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

(环境管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
(环境管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目录

1 背景 (1)

2 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1)

3 规范制定的原则与依据 (2)

4 任务来源 (2)

5 编制过程 (2)

6 主要内容说明 (3)

6.1 规范的范围 (3)

6.2 对定义的解释 (3)

6.3 对系统结构的描述 (3)

6.4 通讯接口的定义 (4)

6.5 协议的层次结构 (4)

6.6 协议交互的模式 (6)

6.7 通讯流程 (6)

6.7.1 请求命令(四步或者三步) (6)

6.7.2 上传命令(一步) (6)

6.7.3 通知命令(两步) (7)

6.8 超时重发机制 (7)

6.8.1 请求回应的超时 (7)

6.8.2 执行超时 (7)

6.9 通讯协议数据结构的说明 (8)

6.10 数据段结构组成描述 (8)

7 重要数据选择 (11)

7.1 系统编码表 (11)

7.2 执行结果定义 (11)

7.3 请求返回 (11)

7.4 命令列表 (11)

7.5 缺省超时和超时重发次数 (11)

7.6 污染物编码 (11)

1背景

污染源自动监控是环境执法、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依托环境监测、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可分为数据收集子系统和信息综合子系统。

数据收集子系统是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包括在

污染源现场安装的污染物排放监控监测仪器(COD、TOC、

PH等水污染物在线监测分析仪,二氧化硫、烟尘等气污染

物在线监测分析仪)、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

录仪(黑匣子)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用于数据的存储、加

密,数据包转发、接收以及报警、反控)等自动监控仪器。

简称现场机

信息综合子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设备、监控中心

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信息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等)。简

称上位机

在上位机和现场机系统之间,定义数据通信传输的具体技术要求,就是本规范的内容。

目前总局正在制订《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按照要求,“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作为配套的技术规范之一,应同期发布。

2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1)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在污染源自动监控技术力量方面有强有弱,有的地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工作一直无法开展,其中核心的问题之一是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制定包括“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在内的技术规范,为加强全国科学执法的能力、启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总局应牵头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

(2)目前,各地陆续建立的一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完全受制于各开发单位自有的技术,系统升级和维护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有的地区使用的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落后、定义不规范,极大影响了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效率。为指导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纳入规范化建设的轨道,总局应统一制定发布能够适应技术发展的“数据传输与接口标准”技术规范。

(3)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与控制达标排放、排污收费、许可证发放甚至环境统计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处置也具有关键作用。各地建成或拟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采用的污染源、污染物编码和数据格式不规范、不一致,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难以发挥基础数据的作用。为提高数据的应用范围,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应通过发布技术规范给出统一的信息编码、指令和数据包格式。

(4)各地局部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相互独立,采用的数据标准和设计结构不同,各自分散异构的数据资源形成彼此割裂的信息孤岛,无法进行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而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不只为当地环保部门辖区属地管理服务,也为上级环保部门的宏观管理服务;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数据传输与接口标准”,实现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上下级环保部门之间统一高效的信息沟通共享通道提供基础平台。

(5)应通过组织研究国内自动监控现状、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发布适合环境管理需要的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确保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的可靠性、易维护性。

(6)目前国内污染源自动监控仪器市场良莠不齐,产品规格混乱,国家“数据传输和

接口标准”技术规范的出台能够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3规范制定的原则与依据

●数据能应用于总局统一的环境信息平台、体现先进性;

●应与现有应用软件数据格式通用;

●统一制定的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应最大程度地与各地已经建设的污染源

自动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和接口格式兼容;

●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应尽量脱离通讯方式的约束,以适应不同通讯方式。

4任务来源

2004年8月24日,总局科技司主持召开在线监测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会,商议商定: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由环监局负责、总站和信息中心配合;适用性检测、安装、验收、运行、校验等技术要求由总站负责。

2004年10月20日,总局发文《关于下达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的通知》(环办函[2004]623号),要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环监局)作为该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的承担单位,信息中心和总站参加,2005年10月前完成。

5编制过程

1、2004年11月1日,根据科技司的要求,环监局(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主持召开第一次《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会,科技司产业处领导和总站、信息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商定了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编制的基本原则、任务分工以及时间安排,确定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组成员。

2、2004年11月4日,环监局在总局网站和中国环境监察在线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征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资料的通知”,向社会广泛征集相关技术资料。环监局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一些资料。经整理筛选,可供参考的相关技术资料共8套,基本涵盖了国内外目前采用的主要内容:

(1)直辖市环保部门采用的:

北京市锅炉烟气在线连续监测系统联网通讯的有关规定

上海市水污染源在线监测通讯技术规范

(2)国内现场仪器厂家和系统集成商采用的:

湖南力合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协议

北京普析通用TW-6000 CODcr水质连续自动监测仪通讯协议

北京标旗世纪环境数据在线监测设备RS232串口协议

长沙华时捷废水在线监控无线传输通讯协议

山东胜利油田龙发公司水质、烟气监测通讯协议

(3)国外现场仪器厂家和系统集成商采用的:

美国哈希公司HACH COD通讯协议

3、2004年12月9日,环监局结合目前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按照原定的计划,完成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

范〉编制大纲》(草案),并向信息中心、总站等相关单位发出《关于〈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的函》。

4、2005年1月17日, 环监局主持召开第二次《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会,科技司产业处领导和总站、信息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研究讨论了《编制大纲》(草案),对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调整要求,确定了“技术规范”的范围和基本体系,并明确由西安交大长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具体编写“技术规范”(草案)。

5、2005年3月15日,在参照国内外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和环境监测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完成了“技术规范”内部讨论稿,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编制工作组各成员。

6、2005年4月6日, 环监局主持召开第三次《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会,科技司产业处、总站统计室、总站质检中心、信息中心相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充分讨论了“技术规范”内部讨论稿,基本肯定了其主要内容,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要求。

7、2005年4月20日,根据第三次工作会要求,在内部讨论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完成《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6主要内容说明

6.1 规范的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数据通讯的数据格式、代码定义、传输规范。

本规范适用安装于污染源的自动监测仪器、仪表、数据采集传输与系统软硬件。本规范规定了系统对参数命令、交互命令、数据命令和反控命令的数据格式和代码定义,本规范不限制系统扩展其他的信息内容,在扩展内容时不得与本协议中所使用或保留的控制命令相冲突。

6.2 对定义的解释

现场机:安装在污染源排放口现场,用于监测污染源排污状况及完成和上位机的数据通讯传输的单台或多台设备及设施,它是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包括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污染物排放监控(监测)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自动监控仪器。

上位机:安装在各级环保部门,有权限对现场机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本规范规定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设备、监控中心系统等。

基础传输层:基于TCP/IP 的和非基于TCP/IP的传输网络及之上的连接

数据采集传输仪:采集不同类型监测仪器的数据、完成数据存储及和上位机的数据通讯传输功能的单台仪器。

6.3 对系统结构的描述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体系结构下图所示:

系统从底层逐级向上可分为现场机、传输网络和上位机三个层次。

上位机通过传输网络和现场机相互作用,并获取现场数据,具体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现场仪器仪表(以下通称监测仪器)本身具有较强的通信功能,监控现场只有一台仪器,可直接操作现场监测仪器,取得监测数据,执行控制动作,并接收告警信息;二是上位机不直

接与监测仪器通讯,而是与数据采集传输仪通讯,数据采集传输仪下接监测仪器。

本规范不规定具体的通讯网络,以便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用先进的通讯手段,经济、合理地完成传输任务。

现场监测仪器具有复杂的形态,有些监测仪器将数据采集与传输集成为一体;有些则采用分离的或第三方提供的数据采集传输仪,将自身挂接在数据采集传输仪上,由数据采集传输仪完成与上位机的通讯。本规范对现场机内部通讯方式不作具体规定,仅给出推荐标准。

6.4 通讯接口的定义

上位机与现场机实现通讯,现场机在结构上有二种类型,一种是现场监测仪器将监测、存储、通讯接口和远程传输集成为一体,自身实现通讯控制功能;另一种监测仪器带有模拟输出接口或数字通讯接口,挂接于数据采集传输仪,通过数据采集传输仪实现数据转发。数据采集传输仪可以是单片机、工控机、嵌入式计算机、PLC等形式。

对于第一种现场监测仪器,本规范不限制仪器内部结构,但要求其能够实现本规范规定的要求;第二种现场监测仪器必须通过数据采集传输仪来实现本规范规定的要求,在内部,数据采集传输仪与监测仪器的通讯方式本规范不作规定,推荐采用modbus标准。

现场机对上位机通讯接口,本规范不作限制,但要满足选定的传输网络的要求。

6.5 协议的层次结构

本规范规定的数据传输通讯协议对应于ISO/OSI定义的7层协议的应用层,在基于不同传输网络(该传输网络被称为本规范的基础传输层)的现场机和上位机之间提供交互通讯。应用层依赖于所选用的传输网络,在选定的传输网络上进行应用层的数据通讯,在基础传输层已经建立的基础上,整个应用层的协议和具体的传输网络无关,使本规范适应于所有通讯介质,即介质无关性。本规范是建立在通过基础传输层建立连接的基础上的。协议结构如下

图所示:

基础传输层依据不同的传输网络有不同的实现。目前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有以下两类实现的方式:

一类是基于TCP/IP 的,如:

●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rneral Packer Radio Service 缩写GPRS )

●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缩写ADSL )

●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缩写 CDMA)等

这一类方式的使用建立在TCP/IP 基础之上,

这时的基础传输层就是

Internet 的TCP/IP 。 另一类是非TCP/IP 的,如:

● 公共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缩写PSTN )

● 短消息数据通讯等

这一类方式的使用建立在点对点的通讯链路上,这时的基础传输层就是简单的点对点通讯链路。

6.6 协议交互的模式

完整的命令由请求方发起,响应方应答组成,具体步骤如下:

1)请求方发送请求命令给响应方

2)响应方接到请求命令后应答,请求方收到应答后认为连接建立

3)响应方执行请求的操作

4)响应方通知请求方请求执行完毕

5)命令完成

6.7 通讯流程

实际过程种使用哪一种命令,在命令列表里对每一种命令都有规定。具体可参见规范的附录C。

6.7.1请求命令(四步或者三步)

此命令主要是上位机给现场机发出命令是使用。

6.7.2上传命令(一步)

主要应用于现场机主动给上位机发送信息。例如当现场机使用GPRS通讯网络时,按照上位机设定好的间隔时间,主动上报实时数据。

6.7.3通知命令(两步)

例如:传输报警事件命令,现场机发送报警信息,等待上位机已经收到报警信息的回应,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收到,进入重发机制。

例如:停止查看实时数据命令

6.8 超时重发机制

6.8.1请求回应的超时

●在一个请求命令发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回应,认为超时。

●超时后重发,重发规定次数后仍未收到回应认为通讯不可用,通讯结束。

●超时时间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

●超时重发次数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

6.8.2执行超时

请求方在收到请求回应(或一个分包)后规定时间内未收到返回数据或命令执行结果,认为超时,命令执行失败,结束。

缺省超时定义表(可扩充):

通讯类型缺省超时定义(秒)重发次数

GPRS 10 3

PSTN 5 3

CDMA 10 3

ADSL 5 3

短信15 3

具体数值根据经验选取。

6.9 通讯协议数据结构的说明

本规范规定的通讯协议全部是由ASCII码字符表示,一个完整的通讯协议包必须包含包头、数据段长度、数据段、CRC校验、包尾五个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缺少。

包头:2个字节,定义了一个包的起始位置,固定为”##”

数据段长度:4个字节的长度,是后面数据段分的长度,例如,如果数据段分的全部长度是960字节,此时数据段长度是0960 。

数据段:所有本规范定义的指令或数据放在此处

CRC校验:4个字节,是数据段的CRC校验,具体算法见附录A

包尾:2个字节,标识了一个包的结束,固定为回车换行:,十六进制数为0x0D、0x0A

6.10 数据段结构组成描述

请求编号(QN):用来唯一标示一条命令,在一次通讯过程所有的交互中,通过请求编号来标示操作是针对那一条具体的命令。对于任何一条非上传命令(上传命令在采用分包方式时)在其数据部分都会包含QN。请求编号的内容实际是一个时间戳,即完整格式的年月日时分秒毫秒共17字符,如:QN=20050101010101001;

总包号(PNUM):标示一次通讯中总共包括的数据条数,为ASC II字符型的整形值,此参数依赖于Flag标志,当Flag标志的第7位为1的时候采用分包,在数据包中的数据段会包含总包号部分;如:PNUM=10;

包号(PNO):标示当前数据包在一次通讯中所有数据包中的顺序位置,是第几条数据,为ASC II字符型的整形值,此参数依赖于Flag标志,当Flag标志的第8位为1的时候采用分包,在数据包中的数据段会包含包号部分;如:PNO =1;

系统编号(ST):标示当前数据包是属于哪一个系统的数据包,长度为两个ASC II字符,(详情参见:系统编码表),对于同一个命令的数据包根据系统编号来区分数据是属于哪一个监测系统数据;如:ST=31;

命令编号(CN):标示一个数据包对应的功能,长度为4个ASC II字符,命令分为请求命令、通知命令、交互命令、数据上传命令等;如:ST=1011

访问密码(PW):用来表示数据的合法性,每一个数据包中都包含访问密码,用来标示自己的身份,供数据包的接收方进行验证,密码由6个ASC II字符组成。如:PW=123456

设备唯一标识(MN):用来标示一个通讯设备,是通讯设备的唯一编号,根据设备唯一标识来知道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对于上位机)或是否发给自己的(现场机)。由14个ASC II字符组成。如:MN=12345678901234;

是否拆分包及应答标志(Flag):拆分包及应答标志是通过一个字节不同的位来分别表

Bit;

A

D:是否有数据序号;Bit:1-数据包中包含包序号和总包号两部分,0-数据包中不包含包序号和总包号两部分;

发起请求的一方通过设置其Flag;告诉应答方自己可以支持的通讯方式,应答方根据执行的命令情况,在请求回应中告诉请求方接下来将以什么样的方式通讯;如:请求方法送的请求包中Flag=3(表示可以以分包和应答方式通讯),应答方根据命令的功能可分别返回:Flag=3:接下来执行请求的过程中将采用:分包,所有的数据间相互有次序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答方式,收到一条数据,回应一个确认应答)

Flag=2:接下来执行请求的过程中将采用:分包,所有的数据间相互有次序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应答方式,收到一条数据后不发送收到确认应答

Flag=1:接下来执行请求的过程中将采用:不分包,所有的数据包间没有联系,每一个数据包都是自成一体,具有完成含义;应答方式,收到一条数据,回应一个确认应答Flag=0:接下来执行请求的过程中将采用:不分包,所有的数据包间没有联系,每一个数据包都是自成一体,具有完成含义;不应答方式,收到一条数据后不发送收到确认应答指令参数(CP):CP部分包含的命令的参数,参数值的长度不固定,不同的命令对应不同的参数,参数首尾分别用两个&&作为参数的开始和结束,如:CP=&& QN=20050101010101001&&,在参数部分会用到的参数如下:

SystemTime系统时间:在校对现场机时使用,用来存储现场机的系统时间。如:SystemTime=20050101010101

UpValue污染物报警上限值:用来设置现场机的某个污染物报警上限,当监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大于这个值后,产生报警事件。UpValue=10.1

LowValue污染物报警下限值:用来设置现场机的某个污染物报警下限,当监测到污染物的浓度小于这个值后,产生报警事件。UpValue=1.1

QnRtn请求回应代码:是对请求命令的回应,用来指示对请求的响应方式,如:QnRtn=1,具体代码的含义参见“请求返回表”

ExeRtn执行结果回应代码:是在执行请求命令后,指示命令执行结果,用来通知请求命令的发起方命令的执行结果,如:ExeRtn=1。具体回应代码的含义参见“执行结果定义表”

RtdInterval实时采样数据上报间隔:用于指定多长时间上报一组实时数据(包括污染物采样数据和设备开关状态采样),以秒为单位,如:RtdInterval=30表示每30秒上报一组实时数据。

xxx-Rtd污染物实时采样数据:表示某个污染物的实时采样数据值,其中xxx表示一个污水或废气数据参数代码(详情参见“常用部分污染物编码表”),如:001-Rtd=6.5表示PH 值的实时采样值为6.5。另:代码B01表示污水排放口排放污水,如B01-Rtd =10表示污水排放口流量是10;其中代码B02表示废气排放口排放废气,如B02-Rtd =100表示废气排放口流速是10;

xxx-Min污染物指定时间内最小值:表示某个污染物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实时采样数据值中最小的采样数据值,其中xxx表示一个污水或废气数据参数代码(详情参见“常用部分污

染物编码表”)。如:011-Min =20表示化学需氧量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实时采样数据值中最小的采样数据值为20。另:B01-Min =5、B02- Min =10分别表示污水排放口和废气排放口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实时采样流量值、流速值中最小的采样数据值分别为5和10 xxx-Avg污染物指定时间内平均值:表示某个污染物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实时采样数据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以后得到的平均值,其中xxx表示一个污水或废气数据参数代码(详情参见“常用部分污染物编码表”)。如:011-Avg =20表示化学需氧量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实时采样数据值平均值为20;另:B01- Avg =5、B02- Avg =10分别表示污水排放口和废气排放口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实时采样流量值、流速值中平均的采样数据值分别为5和10 xxx-Max 污染物指定时间内最大值:表示某个污染物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实时采样数据值中最大的采样数据值,其中xxx表示一个污水或废气数据参数代码(详情参见“常用部分污染物编码表”)。如:011-Max =20表示化学需氧量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实时采样数据值中最大的采样数据值为20。另:B01-Min =5、B02- Min =10分别表示污水排放口和废气排放口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实时采样流量值、流速值中最大的采样数据值分别为5和10 xxx-Cou污染物指定时间内累计值:表示某个污染物在一段时间排放量的累计值,其中xxx表示一个污水或废气数据参数代码(详情参见“常用部分污染物编码表”)。如:011-Min =20表示化学需氧量在一段时间内所有排放量的累计值20。另:B01- Cou =5、Cou - Min =10分别表示污水排放口和废气排放口在一段时间内的排放量分别为5和10

xxx-RS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采样值:表示某个设备的实时采样开关状态值,其中xxx 表示一个设备数据参数代码,如:SB1- RS =1表示设备1的实时采样状态为开,SB1- RS =0表示设备1的实时采样状态为关。

xxx-RT设备指定时间内的运行时间:表示某个设备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时间的累计值,其中xxx表示一个设备数据参数代码。如:SB1- RT =20表示设备1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时间的累计值为20。

xxx-Ala污染物报警期间内采样值:表示某个污染物在发生报警时的某个实时采样数据值,其中xxx表示一个污水或废气数据参数代码(详情参见“常用部分污染物编码表”),如:001- Ala =6.5表示PH值在发生报警时的实时采样值为6.5。另:代码B01表示污水排放口排放污水,如B01- Ala =10表示在发生报警时污水排放口流量是10;其中代码B02表示废气排放口排放废气,如B02- Ala =100表示在发生报警时废气排放口流速是10;

AlarmTime超标开始时间:指示污染物浓度超标时发生报警或污染物浓度恢复正常时结束报警的时间,如:AlarmTime=20050101010101

AlarmType报警事件类型:指示数据包描述的是报警出现,还是报警结束,如:AlarmType =1表示产生报警,AlarmType=0表示结束报警

ReportTarget上位机地址标识:描述现场机将把数据自动发送到的通讯设备的目标地址PolId污染物的编号:描述一组数据描述的是哪一个污染污染物的信息,如:PolId=001表示本部分数据描述的PH值

BeginTime开始时间:描述某一段信息或数据发生的开始时间

EndTime截止时间:描述某一段信息或数据发生的结束时间

DataTime数据时间信息:描述某一个信息或数据发生的时间

xxx-Data噪声污染物昼间值:描述噪声的数据信息,其中xxx表示一个噪声数据参数代码(详情参见“常用部分污染物编码表”)。如:Ld-Data=50表示昼间等效声级为50 ReportTime数据上报时间信息:描述每天自动传送数据的时间,格式为HHNN,其HH为24小时制的上报的小时,NN为上报的分钟。如ReportTime=0101表示在每天的01点01分开始传输数据

DayStdValue噪声白天标准值:描述噪声的白天超标标准值;

NightStdValue 噪声夜晚标准值:描述噪声的夜间超标标准值;

7重要数据选择

7.1 系统编码表

这是为了识别出进行通讯的污染源的类别。对于污染源的类别,标准GB/T16706-199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有明确的规定,本规范中选用了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如果要对环境质量监测通讯,可以在此扩充编码,另外还要扩充污染物编码,其它部分也需要具体完善,但本规范能确保整体协议框架不作变化。

7.2 执行结果定义

定义了本规范通讯过程中,执行结果的返回代码,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进行扩充。

7.3 请求返回

定义了本规范通讯过程中,对请求返回代码的规定,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进行扩充。

7.4 命令列表

定义了本规范通讯过程中,系统包含的基本功能,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进行扩充,但是不能和已经规定的相冲突。

7.5 缺省超时和超时重发次数

定义了本规范通讯过程中,不同的通讯方式所对应的默认的超时时间和一旦出现超时规定的重发次数,根据经验选取。

7.6 污染物编码

目前污染物的编码引自《中国环境标准化手册》第三卷,这一部分内容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制定,在本规范起草的过程中,信息中心也在重新制定新的污染物编码规范,一旦新的编码规范发布,本规范的内容也就引用最新的。

××××公司安防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公司安防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防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安防监控系统实时监视的作用,保障公司总体安全;为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职责,规范安防监控系统的管理,提高公司安全管理能力,维护公司利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安防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指公司办公楼、××××以及公司下属各单位等区域所装设的视频信息采集(摄像探头)、信号传输、信号处理、显示(监视)设备和信息存储的综合系统。周界报警系统是指安装在公司办公楼、×××××以及公司下属各单位等被保护区周界(或围墙)上的红外对射探测器、周界报警器及设在终端控制室的报警控制主机等。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以及公司下属各单位(不包括单独立项建设的工程项目)所有安防监控系统的采购、安装、使用、管理、维护、检修以及与之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 第二章职责范围 第四条公司保卫处的职责: (一)公司保卫处负责公司办公楼、×××××以及公司下属各

单位所辖区域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设备、易损易耗品(或备品备件)的采购与安装。 (二)单独立项建设的工程项目中包含的安防监控系统的采购和安装由工程建设部门负责。工程建成并交付使用后,其安防监控系统移交公司保卫处,纳入统一管理、使用、维护和检修。 (三)安防监控系统设备的交接及专管员的培训。 (四)根据供应商或安装单位提供的安防监控系统的操作说明,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操作使用手册。 (五)公司保卫处定期对公司所有安防监控系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和故障进行登记,联系维修单位,及时解决问题、排除故障;督促各使用部门加强日常管理,切实保障安防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建立安防监控系统管理档案。 (七)制定与完善安防监控系统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安防监控系统使用单位的职责: (一)设专管员负责安防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二)专管员设置操作员的管理权限,并设置管理员密码和操作员密码,严禁将密码告知无关人员。 (三)做好视频监控系统所辖区域的实时监控。

工业园区VOC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工业园区VOC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背景介绍 1、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源的种类日益增多,特别是化工区、工业集中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方式与生态破坏类型日趋复杂,环境污染负荷逐渐增加,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公众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纠纷日益频繁,因此对环境监测的种类、要求越来越高。 在“十二五”期间,政府着力打造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目前环保部力推的“气,水,土三大战役”的初步效果来看,下一步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则是对于现有治理设施和治理手段的检验。而对于三个领域治理效果的检验,依赖于全面有效的环境监测网络。 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建设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根据调研大部分企业具备简单治理技术,即将生产车间内生产工艺所产生的VOCs污染物通过管道集气罩收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以后进行排放,但园区内存在着有组织排放超标和无组织排放的问题,为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治理装置,减少无组织排放,建议园区部署网格化区域监控系统。 系统部署可提高各工业工园区污染源准确定位能力,同时快速直观的分析出污染源周边的相关信息,通过整合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和环境保护业务资源,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资源数据库,将空间数据与动态监测数据、动态监管数据、政策法规数据等业务数据进行无缝衔接。为管理者提供直观、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提高环保业务管理能力,综合管理与分析的决策能力。同时根据业务应用的不同,对数据进行横向的层次划分,通过应用人员层次的不同,对数据进行纵向的层次划分,明晰信息的脉络,方便数据的管理。 2、建设依据 2.1相关政策、规划和工作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3〕61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应急体系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13〕3号) 《关于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3〕20号) 《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环发〔2011〕112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的通知》(环 〔2009〕156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54号)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10〕146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3〕10号)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67号)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 2.2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安全监控系统标准

安全监控系统安装标准 一、安全监控系统组成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窗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 2、安全监控设备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断电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电源箱、避雷器、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压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风筒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馈电传感器等设备组成。 二、煤矿企业监控室设计和安装标准 1、煤矿企业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设备布置图、断电控制图和电子示意图。 2、煤矿企业必须配备安全监控系统:计算机配置:P43.0G/1G/160G/17寸显示器/256M显卡/声卡/网卡/网线二条/二个COM串口。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必须双机或多机备份,24 小时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 3、煤矿监控室必须有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h在线式不间断

电源。 4、监控室所有设备必须安设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零线和接地保护线要求单独铺设,严禁零地合一。 接地装置是为保障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要严格按照GB50343-2004标准要求安装;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接地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信号系统和电源系统、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不应使用共地回路;二是灵敏电路的接地应各自隔离或屏蔽,以防止地回流和静电感应而产生干扰。监控室接地宜采用综合接地方案,综合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煤矿企业的安装电源防雷和信号防雷必须经具有资质的专门机构安装、验收、认可,并领取相关合格证。 5、煤矿监控室地面要铺设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铺设。机房内防静电地板需做等电位体。整个地板支架通过导线连成一个金属整体,并与主接地极良好连接。活动地板下的建筑面应平整、光滑。 6、各煤矿必须配备防火墙壹台,在用主机和备用主机应装备网络版客户端杀毒软件。 7、监控室必须配备有效的、完好的传真机、外线电话、打印机和声光报警器。

企业物联网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企业物联网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带来的滞后性等缺点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生产安全正成为一个工业和学术界的热点。 物联网的出现,弥补了上述情况的不足,利用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等特性,可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充分利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在于安全事故的提前预警,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做出及时的处理。而物联网技术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应用可以使安全生产具有先知、先决的预计能力,能显著提高企业全方位安全防范能力。 文中根据当前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生产安全问题,由北京旭航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企业物联网安全综合监控系统,以下将分别从系统的整体设计、功能实现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介绍。 1企业物联网安全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企业安全监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多业务的综台信息系统。它既是多系统的复杂组合。又是统一而完整的复杂系统。从不同角度或是不同层次来划分,可以将系统划分成不同的体系结构。系统将各种安全监控设备和人们周围的网络联系在一起,正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由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中继、网关设备、基站、普通手机、笔记本、台式PC机、IPAD手持终端等组成。这些集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接线板可以自主形成一个多跳的网络,连接在其上的各种安全监测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网络及有线网络向中继发送数据,再通过CPM服务器处理以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同时在系统数据库中保存记录。同时设备本身的状态信息等也可以传输到服务器,便于管理。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远程登录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各种安全情况。并能随时查看并及时预警安全问题,避免安全事故的发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营方案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营方案

第一章某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概述 1.1 某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简介 某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采用现代监测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排污单位实行全程监督、控制和管理。全天候24小时监测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净化设施运行状态,并采取远程遥控的执法手段。该系统借助海量数据存储与数据挖掘技术,主要以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扩散预测,12369平台集成,排污权交易,专家应急响应等功能,实现了强大的决策分析能力。 1.2. 某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组成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主要由5部分组成,分别为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CEMS)、废水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净化设施运行情况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线报警和控制系统、软硬件集成数据平台。 1.2.1 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CEMS) 1.2.1.1 CEMS概述 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s)简称为CEMS。该系统主要对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浓度和气态污染物浓度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和信息传送到环保主管部门,以确保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达标。 1.2.1.2 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CEMS)的组成 一套完整的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主要包括:颗粒物监测子系统、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烟气排放参数测量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四个部分。 颗粒物监测子系统主要对烟气排放中的烟尘浓度进行测量。 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主要对烟气排放很中NOx、SO 2、CO、CO 2 等气态方式存在污染 物进行监测。 烟气排放参数自动监测子系统主要对烟气的温度、压力、流速、湿度、含氧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等参数进行监测,用以将污染物浓度转换成标准干烟气状态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过剩空气系数下的浓度。 数据处理子系统主要完成测量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功能,并按相关标准要求的格式将数据传输到环保局。 CEMS的性能、技术指标、安装、调试及运营应当符合《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HJ/T 75-2007)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监

企业信息系统统一安全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系统统一安全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1. 建设背景和用户需求 随着烟草行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应用的不断深入,烟草行业的经营模式已经由传统模式逐渐向网络经济的模式转变。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和共享性,以及随着网络上电子商务、网络电子银行等新业务的兴起,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某省烟草局(公司)信息系统上接国家局(公司)、下联各市县局(公司),实现互联互通,进行信息共享。该局(公司)网络整体结构是一个通过DDN连接的多级网络,并建有Internet出口,在网络每一级的节点上各有一个局域网,在多级网络上运行着综合业务系统、专卖系统、办公系统等,网络结构和应用系统十分复杂。网络内包含上百台应用服务器、众多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安全设备(防火墙、IDS等),以及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AIX 等)。省局的网络不仅要保证与国家局、市县局的畅通,还要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网络服务,网络管理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该局(公司)主要有以下问题: 1) 无法了解省局网络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 2) 网络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诊断,影响业务进行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该局(公司)急需建立一个信息系统的统一监控平台,实现对全网安全和运行状态的整体态势把控。 2. 网御神州解决方案 针对用户的现状及需求,网御神州结合自己的产品,为用户提出了网络统一安全监控的解决方案:通过在网络中部署SecFox安全管理系统,对全网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应用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等的可用性指标进行监控,收集各种基础数据,全面的了解企业网络的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督管理,保障我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规范稳定运行和自动监控数据的有效应用,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等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系统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两部分组成,包括水、大气、噪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污染源实施在线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核查、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在省和所在市(州)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排污单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日常监管,有必要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的由省级监管。 (一)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1.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编制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划,组建全省统一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并按要求与国家联网; 2.负责制定本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承建、运行维护单位的准入标准,审核在本省内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单位的资格条件;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省市县三级联动平台调度项目A包 (自动监控智能巡检系统三期升级改造项目) 项目需求 一、建设目标 加强自动监控设施的管控、强化对企业排污行为的远程控制,开展自动监控基站智能化运维监管。对区域内重点监控企业前端监控设备实行双通道采集,通过原始监测数据、主要参数的对比及采集传输全过程监控实现异常操作报警,实现“运维留痕、异常报警、远程调阅”等技术功能,实现监控基站远程控制,提高智能化运营水平。 二、系统主要功能需求 按照“运维留痕、异常报警、远程调阅”的运维监管要求,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内容: 1、前端监控基站的远程监控功能 前端监控基站的远程监控通过计算机监控软件对下位机的各种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通过现场视频监控设备的实时显示实现各种数据和参数的调阅,监控记录和调阅画面通过通信装置上传到中心端数据库系统。具体功能包括: (1)前端监控基站下位机操作的远程监控; (2)前端监控基站的原始数据和参数的远程调阅功能; (3)对前端基站工控机远程操作。 (4)记录所有操作人员的操作日志及具体内容。 2、前端监控基站的数据采集功能 数据采集单元通过数据采集器从前端监控设备的上位机串口直接采集水、烟气实时监测数据,从下位机直接采集参数数据和数据库数据,由通信装置上传到中心端数据库系统。采集数据与传统的上报数据方式构成“双通道”,保证了原始采集数据的实时性、高效性、准确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基础。具体功能包括: (1)前端监控基站上位机原始监控数据采集功能; (2)前端监控基站上位机、下位机参数采集功能; 3、中心端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

数据管理包括前端监控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实时数据管理和参数管理、历史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包括上、下位机实时数据对比分析;上报污染源参数对比与反演分析;同一企业历史数据对比分析、查询(可按日同期、月同期、年同期进行);同类企业数据对比分析、查询(可比较日数据、月数据、年数据)。具体功能包括: (1)前端监控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功能; (2)上、下位机实时数据对比分析功能; (3)上报污染源参数对比分析功能; (4)监控数据及相关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4、中心端报警功能 报警功能实现上、下位机异常操作(包括修改实时监测数据及参数、修改原始数据库等)报警;上、下位机实时采集数据不一致报警;上、下位机参数以及备案参数不一致报警等、上传监测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不一致报警等。根据报警可分为:超限预警、故障报警、异常操作报警、数据异常报警、参数异常报警等。系统能显示报警类型、报警级别(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报警处理状态等。具体功能包括: (1)上、下位机异常操作(修改实时监测数据及参数)报警; (2)上、下位机数据不一致报警; (3)上、下位机参数以及备案参数不一致报警。 (4)数据波动长期在某一范围内波动,变化幅度小中心端报警。 需提供焦作市前端设备调研报告;中心端设备调研报告及一、二期互联互通技术证明。 三、系统网络 系统主要使用内部专用网络,利用现有的内部网络连接数据库,控制各部份外设,数据采集传输,无须新建专门的网络,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节约成本。 系统数据产生有其时效性,要求反应速度快,传输安全,封闭性,各个外设均有其相的识别标识,可以轻松地查找到接入网络的各个外设。 四、界面需求 1、易用性:按钮名称应该易懂,用词准确,要与同一界面上的其他按钮易于区分,能望文知意最好。理想的情况是用户不用查阅帮助就能知道该界面的功能并进行相关的正确操作。 2、规范性:通常界面设计都按Windows界面的规范来设计,即包含“菜单条、工具栏、工具厢、状态栏、滚动条、右键快捷菜单”的标准格式,可以说:界面遵循规范化的程度越高,则易用性相应的就越好。

某某公司安全监控系统情况说明

某某公司安全监控系统情况说明 一.系统简介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型号:KJ2000N 生产厂家: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该系统采用新型的宽带工业以太网+CAN总线传输平台,实现全数字化数据传输,主干网采用工业以太网,为光纤冗余环网结构,极大的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可以满足某某公司建设高产、高效、安全化现代矿井的对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的需求。 二.系统建设运行倩况 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安装符合《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运行稳定可靠。 1、建立了地面抽放泵站本煤层和邻近层抽放监控系统,对抽放管道的甲烷、温度、负压、流量、设备开停以及观察室、水泵房、抽放泵站、三防室瓦斯等参数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 2、井下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各个地点的甲烷、温度、一氧化碳、风速、烟雾、风门的开关状态、风机的开停状态、动力开关的馈电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安设地点位置” 信号电缆、电源电缆敷设,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门限,断电控制关联区域等均符合《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的要求。 3、井下回采、掘进工作面全部实现二级断电,定期对二级断电的可靠性进行一次在线测试。

4、按照规定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标校、试断电和上井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处理,保证了监控系统正常稳定可靠的运行。2009年8月6日,我某某公司装备的KJ2000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通过了集团公司组织的升级改造验收,取得年检验收合格证件。2008 年6月1日,集团公司对我公司监测系统联网各项目进行测试,联网运行正常并给予验收。 三.系统维护倩况 我某某公司制定有健全完善的规童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制度中明确了值班、带班人员责任。中心站有值班员24小时轮流值班,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或出现网络异常、上传中断时能及时发现并向调度及相关负责人汇报,故障原因和处理情况都记录在案。 四.设备配备倩况 我某某公司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在册、使用情况如下: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工程 建 设 方 案 贰零壹陆年肆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1.2 系统建设要求 1.3 系统构成 1.4 在线监测因子种类

1.5 仪器选型 1.6仪器简介 1.6.1 COD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2 氨氮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3 总磷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4 工业PH计技术参数 1.6.5 明渠流量计技术参数 1.6.6 数据采集仪技术参数二.系统建设 2.1 系统建设时间表 2.2 站房建设方案 2.3 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堰槽建设2.4采样系统建设方案 2.5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建设方案 2.5.1数据采集仪 2.5.2数据传输 2.6 在线分析仪安装方案 2.6.1 操作员基本要求 2.6.2 现场机箱安装 2.6.3 现场管路材料及工具的配备三.质量及服务承诺 3.1质量保证 3.2 售后服务 四.资金预算

编制说明 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关于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指定排水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对相关水质参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等)进行监测,以达到相关管理及监管部门对现场处理水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本方案将分析仪测量系统、采样系统以及数据传输系统进行集成,作为一体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根据环保局对废水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拟在的总排口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本项目建设拟选用提供的COD、氨氮、总磷在线分析仪,PH,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并负责安装、调试、运行、保修、快速反应服务及协助项目验收、技术支持、用户培训。 1.2 系统建设要求 该系统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系统具有实用性、先进性、专业性、开放性、安全性、集成性和经济性。 ②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③监测参数分析方法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④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⑤取样方式经济、合理,便于维护。 ⑥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便于维护及升级,为企业将来实现远程查看仪器数据预留接口。 ⑦现场监测站房布局合理,安全防盗。 1.3 系统构成

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AQ4101-2008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的监控目标和要求、管理 实施、组成和结构、前端设备设置和要求、网络传输、监控管理平台、用户终端等通用技术要 求,以满足本地和远程监控管理需要。 本规范适用于烟花爆竹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视频监控、入侵检测、报警系统等监控系统 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工程实施、项目验收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开发、生产和质量控制。 本规范可供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单位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规范。 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 379-2002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 GA/T 390-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GB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 11652 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 GB 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 GB/T 15408-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IDT IEC 60839-l-2) GB/T 15412-94 应用电视摄像机云台通用技术条件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 50161 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AQ 4101—2008 2 3.1 术语、定义 3.1.1 烟花爆竹企业 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 enterprise 取得相应资格的烟花爆竹生产和批发经营企业。 3.1.2 监控管理平台 monitoring management platform

基于物联网的生态环境监测

1 、生态环境监测的定义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许多人有不同的理解。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综合技术,可相对便宜地收集大范围内生命支持系统能力的数据。前苏联学者曾提出,生态监测是生物圈的综合监测。美国环保局把生态监测定义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监测。国内有学者提出“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的结果则用于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提供决策依据”,这一定义从方法原理、目的、手段、意义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2 、生态监测的对象 生态环境监测已不再是单纯的对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它是以监测生态系统条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趋势,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监测的对象包括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另外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提出了生态监测的因子。 3 生态监测的类型

根据生态监测2个基本的空间尺度,可将其划分为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两大类。 (1)宏观生态监测。是在大区域范围内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等进行监测。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制图技术等进行监测。 (2)微观生态监测。其监测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它是对某一特定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集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进行监测。 宏观生态监测起主导作用,且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 4 、生态监测的特点 生态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牵涉到多学科的交叉,它包含了农、林、牧、副、渔、工等各个生产领域。又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性的工作,因为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复杂变化过程,受污染物质的排放、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自然因素等的影响,长期监测才能揭示其变化规律。其还具有分散性,生态监测站点的选取往往相隔较远,监测网的分散性很大。同时由于生态过程的缓慢性,生态监测的时间跨度也很大,所以通常采取周期性的间断监测。 生态监测系统性强。生态监测本身是对系统状态的总体变化

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XXX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中应用广泛,本文章中只是介绍了其中一个案例,为了更方便软件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行业中的使用,力控提供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的行业版,针对这一行业的特点,下面列出该行业版中所支持的测控设备的厂家列表: 1、广州市怡文科技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山东省青岛金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山东省青岛竞业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5、德国WTW公司 6、厦门隆力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7、青岛崂山电子仪器总厂 8、北京蓝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9、北京蓬甲科技发展公司 10、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科学研究所 11、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12、意大利哈纳仪器中国总代理 13、北京哈纳科仪科技有限公司 14、厦门艾士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15、江苏电分析仪器 16、日丰柴田科学器械工业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 17、赛普环保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 18、北京北美仪器公司 19、北京北分麦哈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香港昌信科学仪器公司上海维修站 21、日本岛津制作所 22、北京华厦科创仪器技术公司 23、北京金信诚有限责任公司 24、吉林市北光分析仪器厂 25、吉林市北方电光应用技术研究所 26、中西公司(北京) 27、北京普莱而得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28、吉林市科技开发实业公司 29、吉林省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 30、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1、青岛崂山电子仪器总厂有限公司 32、北京圣地万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33、广东省佛山分析仪器厂 34、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35、英国KANE中国公司北京承天科技公司 36、北京德隆博宇科贸有限公司 37、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某某公司安全监控系统情况说明

某某公司安全监控系统情况说明 一、系统简介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型号:KJ2000N 生产厂家: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该系统采用新型的宽带工业以太网+CAN总线传输平台,实现全数字化数据传输,主干网采用工业以太网,为光纤冗余环网结构,极大的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可以满足某某公司建设高产、高效、安全化现代矿井的对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的需求。二、系统建设运行情况 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安装符合《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29-2007》,运行稳定可靠。 1、建立了地面抽放泵站本煤层和邻近层抽放监控系统,对抽放管道的甲烷、温度、负压、流量、设备开停以及观察室、水泵房、抽放泵站、三防室瓦斯等参数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 2、井下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各个地点的甲烷、温度、一氧化碳、风速、烟雾、风门的开关状态、风机的开停状态、动力开关的馈电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安设地点位置,信号电缆、电源电缆敷设,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门限,断电控制关联区域等均符合《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的要求。 3、井下回采、掘进工作面全部实现二级断电,定期对二级断电

的可靠性进行一次在线测试。 4、按照规定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标校、试断电和上井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处理,保证了监控系统正常稳定可靠的运行。2009年8月6日,我某某公司装备的KJ2000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通过了集团公司组织的升级改造验收,取得年检验收合格证件。2008年6月1日,集团公司对我公司监测系统联网各项目进行测试,联网运行正常并给予验收。 三、系统维护情况 我某某公司制定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制度中明确了值班、带班人员责任。中心站有值班员24小时轮流值班,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或出现网络异常、上传中断时能及时发现并向调度及相关负责人汇报,故障原因和处理情况都记录在案。 四、设备配备情况 我某某公司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在册、使用情况如下:

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

江苏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数据传输扩展标准 (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系统与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本标准规定了上述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过程及参数命令、交互命令、数据命令和控制命令的数据格式和代码定义,本标准允许扩展其它的信息内容,在扩展内容时不得与本标准中所使用或保留的控制命令相冲突。 本标准主要针对于满足《江苏省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仪与数采仪通讯协议规范(试行)》的数采仪与上位机的通讯格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中部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GB/T16706-199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GB/T19582-2008 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 HJ 525-2009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 HJ/T 212-2017 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 353-201口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最新修订版) HJ/T 354-201口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最新修订版) HJ/T 355-201口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最新修订版) EIA RS-232C 数据终端设备与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

进行交换的数据通信设备之间接口 《江苏省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安装、运行技术规范(试行)》 《江苏省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仪与数采仪通讯协议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3.1 累积流量读数Cumulative flow reading 指流量计上总流量的读数,在流量计未被清零的情况下等于自安装之日起到读数时间时排放的流量总和。 3.2 斜率和截距slope and intercept 指在线仪用于由吸光度值(或电压值)计算测量结果的工作曲线中的斜率和截距。 3.3 中间测量值median measured value 在线仪由吸光度(或电压值)通过工作曲线计算得出的污染物浓度。 3.4 指示值indicated value 即最终测量值,指在线仪通过测量并最终显示在仪器上或传输给上位机的污染物浓度,通称为测量值。 3.5 修正因子和修正偏差modifying factor and correct deviation 在线仪将测量值转换到指示值所使用的直线方程y=kx+b中的斜率和截距,修正因子对应k值,修正偏差对应b值。一般修正因子在1附近小范围波动,修正偏差在0值附近小范围波动。当修正因子为1,修正偏差为0时,中间测量值即为最终测量值,绝大多仪器是这种情况。 3.6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Wastewater on-line monitoringequipment 指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中用于在线连续监测污染物浓度的仪器、仪表,以下简称“在线仪”。 4. 系统结构

生态环境监测复习要点

第一章 1.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2.生态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3.生态环境监测的目的: (1)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生态环境质量 (2)根据生态系统的情况,决定管理对策 (3)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4)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5)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4.环境监测:是指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数据的过程。即通过物理测定、化学测定、仪器测定和生物监测等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实施测定的过程。 5.环境监测的内容: (1)物理指标的测定。包括噪声、振动、电磁波、热能、放射性等水平的监测。 (2)化学指标的测定。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在空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水平的监测。 (3)生态系统的监测。主要监测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如乱砍滥伐森林或草原和过度放牧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二氧化碳和氟氯烃的过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6.环境监测的分类 (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类以下三类: ①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研究确定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等。

②监视性监测,亦称常规监测。主要是对在不同功能区内的水、气等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的定点、定期监测,从而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情况,评价治理效果和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 ③特定目的的监测。主要是指污染事故的监测和污染纠纷的仲裁监测。前者为污染事故的判断和处理提供监测服务;后者为解决污染纠纷提供技术依据。 (2)环境监测按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①环境质量监测。由环境监测机构通过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的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编报各种环境监测报告和环境质量报告。 ②污染监督监测。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 (3)还可按污染物存在的空间分类,分为大气监测、水质监测 和土壤监测等。 7.环境监测的三项任务: (1)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系统掌握和提供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①在全国各个地区科学地分布环境监测站点和网络,按照统一规定的方法和规范,对各个环境要素进行连续地或者定期地监测; ②结合污染源监测,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全国、地区和特殊环境区域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和防治污染措施的建议。 (2)污染监督监测方面: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①对污染源进行宏观调查,建立污染源档案; ②对污染源进行现场监测;或者核对排污单位测试的数据; ③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污染治理装置进行验收和监测,为执行各种环境法规、标准,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④对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进行监测,为追究污染者的法律责任以及解决污染纠纷提供技术依据。 (3)环境科研和服务监测方面 ①开展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监测,为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开展研究工

环保局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简介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 简介 编制单位:xxxx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06年3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1环保现状分析 (3) 2系统简介 (4) 第二章系统设计原则 (5) 1先进性与成熟性 (5) 2扩展性 (5) 3可靠性 (5) 4开放性 (6) 5可维护性 (6) 6经济性 (6) 第三章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7) 1系统结构图 (7) 2系统开发与运行平台 (7) 3远程通讯方案设计 (8) 4系统组成结构 (9) 4.1 环保局监控中心总述 (9) 4.2 企业监测中心总述 (9) 第四章环保局监控中心 (10) 1监控中心设备组成 (10) 2监测中心软件系统 (10) 2.1 数据通讯系统 (10) 2.2 数据处理系统 (12) 2.3 局长查询系统 (13) 第五章企业监测中心 (14) 1企业中心设备 (14) 2企业监测软件及其功能 (14) 3企业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 (15)

3.1 COD在线监测仪 (15) 3.2 污水流量计 (15) 3.3 烟气在线监测仪 (16) 3.4数据采集器 (18) 第六章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 (21) 1技术服务承诺 (21) 2支持方式 (21) 3系统维护 (22)

第一章前言 1 环保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长期以来,对于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环保执法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超标排放和偷排现象时有发生,环境监察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压力更大。 污染源监测信息采集与监控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来,环境污染源监测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基于环保部门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环境治理发展水平不一,主要表现为: a、部分企业,仍然依靠落后的人工检测手段,进行不连续的、随机性强的手工检测作业,不仅工作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完备性差,而且数据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工况,因此对于环境监察作用甚微; b、有些企业已经安装了传感器、二次仪表、黑匣子等污染物监测设备,但有些设备仅提供了现场显示、查询或打印功能,甚至不具备存储功能,设备运行,必须专人长期值守,因此在实际中没有太大的实用性; c、有些企业,污染物监测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同时具备存储及打印功能,但不具备数据自动传输能力,或者未能发挥作用,数据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使用,共享能力差,上级环境监察部门不能急时掌握监测数据,时效性差,因此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环境监察工作的需要。由于污染源覆盖范围广、数量大、种类多,为了满足管理需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现场监察,显然对环境治理工作,存在很大难度。 在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建立起完善而先进的数字化环境监控体系,是各个城市进行环境监控工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城市环境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部分环保局对排污企业的污染监控尚未实现在线实时管理。为了减轻环境监察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大环境治理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地改善本地区环境状况,开发一套运行稳定、通讯可靠、操作简便、功能完备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以实现环境监控的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已成为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