珠,不是很美,很惬意吗?”他像在朗诵一首诗,不过倒确实把我给感染了。

“嗨!站着多乏味啊!说点什么,你一定是一年级的吧?”又是那男中音。

“咦?你怎么知道?”“瞧!你不是扎着小辫吗!高年级的也不会像你那样直愣愣地看着别人。

”“那你一定已经毕业了,而且是个运动员!”我信口开河。

想不到,这次轮到他吃惊了,“呀!真聪明!”“当然!知道呀!我顶喜欢运动员了!”话一出口,我不禁不好意思地后退了两步。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爱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爱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文/杏林子很多年前,曾看过一篇翻译小说,是述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个故事。

当时,德法交战,战况激烈,双方死伤累累。

一次战役后,双方暂时偃旗息鼓,开始清点死伤的士兵,同时派出医护人员巡视战场,抢救伤患者。

由于医护人员不足,只能先抢救那些尚有一息痊愈希望的人,对于那些伤势过重,根本不可能有生存希望的人就只有放弃了。

有一位法国士兵,伤得很重,奄奄一息,不能说话,也无法动弹,军医检查了一下他的伤口,对其他人摇摇头说:“伤的太重,恐怕活不到明天早上!”说罢,就丢下他,转身巡视其他伤兵。

这个法国士兵大惊,内心十分焦灼惶恐,不断地在内心呐喊:“不要丢下我不管啊!”“我还不想死……”只不过,他伤得太重了,发不出任何声音来阻止他们,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心中充满哀伤绝望。

战场上像死一般的静寂,身边除了那些死去的伙伴之外,再没有一个人。

夜,越来越深,他感到死神一步步向他逼近,他恐惧极了,他不想死啊!他还有美丽的妻子、初生的婴儿,他们需要他,而他还年轻啊!他的眼皮越来越沉重,不断地往下垂。

他很清楚,只要一昏迷,他就永远醒不过来了,永远回不到他的家乡,见不到他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儿子。

他努力抗拒着死神的召唤,为了保持清醒,他强迫自己回想以前那些美丽的日子。

他的出生地,法国南部乡下一个美丽的小市镇,一望无际、随风波涛起伏的麦田。

他的那些小玩伴,一起在麦田中追逐嬉戏。

多么快乐无忧的童年啊!17岁的时候,他第一次认识现在的妻子,金黄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双清澈的大眼比夏日的晴空还要明亮,他就立刻爱上了她。

那是多么甜蜜而令人陶醉的岁月啊!青春的岁月、真挚的爱情,他们彼此深深地吸引着。

至今仍然记得,他们第一次的约会,第一次的拥吻,第一次的……可爱的她终于接受了他的求婚,他欣喜若狂,恨不能将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

婚后没多久,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宝宝。

当妻子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满怀感恩,上苍如此厚待他,使他人生幸福圆满,一无缺憾。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合欢树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日落情缘_合欢树

文/史铁生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试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儿别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

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

”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梦依依
告别伴我生活了十六年的小院儿,从此结束平房小院儿生活,说实在的,还真有几分眷恋。

说是小院,其实是家属大院的一个小小院落。

大院每排六家,我家在路西三家的最里面。

院墙也是围墙,墙外两步远便是白杨树,二三十棵,摩肩搭臂地站成一个方阵,我们两间小屋便处于春夏浓荫的覆盖和秋冬枝影的抚摩中了。

三家一个公用院门,妻胆小总嫌不够严实,便用碎砖头砌出东院墙,中间安的是钢栅门,既坚固又美观。

随后又在前排后墙盖了间小南屋,又一分为二,里间做了储藏室,放些杂物,外间就是厨房了。

后来又贴厨房搭了自行车棚。

想种花,便在靠西墙的地方用砖砌了个约八平米的花池。

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小院,也便有了小院的情趣。

塞外的春天姗姗来迟。

当京城湖畔的柳絮沸沸扬扬,柔韧的枝条轻拂情侣们的肩头的时候,小院墙外的白杨便绽出毛茸茸酷似桑椹的杨花,星星般缀满枝头。

待长到手指般长短时,鲜嫩的杨叶已是铜钱般大小。

藉了微风在煦暖的阳光里悄声细语。

一阵清风吹过,长长的杨花便纷纷坠离枝头,雨点般砸了下来,小院这里那里便落了一层。

捡拾了洗净,沸水里焯了凉拌,入口微苦,然而爽口、去火、开胃,盛了一冬白菜萝卜的胃,便有了食欲。

当叶儿长至杯口般阔大,叶隙漏下断断续续的蝉鸣,小院的树阴由淡漠转到浓重时,小院便是夏天了。

小院的夏天是宜人的,没有电扇,七月酷暑也不觉闷热难耐,全靠了墙外白杨撑起的巨伞,可谓得天独厚了。

真得感谢这伞,没有冰箱,豆腐可以搁到第二天,不馊不粘,鲜嫩如初。

或煎炒或凉拌,吃起来比现买的有口劲儿,颤颤地诱人。

有人说,在海滨吃豆腐,又是一番风味,许是那豆荚受了海风浸润的缘故。

我没到过海边,自然没有那个口福。

却常常向往那海、那浪。

白杨似懂我心,常于不定哪个夜晚的什么时候,将海的呼啸,浪的澎湃,送人梦中。

于是酣睡中的我,便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痴迷中,伫立海岸了……海风掀动我挺括的风衣,展臂成翼状,我便翩翩欲飞了……早晨醒来,记起那梦,便依稀忆起昨夜那雨、那风。

忽又惦起花池那花儿来了。

夜雨后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

花池中,争芳斗艳的花儿们,终于在昨夜暴雨骤风的洗礼后,正抖擞精神尽情享受阳光的沐浴。

菊花黄得高雅,玫瑰红得热烈;美人蕉挺出鹅黄的寂寞与火红的真诚。

蕉叶青翠欲滴,叶尖缀了露珠儿,晶莹剔透,映着太阳的辉煌;沿了花池边缘撒种的“虞美人”,一一戴了薄纱般轻柔的“太阳帽”,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在微风里起舞;墙根儿,春天埋下的爬山虎,正窜了藤叶贴了红砖墙壁向上攀援,坚韧的藤透着执著。

我用原是菜地的沃土养育了花儿们,花儿们装点了小院,为简朴的小院增添着色彩。

小院的浓荫很凉爽,那浓荫在午后。

午饭后,妻和孩子午睡。

若天气晴好,我便于浓荫里放了矮桌矮凳,沏上一杯茶,四周渐渐静下来了,唯有白杨枝叶间不知疲倦的蝉,仍在热呀热地叫着。

此时,我便独自拥有这午后的小院了。

独自拥有了这小院,便拥有了寂寞。

我喜欢热闹,也喜欢寂寞,在这长达两小时的寂寞里,我成了自由人,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打(展)开稿纸爬格子,犹如负重的骆驼在沙漠里前行,朔风忽来,深凹的足迹灌满艰辛;可闻着花香捧读名著,为主人公的境遇欣喜或忧伤;也可
掩卷息笔,凝视蓝天,让绵长的思绪凝入美人蕉火红的真诚,在远方的晴空里彩虹般闪烁。

让心的轻舟在记忆的海上冲浪,抵达遥远的爱之彼岸,在那里晾晒尘封的往事,翻拣美丽……
当蝉儿不再喊热,白杨泛黄的叶子自枝头窸窸窣窣地飘落,小院便是秋天了。

墙外不远处,人们于田间收割喜悦。

玉米田里,高粱地里,晒干的禾叶在壮实汉子的头顶雀跃。

女人红红的纱巾似一团火,在秋风里燃烧。

稍远处,铁牛在收割过的地里犁出一排排泥浪。

泥浪滚滚,涌向天际。

湛蓝的晴空下,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欢叫着,掠过高高的白杨林梢,向南飞去……
秋把小院的阳光染成金色,把天空擎得高远、深邃,让墙外繁茂的白杨林删繁就简,只留清疏的枝干给夕阳,远山做近影,让花儿们疲惫、憔悴、凋零,唯对爬山虎情有独钟,从缓删减。

秋阳下,浓绿的叶子一天天泛红,红成了面面鲜红旗帜,于瑟瑟的秋风里猎猎抖动。

秋近尾声。

案头,小瓶里采集了花种儿;床头旯旮的塑料袋里睡着美人蕉的块根;九月菊是宿根,剪去茎,培了土,圆圆两个乳花池便赤裸了胸怀,于斜辉里舒展了黝黑而丰腴的肌肤;玫瑰丛无视秋,只是日渐疏朗,劲挺了枝丫,傲视高远的蓝天……
秋夜,读写之余,窗外飒飒的落叶声勾起我对生命过程的注视。

于是披衣出屋,静观苍穹,凝视辉煌的众星。

倏地,一颗流星划破夜空,坠向天际……
朔风日渐强硬,小院在酷寒里,凝重。

小屋是一天冷似一天。

烧煤泥的土暖气炉,炉膛烧得通红,只八、九度,数九后不过六度。

我一边嚷冷,继而感冒、发烧;一边纳闷儿:人家也是一盘炉子,穿件毛衣不嫌冷,冬神何以如此待我?终于弄明白了:有了小院盛夏纳凉爽,也孕育了小屋隆冬的酷寒,便毅然于外间屋加了一个炉火。

酷寒退却,温暖莅临,这才真正有了案头的精读或笔耕,好的悟性与灵感也常来光顾了。

此后,每逢严冬,便是两炉火。

尽管煤耗差不多翻了一番,但屋子暖和,倒也值得。

屋子暖和了,却难得有一人独处的时候。

假日,若是妻带了孩子去姑或姨家小住,我便又成了自由人。

笔耕间小憩,我会打开收录机,让贝多芬的《春之声》抑或《命运》自小屋的风斗缓缓溢出,瀑布般泻下,顺了门阶流淌。

于是,我便全身心浸在或舒缓或迅疾的旋律之中了,竟觉得自己似一块糖,被如水的旋律浸润着,溶化着,渐小、渐小,终于消溶得没有了一点踪迹……待长长的抑或戛然而止的尾音,如绷断的丝弦自屋顶萦绕或骤落时,我找到了自己。

睁开眼,窗外正纷纷扬扬地飘着鸭绒似的雪花……
那是白天,若是晚上,我也曾读着或写着,忽然童心萌动,从五斗厨最下面的抽屉里,翻出儿子玩过的玩具,关了灯,拉开窗帘,让月光泻进来,在写字台上流。

看上了发条的青蛙,驮了一片绿幽幽的目光,不知疲倦地纵跃;给坦克加了“油”,看它所向无敌地隆隆向前,却对默然的墙壁无可奈何,炮筒戳着墙壁,墙壁岿然不动,履带打着空转儿。

靠了手的调停方才掉转车头,悻悻而去。

挺高兴做了一次顽童,又顿生遗憾:父母若在身边,会不会也做一次稚音,于欣喜里记忆满头的苍老呢。

岁月悠悠。

小院,同我们一起,走过年轻,走过四季。

它普普通通,司空见惯。

然而,正是这数以万计的小院,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以自己的平凡,默默无闻地为社会的细胞——家
庭,提供着栖息之地,给人类以生存,给自然以点缀。

小院,给我以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