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概述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涉及球性肾小球和弥漫性 肾小球,两者的治疗方法略有不同。
什么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1
定义和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脏疾病,通常由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根据患者临床表 现和病理学变化,分为典型、非典型和轻微型等各种类型。
2
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感染或免疫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和免疫复合 物在肾小球膜内和管壁沉积,引发肾小球炎症反应。
1 结论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 量。
2 展望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探究肾小球疾病的致病机制、标志物的筛选和治疗手段的改进,以提 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2
预防感冒和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应注意个人防护,及时治疗疾 病。
3
定期体检和检查尿液等
定期体检、检查尿液和血常规可帮助早期发现疾病征兆,及时治疗减少肾脏受损。
4
加强摄入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合理摄入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对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作用。
结论和研究展望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本课件将为您展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并发 症和预防,以及最新的研究展望。
肾小球是什么?
解读肾小球的结构
肾小球是人类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毛细血 管袢和内膜双层上皮细胞组成。
探究肾小球的功能
肾小球对体内废物和毒素进行过滤,保持人体 内内环境的稳定。
了解肾小球的类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和并发症
关注临床症状与治疗效果
了解并发症
急性肾小球炎的预后各个方面均收到治疗的影响, 如长时间高血压可导致患者心脏病、脑中风等并 发症。
什么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1
定义和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脏疾病,通常由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根据患者临床表 现和病理学变化,分为典型、非典型和轻微型等各种类型。
2
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感染或免疫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和免疫复合 物在肾小球膜内和管壁沉积,引发肾小球炎症反应。
1 结论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 量。
2 展望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探究肾小球疾病的致病机制、标志物的筛选和治疗手段的改进,以提 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2
预防感冒和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应注意个人防护,及时治疗疾 病。
3
定期体检和检查尿液等
定期体检、检查尿液和血常规可帮助早期发现疾病征兆,及时治疗减少肾脏受损。
4
加强摄入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合理摄入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对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作用。
结论和研究展望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本课件将为您展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并发 症和预防,以及最新的研究展望。
肾小球是什么?
解读肾小球的结构
肾小球是人类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毛细血 管袢和内膜双层上皮细胞组成。
探究肾小球的功能
肾小球对体内废物和毒素进行过滤,保持人体 内内环境的稳定。
了解肾小球的类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和并发症
关注临床症状与治疗效果
了解并发症
急性肾小球炎的预后各个方面均收到治疗的影响, 如长时间高血压可导致患者心脏病、脑中风等并 发症。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课件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最新
流行病学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学龄儿童多见(80%) 2、男:女=2:1 3、冬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好发季节,猩红热流行期
13
精选ppt课件最新
发病机理
主要的发病机理是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引 起的肾小球炎症病变
证据:
无链球菌直接侵犯肾脏的证据 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不发生于链球菌感染的高峰 常伴有低补体血症
3.预后好,大多数病人可治愈
11
精选ppt课件最新
病因
链球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90%),故又称链球菌 感染后肾炎。绝大多数与甲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有关。
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
其他细菌感染(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等); 病毒(肝炎、麻疹等);寄生虫疟疾、血吸虫也可致 病。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
精选ppt课件最新
肾小球疾病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隐匿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2
精选ppt课件最新
肾小球疾病概述
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基本病因:原发性
继发性
遗传性
感染性:乙肝相关性肾炎
免疫性:SLE 代谢性:DN (Diabetic nephropathy) 肿瘤性:淋巴瘤
3
精选ppt课件最新
肾小球疾病概述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血尿 蛋白尿 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症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4
精选ppt课件最新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
一、微小病变性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PT课件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 –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发病机制
• 免疫反应
–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 炎症反应
– 炎症细胞、炎症介质
• 非免疫因素
– 高血压、蛋白尿、高脂血症
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临床表现
• 蛋白尿 • 血尿 • 水肿
• 高血压
• 肾功能损害
7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急性肾小球肾炎
•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表现 • 有前驱感染(链球菌感染)、潜伏期7~21天 •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抗“ O” , 补体等 • 肾脏病理:LM: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 EM: “驼峰状”沉积 I F:IgG、 C3沉积
肾脏科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肾脏科
王伟铭
11
肾小球疾病概述
• 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 • 我国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
• 包括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等
2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 临床分类
–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 1968年首次报道,又称Berger’s Disease •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差异很大
第二十二章第一节肾小球疾病概述精品PPT课件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刘道 勤
概念
• 急性 • 血尿 • 蛋白尿 • 水肿 • 高血压 • 一过性氮质血症
病因机制
• 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成型致肾炎菌株 • 循环免疫复合物 • 原位免疫复合物
病理
•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光镜: •1弥漫性肾小球病变 •2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 •3上皮下团块状嗜复红蛋白沉积 •4早期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免疫病理: •IgG C3沿毛细血管壁呈粗颗粒状沉 积 –电镜: •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
•肝合成蛋白增加同时脂蛋白合 成也增加
• 病理与临床 – 微小病变 :儿童 激素敏感 易 复发 –系膜增生性:青少年 伴肾综者激素 敏感 –系膜毛细血管性:中青年 100%血尿 进展快 激素及细胞毒药无效 预 后差 –膜性肾病:中老年 激素部分敏感 –局 灶 性 节 段 性 肾 小 球 硬 化 : 青 少 年
•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四 发病机制
–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细胞免疫
–炎症反应
免 疫 反 应 ------ 炎 症 反 应 ------- 致 病
•炎症介导系统 炎症细胞
介质
炎症
–非炎症机制
•三高现象
•蛋白尿。糖尿病。高血压
五.临床表现
–蛋白尿
•定量<150mg/D
• 并发症
–感染:1 营养不良 2 免疫球蛋白, 补体下降 3 激素的应用
–血栓,栓塞:1 蛋白下降——肝合成 增加——凝血因子等合成增加 ;2 血 小板功能增加;3 血粘度增加(血容 量下降+血脂增加);4 激素的应用
–急性肾衰:1 有效血容量下降;2 肾 实质损害;3 肾间质水肿;4 肾小 管阻塞
概念
• 急性 • 血尿 • 蛋白尿 • 水肿 • 高血压 • 一过性氮质血症
病因机制
• 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成型致肾炎菌株 • 循环免疫复合物 • 原位免疫复合物
病理
•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光镜: •1弥漫性肾小球病变 •2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 •3上皮下团块状嗜复红蛋白沉积 •4早期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免疫病理: •IgG C3沿毛细血管壁呈粗颗粒状沉 积 –电镜: •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
•肝合成蛋白增加同时脂蛋白合 成也增加
• 病理与临床 – 微小病变 :儿童 激素敏感 易 复发 –系膜增生性:青少年 伴肾综者激素 敏感 –系膜毛细血管性:中青年 100%血尿 进展快 激素及细胞毒药无效 预 后差 –膜性肾病:中老年 激素部分敏感 –局 灶 性 节 段 性 肾 小 球 硬 化 : 青 少 年
•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四 发病机制
–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细胞免疫
–炎症反应
免 疫 反 应 ------ 炎 症 反 应 ------- 致 病
•炎症介导系统 炎症细胞
介质
炎症
–非炎症机制
•三高现象
•蛋白尿。糖尿病。高血压
五.临床表现
–蛋白尿
•定量<150mg/D
• 并发症
–感染:1 营养不良 2 免疫球蛋白, 补体下降 3 激素的应用
–血栓,栓塞:1 蛋白下降——肝合成 增加——凝血因子等合成增加 ;2 血 小板功能增加;3 血粘度增加(血容 量下降+血脂增加);4 激素的应用
–急性肾衰:1 有效血容量下降;2 肾 实质损害;3 肾间质水肿;4 肾小 管阻塞
肾小球疾病PPT课件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
02
基底膜损伤会导致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的破坏,使蛋白质滤过
异常。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足突细胞增生
03
内皮细胞和足突细胞的增生会导致毛细血管腔阻塞,影响正常
的血流。
肾小管间质病变
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坏死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萎缩和坏死会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
间质纤维化
间质纤维化会导致肾间质结构的改变,影响正常的肾功能。
04
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与预后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肾小球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主要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 、利尿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 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肾脏损伤。
利尿剂则主要用于缓解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常用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
肾小球疾病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肾小球疾病概述 •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改变 • 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与预后 • 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
目录
01
肾小球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小球疾病是指以肾小球为主要病变部位的疾病,导致肾脏 功能受损。
分类
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性 肾小球疾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病因不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遗传 性肾小球疾病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
透析治疗
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药物治疗 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需要进行
透析治疗。
透析治疗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 疗法,通过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 多余水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
肾小球疾病概述 ppt课件

–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 Asymptomatic hematuria and/or proteinuria
• 肾病综合征
– Nephrotic syndrome
8/21/2019
5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WHO 1995
• 轻微肾小球病变
– Minor glomerular abnormalities
• 局灶节段性病变
– Focal segmental lesions
•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 Diffuse glomerulonephritis(GN)
内科学
8/21/2019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概述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Glomerular Disease
8/21/2019
2
肾小球疾病
• 一组主要累及双侧肾脏肾小球的疾病
–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 – 临床表现相似/不同 – 肾小球病变为主,可伴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病变 – 分为原发、继发和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
– 外源性抗原 – 内源性抗原 – 容易沉积的条件
• 网络样免疫复合物 • 单个核细胞和系膜细胞清除能力下降 • 补体成分或功能缺陷
• 原位免疫复合物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 Asymptomatic hematuria and/or proteinuria
• 肾病综合征
– Nephrotic syndrome
8/21/2019
5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WHO 1995
• 轻微肾小球病变
– Minor glomerular abnormalities
• 局灶节段性病变
– Focal segmental lesions
•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 Diffuse glomerulonephritis(GN)
内科学
8/21/2019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概述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Glomerular Disease
8/21/2019
2
肾小球疾病
• 一组主要累及双侧肾脏肾小球的疾病
–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 – 临床表现相似/不同 – 肾小球病变为主,可伴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病变 – 分为原发、继发和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
– 外源性抗原 – 内源性抗原 – 容易沉积的条件
• 网络样免疫复合物 • 单个核细胞和系膜细胞清除能力下降 • 补体成分或功能缺陷
• 原位免疫复合物
肾小球疾病教学PPT课件

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早发现、早治疗
肾小球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
关重要。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和非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
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康复
等,以全面控制病情。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相 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利尿剂
用于消除水肿和降低血压,但 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
糖皮质激素
用于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疗,但 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
免疫抑制剂
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肾脏 损伤,但需谨慎使用,避免副 作用。
其他药物
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可 用于控制高血压和保护肾功能
合理饮食
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预防肾脏损伤 。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
定期检查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肥 胖和代谢性疾病。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肾脏 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肾小球疾病的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导 致肾小球损伤和滤过功能 障碍。
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等血流动力学因素可影响 肾小球滤过功能。
临床表现
血尿
肾小球损伤导致红细胞 漏出,表现为肉眼血尿
或镜下血尿。
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导 致蛋白质漏出,表现为
肾小球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中医观PPT课件

03
总结词:痰瘀互结
04
详细描述:增生硬化性肾小 球肾炎病程较长时,常出现 痰瘀互结证候,患者多表现 为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治疗原则为化痰活血,常用 药物有半夏、陈皮、丹参等 。
04
中医治疗肾小球疾病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中药治疗膜性肾病
中药治疗膜性肾病
以健脾补肾、利湿消肿为原则,采用自拟方剂进行治疗。方中包括黄芪、党参、 白术、茯苓、泽泻、丹参等中药,具有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减轻蛋白尿等作 用。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乏力、腰酸2年”就诊。经检查诊断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采用针灸治疗,选 取肾俞、命门、气海等穴位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肾功能恢复正常。
案例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采用中药汤剂和西药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方法。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 西药则选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
肾小球疾病的病因与病理变化
病因
肾小球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免疫介导的炎症、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等。
病理变化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 肾小球硬化等,这些变化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02
中医对肾小球疾病的认知
中医对肾的认识
01
中医认为瘀血阻络是导致肾小球疾 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活血化瘀 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利水渗湿
对于伴有水肿症状的肾小球疾病, 中医主张利水渗湿,通过调节水液 代谢,消除水肿,缓解病情。
03
不同病理变化的中医观
膜性肾病
总结词:气阴两虚 总结词:脾肾阳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疾病 Glomerular disease
肾小球疾病概述
肾小球疾病是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病 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预后不尽相同, 病变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
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
原发性占大多数,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 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替代治疗
预后
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免疫病理类型 强化治疗是否及时 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慢性肾炎是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 发展为尿毒症的一组肾小球病
临床以蛋白尿、血尿及水肿、高血压、肾 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治疗目的
主要目的 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
治
疗
一、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蛋白尿 血压控制目标 :130/80mmHg 尿蛋白治疗目标:<1g/d 限盐饮食 <3g/d 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
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血流动力学(扩出球大于入球小动脉,降
2、细胞免疫
二、炎症反应 1、炎症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 2、炎症介质
临床表现
一、蛋白尿 蛋白尿:尿蛋白超过150mg/d,尿蛋白定性阳性 大量蛋白尿:超过3.5g/d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分子屏障 电荷屏障
二、血尿 血尿:离心后尿沉渣RBC>3个/Hp 肉眼血尿:1L尿含1ml血可呈肉眼血尿。 来源:肾小球源性血尿(新鲜尿沉渣相差显微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分型
(一)轻微肾小球病变 (二)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PGI2、PGE2 下降 激肽下降
五、肾功能损害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起病较急,病程一般在三个月以内,病情轻重不一
一般有血尿(镜下及肉眼血尿),蛋白尿,可有管 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常有高血压及水钠 潴留症状(如水肿等),有时有短暂的氮质血症。B超 双肾无缩小。
镜检查;尿红细胞分布曲线)
临床表现
三、水肿 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水钠储留 肾病性水肿 多从下肢开始
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增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 加
肾炎性水肿 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
球管失衡
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
当体内水潴留>5kg可出现皮下凹陷水肿
临床表现
四、高血压 多为容量依赖性 肾性高血压发生机制 水钠潴留 肾素增加 肾内降压物质分泌下降
鉴别诊 断
继发性急进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继发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治疗
急性期治疗
强化血浆置换疗法
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换2L,一般10次以上,同时要用强 的松及细胞毒药物,适用于各型急进性肾炎,主要对I型
甲泼尼松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适用于II 、III型,对I型无效。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类似急性肾炎的起病,数周至半年发展为尿毒症 以少尿、无尿为特征,常有中度贫血 免疫学检查: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Ⅰ型),抗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Ⅲ型) 影象学检查双肾增大
诊
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进行肾活检,若为 新月体肾炎,除外继发性疾病所致,即可 诊断。
鉴别诊 断
非肾小球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后性尿毒症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三)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1)膜型肾病
(2)增生性肾炎
(3)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四)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
多数为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一、免疫反应
1、体液免疫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自身抗体
慢性肾炎可由多种病理类型引起,不同的病理 类型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同。
急性肾炎迁延来的只是少数,多数起病就决定 它是属慢性肾炎。
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但非免疫非炎症 因素占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蛋白尿 1-3g/d 血尿 以增生或局灶硬化者易出现 水肿 轻中度凹陷水肿,多无体腔积液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时易出现,肾衰者
病因
原发性 可能有些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Ⅰ型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 Ⅱ 型 免疫复合物型 Ⅲ 型 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
继发性 狼疮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继发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病理
50%以上肾小球囊中有大新月体形成 早期为细胞新月体 后期为纤维素新月体。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低三高)及非血流动力学机制
治
疗
二、限制蛋白及磷入量 氮质血症时,<0.6g/(kg.d) 减轻肾小球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状态
三、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四、避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劳累、妊娠、肾毒性药物
预后
个体差异很大 主要取决于病理类型; 是否重视肾脏保护 治疗是否恰当 是否避免恶化因素 最终至慢性肾衰竭
部分病例有急性链球菌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前驱感染 史,多在感染后1~4周发病
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内自趋痊愈,但也有镜 下血尿迁延半年或更久
急进性肾小球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rulonephris,RPGN
起病急,病情发展急骤 急性肾炎综合征: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 数周至数月发展至少尿或无尿性急性肾衰 病理特征为新月体肾炎 预后恶劣的一组疾病
9诊断
尿检异常、伴或不伴水肿及高血压病史 达三个月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排 除继发性及遗传性肾炎后,即可诊断。
鉴
别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Alport综合征 其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感染后急性肾炎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慢性肾盂肾炎
肾小球疾病概述
肾小球疾病是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病 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预后不尽相同, 病变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
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
原发性占大多数,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 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替代治疗
预后
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免疫病理类型 强化治疗是否及时 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慢性肾炎是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 发展为尿毒症的一组肾小球病
临床以蛋白尿、血尿及水肿、高血压、肾 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治疗目的
主要目的 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
治
疗
一、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蛋白尿 血压控制目标 :130/80mmHg 尿蛋白治疗目标:<1g/d 限盐饮食 <3g/d 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
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血流动力学(扩出球大于入球小动脉,降
2、细胞免疫
二、炎症反应 1、炎症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 2、炎症介质
临床表现
一、蛋白尿 蛋白尿:尿蛋白超过150mg/d,尿蛋白定性阳性 大量蛋白尿:超过3.5g/d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分子屏障 电荷屏障
二、血尿 血尿:离心后尿沉渣RBC>3个/Hp 肉眼血尿:1L尿含1ml血可呈肉眼血尿。 来源:肾小球源性血尿(新鲜尿沉渣相差显微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分型
(一)轻微肾小球病变 (二)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PGI2、PGE2 下降 激肽下降
五、肾功能损害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起病较急,病程一般在三个月以内,病情轻重不一
一般有血尿(镜下及肉眼血尿),蛋白尿,可有管 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常有高血压及水钠 潴留症状(如水肿等),有时有短暂的氮质血症。B超 双肾无缩小。
镜检查;尿红细胞分布曲线)
临床表现
三、水肿 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水钠储留 肾病性水肿 多从下肢开始
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增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 加
肾炎性水肿 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
球管失衡
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
当体内水潴留>5kg可出现皮下凹陷水肿
临床表现
四、高血压 多为容量依赖性 肾性高血压发生机制 水钠潴留 肾素增加 肾内降压物质分泌下降
鉴别诊 断
继发性急进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继发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治疗
急性期治疗
强化血浆置换疗法
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换2L,一般10次以上,同时要用强 的松及细胞毒药物,适用于各型急进性肾炎,主要对I型
甲泼尼松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适用于II 、III型,对I型无效。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类似急性肾炎的起病,数周至半年发展为尿毒症 以少尿、无尿为特征,常有中度贫血 免疫学检查: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Ⅰ型),抗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Ⅲ型) 影象学检查双肾增大
诊
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进行肾活检,若为 新月体肾炎,除外继发性疾病所致,即可 诊断。
鉴别诊 断
非肾小球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后性尿毒症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三)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1)膜型肾病
(2)增生性肾炎
(3)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四)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
多数为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一、免疫反应
1、体液免疫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自身抗体
慢性肾炎可由多种病理类型引起,不同的病理 类型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同。
急性肾炎迁延来的只是少数,多数起病就决定 它是属慢性肾炎。
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但非免疫非炎症 因素占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蛋白尿 1-3g/d 血尿 以增生或局灶硬化者易出现 水肿 轻中度凹陷水肿,多无体腔积液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时易出现,肾衰者
病因
原发性 可能有些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Ⅰ型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 Ⅱ 型 免疫复合物型 Ⅲ 型 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
继发性 狼疮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继发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病理
50%以上肾小球囊中有大新月体形成 早期为细胞新月体 后期为纤维素新月体。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低三高)及非血流动力学机制
治
疗
二、限制蛋白及磷入量 氮质血症时,<0.6g/(kg.d) 减轻肾小球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状态
三、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四、避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劳累、妊娠、肾毒性药物
预后
个体差异很大 主要取决于病理类型; 是否重视肾脏保护 治疗是否恰当 是否避免恶化因素 最终至慢性肾衰竭
部分病例有急性链球菌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前驱感染 史,多在感染后1~4周发病
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内自趋痊愈,但也有镜 下血尿迁延半年或更久
急进性肾小球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rulonephris,RPGN
起病急,病情发展急骤 急性肾炎综合征: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 数周至数月发展至少尿或无尿性急性肾衰 病理特征为新月体肾炎 预后恶劣的一组疾病
9诊断
尿检异常、伴或不伴水肿及高血压病史 达三个月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排 除继发性及遗传性肾炎后,即可诊断。
鉴
别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Alport综合征 其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感染后急性肾炎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慢性肾盂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