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0、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1、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4、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大王来何操?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全国中考文言文:18个重点文言虚词试题+答案

全国中考文言文:18个重点文言虚词试题+答案

全国中考文言文:18个重点文言虚词试题+答案[即时小练][即时小练]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4)失其所与,不知(《左传·烛之武退秦师》)()(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8)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答案:(1)①(2)⑫(3)⑩(4)②(5)⑪(6)⑨[即时小练]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知士》)()(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4)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即时小练][即时小练]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即时小练][即时小练][即时小练]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即时小练]1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行为书。

”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之俱至于.亶父于:动词,到B.二吏归报于.君于:介词,向C.寡人之.乱宓子之:代词,代“寡人”D.而令之.亶父之:动词,到解析: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C[参考译文]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忧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恳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

(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

他们每次打算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时常地拽摇他们的手肘。

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

那两人很怕他,恳求让他们回去。

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

”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

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方法来提示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根据他自己的方法治理的状况,确定有许多次了。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知宓子贱说:“从现在起先,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一)——而、何、乎、乃、其、且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4.下列句中“其”字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对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都是代词,它的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而:连词,表转折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副词,才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而:连词,表顺承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表转折连词,却7.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A.又前而为歌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知明而行无过矣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问题(含答案)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问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问题(共19题)一、复合题(共19题)1.仔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①南山陲②。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①归卧:隐居。

②陲:边缘。

(1) 下列对诗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下马饮.君酒饮:使……喝B.问君何所之.之:哪里C.但.去莫复问但:只D.但去莫.复问莫:不(2) 下列对这首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友人的关切。

B.对俗世的厌弃。

C.对隐居的向往。

D.对官场的不舍。

2.解释加点字。

(1)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 但手熟.尔(3) 尔安.敢轻吾射3.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金山夜戏(张岱)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

日晡①,至北固,舣舟江口。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②天为白。

余大惊喜。

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

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③。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傒④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⑤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⑥,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摋⑦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注】①晡:午后三点至五点。

②噀(xùn)含在嘴里喷出。

③漆静:昏暗、宁静。

④傒(xī):家奴。

⑤韩蕲王:即韩世忠,南宋名将,民族英雄。

⑥喧阗:喧哗,热闹。

⑦摋(sà):揉。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i 念.无与为乐者ii 盖.竹柏影iii 余道.镇江往究iv 剧完,将曙..(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焉】未知生,焉死?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D解析: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2.【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E、【表因果】“因而”“所以”F、【表目的】G、【通假字】通“尔”,译为“你”“你的”H、【通假字】通“如”,译为“如同”“好像”答案:A解析:(表并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F解析: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

4.【而已】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A、【表限止】相当于“罢了”B、“才”“方才”C、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D、“不久”“一会儿”答案:A解析: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

5.【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文言虚词练习
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成以其小,劣之
2.屠惧,投以骨
3.将以衅钟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6.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7.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8.贵以近知远
9.日以尽矣
10.无以,则王乎?
11.路幽昧以险远
12.各各竦立以听
13.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14.遂拔以击荆轲
15.杀之以应陈涉
16.属予作文以记之
1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9..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0.自以寿不得长
2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25.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6.余船以次进
2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9.作《师说》以贻之
30.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31.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
32.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
33.以权贵交
答案
1.介词,因为
2.介词,用、拿
3.介词,用、拿
4.介词,依据、按照
5.介词,在
6.介词,凭借
7.介词,因为,由于
8.介词,根据
9.通“已”,已经
10.通“已”,停止
11.连词,表并列
12.连词,表修饰
13.连词,表修饰
14.连词,表承接
15.连词,表目的
16.连词,表目的
17.连词,表结果,以致
18.连词,表原因
19.动词,以为,认为
20.动词,以为,认为
21.动词,以为,认为
22.介词,因为,由于
23.介词,因为,由于
24.介词,在,从
25.介词,用、拿
26.介词,依据、按照
27.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25、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8.连词,表因果
29.表目的“来,用来”;
30.名词,可译为原因
31.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32.介词,可译为在
3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答案
二、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