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考试重点汇总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重点

述心大学生理健康概一、心理健康: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二、心理社会3.情绪乐观稳定6.健康标准的含义:1.智力发育正常4.人格健全完整;2.意志品质健全;5.人际关系和谐;(基本标准是能够.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适应良好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8.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和谐5.良好的个性有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1.能适应大学生3.4.坚强的意志力7.行为表现的相称2.满意的心境 6.能正确了解和认识社会;四、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的人际关系抑郁和情绪失衡等情绪问题;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学习动机功利化等学业问题;2.1.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亲情、友情和4.自我焦虑与考试焦虑等焦虑问题;3.5.人际关系不适、社交不良和个体心灵闭锁等人际关系问题;特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性生理不适和性心理问题等性教育问题7.爱情等情感问题;6.)智力发展的教(1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育(23)环境适应教育(4)人际关系和谐教育(5)人格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校园内各种媒体手段普及2的形式:(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大学(3)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教师育人水平。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健康知识;生关注自我心理健康。

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遇到问题时,即使寻求专业心)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

(2)建立初级、系级、校级三级心理健康防御网。

(3;逐步心理素质。

学校教育中应着重“五学”教育,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打咨询观念。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各章节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包括技能操作)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各章节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包括技能操作)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各章节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包括技能操作)健康管理概论1、健康管理A概念: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B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

C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

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C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

7)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D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

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

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

4)效果评价E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F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2、生活方式管理1)概念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

2020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 身体活动的基本知识

2020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重点 身体活动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身体活动的基本知识第一节身体活动及其健康益处一、身体活动的基本要素频率、强度、时间、类型,即FITT原则;再加上身体活动量和进度,为FITT-VP原则。

二、身体活动分类按日常活动:职业性活动,交通往来活动,家务性活动,业余休闲身体活动按能量代谢:有氧运动(耐力运动);无氧运动(肌肉的强力收缩,不稳定,如抬重物、俯卧撑、抗阻力肌肉训练)按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式:柔韧性运动(伸展运动)、强壮肌肉、平衡性活动、健骨运动、高强度间歇训练三、身体活动的强度指标绝对指标:代谢当量(梅脱MET):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消耗1.05千卡(44千焦)的能量的活动强度(1,3,6分别是低中高强度)相对指标:①主观疲劳感(轻中重)②客观的心率水平、耗氧量等:常用指标为,最大心率百分比,最大耗氧量百分比,靶心率等等中等强度活动,自我感觉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放声唱歌,如尽力快走时的感觉四、身体活动量衡量国际通用:梅脱值×时间千步当量:普通人中等速度(4千步/小时)步行10分钟;(7MET的慢跑达到一个千步当量需要3分钟;4MET的骑自行车需要7分钟)五、身体活动的健康益处强度: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4~7千米每小时的快走和低于7000米每小时的慢跑,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时间: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对心血管、糖尿病等贵在坚持每周150分中中等强度或75分享高强度,增进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糖,改善血糖血脂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骨密度,保持或增加瘦体重,减少体内脂肪蓄积,控制不健康的体重增加,降低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风险过多静态行为对健康有危害六、身体活动伤害的预防1.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学习安全,自我监测运动中不适的症状3.掌握发生意外时的应急处置技能4.平时很少活动的人,中老年人,患者和有潜在疾病的个体,在开始锻炼和增加活动量应进行必要的健康筛查和运动能力评估5.较大强度身体活动对心肺功能有更好的改善作用,但也易引起运动伤害,因此,需要合理安排运动量第二节身体活动指南一、身体活动指导的基本原则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二、儿童青少年指南:5~17岁1.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2.每天超过60分钟获得额外健康效应3.每周包括至少3次加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三、18~60岁成人指南WTO建议1.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结合2.有氧活动每次至少10分钟3.为获得更好健康效应,成人应增加,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结合4.每周至少两天,大肌群的肌肉训练我国建议1.每日6~10千步当量2.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3.积极参与各种体育和娱乐活动4.通过专门锻炼保持肌肉和关节功能5.日常生活少静多动四、65岁以上成人指南1.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或结合2.为获得额外健康效应,增加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等量3.行动不便者,每周至少三天从事身体活动,加强平衡和防止跌倒4.每周至少两天从事肌肉力量训练。

最新《健康评估》考试重点笔记

最新《健康评估》考试重点笔记

最新《健康评估》考试重点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症状:是个体患病时对机体功能异常和病理变化的主观感受,如头痛、乏力、恶心等。

2.体征:是医务人员给患者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

3.健康评估:是一门对评估对象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其现实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状况提出护理诊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4. 身体评估:评估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借助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的辅助工具对被评估者进行细致观察与系统检查,找出机体正常或异常征象的评估方法,是获取护理诊断依据的重要手段。

二、简答题1.阐述健康评估的具体内容。

答:健康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性健康形态评估、护理诊断与思维、健康评估记录。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一、名词解释1.主观资料:通过与被评估者会谈获得的资料,包括被评估者的主诉,亲属的代诉及经提问而获得的有关被评估者健康状况的描诉。

2.客观资料:通过视触叩听或器械检查等所获得的有关被评估者健康装宽状况的结果。

3.主诉:为被评估者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和持续时间。

4.系统回顾:通过询问被评估者各系统或与各健康功能型态,有关症状的有无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评估被评估者以往发生的健康问题及其与本次健康问题的关系。

5.护理诊断: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1.收集资料最重要的是:(C )A.查阅记录B.护理体检C.观察D.交谈E.获得门诊资料2.主观资料是指:( A)A.患者的主诉B.医生的判断C.护士的主观判断D.陪人的诉说E.家人的诉说3.最准确.最可靠的健康资料来源:(A )A.患者B.医生C.护士D.陪人E.病友4.会谈时最先向被评估者:(A)A.作自我介绍B.开放性提问C.承诺D.表示同情E.身体评估5.可使用医学术语的是:(A)A.客观资料记录B.主观资料记录C.询问病人家属时D.与病人交谈时E.以上均可6.下列属于现病史的内容是:( B)A.青霉素过敏史B.病后检查及治疗情况C.过去手术.外伤情况D.婚姻.生育情况E.家庭遗传病情况7.下列哪项不是护理诊断的类型:( D)A.现存的护理诊断B.有危险的护理诊断C.健康的护理诊断D.潜在并发症:心输出量减少E.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8.患者刘某入院后,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健康评估,其资料收集方法不妥的是:(D )A.通过与家属交谈获得患者某些信息;B.通过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了解客观资料;C.通过与患者交谈获得其健康资料;D.通过医生病历获得可靠的体查资料。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考试重点健康心理学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心理-生理中介机制:一 .条件反射机制: 1.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2.皮层- 内脏相关条件反射通道二.心理动力机制: 1.心理动力学理论: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2.性与自我冲突的通道3.焦虑通道三.心理生理中介机制: 1.心理生理学理论 2.植物神经系统通道 3.内分泌神经-体液通道 4.神经免疫通道归因维度:一 . 内外因维度二.可控性维度三.稳定性维度知信行模式: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之一,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过程,用 F 式表示。

F 式:知识-信念-行为卡特尔特质说:独特特质:是单个个体具有的特征共同特质:是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特质,比较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

根源特质:是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它是内在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自我意识维度:一 .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感觉自我观察(分析,评价)二. 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三. 自我调节控制:对自己行为,活动,焦虑的调控,包括自我检查,监督,控制不合理信念特征:一 .绝对化要求二.过分概括化三.糟糕至极心身疾病: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理性的,称为心理生理反应。

当这些心理生理变化发生于某些具有易患倾向的个体身上时,这些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性改变,故称为心身疾病。

相关因素: 1.生活事件 2.精神应激和情绪反应 3.个体易感性 4.行为模式常见几种心身疾病: 1.睡眠障碍 2.性功能 3.支气管哮喘 4.消化性溃疡情绪的成分:一.主观体验,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是心理活动中的独特知觉或意识。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健康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1健康心理学含义:健康心理学也称卫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所发挥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他阐述人的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里的行为既包括人的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还包括思想、态度、认识和观念等内隐行为。

2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关注的是有关健康的所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康心理学还关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心对寻找病因和诊断与健康、疾病以及相关功能失调的联系产生兴趣;健心十分强调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关注的持续性以及医疗保健费用等问题,并在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制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9我国古代健心思想:①两个来源:一是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如老子孔子庄子思想;二是历代医学思想家的著作,如《易经》的八卦、对立统一,《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

②四方面内容:修心养性—首位,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应在品德休养中求取养生延年;清静养神—使心理保持平衡,情绪保持稳定的一种心理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对欲望(感官欲望和物质利益)保持节制知足常乐,而非以为压抑;调节情志—调节七情,使人体恢复五行相生,阴平阳秘的和建状态。

③治疗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

对疾病的观点:“内伤七情”“外感六淫”。

1健康:198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饮食、风俗、不良嗜好、交通事故、体育锻炼、情绪、精神紧张等)、卫生医疗服务(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遗传(影响较小,一旦出现则不可逆)。

3健康行为:广义:积极和消极的健康行为。

①积极:有利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有关的行为,指人们从事的任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活动,不管他们感觉到的健康状况怎样和这种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

健康评估考试重点

健康评估考试重点

一、名解:1.发热(fever):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成为发热。

2.疼痛(pain):是机体由于受到伤害性刺激而产生的痛觉反应。

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强烈、持久的疼痛可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导致休克。

3.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4.咳嗽(cough):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紧跟在短暂吸气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5.意识障碍(conscious disturbance):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与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6.恶心(nausea):为一种特殊的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

7.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8.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与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出者,包括大量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

9.黑便(melena):指上消化道出血时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因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色黑而称之。

10.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和未消化的食物。

11.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诊断健康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二、简答题:1.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有哪些内容?(1)健康观念与健康管理;(2)营养与代谢;(3)排泄;(4)活动与运动;(5)睡眠与休息;(6)认知与感知;(7)自我概念;(8)角色与关系;(9)性与生殖;(10)压力与应对;(11)价值与信念。

2.问诊中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包括起病缓急、疾病的起因以与自起病到就诊或入院的时间。

(2)主要症状的特点:重点为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发作频度和持续时间、程度,以与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健康管理师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职业,其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健康管理师考试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健康管理概论这部分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的概念、特点、服务流程以及基本策略等。

考生需要理解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预防性,明确健康管理在提高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要熟悉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包括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环节。

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了解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分类、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是很关键的。

例如,要掌握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

此外,对于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预防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

这部分重点包括三级预防策略、疾病的监测与防控、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等。

考生需要明白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要了解疾病监测的方法和指标,以及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四、常见慢性病慢性病是当前健康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

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癌症等常见慢性病,考生要掌握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并发症以及防治原则。

对于慢性病的管理,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的治疗,还要注重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康复指导。

五、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主要涉及疾病的分布、病因研究、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考生需要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

医学统计学则要求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六、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行为改变的重要手段。

这部分要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目的、方法和策略,了解健康传播的模式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的概念
一,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完善的良好状态,
二,健康的特质。

1,健康是整体性的,
2健康是动态性的,
3健康是客观性的,
4,健康是主观性的,
5,健康是调适性的。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学前儿童健康认知,改善学前儿童健康态度,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为目的的系统的教育活动。

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特点。

1,日常生活环节中的渗透。

2,各领域活动间的渗透。

3,环境创设的渗透。

4,幼儿园,家庭和社区间的渗透。

五,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总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发展方向,1,身心和谐发展。

2,保护与锻炼并重。

3,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

六,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

行为目标:就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教学目标,它是指向教育教学过程结束后,学前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表现性目标:是指学前儿童在参与活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七,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内容
(一),生活卫生习惯,(二),饮食营养,(三),身体认识与保护,
(四),安全自护,(五),心理健康,(六),身体锻炼。

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1,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相匹配。

2,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相关联。

3,与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相吻合。

4,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5,与当前发生的事件相联系。

6,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九,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编排的原则。

1,递进式原则,2,均衡性原则,3,时令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

十,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的任务。

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学前儿童健康认知,培养学前儿童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帮助学前儿童获得有关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

(二),帮助学前儿童逐步树立正确的健康态度。

(三),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健康教育的行为习惯。

十一,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的途径。

(一),日常生活渗透,(二),幼儿园环境渗透,(三),集中教育活动,
(四),各领域间的渗透,(五),家庭教育渗透,
十二,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的方法。

1,讲解演示法,2,动作与行为练习法,3,感知体验法,4,游戏法,
5,情境表演法,6,讨论评议法,7,作品感知法,
十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情感陶艺活动模式,
第一环节:情感激发,第二环节:情绪追忆,
第三环节:情感换位,第四环节:实际行动。

2,角色扮演活动模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情境表演,第三环节:组织讨论,
3,艺术感染活动模式,
第一环节:欣赏艺术作品第二环节:讨论小结,
第三环节:联想深化,第四环节:创作实践,
十四,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1,示范法。

2,讲解法,3,练习法,4游戏和比赛法,5,口头指示和具体帮助法。

十五,学前儿童基本动作主要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强度密度的适宜性:
(1)活动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机体承受一定的外部刺激所反映出来的内部负荷程度,常用运动前后的心率的变化来衡量。

(小班:130~140,中班:135~145,大班:140~150)(2)活动密度:是指在基本动作中,学前儿童身体动作时间活动的总时间的比值。

十六,学前儿童体育游戏。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发展学前儿童基本动作,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和规则的特殊的体育活动。

十七,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指导。

一,和你的组织安排游戏。

二,进行游戏的角色分配。

三,讲解游戏动作与规则。

四,全面关注游戏的进程。

十八,学前儿童早操活动的类型。

从学前儿童早操是否使用器械来划分常见的早操类型,有徒手操和轻器械操两大类。

十九,学前儿童早操活动编排应关注的问题。

一,内容编排的全面均衡。

二,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三,学琴儿童的兴趣需要。

四,早操活动的主题内容。

五,早操活动运动的负荷量。

(要求做到,密度高,强度低,时间短,节奏强)
(必须遵循,曲线上升,波形进展,曲线下降)
准备器械: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器械应充分体现低结构,科学化,动态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二十,学前儿童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一,封闭式的集体活动。

二,松散式的自选活动。

三,开放式的区域活动。

四,循环式的主题游戏。

二十一,学前儿童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

(二),拓展示意的活动内容。

(三)探索多种的组织形式。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气氛。

(五),排除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

二十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的收集,整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的评价,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对进行健康学习的学前儿童,对进行指导的幼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整体规划性评价。

二十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功能。

1,诊断与改进的功能。

2,鉴定与选拔功能。

3,导向与调节功能。

二十四,学琴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类型。

(一),按评价涉及的范围分。

(二),按评价的基准,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划分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两种类型。

(三),按评价运行的时间,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划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

(四),按定量或定性的评价方法,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划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类型。

(五),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可以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划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种类型。

二十五,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

1,时效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方向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6,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7,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