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是一种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其特征复杂多样,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对人类、动植物和建筑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雷暴天气特征的分析及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雷暴天气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以期

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雷暴天气及其应对之道。

一、雷暴天气特征分析

1. 雷雨云的形成

雷暴天气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雷雨云的形成。雷暴云是由水汽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混

合的气团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上升形成的,其特点是体积庞大、密集、高耸,形状

常为云团状、峰状或壁状。

2. 电闪雷鸣

雷雨云内部大量的水汽在空气的对流作用下形成不断上升、凝结、冷却、下降的运动

循环。当上升气流中遇到较强的对流,云中的水汽冰雹等粒子不断摩擦、碰撞,形成了很

强的静电场。当静电场达到一定强度时,会产生闪电,然后产生巨大的雷声。

3. 突发性强降水

雷暴天气还常伴随着突发性强降水,由于雷暴云内部的对流运动很激烈,极易形成强

降水,使得雨强瞬息万变,且多为暴雨或大暴雨。

4. 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

雷暴天气还伴随着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尤其是在降雨过程中,容易伴随着强降水、雷电、狂风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民众生活等均产生严重影响。

二、雷暴天气防灾减灾措施

1. 提高气象预警的精准度

针对雷暴天气的特征,可以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对雷暴天气

进行实时监测、预警。通过提升气象预警的精准度,可以更早地对雷暴天气进行预警,从

而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2. 做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

面对雷暴天气引发的突发性强降水,各地可以加强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提升城市排水

系统的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降低降水对城市的影响。

3. 加强室外设施的防护

面对雷暴天气伴随的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人们在室外工作或活动时,应尽量寻找安全场所躲避,避免被冰雹、飞葱、树木等物体砸伤。

4. 室内防护

面对雷暴天气,人们可以关闭门窗,拉上帘子,避免开空调的情况下打开门窗,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相差较大,易引起室内外的对流,从而引起雷击伤害。

5. 保护农作物

面对雷暴天气伴随的狂风、冰雹天气,农民可以采取温室大棚、遮阳网等措施,以保护农作物不受风雹之害。

6. 避免高危场所

雷暴天气易引发雷电,人们应尽量避免在高危场所停留,如山顶、广场、室外游泳池等。

7. 急救准备

在雷暴天气中,人们应做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准备,以应对雷击事故。

了解雷暴天气的特征,采取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雷暴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生产生活安全。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增加对雷暴天气的认识,提高应对能力。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是一种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其特征复杂多样,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对人类、动植物和建筑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雷暴天气特征的分析及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雷暴天气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以期 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雷暴天气及其应对之道。 一、雷暴天气特征分析 1. 雷雨云的形成 雷暴天气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雷雨云的形成。雷暴云是由水汽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混 合的气团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上升形成的,其特点是体积庞大、密集、高耸,形状 常为云团状、峰状或壁状。 2. 电闪雷鸣 雷雨云内部大量的水汽在空气的对流作用下形成不断上升、凝结、冷却、下降的运动 循环。当上升气流中遇到较强的对流,云中的水汽冰雹等粒子不断摩擦、碰撞,形成了很 强的静电场。当静电场达到一定强度时,会产生闪电,然后产生巨大的雷声。 3. 突发性强降水 雷暴天气还常伴随着突发性强降水,由于雷暴云内部的对流运动很激烈,极易形成强 降水,使得雨强瞬息万变,且多为暴雨或大暴雨。 4. 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 雷暴天气还伴随着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尤其是在降雨过程中,容易伴随着强降水、雷电、狂风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民众生活等均产生严重影响。 二、雷暴天气防灾减灾措施 1. 提高气象预警的精准度 针对雷暴天气的特征,可以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对雷暴天气 进行实时监测、预警。通过提升气象预警的精准度,可以更早地对雷暴天气进行预警,从 而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2. 做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 面对雷暴天气引发的突发性强降水,各地可以加强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提升城市排水 系统的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降低降水对城市的影响。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在农村地区尤为常见。雷电灾害常常造成大量财产损失,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给农村经济事业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雷电的认识,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减少雷电灾害风险,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 1.地形原因 农村地区以山地、丘陵、平原等为主要地形,这种地形条件使得农村地区更容易吸引雷击。当雷电云发生电荷分离时,在空气中使地面产生电位差,地势高的地方电位差更大,更容易成为公共放电的发生场所。 2.气象原因 农村地区气候多变,天气瞬息万变,尤其是在夏季雷暴天气时更频繁。雷暴天气中,农村地区的空气中含有更多的静电荷和导电颗粒,极易发生雷电灾害。 3.建筑原因 农村地区通常建筑物结构简单,电器设施保护薄弱。由于雷击电流极强,在农村地区,如果电线烧断、短路,或者与大面积的金属接触,就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火灾。

二、农村雷电灾害的防护措施 1.提高人们的防雷意识 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对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自我防雷的能力。特别是农村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该放置防雷设施,提高安全意识。 2.建立完整的防雷系统 农村地区应加强对防雷系统的建设,包括建筑物屋顶接地、大面积金属防雷网等。通过大规模建设防雷针、避雷线等防护设施,建立完善的防雷系统,减少雷电灾害风险。 3.加强雷电监测 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雷电监测系统的建设,及时监测天气状况,提前预警,做好防范和抢险准备工作。在雷电频繁的地区,更要建立雷电预警系统和防雷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提高电器设施的防雷能力 农村地区大多建筑物和电力设施老化,设备保护不力,更容易遭受雷电打击。为此,应优先更新和改造老旧电器设施,加强新设施的防雷防护措施,提高电器设施的防雷能力。 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并尝试改善,就可以有效降低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率。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防止雷电灾害的关键

雷击避险雷暴天气下的安全预防措施

雷击避险雷暴天气下的安全预防措施雷电是一种天然现象,但它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风险。雷击事故往往发生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如果我们不采取预防措施,那么生命和财产都可能面临严重威胁。本文将介绍雷击避险雷暴天气下的安全预防措施,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应对雷电风险。 1. 室内安全预防措施 在雷暴天气下,人们首先应该尽量避免外出,待在室内是最安全的选择。但即使在室内,我们也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来确保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 - 避免使用固定电话:雷电可能通过电线传导到室内。所以,在雷暴天气下,最好不要使用固定电话,以免发生危险。 - 避免使用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雷电也可能通过电线传导到电子设备中,因此在雷雨期间最好不要使用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 远离窗户:雷电可能通过窗户传导到室内,因此我们应该尽量远离窗户,尤其是避免靠近金属窗框,以减少被雷击的可能。 2. 室外安全预防措施 如果我们必须外出,在雷暴天气下,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以降低被雷击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 寻找安全避雷的地方:遇到雷暴天气时,我们应尽量寻找室内或 者有合适避雷设施的地方避雨,如建筑物内、汽车内等。这些地方可 以提供相对较好的防雷保护,减少被雷击的可能性。 - 避免站在空旷处:雷电通常选择最高的物体为目标,所以我们应 避免站在空旷处,如高山、草地、水面等。如果在户外遇到雷暴天气,应尽量选择较低的地势,尽量远离高大的物体。 - 避免接触金属物体:金属是良好的导电物质,会吸引和传导雷电。所以在雷暴天气下,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金属杆、金 属栏杆等。 3. 上网用电安全预防措施 雷电也可能对我们的上网用电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电脑等设备损坏,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以下是一些建议: - 使用防雷设备:在雷暴天气下,我们可以使用防雷设备来保护电 脑等设备免受雷击。例如,连接电脑和电源的插座上可以安装防雷保 护装置。 - 关闭电源:在雷暴天气下,我们最好关闭电源,并将设备从电源 插座中拔下,以免受到雷电冲击。 -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对电脑等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 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坏风险。 总之,雷击避险是我们在雷暴天气下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关键。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我们都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雷电风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雷暴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着10千伏/米以上的强电场,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闪电、雷鸣和暴雨等现象。雷暴天气不仅对人类生活和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农业、交通、通信等各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对雷暴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非常重要。 雷暴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电场:雷暴天气中的电场常常能达到10千伏/米以上,极易引发闪电。 2. 雷电:雷暴天气中,云与地面之间会产生强电荷分离,从而引发闪电。雷电的能量非常强大,有时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电力设施的损毁。 3. 雷鸣:雷暴天气中,闪电产生的瞬间高温空气迅速膨胀,形成巨大的气体震荡,产生了雷鸣声。 4. 暴雨:雷暴天气中,由于强烈上升气流的作用,云层中的水汽凝结并聚集成大水滴,形成暴雨。暴雨不仅会导致城市内涝,还可能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 鉴于上述雷暴天气特征,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非常重要: 1. 提前预警:雷暴天气通常会提前形成一定的气象条件,通过气象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和预警,可以提前通知人们,做好应对措施。 2. 寻找安全避雨地点:当出现雷暴天气时,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如果无法及时返家,应尽快寻找安全的室内或避雨设施,不要躲避在高耸物体下,如大树、塔楼等。 3. 切勿接触金属物品:雷暴天气会产生强电场,不可接触金属物品,比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大面积的金属门窗等,以减少受电击的风险。 4. 避免使用电器设备:雷电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应尽量避免在雷暴天气中使用电器设备,如电脑、手机等。 5. 加强水利设施维护:雷暴天气可能会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应加强水利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雷暴天气具有强电场、雷电、雷鸣和暴雨等特征,并对人类生活和安全造成威胁。为了减少雷暴天气带来的损害,人们应加强预警和监测工作,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也需要加强对雷暴天气的科学研究,提高预测和应对的准确性和效果。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努力,减轻雷暴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浅谈雷暴天气的形成与防御

浅谈雷暴天气的形成与防御 作者:屈硬杰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12期 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烈雷暴的发生,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有时人畜直接遭受雷击造成伤亡,或引起火灾或使建筑物倒塌,感应雷还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等,给人类带来灾害。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的分析和工业、农业、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雷暴的形成条件 雷暴又称风暴,是发生在积雨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是一种强烈对流性天气,它出现时常伴有狂风、暴雨、冰雹等天气现象,是一种破坏性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常造成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研究雷暴天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产生雷暴的积雨云称雷暴云,一个雷暴云叫做雷暴单体,它的水平范围约19km,持续时间达数十分钟。雷暴云可以孤立分散出现,也可组成雷暴群,出现在几百千米至上千千米的范围内,持续时间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我国雷暴日数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只在我国南方偶有出现。雷暴出现的时间多在下午。夜间因云顶辐射冷却,使云层内的温度层结变得不稳定,也可引起雷暴,称为夜雷暴。 二、雷暴来临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雷暴在发展变化过程中,近地面层大气状态也会有强烈的反应,所以雷暴出现前,人们会感觉到天气异常闷热,雷雨天气的到来会使各种气象要素发生剧烈变化,如温度急升,湿度急降,风速突增,气压波动大等,因此雷雨天气来临之前要全面观察各种仪器和检查各种仪器是否正常运行。 1、气温变化。雷暴发生前由于受暖湿空气控制,所以会感到闷热。雷暴发生时,由于下降气流的出现,温度骤然降低。 2、气压变化。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气压一直是下降的,但到了成熟阶段,由于下降冷空气的出现,气压便突然上升。因为雷暴附近的地面气压场的变化,导致测站气压自记曲线上会出现一个凸起的高峰,这个高峰和气温空降的时间大致是相同的。 3、风的变化。当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风很小。雷暴到达成熟阶段以后,随着下降气流的出现,往往风向突然改变,风速立即增大,并带有明显的阵性,这种现象常常是雷雨即将来临的先兆。 4、降水。雷暴降水都是强度很大的阵性降水,降水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通过测站的雷暴单体的数目、大小、速度和部位。

灾害天气的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天气预防知识 一、雷电 (一)雷电的形成 伴有雷声和闪电现象的天气,气象上成为雷暴。雷暴天气时,当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放电想象,闪电击到地面或击中某些物体就造成雷击。据研究,雷击的电流强度通常可达几万安培,温度可达摄氏两万度,如此强大的电流和高温,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二)预防雷击的措施 1、在雷雨天,减少室外活动,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雷入侵。不要靠近阳台、防盗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以免雷击这些物体时,对人体造成反击伤害。不易进行户外各种球类运动(羽毛球、篮球、足球等)。不要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切勿钓鱼、游泳、划船或水上作业。 2、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目椅子上。不宜使用水龙头和太阳能热水器,因雷电流会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3、在旷野遇到近雷暴,不宜跨大步赶路,避免跨步电压对人体的伤害;应取下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含手机等)并放置远处,然后寻找低洼处双脚并拢双手抱膝蹲在地下。 4、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在旷野时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不宜靠近大 1

树、桅杆、塔吊、烟囱、电线杆和广告牌等。不宜骑马、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或敞蓬拖拉机。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遇雷暴时,可躲到山洞里,但手不要触及洞壁,防止受到接触电压的伤害。在山岗上的凉亭避雨时,应站立在亭中央,远离柱子或金属栏杆,避免遭受接触雷击。驾车时遇雷电,应躲在车厢里。金属车厢是一个极好的法拉第笼,人在“笼内”绝对安全。 5、家用电器应尽量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宜拔掉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的电源、信号插头,防止雷电波从线路上侵入损坏电器设备。远离电线、电源开关和带电设备。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切忌在楼顶架设或调整电视天线。 (三)如何判别雷电的距离(近雷暴):看见闪电10秒钟后才听到雷声,这时雷电距离我们3.4公里;5秒钟听到雷声,雷电距离1.7公里; 1秒钟听到雷声,雷电距离只有340米了。 (四)人被雷击后的抢救方法:人遭雷击后要正确及时就地抢救;可采用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即心肺复苏术,同时急送医院。人被雷击往往导致“假死”,不要轻易放弃抢救工作,只有受害者全身出现紫蓝色斑纹时才停止抢救。 二、防浓雾 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当事人的水平能间距离下降到1000米以下时,就称雾。雾有等级之分,能间距离小于1000米大于500米时称为轻雾;能见距离不足500米时称为大雾;能见距离不足200米时称为浓雾。 雾灾的防护措施: 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龙门县雷暴特征分析及防雷减灾措施

龙门县雷暴特征分析及防雷减灾措施 摘要:雷暴灾害是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本文根据农村雷暴灾害现状,分析 了龙门县雷暴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希望更大程度减少农村雷暴灾害 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龙门县雷暴特征防雷减灾 雷暴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尽管防雷减灾部门作出了很多的努力, 雷暴灾害的发生已得到有效抑制,避免和减少了雷暴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是,随 着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的飞速发展,雷暴灾害造成的损失仍在增加,防雷工作仍 然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分析研究龙门县的雷暴气候特征和雷暴活动规律,为 防雷减灾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龙门县的防雷安全性。 1、龙门县地理位置概况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地处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地理坐标位于 东经113°48'26″至114°24'58″,北纬23°20'6″至23°57'50″之间,东南与河源市东 源县、惠州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广州市增城区、从化区毗邻,北与韶关市新丰 县相连。东江支流--增江上游西林河(龙门河)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地势自西北向 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2298平方千米,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米。 2、龙门县雷暴活动特征 年雷暴天数是指在指定区域内一年四季发生雷暴现象的天数。用Td表示, 只要在一天内有1次或1次以上的雷声,记做一个为雷暴日。对1971年至2013 年龙门县雷暴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年平均雷暴日为42.1天,最高年份为 1997年的108天,最低年份1991年的15天。根据《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第3.1.2条规定。地区雷暴日等级应划分为少雷区、多 雷区、高雷区、强雷区。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d,不超过90d的地区,龙 门县年雷报日数均超过40天,故龙门县属于多雷区。 2.1.雷暴活动年变化特征 雷暴活动的气候统计数据时间越长,雷暴活动的气候代表性越好。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观测资料才能得到较好的代表性。从1971年至2013 年龙门县雷暴日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1993年、1996年-2000年出现比较大的峰值,1991年、2002年出现较小值。 2.2雷暴活动季节变化特征雷暴活动的产生与天气系统的变化息息相关。 春季由于受锋面低槽等西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3月份以来,雷暴活动逐渐 活跃,并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是全年雷暴活动的起始期;夏季由于受西南季风、 台风和地区“城市热岛效应”对流天气的影响,容易形成强对流性雷雨天气,是一 年中雷暴活动最活跃的时期;秋季受内地高压天气的影响,雷暴活动将开始缓慢 减弱;冬季很少有雷暴现象发生。龙门县的雷暴活动从1月开始,12月结束。一 年四季都有雷暴活动。5月至9月是全年雷雨活动的高峰期,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1.96%。龙门县的雷雨日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6月和8月分别有两个高峰期。6月是全年雷雨日数最多的月份,10月至次年3月是龙门县的雷暴日相对较少的 半年,雷暴日数仅占全年雷暴日总数的14.5%,而4-9月是雷暴日较多的半年。 2.3年雷暴时的日变化分析 年雷暴时是指全年在一天中的某一小时内的雷暴时数;年平均每小时的雷暴

雷雨、大风天气安全预防措施

雷雨、大风天气安全预防措施 天气酷热、潮湿是夏季常见的特点,同时伴随着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极大威逼,为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针对多变的雷雨天气,暴雨雷电灾难预防工作要求如下: 一.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各部门要强化和落实对防暴雨防雷电的安全训练工作,在暴雨季节不外出游玩,特殊是节假日,避开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1、在上下班途中突遇暴雨,应准时躲避在安全区域。 2、上班期间,如遇雷暴雨,各区域应准时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3增加防雷防暴雨学问,提高自护自救力量 4多了解防暴雨防雷的学问,突遇暴雨或雷电,应镇静应对,依据不怜悯况,实行科学的方法,增加自我爱护力量。 二.户内防雷须知: 1、留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2、人不要站立在电灯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5、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6、雷雨降临前时,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乃到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7、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 8、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乘车途中遭受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三.户外避雷须知: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四周。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假如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抓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削减遭雷击的危急,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假如在户外遭受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立刻找些枯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由于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留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由于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观察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