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概念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列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e来表征的〔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ss第二章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

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根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

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

〔填空或选择〕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

三种根本形式,尤其是式2-61。

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

〔化简〕等效变换,是指被变换局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直流电动机速度自动控制的原理结构 图如图1-1所示。图中,电位器电压为输 入信号。测速发电机是电动机转速的测量 元件。图1-1中,代表电动机转速变化的 测速发电机电压送到输入端与电位器电压 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值(又称偏差信号) 控制功率放大器(控制器),控制器的输 出控制电动机的转速,这就形成了电动机 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三)、大系统控制理论阶段 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控制 方法和理论。如(1)现代频域方法,该方法 以传递函数矩阵为数学模型,研究线性定常多 变量系统;(2)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该 方法以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为基础,处理被控 对象不确定和缓时变,在实时辨识基础上在线 确定最优控制规律;(3)鲁棒控制方法,该 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其它性能基础上,设 计不变的鲁棒控制器,以处理数学模型的不确 定性;
• 3.复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是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相结合的一 种方式。它是在闭环控制等基础上增加一个干 扰信号的补偿控制,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 能力。
图1-5 复合控制系统框图
• 增加干扰信号的补偿控制作用,可以在干扰对被控量 产生不利影响所同时及时提供控制作用以抵消此不利 影响。纯闭环控制则要等待该不利影响反映到被控信 号之后才引起控制作用,对干扰的反应较慢。两者的 结合既能得到高精度控制,又能提高抗干扰能力。
• 2.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的系统, 叫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也叫反馈控制系统。 “闭环”这个术语的含义,就是应用反馈作用来减小 系统误差如图1-4所示。

图纸
微型 计算机
放大器
执行机构
工作机 床
位移
切削刀 具
反馈测量元件
图1-4 微型计算机控制机床(闭环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系统和设备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领域。

它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稳定性、系统传递函数、校正方法、系统的自动调节、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等内容。

以下是对自动控制原理的概念的全面整理。

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使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要求,对被控对象进行准确稳定的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控制器、执行机构和被控对象组成。

2.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控制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接收输入信号并计算输出信号,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包括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和参数调节方法。

3.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外部扰动或内部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预期的输出。

稳定性分为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通过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可判断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4.系统传递函数系统传递函数是表征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它可以描述系统动态行为和频率响应特性。

通过系统传递函数可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5.校正方法校正方法是指通过校正装置对被控对象的特性进行矫正,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常见的校正方法包括开环校正和闭环校正。

6.系统的自动调节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指通过自动调节装置,根据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调节,以实现系统输出的稳定和准确。

7.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是指根据系统的反馈信号来调整控制器输出的控制方式,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开环控制是指根据设定值直接进行控制,不考虑系统的反馈信号。

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劣势。

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在自动化生产、航空航天、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力系统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e来表征的(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ss第二章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

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

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

(填空或选择)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

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

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

(化简)等效变换,是指被变换部分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

自动控制知识

自动控制知识

自动控制知识一、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控制被控对象,对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目标要求等进行自动的调节与控制,使之按照预定的方案达到要求的指标。

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按控制方式分: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

3、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有何特点?定义:在控制系统中,系统的输出量不被引回到输入端来对系统的控制部分产生影响。

(即开环系统无反馈)特性:在保证系统动态特性的前提条件下,放大倍数越大越好;不能自动补偿控制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扰动因素的影响(即结构简单,调试方便,但精度低、无抗扰能力。

)4、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有何特点?定义:在控制系统中,系统的输出量通过反馈环节返回到输入端来对系统的控制部分产生影响。

(即闭环系统有反馈)特性:能自动补偿控制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扰动因素的影响,但系统稳定性变差。

(即偏差控制,可以抑制内、外扰动对被控制量产生的影响。

精度高、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结为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准确性(精度)和快速性(相对稳定性)。

(一)、稳定性:1)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

2)对随动系统,被控制量始终跟踪参据量的变化。

稳定性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不稳定的系统不能实现预定任务。

稳定性,通常由系统的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二)、快速性: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

稳定高射炮射角随动系统,虽然炮身最终能跟踪目标,但如果目标变动迅速,而炮身行动迟缓,仍然抓不住目标。

(三)、准确性:用稳态误差来表示。

在参考输入信号作用下,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稳态输出与参考输入所要求的期望输出之差叫做给定稳态误差。

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输出跟随参考输入的精度越高。

二、直流调速系统1、调速范围与静差率调速范围:是指在额定负载(及一定的静差率要求)下,电动机所能达到的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自动控制原理是指对于一个工程系统或者生产过程,通过输入和测量的信号,使用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系统的输出信号与期望值的差异,对系统的输入信号进行调整,使系统能够达到期望的运行状态。

在自动控制原理中,通常会涉及到三个基本组件: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对系统输出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转化为电信号输出;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算法来产生控制信号;执行器接收控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效应,对系统进行实际的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数学和物理理论,如控制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等。

其中控制系统建模是将实际系统转化为数学表达式,使得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控制器;控制器设计则是根据系统的特性和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以实现对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稳定性分析是评估控制系统是否具有稳定性,即系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

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实现对各种系统或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节约人力、物力和能源。

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相邻的两个价态之间不发生电荷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是由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当两个相邻价态之间电子的能量差较小,电子转移将变得困难,因此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相邻价态的例子包括高价态和低价态之间的转换,如Fe2+和Fe3+之间的转换;以及不同的氧化态之间的转换,如H2O和H2O2之间的转换。

当电子在这些相邻价态之间转移时,能量差较小,因此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不利的。

然而,尽管相邻价态通常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仍然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电荷转移的情况。

例如,在某些配位化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的变化可能导致相邻价态之间发生电荷转移。

此外,在特殊的催化剂或电化学系统中,通过提供外部条件(如应用电位或添加辅助物质)也可以促进相邻价态之间的电荷转移。

自动控制原理一般概念讲解

自动控制原理一般概念讲解
• 麦克斯韦尔的这篇著名论文被公认为自动控制 理论的开端。
14
经典控制理论的孕育
• 1875年,英国劳斯提出代数稳定判据。 • 1895年,德国赫尔维兹提出代数稳定判据。 • 1892年,俄国李雅普诺夫提出稳定性定义 和两个稳定判据。 • 1932年,美国奈奎斯特提出奈氏稳定判据。 • 二战中自动火炮、雷达、飞机以及通讯系 统的控制研究直接推动了经典控制的发展。
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输入信号:泛指对系统的输出量有直接影响的外 界输入信号 , 既包括控制信号又包括扰动信号。其 中控制信号又称控制量、参考输入、或给定值。 (2)输出信号:是指反馈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物理量 , 它与输入信号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3)反馈信号:将系统(或环节)的输出信号经变换、 处理送到系统 ( 或环节 ) 的输入端的信号 , 称为反馈 信号。若此信号是从系统输出端取出送入系统输入 端 , 这种反馈信号称主反馈信号。而其它称为局部 反馈信号。
(4)偏差信号:控制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
(5) 误差信号 : 它指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希望值 之差。系统希望值是理想化系统的输出,实际上 并不存在,它只能用与控制输入信号具有一定比例 关系的信号来表示。在单位反馈情况下 ,希望值就 是系统的输入信号,误差信号等于偏差信号。 (6)扰动信号:除控制信号以外,对系统的输出有影 响的信号。
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开端
• 1868年英国麦克斯韦尔的“论调速器”论文指 出: • 不应单独研究飞球调节器,必须从整个系统分 析控制的不稳定。 •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分析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 从而分析实际系统是否会出现不稳定现象。这 样,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变成了判别微分 方程的特征根的实部的正、负号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_详细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_详细解析
H 流出 Q2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 控制器刻度盘指针标定 的预定水位高度; •测量装置:
气动阀门 流入 Q1
控制器
浮子 水箱 H 流出 Q2
浮子;
•比较装置: 控制器刻度盘; •干扰: 水的流出量和流入量的 变化都将破坏水位保持 恒定;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由此可见: 自动控制即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控制,其基本任务是: 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只利用控制装置操纵被控 对象,使被控制量等于给定值。 自动控制系统:指能够完成自动控制任务的设备,一 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任务 1-2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1-3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返回主目录
1-1 自动控制的任务

通常,在自动控制技术中,把工作的机器设备 称为被控对象,把表征这些机器设备工作状态 的物理参量称为被控量,而对这些物理参量的 要求值称为给定值或希望值(或参考输入)。 则控制的任务可概括为:使被控对象的被控量 等于给定值。
(2 3)
• 例2. 设有一弹簧质 量 阻尼动力系统如 图所示,当外力F(t)作 用于系统时,系统将 产生运动,试写出外 力F(t)与质量块的位移 y(t)之间的动态方程。 其中弹簧的弹性系数 为k,阻尼器的阻尼系 数为f,质量块的质量 为m。
F(t)
M
k y(t)
f
解:分析质量块m受力,有 外力F, 弹簧恢复力 Ky(t) 阻尼力 fdy (t ) / dt 惯性力 md 2 y / dt 2 由于m受力平衡,所以
2-5 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2-6 典型反馈系统传递函数
返回主目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本要求 1.了解建立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2. 熟悉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及典型函数的拉 氏变换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值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表达了系统内在特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或输入函数的形式无关。

2.一个一般控制系统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构成,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和延迟环节等。

3.构成方框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比较点、方框和引出点。

4.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各个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

环节并联后总的传递函数是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5.在使用梅森增益公式时,注意增益公式只能用在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之间。

6.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和调整时间ts反应系统的快速性;而最大超调量Mp和振荡次数则反应系统的平稳性。

7.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使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

控制理论用于判别一个线性定常系统是否稳定提供了多种稳定判据有:代数判据(Routh与Hurwitz判据)和Nyquist稳定判据。

8.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根的实部均小于零,或系统的特征根均在跟平面的左半平面。

9.稳态误差与系统输入信号r(t)的形式有关,与系统的结构及参数有关。

10.系统只有在稳定的条件下计算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应先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11.Kp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阶跃输入下消除误差的能力,Kp越大,稳态误差越小;Kv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斜坡输入信号的能力,Kv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Ka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加速度输入信号的能力,Ka越大,系统跟踪精度越高12.扰动信号作用下产生的稳态误差essn除了与扰动信号的形式有关外,还与扰动作用点之前(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的结构及参数有关,但与扰动作用点之后的传递函数无关。

13.超调量仅与阻尼比ξ有关,ξ越大,Mp则越小,相应的平稳性越好。

反之,阻尼比ξ越小,振荡越强,平稳性越差。

当ξ=0,系统为具有频率为Wn的等幅震荡。

14.过阻尼ξ状态下,系统相应迟缓,过渡过程时间长,系统快速性差;ξ过小,相应的起始速度较快,但因震荡强烈,衰减缓慢,所以调整时间 ts亦长,快速性差。

15.当ξ=时,系统的超调量Mp<5%,,调整时间ts也最短,即平稳性和快速性均最佳,故称ξ=位最佳阻尼比。

16.当阻尼比ξ为常数时,Wn越大,调节时间ts就越短,快速性越好。

系统的超调量Mp和振荡次数N仅仅有阻尼比ξ决定,他们反映了系统的平稳性。

17.系统引入速度反馈控制后,其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Wn不变,而阻尼比ξ加大,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减小。

18.系统中增加一个闭环左实极点,系统的过渡过程将变慢,超调量将减小,系统的反应变得较为滞呆。

19.根轨迹的规律是相角条件和幅值条件。

20.K的变动只影响幅值条件不影响相角条件,也就是说,跟轨迹上的所有点满足同一个相角条件,K变动相角条件是不变的。

21.跟轨迹图揭示了稳定性、阻尼系数、振型等动态性能与系统参数的关系,用跟轨迹图设计控制系统的关键是配置合适的闭环主导极点。

22.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w)等于各个串联环节对数幅频特性之和,系统的开环相频特性Ф(w)等于各个环节相频特性之和。

23.在s右半平面上既无极点有无零点的传递函数,称为最小相位传递函数。

具有最小相位传递函数的系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24.最小相位系统的L(w)曲线的斜率增大或减小时,对应相频特性的相角也增大或减小,二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对最小相位系统,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

25.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当|G(jw)H(jw)|<1或20lg|G(jw)H(jw)|<0时,闭环系统稳定。

当γ〉0时闭环系统稳定。

26.时域性能指标,包括稳态性能指标和动态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包括开环频域指标和闭环频域指标。

27.校正方式可以分为串联校正、反馈(并联)校正、前置校正和扰动补偿等。

串联校正和并联校正是最常见的两种校正方式。

28.根据校正装置的特性,校正装置可分为超前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和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29.校正装置中最常用的是PID控制规律。

PID控制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简称,可描述为Gc(s)=Kp+KI/s+KDs30.PD控制器是一高通滤波器,属超前校正装置;PI控制器是一低通滤波器,属滞后校正装置;而PID控制器是由其参数决定的带通滤波器。

31.非线性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

32.只有在Ws≥2Wmax的条件下,采样后的离散信号才有可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

这里2Wmax为连续信号的有限频率。

这就是香农采样定理。

由于它给出了无失真的恢复原有连续信号的条件,所以成为设计采样系统的一条重要依据。

33.在z域中采样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当且仅当采样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跟均分布在z平面上的单位园内,后者所有特征跟的模均小于1,相应的线性定常系统是稳定的。

1、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哪些?2、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3、什么是自动控制?4、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什么?5、什么是反馈控制原理?6、什么是线性定常控制系统?7、什么是线性时变控制系统?8、什么是离散控制系统?9、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10、将组成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11、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有哪几种?12、典型控制环节有哪几个?13、典型控制信号有哪几种?14、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是指?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哪几项?16、在典型信号作用下,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由哪两部分组成?17、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动态过程?18、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稳态过程?19、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20、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是什么?21、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23、什么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4、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25、经典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26、系统的物理构成不同,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吗?为什么?27、控制系统的分析法有哪些?28、系统信号流图是由哪二个元素构成?29、系统结构图是由哪四个元素组成?30、系统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有几种?31、二个结构图串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32、二个结构图并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33、对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特性曲线是什么形状?34、二阶系统的阻尼比1<ξ,其单位阶跃响应是什么状态?0<35、二阶系统阻尼比ξ减小时,其阶跃响应的超调量是增大还是减小?36、二阶系统的特征根是一对负实部的共轭复根时,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波形是什么特点?37、设系统有二个闭环极点,其实部分别为:δ=-2;δ=-30,问哪一个极点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大?38、二阶系统开环增益K增大,则系统的阻尼比ξ减小还是增大?39、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阶跃信号,但存在稳态误差?不存在稳态误差。

40、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加速度信号。

一阶系统只能跟踪单位阶跃信号(无稳态误差)可以跟踪单位斜坡信号(有稳态误差)41、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零点对应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

应是极点42、改善二阶系统性能的控制方式有哪些?43、什么是二阶系统?什么是Ⅱ型系统?44、恒值控制系统45、谐振频率46、随动控制系统47、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 V48、谐振峰值49、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或测速反馈控制改善二阶系统性能,其实质是改变了二阶系统的什么参数?。

50、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根轨迹?51、什么是常规根轨迹?什么是参数根轨迹?52、根轨迹图是开环系统的极点在s平面上运动轨迹还是闭环系统的极点在s平面上运动轨迹?53、根轨迹的起点在什么地方?根轨迹的终点在什么地方?54、常规根轨迹与零度根轨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5、试述采样定理。

56、采样器的功能是?57、保持器的功能是?二、填空题:1、经典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的分析法有:、、。

2、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

3、改善二阶系统的性能常用和二种控制方法。

4、二阶系统中阻尼系数ξ=0,则系统的特征根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5、根据描述控制系统的变量不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6、对控制系统的被控量变化全过程提出的共同基本要求归纳为:、、。

7、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或测速反馈控制改善二阶系统性能,其实质是改变了二阶系统的。

8、设系统有二个闭环极点,实部分别为:δ=-2;δ=-30,哪一个极点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大?9、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元件有元件、元件、元件、元件、元件。

10、经典控制理论中,针对建立数学模型时所取的变量不同而将系统的数学模型分为:模型、模型、模型。

11、控制系统的分析法有:、、。

12、、和准确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3、二阶振荡环节的标准传递函数是。

14、一阶系统1Ts 1+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

15、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在______范围时,响应曲线为非周期过程。

16、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Ⅱ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____。

17、单位斜坡函数t 的拉氏变换为______。

18、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________。

19、当且仅当闭环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全部极点都具有__________时,系统是稳定的。

20、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________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21、控制系统的校正方式有: ; ; ; 。

22、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给定值和__________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23、在某系统特征方程的劳斯表中,若第一列元素有负数,那么此系统______。

24、根据根轨迹绘制法则,根轨迹的起点起始于 ,根轨迹的终点终止于 。

25、若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则这两个极点之间必定存在 点。

26、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相位移随频率而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为_____。

27、设系统的频率特性为)(jI )j (R )j (G ω+ω=ω,则)(R ω称为 。

28、在小迟延及低频情况下,迟延环节的频率特性近似于 的频率特性。

29、Ⅰ型系统极坐标图的奈氏曲线的起点是在相角为______的无限远处。

30、根据幅相曲线与对数幅频、相频曲线的对应关系,幅相曲线单位园上一点对应对数幅频特性的 线,幅相曲线单位圆外对应对数幅频特性的 范围。

31、用频率校正法校正系统,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为了保证稳态误差要求,低频段 要充分大,为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中频段的斜率为 ,为削弱噪声影响,高频段增益要 。

32、利用滞后网络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校正网络对高频信号幅值的 特性,使已校正系统的 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