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闻选择..
第七章 新闻、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

三、广告与公共关系的融合
在我国,广告公司与公共关系公司的业务是大量交叉的。 由于广告与公共关系内涵的拓展,二者之间相互交叉,互相 汇流,互相补充,成为企业对外传播中不可分割的两大工具。 从企业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 下四个方面:
发布的文字材料。
它的基本写作要求是:主题突出、简明扼要、 生动活泼。 一般说来,新闻稿不但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而 且还有吸引人,在众多新闻中要引人注意,给受 众留下深刻的映像。
要写好新闻稿,应掌握以下三个要点: 1.新闻稿的结构 常见的新闻稿结构有三种: 倒金字塔结构、并列结构、顺时结构; 其中最常见的是倒金字塔结构。
方便,无论大报小报,名记者或一般记者,都要
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3)指定专人负责,密切同新闻界人士的联 系。
第二节 广告与广告策划
一、广告的概念
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运用说服的 技巧,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对产品、服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 个人的介绍及推广。 明确以下几点: 1、广告由特定的广告主所发布; 2、广告是非个人的传播; 3、广告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4、广告要传达某些信息; 5、广告要运用说服的技巧; 6、广告传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来传播。
何人(who)
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最新消息,黑龙江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遇难人数升至
87人,另外还有21人被困在井下,其中8人已经确定位置。
11月21日凌晨2时30分,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 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经初步分析,该事故主 要是由于113队施工作业面距离地面约500米深的探煤道 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引起瓦斯爆炸,波及井下作业采掘工 作面28个,当时井下共有作业人员528名。经全力救援, 有420人升井。
新闻采访各章考点

第六章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一一记者的职能与修养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②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③新闻采访是锻炼、培养记者的主要途径。
记者:从狭义上讲,记者专指从事新闻采写的专业人员,也叫外勤记者;从广义上讲,记者泛指一切新闻从业人员,包括新闻单位的社长(台长)、总编、编委、主笔、编辑人员和采访人员等。
记者的社会职能与地位:由其所从事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工作特点和任务所决定的,其中新闻事业的性质是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因素。
新闻事业: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方式,以反映和影响舆论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我国记者的社会职责:通过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党的声音,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通过自己的采访活动,勇于坚持真理,坚持谬论,敢于反映民众呼声,正确开展舆论监督。
社会地位:社会活动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和代言人记者的工作特点:①活动引人注目,社会影响力大;②社会接触面广,工作“变幻无穷”③“脑体”并用,工作十分艰险我国记者的工作任务:①采写新闻第一位的、经常性的工作②反映情况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公开报道,但又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写成内参上报;也包括记者向自己所在的编辑部汇报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③做群众工作。
做好联系、培养通讯员的工作。
还要在采访中关心群众疾苦,注意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
记者的修养:①“识”的修养。
要求记者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及政策水平。
一一学习理论,学习政策,联系实际。
②“学”的修养。
知识渊博。
首先应该是一个杂家,还应是一个专家。
一一勤奋学习,平时日积月累,归纳整理。
新闻学概论 试题+答案

课程名称:新闻学概论满分分值:100 考试时间:90考生考号:考生姓名:一、填空题。
10*11、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和三部分。
2、1956 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以及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3、新闻具有真实性、、、等特征。
4、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包括公民、新闻媒体、。
5、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重要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二、判断题。
5*21、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2、新闻选择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
3、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4、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新闻事业可以分为:集权主义阶段一自由主义阶段一集团垄断阶段一社会责任阶段。
5、宣传是指行为主体通过媒体传播特定内容,目的在于影响他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三、选择题(4、5为多选)。
5*21、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A。
主观意向B。
客观标准C。
心理需求D。
政治标准2、新闻的价值指的是()A。
新闻事实的价值B。
新闻作品通过传播满足社会及其需求的程度C。
新闻满足传播者的需求程度D。
新闻自身的价值3、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是()A。
手抄新闻出现B。
口语新闻出现C。
印刷新闻纸问世D。
新闻书的问世4、新闻自由的具体内容包括()。
A、传播、收受新闻的自由B、开办、使用新闻媒介的自由C、通过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D、控制媒介的自由5、党报党性原则通常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坚持马克思主义B、坚持为人民服务C、宜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D、坚持党的领导E、不许批评党和政府的错误三、名词解释题5*41、舆论2、新闻价值3、接近权4、新闻事业管理5、新闻道德四、简答题3*10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简述新闻媒体的发展阶段。
3、新闻舆论引导要坚持哪些原则?五、论述题1*201、试论如何加强我国的对外宣传与提升我国的对外传播力。
新闻传播学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01002021 学分:2.0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新闻传播学》为通识教育课。
【教学目的】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新闻传播学,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
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绍切忌片面。
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
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与训练

第七章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教学要求:(1)了解新闻的定义、特点、基本特征和基本类型。
(2)掌握消息的定义、特点、种类、结构及写法。
(3)掌握通讯的含义、特点、分类、结构及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消息和通讯的结构与写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说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中的“新”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时间新,即新近发生的事情;二是指内容新,即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闻”是听和看,有传知、知晓、知觉,即见闻的意思。
对新闻的定义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商品说”认为新闻是一种商品,由媒体分配,每日将新鲜的东西送到消费市场,用不同的方式(形象、声音、文字)将世间产生的事件表现出来,以引起多数人的注意,供给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听、读)消费。
这是西方社会的主要观点。
“趣味说”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起人兴趣的事实;“反常说”则认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此外,还有“信息说”、“手段说”、“传播说”等等。
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机构要求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
与此同时还要求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注重共同兴趣,并尽可能写得准确、清晰、简明、生动。
由此,便归结出新闻的主要特点。
二、新闻的特点(一)客观性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是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前提。
新闻报道要客观地叙事,主要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首先它是由新闻特性决定的。
新闻是一种公开传播的信息,它的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叙事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致被歪曲。
其次它是由读者的需要决定的。
读者所要了解的是事实本身,最难容忍作者的主观臆断或情绪化的片面报道。
新闻媒介的主要职能是传播新闻信息,人们最想了解的是世界上发生的客观变化,新闻报道只有适应人们的这一阅读心理,才能赢得广大读者。
第三,客观事物本身错综复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然而新闻报道又要求迅速及时,最好是即时同步地展开报道。
07-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的保护

建国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三十余年时间里,由于新闻媒体自身的纠错功能和行政手段的干预作用,
许多新闻侵权没有表面化就被解决了。
我国的新闻受众真正开始从法律的视角关注新闻侵权问题始于1979年。这一年,我国制定了 《刑法》并于第二年正式实施,其中第145条明文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包括‘大字 报’、‘小字报’,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剥夺政治权利。”
第19页,共50页。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 犯的权利。
➢法定性
➢人身专有性
➢财产关联性
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 受到伤害的行为。
从目前新闻侵权案件的具体类型来看,新闻侵害名誉权案是最为多发 的一种新闻侵权类型。
第20页,共50页。
新闻侵权从传播方式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
新闻侵权从后果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由于新闻侵权侵害 最多的是公民的人格权,而人格权受侵害的大小是与传播面有着直接 关系的,传播面越广,受侵害的程度就越深。
第11页,共50页。
§2 新闻传播活动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2-1 新闻侵权及其特点
(3)我国新闻侵权的历史和现实
第17页,共50页。
§2 新闻传播活动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 2-2 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4)新闻传播媒体和新闻作者的过错
过错分为两种情况:故意的过错和过失的过错。 故意的过错是指加害人预见到了损害结果的发生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 理状态。 过失的过错则是指加害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造成损害性后果的心理状态。
1982年我国颁布的《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七章

2020年⾃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七章第七章新闻、⼴告与整合营销传播⼀、撰写新闻资料或新闻稿★★★(⼀)新闻资料新闻资料是提供给报社、电台、电视台编写新闻消息的⽂字材料,它不直接同公众见⾯,要经过记者的加⼯。
因此,新闻资料的撰写要求不⾼,只要把新闻五要素(五个w,即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表达完整即可。
(⼆)新闻稿新闻稿是直接提供报社、电台和电视台对外发布的⽂字材料,它的写作基本要求是:主题突出、简明扼要、⽣动活泼。
要写好新闻稿,应掌握以下三个要点:1.新闻稿的结构常见的新闻稿结构有三种:倒⾦字塔结构、并列结构、顺时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倒⾦字塔结构。
(1)倒⾦字塔结构由导语和事实两⼤部分组成。
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最新、最重要的内容即包含其中。
导语之后是⼀般的新闻事实,按重要在前、次重要在后的原则排列。
新闻稿采⽤倒⾦字塔结构有两个优点:其⼀,便于读者迅速获得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其⼆,便于编辑由下⽽上删改,⽽不会删掉最重要的信息。
(2)并列结构是以概括性导语为主体,让新闻事实排列其中,成为⼀个有机整体。
(3)顺时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的时间先后作顺时排列,发⽣在前的事实排列在前,发⽣在后的事实排列在后。
新闻导语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最先发⽣的新闻事实。
2.导语的写作导语在新闻稿中的地位⼗分重要,虽然只有⼀两句话,却要概括⼀篇新闻中最新最重要的信息,使⼈只看导语便可了解新闻的基本要点。
由此可见,导语的写作是新闻写作中极为关键的⽅⾯。
3.新闻背景材料的运⽤新闻背景材料是对新闻⼈物和新闻事件起衬托、补充、说明等辅助性作⽤的材料。
从新闻⼈物看,总有他的经历和社会关系;从新闻事件看,总有它的历史条件、⾃然环境、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
⼆、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叫“制造新闻”或“策划新闻”,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会的⼀种技巧。
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的机会,使本组织成为新闻的主⾓,以达到提⾼知名度、扩⼤社会影响的⽬的。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10月18日是星期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北京 房山区的某垂钓园。这里有20多个露天垂钓池和近千平 方米的垂钓宫。垂钓部一位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 们这个垂钓园开放几年来一直很‘火’,每天来的不是 ‘公款’,就是‘大款’。”
Who What Why) • “原因”的概括尤其要注意,避免单向思维、直
线思维所造成的片面性与绝对性。 • 2、对现场描写务求真实 • (美)斯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亲自到现
场采访,设法获得第一手材料,是保证新闻真实 的重要基础;稿子写成后送给被访者或知情者核 对事实,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有效措施。
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 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 述出来。(画面感)
• (美)记者威尔·柯里姆斯:“最好的写稿 人总是把报道写成似乎可以触摸到的有形 物体。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的报道就 会变成过眼烟云。读者也就感觉不到它的 存在。”
• 现场目击式新闻
京城公款钓鱼暗访记(人民日报《海外 版 》1998-10-28 第4版)
《南方周末》驻京记者方进玉从核对这篇报道 的一些常识性疑点入手,前往陕西深入采访,实 地调查,结果证实这是一篇假新闻。其学历、经 历甚至年龄都是捏造的。
——《一个小保姆和她编造的谎言》
• 2、失实新闻:“失真”——与事实的原貌不相吻合
• 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 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 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 在新闻这写作中引用。—— “三角定位法”
CNN被指对西藏的报道有倾向性
德国RTL电视台网站承认对西藏
暴力事件报道失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选择的标准
P287“对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
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 四项主要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在具体操作中,新闻选择的标准有两个:
一是政治标准,一是业务标准。
一、政治标准 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就是必须有利于国家,
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遵守国家的新 闻法规政策和其它法律。在具体操作中, 记者要先看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然后 看它是否符合政治标准。
信息1
报纸
信息2
广播
新 闻 工 作 者
受
信息3
电视
众
信息4
网络
狭义的新闻选择
——新闻传播者对新闻
事实的选择 含义: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 选出值得新闻媒介传播的事实。狭义的新 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进行选择。这是新闻 选择的中心环节。
狭义选择包括两个大的基本环节(阶段)
(1)记者进行采写时对原始新闻事实和
1、新闻选择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新闻政策 2、新闻选择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价值是基础,真实是前提,导向是关键, 三者必须高度统一,缺一不可。
二、业务标准 新闻价值:从本质上说,就是指凝聚在新
闻事实中的社会需要
具体操作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重要性
众服务应是一切媒体的根本宗旨。 服务受众是实现新闻其他价值的根本途径, 服务性是新闻与受众的基本结合点 。 信息量大、服务性强的事实,新闻价值就 大,受关注程度就高。
第三节 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一、新闻选择的过程 1、采访中的新闻选择——获取新闻事实
2、写作中新闻选择——达到用事实说话
开口” 选择新闻事实的原则,要突出一个“精” 字
编辑对来稿的处理,是对稿件中的新闻事
实作再一次的评价和再一次的选择,其目 的之一就是为了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 所谓“掂”,就是分析综合的能力,要求 编辑人员对稿件中的是与非、真与假、美 与丑、优与劣等等一分为二,并根据利弊 得失,作出正确的估量。
针对性:就是从内容到形式,都要适合不
同受众的心理、习惯、要求和接受水平。 新闻报道要看对象。新闻既然是面向广大 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关心什么,心里想 些什么,特别是对党的大政方针还有哪些 想法、疑问和顾虑,这些都应当细心地体 察,并有针对性地作出报道。
新闻具有多种功能,但不管怎么说,为受
见的特质。新闻必须能引起受众的普遍兴 趣,能引人入胜,受众才爱看、爱听、爱 传播,才能赢得广泛注意力。
三、新闻价值的新要素 1、权威性
2、针对性
3、服务性
新闻传媒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应体现出公认 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是一贯的、没有争议的。 它有两个支撑点:一是报道的可信性(这要以 诚去获取);二是报道的深刻性(高瞻远瞩, 令人折服)。一般来说,报道一件事、一个数 字,引用一段话、一个观点,报道对象的身份 不同、地位不同,其新闻的影响力和可信度就 不一样,身份、地位越高,公信力就越强,新 闻的价值也就越大。
“盖多数读者皆以自己为中心,放此中心
之周围,愈近而感情愈切”
“新”有两个含义:新近和新鲜
பைடு நூலகம்
时间越近(事实发生时间与新闻报道时间
之间的时间差),新闻价值就越高;时间 越远,新闻价值就越低,甚至毫无新闻价 值。 事实新鲜,体现新意:新的现象、新的问 题、新的趋势、新的见解、新的观点
趣味性:指新闻事实所具有的令人喜闻乐
的要求 3、编辑中的新闻选择——决定报道的质 量
新闻事实:
一,事实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事实本身要客观真实;
三,对某些新闻事实需要挖掘其思想、观
点、看法、见解和思想境界等; 四,挑选的新闻事实要有鲜明的立场,赞 成什么,反对什么,批评什么,褒扬什么。
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自己
3、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1)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培养新闻敏感
(2)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新闻敏感
(3)要在综合分析中培养新闻敏感
高,构成事件和参与事件的人物显著。 新闻中的人物、地点或事件等越著名、越 突出,就越吸引受众,新闻价值就越大。 “新闻数学公式” : 平常人+平常事=0; 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不平常人+不平常事=大/好新闻
接近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的与受众在地理、
P286—287 新闻传播者的新闻选择行为贯穿于新闻业
务的所有环节中——采写编。 新闻采访过程是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的过程是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 新闻编辑过程是再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 过程。
新闻业务的三个主要环节
新闻业务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新闻编辑
二、新闻选择的意义 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
第七章 新闻选择
第一节 新闻选择的意义
一、新闻选择的含义
1、广义新闻选择的含义 2、狭义新闻选择含义 二、新闻选择的意义
从广义上讲,新闻选择包含三层意思: (1)对新闻传播者或把关人的选择
(2)新闻机构通过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
选择 (3)受众对新闻产品的选择
信息传播示意图
2、显著性
3、接近性
4、时新性
5、趣味性
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对社会生活、群众利
益、国家发展等有重要影响。 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也是核心 因素。越是关系着国家命运、民族兴衰、 人民利益的重大、迫切的事情,人民群众 才会越普遍关心,新闻报道的价值也就越 大。
显著主要是指人物、地点、事件的知名度
职业、年龄、喜好、心理、政治立场,以 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 接近性因素主要包括了地域上、心理上的 接近。事情发生的地点越近,受众越关心, 新闻价值就越大;事情涉及受众的切身利 益与思想感情越是密切,受众越重视,新 闻价值就越大,即新闻事实与受众在地理 上、思想上或利益上的接近很容易使受众 产生兴趣。
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 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 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新闻学就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P285) 新闻的基本任务就是从大千世界每日每时
的无穷事实中挑选事实。(P286) “稿件的分量”——新闻稿中的事实的重 要性(P287)
第二节
恩格斯强调:“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
因为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都在从事政 治。问题只在于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 样的政治。” 1959 年6 月,毛泽东在对吴冷西的谈话 中指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我们社会主义新闻的最高指导原则就是维 护国家利益。离开了这个大的原则谈新闻 价值是毫无意义的。
写作材料的选择 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水平决定新闻作品 的水平,新闻作品的水平又影响到受众对 新闻事实认识的水平。记者认识和反映新 闻事实,是新闻实践各种力量的交汇点。
(2)编辑(从一般编辑到总编辑,从文字
编辑到版面编辑)面对记者稿件进行的选 择 记者的选择是基础,编辑的选择是升华, 两种选择都包含着创造性的工作。
二、新闻敏感
1、含义 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 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新闻人 物、新闻事件等蕴含的新闻价值所具有的敏锐 的辨别、感知能力。
2、作用
(1)能帮助记者找到新闻线索; (2)能帮助记者正确地衡量事实的价值,决 定是否进行采访与报道,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3)能帮助记者独立思考,对各种复杂的现 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中发现重大新闻; (4)能帮助记者预知新闻的发生,有所准备 地抓到重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