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ppt演示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1、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外力接触的部位,包括撞击、挤压、坠堕和金创火器等(能量传 递?),轻者皮肉受伤,重者筋骨脏腑受损。如引起软组织挫伤、摩擦力损伤、擦伤等。 2、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这离万里接触的部位。多见传达、扭转杠杆等外力或复合外力形成体 现。是暴力作用于机体的某一部,力量通过机体的传导,引起另一部的损伤。 3、肌肉猛烈收缩亦可造成损伤,其多发生在肌肉起止点肌腱的附着部,如跌仆是股四头肌强烈 收缩所致的股骨骨折。 4、慢性劳损:是长期积累外力所致。 (二)、强力任重 可引起胸部屏伤、闪腰、椎弓根骨折等。 伤气、伤血 (三)邪毒感染 细菌、损伤积瘀及六气(六饮),风寒暑、湿燥火。瘀血:及时冷敷加压包扎。 (四)、七情内伤 因病致郁:喜、怒、忧、思、悲、恐、惊。 二、内因:内因是指人体产生伤病的内在因素。损伤的发生,主要是由外力伤害所致,但伤病的 发生、发展往往与患者的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职业性质、兵力因素及先天性疾患有关。 第二节 病理 慨念:人体伤病发生后,局部和全身的病理变化和机理 人体是由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 损伤可分为:外损:皮肉筋骨。内伤:气血、经络、脏腑、津液。 关系:皮肉、筋骨 气血 气滞血瘀 外损 内伤: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津液亏损、脏腑不和 一、气血与损伤的关系: 气与血的慨念:“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损伤后,内、外出血 血液的丧失 瘀血,如股骨骨 折失血可达800ml以上。 (一)血瘀气滞 . 5 内、外出血 瘀血 气滞,特别是闭合性骨折 行气活血法(疏肝)
•
• • •
1
上篇 总论
• • • 第一章 发展简史 一、中医骨伤科学的慨念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组织伤病的科学(防治人体损伤的 学科)。 二、结合体育系卫生方向(体卫)的学生应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情况: 1、熟练掌握运用中医骨伤科的知识,对中、小学校学生的运动创伤有能熟练处理的能力。(动 手、实践能力) 2、掌握上篇及下篇的慨论(治则)及重要的各论。 3、掌握、了解各论的知识小点。 三、本学科的知识涉及面广,难点所在,力求学生有全新的学习兴趣。 1、中医方面:《医古文》、《内经》、《中医学基础》、《温病学》、《中医学》、《方剂 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推拿学》、 《针灸学》。 2、西医方面:《基础化学》、《组织学》、《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化学》、《胜利 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X线诊断学》、《生物力学》、《医学伦理学》、《卫 生统计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动物手术》等。 3、中医骨伤科方面:骨伤、筋伤、骨病、骨科手术、手法是特色。总之,难度较大,因此: A、补充实用方剂 D、补充治疗细则 B、补充伤科推拿 E、补充相关针灸学、穴位 C、补充其它运动创伤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33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PPT课件

(一)问全身
1、问伤势:问受伤过程曾经有无昏迷、昏迷长短,醒后是否再昏迷,有无恶心、呕吐、咯血等。 2、问寒热:畏寒者为气虚,气血不足,阳气不足,损伤初期发热,多属血瘀化热;孙撒谎能够中期
发热,为有邪毒感染。
3、问汗:自汗者为气虚,常见于损伤初期或术后,盗汗者多为阴虚内热,见于肺TB、骨TB等。 4、问食欲:口苦者为肝胆有湿热;口淡者为脾虚失适,口腻者多属湿阻中焦,口中有酸腐味者为食
滞不化。
5、问二便:伤后便秘或大便燥结,为学瘀内热,生军、番泻叶或润肠通便的中药或中成药。 6、问睡眠:伤后心烦内热者,多有久不入睡或彻夜不寐、气衰;神疲者,多为昏沉嗜睡,呼之即醒,
1、筋骨损伤的特征
(1)畸形 (2)骨擦音
(3)异常情况
(4)关节盂空虚
(5)弹性固定
2、脏腑损伤的特征:
如颅底骨折可出现眼周迟发性瘀斑、鼻孔、耳道等出血或脑脊液外漏;硬膜处血肿(颅内出血)常 有中间清醒期。
三、辨证方法
(一)骨伤科“四诊”:望、闻、问、切。
(一)望诊
1、望神色:“神”是精神活动的表现。“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察神色的变化可知道病人的衰旺 盛方,也能看出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
去寻求骨擦音,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加重损伤。手捏断端之感受
手下感觉
3、听骨传导音:用听诊器检查骨传导音,可以帮助诊断。
4、听肌腱及腱鞘摩擦音:肌腱活动时,若出现粗糙的摩擦音或摩擦感,则为该肌腱腱鞘炎,肌腱腱 围炎等。
5、听捻发音:且于;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脏,形成气胸,空气渗入皮下组织,星辰皮下气肿,按之 有捻发音
• 1、脏腑闪病可累及经络,经络伤病又可内传脏腑,造成经络脏腑俱病。
• 2、经络由于损伤而运行阻滞,可影响所联络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出现相应部位的症候。在治疗中,必 须重视经络这一重要环节,才能提高临床疗法。
1、问伤势:问受伤过程曾经有无昏迷、昏迷长短,醒后是否再昏迷,有无恶心、呕吐、咯血等。 2、问寒热:畏寒者为气虚,气血不足,阳气不足,损伤初期发热,多属血瘀化热;孙撒谎能够中期
发热,为有邪毒感染。
3、问汗:自汗者为气虚,常见于损伤初期或术后,盗汗者多为阴虚内热,见于肺TB、骨TB等。 4、问食欲:口苦者为肝胆有湿热;口淡者为脾虚失适,口腻者多属湿阻中焦,口中有酸腐味者为食
滞不化。
5、问二便:伤后便秘或大便燥结,为学瘀内热,生军、番泻叶或润肠通便的中药或中成药。 6、问睡眠:伤后心烦内热者,多有久不入睡或彻夜不寐、气衰;神疲者,多为昏沉嗜睡,呼之即醒,
1、筋骨损伤的特征
(1)畸形 (2)骨擦音
(3)异常情况
(4)关节盂空虚
(5)弹性固定
2、脏腑损伤的特征:
如颅底骨折可出现眼周迟发性瘀斑、鼻孔、耳道等出血或脑脊液外漏;硬膜处血肿(颅内出血)常 有中间清醒期。
三、辨证方法
(一)骨伤科“四诊”:望、闻、问、切。
(一)望诊
1、望神色:“神”是精神活动的表现。“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察神色的变化可知道病人的衰旺 盛方,也能看出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
去寻求骨擦音,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加重损伤。手捏断端之感受
手下感觉
3、听骨传导音:用听诊器检查骨传导音,可以帮助诊断。
4、听肌腱及腱鞘摩擦音:肌腱活动时,若出现粗糙的摩擦音或摩擦感,则为该肌腱腱鞘炎,肌腱腱 围炎等。
5、听捻发音:且于;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脏,形成气胸,空气渗入皮下组织,星辰皮下气肿,按之 有捻发音
• 1、脏腑闪病可累及经络,经络伤病又可内传脏腑,造成经络脏腑俱病。
• 2、经络由于损伤而运行阻滞,可影响所联络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出现相应部位的症候。在治疗中,必 须重视经络这一重要环节,才能提高临床疗法。
中医骨科用药知识培训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 N A LY S I S
SUMMAR Y
04
外治法在骨伤科应用
外治法种类和特点
敷贴法
将药物制成膏剂或散剂,直接 敷贴在患处,具有操作简便、 局部疗效显著的特点。
熏洗法
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进行 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 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目的。
针灸法
中西医结合国际化
推动中西医结合骨伤治疗在国际上的 认可和应用,促进中医药在国际市场 的传播和发展。
现代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复杂骨 折和骨病得以有效治疗,中医骨伤科 需要适应和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同时 发挥自身在手法复位、固定等方面的 优势。
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消炎 止痛药等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中 药治疗,中医骨伤科需要深入研究中 药药理作用,发掘中药在骨伤治疗中 的独特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探索与实践
内外同治
针对骨伤科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症状表现,综合运用外治法和内治法进行治疗。如在急性期以缓解疼痛为主,可采用针 灸、推拿等外治法;在慢性期以调理气血、促进康复为主,可采用中药内服等内治法。
内外互补
外治法和内治法在治疗作用上各有优势,可相互补充。如中药外敷可直达病所、迅速起效;而中药内服则可全面调理 身体机能、巩固疗效。
内外兼顾 在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局部病变的处理,也要关注全身状况的改善。通过外治法缓解局部症状的同时, 配合内治法调理全身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REPORT
CATALOG
DATE
A N A LY S I S
SUMMAR Y
05
临床实践指南与经验分 享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ppt课件

+ 整复及固定方法:助手握住前臂骨折近端,术者两 拇指并列置于远端背侧,其他四指置于其腕部,扣 紧大小鱼际,做拔伸牵引2~3分钟,待重叠移位完 全纠正后,并稍旋后10°~15°,纠正其旋前畸形, 然后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复位,若未 完全复位,则由两助手牵引,术者用两拇指迫使骨 折远端尺偏掌屈,即可达到解剖复位。固定时先在 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一平垫,外用四块 夹板分另别置于背、掌、尺、桡侧,桡、背侧夹板 下端应超过腕关节,并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尺偏位 ,以三条布带扎紧夹板,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 要求:诊断、辨证分型、病因病机简析、整复及 固定方法、固定时间
+ 诊断:左桡骨下端骨折。 辨证分型:伸直 型。
+ 病因病机简析:患者跌倒时,腕关节呈背 伸位,手掌着地,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 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造成骨折 ,骨折远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骨折向掌 侧成角,桡骨远端掌倾角变小,甚至完全 消失,尺偏角变小。
+ 某男,27岁。患者1小时前,被他人用棍棒 击伤右上臂,出现右上臂中下段肿胀、疼 痛、畸形。查:右上臂中下段外后侧皮下 瘀斑、异常活动,右腕下垂,手指不能背 伸,拇指不能外展,右“虎口”区皮肤感觉迟 钝。X片检查提示右肱骨干中下1/3处骨折 ,骨折断端有重叠、侧方移位。
+ (1)患者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2)拟定早期治疗 方案。
+ (1)患者诊断及诊断依据;(2)拟定初期治疗方案。
+ (1)患者的诊断是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顺粗隆型)。诊 断依据是:①右髋部着地受伤史;②右髋部疼痛, 右下肢外旋、缩短畸形,左大转子处深压痛,叩击 患肢足跟时髋部痛甚;③X线片示:自大粗隆顶点 起斜向内下方至小粗隆处有一骨折线。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PPT课件

中医伤科学的危机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 入,中医受到歧视,伤科著作较少, 中医伤科的延续以祖传或师承为主, 很难发展。
中医伤科的新生
逐渐建立了中医学院、中医院、 骨伤科研究所,提出了“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原则。
第二章
分类与病因病机
目的与要求
外伤后再感受毒邪,或邪毒从伤口乘虚而 人,郁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脓,脓 毒不泄,蚀筋破骨,则可引起局部和全身 感染,出现各种变证。 开放性骨折处理不当,可引起化脓性骨髓 炎
损伤的病因-内因
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 因素
损伤主要是由于外力伤害等外在因素所致, 但也都有各种不同的内在因素和一定的发 病规律,如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等
损伤的病因小结
人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 损伤的发生发展是内外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外因,可以引起不同的损伤疾患
同一外因作用于不同内因的个体,损伤的种类、 性质与程度又有所不同 损伤疾患的发生,外因虽然很重要,但亦不要忽 视机体的内因
第三节 损伤的病机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气血-津液,通过经
口侵入,发生感染
第一节
损伤分类
•
按损伤部位分类 按损伤性质分类 按受伤时间分类 • 按受伤部位破损的 时间分类 按受伤程度分类 按受伤职业特点分 类 按照致伤因素的理 化性质分类
按受伤的程度不同可分
为轻伤与重伤 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 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 作用时间的长短,受伤
损伤的病因-内因
(一)年龄因素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共33页PPT

END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PPT课件

• 大成汤:大黄 芒硝(冲服) 当归 木通 枳壳 厚朴 苏木 川红花 陈皮 甘草
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津液不足者,宜 加玄参、生地以滋阴润燥。
• 注意事项:药性相当峻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 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
• 胸肋伤——血府逐瘀汤 • 腹部伤——膈下逐瘀汤 • 腰及少腹——少腹逐瘀汤 • 四肢伤——桃红四物汤 • 头面伤——通窍活血汤
•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 参苓白术散:党参 白术 茯苓 白扁豆 陈皮
山药 炙甘草 莲子肉 薏苡仁 桔梗 砂仁 大 枣
– 气滞血瘀-----------------------“下”、“消” 1. 攻下逐瘀法
– 邪毒入侵-----------------------“清”
2. 行气消瘀法
– 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开”
3. 清热解毒法
4. 开窍固脱法
5. 补气摄血法
“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
活血化瘀疗法----中医治疗骨折的特色
• 祛伤灵二号方:炮甲 当归 续断 骨碎补 生地 牛膝 川芎 赤芍
• 4、舒筋活络法
• 适用损伤中期仍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筋络 发生挛缩,关节屈伸不利。
• 代表方:舒筋活血汤
• 舒筋活血汤:羌活 防风 荆芥 独活 当归 续断 青 皮 牛膝 五加皮 杜仲 红花 枳壳
三、后期治法(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周以后)
– 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以坚 骨壮筋、补养气血、健脾胃、益肝肾为主
• 抢救损伤昏厥两种急救的方法,损伤后神志不 清、昏迷不醒。
• 开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 固脱——独参汤、生脉散
•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津液不足者,宜 加玄参、生地以滋阴润燥。
• 注意事项:药性相当峻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 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
• 胸肋伤——血府逐瘀汤 • 腹部伤——膈下逐瘀汤 • 腰及少腹——少腹逐瘀汤 • 四肢伤——桃红四物汤 • 头面伤——通窍活血汤
•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 参苓白术散:党参 白术 茯苓 白扁豆 陈皮
山药 炙甘草 莲子肉 薏苡仁 桔梗 砂仁 大 枣
– 气滞血瘀-----------------------“下”、“消” 1. 攻下逐瘀法
– 邪毒入侵-----------------------“清”
2. 行气消瘀法
– 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开”
3. 清热解毒法
4. 开窍固脱法
5. 补气摄血法
“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
活血化瘀疗法----中医治疗骨折的特色
• 祛伤灵二号方:炮甲 当归 续断 骨碎补 生地 牛膝 川芎 赤芍
• 4、舒筋活络法
• 适用损伤中期仍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筋络 发生挛缩,关节屈伸不利。
• 代表方:舒筋活血汤
• 舒筋活血汤:羌活 防风 荆芥 独活 当归 续断 青 皮 牛膝 五加皮 杜仲 红花 枳壳
三、后期治法(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周以后)
– 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以坚 骨壮筋、补养气血、健脾胃、益肝肾为主
• 抢救损伤昏厥两种急救的方法,损伤后神志不 清、昏迷不醒。
• 开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 固脱——独参汤、生脉散
•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筋肉拘挛、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者则予以舒筋活络。 用“补”、“舒”两法
1. 补气养血法 2. 补益脾胃法 3. 补益肝肾法 4. 温经通络法
精品课件
17
• 补虚扶正法
• 适用损伤后期,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筋骨的虚弱。 • 功效:补益气血、补益肝肾 •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养血壮骨汤 • 补中益气汤:黄芪 人参(党参)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陈
• 和营止痛汤:赤芍 当归尾 川芎 苏木 陈皮 桃仁 续断 乌药 乳香 没药 木通 甘草
精品课件
13
• 2、接骨续筋法
• 适用损伤中期筋已理顺,骨位已正,筋骨 连接未坚,尚有瘀血未去。
• 代表方:续骨活血汤
• 续骨活血汤:归尾 赤芍 白芍 生地 红花 地鳖虫 骨碎补 煅自然铜 续断 落得打 乳 香 没药
10
• 4、开窍固脱法
• 抢救损伤昏厥两种急救的方法,损伤后神志不 清、昏迷不醒。
• 开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 固脱——独参汤、生脉散
•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 本方是治疗气阴两虚证常用方,以体倦,气短,咽干, 舌红脉虚为证治要点;人参性味甘温,若属气阴不足, 阴虚有热者,可用西洋参代替。
15
• 4、舒筋活络法
• 适用损伤中期仍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筋络 发生挛缩,关节屈伸不利。
• 代表方:舒筋活血汤
• 舒筋活血汤:羌活 防风 荆芥 独活 当归 续断 青 皮 牛膝 五加皮 杜仲 红花 枳壳
精品课件
16
三、后期治法(伤后6周以后)
– 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以坚 骨壮筋、补养气血、健脾胃、益肝肾为主
• 主证: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 仙方活命饮: 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药 当归尾 甘草节 皂
角刺 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金银花 陈皮 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可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
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便秘者,加大黄以泻热通 便;血热盛者加丹皮以凉血;气虚者加黄芪以补气。
精品课件
• 注意事项:药性相当峻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 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
精品课件
6
• 2、行气消瘀法:
• 损伤早期,伤后气滞血瘀肿痛或瘀血内停,但无严重的实 热闭结之症,不必攻下者。较常用的一种。
• 代表方:祛伤灵一号方(本院协定处方)、桃红四物汤
• 祛伤灵一号方:生地 炮甲 当归 川芎 桃仁 玄胡 赤芍 三七 等
疼痛严重者,加三七粉冲服;吐血者,加藕节、 茜草。
精品课件
14
• 3、调气和血法
• 适用于筋骨损伤中期,肿痛虽减轻,瘀肿未 消尽气血仍失调的病证。
• 功效:调和气血,祛瘀生新
• 代表方:祛伤灵二号方(本院协定处方)、 和营止痛汤
• 祛伤灵二号方:炮甲 当归 续断 骨碎补 生地 牛膝 川芎 赤芍
精品课件
临证时必须结合病人体质及损伤情况辨证施治
精品课件
4
一、初期治法(伤后1~2周)
– 气滞血瘀-----------------------“下”、“消” 1. 攻下逐瘀法
– 邪毒入侵-----------------------“清”
2. 行气消瘀法
– 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开”
3. 清热解毒法
• 提示:此法临床使用普遍,此类方剂一般不峻 猛,但过用会耗伤气血,凡损伤气血虚弱,妇 女月经,产后期间必须慎用,长久使用留邪损 正,贻害不小。
精品课件
9
• 3、清热解毒法: • 适用骨伤瘀血化热,创伤感染,骨与关节感染等病证 • 代表方: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
•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天葵子
以小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证治要点。 对瘀血留滞, 疼痛不能转侧者,可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以活血祛瘀止痛; 头痛头胀,目赤面红者,可加生地、丹皮、栀子、牛膝以清热凉血。
• 大成汤:大黄 芒硝(冲服) 当归 木通 枳壳 厚朴 苏木 川红花 陈皮 甘草
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津液不足者,宜 加玄参、生地以滋阴润燥。
2
损伤三期辨证用药 第一、内治法
• 是通过内服药物达到全身治疗的方法,也 叫药物内服法。
• 整体观点出发,四诊八纲为依据,对皮肉 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运行的生理病 理关系加以分析,根据疾病的虚实、新旧、 轻重、缓急以及患者的内在因素,用不同 的治法实施正确的治疗。
精品课件
3
初期 中期 后期
调和疏通气血 生新续损 强筋壮骨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 药经验浅谈
湘潭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
精品课件
1
中医骨伤科治疗骨伤疾病原则: 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 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 内外兼顾(局部与整体兼顾) 病证合治(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相配合) 医患合作(医疗措施得到病人合作)
治疗方法:手法 手术 固定 练功 内外用药等
精品课件
4. 开窍固脱法
5. 补气摄血法
“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
活血化瘀疗法----中医治疗骨折的特色
精品课件
5
• 1、攻下逐瘀法: • 筋骨损伤早期气滞血瘀证,胸腹胀满,大便不通,肢体
瘀肿疼痛,胸肋腹伤的蓄瘀证。
•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大成汤。 • 桃核承气汤:桃仁 大黄(后下) 桂枝 甘草 芒硝(冲服)
• 代表方: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
• 复元活血汤:柴胡 天花粉 归尾 红花 穿山甲 制大黄 桃仁 甘草
气滞较甚者,酌加木香、香附、青皮、枳壳以助行 气止痛;血瘀较重者,可加三七末,或酌加乳香、没 药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
精品课件
8
• 胸肋伤——血府逐瘀汤 • 腹部伤——膈下逐瘀汤 • 腰及少腹——少腹逐瘀汤 • 四肢伤——桃红四物汤 • 头面伤——通窍活血汤
精品课件
11
• 二、中期治法(伤后3~6周) 瘀阻未尽,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 筋为主,以“和”、“续”两法为基础。
1. 和营止痛法 2. 2. 接骨续筋法 3. 3. 舒筋活络法
精品课件
12
• 1、和营止痛法
• 适用损伤中期瘀滞肿痛尚未尽除,继用攻下法 又恐伤正气。
• 代表方:和营止痛汤
• 伤气为主——行气为主治疗
•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
• 柴胡疏肝散:柴胡 赤芍 枳壳 川芎 香附 陈皮 甘草
•
胀痛较甚者,酌加青皮、川楝子以理气止痛;心烦、口苦、苔黄、
脉数者,酌加丹皮、栀子、黄芩,清肝泻火;口干、目涩、舌红少津,
脉弦细者,酌加沙参、石斛、栀子、丹皮等清热养阴。
精品课件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伤血为主——活血为主治疗
1. 补气养血法 2. 补益脾胃法 3. 补益肝肾法 4. 温经通络法
精品课件
17
• 补虚扶正法
• 适用损伤后期,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筋骨的虚弱。 • 功效:补益气血、补益肝肾 •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养血壮骨汤 • 补中益气汤:黄芪 人参(党参)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陈
• 和营止痛汤:赤芍 当归尾 川芎 苏木 陈皮 桃仁 续断 乌药 乳香 没药 木通 甘草
精品课件
13
• 2、接骨续筋法
• 适用损伤中期筋已理顺,骨位已正,筋骨 连接未坚,尚有瘀血未去。
• 代表方:续骨活血汤
• 续骨活血汤:归尾 赤芍 白芍 生地 红花 地鳖虫 骨碎补 煅自然铜 续断 落得打 乳 香 没药
10
• 4、开窍固脱法
• 抢救损伤昏厥两种急救的方法,损伤后神志不 清、昏迷不醒。
• 开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 固脱——独参汤、生脉散
•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 本方是治疗气阴两虚证常用方,以体倦,气短,咽干, 舌红脉虚为证治要点;人参性味甘温,若属气阴不足, 阴虚有热者,可用西洋参代替。
15
• 4、舒筋活络法
• 适用损伤中期仍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筋络 发生挛缩,关节屈伸不利。
• 代表方:舒筋活血汤
• 舒筋活血汤:羌活 防风 荆芥 独活 当归 续断 青 皮 牛膝 五加皮 杜仲 红花 枳壳
精品课件
16
三、后期治法(伤后6周以后)
– 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以坚 骨壮筋、补养气血、健脾胃、益肝肾为主
• 主证: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 仙方活命饮: 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药 当归尾 甘草节 皂
角刺 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金银花 陈皮 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可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
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便秘者,加大黄以泻热通 便;血热盛者加丹皮以凉血;气虚者加黄芪以补气。
精品课件
• 注意事项:药性相当峻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 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
精品课件
6
• 2、行气消瘀法:
• 损伤早期,伤后气滞血瘀肿痛或瘀血内停,但无严重的实 热闭结之症,不必攻下者。较常用的一种。
• 代表方:祛伤灵一号方(本院协定处方)、桃红四物汤
• 祛伤灵一号方:生地 炮甲 当归 川芎 桃仁 玄胡 赤芍 三七 等
疼痛严重者,加三七粉冲服;吐血者,加藕节、 茜草。
精品课件
14
• 3、调气和血法
• 适用于筋骨损伤中期,肿痛虽减轻,瘀肿未 消尽气血仍失调的病证。
• 功效:调和气血,祛瘀生新
• 代表方:祛伤灵二号方(本院协定处方)、 和营止痛汤
• 祛伤灵二号方:炮甲 当归 续断 骨碎补 生地 牛膝 川芎 赤芍
精品课件
临证时必须结合病人体质及损伤情况辨证施治
精品课件
4
一、初期治法(伤后1~2周)
– 气滞血瘀-----------------------“下”、“消” 1. 攻下逐瘀法
– 邪毒入侵-----------------------“清”
2. 行气消瘀法
– 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开”
3. 清热解毒法
• 提示:此法临床使用普遍,此类方剂一般不峻 猛,但过用会耗伤气血,凡损伤气血虚弱,妇 女月经,产后期间必须慎用,长久使用留邪损 正,贻害不小。
精品课件
9
• 3、清热解毒法: • 适用骨伤瘀血化热,创伤感染,骨与关节感染等病证 • 代表方: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
•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天葵子
以小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证治要点。 对瘀血留滞, 疼痛不能转侧者,可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以活血祛瘀止痛; 头痛头胀,目赤面红者,可加生地、丹皮、栀子、牛膝以清热凉血。
• 大成汤:大黄 芒硝(冲服) 当归 木通 枳壳 厚朴 苏木 川红花 陈皮 甘草
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津液不足者,宜 加玄参、生地以滋阴润燥。
2
损伤三期辨证用药 第一、内治法
• 是通过内服药物达到全身治疗的方法,也 叫药物内服法。
• 整体观点出发,四诊八纲为依据,对皮肉 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运行的生理病 理关系加以分析,根据疾病的虚实、新旧、 轻重、缓急以及患者的内在因素,用不同 的治法实施正确的治疗。
精品课件
3
初期 中期 后期
调和疏通气血 生新续损 强筋壮骨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 药经验浅谈
湘潭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
精品课件
1
中医骨伤科治疗骨伤疾病原则: 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 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 内外兼顾(局部与整体兼顾) 病证合治(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相配合) 医患合作(医疗措施得到病人合作)
治疗方法:手法 手术 固定 练功 内外用药等
精品课件
4. 开窍固脱法
5. 补气摄血法
“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
活血化瘀疗法----中医治疗骨折的特色
精品课件
5
• 1、攻下逐瘀法: • 筋骨损伤早期气滞血瘀证,胸腹胀满,大便不通,肢体
瘀肿疼痛,胸肋腹伤的蓄瘀证。
•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大成汤。 • 桃核承气汤:桃仁 大黄(后下) 桂枝 甘草 芒硝(冲服)
• 代表方: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
• 复元活血汤:柴胡 天花粉 归尾 红花 穿山甲 制大黄 桃仁 甘草
气滞较甚者,酌加木香、香附、青皮、枳壳以助行 气止痛;血瘀较重者,可加三七末,或酌加乳香、没 药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
精品课件
8
• 胸肋伤——血府逐瘀汤 • 腹部伤——膈下逐瘀汤 • 腰及少腹——少腹逐瘀汤 • 四肢伤——桃红四物汤 • 头面伤——通窍活血汤
精品课件
11
• 二、中期治法(伤后3~6周) 瘀阻未尽,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 筋为主,以“和”、“续”两法为基础。
1. 和营止痛法 2. 2. 接骨续筋法 3. 3. 舒筋活络法
精品课件
12
• 1、和营止痛法
• 适用损伤中期瘀滞肿痛尚未尽除,继用攻下法 又恐伤正气。
• 代表方:和营止痛汤
• 伤气为主——行气为主治疗
•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
• 柴胡疏肝散:柴胡 赤芍 枳壳 川芎 香附 陈皮 甘草
•
胀痛较甚者,酌加青皮、川楝子以理气止痛;心烦、口苦、苔黄、
脉数者,酌加丹皮、栀子、黄芩,清肝泻火;口干、目涩、舌红少津,
脉弦细者,酌加沙参、石斛、栀子、丹皮等清热养阴。
精品课件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伤血为主——活血为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