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图表解读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图表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解析版)

高考地理 “图表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解析版)

高考地理“图表型”选择题答题技巧(解析版)【第一部分方法指导】这种题目的材料是以数据表格或是统计图表的形式展现,常见相关知识点有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化、河流径流量等。

答题时,考生首先要在审题时将关键的词句、数字圈出来,然后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有何规定性。

这类题的解答方式因材料不同而有所不同。

1.常见统计图表的类型2.统计图表的判读步骤第一步:看图名;第二步:读题目,画关键词第三步,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第四步,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3.常见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1)三角坐标图三角形统计图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可用来表示三个项目所占整体的百分比。

我们常遇到的类型有人口年龄结构的比重、三大产业构成比重、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一个重点中的重点。

判读步骤:首先找出三个坐标轴的原点,然后过某点分别作半行于和每一个坐标轴的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2)曲线图(含折线图)曲线图指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字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形。

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等。

判读步骤:1.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则表示变化幅度小;3.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如右图,流量过程线图中该地4月份和7-8月份均有汛期,且流量较大。

(3)风玫瑰图风玫瑰图是在极坐标图上绘出一地在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的频率。

因图形与玫瑰花朵相似,故名。

判读步骤:1.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多边形,表示频率,且与同心多边形的大小成正比关系;2.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3.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得出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及解题指导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及解题指导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及解题指导一、高考地理图表题的主要类型地理图表题是高考地理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其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是考查考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地理图表题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根据图表性质分类(1)等值线图: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闭合的曲线表示某种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变化。

(2)统计图表: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直观的数据和图形来呈现某种地理现象或趋势。

(3)区域图: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经纬网或轮廓形状来表示区域特征。

(4)地理景观图:包括照片、素描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直观的形象来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

2、根据图表内容分类(1)地球运动类图表:包括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轨道及速度等。

(2)大气运动类图表:包括气压分布及变化、风向及风速、气候类型分布、降水分布及变化等。

(3)水体运动类图表:包括洋流分布及变化、河流径流量及变化、水循环过程等。

(4)地壳运动类图表:包括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造及地貌形成等。

(5)人文地理类图表: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形态及规划、交通线路及布局等。

二、高考地理图表题的解题指导解答高考地理图表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以下是一些解题指导: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在解答地理图表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审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清题目所给的图表类型和名称,明确图表的性质和主题。

(2)审清题目所问的问题,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和考察的知识点。

(3)审清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限制,明确条件和限制的范围和程度。

2、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在审清题目后,接下来需要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提取有效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取图表的特征信息,如数值大小、形状变化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图表解读系列之晨昏线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图表解读系列之晨昏线图的判读

解题策略分享
策略一
明确晨昏线的概念及特点,理解 其运动规律。晨昏线是昼半球与 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自转 不断移动。
策略二
掌握晨昏线与经纬线、太阳光线 的关系,能够准确判断时间、节 气等信息。例如,根据晨昏线与 经线的夹角可以推算出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
策略三
熟悉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能够 判断极昼极夜现象及范围。当晨 昏线与极圈相切时,极圈以内会 出现连续的昼或夜现象。
03
典型晨昏线图类型及其判读技巧
极地俯视图判读方法
01
02
03
确定极点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在俯 视图上北逆南顺,确定图 示区域是北极还是南极。
区分晨昏线
晨昏线在极点是相切的, 根据昼夜分布判断是晨线 还是昏线,一般晨线东侧 为昼,昏线东侧为夜。
判断时间
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 位置,可以判断节气,进 而确定时间。
短情况。
利用晨昏线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02
在晨昏线上,各地日出日落的方向都垂直于晨昏线,因此可以
通过晨昏线来判断日出日落的方向。
利用晨昏线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03Leabharlann 在晨昏线图上,地球自转的方向与晨昏线的移动方向相反,因
此可以通过晨昏线来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05
晨昏线图判读易错点及注意事项
常见误区提示
误区一
晨昏线与极圈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可以表示出该半球昼长或夜长的时间,进而推算出其他地点的 时间。
判断节气问题
利用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 点位置
通过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和程度,可以判断出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从而确定当前的节气。
利用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判 断节气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大小可以反映出太阳直 射点的纬度,进而判断出当前的节气。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图表解读系列之3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图表解读系列之3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图表解读系列之3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角度思维过程岩层新老关系水平岩层在上的,形成年代晚;被侵入的形成年代早,图中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晚于沉积岩Ⅰ、沉积岩Ⅱ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质作用过程甲处岩层发生弯曲,表明发生地壳水平运动;花岗岩侵入其他岩石,表明发生岩浆活动;沉积岩Ⅱ表面有侵蚀面,表明发生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沉积岩Ⅰ覆于沉积岩Ⅱ之上,表明发生地壳下沉,接受堆积1.以地质剖面图为例,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2.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岩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地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

②断层——升降运动。

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侵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图型概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

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底部与中部的宽窄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

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形中的已知点(如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B (2)B下图中a、b、c分别对应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要点精讲1.方法概述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2.增分策略(1)利用图像信息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

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利用表格资料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

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

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典例剖析1.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河西走廊(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

常见三大类基本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常见三大类基本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常见三大类基本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备考指南】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图中隐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判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各类变式图表的出现(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持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的识读难度。

所以要注意培养以下水平:①理解数据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水平;②根据图表和数据解释说明相关概念的水平;③根据相关数据信息解释相关问题的水平。

复习中应注重图形的多角度转换,重视判读方法的使用和归纳,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1)以各种地理事物或地理要素的分布图以及地理事物景观图为载体表现信息,考查其分布规律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或要素的关系。

(2)以不同形式的地理原理图为载体,考查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的水平。

(3)以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表现信息,考查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及读图水平。

(4)以新颖图形、文字材料等表现信息,考查图文、图图转换水平,或无图考图。

精要例析热点突破一、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政治区域分布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社会经济要素分布图(如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虫神庙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

1.分布图的类型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

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

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剖析一、统计图的类型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 面积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 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 事物整体的比例。

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有圆形 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如右图: 2. 饼状图: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 面积图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 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 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如右图: 3. 柱状图(直线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

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

如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

4. 折线图和曲线图: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

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 累计百分比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如能源构成图: 思考:读右图回答:(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

(原因: 管理不善,浪费严重)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 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 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 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 庆、胜利、华北),石油开采量大增(3)1980年~1990年,为什么煤比重上升,石油下降?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价值高于燃料价值 (4)根据上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一产业就业比重1985年约为70%,2010年约 为40%。
(1)城 镇人口 2005年约 为 35% , 2010年约 为42%
【规律技巧】
在解答地理统计图表判读问题时,遵循以下两点: 1.进行定性分析。也就是要读图表标题、图例、注释, 明确比较的内容是什么。 2.进行定量分析。对图表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甚至纵 横向比较,通过数据的变化提取量上的信息(通常横向 比差距、纵向比变化)
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规律技巧】
3.结构图的分析思路 (1)读地理事物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读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3)读各部分相对比例的变化。
4.柱状折线统计图
(2013高考题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 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
2
0.7 0.65
0.4 1970
2.75
1.5 0.85
0.35
3.05 2.6
0.95 0.3
1990
2010 图11
3.6 2.95
1 0.25 2030
100%
5.3
80%
城市化率
60%
2.7
40%
较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
1.1
20%
0.2 时间 2050
0% 1950
1970
1990
2010
【规律技巧】
2.柱状统计图,也称直方统计图。 (1)读数值。该统计图用矩形的高低来描述数据的大 小,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比较。 (2)读变化趋势。可以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 揭示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趋势。 (3)比变化幅度。可以对柱值高低变化的大小进行分 析,从面揭示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变化的幅度。
制造业, 7.50% 食品制造业, 2.1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 供应业, 13.80%
(4)特点:以有色金 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 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 业比重大。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 46.20%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 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 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 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 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城镇化水平
试描述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规律技巧】 几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题的答题技巧
2.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变化
(1)首先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啥事物,怎么样; 在哪里,哪里多哪里少。 (2)然后看变化:
①分布位置的变化 ②分布轮廓的变化 ③分布面积的变化 ④分布空间格局的变化
也 是 个 失 败 者,但 是
高考地理图表解读
微专题一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1.线性坐标统计图
(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 1990~2010 年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 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能源消费与 GDP的增长特点是( )
A.单位 GDP 能源消费 2002 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 2007 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 GDP 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 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很 多 年 了 ,一 直没有 和你联 系。不 是因为 不想, 只是因 为害怕 !我永 远是那 个 不 起 眼 的 坏学生 ,你总 是那么 优秀! 当 我 们 毕 业的那 一刻起 ,我的 心就已 经 黑 到 了 极 点。我 告诉我 自己你 们不是 同一个 世界的 人,好 好的过 好自己 的生活 吧 。 只 需 要 在心底 默默祝 福就好 ! 你 还 记 得 你给 我的那 张照片 吗?我 藏了很 多 年 , 我 知 道那是 我见到 你的另 一种方 式。但 是上天 总是残 忍的, 你越是 把东西 藏 得 好 就 越 是找不 到,我 把你的 线片藏 在了我 的红盒 子里, 但是由 于我上 学不在 家 , 结 果 那 盒子不 知道让 我妈弄 哪去了 ?所以 ,现在 留给我 的只是 尘封在 记忆深 处 的 记 忆 ! 在梦里 所能见 到你的 ,只有 上学时 的身影 ,一遍 又一遍 的重复 在我梦 里 , 一 遍 又 一遍的 让我从 梦中惊 醒,因 为梦里 找不到 你了! 当 一 阵 又 一阵的 心 痛 时 , 我 真的很 累了! 我的祝 福是那 样的苍 白无力 ! 当 我 从 同 学口 中得知 你 不 开 心 时 ,我觉 得我很 无用, 因为我 是个专 科生, 而你是 个本科 生,我 无法用 平 等 的 心 去 看待我 我们的 之间, 我们的 差距让 我再次 退缩! 所以一 共六年 我一直 不 敢 去 打 扰 你。但 是你不 开心了 我却无 法帮助 你! 我 希 望 你要 好好的 ,不要 因 为 高 考 而 失去了 一切的 光明。 生命给 我们的 不仅艰 难,也 给了希 望!高 考,我
A
30 B
20
人口(百万) 8 6 4
10 C
2
0 1960
1970
1980 1990 青岛人口增长
2000
0 2010 年
2.地理事物空间变化分布图
(2013年高考题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 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 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 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 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 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 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 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 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 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 镇空间集聚效应。
3.地理事物时空变化分布图
(1)首先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啥事物,怎么样; 在哪里,哪里多哪里少。 (2)然后看该地理事物随时间推移空间分布的变化:
①分布位置的变化; ②分布轮廓的变化; ③分布面积的变化; ④分布空间格局的变化.
【变式训练】
( 2007·山东文综)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 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 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4.柱状折线统计图
(2013高考题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 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
1.读数值
2.比变化幅度
3.读变化趋势
(4)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从1985年至2010年持 续上升。
(3) 第二产 业就业 比重增 大; 2000 年 以前增 加较慢, 之后开 始加快。
【变式训练】
在下面的三角坐标中选一个点(用 表示),使该点的 坐标可以表示出上题中安徽省1995年、2010年三次产业的比 例关系。
微专题二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图的判读 1.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图
1.(2013年高考题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8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
部密集
级较低城市多
【规律技巧】 几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题的答题技巧
1.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本答法是首先明确事物的属性(啥事 物,怎么样),然后回答“在哪里,哪里多哪里少”。 (1)点状地理事物分布应从“方位”(位置)、“叠加”(沿什么 分布) 、“疏密”(数量)等方面分析。 (2)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可从“走向”、“弯曲”、“疏密”、 “数值变化规律” (由哪里向哪里递减∕增)等方面去分析。 (3)面状地理事物分布应从分布“位置、方位”(在哪里)、 “范围” (轮廓形状、延伸方向、面积大小)去分析。
3.地理事物时空变化分布图
(2012年高考题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图(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1.啥事物
2.在哪儿
3.怎么样,啥变化
从1979年到2000年,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沼泽湿地变为盐田、鱼塘。
比较图(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规律技巧】 几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题的答题技巧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B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D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①读对应坐标的数值 ②读变化趋势 ③读变化幅度(看斜率) (3)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37.(20分)图11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 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0亿)图?
6
5
4
3
2 1.45 1
0.45 0.4
0 0.3 1950
欠发达地区 城市人口 欠发达地区 农村人口 较发达地区 城市人口 较发达地区 农村人口
材料二 下图是2011 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 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试描述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变化图
(2013年高考题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啥事物 2.在哪儿 3.怎么样,啥变化
由南向北 逐步降低 (南高北 低)
苏北 苏中 苏南
1.线性坐标统计图
1.读数值
2.读变化趋势
3.读变化幅度
A.单位 GDP 能源消费 2002 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 2007 年开始下降
D
C.能源消费与 GDP 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 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规律技巧】 几种典型统计图的分析思路:
1.线性坐标统计图 (1)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及其关系。 (2)对曲线的数值及其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要求:图例准确、折线表 示(2分),点标注准确 (2分)
2.柱状坐标统计图
(2012高考题山东卷)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 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读数值
2.看变化
江苏省城 市化速度比 贵州省的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