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
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各期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
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
该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因此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
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
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死亡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2/3。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足7天。
此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
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此期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又称乳儿期。
对热能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此期小儿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故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十分重要。
婴儿期的后半年,因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此期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但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和中毒;同时由于接触外界较广,而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传染病发病率仍较高,防病仍为保健重点。
乳儿乳牙出齐,饮食已从乳汁转换为饭菜,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5.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四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好模仿,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理能力增强。
儿童生理发展特点

新生儿期的护理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
4、日常护理 • 观察新生儿一般状况,了解小儿生活 方式 • 沐浴,眼、口 、耳、臀部、脐部护理 • 衣物使用棉布、样式简单、宽松 5、早期教育(刺激感知觉) • 视、听、智力训练 • 亲子感情建立
黄疸
新生儿蒙古斑
湿疹
(二)婴儿期的护理
特点: • 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但消化吸收功能 尚未完善,易发生腹泻和营养紊乱 --合理喂养防治腹泻和佝偻病 • 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 后 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 --按时免疫接种
五、护理要点
(一)新生儿期的护理
新生儿的特点 • 新生儿离开母体后经历巨大变化,但器官功 能发育尚不完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差。 • 婴儿死亡中有2/3死于出生后28天内,尤以 第1周最高,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 -新生儿的保健重点在生后1周内。
新生儿期的护理:保暖、喂养、防感染
1、保暖 • 室温22℃ ~24℃ ,湿度55%~65% • 防硬肿症,防烫伤 2、合理喂养 • 母乳喂养、按需喂养、食后右侧卧位,防 窒息 3、预防疾病和意外 • 洗手,防交叉感染,按时免疫接种,2W 后补充VitD,防窒息
婴儿期的护理
护理内容: 1、合理喂养 • 4~6 4~6月提倡母乳喂养 • 4月后合理添加辅食 • 10~12月左右指导渐进的断奶 • 断奶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易怒、失 眠、啼哭等表现
体格生长发育特点
生后第一年是宝宝一生中生长最快的 时期,以后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 度又加快。 体重: 600 800 体重:前半年平均月增长600-800克 3个月约等于出生时的2倍 12个月约等于出生时的3倍 2岁时约等于出生时的4倍 2岁以后年增长约2千克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规律
由上到下:
头部发育最早,新生儿期头围相对较大。
之后头部发育速度逐渐减慢,而下肢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比如婴儿先会抬头,然后能独自坐,再到会站立、行走。
由近到远:
以躯干部位为中心,先发展上肢动作,如先能挥动胳膊,然后才逐渐发展到能控制手指精细动作;下肢也类似,先能控制大腿活动,再到控制小腿、脚踝、足趾等。
由粗到细:
动作逐渐精细化。
如先是能大把抓握物品,之后能逐渐学会用手指捏取小物体等。
由简单到复杂:
从简单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到复杂的有意识行为。
语言方面,从单音节发音到多音节,从简单词语到句子表达。
由低级到高级:
思维活动从直觉行动思维逐渐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此外,在体格生长方面,也存在一定顺序规律。
比如在身高增长上,婴幼儿期增长速度较快,之后逐渐减慢;体重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但在婴儿期和青春期会有两个快速增长阶段。
同时,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也是不平衡的,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这些普遍规律,但每个孩子的发育进程可
能会有一定差异,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且无其他异常表现,通常都是正常的。
如果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存在疑虑,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儿护网课知识点3--生长发育

第三章生长发育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呈现阶段性,如生后第一年增长很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小儿机体各系统的发育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先慢后快;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回缩.皮下脂肪年幼时发育较发达,肌肉组织到学龄期时发育才加速;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生长差异较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孕母情况④营养⑤生活环境⑥疾病和药物。
3.体重:是身体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体重是反映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计算补液量和给药量的重要依据。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派出胎粪,体重可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2)新生儿出生时约为3kg(第1个月增加1-1.5kg);3月龄可达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12月龄约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2岁时约12kg(约为出生时的4倍);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
体重公式:1-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月龄×0.7kg7-12月:体重kg= 6kg + 月龄×0.25kg2-12岁:体重kg= 年龄×2 + 8kg正常范围:均值加减 2 个标准差的范围,均值上下波动10%(3)测量方法:晨起空腹排尿后或进食2小时后辰,称时脱鞋,只穿内衣裤。
6.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岁以后用立位测量,称为身高。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到2岁时约85cm.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 = 年龄×7 + 75cm7.坐高: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

身高 Standing height
代表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
< 3岁
卧位测 ---身长
≥3岁
立位测---身高
(二)身高(长)
临床意义:反映骨骼 发育的重要指标
低于同龄身长平均 值30%以上:
重度营养不良、侏 儒症、呆小症
测量方法
(二)身高(长)
• 上部量:头顶到耻 骨联合上缘
• 下部量:耻骨联合 上缘到足底
➢ 体重计算公式:
➢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 7-12个月:6kg+月龄×0.25(kg)
=6个月体重+(月龄-6)×0.4(kg)
➢ 2-12岁:=年龄×2+8(kg)
(二)身高(长)
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新生儿: 50cm 1岁:75cm (1.5倍) 2岁: 85cm 2~12岁:=年龄×7+70 (cm)
四、幼儿期
1、概念:1-3周岁。
2、特点:智能发育突出,
对危险识别能力不足。最 易发生意外事故。
3、保健重点:加强教育,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做好 口腔护理,加强安全护理。
五、学龄前期
1、概念:3周岁到入小学前 (6-7周岁)。
2、特点:智能发育日趋完善、
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喜模仿。
3、保健重点:易患传染性疾病, 免疫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 性肾炎);应做好预防。
2、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3、保健重点:加强保暖、喂养、 预防感染。
4、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 后1周。死亡率最高。
三、婴儿期
1、概念:出生后至1周岁
前。又称乳儿期。
2、特点:生长发育最迅速; 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 传染性疾病。
儿科护理学重点简答题

儿科简答题一、简述小儿生长发育顺序性遵循的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二、简述与小儿沟通的技巧:①尊重是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最根本原则。
②交谈技巧:主动介绍,使用适当的方式,耐心倾听,注意语气、语调、音量和语速,适时使用幽默,真诚理解,注意保护隐私。
③非语言沟通技巧: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平等尊重的体态动作。
三、简述小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和目的:原则:①添加方式:根据小儿营养需要及消化能力逐渐增加,辅食的质和量的改变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②添加时机:应在小儿身体健康时进行③食物质量:添加的食品应单独制作④注意观察:密切观察小儿大便有无异常。
目的:①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②利于食物形状的转换③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四、简述患儿出温箱的条件:①患儿体重达2000g或以上,体温正常②在室温24〜26C的情况下,患儿穿衣在不加热的温箱内,能维持正常体温。
③患儿在温箱内生活了一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
五、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措施:①户外活动:指导家长每日带患儿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
②补充维生素D:提倡母乳喂养,遵医嘱供给维生素D制剂③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④加强体格锻炼: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
⑤ 预防感染⑥健康教育。
六、简述腹泻病的常用分类:①按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②按病程分:急性(<2周)、迁延性(2周〜2月)、慢性(>2月)按病情分:轻型和重型七、简述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并举例说明:①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②右向左分流: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大动脉错位③无分流型: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狭窄八、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饮食护理管理要点:①尿少水肿时期,限制钠盐的摄入,严重病例钠盐限制于每日60~120mg/kg②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0.5g/kg③ 供给高糖饮食以满足小儿能量的需要,除非严重少尿或循环充血,一般不必严格限水④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年龄分期:小儿处于连续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组织逐渐长大,功能亦渐趋成熟,不同年龄的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不同特点;由于不同的环境、气候、生活条件等影响,各年龄组小儿患病种类、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人为地划分7个不同阶段或年龄期,从而有利于掌握保健和医疗工作重点。
(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胎儿完全依赖于母体而生存,孕母的健康情况和卫生环境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如:物理、药物、感染、营养缺乏、心理创伤等。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体质尤其稚嫩,极易受损伤。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新生儿期—围生期(围生期:孕28周( 1000g )~生后足7天,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
(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三)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
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称为幼儿期。
体格增长减慢,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
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感知能力增强。
易患脾系病证、传染病和发生意外。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又称幼童期。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趋完善。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六)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的形态发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
儿科护理学重点简答题

一、简述小儿生长发育顺序性遵循的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二、简述与小儿沟通的技巧:①尊重是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最根本原则。
②交谈技巧:主动介绍,使用适当的方式,耐心倾听,注意语气、语调、音量和语速,适时使用幽默,真诚理解,注意保护隐私。
③非语言沟通技巧: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平等尊重的体态动作。
三、简述小儿添加辅食的原则:①添加方式:根据小儿营养需要及消化能力逐渐增加,辅食的质和量的改变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②添加时机:应在小儿身体健康时进行③食物质量:添加的食品应单独制作④注意观察:密切观察小儿大便有无异常。
目的:①补充乳类营养的不足②利于食物形状的转换③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四、简述患儿出温箱的条件:①患儿体重达2000g或以上,体温正常②在室温24~26C的情况下,患儿穿衣在不加热的温箱内,能维持正常体温。
③患儿在温箱内生活了一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
①户外活动:指导家长每日带患儿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五、简述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
②补充维生素D:提倡母乳喂养,遵医嘱供给维生素D制剂③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④加强体格锻炼: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
⑤预防感染⑥健康教育。
六、简述腹泻病的常用分类:①按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②按病程分:急性(<2周)、迁延性(2周~2月)、慢性(>2月)按病情分:轻型和重型七、简述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并举例说明:①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②右向左分流: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大动脉错位③无分流型: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狭窄九、简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①先天储铁不足②铁的摄入不足(主要原因)③生长发育快④丢失过多⑤吸收减少十、简述住院儿童的主要压力来源:①刚入院的患儿通常会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医疗设备,紧张的气氛和噪音不能适应②因为不了解治疗过程,尤其是某些侵入性的治疗,小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情绪③住院使患儿和家庭的日常生活被打乱,致使小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减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是指婴儿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发育顺序。
从出生开始,新生儿的发育从头部至脚部依次进行。
新生儿头部发育较快,其头部体重占全身重量的45%,而腹部及四肢发育则较慢,其体重只占全身重量的20%左右。
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前,其头部在子宫内受到支撑,头部发育得较快,而其他部位受力不足,发育较慢。
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变得结实,其头部、腹部、四肢的体重比例也逐渐接近成人的标准,即大脑占全身重量的14%,腹部及四肢占全身重量的50%左右。
从出生时起,孩子的生长发育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发育是慢性的,二是自上而下的发育。
新生儿在出生时,其脊椎骨盆及下肢发育落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发育才能达到正常水平。
另外,新生儿还会有一定的“发育趋势”,即其脊椎及下肢发育落后,头部发育较快,腹部及四肢发育较慢。
孩子出生后,其头部体重占全身重量的45%,而腹部及四肢发育则较慢,其体重只占全身重量的20%左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头部、腹部、四肢的体重比例也逐渐接近成
量的50%左右。
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特别是灵活性、力量、耐力等方面,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婴儿自出生开始,就会进行自我熟悉,并掌握探索环境的技能。
一般来说,1岁以前的婴儿可以掌握翻转、抓取、用手捏住玩具等技能,2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学会把玩具放入盒子里,3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学会拼图等技能,4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学会把玩具装配起来,5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学会画画等技能。
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有一定的语言发展,1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简单的声音,2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三个字以上的句子,3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五个字以上的句子,4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七个字以上的句子,5岁以前的婴儿可以发出九个字以上的句子。
总之,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是指婴儿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发育顺序。
新生儿的发育从头部至脚部依次进行,头部发育较快,腹部及四肢发育较慢,孩子出生后,其头部体重占全身重量的45%,而腹部及四肢发育则较慢,其体重只占全身重量的20%左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头部、腹部、四肢的体重比例也逐渐接近成人的
50%左右。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还会有一定的语言发展。
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