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2服务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2服务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2服务社会》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服务社会”,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服务社会的意义、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服务社会的收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服务社会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参与服务社会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

此外,学生对于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让学生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参与服务社会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服务社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服务社会经历,互相学习和借鉴。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模拟服务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模拟服务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服务社会经历,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和解决服务社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7.2服务社会 教案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7.2服务社会 教案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
《服务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点
服务社会的意义。
析题
(一)奉献助我成长
1.展示四幅图片:敬老服务、清洁绿化、指挥交通、清除牛皮癣,提出问题: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与收获。
2.展示情境故事(一),提出问题:李华的行为真的没有意义吗?(补充李华他们服务老人的照片)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我参加了活动,我的感受是;我的收获是。
2.学生阅读情景故事,结合李华他们服务老人的照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这是有意义的。
“奉献助我成长”是本课重点。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服务社会的两层意义:体现人生价值和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概括出本课第一目题目:奉献助我成长。
破题
(二)奉献社会我能行
1.情境故事(二),提出问题:你赞同张丽父母的观点吗?
2.播放视频《微公益我能行》,提出问题: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微公益行为?哪些你也可以做到?进而思考:视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布置小组讨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微公益行为是你可以做的?
4.展示两幅漫画,提出问题:你觉得两幅漫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展示青年志愿者图标及介绍,了解该组织的性质及奉行的准则。然后过渡到: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可以是……(展示六幅图片)
1.学生阅读情景故事,思考教师的问题,得出结论:奉献社会应从小做起。
“奉献社会我践行”是本节课的难点。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 服务社会教案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 服务社会教案

7.2 服务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作用,理解和掌握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奉献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奉献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热爱社会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奉献助我成长。

【教学难点】奉献社会我践行。

【教学环节】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青少年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的三幅图片。

教师点拨: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奉献社会,就在我们身边,要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生活中付出实际行动。

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关爱他人,积极服务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探究新知(一)奉献助我成长(奉献社会的意义)活动1 阅读思考探究交流~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多媒体呈现】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尽可能地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

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

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

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问题:(1)梁益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2)他的行为有什么重要作用?(3)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要求:认真阅读并思考,小组内分享交流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医者仁心”,梁益健凭着一身过硬的医术,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他爱岗敬业、为患者真心设想、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这些良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关爱他人、奉献社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认可和信任,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多媒体呈现】结论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7.2 服务社会 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7.2 服务社会 教案
八年级《
主备教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审核
教学
三维目标
1、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2、增强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了解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服务社会的途径。
教学重点
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服务社会的要求
课前:预习第课并且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填空题
教师补充材料;中国共青团的性质作用
学生听讲并且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提示回答小艾此次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回答:担当责任奉献自己的精神。
学生划重点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服务社会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展示图片:学生可以参与的公益活动。
教师总结:13岁的孩子虽然能力有限,但也有适合我们同学参与的活动,比如植树、清理小广告等,这些同学们都可以尝试一下。参与公益活动是我们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所以,服务社会应该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学生看视频并且思考问题
引出课题《服务社会》。
新课讲解
奉献社会
模块一: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为什么)
展示材料:“一个来自前线抗疫护士的自白”提问:为什么这名医护者能够坚持下去。
教师总结:因为他在拯救生命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所以服务社会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能够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课堂小结
小组群学完成及课堂表现
这次的时间把握的比较好,没有超过时间。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比较拖沓。课代表没有起到较好的组织作用。由于设置比较少的问题和学生互动,这就使得课堂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学改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快乐和成长的过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服务,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概念,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概念、意义和参与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服务社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真实的社会服务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内容,分析服务社会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服务社会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服务角色的志愿者,亲身体验服务过程,感受服务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社会服务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角色。

3.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社会服务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现象,激发学生对服务社会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关于社会服务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多样性。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二)走进生活,我提高
9、新华社北京2017年4月13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中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青年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鼓励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带头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共建生态文明,共创美丽中国。坚持围绕大局、服务社会需求、突出青年特色,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二、奉献社会我践行
(1)结合侯振国的事迹,谈谈我们如何用实际行动服务他人和社会?
(2)关爱不分大小,公益没有门槛。请把自己积极奉献社会的具体行动写在下面。
认真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认真阅读教材,找出问题,
可展开讨论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分组整理结论
根据课本知识,阅读材料,结合实际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和自己实际,讨论探究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3、以下言行中属于积极奉献社会的是( )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B.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事,不要在乎他人怎么样
C.参加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D.人心隔肚皮,重要的机会、信息不应该与他人分享
4、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下列服务社会的方式中,我们中学生能做到的有( )①为灾区的小朋友捐献书籍②募集闲置衣物捐给有需要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8、“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是有些人贴在“00后”身上的标签。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想甩掉这个标签,就应该( )①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奉献社会②努力学习,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③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④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了解社会的需求,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学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服务社会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社会需求认识不足,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行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难点:如何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学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3.准备充足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服务社会的场景,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和个人与社会的例子,使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析身边的服务社会案例,探讨服务社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精美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精美教案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服务社会一、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服务社会的作用。

难点: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践行。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等。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吗?没错,就是关爱他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服务社会。

这节课主要讲两个内容,分别是服务社会的作用以及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内容:服务社会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板块一:奉献助我成长1.服务社会的作用教师:请同学们翻到书本80页,浏览探究与分享中曹师傅的故事,并思考后面的两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问题:(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提示:(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一个人参加环保活动,力量很小,但是大家都能学他,带动很多人,都行动起来,影响就巨大。

曹师傅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是服务社会的体现。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自觉地参加环保活动,带动更多的人,社会环境才能和谐。

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服务社会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服务社会的第二个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例子,并思考一下这些志愿者参加该活动后,他们收获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收获:视野:视野不断拓展;知识:知识不断丰富;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道德境界不断提高教师: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这是服务社会的第二个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服务社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2.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学习重点
服务社会的意义
三、学习难点
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四、自主学习(相信自己行!)
(一)自读课文,找到书中你认为重点的题写在题板上。

(二)根据学习提纲,完成本课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服务社会?
(1)服务社会体现 _______________ 。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在现实生
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__________ ,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实现我们自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 不断拓展,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断提高。

2.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环境保护、社会服
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我们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到________ 、博物馆做__________________ 。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
__________ ,
讲求实际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

我们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________________ ,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三)共同探究(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快速阅读教材P80-83
1 •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
()
1•阅读分享教材 P80下面“退休工人曹师傅热心环保事业”的事例,探讨下列问题:
⑴ 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小组交流:学生阅读教材 P81 “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3.(展示下列图片)
(1) •思考: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 (2) •除了这些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服务社会的活动?
五、达标提升(我能行!
)
③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④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⑤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 •“绿色童享•一杯水的约定” 一一2017年全国大型环保公益活动5月26日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

环境保
护部官员李培在致辞中表示,环境问题是公共利益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大家共同肩负着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要努力进行生态保护,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积极争当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多位公益名人如赵忠祥、白岩松、邓亚萍等参与了这次的活动。

这表明( )
A.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是最好的公益活动方式
B.参与公益活动没什么意义,对学习无帮助
C.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D.参加公益活动可以使自己成为名人
3.由湖南省慈善总会倡导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慈善一日捐'”活动正式启动,省民政厅率先举行捐赠仪式,为活动注入第一笔爱心款27.2 万元。

参与此次活动( )
A.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B.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任何回报
C.是提高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的唯一途径
D.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4.“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27年来坚持以“炎黄”的署名,捐款建敬老院和希望小学。

他的行为( )
①是想在服务社会中获得利益的体现②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③体现了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④使人生价值在奉献社会中得到提升
A.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 年9 月在天津举行,随着全运会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开展, 5.5 万余名高校
学子的目光聚焦于此。

经过天津志愿服务网上报名和考核,最终,由赛事志愿者和礼仪志愿者组成的 1.1 万名青年志愿者将围绕全运会31 个大项、42个分项、341 个小项的比赛项目,以及全运村、接待酒店、车辆站点等非比
赛场所提供运行支持志愿服务和礼仪服务。

志愿者的行为,是勇担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表现。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服务社会能提升生命价值
②热心公益事业,服务社会是每个公民应该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
③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长大后再承担社会责任④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A.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 •在学习志愿者活动中,小云在自己的QQk发布了如图漫画《高举》。

小云希望你能为她发布的这幅漫画
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下列观点中你可能会考虑到的是( )
①用爱心火炬照亮别人,将爱心火炬的正能量不断传递,会温暖整个社会
②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
④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的赞成票
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③④
7.2017 年春节,一家支付类网络企业再次推出了“五福红包”活动,收齐“五福”就可以参与分发网络红包。

去年这个活动曾因为“敬业福”数量太少遭到吐槽。

无敬业不成福,仿佛一个美妙的隐喻,让许多人都意识到,敬业原来正是幸福的基石。

这启示我们( )
A.只要敬业就能实现自身价值 B •只要敬业就能获得巨大利益
C.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服务和奉献社会 D •培养敬业精神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8.近年来,“感动中国”人物已成为人们广泛学习的楷模,为了更好地传递这些人物身上的正能量,我们必须( )
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②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③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④从身边小事做起,只对自己负责
A.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2017年2 月8日,“感动中国” 2016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的江西奉新乡村教师支月英等获此殊荣。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看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了什么
②要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A.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中学生李晓与好友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此事引来了不少非议:有人
说她们是出风头,有人说她们是争表现……连她们的家长也不理解,认为做此事既辛苦又没什么好处。

但李晓和好友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仍然坚持开展“献爱心”活动。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李晓和好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②大家应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
③从事志愿者活动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得不到回报
④李晓和好友开展“献爱心”活动,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
A.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