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13例报告
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6T11:40:34.9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8期作者:李继军[导读]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胃间质瘤最为常见,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沅陵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96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预后。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包括32例和38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手术相关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手术;胃间质瘤;效果;预后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胃间质瘤最为常见,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中[1]。
本文通过对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价和分析,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均符合胃间质瘤的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合并有其他原发肿瘤的患者。
腹腔镜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治疗体会

4孔位 于右 锁骨 中线肋缘 下水 平 。术 中 3例 胃前壁
肿 瘤可 以直 接 发 现 , 7例需 术 中在纤 维 胃镜 引导下 定 位 。肿瘤 位 于 胃体 前壁 者 ( ) 2例 用超 声刀 楔形切 除 胃壁肿 瘤再 手工 连续 缝 合, 肌层 包缝 。 胃前壁 浆 肿 瘤 l例有 蒂 , 宽约 2a 直 接用 直 线 切割 闭合 蒂 m,
字 形 体 位 。 脐 凹上 缘 切 开 皮 肤 lc 置 1 m m 0m t er 腹 腔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镜 头 , 骨 中线 脐 两 旁稍 偏 上 水 平 ra及 o 锁
分 别置 人 5 m t cr 相应 腹 腔镜 器 械 . m oa 及 r 必要 时第
征 是 瘤细胞 成 团或 成巢 排列 , 是一 种具 有潜 在恶 性
性 。其常见 症 状是 上消 化道 出血 , 痛 、腹 胀及 包 腹 块 。内镜检 查 可见 胃腔 的 隆起 病 灶 和溃 疡 , 病变 的 确 诊 最 终 要靠 术 后 病 理组 织 学 检 查 和有 特 征 的 免 疫 组 织化 学标 记 物 C 1 D17和 C 3 D 4检 测 。 其 中
3 讨 论
龄 3- 8岁, 56 - 平均年龄 5 .岁 。 1 6 病程 1 个月 ̄ 年, 2 平均
1 个月。主要 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 出血 2例 . 1 上腹部
疼痛 4例 , 上腹部不适 、 纳差 4例。术前诊断主要依靠
胃镜检查 , 中肿瘤位于 胃后壁 3例。 其 胃前壁 5例, 贲 门处 2 。 例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 病变直径 1  ̄ . c , . 5 平 0 0m 均 2 m。术前均经超声检查证实肝脏无 占位病变。 .c 5 1 2 手 术方 法 . 均行 腹腔 镜下 胃部 分切 除 术 ( 楔 形 切除 ) 气管 插管全 身麻 醉, 。 采用截 石位 或 “ 大”
球囊胃管引导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邻近贲门部胃间质瘤

球囊胃管引导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邻近贲门部胃间质瘤王琦;孙华文;王秋爽;杨厚涞;沈世强【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球囊胃管引导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邻近贲门部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邻近贲门部(距离≤5 cm)胃间质瘤病人,在球囊胃管引导下行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回顾性分析该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病理结果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在球囊胃管引导下完成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未发生术中肿瘤破裂、中转开腹以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平均手术时间(79.2±23.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1±17.1)ml.除1例术后腹腔出血病人经保守治疗痊愈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贲门狭窄.随访1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邻近贲门的胃间质瘤,应用球囊胃管引导行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安全可行,符合手术原则,并可预防术后贲门狭窄.%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3D 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LWR) guided by calibrating bougie for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adjacent to the cardia.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we performed 3D LWR guided by calibr ating bougie on 20 cases of gastric GIST near to (≤5 cm) the cardia.Perioperative records,histopathology results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all patients given 3D LWR guided by calibrating bougie,there was no tumor rupture,conversion to open access or residual neoplasms of resection margin.The mean procedure duration was 79.2 ± 23.4 min and the mean blood loss was 35.1 ± 17.1 mL.No mor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except 1case of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bleeding cured by conservative therapy.No cardia stenosis was seen under the gastroscopy and angiography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3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All 20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38 months (mean:22.5 months),and none of them had tumor recurrence ormetastasis.Conclusions 3D LWR guided by calibrating bougie is safe and feasible for gastric GIST adjacent to the cardia.This procedure fits to the therapeutic criteria of GIST and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cardia stenosis.【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贲门;球囊胃管;腹腔镜;三维视觉【作者】王琦;孙华文;王秋爽;杨厚涞;沈世强【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一科;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间质瘤约占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50%~60%,其中又以胃中上部最为多见[1]。
胃肠间质瘤病例报告

胃肠间质瘤病例报告1. 病史女,58岁,已婚,绝经6年。
主诉患者腹胀月余,均能自行缓解,未引起重视。
患者10天前体检当地医院发现盆腔右后方肿块(10.0*85mm);MRI提示:盆腔占位病变(75*93mm),考虑来源于左附件,建议手术。
患者未求明确诊断,去上一级医院检查,检查所见,意见相同,患者确定后,来医院,择期手术。
2. 超声检查患者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声行子宫附件全面扫查后,同时显示正常子宫肌层与病灶切面作为造影切面,探头固定不动。
经左侧肘静脉注入声诺维造影剂2.4ml,追注5ml生理盐水后,存储动态造影过程。
子宫右前方包块,大小约8.8*8.4*8.5cm,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见多个囊性暗区,液较稠。
双卵巢可及,回声偏实。
多普勒图像CDFI: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RI:0.48 超声所见:子宫右前方见8.8*8.4*8.5cm 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见多个囊性暗区,液较稠,可有流动感。
CDFI: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RI:0.45。
提示:子宫右前方不均囊实性占位(输卵管来源?Ca可能)真的是输卵管来源肿瘤吗?未明确诊断,给予静脉超声造影增强达峰期(子宫前方富血供包块)超声造影所见:瘤体内部增强时间同步于子宫肌层,实性部分呈整体等增强,增强尚均匀,边界清晰,内见造影剂充盈缺损,增强晚期静脉期同步于子宫肌层廓清。
可见一支明显穿支血管来源于附近肠管,进入包块。
造影提示:子宫前方富血供包块:肿瘤考虑,胃肠道来源可能。
3. 术中所见及术后标本瘤体血供来源于小肠瘤体质软、囊实性、表面光滑、内见液化坏死子宫上方直径约10cm肿块,与小肠相连,质软,囊实性,表面光滑,可见供血动脉来源于小肠。
标本剖检内见液化坏死区。
4. 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病理诊断:(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肿块大小10×6×5cm,核分裂<5< span="">个/50HPF,伴坏死,高度风险,肠壁两端切缘阴性免疫组化:CD117/C-kit(+)、CD34(-)、Desmin(+)、DOG1(+)、Ki-67(15%+)、S-100(-)、SMA(-)、GFAP(-)5. 鉴别诊断1.- 输卵管癌临床表现:输卵管癌“三联征”,即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盆腔肿块;有时阴道出血,晚期出现腹水等超声表现:附件区腊肠形囊实性包块,壁厚,内可见实性不均质回声,或囊壁上见乳头状结构,实性部分及囊壁上可探及血流信号2.- 浆膜下肌瘤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较大的浆膜下肌瘤以下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超声表现:子宫肌层内异常回声结节向浆膜下突出,有时仅与宫体以一蒂相连,彩色多普勒可显示来自子宫的供血血管3.粘液性囊腺瘤临床表现:症状:早期肿瘤体积小,多无明显症状;伴随肿瘤体积增大,可出现轻度腹胀等症状;当肿瘤过大压迫周围组织时会出现相关的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心悸等。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16例

例根治术后复发 胃癌患者再 次行 手术治疗 , 效果较好 。现报 告如下。
临床资料 : 本组 中男 5 、 1 , 9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 8 2岁。
物凸人腔内或腔外压 迫性改 变 6 7例 ;T显 示 胃壁 增厚 、 C 肿 块及浸 润周 围脏 器 4 8例 ; 血清 C A升高 2 E 6例。患者均 能
高, 单变量分析显示 , 肿瘤 大小及核 分裂数 可判 断预后。核
分裂数 < 5个/OH 5 P者预后 明显好 于 > 5+/ oH 5 P者 , 5 而
—
1 0+/ 0H 5 P与 >1 /- 0H 0 / 5 P者的复发率无统计学 意义 。 , /
P R结果显示 ,0 G s C 7 % IT患者具有 KT突变 , 中 KT外显 I 其 I
子l 1点突变或插入突变者 预后较好 , KT外 显子 9突变 而 I
发生在 胃, 以胃体部 最多见。根据肿 瘤细胞核 分裂象 多少 、 细胞异型性及包膜 浸润等情 况分为 良性及恶性 GS 。 IT 胃 GS I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 性 , 主要表现 为上 消化 道 出
或 KT外显子 l 缺失突变者复发率较 高。随着分子靶 向治 I 1 疗 的研究进展 , 甲磺酸伊 马替尼被认 为是治疗 G S IT转移及 复发 的金标准 ,5 一7 % 的患者治 疗有 效。有学者建 议 , 6% 0 行全 Gs IT切除术的患者 , 围手术期可给予甲磺 酸伊 马替尼 , 但其疗效有待考证 。 总之 , 腹腔镜 GS IT切除术的短期疗效肯定 , 长期 疗效有 待进一步研究。但随着分子靶 向药物研究 的进展 , 腔镜手 腹
者 , 胃壁楔形切除术 ; 行 3例肿瘤 位于 胃窦前 壁者 , 因瘤 体较 大且距 幽门 2e 行腹 腔镜下 远端 胃切除术 ; m, 1例因肿瘤 侵 犯 胃窦 、 胃底 , 且侵 出浆膜 外 , 行腹 腔镜全 胃切 除术 , 术后 给 予 甲磺酸伊马替尼 60m,d持续 3个月。患者均 随访 1 0 e / 2— 3 6个月 ,、 13a复发率为 8% 、3 ; 中全 胃切除者 , 5 7% 其 2a内
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在胃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 与 胃镜联合 行部分切 除术是安全 可行和有效 的 , 微创 效果 明
【 关键词 】 腹腔 镜 ;胃 ;胃 除术 镜 切
随着 胃镜 的普 及 , 越来 越多 的 胃部小肿 瘤被早期 发现 , 中尤 以息 肉、 其 间质瘤为多 。 目前对 于 胃部小 的 肿瘤可在 胃镜下直 接切除 , 基底较 宽或较深 的病灶 但 在 内镜下切 除容易 引起 穿孔或 出血等并 发症 , 因此 多 采用传统 的开腹 胃部 分切 除手术治疗 , 而我科 于 2 0 03 年 1 月至 20 2 0 9年 6月对 1 例这类 胃部小肿物进行 了 8 腹腔镜 与 胃镜联 合 的 胃部 分切 除术 ,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现报告如下 。
广东医学
2 1 7 第 3 卷第 l 0 0年 月 1 3期 G a g o gMei l o r a u 2 1 , o 3 , o 3 u n d n dc un l 1 0 0 V 1 1 N .1 aJ J . .
・
1 9・ 70
腹 腔镜 与 胃镜 联 合 在 胃部 分 切 除术 中 的应 用
行 腹腔 镜 胃腔 内 胃部 分切 除 , 例 采 用 胃镜 下 圈 套 电凝 切 除 联 合 行 腹 腔 镜 下 胃壁 浆 肌 层 缝 合 加 强 。 结 果 1
手术均获成 功, 手术时 间6 2 0mn 平均手术பைடு நூலகம் 间( 1. 5 . ) i, 中出血量 1 0 L, O~ 7 i, 15 0± 29 mn 术 —20m 术后 平均住 院时 间为( . 2 3 d 无 并发症 出现 。病理 结果发现 : 6 9± . ) , 胃间质瘤 l 3例、 胃淋 巴管囊肿 1 、 Delf 病 1 例 胃 i ay u o 例、 胃癌 3 例, 随访 3— 8个 月, 6 无复发及 转移。结论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临床应用观察

2 7 岁; 9~ 6 临床表现为轻度 上腹 部不适 、 消化 不 良 1 例 , 明显症 状 8例 ; 0 无 均经 胃镜 、 T检 查确诊 。 C 其 中位于 胃体前壁 1 , 0例 胃体后壁 3例 , 胃体大弯 侧 3例 , 胃窦 小 弯 侧 1例 ,胃体小 弯 侧 近 贲 门处 1 例 ; 瘤直 径 2— m, 均 4c 肿 6a 平 m。 12 手术方法 . 采用头高足低的“ 形体位 , 孔 大” 3
治疗选 择 。 参考 文献 :
[ ] o H, o H S i D e a R cr n e o o i uav I Yo C N hS , h W, t 1 eur c lwn cr i n . e fl g te
r・et nf atccrio [ ] r ug 0 0,7( :3 — esci rgsi ac ma J .B Sr,20 8 2) 26 o o r n J
O cl 2 0 ,9 1 14 10 n o, 0 1 1 ( ):6 —7 .
的临床研究 , 但卡培他滨具有放射增敏的生物学基
础 。卡培他 滨在 多种 肿瘤 细胞 中优先 活化 为氟 尿嘧
啶, 不仅提高了肿瘤内的药物浓度 , 发挥杀伤肿瘤细 胞的作用 ; 而且还明显w d sia aT,S k uh ,e a.X ryiait ni- 5 a a aN,I k w h e i ciF t 1 —a r dao n g r i
d c s ty d n h s h r ls n n a c st e e c c fc p ct u e h mi i e p o p o y a e a d e h n e h f a y o a e i i —
c re t o u n mbi ai n o d oh r p n a e i b n e t a c r c n t fr it e a y a d c p ct ie i r ca c n e o a a n l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腔 镜 胃 间质 瘤 切 除 术 的 安 全性 、 可 行 性 和 疗 效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0 1 0 年 1 0月 至 2 0 1 6年 1 0月徐 州 医 学 院 附属 医 院普 通 外 科收治的 9 6例 行 胃 间质 瘤切 除 术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 按 手 术 方 式 的 不 同 分 为 腹腔 镜 胃间 质 瘤切 除 术 组 ( L G组 ) 和 开腹 胃 间质 瘤切除术组( O G组 ) , 其中L G组 3 7例 , O G组 5 9 例 。 对 比 分析 L G组 与 O G组 患者 围 手 术 期 的 l 临床 资 料 及 术 后 恢 复 情 况 。 结果 L G组 与 O G组比较 , 术 中 出血 量 明 显 较 少『 ( 9 1 . 6 2  ̄ 4 6 . 0 8 ) m L/ 3 8 . ( 1 3 0 . 5 9  ̄ 5 6 . 5 4 ) m L , P = 0 . 0 0 1 ] , 术 后 排 气 时 间 明 显 较 短 『 3 ( 2 , 3 ) d 4 ( 3 , 4 ) d , P = O . 0 0 5 ] , 术后住 院时间 明显 缩短【 ( 9 . 5 7  ̄ 2 . 1 3 ) d ( 1 1 . 5 8  ̄ 2 . 7 8 ) d , P = 0 . 0 0 0 】 , 住 院费用明显更低 , 两组 在 手 术 时间 、 术后 并发 症 发 生率 及 肿 瘤 破 裂 例 数 上 比较 , 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 。 结论 相 较 于 开腹 切 除术 , 腹 腔 镜 胃间 质 瘤切 除术安全可行 , 具 有创 伤 小 、 出血 少 、 恢复快、 住 院 时 间短 等 优 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13
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13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平均14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术后24~36h 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5~7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术治疗部分(2~5cm)胃间叶源性肿瘤安全可靠,胃腔外切除使胃内容物不外溢,污染少,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腹腔镜术
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gastric mesenchymal tumors:a report of 13 cases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gastric mesenchymal tumor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3 cases who performed 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gastric mesenchymal tumor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Operations were completed in all cases,no convertion to open surgery.The pathology of the
edge of specimens were all negative.The average operative time was 140min,the 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only 50
100ml,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as resumed at 2436h after surgery on average,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was 5
7d,and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s: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partial gastric mesenchymal tumors(25cm diameter) is secure,and has the merits of slight pollution,minimal invasion and rapid recovery.
【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Gastrectomy;Laparoscopy
胃间叶源性肿瘤来源于胃间叶组织,长期被误诊为胃平滑肌瘤。
目前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大多数胃间叶源性肿瘤为胃间质瘤,胃间叶源性肿瘤包含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和胃神经源性肿瘤等[1]。
治疗这组肿瘤首选外科手术切除,强调完整切除,不需淋巴清扫。
开腹手术创伤大,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部分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可以取得同样效果,且患者创伤小,康复快。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我院用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1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6例,女7例,42~68岁,平均54岁。
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不适,疼痛,黑便。
经胃镜和CT检查以及内镜超声检查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及与胃壁各层的关系。
13例均表现为胃壁球形肿块,边界清楚,肿块大2~5cm,于胃体大弯侧前壁5例,大弯侧后壁2例,胃体前壁3例,胃底1例,胃窦大弯侧2例。
13例术前胃镜活检均为粘膜炎症性改变。
1.2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分开外展30o,术者立于患者两腿之间,持镜者和助手分别立于患者的左侧与右侧。
维持气腹压力12~14mm Hg。
戳孔位置:脐部10mm观察孔,左锁骨中线肋缘下12mm为主操作孔(腔镜下由此置入直线切割吻合器),右锁骨中线和右腋前线分别为5mm牵引孔,必要时增加剑突下5mm牵引孔。
首先探查为肿瘤定位,腔外者即可见到,腔内者用两把器械交替操作探查,部分病例可定位,无法定位者术中经胃镜定位。
后壁肿瘤先用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进入网膜囊,显露胃后壁,用同法定位。
本组病例腔外型2例,器械探查7例,术中内镜定位4例。
胃底及胃体上部肿瘤充分切断脾胃韧带,以免撕裂脾脏。
充分分离胃周网膜后,钳夹肿瘤旁正常胃壁,提吊起肿瘤,距离肿瘤2~3cm处用Endocutter楔形切除,标本装袋,扩大主操作孔取出。
2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5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肿瘤直径2~5cm,术后病理:良性间质瘤7例,恶性间质瘤5例,胃平滑肌瘤(良性)1例。
切缘均阴性,术后24~36h 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住院5~7d。
无出血,无漏等并发症发生。
随访1~12个月未见复发。
3讨论
以往对胃间叶源性肿瘤多误诊为胃平滑肌瘤。
现在认为,胃间叶源性肿瘤包括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和胃神经源性肿瘤等。
只有通过病理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查才能鉴别诊断,多数手术后确诊。
这组肿瘤的特点是球形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
虽然有良、恶性区分,但是,治疗原则是一样的,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完整切除肿瘤,由于本病的淋巴结转移少见,因此,不需清扫淋巴结。
以往多行开腹手术,患者创伤大,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尤其是超声刀和腹腔镜切割器的使用,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技术得到发展,部分胃间叶源性肿瘤可行胃腔外楔形切除术。
胃腔外切除肿瘤胃内容物不外溢,污染少,患者手术创伤小,康复快。
近年国外微创切除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尤其胃间质瘤)的报道越来越多,证实腹腔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而腹腔镜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
国内有关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手术的报道
也日益增多,均认为此手术具有上述优越性。
本组13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min,术中出血量和传统开腹手术近似。
13例患者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比传统手术短。
我们认为,部分病例(肿块2~5cm者)可行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局部切除手术。
手术的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证:胃底近贲门部肿瘤须防止切除后形成贲门狭窄,选择开腹手术较为适宜。
肿瘤太大,容易破裂导致种植,而且取标本切口太大;Matthews等[3]认为,行腹腔镜手术的胃间质瘤直径不宜超过5cm,尤其是用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者;(2)肿瘤准确定位是关键:术前要行胃镜和CT检查以及内镜超声检查,以明确肿瘤大小和部位,术中可用器械探查触诊定位,腔内型小肿瘤定位困难时要用术中胃镜定位;(3)保持胃腔通畅,以免狭窄:使用切割器楔形切割时尽量横形切割,尤其是胃底和胃窦处的肿瘤;(4)术中止血要彻底:胃的血运极其丰富,切割器切割后创面少量渗血是正常的,若有活动性出血,要缝合止血;分离胃系膜时对较大的血管需结合超声刀、钛夹等确保止血彻底;(5)术中执行无瘤原则: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尽量少直接接触肿瘤,保证肿瘤包膜完整不破;操作轻柔,不直接钳夹肿瘤,更不能为了提吊而缝扎肿瘤,以免种植转移,标本袋完整取出。
【参考文献】
[1]Mazur MT,Clark HB.Gastric stromal tumors.Reappraisal of histogenesis[J].Am J Surg Pathol,1983,7(6):507519.
[2]Mochizuki Y,Kodera Y,Fujiwara M,et 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of the stomach:initial experience[J].Surg Today,2006,36(4):341347.
[3] Matthews BD,Walsh RM,Kercher KW,et paroscopic vs open resection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s[J].Surg Endosc,2002,16(5):80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