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现状分析

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现状分析

引言

高速公路作为交通大动脉,连接起各个城市和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雷电灾害给交通运输、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对于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的研究至关重要,在灾害防范和应对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和必要性。

雷电灾害对高速公路的影响

雷电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在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等方面都不可忽视。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雷电灾害对以下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交通运输

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大,速度快,一旦发生雷电灾害,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对交通运输带来严重的影响。

生命安全

高速公路上经常出现雷电灾害的时候,会给司机、乘客、行人等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生命安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设备安全

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很多设备都需要使用电力,一旦遭受雷电

灾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短路、火灾等,从而给设备带来严重的影响。

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现状分析

高速公路雷电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科技

手段预测、观测、预警,但还是存在较大的风险。下面分别从预测、

防范和应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预测

在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的预测方面,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使用

雷达、气象卫星定位观测、测量空气电场和地电场强度等手段。目前,通过科技手段可以对雷电灾害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这为采取防范和

应对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依据。

防范

高速公路雷电灾害防范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

合和协作。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通常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 预警

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气象卫星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驾驶员注意雷雨天

气和注意行车安全。

2. 建设避雷设施

在高速公路沿线的桥梁、隧道和电缆线路等容易受到雷击的设施上,设置一系列避雷设施,如涡流线和引流针等,以避免雷击。

3. 检查维修

交通管理部门对沿线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所有设施在雷电天

气下仍能正常运行。

应对

在高速公路雷电灾害发生后,交通管理部门通常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封闭路段

对于受到雷击影响比较严重的路段进行封闭,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

2. 疏导交通

为了避免交通堵塞和拥堵,交通管理部门会在受到影响的路段上设

置警告灯和标识,疏导交通。

3. 修复设施

交通管理部门会尽快修复遭到雷击的设施,以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

运营。

总结和展望

对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的研究和防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在预测、防范和应对方面,对于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的处理方式和现状都需要不

断加强和完善。未来,应加强对高速公路雷电灾害风险的研究,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为高速公路运营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设计与施工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设计与施工 摘要:本文对高速公路收费、通信、监控三大机电系统的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体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要求等进行分析探讨,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工程配置合理、性能优良,实现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等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施工 引言 高速公路涉及地域广、路线长,多位于野外和空旷地带,地形复杂,收费站区、服务区和道路设施、设备均为道路上孤立建筑物,且供电、通信、监控、收费等公路机电系统融合了先进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器、电子系统,极易遭受直接雷击和雷电电磁脉冲危害,一旦遭受雷电灾害,即可造成公路设备损坏和系统瘫痪。河南省3-10月多有雷电发生,境内高速公路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雷击事故,不仅使高速公路设施设备遭受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系统的安全运营和人员生命、财产损失,2009年8月17日凌晨,宁洛高速公路平顶山南收费站发生雷击事故,收费站设备遭雷击瘫痪,经过近14小时的现场设备维修调试后,收费站才逐渐恢复正常运行,而在同一天的雷电天气中,许平南高速公路多处收费站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雷击。因此,加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综合防雷设计和施工建设十分重要。 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易遭雷击原因分析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点多、面广、线长,系统设备主要分布在收费站(收费棚、监控室、变配电房)、隧道(包含隧道广场)和公路沿线外场监控设备,兼有强电设备和大量的通信、监控及传感等弱电设备,但一直以来公路管理部门及工程建设部门都未重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计和施工中的强电和弱电设备的防雷问题,接地要求不高,接地处理更是简单,使公路机电系统易遭受雷击的薄弱环节较多,尤其受感应雷和反击雷危害最大。高速公路所经之地通常地势平缓,因而收费站建筑物就成为旷野区域的最高突出点,再加上收费站周围安装的高杆灯,更易引雷;而且收费站供电线路多采用架空电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雷电波经供电线路入侵用电系统的机率。在一些复杂的地质层面,敷设的传输和控制线路也是遭雷击和雷电感应的薄弱点,受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影响,沿路一线的土壤电阻率发生了改变,这也成为高速公路沿线区域易遭雷击的原因之一。 2 高速公路防雷工程设计 高速公路收费、通信、监控三大机电系统防雷工程建设较为复杂,不是仅依靠几种先进的防雷装置和设备就可完全消除雷电影响、保障机电系统免受雷击,必须采取科学的综合防雷设计与施工,尽可能一一排除产生雷击的各种可能因素,才能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雷击灾害程度降至最低。据防雷技术工作人员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分析,要实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防雷应做好外部防雷、电源系统、数据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网络系统的防雷保护工作。

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现状分析

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现状分析 引言 高速公路作为交通大动脉,连接起各个城市和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雷电灾害给交通运输、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对于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的研究至关重要,在灾害防范和应对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和必要性。 雷电灾害对高速公路的影响 雷电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在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等方面都不可忽视。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雷电灾害对以下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交通运输 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大,速度快,一旦发生雷电灾害,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对交通运输带来严重的影响。 生命安全 高速公路上经常出现雷电灾害的时候,会给司机、乘客、行人等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生命安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设备安全 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很多设备都需要使用电力,一旦遭受雷电 灾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短路、火灾等,从而给设备带来严重的影响。 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现状分析 高速公路雷电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科技 手段预测、观测、预警,但还是存在较大的风险。下面分别从预测、 防范和应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预测 在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的预测方面,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使用 雷达、气象卫星定位观测、测量空气电场和地电场强度等手段。目前,通过科技手段可以对雷电灾害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这为采取防范和 应对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依据。 防范 高速公路雷电灾害防范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 合和协作。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通常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 预警 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气象卫星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驾驶员注意雷雨天 气和注意行车安全。

新时期雷电防护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

新时期雷电防护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要:本文结合南京市江宁区气象局雷电防护实际,概况了南京市江宁区雷电 防护工作现状,分析了江宁区雷电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几点江宁区雷 电防护工作发展思路,以供同行人士参考。 关键词:雷电防护;工作现状;问题;发展思路 引言 雷电是发生在云间或者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在其出现过程中会释放强大的能量,进而造成人员伤亡、电子信息系统损坏、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爆炸等事故,给社会经济的 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基地,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 比较复杂,雷电灾害发生频繁,年平均雷暴日为27.9d,高发期集中在6-8月。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雷电灾害 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均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几乎每年江宁区均会因为雷电灾害给广大群众 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因此,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或者减轻雷电灾害 所造成的损失,加强雷电防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对于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 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1.江宁区雷电防护工作现状 1.1经常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工作 近年来,为更好地确保江宁区重点企业的安全性,南京市江宁区经常开展防雷安全检查 工作,不断提升防雷安全监管水平。2017年10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气象局对全区易燃 易爆场所开展防雷安全督查。在该次督查中江宁区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区“扫雷”专项行动部署,对上城加油站、江苏协鑫石油天然气、江宁区烟花爆竹公司、江宁民爆化工厂等110家 防雷重点单位进行了督查,对雷电防护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安全责任人落实、防雷装置日 常维护责任体系、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及整改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发放了检查意 见反馈书。通过防雷安全督查,为江宁区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1.2大力开展防雷安全生产培训 为切实践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和“三个必须”工作要求,强化“综 合监管、行业监管和属地监管”职责,2018年4月16—17日,江宁区气象局充分依托安监培 训平台,邀请省气象局法规处高级工程师为全区750名危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 员开展防雷安全管理专题培训。通过防雷知识培训,不断强化各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对防雷减灾、科学避险等安全防护知识掌握;通过典型的雷击事故真实案例,警醒各企业可 能会发生的各种危险隐患,并对此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切实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1.3积极开展雷电防护应急演练活动 为更好的履行防雷社会管理职能,指导江宁区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预 防雷击事故发生。2018年3月12日,江宁区气象局指导中石化东山加油站开展了雷电灾害 防御应急演练。通过雷电防护应急演练活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提高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雷 电灾害防护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1.4建立多部门联合协商机制 江宁区气象局和安监局双方建立联系机制,实现信息共享,适时通报工作进展,定期召 开联席会议;将气象安全有关工作内容融入智慧安监;借助安监培训平台定期开展气象安全 培训;针对季节性特点,联合开展防雷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合作事项达成了共识。对于大力提 升江宁防雷减灾服务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雷电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部分群众雷电防护意识较为淡薄 当前,江宁区气象局雷电防护工作面临的一个较大难题就是有些群众的雷电防护意识还 比较淡薄。近些年,南京市江宁区气象局特别重视对社会公众开展雷电防护科普宣传工作, 但是在该项工作中普遍缺乏长效机制。部分群众对于雷电防护科普知识仍然缺乏一定的了解,

高速公路施工风险分析

高速公路施工风险分析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状况、公路工程施工特点、相关资料文献信息以及以往类似项目经验,我公司认为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指地震、海啸、雷电、飓风、台风、龙卷风、风暴、暴雨、洪水、水灾、冻灾、冰雹、地崩、山崩、雪崩、火山爆发、地面下陷下沉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坏力强大的自然现象。根据广西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本工程的性质,容易对本工程造成显著影响的自然灾害有: (1)暴雨、洪涝 暴雨是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洪涝是其引起的灾害后果之一。气象上通常以日降水量≥50mm 为暴雨标准,50~100 mm 为暴雨,100~200mm为大暴雨,超过200 mm 为特大暴雨。 暴雨出现的时间为5月至9月,7~8月是暴雨多发时期,80%的暴雨出现在这一时段。出现暴雨天气,不仅会耽误工期,也会给工程,尤其是桩基础施工、临时电源线路、原材料等造成损失。 同时暴雨还易引发了泥石流灾害,使公路遭受泥石流堵塞或水毁,损坏路基、路面。 暴雨引发洪水将对给桥梁、路基以及临时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威

胁。根据经验,便道、便桥及放置其上的原材料、未出水的桥桩基等在暴雨季节事故多发。汛期施工应加强对暴雨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2)暴风 建工一切险中的暴风是指瞬时最大风速≥17.2m/s(气象学中大风是指瞬时最大风速≥17m/s),暴风和短时间的强对流天气对建筑物、构筑物及露天的设备均会造成影响。由于大风或强风造成的电气设备及线路的短路、跳闸以及停电事故是非常多的。可能遭受损失的单位为:简易仓库、仓库屋面、临时建筑、露天对方的原材料、各种管道及电力线等。 2009年4月份石武客专铁路河南段某施工现场,由于八级大风造成工程现场损失达二百余万元,主要损失为施工现场的临时工程,如物料仓库、宿舍、标志牌、围墙等。 (3)雷击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接闪器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 建筑工地,特别是空旷的建筑工地,容易遭雷击。雷击事故主要会造成电气设备损坏,施工中要按设计要求,作好防雷接地,使接地电阻满足设计要求,这类风险原则上可以避免。但在夏季雷暴多发期作好人员安全的防范还是必要的。2007年4月重庆一高速公路工地工棚内正在吃饭的10名工人遭遇雷击,造成5死5伤的惨剧。

高速改扩建工程恶劣天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高速改扩建工程恶劣天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3.1 事故分析 3.1.1事故风险分析 恶劣天气主要指雷雨、暴雨、强降雨、台风、飓风、龙卷风、大风、高温、冰雹、冰冻、凝冻、暴风雪等天气。肥东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春季61天左右,气温回升迅速,雨量适宜,天气多变,常有寒流侵袭,时冷时暖,有时有低温连阴雨、倒春寒(回头冷)、晚霜冻。夏季118天左右,日照强,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降雨集中,多雷暴雨,有时洪水泛滥,间有台风、龙卷风、冰雹灾害;有些年分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酷热少雨,造成伏旱。秋季55天左右,降温快,雨量骤减,常有秋旱,有时也阴雨连绵。冬季131天左右,北方冷空气入侵频繁,气温低,气压高,雨量少,有时降冻雨或雪。该地区极易发生洪灾。同时伴有大风、雷电等强对流气象特征。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有: 1、洪灾、涝灾; 2、台风灾害; 3、雷电伤害; 4、人员中暑事故; 5、雨雪冰冻事故。

3.1.2危害程度分析 由于合宁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路面项目道路工程施工,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当地的水系,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 1、洪涝灾害,直接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运行构成威胁。可能导致路基被冲刷、毁坏,造成水土流失,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2、由于施工便道的阻水,自然水系受到破坏,可能造成农田受涝,并形成水灾,给当地村民造成经济损失。 3、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生产设施、人员等,可能被淹没、埋没,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强风、台风,极具破坏力,高大设备可能被掀翻、活动板房、临时工棚、钢筋棚、集料棚坍塌等,可能被拔起、飘移,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引发人身伤亡事故。 5、雷电,可能引起火灾、雷击事故,对电气设施造成毁坏,特别对集成电路、电脑控制系统造成毁坏,甚至造成人身伤亡。

广西主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分析

广西主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分析 黄树燕;史彩霞;覃天信;高珊 【摘要】以G75、G65、G76、G78、G2518、G59、G69、G72、G7511、 G80广西境内路段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统计分析法,挑选出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在此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实地勘察、专家评估和对比分析法对隐患点的气象灾害风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影响广西高速公路气象灾害有强降雨、大风、低能见度、低温冰冻、雷电;次生灾害有:地质灾害.降雨量致灾临界值为 10mm/h,路面结冰临界值为气温-4℃,能见度的临界值为200m,各要素达到以上强度时,将对高速公路交通产生影响.公路交通运营公司迫切需要针对公路交通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发布公路路段短时强降雨、冰冻灾害、地质灾害、大雾、风力、风向预报及雷雨天气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因此,提高气象为公路交通安全运营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减轻或避免因气象灾害对公路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是当前公路交通气象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17(038)003 【总页数】6页(P99-104) 【关键词】广西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气象服务 【作者】黄树燕;史彩霞;覃天信;高珊 【作者单位】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9 高速公路运输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车辆的快速增长,使得高速公路重大、恶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呈多发趋势,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助,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而公路交通安全运营极易受到气象因素或天气条件变化的影响,大雾、大风、低能见度、路面结冰、路面积水及降水导致公路路基塌方、泥石流等都会影响公路交通的安全运营,有研究表明:24% 的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在恶劣天气下;59%的重大交通事故与气象因素有关;35.6%的公路阻断是由于天气原因。因此,加强对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对交通的安全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广西气象部门利用现有的气象资料,对广西境内高速公路路段的能见度、降雨、风向风速等进行了分路段、分等级预报,产品主要包括全区高速公路各路段的常规天气信息,重大天气过程信息和突发性、转折性天气信息,即未来24小时全区各地市和公路各路段天气预报、能见度预报、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和全区各地市最高路面温度和最低路面温度情报预报等,以其有可能严重影响到公路交通安全运营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情报预报,如台风、暴雨、浓雾、灰霾、路面高温或低温、短时雷雨大风、强风、道路积冰等,特殊情况时发布72小时内的气象信息。从2009年11月起通过专业网站和特殊短信平台开始给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和广西高交支队提供高速公路气象服务产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提供的产品都比较粗放,难以满足公路交通快速发展的对气象服务精细化的要求。因此,开展广西区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为制定精细化的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系统规划设计、开展站网布设,探索开展高速公路灾害风险的预警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关于开展全国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

高速公路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分析 根据我司专家分析及以往的承保经验,高速公路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项目(标的)的自然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风险和地质结构风险上,形成上述风险主要是由地震、地面突然塌陷等地质原因及灾害、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山东属东亚暖温带气候,具有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的特点。其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大风、冰雹、干旱和霜冻,大风风险能够造成施工机械倾覆,造成施工中断、原料损失的后果;鲁西平原年雨量在600-700mm之间,全年55-70%的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暴雨风险能够造成边坡损失、护坡损失、路基损失、滑坡、泥石流等。 二、项目(标的)的意外事故风险 此风险是指不可预料的以及被保险人无法控制并造成物质损失或人身伤亡的突发事件,包括火灾和爆炸及其它意外事故。请看赔案资料:某筑路公司在K63-K64封闭路段内组织正常施工,一台解放厢式货车载着40吨硼砂冲入封闭路段内,因刹车失效撞至筑路公司正在施工的压路机、摊铺机上,并造成标段64+780桥上180米部分及桥头100米范围路面损坏,受损设备柴油、液压油对路面严重污染,导致此路段报废需铣刨重新摊铺,桥伸缩缝重新安装,已运至施工现场的LAK-161型搞滑层沥青砼126吨报废。此类意外风险的存在往往令施工方措手不及,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并且对施工工期有一定的影响。 三、项目(标的)的施工机械风险 此类风险表现在机械设备的倾覆、碰撞、拆卸等方面上,一旦发生事

故不仅在维修方面耗费财力,对工期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四、项目(标的)的工程本身风险 1、设计风险 2、施工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材料缺陷、工艺问题、地下水控制、机械故障、员工恶意行为等; (2)工程质量不佳造成保证期内损失。 (3)外来风险,如盗窃、恶意破坏、罢工、暴乱等。 五、项目(标的)的责任风险 高速公路工程的正常施工,例如爆破作业等,即使有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仍有可能造成工地内及邻近区域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作为工程方应对上述事故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同时施工过程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第三者人身财产的损失、地面挖掘时对地下管线的损坏等都属施工方的责任,所以责任风险贯穿于工程建设过程的始终。 以上的风险都是我们双方不希望发生的,但是风险有其客观存在的特性,因此理智评估客观存在的风险、提前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做好防范工作是保证工程稳健进行的良策。 高速公路的风险与施工地段的水文、地质情况,施工单位资质情况以 及施工方案情况是紧密相关的。上述是高速公路的一般风险分析,待贵司 提供了详细的工程情况后,我司可为贵方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分析。

高速加强防雷安全工作措施

高速加强防雷安全工作措施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速公路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高速公路运行过程中,雷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雷击事故既危害人身安全,又对通信、电力输配、交通指挥等系统设备造成威胁。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的防雷安全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的防雷安全水平,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上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在高速公路的设计阶段,应结合雷电环境和地理条件,合理规划雷电防护策略,确保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安全。其中,应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候选污染中心、高程抬高大于500m的高速公路路段,特殊台风灾害和地震多发区域等,应增加雷电防护措施,采取钢管塔耐压设计,降低雷电伤害。 其次,在高速公路的施工阶段,应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防雷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置雷电警报系统和避雷设施,并指定专人负责雷电防护工作。同时,还应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雷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另外,高速公路的运营阶段也是防雷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防雷安全体系,包括常规巡查、维护保养、应急预案等。巡查人员应定期对高速公路及相关设施进行雷电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维护保养人员要定期对避雷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此

外,还应制定高速公路雷电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置流程、救援措施等,以应对突发的雷击事故,并减少损失。 除了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加强防雷安全工作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在高速公路雷电防护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需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高新技术和产品,提高高速公路的防雷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高速加强防雷安全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在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上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高速公路及相关设施的安全。此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高速公路的防雷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速公路施工中灾害性天气的安全预防研究

高速公路施工中灾害性天气的安全预防研究气象环境对高速公路施工(尤其是山区高速施工)的生产、人身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恶劣天气是导致施工人身、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保障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具备十分积极地作用。 一、灾害天气的定义及分类 灾害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资源破坏的、自然或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的所有重大事件。依据实际施工中天气灾害的成因特点,将其分为温度变化、雾灾、雪灾、雨灾、风灾、雷灾等六类。其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如下表所示。 高速公路施工天气灾害的主要类型 类别 灾害性天气 直接灾害 间接灾害 温度变化 高温、低温 作业人员容易疲劳、注意降低 冰冻、冻融、极易引发火灾 雾灾

大雾 能见度降低、雾闪停电等 雪灾 暴雪、大雪 积雪阻塞道路、摩擦力降低 冰冻、低温灾害 雨灾 大雨、暴雨、连阴雨 洪涝灾害;冲毁或淹没路基、设施;能见度降低泥石流、山体滑坡、病虫害 风灾 龙卷风、台风、沙尘暴 卷走、吹倒安全设施 风暴潮、巨浪、沙尘暴 雷灾 雷电

电击电力网线、通信设施 雷击火 二、灾害天气对高速公路施工的影响分析 1、温度变化 高温、寒冷天气具备周期性、范围广和不可抗拒的特点,它的危害程度与气温的高、低以及冷热引起的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密切相关。同时高温易引起作业人员疲劳、注意力降低;低温易引起作业人员手脚麻木、动作僵硬,反应延长、灵敏度降低。从而导致操作过程当中的受到机械伤害概率增加。 2、雾灾 雾与其他自然灾害不同,它一般不对施工设施及人员自身造成伤害。但是雾天的能见度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雾天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会导致信息传递困难、视线不畅等影响。 3、雪灾 雪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大雪掩埋公路致使交通不畅;路面积雪导致结冰,影响行车安全。另外,大雪还会造成施工区域临电设施毁坏。 4、雨灾 雨涝灾害与施工的关系密切,雨涝灾期往往江河暴涨,使桥涵遭受洪水侵袭。特大暴雨可以使边沟积水、路基浸泡、造成边坡滑坡、塌陷。从而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 5、风灾 大风天气对施工的影响主要是高墩、高立柱施工侧面受到横风作业,影响作业人员作业安全。另外,大风还会毁坏现场的标志标牌、临时设施等造成人员伤亡。

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出现地质灾害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为了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需要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预测。本文将对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进行详细介绍。 一、评估对象 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主要针对高速公路线路、桥梁、隧道和边坡等进行评估。这些评估对象都处在地质环境中,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因此,对这些评估对象进行评估,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公路运行中的地质风险。 二、评估方法 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主要采用现场勘察与分析、室内试验与研究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1、现场勘察与分析 现场勘察主要是通过调查和观察,收集高速公路周边地质及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地形等信息,还要了解历史天气、自然灾害等情况,并对高速公路的现场环境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记录。基于现场勘察数据,进行恶劣地质环境的初步判断和分析。 2、室内试验与研究

室内试验与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采集的现场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和力学试验,对高速公路周边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 3、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存在的问题及预测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预测高速公路在特定地质环境下的安全性。在数值模拟分析中,可以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如有限元模型、边界元素模型、离散元模型等。 三、评估内容 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灾害类型 评估报告需要对高速公路路线、桥梁、隧道和边坡等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一一列举。主要有山体滑坡、土石流、地裂缝、滑坡等。 2、地质灾害影响程度 评估报告需要对地质灾害对高速公路的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分析地质灾害对高速公路的破坏程度、交通运输的障碍程度、成本及时间等方面的影响。 3、高速公路的抗灾能力 评估报告需要对高速公路的抗灾能力进行分析,包括高速公路的建造方式、路基和地基的稳定性、桥梁的建造材料和构造及其抗震能力等等。

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防范措施研究

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防范措施研究 近年来,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建设越来越快速,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巨大的 便利。然而,由于天候变化的不可预测性,高速公路上的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给行车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研究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速公路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气象灾害,如暴雨、大雪、雾 霾等。在道路设计上,应该避免安排路段在山区或易受暴风雨侵袭的地方,并应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来防止暴雨导致的积水。此外,还应在重要路段上设置避雷设施,以保证在雷雨天气下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 其次,高速公路上的标识系统也需要进行改进。例如,在雨雪天气中,道路上 的标线往往难以清晰可见,容易给车辆驾驶带来困扰。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具有反光功能的标线,使得其即使在恶劣天气下仍然能够清晰可见,提高驾驶员的辨识度。同时,还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设置可移动的告示牌,根据实际天气情况及时提醒驾驶员注意道路状况。 此外,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也应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通过合理布设气象监 测站点,实时收集天气数据,并进行及时分析和预警,可以提前掌握到天气的变化,为行车安全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使得双方能够交流天气信息,加强对高速公路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另外,在高速公路上,还可以增加一些特殊的装置来应对气象灾害。例如,可 以设置喷雾系统来改善雾霾天气下的能见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抗滑链等装置来提高车辆在冰雪天气中的行驶稳定性,防止因为路面湿滑而造成的事故。这些装置虽然需要额外的投入,但相对于提高行车安全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防范措施的研究十分重要。从道路设计、标识系 统改进、气象监测系统建立以及特殊装置应用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减少因气象灾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 摘要: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认的最危急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大量的电击造成人畜的生命损失、建筑物损坏等,也能通过间接雷击的方式造成电子设备、输电线路等损坏等破坏。目前,雷电灾害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多名学者对各地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其结果对提高雷电灾害的防御水平及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 Analysis on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Qin Peijun 1,2 1. Sichuan Zhuchuang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45 2. Sichuan Institute of work safe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45 Abstract: lightning disaster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natural disasters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ic shocks, people and animals lose their lives, buildings are damaged, and indirect lightning can also cause damage to electronic equipment, transmission lines and other damage. At pres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 caused by lightning disaster.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the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sults have a certain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defense level of lightning disast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risk divis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lightning disaster; vulnerability; risk zoning 引言 雷灾发生的频度高、范围广、突发性强、损失大,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风险区划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许多学者从雷电灾害易损性的角度对雷电灾害进行区划研究。 1数据资料 用到的数据有雷暴日数据、雷电数据、雷电灾害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其中雷暴日数据来源于本市1984-2013年4个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站人工观测数据,雷电数据来源于西藏自治区ADTD闪电监测定位系统2014年5月-2016年4月的数据,雷电灾害数据来源于林芝防雷中心,土地利用分类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9195512.html,),人口分布情况来源于市统计局统计年鉴2015版。 2某市雷电灾害月分布 从数据统计来看,罗定雷灾月分布与雷暴月分布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分布,雷电灾害通常是在3月开始,10月结束,主要发生在5—7月这个阶段,这3个月发生的雷灾总次数占全年的76.29%,在一年当中,雷电造成的财物耗损占有82.86%,尤其是伤亡率达到74.19%,其中6月的死伤人口和7月的财务损耗率是最多的。这是因为某市位于低纬度地区,在亚热带气候中受到海洋季风的影响,此时期雷雨天气较多发,而这时农民正在农田进行收割耕种,因此人员伤亡在夏季较多发;到秋冬季节由于受来自内陆的干燥季风影响,雷雨天气减少,受雷电的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防雷措施分析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防雷措施分析 1 直击雷防护1.1 变电室防雷措施处于隧道外的变电室所在建筑物应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网,避免变电所遭受直击雷。变电所高压侧应装设避雷器,所有母线和架空进线上都要安装,且应该以最短的距离和所在建筑物的接地网连接,来保护变压器免遭雷电冲击波入侵。变电所低压侧应装设避雷器,防止雷电波沿低压线路进入损害低压设备[1-3]。 1.2 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变电所引入线路一般为架空线路,架空线路上应装设避雷线。对不设避雷线的架空线路,应采取措施提高防雷水平,可采用木横担、瓷横担等绝缘子,提高防雷电冲击波的能力。 1.3 机房防雷保护机房若位于隧道外,需在机房所在建筑物四周敷设避雷带,以建筑物自身的钢筋结构作为引下线,连接到建筑物接地网。机房内应设置环形的接地母线,将机房内的设备外壳、电缆外壳、金属管道等金属部件以最短距离与接地母线相连。且机房内的环形接地母线与接地网应该互相连接,连接线要大于 4 根,且间距应小于18m。 2 隧道接地隧道接地系统的合理、科学设计和施工是提高隧道机电系统防雷水平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接地可以抵消雷电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隧道的接地系统十分重要。 2.1 隧道内接地装置隧道防雷接地系统一般设置在隧道口,通过扁钢与接地体相连引入隧道中作为接地。但是这种方式对于短隧道的效果较好,对于长隧道的效果并不理想。对于长隧道,需要在隧道两侧电缆槽内敷设扁钢,每隔50m 引一根钢筋和隧道内原有的钢筋网进行焊接,同时

每隔50m,从洞内留出钢筋供隧道内的设备接地,通过这种方式提高隧道的接地效果。 2.2 隧道变电室的接地装置隧道变电室的接地电阻要求在1Ω 之内,接地体应布设成环形方式环绕变电所,埋深要大于1m。变电室内应设置环形的接地母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3 电磁脉冲防护3.1 隧道机电设备防雷屏蔽在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会受到雷电所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的干扰影响。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受直击雷的可能性极小,所以隧道内的设备防雷侧重于对引入的电力和通信线缆进行雷电防护。主要方法是通过在隧道外及洞口附近,将电力线路和通信线路敷设在金属管槽内,金属管槽接缝处要做好跨接,每隔25m 都要接地一次,从而实现屏蔽,防止雷电电磁脉冲破坏设备内的设备[4,5]。电子设备需利用金属网、箔、壳、管等金属保护物包围起来。 3.2 等电位连接雷电会产生瞬间高压,和附近的金属物体产生电位差,造成电压反击,从而损坏设备。采取等电位连结可以实现电位均衡,有效防止因电位差造成的电压反击,从而保护设备安全。在隧道内车道两侧分别设置贯穿隧道的等电位连接带,与隧道的结构钢筋可靠电气连接,且宜每间隔50m 做一次重复接地。在隧道内各区域控制器(箱、屏)及机电设备预计安装处预留等电位端子板,等电位端子板应与等电位连接带可靠电气连接。隧道内信号线缆、电力线缆应分开布设,在距隧道洞口 100m 内的位置,应采取封闭的金属桥架布线,并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至少两处。隧道洞口外的金属广告牌及指示牌、路灯及信号灯金属杆、摄像头金属支撑杆等金属物应就近与贯穿隧道的等电位连接带相连,若相距

安化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安化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及优化对 策研究 摘要:雷电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 安化县作为一个山区县,其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雷电灾害时有发生。因此,对 于安化县来说,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安化县雷电灾害防御 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对策。通过对现有防御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安 化县相关部门提供指导,提高雷电灾害防御的效果。 关键字: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对策研究 引言: 安化县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一个山区县。安化县总面积约为495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78万人。其地理环境复杂,包括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同时,安化 县的气候多变,夏季雷雨较为频繁。雷电灾害是安化县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 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安化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农田广泛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使得农民和农作物更 加容易受到雷电灾害的影响。由于雷电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力,对于安化县来说,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势在必行。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安化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对策。通过对安化县的概况、雷电灾害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安化县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将探讨现有防御工作存 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安化县的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1.雷电灾害的危害性 雷电灾害是一种天气灾害,指的是由于强大的电荷在大气中产生放电现象而 引发的各种危害。雷电灾害通常包括雷击、雷暴、雷雨洪涝等形式。雷电灾害具 有突发性、破坏力强的特点。雷电能够造成建筑物损毁、人员伤亡以及电力线路 中断等严重后果。雷电灾害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地理环境因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特点及处置对策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特点及处置对策 一、高速公路事故特点 1、事故发生频率高、偶然性大,极易造成交通中断。312国道和省道101线途径固原地区,是新疆、青海、甘肃出进陕西、河南等地区过往车辆的必经之路,特别是312国道固原段境内高速公路弯道多,坡道陡,桥梁、隧道多等特点,受路况、车况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交通事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且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由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少、分隔行驶以及全封闭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其它车辆继续驶入就难以掉头、分流和疏散,易造成高速公路堵塞,导致交通中断,如2008年“2.28”液化气槽车侧翻泄露事故造成312国道中断1天1夜。 2、人员伤亡重、事故危害和损失大。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数十辆甚至上百辆汽车首尾相撞,可直接导致汽车内的驾驶员、乘客伤亡;汽车失控后易坠入落差较大的路沟、江河或侧翻等,造成群死群伤的可能性大。如2008年1月4日312国道牛营子隧道发生10车相撞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易引发火灾、次生灾害和“二次事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能直接引发火灾,即使事故后没有立即发生火灾,但燃油四处流淌,起火燃烧的危险性较大;装载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事故发生后,如警示标志设置不及时、不规范,极易造成后续车辆避让不及,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4、救援专业性、技术性强、难度大。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偶然性较大,且时间、地点不定,救援人员很难及时掌握灾情,事故造成道路堵塞导致救援力量难以接近事故现场;多车相撞时,救援任务点多线长;车辆毁坏变形或翻车后坠入路沟造成疏散人员困难;且灭火救援时的供水主要依靠消防车的自带水等各种不利因素,对救援技术要求很高,给救援工作增大了难度。 二、处置程序和措施

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存在问题及改善

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存在问题及改善 作者:于潇,黄崇洁,刘秉承 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5期 于潇黄崇洁刘秉承 (钦州市气象局,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并对近年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暴 露出的问题阐述了改进的方案,对雷评业务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半定量评估方法;验收评估;现状评估;评估过程控制体系 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雷灾评估)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雷 灾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的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 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率。 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由于起步较晚,历史较短, 实践有限,技术积累不足等原因导致雷评业务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技术落后,评价模型单一;2)过程控制体系不健全;3)跟踪服务不到位;4)内部审核及档案管理缺失。 我国目前的雷评模型主要采用爆炸模型,随着对不同类型的建构筑物的雷灾调查与分析发现,我国的评估人员对雷电灾害引起的火灾风险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同时,评估机构在评 估过程中通常照搬国标推荐的定量评估方法,无法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设计评估方法与模型。 其次,我国多数机构只对建筑物做投入生产使用之前的预评估,而验收评估、现状评估并没有 大范围开展。业主在获得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之后往往无所适从,无法得到有益的建议和改良 手段,这也暴露出我国的雷评机构并未对项目报告做出人性化、个性化的处理,只是罗列数据,缺少分析和判断的技术和能力。 3 常用的雷灾评估模型与方法的探索 对雷评方法、模型的认识与探索直接关系到评估是否准确、实用,是改善我国雷评业务现 状的重中之重。常用的雷灾评估数学模型有:爆炸模型、火灾模型、电击模型;辅助使用泄露 模型和中毒模型。常用的评估原理有: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等。 3.1 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的乘积。定量风险评估对这两方面均进行评估,可 以将风险大小完全量化。此方法是雷灾风险评估最常用的的方法,各个风险分量可以用以下公 式来表示: RX=NX·PX·LX(1)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发生原因及救援对策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发生原因及救援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苏北高速公路建设已日趋完善。但随着高速公路的形成,各种灾害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多。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处置高速公路上的突发事故,已成为消防部队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为此,笔者对近两年辖区内发生的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成因、特点及处置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车速过快是造成交通事故和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一般司机在高速公路行驶时,都会不自觉的加快速度,行驶速度远远超过规定速度,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遇到紧急情况就难以及时处置,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引起火灾。 (二)疲劳驾驶是交通事故火灾的重大隐患。驾驶员在高速公路行驶中,一般路途较长,随着高速行驶时间的增长,特别是车辆很少时,驾驶员的信息刺激量减少,就会造成驾驶员的意识下降,产生高速催眠现象,遇有情况,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交通事故,从而引发火灾。据统计,出警处置交通事故救援、灭火的事故中,有60%以上是发生在凌晨,且都是疲劳驾驶造成的。 (三)车辆性能是重大安全隐患。由于在高速公路长时间行驶,很多保养不好的车辆很容易出现故障,引发事故。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车辆爆胎而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25%~40%。另因油路、电路、发动机部件等发生故障,起火燃烧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二、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的特点 (一)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高速公路一旦发生事故,由于车速快,极形成多车连环相撞,且被撞车辆变形幅度较大,很多车内人员根本就无法自行逃生,会直接导致汽车内的司机和乘客伤亡。同时烧毁大量的车辆和货物,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易造成交通中断。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出入口少,双向车道隔离,分隔行驶,路面较窄,一旦因车速快等原因发生撞车、翻车事故,极易引起燃料油或货物以及化学危险品发生火灾或爆炸,加之其他车辆继续驶入,难以掉头、分流和疏散,极易造成道路堵塞,导致交通中断。 (三)救援难度大,且水源缺乏。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导致数辆、数十辆、甚至上百辆汽车相撞,无法及时疏散,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燃烧或爆炸。车辆毁坏变形或坠入路沟,众多司机和乘客被困在受损车辆内无法逃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多车多点相撞时,救援点多,线路长,事故造成道路堵塞,救援装备和人员难以接近事故现场,疏散人员极其困难,种种不利因素都给救援工作增大了难度。同时,由于高速公路全线是全封闭的,且没有设置消防水源,因此灭火救援时的供水主要依靠消防车的自备水。一般发生事故和火灾,都要调集2台甚至2台以上消防车出警。 三、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救援的对策 (一)加强第一出动,确保首战及时处置。高速公路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常会引发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接到报警后,应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集,及时调出足够的救援力量和相应的救援器材装备赶赴火灾现场进行救助,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成功处置。考虑到高速公路取水困难,且易出现交通堵塞,在车辆调度时应采取小车配泵(手抬机动泵或浮艇泵)与大吨位水罐消防车编组的方式。 (二)安全停车,确保官兵安全。消防部队到达现场选择停车位置时,不仅要有利于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的展开,而且要考虑到高速公路的通行,特别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故”。一般来说,应停靠在事故车辆的同一车道,距事故现场30~100米左右。灭火救援时,应在离事故现场后方1公里处设立慢速行车标志,在200米处设立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绕道或慢速行驶。灭火救援行动中,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参战人员必须穿戴有荧光标志的服装,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