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合集下载

PDCA循环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标签:PDCA;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管理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中,但在临床中常因管理不当,出现药物外渗,堵管,穿刺点出血、红肿等并发症,造成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1]。

为了规范护理操作、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我科从2013年4月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经过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科室以收治消化科疾病为主,现有床位50张,全科护士14名,我科住院病人平均每天有50人,每天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平均20人左右。

1.2方法1.2.1计划阶段(P)1.2.1.1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1)2013年4月1日至9日,护士长和科室质控组成员随机抽查80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谈的方式收集与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有关的问题,采用因果分析图法[2]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导致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问题为套管堵塞和静脉炎。

(2)原因分析护士因素(主要原因):①护士血管选择不当,放置留置针时操作粗暴致血管损伤。

②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引起细菌感染。

③护士对可能发生的异常认识不足,处理不及时。

不重视患者主诉,出现异常未及时拔管。

④年轻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宣教不全面具体,未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掌握度。

⑤带教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年轻护士指导不到位。

⑥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

冲管不彻底致药物滞留在局部血管。

患者因素:①患者未完全理解宣教的要点,依从性不够。

②患者活动量过大,放置留置针手臂用力提重物致回血过多。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护理课件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护理课件

PDCA循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能够系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 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局限性
PDCA循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和责任心。同时,PDCA循环的应用 也需要医院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
CHAPTER 02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 理中的应用
减少资源浪费
合理使用敷料、消毒用品等资源 ,避免浪费,提高护理成本效益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因留置针问题导致的护理中 断或延迟,提高整体护理效率。
CHAPTER 04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 理中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计划阶段
对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培训,提高护士 的技能水平;优化穿刺环境,确保光线充足、操 作空间宽敞;向患者介绍穿刺过程,降低患者的 紧张情绪。
计划阶段(P)
01
02
03
04
总结问题
分析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如留置时间过长、
感染风险增加等。
制定计划
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包括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培
训等措施。
设定目标
明确改进目标,如降低感染率 、提高留置针使用安全性等。
制定方案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人 员分工、时间安排等。
案例三:优化静脉留置针护理流程
计划阶段
执行阶段
对现有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流程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根据分析结果,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改 进各个环节的操作方式和方法。
检查阶段
行动阶段
对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确 保流程得到有效执行。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第5页
阶段P 1.3 搜集和组织数据
一、纳入标准
①静脉留置留置时间≤72 h; ②留置静脉留置针未二次更

二、排除标准
①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 h; ②留置静脉留置针期间屡次更换
静脉留置针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第6页
19 年 10 月 --19 年 12 月
共调查 108 例患者留 置针情况,总调查项目数 为 756 项,发生不合格项 目 117 项,不合格率为 15.5%。
① 置管前宣传教育: 置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静脉留置针使用目标、方法和必要性,让患者接收并 配合此项治疗。
②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尽可能选择有弹性、无静脉瓣与血流丰富血管,防止易于固定或关节处血 管,通常以前臂掌侧静脉为主。
老年长久卧床患
A
者,尽可能不选择
下肢静脉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颈外动脉或股静脉
第23页
延长管 “U”型…
改善前后两组数据对比
29
未按规 范固定…
22 16
贴膜方
68
法不细…
29
未首选
21
前臂穿…
56
留置针
74
留置时…
2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88
80
90
100
第24页
不足之处
科室组员年轻护士 多,经验少,知识面窄, 不能对全部问题确定对策 并实施。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第9页
针对此次活动改进重点贴膜不牢 靠、管腔内回血、渗血,三个问题 点进行原因分析,并绘制原因分析 关联图,共确定 20 个末端原因.并 经过投票选出 5 个要因进行真因验证。

PDCA循环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39期69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研究·PDCA 循环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中的应用池沁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生殖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0)0 引言PDCA 循环又称之为质量环,是管理中的通用模型,主要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方面。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轻患者痛苦、使用方便、保护血管的优势,但是在临床中由于医护人员的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药物渗漏、留置针脱管、堵管、静脉炎等[1],因此需要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术后留置针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本文研究PDCA 循环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中的应用,现将成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术后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自90例,对其往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在27-50岁,平均年龄为(38.50±5.75)岁;其中经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使用留置针的有46例;宫腔镜手术后使用留置针的有33例;卵巢过度刺激后的患者用留置针的11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在25-48岁,平均年龄为(36.5±5.75)岁;其中妇科腹腔镜术后用留置针的41例;宫腔镜术后用留置针的40例;卵巢过度刺激后患者用留置针的9例。

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并且输液静脉治疗小组的护理人员均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对照组予以常规方式干预,首先对静脉留置针进行质量检查,其次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施定期查房制度对静脉留置针进行监察,及时预防以减少脱管率的发生。

观察组采用PDCA 循环方式干预[2]:P(计划),查阅我院静脉留置针往期脱管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原因和措施,制定如何预防以及发生后如何处理的目标。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存在的问题
计划阶段的问题
在计划阶段,可能存在对静脉留置针 规范管理目标设定不明确,计划制定 不合理等问题。
执行阶段的问题
在执行阶段,可能存在对计划的执行 力度不够,相关人员对计划的了解和 掌握程度不足等问题。
检查阶段的问题
在检查阶段,可能存在对执行效果的 评估不及时,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处理阶段的问题
统一标准,及时评估效果
及时反馈,落实改进措施
在检查阶段,应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及 时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改进。
在处理阶段,应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并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到位。
05
结论
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 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的效果,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
执行阶段
按照计划执行任务,确保计划 的落实。
检查阶段
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评估, 发现问题和不足。
行动阶段
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总结经 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付诸
Hale Waihona Puke 实践。02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 管理中的应用
Plan阶段:制定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计划
制定计划
明确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的目标、要求和流程,制定相应的管理 制度和操作规程。
满意度。
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 个阶段的不断循环,PDCA有助 于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的管理流
程,提高管理效率。
PDCA循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从而确保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安全
性。
需进一步推广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
由于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 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效果,因此应该进一步推 广应用该方法。

pdca循环在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DOI:10.19793/j.cnki.1006-6411.2020.06.077工作单位:448000㊀荆门㊀1.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人民医院(荆门市康复医院);2.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3.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4.湖北省沙洋监狱局总医院许义芳:女,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邓亚妮: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18-08-17PDCA循环在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许义芳1㊀邓亚妮2㊀周莉萍3㊀张玉清4㊀袁娟娟1㊀雍㊀莹1摘要㊀目的㊀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㊀应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对我院2017年三季度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并比较PDCA循环前后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及静脉炎的发生率㊂结果㊀通过应用PDCA循环,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的知晓率由应用前的86.6%上升至92.2%;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应用前的0.94%降至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㊀运用PDCA循环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降低了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㊂关键词:PDCA循环;静脉留置针;输液;静脉炎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又称戴明循环[1]㊂是指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进行的循环过程,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卫生事业管理方面[2]㊂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已经逐渐被很多医院用于患者静脉用药治疗中,虽然静脉留置针有很多优势[3],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例如静脉炎㊁液体外渗㊁静脉血栓㊁皮下血肿以及导管堵塞等状况的发生,静脉炎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4]㊂部分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未达到正常使用时间就出现了静脉炎等并发症,再次穿刺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增加其住院天数,浪费医疗资源,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起医疗纠纷㊂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护理部自2017年10月1日 2017年12月31日采用PDCA循环进行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专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设床位450张,护理单元17个㊂选取PDCA循环前(2017年7月1日 9月30日)和PDCA循环后(2017年10月1日 12月31日)两时间段的住院报表统计中全院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㊂两时间段中住院留置针输液患者年龄18 72(53.42ʃ9.42)岁,排除标准:患者神志不清㊁长期卧床㊁输注血管活性药物㊁外周静脉营养㊂两组患者在年龄㊁病种㊁用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静脉炎分级:按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分级方式分为4级[5],静脉炎分级在1级及以上者列入发生人次㊂1.2㊀方法1.2.1㊀计划阶段1.2.1.1㊀现状调查㊀统计2017年7月1日 2017年9月30日住院报表上报的静脉留置针输液人数为4541人,发生静脉炎的人数为43人,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94%㊂制定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知晓情况调查表(表1),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选择我院妇科㊁内1科㊁内2科㊁内3科㊁外科㊁产科6个临床科室进行调查,共调查62名患者,总条目共434条,知晓条目为376条,知晓率为86.6%㊂表1㊀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知晓情况调查表科室: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床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患者姓名:注意事项知晓不知晓项目1:保持贴膜干燥项目2:不提重物项目3:更衣时避免触及项目4:沐浴后更换贴膜项目5:经常观察针眼项目6:留置侧肢体避免下垂项目7:输液时抬高留置侧肢体1.2.1.2㊀原因分析㊀应用鱼骨图,从护士㊁患者㊁材料及方法四个方面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图1)㊂图1㊀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1.2.1.3㊀通过鱼骨图分析找出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为:①护士操作不规范;②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差;③管理机制不完善㊂1.2.1.4㊀护理部根据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制订改进行动计划表(表2)㊂表2㊀改进行动计划表Why为什么要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患者静脉炎是院内伤害的主要风险之一,很多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因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而再次穿刺,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住院天数,浪费医疗资源,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疗纠纷What达到什么目的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将我院静脉炎发生率0.94%降到0.5%以下,确保患者安全Where何处执行护理部㊁各临床科室Who由谁负责由医院静脉治疗小组具体执行,护理部监管When何时完成2017年12月31日How如何完成1㊁制订监控计划表2㊁制订预防措施3㊁制订静脉炎上报表4㊁进行静脉炎预防措施的培训5㊁进行静脉留置针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6㊁增加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检查的频率,每季度一次改为每月一次7㊁护理部㊁静脉治疗小组㊁护士长跟踪检查落实情况㊂1.2.2㊀实施阶段1.2.2.1㊀组织培训㊀对全院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护理技术操作及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培训,规范护士操作,制作了 贴膜四步法 ㊁ 导管U型固定法 ㊁ 冲管方法 ㊁ 封管方法 操作视频组织观看,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人人过关㊂1.2.2.2㊀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㊀制订静脉留置针使用告知书,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告知书中,内容包括静脉留置针的优点㊁型号㊁常见并发症及防护㊁肢体活动情况㊁留置期间注意事项㊁拔管后的防护等㊂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宣教,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㊂制订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知晓情况调查表,定期对使用留置针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调查,置管后第二日下午由责任护士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对不知晓的内容再次重点进行宣教,通过各种形式的宣教,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安全的意识,鼓励其参与到患者安全防护中来㊂1.2.2.3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㊀①成立静脉治疗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②制订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由静脉治疗小组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至科室进行整改,考核结果与积分制管理挂钩;③制订发生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图2),组织学习和考核,人人掌握;④做好前馈控制,加强风险预警,制订预防静脉炎风险评估表(表3),对>14分的高度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纳入重点交接班,做到床边班班交接,同时制订了静脉炎的上报表,静脉治疗小组收到上报表后派相关人员实地核实后给予处理措施指导,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㊂1.2.3㊀检查阶段㊀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㊁ 贴膜四步法 ㊁ 导管U型固定法 ㊁ 冲管方法 ㊁ 封管方法 操作培训并考核,合格率为100%㊂对全体护士进行药物外渗处理流程和静脉治疗相关知识考试,考试合格率为95%;对全院各临床科室静脉治疗质量进行考核,合格率为100%㊂护士长对高危患者的交接班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未按要求执行的护士按积分制管理规定扣除护理积分㊂静脉治疗小组对预防静脉炎风险评估表的使用情况及高度风险患者的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对妇科㊁内1科㊁内2科㊁内3科㊁外科㊁产科6个临床科室62名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知晓情况调查,知晓率为92.2%㊂图2㊀发生药物外渗处理流程1.2.4㊀处置阶段1.2.4.1㊀制订药物外渗处理流程㊁预防静脉炎风险评估表及静脉炎发生上报表,制作 贴膜四步法 ㊁ 导管U型固定法 ㊁ 冲管方法 ㊁ 封管方法 等规范化操作视频㊂表3㊀预防静脉炎风险评估表科室:㊀㊀㊀㊀㊀床号:㊀㊀㊀㊀㊀姓名:㊀㊀㊀㊀㊀性别:㊀㊀㊀㊀㊀年龄:㊀㊀㊀㊀㊀住院号:诊断:㊀㊀㊀㊀㊀置管日期:项目评分年龄7岁以下27 18岁119 60岁0>60岁2意识清楚0嗜睡1模糊2昏睡3昏迷4穿刺部位关节部位3手背1头皮1前臂1下肢3穿刺工具头皮针4留置针3CVC2①PICCѲ②输液港Ѳ1药物性质高渗性①10%氯化钾Ѳ②20%甘露醇Ѳ③5%碳酸氢钠Ѳ④50%葡萄糖Ѳ⑤卡文Ѳ⑥其它3低渗性①20%脂肪乳Ѳ②5%葡萄糖溶液Ѳ③羟乙基淀粉Ѳ④丹参Ѳ⑤其它3强酸性①环丙沙星Ѳ②去甲肾上腺素Ѳ③替硝唑Ѳ④多巴胺Ѳ⑤其它3强碱性①洛赛克Ѳ②呋塞米Ѳ③泮托拉唑Ѳ④法莫替丁Ѳ⑤其它3化疗药物①紫杉醇Ѳ②顺铂Ѳ③表阿霉素Ѳ④多西他赛Ѳ④其它3普通药物1输液量<1500ml11500 3000ml2>3000ml3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好0差3得分护士签名填表说明:1.评估对象:所有静脉输液的患者;2.评估时间:低度㊁中度风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高度风险患者每天评估一次㊂上午治疗结束后12点之前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新入院患者由责任护士输液完毕后进行评估;3.评分标准:低度风险<8分,有发生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等输液风险可能;中度风险8 14分,容易发生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等输液风险;高度风险>14分,随时会发生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等输液风险;4.列表中的各项内容根据实际评估结果在Ѳ中画 ɿ ,评>14分高度风险的患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实施的预防措施在相应的Ѳ中画 ɿ ;5.预防措施:Ѳ①责任护士对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应加强巡视;Ѳ②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联合多种用药时,先使用刺激性小的药物;Ѳ③严格无菌操作;Ѳ④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控,高度风险患者每1小时巡视一次,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移位,固定是否牢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Ѳ⑤输液侧肢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Ѳ⑥沿静脉穿刺走向涂抹喜辽妥或赛肤润,每日一次;Ѳ⑦高度风险患者应每班严格交接班1.2.4.2㊀将应用PDCA循环后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知晓情况调查结果与应用PDCA循环之前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㊁讨论和通报,提出改进措施,并将本次PDCA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纳入到下一个循环,要求各科室建立常用药品及新药㊁特药说明书登记本及常用药物渗透压㊁pH值对照表,供护理人员参考学习,不断改进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㊂2㊀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计数资料采用例数㊁百分比描述,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3㊀结果3.1㊀PDCA循环前后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知晓率比较(表4)㊀PDCA后,患者知晓率92.2%高于PDCA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3.2㊀PDCA循环前后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表5)㊀PDCA循环前,发生静脉炎43例,包括1级30例,2级10例,3级3例,PDCA循环后发生静脉炎17例,包括1级15例,2级2例㊂表4㊀应用前后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知晓率比较㊀项时间调查患者数(例)总条目知晓条目知晓率(%)应用前6243437686.6应用后6243440092.2χ2值7.003P值0.008表5㊀应用前后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㊀例时间留置针输液人数静脉炎发生人数静脉炎发生率(%)应用前4541430.94应用后4392170.39χ2值10.489P值0.0014㊀讨论4.1㊀通过应用PDCA循环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㊀通过制订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知晓情况调查表,定期对使用留置针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调查,置管后第二日下午由责任护士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宣教,对患者不知晓的注意事项重点进行宣教,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㊂因此,在每次PDCA循环后,通过将优秀的成果加以发扬,针对不足之处找出原因,进行进一步整改,从而使干预效果呈螺旋式上升[6]㊂4.2㊀通过应用PDCA循环降低了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㊀PDCA循环是从找问题到采取管理措施改进工作,不断延续下去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循环而不是终结[7]㊂通过应用PDCA循环,能有效地发现问题㊁探索问题的根本原因,紧抓重点,针对真因,制定对策,切实把留置针静脉输液管理落到实处,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服务,形成改善现存问题的规范体系,对于控制静脉炎发生率起到良好的效果[8]㊂表5结果显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导致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说明应用PDCA循环对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导致的静脉炎发生率有明显效果㊂综上所述,通过应用PDCA循环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降低了静脉留置针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健全了护理管理体系,形成检查㊁计划㊁实施㊁追踪一体化,减少缺陷的发生,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护理质量及安全[9]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5-187.[2]㊀张成云.品管圈活动结合PDCA管理在传染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2(7):158-159.[3]㊀张鸿儒,姚兰,祖利,等.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106-107.[4]㊀蒋新丽,俞激.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304-305.[5]㊀李葆华,张进,黄润州,等.溶液pH值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13-115.[6]㊀河佩仪,卫建宁,杜萍,等.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6):91-93.[7]㊀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2.[8]㊀张鸿儒,姚兰,祖利,等.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106-107.[9]㊀卢潇潇,皮远萍,王国碧,等.应用PDCA循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J].护理学杂志,2014,29(6):7-9.(本文编辑:曹思军)。

降低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率PDCA质量持续改进PPT课件

降低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率PDCA质量持续改进PPT课件
降低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率有助于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提高患者安全
提升医疗质量
促进医院发展
发生率较高
目前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并发症。
影响因素多样
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自身条件、留置针的选择、操作规范等。
缺乏统一标准
降低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率PDCA质量持续改进
CONTENTS
引言PDCA循环理论概述降低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率PDCA计划实施过程与结果检查与反馈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降低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率,减少患者因堵管导致的并发症和痛苦,提高患者安全。
通过持续改进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规范静脉留置针使用:制定详细的静脉留置针使用指南,包括留置针的选择、插入技术、固定方法、使用时间等,确保医护人员正确操作。
实施过程与结果
04
明确改进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任人、改进措施等。
对医护人员进行静脉留置针使用和维护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维护意识。
制定静脉留置针使用和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目前对于静脉留置针血栓堵管的预防和处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医院和科室之间存在差异。
PDCA循环理论概述
02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方法和时间表。
按照计划实施行动,记录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和问题。
评估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和原因。
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调整计划或执行方式。
评估结果
检查与反馈

PDCA品管圈活动汇报之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课件

PDCA品管圈活动汇报之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课件
落。
患者需求与期望分析
患者希望减少穿刺次数,减轻 血管损伤和疼痛。
患者期望留置针能够稳定、安 全地留置在血管内,方便治疗 和护理。
患者对于留置针的材质和固定 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希望使 用舒适、安全的留置针产品。
护理人员技能与意识分析
部分护理人员对于静脉留置针的操作 技术和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和全面 。
目标应具有挑战性
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潜 力。
目标应具有可达成性
目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 定,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确保
团队成员能够达成。
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具体目标
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 时间至平均每天12小 时以上。
提高患者对留置针护 理的满意度至90%以 上。
降低因留置针脱落或 移位导致重新穿刺的 比例至20%以下。
改进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对比指标
改进前后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患者满意度、护士操作熟练度

对比方法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 等方法。
对比结果
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 显长于改进前,患者满意度和护 士操作熟练度也显著高于改进前

标准化与制度化建议
建议一
将改进后的操作流程标准化,制定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
pdca品管圈活动汇报之提高静脉留 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课件
目 录
• PDCA品管圈活动介绍 • 问题分析 • 目标设定 • 计划制定与实施 • 检查与效果确认 • 处理与持续改进
01
PDCA品管圈活动介绍
PDCA循环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 明提出的,包括Plan(计划)、Do (执行)、Check(检查)和 Act( 处理)四个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基本 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循环护理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目的观察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 )循环护理管理程序对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1月收治的输液每天>750 mL/d或输液在3 d以上的176例静脉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收治的輸液>750 mL/d或输液在3 d以上的246例静脉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治疗,观察组采用PDCA 护理循环管理程序进行静脉治疗,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

结果患者拒绝留置针的使用由50%降至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 循环护理管理程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PDCA 循环;静脉留置针;使用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作为静脉治疗的一种手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它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主客观因素使静脉留置针没有被有效地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质和量均未能满足住院患者的需求,从而影响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和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

为了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本科在静脉治疗的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程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3 年11 月收治的输液>750 mL/d或输液在3 d 以上的176 例静脉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收治的输液>750 mL/d 或输液在3 d以上的246例静脉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用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治疗,包括评估病情、评估药物的性质、选择血管、消毒穿刺部位、进行静脉穿刺、妥善固定。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 循环护理管理程序,具体方法如下。

1.2.1 P(plan)即计划分析患者拒绝使用留置针的常见原因,如对不同患者血管特点评估不准确,降低了穿刺成功率。

血管的选择不当,它影响了患者活动和舒适感,同时也加大了静脉炎的发生。

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差,无菌操作不严谨造成静脉炎的发生使患者疼痛不舒适拒绝使用留置针。

护士对留置针穿刺技术熟练度不高,使穿刺率降低。

护士对留置针的维护技术不规范。

患者及家属缺乏留置针的相关知识等都会使患者拒绝留置针的使用。

根据原因制订护理计划,具体包括做好护士静脉治疗基础知识的培训。

增强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加强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培训,严格执行留置针操作规范。

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2.2 D (do)即执行在静脉治疗的过程中,阶段性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
应的对策并执行,见表1。

1.2.3 C(check)及检查护理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及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情况,留置针留置日期,患者穿刺部位及固定方法,留置针健康宣教等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在后续护理中进行改进[1]。

1.2.4 A(action)及处理分析总结信息资料,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将成功经验作为今后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依据来指导护理工作,并纳入常规化护理操作范畴,将失败教训归为下一循环工作改进的重点。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静脉治疗患者拒绝留置针使用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拒绝使用静脉留置针88例,使用率为19.51%观察组患者拒绝使用静脉留置针48例,使用率为50.00%。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拒绝留置针使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静脉治疗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不断发现护理问题,不断进行改进,使我们的工作经验更丰富,操作技术更熟练,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满意的同时也提高了留置针的使用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使护理质量水平不断的提高。

PDCA循环模式是一项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要遵循的科学程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2-3]。

在患者留置针使用中,应用PDCA 护理管理,能够依据既往护理经验,制订详细护理计划,然后实施静脉治疗,通过阶段性总结对留置针使用情况及护理不足作进一步评价,在后续护理中加以改进[4-5],使患者留置针穿刺率不断提高。

PDCA是一套完善的循环体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小燕.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 护理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54-155.
[2]黄连江,周惠宏,曾春嫦.应用PDCA 循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体会[J].广西医药2009,31(7):1058-1059.
[3]李凤娣王惠珍.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64-3965.
[4]张欣.应用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3.
[5]梁琪.应用PDCA 循环法控制早产儿院内感染的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5):64-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