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A卷
2020-2021年全国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6文言文阅读(一)

专题16文言文阅读(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1·福建寿宁·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注释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孰.(谁)为汝.(你)多知乎?B.通国..(全国)之善弈.(弈秋)者也。
C.思.(想)援弓缴而射之.(它,指鸿鹄)。
D.见两小儿辩斗..(辩论),问其故.(原因)。
2.(2021·广东普宁·小升初真题)下列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及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后诲)/二人弈。
B.孔子/不能决.(决定)也。
C.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2021·江苏海州·小升初真题)“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中“冠者”指的是()A.有学问的冠冕者。
B.戴着高帽子的人。
C.行过冠礼的成年人。
D.二十个戴着帽子的年轻男子。
4.(2021·广东城区·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句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思援/弓缴而/射之。
5.(2021·江苏海州·小升初真题)“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两人指的是________A.苏轼和张怀民B.苏轼和辛弃疾C.张怀民和苏辙D.苏轼和自己的影子6.(2021·江苏泗洪·小升初真题)以下表述不正确的句子是:()A.“普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中加点字读音为shāng shāng。
B.《学弈》选自《列子·汤问》,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C.“思援弓缴而射之”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
7.(2021·贵州黔南·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I )卷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爲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________”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________是________的知音,从“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
(2)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弦________ 斩尽杀绝________ 绝处逢生________美妙绝伦________ 绝大多数________ 悬崖绝壁________善:①擅长、长于;②良好;③善良,慈善;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________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________心怀不善________ 多愁善感________善始善终________ 英勇善战________(3)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 .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 (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给短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孺譬瞳(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路遇先生余儿①行路中,遏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
先生有命② ,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
俟③先生去,然后行。
人皆称为知礼④。
【注】①余儿:我的孩子。
②命:命令,吩咐。
③俟:等到。
④人皆称为知礼:人们都说(我的儿子)懂得礼数。
皆,都。
礼,礼节、礼数。
(1)说说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鞠躬行礼鞠躬:_______②人皆称为知礼知礼:_______(2)在路上遇到老师时,该怎么做?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
(3)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懂得了什么?2. (14分)文言文阅读。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曩:从前。
履:鞋。
志:标志。
(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
及午_______ 至薄暮_______是汝家_______ 何不入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 (15分)根据原文,并完成练习。
(1)按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 ,问_______ 。
一儿曰:“_______ ,而_______ 。
”一儿以_______ ,而_______ 。
一儿曰:“_______,及日中_______ ,此不为_______ ?”一儿曰:“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 ,此不为_______ ?”孔子不能_______ 。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
②柘(zhè)木:柘树。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⑤少女:小女儿。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
①白喙:________②以堙于东海:________(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2. (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②食之,甚美: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3. (14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雨今日①天阴② ,晓③雾渐④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⑤ ,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注】①今日:今天。
②天阴:天空阴沉。
③晓:早晨,清晨。
④渐:逐渐。
⑤止:停。
(1)先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六处,然后有节奏地读一读。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2)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晓雾:________;如:________②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雨止:________;初出:________(3)本文描写雨前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描写雨中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描写雨后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4)本文描写的雨是()A . 暴雨B . 大雨C . 中雨D . 小雨2. (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 .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 .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A . méiB . mò(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A . 把脚伸进了水里。
B . 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 . 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 . 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卷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背写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多项选择)A.仔细观察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C.会对脑筋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2. (15分)文言文阅读。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曩:从前。
履:鞋。
志:标志。
(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
及午________ 至薄暮________是汝家________ 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枫叶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①其子。
子曰:“树叶皆②绿,至秋则黄。
何③有红叶?”父曰:“此枫叶也。
经霜则红。
”子不信。
明日父携④子,至山中,观红叶。
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
子大喜。
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⑤人皆然,不独汝也。
”【注】①示:给……看。
②皆:都。
③何:为什么?④携:带着。
⑤凡:所有。
(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I )卷

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株:________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_③冀复得兔冀:________④因释其耒而守株耒:________(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 . 为人谋而不忠乎C . 始悟为山市D . 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2. (15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_______》。
(2)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惠:①受到的好处。
②智慧。
③敬词。
甚聪惠 ________(3)读下面的句子,停顿划分恰当的一项是()A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为设果,果有杨梅。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他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B . 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3. (1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吕布为曹操所缚,将死之际,乃语操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
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
”操竞杀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吕布为曹操所缚________②将死之际________③乃语操曰________④明公之所患________(2)为什么吕布愿意投降并效力于曹操却仍然被杀?请谈谈你的理解。
2. (15分)文言文阅读。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曩:从前。
履:鞋。
志:标志。
(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
及午________ 至薄暮________是汝家________ 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 (14分)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词语意思。
曰________ 溺________堙________ 故________(2)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4.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统编版(五四学制)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翁,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字词。
庭:________ 皆:________ 光:________ 弃:________(2)“足跌没水中”划线字的读音是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当孩子掉进水缸后,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有何不同?其他小朋友:________(用原文回答)司马光:________(用原文回答)(4)“水迸”说明了什么?(5)从这个故事可见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2. (15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匡(kuānq)衡凿(záo)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
主人怪④ ,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⑤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①逮:达到,及。
②映:照。
③偿:报酬,回报。
④怪:对……感到奇怪。
⑤资给:资助,供给。
⑥遂:最终,终于。
(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B . 打孔,穿通C . 明确,真实(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
B . 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
C . 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
D . 匡衡最后成不了大学问家。
(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3.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
”……时彼众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①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②;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③;其触脚者言象“如臼”④;其触脊⑤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⑥ ,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注】①萝菔:萝卜。
②箕: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③杵(chǔ):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用于舂(chōnɡ)米等。
④臼(jiù):用石或木制成的舂(chōnɡ)米的器具。
⑤脊:这里指背部。
⑥瓮(wènɡ):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1)用“/”标出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
(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象类何物?________②时彼众盲各以手触。
________(3)解释后面句子。
其触耳者言象“如箕”。
(4)给本故事拟一个标题,应当是:________。
(5)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
4.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②我以________日始出时去________人近③及_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⑤孰_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 (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③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⑤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_______。
6. (8分)课内阅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与日逐走________②弃其杖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②未至,道渴而死。
③弃其杖,化为邓林。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7. (12分)课内阅读。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A . 群儿/戏于庭B . 一儿/登瓮C . 光持/石/击瓮/破之D . 足跌/没水中(2)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大家都扔下他离开了。
()有个孩子登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在里面了。
()司马光搬起石头击破水瓮,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3)“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之”是()A . 代词,指群儿B . 代词,指瓮C . 代词,指石头(4)“群儿戏于庭”的现代汉语翻译是_______,由此,其正确的语序应为_______。
()A .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于庭戏B .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庭于戏C .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庭戏于8.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 ,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 ,唯⑨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⑩。
【注】①尝:曾经。
②诸:众,各。
③游:游玩,玩耍。
④子:果实,指李子。
⑤折枝:折,弯曲。
把树枝压弯了。
⑥竞:争着。
⑦走:跑。
⑧之:它,这里指李子。
⑨唯:只有,仅。
⑩信然:确实这样。
(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________。
(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9. (10分)课外阅读。
约不可失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②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③公将焉之________④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10. (5分)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④甚聪惠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1. (6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雨今日①天阴② ,晓③雾渐④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⑤ ,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注】①今日:今天。
②天阴:天空阴沉。
③晓:早晨,清晨。
④渐:逐渐。
⑤止:停。
(1)先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六处,然后有节奏地读一读。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2)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晓雾:________;如:________②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雨止:________;初出:________(3)本文描写雨前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描写雨中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描写雨后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4)本文描写的雨是()A . 暴雨B . 大雨C . 中雨D . 小雨12. (19分)课外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期待B . 期望C . 一起D . 约定(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理睬B . 顾虑C . 回头看D . 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A . 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 . 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 . 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 . 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